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血流成像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二维血流成像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一、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林圣美[1](2021)在《FSD SPACE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FSD SPACE在评估髂静脉受压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比磁共振FSD SPACE成像序列与下肢直接法CTV在评估髂静脉受压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客观测量的直径及狭窄率,探讨FSD SPACE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髂静脉成像、测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血管外科住院有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CVD)病史且临床上高度怀疑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的患者88例,在进行下肢直接法CTV的前后2天内采用西门子超导磁共振Magnetom Prisma 3.0T进行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rue-fisp、FSD SPACE及SPACE FLOW。由两名本院高年资主治医师对下肢FSD SPACE、CTV图像质量采用4分法进行主观评分,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位放射科医师之间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对比两组图像之间主观评分差异。随后由两位医师共同对两组图像中患侧髂总静脉最大受压处最短径(A点)、同层面对侧髂总静脉最短径(B点)、患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C点)及对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D点)进行测量,根据(1-患侧髂总静脉最大受压处最短径/对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100%计算出狭窄率。对比FSD SPACE与CTV测量的4个点直径及狭窄率的差别,运用Bland-Altman图评价两种检查方式在测量狭窄率上的一致性。结果:最终入组患者85例。两名医师在CTV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0.65),FSD SPACE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8)。CTV图像质量高于FSD SPACE图像,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FSD SPACE图像评分均在3分及以上,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FSD SPACE测量的4个点径线与CTV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SD SPACE组均较CTV组测值低,患侧髂总静脉最大受压处最短径:(5.82±2.62)mm vs(6.79±3.08)mm,P<0.05;同层面对侧髂总静脉最短径:(10.32±2.49)mm vs(12.21±2.83)mm,P<0.05;患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10.17±2.34)mm vs(11.97±2.68)mm,P<0.05;对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11.00±2.14)mm vs(12.82±2.74)mm,P<0.05。FSD SPACE及CTV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狭窄率:(46.91±21.72)%vs(46.49±22.48)%,P=0.72。运用Bland-Altman图示CTV与FSD SPACE在测量髂静脉狭窄程度一致性较好。结论:非增强磁共振FSD SPACE血管成像技术具有无电离辐射、无需对比剂的优势,可清晰显示髂静脉受压情况,且与CTV在评估髂静脉狭窄程度上一致性较好,可为临床诊断IVCS提供数据及解剖参考。第二部分IVCS的相关临床因素及FSD SPACE在IVCS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IVCS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及FSD SPACE在IVCS中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之间在我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患有CVD且临床上高度怀疑IVCS并经DSA检查的患者,记录其一般临床资料及CEAP分级。在行DSA的前2天内行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rue-fisp、FSD SPACE及SPACE FLOW。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划分为IVCS组及非IVCS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男女比例、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CEAP分级与IVCS的相关性。测量患侧髂总静脉最大受压处最短径(A点)、同层面对侧髂总静脉最短径(B点)、患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C点)、对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D点)及髂静脉受压处同层面髂动脉内径(E点),计算出狭窄率,对比两组直径及狭窄率有无差异。观察FSD SPACE图像上髂静脉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情况。FSD SPACE序列结合SPACE FLOW观察盆腔内有无明显侧枝血管形成,运用ROC曲线对比狭窄率联合侧枝血管与单独运用狭窄率诊断IVCS的曲线下面积,评价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显像诊断IVCS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有83例,经DSA检查确诊IVCS 62例,非IVCS21例。IVCS组与非IVCS组的对比中,患者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史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VCS与临床CEAP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68。对比两组中5个点的径线差异:患侧髂静脉最大受压处最短径:(4.91±2.38)mm vs(7.91±1.84)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9.96±1.89)mm vs(11.54±2.22)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髂静脉受压处同层面对侧髂总静脉最短径:(10.13±2.29)mm vs(10.99±2.38)mm,P=0.15;对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10.88±2.02)mm vs(11.67±2.18)mm,P=0.13;髂静脉受压处同层面髂动脉内径:(8.01±1.48)mm vs(8.81±1.87)mm,P=0.09;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IVCS组与非IVCS组狭窄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率:(54.27±21.10)%vs(32.26±10.42)%,P<0.05。62例IVCS患者在DSA检查中发现髂静脉内DVT形成3例,同一患者在FSD SPACE检查中也均发现DVT存在。运用ROC曲线发现狭窄率(≥50%)联合侧枝血管较单独运用狭窄率(≥50%)诊断IVCS曲线下面积更大,AUC值分别为:0.90和0.78,侧枝血管形成可作为诊断IVCS的间接征象。以发现髂静脉狭窄率≥50%合并侧枝血管形成或者其中任意一项作为诊断IVCS的指标,在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检查中诊断IVCS的灵敏度85.5%,特异度:95.24%,阳性预测值:98.15%,阴性预测值:69.97%,符合率:87.95%。结论:FSD SPACE能清楚地显示髂静脉受压情况,联合侧枝血管的评估在IVCS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IVCS与性别、年龄、体重等相关临床因素及CEAP分级无相关性。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为临床提供影像诊断依据,具有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武天娇[2](2021)在《超声评估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EAP临床分级与髂总静脉参数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管增强技术研究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CVD)患肢CEAP临床分级与同侧髂总静脉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因下肢CVD就诊于我院血管外科需进一步诊治来超声科检查的115例患者(右侧患肢109条,左侧患肢102条)及同期97例健康志愿者(右侧下肢88条,左侧下肢89条)。所有受试者均记录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表面积、体质量指数)。病例组包括右侧患肢109条(R组)、左侧患肢102条(L组);对照组包括右侧下肢88条(R-N组)、左侧下肢89条(L-N组)。依照CEAP临床分级的压迫治疗和左、右侧患肢分组:右侧三组包括R-Ⅰ组(C0~C1级)38例,R-Ⅱ组(C2~C3级)39例,R-Ⅲ组(C4~C5级)32例;左侧三组包括L-Ⅰ组(C0~C1级)29例,L-Ⅱ组(C2~C3级)37例,L-Ⅲ组(C4~C5级)3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管增强技术对各组进行下肢同侧髂静脉超声检查,获取目标髂总静脉近心端超声参数(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周长、横截面积、最高血流速度、血流量)。进行病例组与对照组间超声参数差异性比较,对病例组CEAP临床分级与一般资料、超声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如无显着相关性则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1.右侧CVD患肢CEAP临床分级与年龄呈弱正相关(r=0.197,P<0.05);与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体质量指数无显着相关性(均P>0.05);与右侧髂总静脉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周长、横截面积、最高血流速度、血流量相关性均不显着(均P>0.05)。左侧CVD患肢CEAP临床分级与体表面积呈弱正相关(r=0.204,P<0.05);与左侧髂总静脉最高血流速度、血流量呈弱正相关(r=0.254、0.245,均P<0.05);与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周长、横截面积相关性均不显着(均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左侧下肢CVD患者CEAP临床分级独立影响因素,女性为CEAP临床分级进展的保护因素(OR=0.32,P<0.05),而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均不是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2.R组与R-N组、L组与L-N组性别比例、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Ⅰ组、R-Ⅱ组、R-Ⅲ组间性别比例、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Ⅰ组男性比例低于L-Ⅲ组,而女性比例反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Ⅱ组体质量指数低于L-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年龄、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R组右侧髂总静脉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周长、面积、血流量均大于R-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高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左侧髂总静脉最小直径、周长、面积、血流量均大于L-L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大直径、最高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Ⅰ组、R-Ⅱ组、R-Ⅲ组间右侧髂总静脉的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周长、面积、最高血流速度、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Ⅰ组、L-Ⅲ组左侧髂总静脉最大直径大于L-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Ⅲ组左侧髂总静脉周长大于L-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左侧髂总静脉最小直径、横截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管增强技术评估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患者髂总静脉近心端二维结构及血流参数,左、右侧最小直径、周长、面积、血流量均有增大;左侧下肢CEAP临床分级与同侧髂总静脉的最高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呈弱正相关,而右侧未见明显相关性。说明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患者髂总静脉二维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疾病发展有重要评估价值,尤其对左侧下肢更有超声检查髂静脉的必要。2.左侧下肢CVD患者CEAP临床分级进展与体表面积增高呈弱正相关。女性为左侧下肢CVD患者CEAP临床分级进展的保护因素。左侧下肢CVD患者C2~C3级进展至C4~C5级治疗方面需关注体质量指数。3.右侧下肢CVD患者CEAP临床分级进展与年龄增长呈弱正相关。

刘宣林[3](2019)在《探讨3D-SPACE磁共振技术在下肢静脉曲张成像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3D-SPACE磁共振技术,即使用可变翻转角优化对比的完美采样技术,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间,收集在本院共计17位可疑为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9名男性,8名女性,整体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57.8岁。17名患者在行下肢3.OT SPACE磁共振检查前后,均完成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对下肢静脉进行SPACE MR大隐静脉显像评分,采取4分制(1:差、2:一般:3:好:4:优秀)。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二者评分间一致性。以单侧下肢为基础,分析2名观察者之间诊断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表现间一致性.并将两名观察者诊断下肢静脉曲张表现与彩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所有大隐静脉曲张段最为明显处连续两次进行血管信号值及周边肌肉值信号值测量,计算二者相对信号比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前后两次测量值之间一致性,观察相应结果。结果:两名放射科医生的大隐静脉图像质量平均得分分别是3.71±0.59和3.47±0.62。观察者间一致性好(Z=-1.633,P>0.05)。以单侧肢体为基础,34条大隐静脉中,23条大隐静脉经彩超诊断为曲张静脉。对于这些曲张静脉,两名观察者均作出了与彩超相同的诊断。前后两次所测量血液与肌肉相对信号比值经ICC分析,两次测量之间一致性好(ICC=0.921)。此外。在SPACE图像上发现了彩超未报道的血栓及功能不全交通支静脉表现。结论:SPACE MRV作为一种非对比剂下肢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大隐静脉成像中,血管信号突出,与周边软组织具有极高对比度。大隐静脉形态学显像质量较高,基于形态学成像,即可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达成初步诊断意见。同时对于穿支静脉及血栓检测也有不错的表现。SPACE MR静脉成像可作为一种辅助影像检查工具,联合超声,完善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评估。

左学军,杨帆[4](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检查对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在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检查诊断意义。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5月-2018年6月,取以上时段内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骨折患者5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检测诊断,对所有患者的下肢静脉血管直径、范围、血栓大小、血流变化情况进行测量,分析总结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在下肢静脉血栓检测中的特征。结果:患侧股静脉、腘静脉直径均粗于健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检查,右下肢患病率明显低于左下肢,其中包括了10例混合型、32例周围型、10例中央型,其中3例为误诊,符合率94.55%(52/55)。其中包括了慢性期、亚急性血栓23例、急性血栓29例。结论:在下肢静脉血栓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由于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将其准确的诊断出现,为临床接下来的诊治措施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同时可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作为骨折下肢静脉血栓的常规检查项目,为临床提供积极有效的预防诊断依据。

黎涛,张忠德,侯庆荣[5](2019)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超声检查诊断,对患者下肢深、浅静脉管径、血栓大小、范围、血流变化等进行测量,同时总结分析患者声像图特征。结果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6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后经静脉造影证实误诊4例,彩色多普勒诊断符合率为93.33%;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中央型血栓12例,周围型34例和混合型10例,其中周围型和混合型患者中左下肢静脉形成血栓的情况明显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侧腘静脉和股静脉管径的直径均较健侧增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确诊的56例血栓患者中急性血栓者32例,亚急性及慢性血栓者2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率较高,且可对血栓的位置、范围和管腔阻塞程度进行判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客观评价临床效果。

齐晓伟[6](2018)在《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并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呼吸道系统慢性破坏性疾病,该病且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不完全的气流可逆受限为COPD患者共有症状。通常表现呼吸系统方面疾病(咳痰、咳嗽、呼吸困难等)。COPD虽为呼吸道疾病,但至今仍然没有彻底有效的阻止患者肺功能下降趋势的措施,一旦确诊,需终身治疗。COPD的病因有很多,目前对于其机制还没完全清楚,作为基层医院的患者大多来自农村,大多数病患的教育水平偏低,对COPD缺乏充分的认识与了解,预防及治疗的意识不高,治疗依从性较低,他们往往只注意急性发作期疾病的治疗,但不注意稳定期疾病的长期维持治疗及预防,导致基层医院慢阻肺治疗控制率偏低。另外基层医生对哮喘和慢阻肺等疾病认认知不足,基层医疗单位诊疗设备不普及,新型有效的治疗药物没有及时到达基层医院也是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控制率偏低主要原因。目的:采取Wells和改良Geneva评分法对195例患者进行评分,对临床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病情程度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与分析。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并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进行临床分析与比较,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对肺栓塞的认识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收治AECOPD患者900例,其中195例患者的急性加重(憋喘较前加重,伴有胸闷、心悸,咳嗽,咳痰量较前无明显增多,伴或不伴有发热)无法解释疾病缘由,按照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结果将195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ECOPD组患者136例,AECOPD合并PE组患者59例,对两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等分别进行汇总分析。并以改良Geneva三水平评分、Wells评分方法对其患肺栓塞的风险度分级为低度、中度和高度可能3组。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种评分方法对195例患者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诊断价值,以CTP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各组患者的肺栓塞确诊率进行分析。结果:(1)改良Geneva评分<3分肺栓塞可能性40.37%(44/109);4-10分89.19%(66/74);≥11分100%(14/14)。肺栓塞的增加的可能性与评分成正相关,(P<0.001)。Wells评分0-2分的肺栓塞可能性67%(69/103),2-6分78.41%(69/88),>6分100%(9/9),肺栓塞可能性与Wells评分高低有关,(P<0.001),其中改良的Geneva评分ROC的AUC为0.8597±0.07018(P=0.001206<0.01),以≥6.5分预测的灵敏度为62.3%,特异性为92.3%;Wells评分预测肺栓塞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9±0.09911(P=0.02009<0.05),以≥2分预测肺栓塞,其灵敏度为61.6%,特异性为98.4%;两组线下面积AUC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AECOPD组和AECOPD合并PE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69.12±9.86岁和67.20±10.73岁,大多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疾病、胸闷、气短、心悸,部分患有头痛,腹痛、腹泄,咯血等症状,两组在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3)体格检查发现两组患者均出现双下肢不对称水肿现象,但并PE组8例(13.56%),无PE组2例(1.47%),有显着性差异;(4)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PaCO2与PaO2无统计学意义但PaCO2低于基线值者无PE组16例(27.12%),并PE组12例(9.56%),具有显着差异;对于D-dimer含量分别为(263±59)μg/L及(612±192)μg/L,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X线胸片检查无统计学意义;(6)心电图检测:根据Daniel心电图评分标准,无PE组和并PE组的正常者无明显差异,异常患者在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胸导联ST-T等症状方面无明显差异,但SIQIII TIII特征者分别为25例(18.38%)和32例(54.24%),具有显着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7)CT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在合并肺栓塞59例患者中,其中53例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症状,显示患有右肺动脉显影不均有6例患者(8)59例病PE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直接征象20例具有右心系统栓子症状,间接征象表现有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超声有56例,频谱多普勒显示4例伴重度三尖瓣返流伴随肺动脉压增高,其中53例为中度肺动脉高压,6例为轻度肺动脉高压。(9)136例COPD组患者中有20例(14.71%)患者发现血栓者,对59例合并PE组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显示血栓大多分布在髂静脉及股静脉,且携带血栓高达45例(76%),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结论: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汇总,合并PE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手术史、血栓栓塞既往史等,Wells和改良Geneva评分对PE的诊断也具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血气分析、D-Dimer、超声心动图及下肢静脉超声等检查可作为方便快捷的筛选指标,CTPA对诊断PTE准确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基层医院就诊病人大多为普通农民、收入低,文化水平较低,对肺栓塞的缺乏认识,预防意识差,诊治不及时、配合意识低下,基层医院及基层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不典型的AECOPD患者,应谨慎地对其进行肺栓塞的风险评估,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使肺栓塞在发生的早期能够得到及时的相应的检查将有助于患者及时确诊,减少病死率。

陈刚,宋苏云,易文中,杨新萍,邓永丰,张锐,肖芳[7](2004)在《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二维血流显像(B-Flow)技术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二维血流显像(B-Flow)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二维血流显像(B-Flow)技术具有高分辨力和全景显示功能,能同时清晰显示血流和背景组织,可清晰观察血栓、血流、血管壁三者关系。结论 二维血流显像(B-Flow)技术在下肢静脉血栓检查中是一种有效手段,与静脉造影相关性好。

张燕[8](2004)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下肢静脉造影诊断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下肢静脉造影(CTVPA)成像方法,探讨低造影剂剂量和双期造影剂注射法对下肢深静脉、肺动脉强化和上腔静脉伪影的影响,从而确立常规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2002年8月~2004年3月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48例(50例次检查)行CTVPA检查。20次检查(1组)应用150ml造影剂,注射速率为4ml/s,30次检查(2组)应用120ml造影剂,采用双期注射,第一期注射50ml,注射速率4ml/s,第二期注射70ml,注射速率2ml/s。分别测量下腔静脉、双侧髂总静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及腘静脉的CT值,同时测量主肺动脉、双上肺尖段肺动脉、双下肺后基底段肺动脉及升主动脉的CT值,并记录两组检查上腔静脉伪影的分数:0没有伪影,1少量伪影,2明显伪影,贯穿整个右肺动脉及右上叶动脉。结果:50例次检查均得到很好的下肢深静脉的强化,所有静脉强化的平均CT值为98~117HU,1组和2组的强化程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检查的肺动脉强化CT值较高,平均CT值为323~420HU,明显高于升主动脉强化CT值(两组分别为198±56.74HU、223±55.54HU)。1、2组检查上腔静脉伪影的评分分别为1.05、0.67,无显着性差异,但“0”分两组所占比率分别为25%(5/20)、53.33%(16/30),有显着性差异(P=0.047)。结论:适当减少造影剂用量、应用双期扫描可以得到良好的下肢深静脉和肺动脉的强化,并对降低上腔静脉伪影有一定作用,可以作为CTVPA常规扫描方案。

王瑶,张永庆,路蓉[9](2018)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超声血管增强技术联合全景超声成像的质量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ET)联合全景超声成像(PUI)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0例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下肢血管应用VET及PUI进行检查,将检查所获图像与数字减影造影(DS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影(CDFI)及二维超声显影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图像质量评分VET联合PUI显着高于DSA、CDFI及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T联合PUI图像中干扰及伪像较少,可将未溶的血栓边界、轮廓、血管壁情况、附壁小血栓、侧支循环情况以及腔内导管位置等清晰显示。不同成像方法对再通血管腔内径测量结果的符合率VET联合PUI为87.88%(58/66),CDFI为39.39%(26/66),二维超声为36.36%(24/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T联合PUI不仅内容丰富且图像显示清晰;在VET动态监视下能将移动的溶栓导管在血管腔内的情况清晰显示,能精准地将溶栓导管侧孔段移至血管内血栓段处。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中使用VET联合PUI能获得清晰的检查图像,干扰及伪像少,能将溶栓导管在血管腔内的移动情况清晰显示,其良好的应用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普及的价值。

刘宏强,王义成,张力维,郑英娟,马力丰,李锦秋[10](2017)在《B-Flow技术在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前状态中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B-Flow技术在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前状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Flow技术对62例下肢静脉血栓前状态的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下肢静脉血液中有无有形成份聚集分为高危组(21例)和低危组(41例)。两组给予常规预防血栓形成的治疗,观察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放疗结束后高危组中9例形成血栓,低危组中5例形成血栓,高危组血栓发生率43%,明显高于低危组血栓发生率12%(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前状态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的聚集与血栓形成高度相关,B-Flow技术可以直接观察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聚集情况,从而可以为临床提供十分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二、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FSD SPACE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FSD SPACE在评估髂静脉受压的可行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IVCS的相关临床因素及FSD SPACE在 IVCS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病因与影像诊断
    参考文献
致谢

(2)超声评估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EAP临床分级与髂总静脉参数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影像技术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中的评估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探讨3D-SPACE磁共振技术在下肢静脉曲张成像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下肢静脉慢性功能不全相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在读期间参与发表的文章
致谢

(4)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检查对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1.2 方法
    1.3 分析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股静脉、腘静脉直径分析
    2.2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符合率
3 讨论

(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2.2 血栓分布情况
    2.3 下肢静脉血管管径比较
    2.4 血栓特征分析
3 讨论

(6)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并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2.1 诊断选用标准
        2.2 入组方法
        2.3 Geneva与 Wells评分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2.5 诊断方法
        (1)血气分析(Blood gas analysis)
        (2)血浆D-dimer(D–dimer)
        (3)X线胸片检查
        (4)心电图(Electrocardoigram,ECG)
        (5)肺动脉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
        (6)超声心动图及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7)肺通气及灌注(V/Q)显像及磁共振肺动脉造影
        2.6 实验仪器
        2.7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2 改良Geneva和 Wells评分预测结果
    3 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
    4 59 例并PE患者的危险因素
    5 实验室检查
        5.1 血气分析
        5.2 血浆D-dimer
    6 X线胸片检查
    7 心电图
    8 肺动脉血管造影
    9 超声心动图59 例合并PE患者行超声心动图主要测值,见表13:
    10 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讨论
    1 Wells评分法、改良Geneva评分法在PE患者中的预测价值
    2 双下肢浮肿等临床症状的改变对PE患者的提示意义
    3 血气分析预判AECOPD并 PE的分析
    4 D-dimer检查在肺栓塞病人的应用价值
    5 X线胸片与AECOPD并肺动脉栓塞
    6 AECOPD并 PE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7 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有重要价值
    8 超声心动图于在肺栓塞病人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9 双下肢静脉彩超预判肺动脉栓塞
    10 本研究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下肢静脉造影诊断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下肢静脉造影的成像技术研究
    摘要
    Abstract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一般情况
        二、检查方法
        三、图像分析方法
        四、统计方法
    结果
        一、正常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解剖观察
        二、图像处理情况
        三、CTV静脉CT值测量结果
        四、CTPA上各参数测量结果
    讨论
        一、肺动脉和下肢静脉的正常解剖和重建方法
        二、间接CTV和CTPA的成像技术
    结论
第二部分 多层螺旋CT对周围肺动脉显示能力的研究
    摘要
    Abstract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检查方法
        三、图像后处理
        四、图像分析方法
        五、统计方法
    结果
        一、肺段动脉的分析
        二、肺亚段动脉的分析
        三、第5级和第6级肺动脉的分析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下肢静脉造影诊断肺栓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摘要
    Abstract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情况
        二、检查方法
    结果
        一、PE和DVT的诊断情况
        二、PE的诊断
        三、DVT的诊断
        四、PTE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一、CTVPA的技术质量评价
        二、CTPA对PE的诊断
        三、间接CTV诊断DVT
        四、VTE的危险因素分析
    结论
第四部分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栓塞严重性评价的初步研究
    摘要
    Abstract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一般情况
        二、CTVPA检查方法
        三、CTPA的图像分析
        (一) CTPA上肺动脉阻塞的评分方法
        (二) 右心室功能不全的CT征象的分析
        四、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一、CT肺动脉阻塞指数与PE严重性的关系
        二、CT显示的右心形态学参数与PE严重性的关系
    结论
论文综述 肺血栓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一、PE的影像学诊断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像学诊断
个人简历
致谢

(9)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超声血管增强技术联合全景超声成像的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
    1.3 检查方法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DSA、二维超声、CDFI及VET联合PUI显像效果比较
    2.2 VET联合PUI, DSA、CDFI、二维超声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2.3 不同成像方法测量再通血管腔内径测量结果符合率比较
3 讨论

(10)B-Flow技术在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前状态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使用仪器
    1.3 检查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四、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FSD SPACE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D]. 林圣美.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超声评估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EAP临床分级与髂总静脉参数相关性[D]. 武天娇.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探讨3D-SPACE磁共振技术在下肢静脉曲张成像中的价值[D]. 刘宣林.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4]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检查对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J]. 左学军,杨帆. 黑龙江中医药, 2019(02)
  • [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 黎涛,张忠德,侯庆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19(03)
  • [6]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并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D]. 齐晓伟. 青岛大学, 2018(02)
  • [7]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J]. 陈刚,宋苏云,易文中,杨新萍,邓永丰,张锐,肖芳.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04)
  • [8]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下肢静脉造影诊断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D]. 张燕.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4(11)
  • [9]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超声血管增强技术联合全景超声成像的质量评价[J]. 王瑶,张永庆,路蓉. 现代医学, 2018(01)
  • [10]B-Flow技术在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前状态中的诊断价值[J]. 刘宏强,王义成,张力维,郑英娟,马力丰,李锦秋. 中国医疗设备, 2017(10)

标签:;  ;  ;  ;  ;  

二维血流成像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