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终身教育与远距离开放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宋美霞[1](2021)在《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研究》文中提出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这一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服务”和“融合”,“融合”是“服务”的前提,通过最大程度地融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才能推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需求和权利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教育资源融合的视角,尝试提出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构想,从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出发探讨影响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因素,提出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策略,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相关概念界定。大学教育指高等教育中由大学实施的教育,是层次较高的教育。社区教育指在社区这一特定的区域内,通过开发、利用各种社区的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的旨在促进社区成员的终身发展,并促进社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区性教育综合活动。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指在教育资源层面的共享与融合。第二,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是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具体而言大学教育的公共性、社会性和有限性要求其融入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非正规化、非专业化和有限性要求其融入大学教育。第三,影响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因素。不平衡的区域发展、地区间的人口差异、欠缺的制度支持、分散的管理机构、低水平互动的参与主体是影响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外部因素;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是影响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内部因素。第四,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原则。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应坚持平等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互补性原则、长期性原则和反馈性原则,这些原则的贯彻落实有助于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尽快实现。第五,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可融合的资源。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可融合的资源包括多样化的人力资源、共享性的物力资源、对接式的课程资源、开放化的信息资源和先进性的文化资源。第六,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策略。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应统一教育理念,树立终身、人本和全纳的教育观;衔接教育内容,统一设计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本内容;共享教育资源,构建“资源整合,双向开放”的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教师队伍,打造大学与社区一体化的专业师资队伍;认定学习成果,建立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学分互认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立体化多向联通的管理制度;制定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政策法规。
乐传永,张家睿,孙立新[2](2021)在《回顾与展望:2020年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综述——基于对2020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的统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2020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所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回顾了这一年来该报刊栏目设置特点、源杂志数量及区域分布、所在栏目分布、作者合作情况、被转载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2020年成人教育学科的相关热词、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对2021年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走向进行宏观展望。
谢刚[3](2020)在《我国终身教育领域近十年(2010-2019)研究进展——基于CNKI数据库CSSCI等期刊分析》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做出了重要部署,势必会掀起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新高潮。部分专家学者曾对1994-2010年间的不同时段产出研究文献,从不同视角对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着眼于2010-2019年CNKI数据库中CSSCI等核心期刊收录的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的研究文献,分析近10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和主题内容情况等。
李慧迎[4](2019)在《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共享”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开放教育资源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逐步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终身教育的有生力量。如今开放教育资源不仅是学术机构研究的热门话题,而且也备受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关注。伴随着开放教育资源数量的持续增长,再加上市场运作和国际竞争等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英国的继续教育和开放教育历史悠久,特别是二战后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的推动下,英国的开放教育资源无论是开放维度还是资源形式都越来越丰富。同时,英国高等教育素以“精英教育”着称,它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所做的努力举世瞩目。本文通过对战后英国大学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其保障开放教育资源质量所做的工作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维度的开放教育资源及其相应的管理机制,为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以时间为纵轴,将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以质量文化为分析视角,考察五种不同形式的开放教育及其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机构的内部质量保障程序和内外部的质量评估过程,最后对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及动因进行总结,并从中得出有利于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几点启示。全文由9个部分组成,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共7章。第一章回顾战前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情况。尽管英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英国大学最早的开放教育资源可能要追溯到19世纪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和大学推广运动。本章阐述了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和大学推广运动的开放背景、开放教育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影响,为理解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章探讨海外办学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海外办学将本国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向海外扩张,消除了学习者在地理空间上的障碍,但它并未降低门槛,也不免费。海外办学中的开放教育资源包括课程、师资和管理模式三类,其质量保障主要由各院校负责。本章试以英国诺丁汉大学为例,介绍了它为保障开放教育资源质量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内部评估机制、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跨国教育评估及专业认证机构的外部评估。第三章考察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大学以“四个开放”为使命,不设门槛,为所有希望实现梦想和潜力的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以促进教育公平。由开放大学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课程材料、热心的员工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服务系统。开放大学为确保其开放教育资源质量,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保障体系,并每年发布详细的质量数据。同时,这些开放教育资源作为开放大学的一部分,也要接受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院校审计和全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的评估。第四章分析产业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产业大学是英国政府利用技术力量促进国民素质提高的一次有益尝试,其主要的开放教育资源是产业大学提供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以及在产业大学组织的培训中担任各种角色的员工。产业大学经历了由政府投资到自主经营的过程,为了提升品牌质量,产业大学既要遵循国家标准,也制定了一系列内部质量保障措施。作为教育服务产业,产业大学主要接受教育标准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组织的评估。第五章阐述开放学习项目中的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学习项目以“免费向全世界任何人开放教育”为宗旨,将开放大学的部分优质资源免费提供给全世界使用。开放学习项目中的开放教育资源主要是课程资源,它不仅可以免费获取,而且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其资源可以被再次利用。这是开放教育资源在开放维度上的重大尝试,开放大学在这个项目上也是且行且思。一方面严格确保开放资源的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开放学习项目进行改进。对于开放学习项目中的资源虽然没有官方评估,但一些政府间组织和民间组织进行的评估可供参考。第六章剖析慕课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慕课是开放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发展,慕课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既包括慕课课程也包括慕课平台。慕课课程的质量由课程提供者把关,慕课平台的质量则由创建者负责。英联邦学习共同体颁布的《慕课质量保障与认证指南》,为慕课提供者如何保障质量提供了指南。作为一种新事物,暂时没有官方组织对慕课进行评估,但一些学术团体和民间组织从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第七章对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进行审思。战后英国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资源提供方严格自律的内部质量保障和多方参与的外部质量评估为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驾护航,使开放教育资源成为英国高等教育的新名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动因,包括四个方面,即文化传统、国际思潮、供需失衡和技术发展,并指出其对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启示。结语部分强调指出开放教育资源的目的决定了其开放的维度,技术的发展为开放教育资源提供了无限可能,质量文化是理解质量内涵和推进质量管理的关键元素。然而质量文化的培育非一日之功,在借鉴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管理机制时,应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
丁新[5](2010)在《学术研究推动远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上海电视大学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海电视大学走过了50年辉煌的历程,在开放性与教学现代化两大命题,远程教育事业、专业与产业三业协调发展,远程开放教育的集团化、国际化以及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服务等方面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本文讨论了上海电大奋斗历程的若干关键点及其为中国和国际远程教育做出的特殊贡献,分析了在辉煌成绩和特殊贡献背后上海电大改革和发展的学术研究支撑体系,概括了上海电大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与政策咨询相结合,学术研究与事业发展互动,促进远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升和彰显远程教育核心竞争力的若干基本经验。探讨这些问题对中国乃至国际远程教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任峰亚[6](2003)在《远距离开放教育终身教育与数字图书馆》文中指出终身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一个主导方向,远距离开放教育是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以新的信息技术武装和改革传统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宝库,则是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服务系统。探讨图书馆与终身教育的密切关系以及图书馆在远距离开放教育中的作用,考察远距离开放教育对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现实需求,研究如何建设新一代数字图书馆,对适应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发展的需要具有现实意义。
赵铁成,李凤岐,冯少舟[7](2002)在《学习化社会与学会学习》文中研究表明 (一)“学会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前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次性教育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经济是信息化的经济。它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才资源的强烈需求,要求每个人都要终身不断地学
葛晓春[8](2000)在《信息社会远距离开放教育模式的特征与实现手段》文中研究指明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络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 ,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 ,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型学习网络 ,是信息社会远距离开放教育模式的本质特征 ;2 1世纪远距离开放教育模式的实现必须要有与现代教育技术相适应的教育队伍、教学手段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顾建华[9](1999)在《当代国际教育终身化发展与中国电大教育》文中研究说明
赵中山,赵胜富[10](1999)在《电大是我国实现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文中研究说明电大既不是普通高校,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人高校,它乃是一个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的远距离开放教育系统,具有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特点和优势,是我国实现终身教育和迈向学习化社会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电大创办20年来,对远距离教育和开放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实现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化电大教育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办学和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将为我国实现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
二、浅谈终身教育与远距离开放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终身教育与远距离开放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1.2.1 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 |
1.2.2 开放大学和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 |
1.2.3 大学与社区的互动 |
1.2.4 大学和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 |
1.2.5 国内外社区学院比较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历史法 |
第二章 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
2.1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需要 |
2.2 大学教育融入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 |
2.2.1 大学教育的社会性要求大学教育融入社区教育 |
2.2.2 大学教育的公共性要求大学教育融入社区教育 |
2.2.3 大学教育的有限性要求大学教育融入社区教育 |
2.3 社区教育融入大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
2.3.1 社区教育的非正规化要求社区教育融入大学教育 |
2.3.2 社区教育的非专业化要求社区教育融入大学教育 |
2.3.3 社区教育的有限性要求社区教育融入大学教育 |
第三章 影响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因素 |
3.1 影响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外部因素 |
3.1.1 不平衡的区域发展 |
3.1.2 地区间的人口差异 |
3.1.3 欠缺的制度支持 |
3.1.4 分散的管理机构 |
3.1.5 低水平互动的参与主体 |
3.2 影响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内部因素 |
3.2.1 教育目的 |
3.2.2 教育主体 |
3.2.3 教育内容 |
3.2.4 教育方法 |
第四章 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原则 |
4.1 平等性原则 |
4.2 开放性原则 |
4.3 互补性原则 |
4.4 长期性原则 |
4.5 反馈性原则 |
第五章 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可融合的资源 |
5.1 多样化的人力资源 |
5.1.1 教育者资源 |
5.1.2 管理者资源 |
5.2 共享性的物力资源 |
5.2.1 教学设施资源 |
5.2.2 活动场馆资源 |
5.2.3 图书报刊资源 |
5.3 对接式的课程资源 |
5.3.1 职业型课程资源 |
5.3.2 生活文化型课程资源 |
5.3.3 主体发展型课程资源 |
5.4 开放化的信息资源 |
5.4.1 人载信息资源 |
5.4.2 实物信息资源 |
5.4.3 网络信息资源 |
5.5 先进性的文化资源 |
5.5.1 物质文化资源 |
5.5.2 精神文化资源 |
5.5.3 制度文化资源 |
5.5.4 活动文化资源 |
第六章 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策略 |
6.1 树立终身、人本、全纳教育观 |
6.1.1 树立终身教育观 |
6.1.2 树立人本教育观 |
6.1.3 树立全纳教育观 |
6.2 统一设计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本内容 |
6.3 构建“资源整合,双向开放”的资源共享体系 |
6.3.1 共享人力资源 |
6.3.2 共享物力资源 |
6.3.3 共享信息文化资源 |
6.4 打造大学与社区一体化的专业师资队伍 |
6.4.1 提升双方成员互助意识和能力 |
6.4.2 开展终身教育教师资格考核认定 |
6.5 建立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学分互认制度 |
6.5.1 建立“学分银行”信息服务平台 |
6.5.2 建立学历教育标准学分互认制 |
6.5.3 建立非学历教育学分折算互认制 |
6.6 完善立体化多向联通的管理制度 |
6.6.1 完善学区教育管理委员会制 |
6.6.2 完善社区教育委员会制 |
6.6.3 完善普通高校董事会制 |
6.7 制定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的政策法规 |
6.7.1 出台终身教育法 |
6.7.2 出台社区教育法 |
6.7.3 制定学社融合促进条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回顾与展望:2020年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综述——基于对2020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栏目设置及转载情况 |
(一)栏目设置的数量 |
(二)2018—2020年源杂志转载量排名比较 |
(三)源杂志分布各栏目的情况 |
(四)源杂志的影响因子比较 |
(五)第一作者相关情况 |
1. 作者所在单位情况。 |
2. 第一作者所在地域分布情况。 |
3. 第一作者转载篇数及合作关系分析。 |
二、主题热点分析 |
(一)终身教育研究 |
1. 终身教育立法研究。 |
2. 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
3. 国家资历框架建设。 |
(二)成人教育的理论研究 |
1. 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 |
2. 国际视角下的成人教育。 |
(三)继续教育相关研究 |
1. 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研究。 |
2. 继续教育质量研究。 |
(四)远程教育与开放大学研究 |
1. 远程教育师生研究。 |
2. 远程教育质量研究。 |
3. 开放大学的变革与发展。 |
(五)社区教育相关研究 |
1. 社区教育法规政策研究。 |
2. 社区教育资源建设。 |
(六)老年教育研究 |
1. 老年教育法规政策研究。 |
2. 老年教育比较研究。 |
(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 |
1.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
2. 新型职业农民相关政策研究。 |
三、未来研究展望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主体 |
(3)我国终身教育领域近十年(2010-2019)研究进展——基于CNKI数据库CSSCI等期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和初衷 |
二、研究设计和方法 |
(一)研究设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进展分析 |
(一)数量与指标分析 |
(二)作者与机构分析 |
(三)方法与基金分析 |
(四)主题与关键词分析 |
四、研究热点综述 |
(一)基本理论与实践 |
(二)思想与理念 |
(三)体系架构 |
(四)建设途径 |
(五)方式探究 |
五、研究结论与反思 |
(4)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开放教育资源被广泛关注 |
(二)开放教育资源质量需求的兴起 |
(三)战后英国大学在开放教育资源领域的成就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开放 |
(二)教育资源 |
(三)开放教育资源 |
(四)质量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
四、文献综述 |
(一)关于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 |
(二)关于英国开放教育及其资源的研究 |
(三)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 |
(四)关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 |
(五)文献评析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历史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六、研究视角及思路 |
(一)研究视角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战前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回顾 |
第一节 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 |
一、伦敦大学学位开放的背景 |
二、考试机构时期的学位管理 |
三、联邦制大学时期的学位管理 |
四、伦敦大学学位开放的影响 |
第二节 大学推广运动中的开放教育资源 |
一、大学推广运动的缘起 |
二、大学推广运动中大学开放的特色资源 |
三、大学推广运动中开放教育资源的意义 |
第二章 海外办学:面向国际学生的开放教育资源 |
第一节 战后英国的海外办学 |
一、殖民地时期的海外办学 |
二、现代英国的海外办学 |
第二节 海外办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
一、课程开发与审批 |
二、教师发展与激励 |
三、教学管理与支持 |
第三节 海外办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
第三章 开放大学:基于教育公平的开放教育资源 |
第一节 开放大学的创建与特色 |
一、开放大学的创建背景 |
二、开放大学的特色 |
第二节 开放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
一、开发高质量的课程材料 |
二、培养热心远程教育的员工 |
三、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服务系统 |
第三节 开放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
第四章 产业大学:促进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资源 |
第一节 产业大学的成立与特色 |
一、产业大学的成立背景 |
二、产业大学的特点 |
第二节 产业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
一、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 |
二、严格要求的员工队伍 |
第三节 产业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
第五章 开放学习项目:向全世界免费的开放教育资源 |
第一节 开放学习项目的动因和特点 |
一、开放学习项目的动因 |
二、开放学习项目的特色 |
第二节 开放学习项目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
一、严谨的课程材料转换流程 |
二、明确的第三方材料使用标准 |
第三节 开放学习项目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
第六章 英国慕课:以社会互动为特色的开放教育资源 |
第一节 英国慕课的产生及发展 |
一、慕课的产生 |
二、英国慕课的发展及特点 |
第二节 英国慕课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
一、慕课课程的组织方式 |
二、《慕课质量保障与认证指南》 |
第三节 英国慕课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
第七章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审思 |
第一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 |
一、丰富多彩的开放资源 |
二、严格自律的内部质量保障 |
三、多方参与的外部质量评估 |
第二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动因 |
一、文化传统: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本 |
二、国际思潮: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缘 |
三、供需失衡: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因 |
四、技术发展: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力 |
第三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启示 |
一、坚持开放资源的多样性 |
二、鼓励资源标准的内生性 |
三、倡导资源管理的民主化 |
四、关注资源质量的反馈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5)学术研究推动远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上海电视大学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上海电大的奋斗历程和特殊贡献 |
1.开创广播电视远程高等教育的一代先河 |
2.辉煌时率先提出“居安思危”的战略思考 |
3.调整中率先开拓非学历教育的新途径 |
4. 率先发起办学争鸣, 为新一轮改革做理论准备 |
5.率先在两大命题上做文章, 成为系统的典型和旗帜 |
6.新千年, 坚持集团化国际化, 为终身教育的发展服务 |
改革与发展的学术研究支撑体系 |
1.科研获奖 |
2.论文转载和他引 |
3.学术着述 |
4.重点课题 |
5.全国和国际会议与研修班 |
学术研究与事业发展的互动 |
1. 历届领导高度重视, 将学术研究植根于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
2.建立专职研究机构、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队伍 |
3.用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选题来推动学术研究 |
4.搭建科学研究的平台 |
5.加强科研管理和服务,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
6.以全国化、国际化视野推动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
(6)远距离开放教育终身教育与数字图书馆(论文提纲范文)
一、21世纪终身教育的信息化特点 |
二、图书馆与终身教育的关系 |
(一) 现代图书馆的终身教育职能 |
1. |
2. |
3. 网络环境下,读者能更方便地利用终端自行查找和使用信息。 |
(二) 图书馆终身教育职能实现的技术方式 |
三、图书馆网络化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 |
(一) 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 |
(二) 图书馆网络化 |
四、数字图书馆与远距离开放教育提供的终身教育手段 |
(一) 计算机多符号技术 |
(二) 超媒体系统 |
(三) 超文本技术 |
(四) 虚拟现实技术 |
五、新一代数字图书馆建设设想 |
(一) 创新技术机制 |
(二)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
(三) 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 |
(8)信息社会远距离开放教育模式的特征与实现手段(论文提纲范文)
一、远距离教育模式的演进、发展 |
1. 函授教育模式 |
2. 视听教育模式 |
3. 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教育模式 |
二、信息社会远距离开放教育模式的产生背景与本质特征 |
1. 信息社会远距离开放教育模式的产生背景 |
2. 信息社会远距离开放教育模式的特征 |
三、信息社会远距离开放教育模式的实现 |
1. 实现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
2. 实现远距离教育队伍的现代化 |
3. 实现教学手段、设备的现代化 |
4. 实现远距离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
四、浅谈终身教育与远距离开放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研究[D]. 宋美霞. 山西大学, 2021(12)
- [2]回顾与展望:2020年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综述——基于对2020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的统计分析[J]. 乐传永,张家睿,孙立新. 中国成人教育, 2021(07)
- [3]我国终身教育领域近十年(2010-2019)研究进展——基于CNKI数据库CSSCI等期刊分析[J]. 谢刚.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4)
- [4]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D]. 李慧迎.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学术研究推动远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上海电视大学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J]. 丁新. 开放教育研究, 2010(02)
- [6]远距离开放教育终身教育与数字图书馆[J]. 任峰亚.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3)
- [7]学习化社会与学会学习[A]. 赵铁成,李凤岐,冯少舟.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02
- [8]信息社会远距离开放教育模式的特征与实现手段[J]. 葛晓春. 电化教育研究, 2000(02)
- [9]当代国际教育终身化发展与中国电大教育[J]. 顾建华. 现代远距离教育, 1999(03)
- [10]电大是我国实现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J]. 赵中山,赵胜富.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