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学”要分学科

“语言”和“文学”要分学科

一、“语文”、“文学”宜分科(论文文献综述)

张琼[1](2020)在《胡适文学教育观与初中语文教育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文学教育作为语文教育中的一部分,日益受到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并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实践中,文学教育往往陷入目标模糊、方法简单、效率低下等现实困境之中。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极力倡导白话文和新文学,推动语文教育改革。胡适非常重视文学教育的作用,他的文学教育主张对当前初中语文教育具有借鉴价值。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胡适文学教育思想及其在当今初中语文教育实践中的价值。第一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论述胡适文学教育观形成的背景,主要从胡适的教育背景和时代背景两方面阐述。第二章讨论了胡适文学教育观的具体表现及其价值,胡适文学教育观表现在他对文学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认识,胡适主张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强调创设民主教学,注重发展学生个性,这些观念对当前文学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第三章对胡适文学教育观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实践进行探索,在对初中语文文学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到当前初中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借鉴胡适文学教育观,探索改进初中文学教育现状的策略与方法。文章结论认为要在初中语文中更好地实施文学教育,应把握几个方法和原则,首先,明确思想认识,落实教育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及文学兴趣。其次,重视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最后,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提升课内、课外文学作品的教学效率。

李秋妹[2](2017)在《浅谈小学语文中文学教育的缺失与重塑》文中提出我国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底蕴,汉语言一直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存在着。语文这门课程就是学习汉字的基础课,它是一门文字运用实践课程。我国的文字是非常具有工具性与文化性的,并且在计算机语言输入的速度也是最快的,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文字的灵活性与人文性的基本特点。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需要老师把汉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全部突出出来,但是,在我们的实践传授中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因此,我们要促进语文课程的创新高度发展。

钟思远[3](2016)在《中文教师在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中的专业自觉》文中研究表明在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趋势中,中文教师的专业自觉是其所属学科"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这种专业自觉主要体现在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两个方面。理论自觉可以抵制偏见,增强自信,促发"转型"的主观能动性。专业的实践自觉则离不开对教学的实训化、科研社会化过程的关注和行动。两项工作的并举,将有利于中文教师直面"转型"机遇和挑战,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工作中更加积极有为。

赵国鹏[4](2016)在《当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变革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的文学教育自古就有,而语文成为一门学科之后,对文学教育的认识、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以及教育内容的变迁等一系列问题都是语文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尤其是现在,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倍受关注,文学教育的地位和目的实现体现了文学教育的内容,与此同时,它也对文学教育方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多元文化对包括文学教育在内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影响,文学教育的理论思考更加频繁,因此,怎样对文学教育的内容进行把握便成为文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以史为鉴,文学教育选择的正确性能够直接影响到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从历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以文学和文学教育的理论内容为研究出发点,并对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阐释,史论结合,对本文重点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本文主要从三个层面对当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变革进行研究探讨,并且对文学、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内容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现今的研究现状进行考察。然后重点对当代中小学文学教育面临的热点、敏感问题进行研究。笔者认为文学与教育的关系自古至今便是两位一体的,从古代的“不学诗,无以言”到现在新教育理念提出的“快乐教育”,文学都充当着独一无二的载体和介质的作用。当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有存在的历史和现实沿袭,对古代、近现代文学教学历史发展和具体内容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对当代中小学教育内容进行宏观的整理和思考。梳理中国的文学教育历史会对当前中小学教育内容变革的方向和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从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角度来看,中国当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变革一直没有脱离“文”、“道”之争;从文学教育的研究到建立文学教育学,中国当代中小学文学教育正走在学科自我认同的路上;将文学教育的内容作为标尺来衡量中国当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变革,当代的中国文学教育正在以现代性为指针努力蜕变。

张毅[5](2014)在《语文课程就是母语课程吗——兼与张悦群先生商榷》文中研究说明近年质疑王荣生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文章不少,例如2013年张悦群先生的《一种僭越的三大问题——质疑王荣生教授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的情知定位》(以下简称"张文")。张文提出王荣生先生"把本来只与学习任务相关而并不是学习任务的‘理解、感受’‘作者的认知情感’,强行擢升至语文学习任务之中,与属于学习任务的‘理解、感受’‘语句章法、语文知识’相提并论,造成了学理上的僭越现象"1,认为王荣生先

张毅[6](2014)在《我国母语课程分科教学改革正当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百年母语教育史上,民国时期的"实用文"和"美术文"之争、建国后的文道之争、人文性和工具性之争具有同构性。母语课程内部未能实现学科细分,处于混沌之态,实用语言技能训练和国学文化教育都难以很好落实,重在诗意启蒙的"真文学"教育也严重扭曲。当前,应尽快推动我国母语课程分科教学改革。

刘兴[7](2013)在《高中语文师资分类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当前,由于高考体制改革尚不完善和应试教育的普遍存在,高中语文教育出现了语文教育本身不受重视和在文学修养培养不受重视的双重尴尬,也带来了高中语文教师群体性的职业困惑。在众多充满危机意识语文教育工作者和语文教育研究人员中兴起一股中学语文分科教学改革思想,但目前分科教学研究更多侧重在语文教学与教材研究方面,语文师资管理的研究处于缺位状态。本论文首次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师分类管理”的研究命题,在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准确地判断出中学语文分科教学的改革前景,归纳出高中语文师资分类管理在当前语文教育管理改革和将来语文分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明“高中语文教师分类管理的关键是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地位”的核心观点。由此深入研究,建立起语文教师分类管理理论框架和具体实施模式架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使本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可操作性。研究成果从施教者的角度改变当下语文教育“重知识、轻文学”现状,为提升高中教学人文素养和作文水平提供了实现路径。本论文分三章进行论述:第1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包括论题的研究缘起、语文分科教学研究和语文师资管理研究综述、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相关基础理论阐释以及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2章是调查研究,在编制发放问卷(学生卷160份、教师卷100份)的基础上,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师生对待语文态度、语言与文学的教学分配倾向性、高中语文教师分类管理认同感、语文教师分类管理标准体系等四个方面系统综合地分析在语文分科教学改革前提下语文教师分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通过深入的访谈获得关于语文师资管理改革的建设性观点和建议。第3章是高中语文师资分类管理的实施研究,主要包括实施主体界定、高中语文师资分类的专业划分和高中语文教师分类管理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是核心部分,涉及指导思想、分类依据、专业任职标准、教师分类引进办法、教师工作量分配、教师分类培训办法、教师分类考核办法等详尽内容,为当前语文教育管理改革和将来高中学校推进分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语文教师管理改革可操作性蓝本。

卢静[8](2013)在《现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的演变更新及其规律探讨》文中提出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中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文学教育内容是文学教育目的和地位的体现,同时也影响着文学教育方法的发展,所以如何把握文学教育的内容,成为文学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以史为鉴,可以启发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我们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本论文从界定文学、文学教育的相关概念入手,对百余年来现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的历史进行梳理,史论结合,进一步对文学教育内容演变更新规律进行了深入总结和思考。第一部分:主要对文学、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内容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现今的研究现状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狭义的文学是指带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和作品,文学教育则是指以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为主要手段的,集合审美、文化和语言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教育。文学教育内容应包括文学课程内容、文学教学内容和文学教材内容三部分。第二部分:现代中小学文学教育观演变概述。主要对现代中小学文学教育演变情况做一个宏观的考察,包括文学观的演变、文学教育观的演变等内容。文学观的演变主要涉及文学的本质和价值观的百年发展,文学教育观的演变则主要是从文学教育目的、地位和方法三个维度进行阐述。第三部分:百年来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的演变和更新。百年来,文学教育内容从学科建立之初有名无实的局面到并入国文科中提出对文艺作品的欣赏,从战时文学教育内容向政治革命的倾斜到建国初期文学教育受苏联影响逐步僵化,从分科时文学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到语文工具论盛行下文学教育的缺失,从20世纪90年代人文主义复兴下文学教育的复兴到新课程背景下对文学教育的重视,文学教育内容历经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文章分为三大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文学教育内容发展演变的轨迹进行了较详尽的梳理。第四部分:现代中小学文学教育规律探讨。主要从文学教育内部和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角度对文学教育内容的演变更新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对文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思考。文学教育内容的百年发展至少可以让我们明确两点,第一,对文学教育内容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文学教育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受到教师的直接影响,所以要改进文学教育内容的现状必须从这两方面同时下手,同时选文作为文学教育内容的材料仍需关注。第二,文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实则是政治文化思潮在文学教育中诉求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文学教育内容时,要注意结合时代思潮并要讲求适度原则。文学教育内容几经兴衰,而今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要改变文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在学理上加强文学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使文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更加科学;在实践上使文学教育内容更加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季源[9](2013)在《新诗教学及其写作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诗歌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涵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国新诗更多受到西方诗歌的影响,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传统诗歌的濡染。新诗进入中学语文课本标志着中学语文课堂对新诗的接受,承认了新诗的艺术性及其影响力。但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制约,新诗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始终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关注和反思。本论文从探讨论文选题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关于本选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入手,着力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能有所突破和创新。为使论文有的放矢,新诗的教学现状和写作现状调研是必不可少的,本论文采用调查表的形式调查学生阅读新诗、教师教授新诗以及学生新诗创作的现状,并对此进行分析和反思,找出导致此现状的原因。并且尽力对症下药,研究新诗教学和新诗写作的方法,主要从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修养,学生需培养兴趣、提高审美,教学应关注语言、强调诗性等角度进行分析,试图探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训练新诗写作的若干方法。新诗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能积极、高效地进行新诗教学及写作,那么就能发挥新诗的人文功能,激发学生生命的激情和创造的活力,让学生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申宣成[10](2013)在《“作品细读”的功能与局限——2012年语文教育论着评析之一》文中认为【评议文章】靳彤:《强化作品细读回归文学审美:关于文学教育合法性的思考》,《教育研究》,2012年第12期。【原文提要】一方面,随着以工具理性为核心的技术主义的泛滥,以审美教育、人文教育为职责的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被工具化、功利化的严重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语文课堂上文学教育成为无规定性与无目标性的愚人节狂欢。这

二、“语文”、“文学”宜分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文”、“文学”宜分科(论文提纲范文)

(1)胡适文学教育观与初中语文教育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胡适文学教育观的形成背景
    第一节 教育背景
    第二节 时代背景
第二章 胡适文学教育观及其价值
    第一节 胡适文学教育观
        一、文学教育的目标
        二、文学教育的内容
        三、文学教育实施过程
        四、文学教育实施方法
    第二节 胡适文学教育观的价值
        一、重视文学欣赏力
        二、创设民主教学
        三、发展学生个性
第三章 胡适文学教育观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初中文学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四、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胡适文学教育观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思想认识,落实教育目标
        二、重视学生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2)浅谈小学语文中文学教育的缺失与重塑(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语言文学的重要地位
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缺失
四、语言文学打造全新的教育理念
五、语言文学的基本措施

(3)中文教师在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中的专业自觉(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理论自觉促发转型动能
二、以实践自觉落实转型目标
三、结语

(4)当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本体之考——文学与教育的兼容并蓄
    一、教育视域下的文学
        (一)文学特征
        1、语言性
        2、艺术性
        3、形象性
        4、游戏性
        (二)文学的教育属性
        1、文学教育属性是文学的行为方式
        2、文学教育属性是文学的行为依归
        (三)教育的文学内容
        1、教育文学内容选择标准
        2、当代文学教育内容概括
    二、文学教育的理论阐释
        (一)文学教育的界定
        1、文学教育的学理定义
        2、文学教育与文学专业教育
        3、文学教育与素质教育
        (二)文学教育的特点
        1、全面性
        2、情感性与伦理道德性
        3、趣味性与对话性
        (三)文学教育的价值
        1、经世致用的实用价值
        2、精神生存价值
第二章、历史之维——当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的发展历程
    一、当代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历史考察
        (一)古代文学教育内容——泛文学教育(1900 年之前)
        1、古代泛文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2、古代泛文学教育的特点
        3、古代泛文学教育对当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的借鉴意义
        (二)中小学文学教育学科分化、建立时期(1900-1949)——文学教育内容由传统到现代的过度
        1、近代文学教育的发展走向
        2、文学教育内容身份确定的意义
    二、当代中小学文学教学内容的深入发展时期(1949 至今)
        (一)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语文”的定名期(1949—1956)
        1、“语文”定名期文学教育内容的基本走向
        2、“语文”定名的成就、缺陷及反思
        3、“语文”定名期的教育反思
        (二)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的“工具论”时期(1956—1990)
        1、“拨乱反正”期的中小学教育内容的变迁
        2、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的重点突破
        3、“工具论”的文学教育负累
        (三)中小学文学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思考(上世纪90年代至今)
        1、教育多元化的发展
        2、教育多元化的“人性论”之争
第三章、精神之思——对当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变革的思考
    一、文与道——从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角度看文学教育内容变革
        (一)文学教育之本体是“文”
        (二)文学教育之功用是“道”
        (三)“文”、“道”之沟通是“对话”
    二、学科自我认同——从研究文学教育内容到建立文学教育学
        (一)文学教育学科的性质
        (二)文学教育的学科理论和学科科学化
        (三)当代中小学文学教育的教学内容
    三、文学教育内容现代性——从文学教育内部看文学教育内容变革
        (一)文学教育现代性的基本内涵
        (二)文学教育现代性的批判性思考
        (三)新课改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现代性
结语
参考书目

(5)语文课程就是母语课程吗——兼与张悦群先生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语文课程建构中的三种传统
二、语文课程框架下“国语科”“文学科”“文化经典”科分设的讨论

(6)我国母语课程分科教学改革正当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文”之外尚有“文学”和“国学”
二、我国母语课程内部不同内容相互掣肘催动分科课改

(7)高中语文师资分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应试教育下的高中语文教育困境
        1.1.2 应试教育下的高中语文教师的职业困惑
        1.1.3 亟待通过管理模式创新激发语文教师教学潜力
    1.2 语文分科教学研究中语文师资管理研究的缺位
        1.2.1 语文分科教学的相关概念界定
        1.2.2 国内外语文分科教学研究现状
        1.2.3 我国中学语文分科教学研究尚未涉及师资管理的研究
    1.3 语文师资分类资管理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阐释
        1.3.1 语文师资分类管理相关概念界定
        1.3.2 语文师资分类资管理的相关理论阐释
    1.4 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意义
        1.4.4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中语文师资分类管理的调研分析
    2.1 调查问卷设计
    2.2 调研的实施
    2.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3.1 当前高中语文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对待语文的态度
        2.3.2 高中语文教师对语言、文学的教学时间分配和倾向性
        2.3.3 师生对高中语文教育实施师资分类管理认同
        2.3.4 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师分类管理的考核标准要求和专业发展期待
    2.4 深度访谈结果
        2.4.1 关于高中语文分科教学的必要性
        2.4.2 关于高中语文教师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2.4.3 关于当前实施高中语文教师分类管理的可行性
        2.4.4 关于高中语文教师分类管理中教师的诉求
    2.5 调研结论
        2.5.1 高中语文师资分类管理改革改革有利于解决当前语文教育弊端
        2.5.2 高中语文教师分类管理的实质是语文教师的协同教学实践
        2.5.3 高中语文教师分类管理的关键是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地位
第3章 高中语文师资分类管理的实施
    3.1 高中语文师资分类管理的实施主体
        3.1.1 教育行政机构的政策性
        3.1.2 教育机构的实验性改革
    3.2 高中语文师资分类管理的专业划分
        3.2.1 语文分科的课程内容划分
        3.2.2 高中语文师资分类的专业划分
    3.3 高中语文教师分类管理方案设计
        3.3.1 指导思想
        3.3.2 分类依据
        3.3.3 专业任职标准
        3.3.4 语文教师工作任务分配
        3.3.5 语文教师分类引进办法
        3.3.6 语文教师分类培训办法
        3.3.7 语文教师分类考核办法
    3.4 语文教师分类管理改革后的专业能力自我提升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8)现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的演变更新及其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 序言
    (一) 概念和时间范围界定
        1. 什么是文学
        2. 什么是文学教育
        3. 什么是文学教育内容
        4. 研究的范围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二、 现代中小学文学教育观演变概述
    (一) 文学观的演变
    (二) 文学教育观的演变
        1. 文学教育目的观的演变
        2. 文学教育地位观的演变
        3. 文学教育方法观的演变
三、 现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的演变
    (一) 1904 年到 1919 年——文学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的内容
        1. 1904 年——1912 年:单独设科后文学教育内容的初步构建
        2. 1912 年——1919 年:合科教学后文学教育内容的有益尝试
    (二)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文学教育的学科建立期
        1. 五四新文化运动到 20 世纪 20 年代末:文学教育内容初步完善
        2.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战时文学教育内容的发展
    (三) 建国到现今——文学教育的深入发展期
        1. 建国后到汉语文学分科:文学教育内容在探索中前进
        2. 汉语文学分科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工具论下文学教育内容的缺失
        3.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人文主义复兴下的文学教育内容
四、 对现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演变更新的总结与思考
    (一) 从文学教育内部看文学教育内容的演变更新
        1. 文学教育目标与文学教育内容的关系
        2. 教师与文学教育内容的关系
        3. 教材与文学教育内容的关系
    (二) 从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角度看文学教育内容的演变更新
        1. 科学主义思潮下的文学教育内容
        2. 人文主义思潮下的文学教育内容
        3. 实用主义思潮下的文学教育内容
        4. 民族主义思潮下的文学教育内容
    (三) 从研究文学教育内容到建立文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新诗教学及其写作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分析反思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诗教学现状调研及分析
    第一节 教材、教参原因分析
        一、教材选编不合理
        二、教参解读同质化
    第二节 教师、课堂原因分析
        一、教学观念保守
        二、教学方法陈旧
        三、教学目标模糊
    第三节 学生接受原因分析
        一、调查整理
        二、成因分析
第二章 新诗教学策略研究
    第一节 转变诗教观念,加强自身修养
        一、明确大纲要求
        二、融入生命体验
        三、加强自身修养
    第二节 培养新诗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一、以“歌”带“诗”,激发兴趣
        二、以读品诗,激荡情怀
        三、课外活动,激发诗情
    第三节 注重语言解读,遵循诗性教学
        一、重视语言鉴赏
        二、允许多元解读
        三、巧妙以诗解诗
第三章 新诗写作的必要性及写作现状调查、原因分析
    第一节 新诗写作的必要性及写作现状调查
        一、新诗写作的必要性
        二、写作现状调查
    第二节 新诗写作现状调查原因分析
        一、社会对诗歌的需求萎缩
        二、高考作文对新诗的排斥
        三、学校对新诗写作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四、人们对诗人的认识存在偏差
第四章 新诗写作策略及新诗写作对其它文体写作影响的研究
    第一节 新诗写作策略研究
        一、仿写
        二、改写
        三、创作
    第二节 新诗写作对其它文体写作的影响
        一、对认知的影响
        二、对意境的影响
        三、对语言的影响
        四、对构思的影响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作品细读”的功能与局限——2012年语文教育论着评析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核心观点中所包含的三重判断
二、论文的理路及作品细读的内涵
    (一) 回归文学审美的必要性:语文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归因
    (二) 回归文学审美的合理性:透过语言的审美
    (三) 回归文学审美的可行性:作品细读
三、论文在哲学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局限

四、“语文”、“文学”宜分科(论文参考文献)

  • [1]胡适文学教育观与初中语文教育实践研究[D]. 张琼.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2]浅谈小学语文中文学教育的缺失与重塑[J]. 李秋妹. 考试周刊, 2017(25)
  • [3]中文教师在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中的专业自觉[J]. 钟思远.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11)
  • [4]当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变革研究[D]. 赵国鹏.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8)
  • [5]语文课程就是母语课程吗——兼与张悦群先生商榷[J]. 张毅. 中学语文教学, 2014(07)
  • [6]我国母语课程分科教学改革正当时[J]. 张毅.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4(03)
  • [7]高中语文师资分类管理研究[D]. 刘兴. 河北大学, 2013(11)
  • [8]现代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的演变更新及其规律探讨[D]. 卢静. 鲁东大学, 2013(12)
  • [9]新诗教学及其写作策略研究[D]. 季源. 南京师范大学, 2013(08)
  • [10]“作品细读”的功能与局限——2012年语文教育论着评析之一[J]. 申宣成. 中学语文, 2013(07)

标签:;  ;  

“语言”和“文学”要分学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