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生厅再次加强非典防控工作

省卫生厅再次加强非典防控工作

一、省卫生厅再度加强防SARS(论文文献综述)

徐勇军[1](2020)在《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优质医疗服务和患者安全永远是医疗安全的最大保障。有报道称,世界中低收入国家接近60%的死亡病例是由医疗质量差造成的,由此可见医疗质量的缺陷正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问题[1]。而在应急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更能反映一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2019年12月8号,武汉报道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后被证实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有报道称,这种不明原因肺炎被发现与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相关,该病毒为目前发现的第7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3],并于2月20号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列为乙类甲级传染[4],武汉于1月23号果断“封城”,据统计,2月20号报道全国有310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肺炎,其中确诊人数就接近1800人,除医护人员外,武汉包括湖北及全国各地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都在不断增加,甚至有蔓延全球的风险[5][6],截至2020年3月1号上午09:09,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包括港澳台共计79968例,死亡2873例,这一结果远超2003年的非典,这是典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7]。从古至今,公共卫生类危机频发,不但威胁公众健康,而且成为影响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不安因素[8]。2020年1月31日WHO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新冠疫情给我们武汉人民和中国百姓以及世界人民造成了极大影响。我国早在2003年“非典”过后,就出台了相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制度流程,即我们所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经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5月9日实施,至今已有17年。由于武汉疫情尤为严重,几乎占全国患者总人数的60%以上,我RM医疗集团又是武汉医疗单位的龙头企业,所以最早成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集团之一,也是被国家定为武汉第三批收治新冠肺炎的医疗单位,在抗击新冠肺炎方面我RM医疗集团效果显着,多次被国家卫计委和省卫计委表彰。本文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述概括了当今社会医疗发展现状及新冠肺炎相关状况,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概括了我RM医疗集团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新冠肺炎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相关理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和分级、标准预防及医护人员防护级别、马斯洛需要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及健康信念模式分别进行了阐述。同时还结合RM医疗集团临床实际和患者现实需要,总结并创新实施了一些优质的医疗服务理念。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的基本情况,抗击新冠肺炎医疗现状,通过PEST和运营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第四部分是通过对RM医疗集团运营现状和抗击新冠肺炎前后进行对比分析,临床结合实际的方法,发现我RM医疗集团在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存在“人机物法环”问题。第五部分是本研究讨论重点,主要阐述在抗击新冠肺炎中,我RM医疗集团运用PDCA理念,解决和优化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医疗问题。第六部分是全文总结,对我RM医疗集团和中国卫生行政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展望,不断优化和提升我们应急突发公共卫生方面的处置能力。

张震炎[2](2020)在《青蒿素哌喹全民服药防控基里维纳岛疟疾流行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验证复方青蒿素哌喹片全民服药(MDA)是否能快速降低海岛地区疟疾混合感染。验证复方青蒿素哌喹片全民服药是否能快速降低不同区域不同感染程度的村庄的带虫率。探索边远地区村庄疟疾的发病规律。方法:对基里维纳岛开展基线调查,包括当地人口数、性别分布、调查当地医疗卫生中心以及医疗点的数量、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数量,门诊疟疾月报病例数。全民服药前开展社会动员、社区宣传、以及队伍建设,培训发药员和监督员。全民服药前完成一次全岛的人群带虫率的抽样调查。完成基线数据收集、后勤人员安排、社区动员后在基里维纳岛开展青蒿素-哌喹片三轮全民服药。全民服药后完成数据的整理,包括服药率、副作用发生率、未服药人群分布情况。全民服药6个月及12个月后开展2次全岛的人群抽样带虫率调查,评估全民服药对当地疟疾发病率的影响。收集医疗机构全民服药前后的疟疾门诊病例数,分析全民服药后医疗机构病例数的变化情况。对现有数据进行挖掘,了解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性。做好后期维护队伍的建设,做好流动人员的控制与监测,加强防疟宣传。全民服药结束一年后对三个不同区域的村庄开展入户调查,了解家庭人口情况、蚊帐使用情况、月收入情况、发热史及出岛史、夜间野外作业情况。探索疟疾复燃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在全民服药前抽样调查的村庄内选取距离城镇直线距离35公里内共8个村庄,并在地图上标明位置,测量距离,同时查阅服药前该村庄的人群带虫率并记录,通过统计分析,了解两组数据是否具有相关性。全民服药后一年,由巴新医学研究机构抽样选取四个村庄,开展人群带虫率抽样调查,制作滤纸血片用于检测低密度感染。在地图上标记四个村庄的位置及低密度感染率,测量村庄与城镇的直线距离,分析低密度感染率和村庄与城镇直线距离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青蒿素哌喹片三轮MDA快速控制了疟疾流行。感染率(镜检)服药前为16.53%,MDA6个月、12月后分别降低为3.47%,2.14%,下降幅度为87.05%;感染率(快速诊断试剂RDT)服药前为3.49%,MDA6个月、12月后分别降低为0.62%,0.43%,下降幅度为87.68%。间日疟(镜检)感染率,服药前为4.91%,MDA6个月、12月后分别降低为0.62%,0.36%,下降幅度为92.67%。Bwetalu村、Kaisiga村、Munuwata村的地理位置、蚊帐使用情况、经济、居民生活习惯、近期外出史具有差异性。全民服药前发病率Bwetalu村(10.70%)、Kaisiga村(14.60%)、Munuwata村(32.3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民服药后Bwetalu村(1.00%)、Kaisiga村(0.00%)、Munuwata村(3.0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民服药前距城镇直线距离35Km内各村发病率与城镇的直线距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距离城镇越远,发病率越高。全民服药一年后抽查四个距城镇距离35Km的村庄低密度感染率与城镇的直线距离存在线性关系,距离城镇越远,发病率越高。结论:复方青蒿素哌喹片全民服药在保障覆盖率(三轮平均覆盖率>90%)的前提下能够快速控制基里维纳岛混合疟疾感染。三轮全民服药(青蒿素-哌喹片)在保障服药率以及后期社区医疗工作者积极维护的前提下,能快速控制基里维纳岛地区不同地域、不同患病率村庄的疟疾流行,并在后期维护到位的基础上能够维持发病率不反弹。全民服药前村庄的发病率与村庄和城镇的直线距离(35km范围内)呈正相关。全民服药后村庄的低密度感染率与村庄和城镇的直线距离(35km范围内)呈正相关。

郎杰燕[3](2019)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文中认为制度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贯穿于政治学发展的始终。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性制度,其改革、发展与完善不仅能够分散农民疾病风险、降低农民医疗负担、增进农民健康福祉,而且有利于缓解社会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国家政权合法性。可见,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体现其社会性的同时也显现出很强的政治性。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从建国之初的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到如今城乡一体化整合期的“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走过一条“跌宕起伏”的制度变迁之路。时至今日,仍存在管理经办体制不顺畅、筹资结构不合理、待遇支付制度不健全、监督控费机制不完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诸多问题,给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国家能力和政府信任带来巨大挑战。诚然,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复杂变迁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形成了经济、制度、社会、文化、政治等不同的研究路径。但是,对于由宏观管理、筹资、待遇支付三项核心要素制度构成,关系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两个市场”,关涉国家、政府、社会团体及农民个人等多元利益,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具有高度耦合性的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而言,单一角度的分析难免有失偏颇,难以揭示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真实过程”与内在逻辑。综合“结构”、“行动”与“历史”要素全面解释制度变迁的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解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复杂变迁提供了一个广阔视角,以期探寻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深层逻辑,为未来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指明方向、提供路径。为此,本文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关于依据历史发展关键节点划分制度变迁阶段的方法,将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历程划分为建国初期(1949-1957)、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7)、改革开放初期(1978-2001)、新世纪初期(2002-2008)、城乡一体化加速期(2009-今)五个阶段。通过全面、系统梳理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总结归纳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并着重探寻其变迁的内在逻辑。由此得出以下三个主要结论:其一,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具有复杂变迁历程与多元变迁特征。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经历了“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制度断裂——‘初级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五次重大变迁。并且,每次大的制度变迁阶段下均有制度创新、制度扩散、制度完善等连续的、有所差异的制度变迁过程。同时形成分层分序的变迁路径,诱致性与强制性并行、内源性与外源性交揉、渐进性与突变式共存、合意性与意外性同在的多样化变迁方式,以及利弊相随的制度变迁绩效。其二,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遵循“环境·主体·时间”三重复合式逻辑。制度环境通过粘嵌耦合机制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产生结构性影响,即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结构中的宏观管理、筹资和待遇支付制度分别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高度粘嵌,推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结构性变迁。行动主体通过价值偏好与利益博弈机制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产生自主性影响,即建国初期农民的共同行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的整体性动员,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医疗机构、农民等多元主体的非合作博弈,新世纪初多元主体的合作博弈以及城乡一体化加速期人社与卫生两个主管部门之间的管理权争夺,推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自主性变迁。另外,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近百年变迁历史中形成对“国家主导”、“自愿合作”以及“二元保障”路径的强劲依赖,并且还受到诸多偶然性事件以及关键节点等时间要素的深刻影响。其三,未来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应在优化制度环境、规范各行动主体行为、突破路径依赖、把握关键节点的基础上向着更加公平、健康、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刘茜[4](2013)在《对中国媒体公信力与话语权的思考 ——以非典报道和H7N9禽流感事件报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对新闻媒体公信力和话语权问题的研究不但是西方新闻传播学界研究的重点,也是我国学术界近年来讨论的热点。虽然国内外学界关于新闻媒体公信力和话语权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之多,但结合具体案例来探讨新闻媒体公信力和话语权二者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梳理有关新闻媒体公信力和话语权的理论,探讨两者的关系,由此寻求提升我国媒体公信力和话语权之道,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2003年的非典和2013年春夏之交的H7N9禽流感疫情在中国影响重大,不但改变了中国原来的重大疫病防控模式,也促进了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同时还革新了中国媒体关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本文在梳理和分析国内主流媒体关于非典和H7N9禽流感疫情报道的基础上,揭示我国媒体的公信力和话语权是一种双向互动、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公信力是话语权的基础,话语权靠公信力来打造;话语权的强弱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制约公信力的高低。媒体公信力和话语权的提升以及两者的良性互动,除了受到媒体内部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制于媒体所处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外部因素。政府的信息管控和商业利益是影响我国新闻媒体公信力和话语权的最重要的两个外部因素。一般情况下,政府信息发布越透明,新闻管控越宽松,就越能促进新闻媒体公信力和话语权的良性互动,使其获得更高的公信力和更大的话语权。反之亦然。而媒体对商业利益的过分追逐,将对其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削弱媒体的话语权。因此,要提升我国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话语权,必须从多方面着手。首先,必须要加强媒体机构和媒体从业者的自律和他律;其次,媒体必须努力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最后,还需要政府加强信息公开和新闻法制建设。

张义[5](201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吉林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中国已进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期,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已成为中国政府迫切面对的严峻课题。政府能否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健康福祉,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政权的稳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和反映政府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现代政府应主动承担起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所以,对这个问题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全球和中国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背景下,本文综合运用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危机管理学、预防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从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角度出发,对政府如何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对能力提升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并以吉林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为实证对象,在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提出:中国各级政府必须保持清醒认识,要认真评估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的经验、成效和问题,并为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改进政府卫生应急体制机制,履行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责任。

严延生,欧剑鸣,蔡琳,钟文玲,洪荣涛,詹美蓉,张拥军,朱凯[6](2010)在《福建省流行病学学科发展报告》文中指出该文回顾了福建省流行病学学科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本学科在我省重大传染病、慢性病监测与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现状,并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学科发展展望。

赵云锋[7](2009)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公共事件呈现出新的特点,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出现恐怖袭击,2003年SARS的首次出现和蔓延,以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等;此外,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人口众多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重大突发事件形势严峻,党和国家把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由于人类很少了解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对此类事件缺乏足够的知识,从而很难进行事先预防。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情景依赖”型的,具有很大的原始创新潜力,经济结构、社会体制、历史文化等所构成的“情景”都会影响应急管理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涉及到决策科学、信息科学、行为心理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此外,应急管理研究在国际上也是从2002年以后才得到科学界普遍关注的研究领域,我国在这个领域的起步并不落后,容易取得具有国际性影响的科学成果。本文从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非常规突发事件出发,总结出此类事件的特征和演化规律,并对事件中的信息传播和群体行为作了分析;借鉴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理论,提出了构建“情景—应对”型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念,并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及论文框架介绍;第二章介绍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含义和机理特征;第三章主要介绍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特征和演化规律,并对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传播和群体心理作了阐述;第四章借鉴常规突发事件比较成熟的应急管理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情景—应对”型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和方法;第五章通过分析2003年SARS事件的体征和演化过程,得到一些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启示;最后,提出结论和展望。本文旨在通过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演化规律的探讨,提出构建“情景—应对”型应急管理模式,并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新视角的研究,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框架。本文的研究是受到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启发。

王重建[8](2008)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阐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体系建设提供客观依据。2.完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3.制定培训方案,评价培训效果,探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培训模式,为我国应急培训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研究方法1.采用文献回顾法对国内外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2.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双轨”研究方法,对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市/州和84个县/区,共98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建设情况进行普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市/州和6个县/区,共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人员的应急能力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来自湖北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315名学员开展三期“提高应急能力”的应急培训;对来自湖北省17个市/州卫生局及河南、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卫生厅应急办的负责人共21名卫生行政人员开展“提高卫生行政领导应急能力”的应急培训,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研究结果1.湖北省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有工作人员8371人,其中应急人员2729人,占32.60%;年龄构成呈纺锤型分布,以35~44岁龄组为主,占34.33%;学历以大中专为主,占80.57%;职称以中级为主,占44.86%;预防医学专业的人员比例不足1/5(19.44%);不同单位之间人员素质得分不均衡,省级人员平均素质得分是市/州级的1.12倍,县/区级的1.39倍;同时,最近三年流入人员的素质得分低于流出人员的素质得分。2.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100%的单位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方案,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学习手段,应急人员对预案的掌握理解程度较低;虽然所有的单位均能开展传染病疫情的分析,但分析手段和能力不能满足预测预警工作的需要;对实验室的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严重缺乏,管理工作落后,检验检测能力不能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对应急物质储备的调查结果显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但是应急资金和应急物质的储备等后勤保障方面还明显滞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如仅80.61%的单位指定了专门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和调配;绝大多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认为当前的应急处理工作的费用完全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74.49%)或者是勉强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24.49%)。3.对培训和继续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仅25.51%的单位开展了应急人员的培训需求调查,仅52.04%的单位制定了应急人员的培训规划,仅60.20%的单位制定了应急培训效果的评价办法等。同时,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通过培训和应急演练是迅速提高各级CDC应急能力较为可行的途径。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的应急能力虽然较SARS暴发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对疾病监测数据的利用、分析能力明显不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应急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单位(OR=3.61)、文化程度(OR=2.69)、所学专业(OR=2.90)、从事业务(OR=2.07)、培训时间(OR=2.16)及培训层次(OR=4.12)等。5.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应急培训更新了学员的应急知识,增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心,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统计分析显示,培训后的应急知识和自评价得分与培训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12个月后的应急知识和自评价得分与培训后相比出现轻微的下降,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培训前的应急知识和自评价得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超过80%的学员对培训效果和培训资源感到满意。研究结论1.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工作投入不足,经费得不到保障。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的应急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人员配置难以适应当前工作需要;同时,现阶段人员的流动对于CDC而言意味着人才流失。3.监测体系不健全,监测数据利用能力低下,不能满足预测预警的需要。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仪器设备缺乏,检验检测能力较差,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5.后勤保障能力较弱,应急资金和应急物质的储备和管理滞后于实际工作需要。6.通过应急培训能显着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析决策及应急处置能力,本研究开发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模式是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1.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2.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员配置,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的综合素质。3.完善疫情监测体系,健全应急预案,增强预测预警能力。4.更新实验仪器设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检验检测能力。5.加强应急物质储备,完善应急物质管理制度,提高应急保障能力。6.完善应急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CDC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和应用本研究不但开展了相关的现况研究,而且针对提出的策略和建议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开发了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培训模式,并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推广。国务院应急办与卫生部在研究制定《2006年~2010年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时,参考了该课题的研究成果。

汤奋扬[9](2006)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暴发,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危及到社会稳定。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时,我国公共卫生部门的危机意识、决策机制、协调和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时甚至诱发危机,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因此,在公共卫生领域尽快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江苏省,在人才、物质等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完善江苏省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不仅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参考和引导意义。 论文运用管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界定;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危机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对我国SARS事件的反思,剖析了在应对SARS事件过程中,我国现行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抗击禽流感过程中的改进;最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构建江苏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和方案。

梅志强[10](2006)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业务技术上全面总结山西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影响流行的因素以及开展预防控制疫情的经验与教训,为今后进一步防控SARS特别是处理其它类似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经验。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和血清流行病学方法研究SARS疫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以及影响流行的因素,以揭示其流行特征和流行规律。①调查全省448例SARS临床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史,绘制全省输入SARS原代病例的主要来源以及引起传播后被感染者的去向图,阐明SARS病例的输入与扩散原因;②用传播链图分析传播关系,了解SARS的主要传播过程;③选择SARS原代病例与续发病例接触日期、发病日期明确而完整的传播链病例计算不同传播链同一代之间以及同一传播链不同代之间的平均潜伏期,并计算观察病例潜伏期的中位数以及第5、第95百分位数,确定SARS的最短潜伏期和最长潜伏期;④对患者发病、就诊、住院时间以及医院诊断为SARS可疑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SARS就诊的及时性以及临床诊治情况;⑤计算不同接触方式、关系密切程度传播SARS的危险度,筛选形成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⑥检测不同人群和同一人群不同时间的SARS血清抗体,了解抗体的阳转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①山西省SARS原代病例主要从广东、北京输入,并在省人民医院形成大规模医源性传播,该院医患之间、患者之间的严重交叉感染成为SARS疫情在省内扩散的“反应堆”、“转运站”;②448例SARS病例中,有明确接触史者411人,占91.74%,明确传播链31条,链上人数208人,占有明确接触史人数的50.61%,续发病例最多4代,以二代为多,占68.75%;③不同传播链同一代之间平均潜伏期为5.88天,同一传播链不同代之间平均潜伏期5天,观察病例潜伏期中位数为5.89天,最短潜伏期为0.93天(第5百分位数),最长潜伏期为13.6天(第95百分位数);④病人从发病到就诊的平均天数为2.64天,就诊到住院的平均天数为0.94天;从住院到做出疑似诊断平均天数为1.24天,从疑似诊断到临床诊断的平均天数为5.23天;从住院到临床确诊平均天数为5.37天;⑤陪侍病人、医院探视、共同居住等不同接触方式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1.90、7.28、2.93,夫妻、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朋友等关系密切程度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9.90、19.00、15.83、9.09、11.40;⑥传播链病例SARS-IgG抗体阳性率远高于非传播链阳性率,两年后SARS患者的IgG抗体阳性率仍保持在88%以上。结论①减少或避免医院内感染是控制SARS疫情爆发的重要措施;②引起医院传播和家庭聚集性爆发,尽管与超级传播者有关,但就诊环境设置不合理,污染严重,个体防护

二、省卫生厅再度加强防SAR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省卫生厅再度加强防SARS(论文提纲范文)

(1)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理论意义
        3.现实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以及创新之处
        1.研究重点和难点
        2.研究创新之处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研究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
        2.一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突发传染疾病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示意图
    (二)新冠肺炎相关研究及标准预防相关理论
        1.新冠肺炎相关研究观点
        2.新冠肺炎患者人文关怀
        3.新冠肺炎患者医疗安全
        4.院感和传染病
        5.标准预防
    (三)医疗服务质量相关研究
        1.医疗服务质量相关理论研究观点
        2.医疗服务质量其他方面内容
        3.健康内涵
        4.患者服务态度和满意度
    (四)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理论
        1.医疗服务质量评价
        2.医疗质量服务评价特征
        3.医疗服务质量评价要求和原则
        4.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目的
    (五)本文相关研究理论
        1.马斯洛需要理论
        2.认知行为理论
        3.健康信念模式
        4.PDCA理论
三、RM医疗集团公司及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医疗服务现状
    (一)RM医疗集团抗击疫情医疗服务PEST分析
        1.政策环境分析
        2.经济环境分析
        3.社会环境分析
        4.技术环境分析
    (二)RM医疗集团及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介绍
        1.RM医疗集团概况
        2.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概况
    (三)抗击疫情相关科室医疗服务运营现状分析
        1.感染科医疗服务运营现状
        2.重症科医疗服务运营现状
        3.呼吸科医疗服务运营现状
        4.急救中心服务运营现状
四、RM医疗集团抗击疫新冠肺炎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RM医疗集团人力组织框架图
        1.抗击新冠肺炎之前的原有组织框架图
        2.抗击新冠肺炎之后的组织框架图
        3.对比分析
    (二)RM医疗集团科室布局情况
        1.疫情之前原有科室布局情况
        2.疫情之后科室布局情况
        3.对比分析
    (三)RM医疗集团患者就医状况
        1.RM医疗集团疫情之前门诊患者就医现状
        2.RM医疗集团疫情之前住院患者状况
        3.RM医疗集团疫情之后门诊就医状况
        4.RM医疗集团疫情之后住院患者状况
        5.对比分析
    (四)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存在“人机物法环”问题
        1.“人员”方面问题
        2.“机器”方面问题
        3.“物料”方面问题
        4.“方法”方面问题
        5.“环境”方面问题
        6.“人机物法环”问题小结
五、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
    (一)运用PDCA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二)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人员”方面提升对策
        1.提高抗击新冠肺炎医护人员整体防护意识
        2.加强医护人员院感和防护方面培训学习
        3.优化医护人员结构,合理利用资源
        4.关爱一线人员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合理要求
        5.合理快速安全转运和安置患者
        6.灌输人文关怀理念
    (三)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机器”方面提升对策
        1.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2.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3.依托信息技术,注重环节管理
        4.优化和合理利用医院现有仪器设备
    (四)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物料”方面提升对策
        1.保障一线医护人员一切合理需要
        2.防护物资合理利用和筹集
        3.医护人员日常生活物资必需品的优化利用和筹集
        4.进一步优化医院硬件设施,满足患者需要
    (五)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方法”方面提升对策
        1.快速高效的优化入院诊断标准,简化入院手续
        2.严格掌握出院标准
        3.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最新指南进行诊断、评估和治疗
    (六)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环境”方面提升对策
        1.严格按照院感要求,合理规划和整改病房
        2.为新冠肺炎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创造安全环境
六、总结与展望
    (一)全文总结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青蒿素哌喹全民服药防控基里维纳岛疟疾流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巴布亚新几内亚疟疾流行情况
        1.1 巴新疟疾流行概况及国家疟疾防治方案
        1.2 国家疟疾防治策略和治疗用药方案
        1.3 疟疾传播媒介及居民居住条件
        1.4 巴新疟疾防控史及抗疟药抗性报道
    第二节 巴布亚新几内亚米尔恩湾省概况
    第三节 恶性疟及间日疟的防控现状和研究进展
    第四节 中医理论在疟疾防控中的应用
        4.1 整体观与辨证论治
        4.2 预防
        4.3 三因制宜
        4.4 邪正盛衰与疟疾
    第五节 大规模人群服药控制疟疾
        5.1 大规模人群服药(MDA)的优势
        5.2 MDA的难点
        5.3 MDA与抗药性
    第六节 疟原虫抗性研究进展
        6.1 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性研究进展
        6.2 恶性疟原虫对哌喹抗性的研究进展
        6.3 间日疟原虫的抗性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复方青蒿素全民服药控制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里维纳岛疟疾流行
    第一节 背景及研究目的
        1.1 背景
        1.2 研究目的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基里维纳岛情况
        2.2 人群带虫率调查及医疗机构数据搜集
        2.3 RDT及血涂片的制作及阅读
        2.4 原虫计数的计算方法
        2.5 全民服药(MDA)宣传动员培训
        2.6 MDA的实施
        2.7 伦理
        2.8 统计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3.1 人口调査及MDA覆盖率
        3.2 不良反应发生率
        3.3 未服药原因统计
        3.4 服药前后抽样调查镜检人群带虫率变化
        3.5 服药前后抽样调查RDT人群带虫率变化
        3.6 2017年-2019年Losuia医疗中心疟疾病例记录
        3.7 季节与发病率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第三章 复方青蒿素全民服药对不同区域的效果及疟疾反弹风险因素的评估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 背景
        1.2 研究目的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村庄概况
        2.2 基里维纳岛后期维护工作
        2.3 后期调查及调查时间
        2.4 调查内容
        2.5 对全民服药及后期调查数据整理
        2.6 统计分析
    第三节 结果
        3.1 人口学信息
        3.2 入户调查信息
        3.3 数据整理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人群带虫率及低密度感染率与城镇距离的关系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 背景
        1.2 研究目的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整理
        2.2 调研内容
        2.3 伦理
        2.4 统计分析
    第三节 结果
        3.1 全民服药前抽样村庄带虫率及距城镇直线距离
        3.2 巴新医学研究机构提供的全民服药一年后抽样调查人群带虫率(镜检)
        3.3 巴新医学研究机构提供的全民服药一年后抽样调查人群带虫率(RDT)
        3.4 四个村庄抽样人数及低密度感染率情况
        3.5 四个村庄全民服药期间平均服药覆盖率
        3.6 四个村庄平均服药覆盖率与低密度感染率
        3.7 全民服药一年后距城镇直线距离35公里内的抽样村庄及抽样调查人群带虫率(PCR)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详细摘要

(3)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研究
        (三)已有研究评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阐释
        (一)制度及制度变迁
        (二)医疗保险制度及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四、研究视角与分析框架
        (一)研究视角:历史制度主义
        (二)分析框架:环境·主体·时间与制度变迁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六、总体思路与结构安排
        (一)总体思路
        (二)结构安排
第1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基本历程
    1.1 建国初期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
        1.1.1 制度生成:米山联合保健站建立
        1.1.2 制度扩散: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推广
    1.2 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
        1.2.1 制度创新:稷山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建立
        1.2.2 制度扩散: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大力推广
        1.2.3 制度衰退:国民经济调整下暂时性式微
        1.2.4 制度高潮:“六·二六”指示下走向“顶峰”
    1.3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
        1.3.1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雪崩式”解体
        1.3.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首次恢复重建失败
        1.3.3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再度恢复重建无果
    1.4 新世纪初期“初级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
        1.4.1 制度创新:新农合政策出台
        1.4.2 制度试验:新农合试点启动
        1.4.3 制度扩散:试点扩大与“全覆盖”
    1.5 城乡一体化加速期“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
        1.5.1 制度创新:地方自发探索城乡医保制度整合
        1.5.2 制度扩散:中央顶层政策倡导性整合
        1.5.3 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式整合
    小结
第2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
    2.1 分层分序: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路径
        2.1.1 分层变迁:三项核心要素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2.1.2 分序变迁:三项核心要素制度的相互关联性
    2.2 多样并存: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方式
        2.2.1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并行
        2.2.2 内源性制度变迁与外源性制度变迁交揉
        2.2.3 渐进性制度变迁与突变式制度变迁共存
        2.2.4 合意性制度变迁与意外性制度变迁同在
    2.3 利弊相随: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绩效
        2.3.1 农村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2.3.2 “集体福利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2.3.3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式”变迁绩效
        2.3.4 “初级社会保险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2.3.5 农村“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小结
第3章 结构性变迁:制度环境与农村医疗保险
    3.1 制度环境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3.1.1 粘嵌耦合:制度环境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制
        3.1.2 农村医疗保险与制度环境的嵌入关系
    3.2 政治嵌入性:政治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3.2.1 国家缺位与“俱乐部式”管理
        3.2.2 “全能主义”与官僚化管理
        3.2.3 行政分权与管理主体缺失
        3.2.4 民生政治与政府垄断性管理
        3.2.5 政府治理变革与社会化管理
    3.3 经济嵌入性:经济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3.3.1 合作经济与农民自愿集资
        3.3.2 封闭性集体经济与强制性筹资
        3.3.3 经济性分权与医疗保险筹资不力
        3.3.4 经济发展奇迹与财政主导型筹资
        3.3.5 分配格局调整与社会化筹资
    3.4 社会嵌入性:社会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3.4.1 社会弥散与低水平医疗保健
        3.4.2 “总体性社会”与集体医疗福利
        3.4.3 社会转型与医疗自费
        3.4.4 社会权利诉求与初级医疗保险待遇
        3.4.5 社会公正与统一医疗保险待遇
    小结
第4章 自主性变迁:行动主体与农村医疗保险
    4.1 偏好与博弈:行动主体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制
        4.1.1 价值偏好:单一行动主体与制度变迁
        4.1.2 利益博弈:多元行动主体与制度变迁
    4.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行动主体及其利益诉求
        4.2.1 国家/政府的利益诉求
        4.2.2 医疗机构的利益诉求
        4.2.3 农民的利益诉求
    4.3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利益博弈
        4.3.1 农民的共同行动与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
        4.3.2 国家的整体性动员与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
        4.3.3 多元主体的非合作博弈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
        4.3.4 多元主体的合作博弈与“初级社会保险型”农村医保
        4.3.5 管理权之争与“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
    小结
第5章 历史性变迁:时间中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5.1 路径依赖、偶然事件、关键节点与制度变迁
        5.1.1 自我强化: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5.1.2 意外结果:偶然事件与制度变迁
        5.1.3 “遗产”的产生与再生产:关键节点与制度变迁
    5.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5.2.1 “国家主导”路径的依赖
        5.2.2 “自愿合作”路径的依赖
        5.2.3 “二元保障”路径的依赖
    5.3 偶然事件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5.4 关键节点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小结
第6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三重逻辑与未来改革
    6.1 “环境·主体·时间”三重复合式制度变迁逻辑
    6.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及原则
        6.2.1 共享、健康与幸福:制度改革目标
        6.2.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
    6.3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策略选择
        6.3.1 优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环境
        6.3.2 规范各行动主体行为
        6.3.3 突破路径依赖
        6.3.4 注重关键节点
    小结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进一步讨论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对中国媒体公信力与话语权的思考 ——以非典报道和H7N9禽流感事件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媒体公信力与话语权:相关概念及理论视角
    第一节 媒体公信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媒体公信力的内涵
        二、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性
    第二节 媒体话语权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一、媒体话语权的内涵
        二、媒体话语权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对媒体公信力与话语权辩证关系的解析
    第一节 报道失语和失真对媒体公信力及话语权的影响:以非典事件前期报道为例
        一、非典前期报道的失语和失真
        二、媒体公信力的丧失及话语权的削弱
    第二节 客观真实与媒体公信力及话语权的重建:以非典事件后期报道为例
        一、非典后期报道的拨乱反正
        二、修复媒体公信力与增强话语权
    第三节 以公信力和话语权建构正确的舆论导向:以H7N9禽流感报道为例
        一、以媒体公信力保障话语权
        二、以话语权维护良好的舆论生态
第三章 影响媒体公信力与话语权的关键因素
    第一节 政府信息管控对媒体公信力及话语权的影响
    第二节 商业利益对媒体公信力及话语权的影响
        一、媒体追逐商业利益及经济寻租的原因
        二、商业利益的追逐对公信力与话语权的危害
第四章 建构中国媒体公信力与话语权的主要路径
    第一节 媒体机构的自律与他律
        一、媒体机构的自律
        二、媒体机构的他律
    第二节 提高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一、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二、提高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三、提高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第三节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法制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吉林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 全球面临的突发事件形势
        (二) 中国面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
    二、研究意义
        (一) 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是提高中国政府执政管理能力的现实需要
        (二) 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是世界各国与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
        (三) 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是提高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三、相关文献述评
        (一) 国外文献综述
        (二) 国内文献综述
        (三) 分析与评价
    四、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论文结构
    五、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一) 可能的创新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的理论与体系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与特点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卫生应急管理的理论
        (一) 政府卫生应急管理的内涵
        (二) 政府卫生应急管理的主要理论
    三、中国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体系构成
    四、中国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总体现状
第三章 甲型 H1N1 流感疫情和防控的背景与过程
    一、全球流感大流行与2009 年甲型H1N1 流感防控历程及策略
        (一) 全球流感大流行
        (二) 2009 年全球甲型 H1N1 流感防控历程
    二、中国甲型H1N1 流感疫情概述
        (一) 流行过程
        (二) 防控阶段划分
        (三) 中国内地各防控阶段的政策和措施
第四章 吉林省甲型 H1N1 流感疫情和防控工作实证分析
    一、吉林省甲型H1N1 流感疫情分析
        (一) 吉林省甲型H1N1 流感病例时间分布
        (二) 吉林省甲型H1N1 流感病例年龄分布
        (三) 吉林省甲型H1N1 流感病例职业分布
        (四) 吉林省甲型H1N1 流感病例地区分布
        (五) 吉林省甲型H1N1 流感死亡病例分析
    二、吉林省甲型H1N1 流感防控阶段划分
    三、吉林省防控甲型H1N1 流感工作策略
        (一) 吉林省甲型H1N1 流感防控预警阶段
        (二) 吉林省甲型H1N1 流感疫情输入初期
        (三) 吉林省甲型H1N1 流感疫情学校流行期
        (四) 吉林省甲型H1N1 流感疫情社区流行期
        (五) 吉林省甲型H1N1 流感疫情流行后期
    四、吉林省防控甲型H1N1 流感典型案例分析
        (一) 吉林省首例美国输入性甲型H1N1 流感疫情案例
        (二) 某大学返程学生暴发甲型H1N1 流感疫情案例
        (三) 对25 名加拿大留学人员比照医学观察案例
        (四) 省内学校聚集性疫情防控案例
第五章 吉林省甲型 H1N1 流感中政府应急能力评估
    一、评估目标
        (一) 全面开展吉林省甲型H1N1 流感防控评估,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二) 及时总结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经验和教训,提高传染病防治能力
        (三) 为改进吉林省今后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对策和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二、评估内容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能力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策略措施评价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及控制效果评估
    三、评估发现
        (一) 评估情况
        (二) 主要成效
        (三) 主要经验
        (四) 表现的问题
        (五) 存有的争议
第六章 改善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创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全流程管理理念
    二、坚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
        (一)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二)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建设
    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一) 建立中央与地方的决策互动机制
        (二) 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统计机制
        (三) 建立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的应急决策机制
        (四) 完善区域间、部门间的联防联控机制
        (五) 明确界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响应”机制和“平战结合”转换机制
        (六) 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补偿机制
    五、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制与应急预案建设
        (一)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制建设
        (二) 完善流感大流行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建设
    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保障能力
        (一) 进一步加大突发公共卫生室事件应急工作经费投入
        (二) 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三) 进一步提升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四) 进一步加强各级传染病医院建设
        (五) 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六) 注重加强其他非卫生关键领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七) 进一步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研究力度
    七、坚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和风险沟通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后记

(6)福建省流行病学学科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福建省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现状
    2.1 疾病监测与防治
        2.1.1 传染病监测与防治
        (1) 鼠疫
        (2) 霍乱
        (3) 病毒性肝炎
        (4) 艾滋病
        (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6)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 手足口病
        (8) 甲型H1N1流感
        2.1.2 慢性病监测与预防控制
        (1) 死因监测
        (2) 危险因素监测
        (3) 肿瘤发病登记
        (4)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
        (5) 糖尿病管理模式探索
        2.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2.2 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2.2.1 人才培养
        (1) 教育系统人才培养
        (2) 疾控系统人才培养
        2.2.2 专业队伍建设
        (1) 举办学术会议和培训班
        (2) 编写专着和宣传材料
        2.2.3 科研成果
    2.3 新技术的应用
        2.3.1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的应用
        2.3.2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2.3.3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3 学科发展展望
    3.1 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3.2 警惕新出现的传染病
    3.3 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
    3.4 症状监测
    3.5 社区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与干预
    3.6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预防控制疾病
4 结语

(7)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2.1 突发事件的机理特征与分类
        2.1.1 突发事件的定义
        2.1.2 突发事件的机理特征
        2.1.3 突发事件的分类
    2.2 应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2.2.1 应急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2.2.2 应急管理的基本流程
        2.2.3 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
    2.3 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
        2.3.1 发达国家应急体制的现状
        2.3.2 我国应急体制的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特征与演化规律
    3.1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特征
        3.1.1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概念
        3.1.2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特征
    3.2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演化模式分析
        3.2.1 演化机理
        3.2.2 扩散路径
        3.2.3 演化周期
    3.3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情景演化
        3.3.1 情景概念
        3.3.2 情景分析法
        3.3.3 情景演化
    3.4 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与群体心理
        3.4.1 信息传播的阶段与特点
        3.4.2 群体心理与行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4.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4.1.1 体系框架
        4.1.2 工作流程
        4.1.3 体系运行
    4.2 基于情景应对的应急决策
        4.2.1 情景预测
        4.2.2 情景应对
    4.3 预警机制
        4.3.1 多层次的情报信息系统
        4.3.2 超短期预报与临时预案
    4.4 应急处置实施
        4.4.1 危机沟通
        4.4.2 群体行为应对
    4.5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研究: SARS危机与应急管理
    5.1 案例背景
    5.2 SARS事件的演化过程
    5.3 SARS事件的应急管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3 研究意义
    4 研究内容和方法
    5 研究目标
    6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对策和建议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应急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对策和建议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提高疾控机构应急能力探索与实践研究
    1 研究方案设计
    2 培训需求分析
    3 省/市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应急能力培训效果评价
    4 县/区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应急能力培训效果评价
    5 培训方案的完善及培训模式的开发
    6 扩大试点研究
    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结论与政策建议
    1 结论
    2 政策建议
    3 研究创新点和局限性
    4 深入研究方向
综述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人才培养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及评估工具清单
附录2 卫生部司(局)便函证明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工作小结
致谢

(9)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与实践
        1.2.1 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实践
        1.2.2 国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实践
    1.3 论文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第二章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概述
    2.1 危机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界定
        2.1.1 危机的界定
        2.1.2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界定
        2.1.3 危机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关系
    2.2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内涵与特点
        2.2.1 现代公共卫生的功能与特点
        2.2.2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特点
        2.2.3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危害
    2.3 危机管理理论概述
        2.3.1 危机管理的概念
        2.3.2 危机管理理论概述
第三章 国内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比较分析
    3.1 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3.1.1 美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3.1.2 英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3.2 国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3.2.1 我国的现行卫生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3.2.2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安排
        3.2.3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行的操作安排
    3.3 国内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比较分析与启示
第四章 SARS和禽流感事件中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问题分析
    4.1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2 SARS事件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思
    4.3 禽流感事件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检验
第五章 构建与完善江苏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5.1 江苏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分析
        5.1.1 江苏省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调查
        5.1.2 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投入不足
        5.1.3 公共卫生资源城乡之间配置失衡
    5.2 江苏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5.2.1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要素
        5.2.2 江苏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框架构建
    5.3 完善江苏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5.3.1 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指挥、决策系统
        5.3.2 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5.3.3 重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系统
        5.3.4 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保障系统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s
前言
第一部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描述流行病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因素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密切接触者不同接触方式危险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防控技术措施与体会
    1 防控 SARS 的技术措施
    2 防控 SARS 的经验
    3 防控 SARS 的体会
第六部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控制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1 控制干预措施
    2 主要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3 评价结果
    4 讨论
第七部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预防控制治疗的教训与反思
    1 SARS 时期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利用存在的问题
    2 SARS 时期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
    3 SARS 流行不同阶段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特殊表现
    参考文献
综述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1 SARS流行的三个环节
    2 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
    3 影响SARS流行的因素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省卫生厅再度加强防SARS(论文参考文献)

  • [1]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D]. 徐勇军.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2]青蒿素哌喹全民服药防控基里维纳岛疟疾流行的研究[D]. 张震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D]. 郎杰燕. 山西大学, 2019(01)
  • [4]对中国媒体公信力与话语权的思考 ——以非典报道和H7N9禽流感事件报道为例[D]. 刘茜. 湖南师范大学, 2013(S1)
  •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吉林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实证分析[D]. 张义. 吉林大学, 2011(05)
  • [6]福建省流行病学学科发展报告[J]. 严延生,欧剑鸣,蔡琳,钟文玲,洪荣涛,詹美蓉,张拥军,朱凯. 海峡科学, 2010(01)
  • [7]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D]. 赵云锋. 复旦大学, 2009(02)
  • [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 王重建. 华中科技大学, 2008(10)
  • [9]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 汤奋扬. 河海大学, 2006(09)
  • [10]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控制研究[D]. 梅志强. 山西医科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省卫生厅再次加强非典防控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