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肢长管骨复杂性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康[1](2019)在《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对比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接受胫骨骨折治疗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标准从中筛选出均符合行单边外固定架和带锁髓内钉治疗的60例,将所选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行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行带锁髓内钉治疗。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详情并征得同意后,通过病房、门诊及手术室病例系统记录患者的相关资料。收集术中复位及固定耗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等信息,然后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对比,综合评定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损伤机制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为P>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断端复位及固定耗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为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操作简便,手术用时短,创伤小,更加有效地保护了断端的血运,有利于加快骨折端愈合的速度。并且术后仍然可以通过调节外固定架,实现断端加压及力线的调整,有效地避免了患肢短缩及成角畸形。骨折愈合后,患者在局部麻醉或者非麻醉状态下即可拆除外固定架。因此,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解决了在治疗胫骨骨折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有其独到的优势。
燕文海[2](2018)在《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原因分析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非感染性的四肢长骨骨折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设计个性化方案,提高疗效,降低不愈合发生率。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非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患者,针对不愈合原因,采用更换不稳定内固定物、保留内固定充分植骨、局部进行生物学刺激并配合中医中药等方式治疗,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55名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结果示术后53例患者平均3.5个月(3-10个月)获骨折愈合,愈合率96.4%,两例因内固定失效再次不愈合。骨折愈合患者骨折部位邻近关节按照相应评分标准,从功能、活动时是否疼痛及活动程度进行评分,其中优49例,中2例,良2例,优秀率达89%。结论造成骨折不愈合因素很多,有的是单一,有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上要根据不愈合的原因设计个性化设计手术方案,术中认真处理骨折端,更换失效的内固定,进行骨折端周围充分自体植骨,术后科学规范的锻炼以及充分利用中医中药优势,辨证施治,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李国旗[3](2015)在《交锁髓内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及地产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导致高能量性的损伤越来越多,由于下肢长管状骨解剖结构和其特殊的生理作用,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也被越来越得到重视。当前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治疗方式趋于多样化,但我们对于保守治疗失败的下肢长管状骨折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的选择以传统的钢板固定及经典髓内固定为主。本文通过对下肢长管状骨折尤其是中段骨折交锁髓内针固定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比闭合复位与有限切开复位髓内固定治疗下肢长管状骨折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探讨交锁髓内针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尤其是下肢长骨B、C型骨折。以期对这种临床上较常见骨折的首次手术方式的选择做出一定的理论指导,减轻患者术中手术时间长及术后长期卧床的痛苦。资料与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2012年4月~2014年8月期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创伤学组诊治的外伤致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81例,经筛选后得到53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其中双股骨中下段骨折1例;年龄23-77岁,平均47.5岁。入选的标准:53例病例中,因A型骨折术中闭合复位失败,选择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术4例,余均为B、C型骨折中骨块较大且移位明显的患者27例。致伤原因中车祸伤31例,坠落伤11例,挤压伤3例,摔伤8例;其中股骨中上段骨折32例,胫骨中上段骨折21例,多发伤患者24例。按照AO/OTA分类32A型5例,32B型15例,32C型6例,42A型7例,42B型11例,42C型9例。以交锁髓内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治疗组,闭合复位术为对照组,平均随访18个月(最短6个月,最长30个月)。所有骨折均为新鲜骨折,多发伤患者局部软组织挫伤均较重,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骨质缺损。手术时间为伤后5小时-3周,术中采取扩髓、静力固定【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治疗组较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缩短。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骨折术后骨不连发生程度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适应AO/OTA分型广泛,且术中髓内针能准确置入并能准确判断骨折复位情况,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C臂透视引起的损伤,对骨质缺损严重需要植骨的患者能一期给予植骨,减少因二期植骨手术而造成的自身创伤性伤害及患者经济负担重的不良后果,并减少因切口暴露时间长导致的术后感染,同时降低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几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是一种稳妥可行的方法。
陶刚[4](2012)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50例》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c型臂机闭合或切开复位后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50例下肢长管骨骨折。所有病例均行静力型固定。结果经随访6~24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移位短缩、内固定物断裂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在下肢长管骨骨折治疗上带锁髓内钉技术与中医小夹板外固定具有相似的理论基础,符合生物力学固定标准,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是适合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固定方法之一。在治疗复杂性骨折方面其更有其独到之处。
董军[5](2004)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自2001年12月~2003年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不愈合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2岁。股骨干不愈合11例,胫骨不愈合16例,肱骨干不愈合3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8例、摔伤9例、重物或塌方砸伤3例;钢板螺钉断裂不愈合12例,钢板螺钉松动10例,保守治疗无效8例;肥大型不愈合20例,萎缩型不愈合10例;采用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并结合植骨的方法,全部病例皆扩髓。临床观察骨骼愈合的情况,并判定其疗效。结果:本组30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 1个月,无髓内钉折断及钉下沉、无感染、延迟愈合或再次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不愈合符合生物力学原则,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骆洪涛[6](2004)在《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胫骨骨折是长管状骨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胫骨的中、下交界处较细弱,略成四方形,是骨折的好发部位。胫骨中、下段骨折时,营养血管易受损伤,导致下骨折段的供血不足,发生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等等。胫骨骨折的内固定种类较多,但是每一种内固定都有其优、缺点,髓内扩张自锁钉是一种新型的弹性髓内固定,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里对其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为此,本实验进行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髓内扩张自锁钉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对髓内扩张自锁钉进行强度实验和疲劳实验测试。目的:对髓内扩张自锁钉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与梅花针、交锁钉分别固定的胫骨中、下1/3所有类型骨折进行抗屈伸、抗侧弯、抗短缩、抗旋转、抗疲劳方面的生物力学比较,观察髓内扩张自锁钉内固定的稳定性。结果:髓内扩张自锁钉在抗弯曲、抗短缩、抗旋转、抗疲劳刚度方面明显强于梅花针,抗屈伸方面弱于梅花针、交锁钉;在抗短缩、抗旋转方面稍差于交锁钉,其它方面相差无几;但是在轴向应力传导方面高于交锁钉。结论:髓内扩张自锁钉是一种简便易行、固定可靠的内固定器械。 二、髓内扩张自锁钉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测试髓内扩张自锁钉的抗扭转强度、抗短缩强度极其在加载时的应力分布。方法:建构正常的胫骨和髓内扩张自锁钉固定后的骨折胫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胫骨骨折后的髓内扩张自锁钉固定的胫骨各个点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髓内扩张自锁钉固定后的不同类型胫骨骨折应力集中点均在钉的分叉部,约占髓内钉的90%扭矩,其承载点的拉力为约3Nm扭矩,髓内扩张自锁钉的外针应力分布相对均匀,两分叉部位最集中。结论:髓内扩张自锁钉抗扭转能力较强,固定牢固,内固定的分叉部是加载是加载时应力最集中的部位,军医进修学院硕卜毕业论文是最易发生疲劳、断裂的部位.三、髓内扩张自锁钉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髓内扩张自锁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后的胫骨不同部位的骨折患者47例,术后不用外固定,4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一48个月,疗效评价采用Johner一ruhs评分标准功能恢复分级标准。结果:47例患者中,疗效为优的患者34例,良9例,可2例,差2例,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5%。结论:髓内扩张自锁打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一种良好的治疗胫骨骨折的内固定器械,值得推广。
赵宏普[7](2002)在《《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文中提出
江爱华,陈晓华[8](2001)在《下肢长管骨复杂性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艳东[9](2017)在《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近五年所收集的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病例的诊治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把握其临床特点、寻找最佳治疗方案,为今后在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方面提供参考,从而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方法从3个方面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就诊的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1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伴随的多发损伤情况及患肢软组织损伤情况进行统计,了解该疾病的临床特点。2对损伤评分大于16分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结合软组织评估与处理原则进行治疗,观察疗效。3对损伤评分小于等于16分的不同类型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患者,在其固定物选择及相对应的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Johner-Wruhs评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治疗不同类型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的最优方案。结果共收集176病例。1临床特点:性别:女42例,男134例。年龄:1830岁29例,3140岁64例,4150岁51例,5160岁32例。病因:交通伤82例,砸伤41例,高空坠落伤32例,摔伤17例,其他4例。多发伤:椎体骨折23例,股骨骨折54例,骨盆骨折28例,颅脑损伤34例,足部骨折例45,髌骨骨折31例,胸肺部损伤29例,腹部损伤34例。软组织损伤情况:开放骨折(111例)按Gustilo骨折分型:I型39例,II型41例,III型31例;闭合骨折(共65例)按Tscherne分级:0级9例,1级14例,2级23例,3级19例。2对于损伤评分>16分患者(37例)采取损伤控制骨科结合软组织损伤评估与处理原则进行救治。结果:截肢1例,并发症7例(包括感染2例、延迟愈合3例、不愈合2例),愈合率78.4%,并发症经二期处理全部治愈。3对于损伤评分≤16分患者(139例),采用Johner-Wruhs疗效评分评定术后患肢优良率。采用外固定支架术共46例(Gustilo II型26例,III型20例):感染2例、不愈合及延迟愈合2例、畸形愈合3例、软组织缺损4例。93例采取内固定术治疗(Gustilo I型36例,闭合骨折57例)。AB型(37例):钢板固定16例:感染1例,并发症率6.3%;患肢功能优8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髓内钉结合钢板固定21例:不愈合或延迟愈合1例,并发症率4.8%;患肢功能优8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5%。术后并发症及优良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BC型28例:钢板固定9例,不愈合或延迟愈合3例,感染1例,并发症率44.4%;患肢功能优3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77.8%。髓内钉固定19例:不愈合或延迟愈合1例,并发症率5.3%;患肢功能优10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9.5%;术后优良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C型(6例):钢板固定,不愈合或延迟愈合2例,感染1例;患肢功能优2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83.3%。B型(5例):全部采用髓内钉固定,患肢功能优3例,良2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ABC型(7例):全部采用髓内钉结合钢板固定固定,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例2例;患肢功能优2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85.7%。结论1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以开放伤为主,交通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多伴有多发伤及软组织损伤。2对于损伤评分>16分患者,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结合软组织损伤的评估与处理原则在治疗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时取得很好疗效。可作为该类疾病处理的首选方案。3对于损伤评分<16分患者,外固定支架是治疗II、III型开放性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的首选方法。闭合性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AB型采用髓内钉结合钢板治疗与单独应用钢板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BC型采用髓内钉疗效好;AC型采用钢板治疗取得良好效果;B型使用髓内钉治疗效果好;ABC型采用髓内钉结合钢板治疗效果好。
许猛[10](2010)在《髋臼骨折解剖锁定钢板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由车祸造成的严重髋臼骨折及低能量损伤产生的骨质疏松髋臼骨折日益增多。这类骨折的治疗对骨科医生仍具有很大挑战。而近年来,锁定钢板(LCP)由于成角稳定性和螺钉方向预置,其在围关节骨折和骨质疏松骨折治疗中体现出优势,而LCP在髋臼骨折尚鲜有报道。研究目的①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对国人髋臼CT三维重建模型表面形态进行测量和分析,寻找其表面解剖的规律。②根据其表面解剖规律,设计与骨面贴合良好的髋臼解剖钢板,并对打入螺钉的位置和方向进行测量和分析,在上述钢板上完成锁定螺孔的设计。③将上述设计的解剖锁定钢板通过个性化方式应用于临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验证其在临床的可实施性。研究方法①应用64排螺旋CT(SIMENS公司德国)扫描获得的DICOM格式文件,导入到Materia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 (Mimics 10.0版)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保存为STL格式文件后导入IMAGEWARE软件(Imageware V12.1),进行骨盆表面解剖的测量,模拟手术和钢板螺钉的设计。由人工在CT扫描的三维图像中选取标准点,建立标准平面;以髋臼直径d作为单位标准化的依据,将d/10作为三维坐标系度量的单位,以抵消由于髋臼大小造成的髋臼后表面形态差异。选取标准平面上以上述d/n为单位的整数坐标点(即坐标点(a,b),a、b为整数)为测量点,测量各个测量点上的髋臼骨外表面的Z轴值z(a,b);对所测得的髋臼直径d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可得到均数D。以各个测量点所测量所有样本的z值进行分析,可得到均数Z,再乘以D三维坐标点布置形成点云,并通过该点云拟合形成髋臼骨骼外表面曲面,即为本次研究获得的标准曲面SS。②在上述曲面上设计钢板和螺钉方向。钢板放置位置参考常规髋臼后路双钢板位置,螺钉方向设计原则是避免打入髋臼和在骨骼中行程尽量长,以把持较多骨质提高固定稳定性。设计完成后通过数码铣床进行加工,以备后期力学实验和临床应用。③利用1,2中所述方法加工个性化的解剖锁定钢板,在临床应用并对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随访。结果①成功分析了男女髋臼后表面的解剖学差异,并获得了国人髋臼后表面点云数据库,该测量方法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拟于12个月内获得发明专利授权;②在上述数据库样本中设计了髋臼骨折后路解剖锁定钢板,具有与髋臼后表面符合度较高的解剖形态,锁定螺钉的角度避让髋臼并根据手术切口显露范围设计螺钉方向,使其在骨质中走行较长,把持更多骨质,具有良好的固定安全性和牢固性,该设计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③通过CAD/CAM技术设计和加工个性化髋臼解剖锁定钢板,将之应用于临床,对6例骨折患者进行了骨折的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其髋关节功能,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功能状态良好,短期随访无明显因内固定失败带来的并发症。结论①在图像处理软件中,对骨盆CT扫描三维重建样本进行测量,通过选择解剖标志点重建坐标系,标准化度量单位,引入点云的方法对待测髋臼后表面进行测量单元的分割,可以对国人髋臼后表面的解剖差异进行对比,并获得国人髋臼后表面点云数据库;②在三维图形处理软件中,在上述获得的点云数据库所拟合的髋臼后表面上进行解剖锁定钢板的设计,可以获得良好的解剖形态和合理的锁定螺钉方向,在符合手术显露和操作要求的基础上,既能够避让髋臼实现安全的固定,又能把持较多骨质实现LCP所具有的成角稳定性:③使用CAD/CAM技术,可以对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术前计划,模拟复位,设计和加工个体化解剖锁定钢板,在骨折复位后实施内固定过程中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术后随访髋关节功能优良。
二、下肢长管骨复杂性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肢长管骨复杂性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一般病例资料 |
1.3 诊断标准 |
1.4 病例纳入标准 |
1.5 病例排除标准 |
1.6 病例删除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研究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数据处理 |
4.1 数据统计学 |
4.2 基本资料对比 |
4.3 观察指标对比 |
5 结果 |
5.1 基本资料分析 |
5.2 观察指标分析 |
讨论 |
1 现代医学研究 |
2 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及研究 |
3 实验组术式的优势分析 |
结语 |
1 临床疗效 |
2 不足之处 |
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2)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原因分析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病例选择 |
1.2.1 骨不连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3.1 术前准备 |
1.3.2 治疗方法 |
1.3.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
1.3.4 治疗效果 |
1.3.5 典型病例 |
讨论 |
1.骨折的愈合 |
1.1 四肢长骨骨折愈合的自然过程 |
1.2 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 |
2.内固定失效及骨折不愈合原因分析 |
2.1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
2.1.1 全身因素 |
2.1.2 局部因素 |
2.1.3 术后功能锻炼不当 |
2.2 分析 |
3.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
3.1 治疗原则 |
3.2 手术治疗 |
3.3 植骨在治疗骨不连中作用 |
3.4 生物学刺激 |
3.5 中医中药的应用 |
3.6 正确的功能锻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CO理念在骨折不愈合治疗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3)交锁髓内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病例的选择 |
2.2.1 病例纳入标准 |
2.2.2 病例排除标准 |
2.3 治疗方法 |
2.3.1 术前准备 |
2.3.2 麻醉方法 |
2.3.3 手术方式 |
2.3.4 植骨的方式及选择 |
2.3.5 手术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骨折分型 |
4.2 骨折固定方式的选择 |
4.3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
4.3.1 局部因素 |
4.3.2 软组织损伤程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
4.3.3 全身因素 |
第5章 结 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5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术后治疗 |
2 结果 |
3 讨论 |
3.2 缺点 |
(5)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临床资料 |
一、 一般资料 |
(一) 病例选择 |
(二) 病人一般情况 |
(三) 材料选择 |
二、 治疗方法 |
(一) 手术方法 |
(二) 术后处理 |
三、 结果 |
讨论 |
一、 骨折不愈合的分型 |
二、 影响骨折不愈合的因素 |
三、 加压钢板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分析 |
四、 带锁髓内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 |
五、 扩髓与不扩髓的比较 |
六、 带锁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内固定的比较 |
七、 带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的比较 |
八、 带锁髓内钉存在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致谢 |
(6)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缩写词 |
2 中文摘要 |
3 英文摘要 |
4 前言 |
5 实验部分 |
第一部分 髓内扩张自锁钉的生物力学测试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髓内扩张自锁钉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髓内扩张自锁钉的临床应用 |
临床资料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6 小结 |
7 参考文献 |
8 综述1 |
9 综述2 |
10 研究工作创新要点 |
11 附图 |
12 致谢 |
(9)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病例来源 |
1.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3 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的分型 |
1.1.4 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软组织损伤的分级 |
1.1.5 病例收集及处理方法 |
1.1.6 一般资料及分析方法 |
1.1.7 DCO及软组织损伤的评估与处理原则 |
1.1.8 骨折端固定方法 |
1.1.9 术后处理 |
1.1.10 术后随访 |
1.1.11 疗效评定 |
1.1.12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的临床特点 |
1.2.2 使用DCO结合软组织评估与处理原则的疗效 |
1.2.3 不同固定策略治疗不同类型骨折的疗效 |
1.3 讨论 |
1.3.1 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的解剖及临床特点 |
1.3.2 ISS评分及DCO原则的应用 |
1.3.3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
1.3.4 固定物及手术策略的选择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的研究进展 |
2.1 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的流行病学 |
2.2 胫骨的解剖 |
2.3 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的诊断 |
2.4 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的手术指征 |
2.5 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的存在的难点 |
2.6 伴随多发伤及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
2.6.1 多发伤的处理 |
2.6.2 软组织的处理 |
2.7 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手术治疗 |
2.7.1 保守治疗 |
2.7.2 钢板内固定 |
2.7.3 髓内钉内固定 |
2.7.4 锁定钢板联合髓内钉内固定 |
2.7.5 闭合复位三维外固定架 |
2.8 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
2.9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髋臼骨折解剖锁定钢板的研发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节 、髋臼骨折概述 |
1、解剖及力学特点 |
2、髋臼骨折分型 |
3、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
4、常用内固定物 |
5、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
6、小结 |
第二节、LCP在骨折固定中的应用 |
1、LCP的优势 |
2、LCP在髋臼骨折的应用 |
第三节、CAD/CAM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1、表面解剖的测量 |
2、设计思路 |
3、小结 |
第一部分、髋臼后部表面解剖的测量和分析 |
1、资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5、附图 |
第二部分、髋臼骨折解剖锁定钢板的设计和制造 |
1、资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5、附图 |
第三部分、个性化髋臼锁定钢板的临床应用 |
1、资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5、附图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申请专利1 |
申请专利2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四、下肢长管骨复杂性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D]. 陈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2]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原因分析及临床研究[D]. 燕文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交锁髓内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疗效分析[D]. 李国旗. 吉林大学, 2015(09)
- [4]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50例[J]. 陶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17)
- [5]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应用[D]. 董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4(04)
- [6]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应用[D]. 骆洪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4(04)
- [7]《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J]. 赵宏普. 中国骨伤, 2002(12)
- [8]下肢长管骨复杂性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护理[J]. 江爱华,陈晓华.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2001(04)
- [9]同侧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的临床研究[D]. 杨艳东.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 [10]髋臼骨折解剖锁定钢板的研发及临床应用[D]. 许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