一、我们教孩子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卿前进[1](2021)在《教孩子向善是家庭教育的灵魂》文中指出家庭教育的灵魂是教孩子向善,也就是教孩子善意地向世界敞开自己,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做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感、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从人的本质看,过一种道德的生活是人的尊严的体现。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道德感。过一种有道德感的生活,意味着人不能只顺着自己的私欲行动,同时也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利益等。
张晗[2](2020)在《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开封市EF小学为例》文中提出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即父母陪伴孩子读书。亲子阅读的场所灵活阅读方式多样,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亲子阅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指导意见的颁布,引起了家长和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亲子阅读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中,成为教育界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当前,亲子阅读的开展与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实施情况为主要议题,分析研究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笔者梳理了中外亲子阅读相关的研究文献,以开封市EF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家长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从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亲子阅读的实施和亲子阅读的实施效果等方面,对该小学亲子阅读状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该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为: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较少;父母缺乏阅读习惯,家庭读氛围较低;家长对阅读材料选择盲目;家长的阅读理论不足,阅读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有偏差,过分依赖母亲的作用;重视阅读中物质环境的创设,忽略精神环境的营造;阅读时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兴趣的培养;家长缺乏科学的阅读知识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对如何提高亲子阅读效果提出了以下对策:第一,提高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观念;第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第三,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第四,采用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第五,创建家校合作的亲子阅读模式。亲子阅读是小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形式,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终身受益。亲子阅读又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要给予亲子阅读必要的指导,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才能帮助孩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王君[3](2020)在《回归生活的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文中提出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但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产生偏差,劳动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与生活中逐渐被忽视,从而学生的劳动品质水平也令人担忧,他们不愿意劳动,劳动技能差,有的甚至鄙视劳动。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加强劳动教育重新成为国家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了劳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又一次引发我们对当前小学劳动教育的思考。虽然在出台的各文件中没有明确提劳动品质这个概念,但如今所倡导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等都属于劳动品质的内容,劳动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良好劳动品质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的劳动实践中进行检验。生活是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走进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体现生活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这一主张与回归生活的教育理论相契合,劳动教育回归生活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必须的。本文就是基于回归生活这一视角,探讨劳动教育问题及实施路径,将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从知情意行各方面推动小学生劳动品质的形成。本研究是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以及知行合一理论为依据,结合当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核心素养中劳动意识的培养,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对回归生活的劳动教育特点、小学生劳动品质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根据品质概念的内涵以及劳动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归纳出小学生劳动品质包括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和劳动行为习惯四个方面。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现状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提纲和观察提纲。以Q市M小学为个案,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学生问卷,教师和家长访谈,校园观察,了解M小学学生劳动品质水平,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然后根据对M小学的现状调查以及相关劳动教育的研究概括总结出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小学生劳动品质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学校劳动教育有待加强、家庭劳动教育欠缺等。并且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整理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从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三方面探索出回归生活的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路径。
朱雅茹[4](2020)在《我国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现状研究 ——以H市S乡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介已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数字媒介与教育的融合,主要表现为教育APP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农村作为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区,更应该利用好教育APP,使学龄前儿童接触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在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的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那么在孩子使用教育APP的过程中究竟出现了哪些问题,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与教育者,家长应如何指导孩子使用教育APP,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研究首先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找出学龄前儿童教育APP的使用阈限。同时,从家庭基本情况,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现状,家长使用数字媒介的行为,家长利用APP教育孩子的意识,家长辅助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现状几个维度设计问卷《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现状调查》,并实地进行观察。根据问卷数据、观察与访谈结果得出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以及家长辅助行为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从家长、幼儿园、政府、平台建设四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家长方面:第一,严格规范自身使用习惯;第二,增强家长利用教育APP指导孩子的意识。幼儿园方面:第一,提升幼师信息化素养;第二,家校联合,共同致力孩子健康成长。政府方面:第一,严格把控教育APP质量,加强准入标准;第二,适当增加财政补助,监督教育APP收费情况;第三,制定教育APP指导手册。平台建设方面:第一,教育APP分类呈现;第二,教育APP使用过程中严禁出现无关广告。
陈春燕[5](2020)在《翻译转换策略在How to Say It to Your Kids汉译中的运用》文中提出本文论述了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美国家庭教育类畅销书籍How to Say It to Your Kids中的运用。本文重点选取了翻译内容的前九章进行分析,结合翻译转换理论中的范畴转换和原文文本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在翻译时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如句子主语、句子语态的选择、词性转换和人称代词转换等。
张晓亚[6](2019)在《社会工作提升农村家长亲子阅读能力的实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人口素质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教育是提升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改善农村地区人口素质的有效手段,在农村地区开展早期亲子阅读活动能够从源头上改善农村人口素质,提升人口质量。国内外众多脑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出生之时大脑有一千亿个神经元,五十亿突触,智力水平达到成人的25%,一年后突触数量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0倍,到3岁时,幼儿脑重能达到成人脑重量的80%,0-3岁是幼儿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幼儿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与幼儿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在此阶段努力创设利于幼儿成长的生活环境必不可少,而早期家庭亲子阅读活动作为刺激幼儿大脑发育的有效手段,在发展幼儿语言、认知等能力的同时,能够有效推动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综上,本文以云南省某一贫困县下的Y地区为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聚焦于当地家庭亲子阅读现状进行实务研究,旨在提升当地家长亲子阅读能力。研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问卷及访谈等方式从家长早期亲子阅读观念、阅读技巧及阅读环境三个维度出发,了解Y地区家庭亲子阅读现状,并选取了40户家庭开展两个多月的亲子阅读入户指导服务;第二阶段是基于前期入户服务的调查,总结发现家长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筛选出7位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存在问题,且愿意提升自身亲子阅读能力的家长开展8节小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此提升家长亲子阅读能力;三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学术性反思,探讨社会工作在提升家长亲子阅读能力方面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实务研究发现,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及小组的方法介入,家长亲子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家庭亲子阅读氛围得到改善,同时,熟人社会中家长间育儿经验的相互交流与探讨,增进了其他家长对亲子阅读的了解,有效促进亲子阅读活动在Y地区的推广。
韦国芬[7](2019)在《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艺术文化是水族传统文化的特色体现,它产生于水族发展过程中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彰显了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其中,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作为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它的价值,对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以及丰富我国的民族文化都非常必要。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中的强度抽样,从榔木水寨选取了三户幼儿家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深度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从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开展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归纳了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特点。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具有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教育观念,体现浓郁的民族艺术氛围,教育内容取材于民族艺术资源,教育方法贴近民族日常生活,彰显强烈的民族宗教色彩。虽然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在历史的演变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点,但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从认识层面上看,家长对家庭美术教育内涵的理解有偏差,对幼儿主体地位的认识不到位,对家庭美术教育持有较强的功利性动机;从具体实践层面上看,教育内容缺乏必要的科学性,教育方式比较机械,教育评价过于单一。对此,研究者根据家庭美术教育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且从家长自身和教育环境两个维度探寻了影响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因素。其中家长自身因素主要有家长受传统教养观念的牵制,受文化及艺术素养的制约和参与及指导行为的缺乏;而涉及的教育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内部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多元文化的冲击。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研究者结合已有资料为促进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如下策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及艺术素养,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观及美术教育观,创设良好的家庭艺术氛围,选择适宜幼儿发展特点的教育内容,重视幼儿美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刘梦萝[8](2019)在《乡镇学前儿童家长择园中的教育价值观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处于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我国学前教育层次体系中处于最末梢地位的乡镇学前教育备受关注。乡镇学前教育长期以来是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的一块短板,乡镇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必将直接影响着乡镇基础教育乃至整个乡镇教育的质量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乡镇学前教育的质量不仅仅与国家的投入、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关,更多的是跟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有关,学前儿童家长作为教育的服务对象,对幼儿教育的看法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幼儿园向更高质量去发展。因此探究乡镇学前儿童家长择园背后析出的教育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四川省L市J区K镇公办园、民办园、农村小学附属幼儿班的家长为研究对象,在以观察法考察三种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质量的同时以访谈法对30位公办园家长、30位民办园家长、15位村小附属幼儿班家长择园进行了调查,从学前儿童家长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前儿童家长选择不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学前儿童家长选择不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价值观内涵分析三个维度考察乡镇学前儿童家长择园中的教育价值观,并透视出在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乡镇学前儿童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从而挖掘影响乡镇学前儿童家长教育价值观的因素,以便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和可行性建议。本研究通过资料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目前乡镇大部分的学前儿童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小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不重视。学前儿童家长对幼儿园的选择上有着独特的特点,与城市幼儿家长择园不同,在城市里作为紧缺教育资源的公办园在乡镇却没有被多数家长选择。乡镇学前儿童家长缺乏考量幼儿园质量的意识,对幼儿教育质量没有正确的判断标准,没有认识到教育价值与教育质量的关系,因此不少家长选择了环境质量较差的私立园和附属在小学的幼儿班。导致这种选择现象的原因是家长内心根深蒂固的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认识,乡镇学前儿童家长重视学习,但只重视与小学有关知识的学习,只有小部分家长开始意识到环境与游戏的价值,大部分乡镇学前儿童家长没有意识到环境与游戏的价值,更没有认识到比这些知识更重要的学习品质的培养。
李秀芳[9](2018)在《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为例》文中指出2016年,教育部在第五个“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中提出:“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纲要中的要求:“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与家庭、社区多方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我们可以看出关于终身教育已经具体到阶段,并且国家已经开始从政策层面重视幼小链接这一教育环节。幼小衔接仅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受到重视是远远不够的,良好教育效果的获得,不能只依靠学校教育,更加需要家庭教育的合力。美国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明确了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地位。家长作为幼儿的直接教养人,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都影响到其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发展。然而,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由于软硬件、教育理念等主客观原因,出现了衔接“过猛”或者“断层”的现象。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家长的幼小衔接的思想观念和行动落实概况,以了解该所幼儿园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的现状。旨在强调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建议家长应改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克服和解决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的问题,帮助幼儿平稳地过渡到小学。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选题目的及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生态学理论和基础、终身教育理论等相关理论研究,以此作为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工作现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阐述了研究思路及方法,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大班家长及教师进行调查,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材料。第三章则从家长思想观念和行动落实方面分析家庭教育的现状。从家长在思想方面来看易于陷入焦虑情绪等;从行动落实方面来说,幼小衔接过程中参与度低、忽视全面发展、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单一、盲目报班现象突出。第四章则从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缺乏科学认识、教育活动滞后于文化资源的发展、家庭教育投入失衡三个方面分析了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从家长和幼儿园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刘凤辉[10](2018)在《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幼儿园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阶段,随着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的逐渐深入,幼儿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有了发展迅速。幼儿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幼儿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但是,在笔者平时去幼儿园指导学生实习时却发现,许多幼儿园不同程度地设置了算术、英语、拼音、汉字等“小学化”课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小学化”倾向。而在笔者与幼儿园教师和园长聊天的过程中也发现,幼儿园的这种“小学化”倾向,是因为家长有这样的要求。那么,到底幼儿园教育有哪些小学化倾向呢?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及对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看法又是怎么样的呢?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本研究先采用了问卷法和观察法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了分析,接着运用了问卷法对家长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同时,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点建议。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明显,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希望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家长利用手中对幼儿园的选择权等途径,促使并加剧了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二、我们教孩子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们教孩子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2)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开封市EF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亲子阅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2.以亲子阅读推动全民阅读 |
3.作为母亲的切身体会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理论阐释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小学低年级学生 |
2.亲子阅读 |
(二)理论基础 |
1.生活教育理论 |
2.认知发展理论 |
3.观察学习理论 |
4.阅读循环圈理论 |
(三)亲子阅读的原则 |
1.兴趣性原则 |
2.互动性原则 |
3.适时性原则 |
4.和谐性原则 |
(四)亲子阅读效果评价 |
1.评价对象 |
2.评价方法 |
3.评价模式 |
二、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现状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问卷调查的编制 |
1.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
2.调查问卷的编制 |
3.问卷的完善与修改 |
4.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二)访谈题纲的编制 |
1.访谈的目的和方法 |
2.访谈对象的选择 |
3.访谈提纲的编制 |
三、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现状调查 |
(一)亲子阅读观念的调查 |
1.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较为正确 |
2.家庭亲子阅读的经济投入适中 |
3.家长对亲子阅读的重视程度较高 |
(二)亲子阅读的实施情况调查 |
1.亲子阅读的频率和时间适中 |
2.阅读环境的创设不科学 |
3.伴读的对象选择多为母亲 |
4.阅读材料的选择盲目 |
5.阅读方法的选择单一 |
6.阅读后的巩固状况不佳 |
(三)亲子阅读的效果调查 |
1.孩子在亲子阅读后有明显变化 |
2.孩子的阅读兴趣较高 |
3.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升 |
四、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
1.父亲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较少 |
2.家庭中阅读氛围较低 |
3.家长对阅读材料选择盲目 |
4.亲子阅读方法不科学 |
(二)亲子阅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原因 |
1.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有偏差 |
2.家长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忽略精神环境的营造 |
3.家长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兴趣的培养 |
4.家长缺乏专业的亲子阅读知识 |
五、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改进策略 |
(一)增强父亲家庭教育的观念 |
1.转变父亲的角色定位 |
2.强调父亲在教育中作用 |
3.提高父亲参与的积极性 |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
1.营造书香家庭 |
2.创建书香校园 |
3.构建书香社会 |
(三)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
1.选择适合的亲子阅读材料 |
2.创造轻松越快的阅读氛围 |
3.不刻意教孩子“认字” |
(四)采用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 |
1.阅读方法的灵活多样 |
2.加强理解的反复阅读 |
3.阅读内容的及时巩固 |
(五)创建家校合作的亲子阅读模式 |
1.合理引导,传播亲子阅读理念 |
2.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分享阅读成果 |
3.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养成阅读习惯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调查问卷(家长卷) |
附录 B 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 C 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调查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 D 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推荐书目 |
附录 E 亲子阅读测评表 |
致谢 |
(3)回归生活的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1.劳动品质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
2.小学生劳动品质的养成受到忽视 |
3.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的根本途径是回归生活 |
4.目前关于小学生劳动品质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相关研究 |
2.国内相关研究 |
3.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核心概念界定与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教育回归生活 |
2.小学生劳动品质 |
3.劳动教育 |
4.养成 |
(二)回归生活的劳动教育的特点 |
1.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
2.教育内容的生活性 |
3.教育过程的体验性 |
4.教育力量的综合性 |
(三)小学生劳动品质构成 |
1.劳动认知 |
2.劳动情感 |
3.劳动意志 |
4.劳动行为习惯 |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4.知行合一理论 |
二、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现状调查——以Q市M小学为例 |
(一)调查设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调查内容 |
4.调查方法与工具编制 |
(二)调查实施 |
(三)调查结果 |
1.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现状 |
2.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状况 |
3.家庭对小学生劳动教育情况 |
三、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存在的问题 |
(一)小学生劳动品质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
1.小学生劳动认知缺乏 |
2.小学生劳动情感淡漠 |
3.小学生劳动意志薄弱 |
4.小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 |
(二)学校劳动教育有待加强 |
1.课程开设不足,劳动教育流于形式 |
2.劳动教育内容枯燥,与生活实际相脱离 |
3.受劳动教育方式局限,教学过程缺乏实践性 |
4.劳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
(三)家庭劳动教育欠缺 |
1.家长“包办代劳”现象严重 |
2.缺乏系统性安排 |
3.家长劳动教育方式有误 |
四、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影响劳动品质水平 |
(二)学校教育理念有偏差,劳动教育受到忽视 |
1.重智育轻劳动教育 |
2.教师劳动教育责任意识薄弱 |
(三)学校劳动教育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 |
1.劳动教育目标不明确 |
2.劳动教育实施缺乏保障 |
3.劳动教育评价系统不完善 |
(四)学校劳动教育内容相对局限,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 |
(五)劳动教育的方法不科学,劳动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
(六)家长价值取向扭曲,对学生期望出现偏差 |
(七)生育政策下新型家庭结构的影响 |
五、回归生活的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路径探析 |
(一)回归生活的学校劳动教育策略 |
1.更新教育理念,切实重视劳动教育 |
2.完善劳动教育体系,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
3.开发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
4.拓宽劳动教育的途径,实施体验性教学 |
5.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坚持教劳相结合的原则 |
6.尊重性别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
(二)回归生活的家庭劳动教育举措 |
1.提高劳动教育意识,创造良好的家庭劳动环境 |
2.合理安排劳动内容,激发小学生劳动兴趣 |
3.家长要以身作则,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
(三)激发小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在生活实践中养成劳动品质 |
1.完善小学生的劳动认知 |
2.涵养小学生的劳动情感 |
3.磨炼小学生的劳动意志 |
4.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状况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状况家长访谈提纲 |
致谢 |
(4)我国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现状研究 ——以H市S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为学龄前儿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
(二) 学前教育高回报率以及我国对学龄前儿童信息化教育的重视 |
(三) 家长对学龄前儿童使用APP行为的重要作用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意义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 学龄前儿童 |
(二) 数字媒介 |
(三) 教育APP |
(四) 使用 |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对象 |
(四) 研究工具 |
(五) 研究过程 |
第二章 学龄前儿童教育APP功能及其使用阈限 |
一、教育APP的功能 |
(一) 了解健康、安全常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
(二) 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
(三) 培养孩子数学思维 |
(四) 扩宽孩子知识面,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
(五) 培养孩子文艺气质,做好艺术启蒙 |
(六)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 |
(七) 弥补知识短板,代替或协助家长进行教育 |
(八) 引导家长进行更好的教育 |
二、教育APP的使用阈限 |
(一) 理论基础 |
(二) 城乡学前教育存在显着差异 |
(三) 教育APP使用阈限 |
(四) 教育APP的设计原则与评价指标 |
第三章 家长辅助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行为分析 |
一、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成效分析 |
(一) 扩宽学龄前儿童知识面 |
(二)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二、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情况 |
(一) 学龄前儿童使用数字媒体行为分析 |
(二) 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学习能力分析 |
三、家长辅助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情况 |
(一) 家庭环境描述性分析 |
(二) 家长使用数字媒体行为 |
(三) 家长使用数字媒体教育孩子的意识 |
(四) 家长辅助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实况 |
四、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的影响因素 |
(一) 学龄前儿童性别对其使用教育APP的影响 |
(二) 学龄前儿童年龄对其使用教育APP的影响 |
(三) 家长学历对孩子使用教育APP的影响 |
(四) 家长年龄对孩子使用教育APP的影响 |
(五) 家庭年教育支出对孩子使用教育APP的影响 |
(六) 家长使用教育APP行为对孩子使用教育APP的影响 |
(七) 家长辅助行为对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的影响 |
第四章 家长辅助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一、家长辅助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存在问题 |
(一) 家长无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教育APP |
(二) 家长对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时长无明确规定 |
(三) 家长不能正确陪伴孩子使用教育APP |
(四) 家长利用教育APP教育孩子的意识较差 |
二、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 家长对教育APP认识不足,导致无法正确指导儿童使用教育APP |
(二) 家长没有发挥榜样作用 |
(三) 学校、村支部没有发挥教育作用,宣传指导工作不到位 |
(四) 部分教育APP制作较粗糙,导致家长不信任 |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一、家长方面 |
(一) 家长严格规范自身使用习惯 |
(二) 增强家长指导意识 |
二、幼儿园方面 |
(一) 提升幼儿教师信息化素养 |
(二) 家校联合,共同致力孩子健康成长 |
三、政府方面 |
(一) 严格把控教育APP质量,加强准入标准 |
(二) 适当增加财政补助,监督教育APP收费情况 |
(三) 制定教育APP指导手册 |
四、平台建设方面 |
(一) 教育APP分类呈现 |
(二) 教育APP使用过程中严禁出现无关广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5)翻译转换策略在How to Say It to Your Kids汉译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How To Say It to Your Kids选段原文及译文 |
摘要 |
Abstract |
1. 翻译转换理论简介 |
2. How to Say It to Your Kids文本介绍 |
2.1 翻译选材背景 |
2.2 原文及作者介绍 |
3.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及其应用 |
3.1 结构转换 |
3.2 类别转换 |
3.3 单位转换 |
3.4 内部体系转换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6)社会工作提升农村家长亲子阅读能力的实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3. 研究目的 |
(二)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1. 概念界定 |
2. 文献综述 |
(三) 理论依据 |
1. 社会学习理论 |
2. 社会支持理论 |
(四)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一、Y地区家访项目前期服务与问题发现 |
(一) Y地区及家访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
(二) 前期服务基础 |
1. 亲子阅读重要性的探讨 |
2. 协助家长正确解读幼儿行为符号 |
(三) 家长亲子阅读能力提升需求评估 |
(四) 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
1. 亲子阅读目标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不符 |
2. 家长讲读忽视绘本主导价值观 |
3. 家长对亲子阅读相关技巧缺乏系统了解 |
4. 家长忽视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 |
(五) 亲子阅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熟人社会中的育儿经验影响家长认知 |
2. 家长受教育水平较低 |
3. 亲子阅读服务者缺乏亲子阅读经验 |
4. 家庭支持不足 |
(六) 社会工作介入亲子阅读的可行性 |
1. 专业理念视角的指导 |
2. 针对性的问题分析 |
3. 实务方法选取的合理性 |
二、社会工作提升Y地家长亲子阅读能力的小组服务过程 |
(一) 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
(二) 服务目标 |
(三) 服务方案设计 |
(四) 服务实施过程 |
1. 第一阶段服务:介绍幼儿阅读阶段性特征及绘本基本结构 |
2. 第二阶段服务:亲子阅读技巧探讨 |
3. 第三阶段服务:亲子阅读环境创设探讨及服务总结与巩固 |
(五) 服务效果评估 |
1. 过程评估 |
2. 结果评估 |
三、社会工作提升Y地家长亲子阅读能力的个案服务过程 |
(一) 接案 |
1. 案主来源 |
2. 案主基本信息 |
(二) 案主面临的问题及自身优势 |
1. 案主面临的问题 |
2. 案主自身的优势 |
(三) 个案服务设计 |
1. 服务目标 |
2. 服务计划 |
3. 服务实施过程 |
(四) 个案效果评估 |
1. 介入过程评估 |
2. 介入效果评估 |
四、反思与建议 |
(一) 社会工作介入亲子阅读服务的反思 |
1. 社会学习理论指导小组工作开展成效显着 |
2. 以幼儿主要照顾者为服务主体 |
3. 体验式学习更能激发家长亲子阅读兴趣 |
4. 家庭支持程度影响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 |
5. 具体化鼓励能促进亲子阅读活动有效开展 |
(二) 建议 |
1. 亲子阅读可作为农村教育扶贫支持力量 |
2. 运用整合式社会工作方法提升家长亲子阅读能力更有效 |
3. 观念转变先于行动 |
4. 对未来研究者的建议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0-3岁儿童家长早期教育技能评估 |
附录2: 小组活动计划书 |
附录3: 小组前测问卷 |
附录4: 小组后测问卷 |
附录5: 小组活动过程评估表 |
附录6: 个案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 研究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
(二) 丰富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
(三) 发展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个人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三)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创新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 家庭教育 |
(二) 美术教育 |
(三) 家庭美术教育 |
(四) 幼儿家庭美术教育 |
五、研究设计 |
(一) 研究目标的制定 |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
(三) 研究方法的采用 |
(四) 资料的编码与分析 |
(五) 研究信效度的检验 |
第一部分 研究个案的基本描述 |
一、水族概况 |
(一) 族源、族称溯源 |
(二) 语言与文字 |
(三) 图腾文化 |
(四) 民族艺术 |
二、榔木水寨简介 |
(一) 地理环境与民族特色 |
(二) 榔木水寨的教育概述 |
三、榔木水寨个案家庭的基本情况 |
(一) 小A的家庭情况简介 |
(二) 小B的家庭情况简介 |
(三) 小C的家庭情况简介 |
第二部分 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描述与分析 |
一、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观念与实践 |
(一) 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观念 |
(二) 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实践 |
二、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特点 |
(一) 具有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教育观念 |
(二) 体现浓郁的民族艺术氛围 |
(三) 教育内容取材于民族艺术资源 |
(四) 教育方法贴近民族日常生活 |
(五) 彰显强烈的民族宗教色彩 |
三、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 家长认识层面存在的问题 |
(二) 具体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三部分 影响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因素 |
一、家长自身因素 |
(一) 传统教养观念的牵制 |
(二) 文化及艺术素养的制约 |
(三) 参与及指导行为的缺乏 |
二、教育环境因素 |
(一) 家庭内部不良环境的影响 |
(二) 外部多元文化的冲击 |
第四部分 促进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开展的策略 |
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
二、提高文化及艺术素养 |
三、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观及美术教育观 |
四、创设良好的家庭艺术氛围 |
五、选择适宜幼儿发展特点的教育内容 |
六、重视幼儿美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一) 研究取样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工具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幼儿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2 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情况观察记录表 |
附录3 水族艺术文化图片集锦 |
附录4 幼儿美术作品图片集锦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乡镇学前儿童家长择园中的教育价值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选题缘由 |
1.1 处于最末梢地位的乡镇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1.2 家长对幼儿园的选择影响幼儿园发展方向 |
1.3 家长的教育价值观会影响幼儿园活动的开展 |
1.4 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当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1.5 乡镇学前儿童家长择园的现状引发笔者的好奇 |
2 研究综述 |
2.1 有关择园的研究综述 |
2.1.1 有关择园的定义和现状 |
2.1.2 关于择园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建议 |
2.1.3 已有的研究述评 |
2.2 有关幼儿家长育儿观念的研究 |
2.2.1 不同时代中家长育儿观念的相关研究 |
2.2.2 不同地域中家长育儿观念的相关研究 |
2.2.3 不同看护人的育儿观念的相关研究 |
2.2.4 有关育儿观念的核心概念界定 |
2.2.5 已有的研究述评 |
2.3 关于家长教育价值观的研究 |
2.3.1 教育价值-教育价值观-家长教育价值观 |
2.3.2 家长教育价值观内容概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2.3.3 已有研究述评 |
3 研究设计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1.1 学前儿童 |
3.1.2 家长 |
3.1.3 学前儿童家长 |
3.1.4 择园 |
3.1.5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价值观 |
3.2 研究问题 |
3.3 研究对象 |
3.3.1 研究对象介绍 |
3.3.2 学前儿童家长的基本情况 |
3.4 研究方法与过程 |
3.4.1 研究方法 |
3.4.2 研究过程 |
4 学前儿童家长择园中的教育价值观的内涵分析 |
4.1 学前儿童家长择园的现状介绍 |
4.1.1 学前儿童家长择园的现状 |
4.1.2 学前儿童家长择园原因的统计分析 |
4.1.3 小结 |
4.2 乡镇学前儿童家长择园中的教育价值观内涵分析 |
4.2.1 学前儿童家长对幼儿教育价值重要性的认识 |
4.2.2 学前儿童家长选择不同办园方式的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 |
4.2.3 学前儿童家长选择不同办园方式的教育价值观内涵分析 |
5 学前儿童家长关于在择园中的教育价值观影响因素分析 |
5.1 外在因素 |
5.1.1 社会大环境主流教育价值取向对家长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
5.1.2 园所所在的地缘位置影响 |
5.1.3 园所自身所具备的环境对家长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
5.2 内在因素 |
5.2.1 家长自身的教育需要对家长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
5.2.2 家长自身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对家长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
5.2.3 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对家长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
5.2.4 家长自身的教育经历对家长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
6 研究结果与思考 |
6.1 研究结果 |
6.2 对研究结果的思考和建议 |
6.2.1 对研究结果的思考 |
6.2.2 关于研究结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生态学基础 |
2.1.2 哈克的断层理论 |
2.1.3 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理论 |
2.2 幼小衔接的内涵 |
2.3 国外研究综述 |
2.3.1 幼小衔接内容的研究 |
2.3.2 家庭对幼小衔接效果的影响研究 |
2.3.3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研究 |
2.4 国内研究综述 |
2.4.1 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家庭教育研究 |
2.4.2 影响幼小衔接效果的家庭因素研究 |
2.4.3 幼小衔接阶段家长教育内容的研究 |
2.5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思路 |
3.1.1 研究目的 |
3.1.2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分析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3 研究工具的编制 |
3.4 研究过程 |
第4章 调查结果分析 |
4.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4.2 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的现状 |
4.2.1 家长思想认识 |
4.2.2 家长行动落实 |
第5章 讨论与建议 |
5.1 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
5.1.1 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缺乏科学的认识 |
5.1.2 家庭教育活动滞后于家庭文化资源的发展 |
5.1.3 家庭教育投入失衡 |
5.2 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
5.2.1 对家长的建议 |
5.2.2 对园方的建议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幼小衔接阶段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大班父母用表) |
附录2 幼小衔接阶段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大班教师用表) |
附录3 幼小衔接阶段的家庭教育现状访谈提纲(大班家长用) |
附录4 幼小衔接阶段的家庭教育现状访谈提纲(大班教师用) |
致谢 |
(10)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1.4.1 相关概念 |
1.4.2 理论基础 |
第2章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分析 |
2.1 幼儿园教材倾向“小学化” |
2.2 幼儿园班级管理倾向“小学化” |
2.3 幼儿园教学方式倾向“小学化” |
2.4 幼儿园作业倾向“小学化” |
第3章 家长的教育理念的现状与分析 |
3.1 家长的教育理念的现状 |
3.1.1 家长的幼儿教育目标 |
3.1.2 家长对于幼儿园教材的态度 |
3.1.3 家长对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态度 |
3.1.4 家长对于幼儿园教学方式的态度 |
3.1.5 家长对于幼儿园授课内容的态度 |
3.1.6 家长对于幼儿园作业的态度 |
3.2 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的分析 |
3.2.1 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存在明显的“小学化”倾向 |
3.2.2 家长倾向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
第4章 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分析 |
4.1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途径 |
4.1.1 通过对幼儿园的选择来影响 |
4.1.2 通过对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干涉来影响 |
4.1.3 通过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支持与配合来影响 |
4.1.4 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评价机制来影响 |
4.2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特点 |
4.2.1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影响的即时性 |
4.2.2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影响的非专业性 |
4.2.3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影响的广泛性 |
4.2.4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影响的顽固性 |
第5章 改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建议 |
5.1 从家长角度出发,来改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
5.1.1 家长应秉持科学教育理念 |
5.1.2 家长要改善教育方法 |
5.1.3 家长要与幼儿园保持良性的互动 |
5.2 从幼儿园角度出发,来改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
5.2.1 幼儿园要坚持科学的课程体系 |
5.2.2 改进教师考核激励体制 |
5.3 社会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理念的指导 |
5.3.1 社区居委会要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
5.3.2 师范类学校可对家长开放家庭教育课程 |
5.3.3 民政部门要对准家长们进行科学育儿的培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四、我们教孩子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教孩子向善是家庭教育的灵魂[J]. 卿前进.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 2021(09)
- [2]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开封市EF小学为例[D]. 张晗. 河南大学, 2020(06)
- [3]回归生活的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D]. 王君.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我国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使用教育APP现状研究 ——以H市S乡为例[D]. 朱雅茹.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翻译转换策略在How to Say It to Your Kids汉译中的运用[D]. 陈春燕.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社会工作提升农村家长亲子阅读能力的实务研究[D]. 张晓亚. 云南大学, 2019(03)
- [7]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个案研究[D]. 韦国芬.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乡镇学前儿童家长择园中的教育价值观研究[D]. 刘梦萝.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9]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为例[D]. 李秀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2)
- [10]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影响的研究[D]. 刘凤辉.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