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图书馆馆藏期刊的特点及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魏凌煦,傅文奇[1](2021)在《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优先政策及启示》文中指出综合利用网络调查法与文献调查法等方法,对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优先政策的内容与实践经验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归纳这些政策在内容、效力、政策细节等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电子书优先政策可划分为专门型、学科型、发展型和分散型,四种类型各具特点和优势。研究可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不合理、馆藏建设缺乏规划的现状提供借鉴,亦可为国内"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制定电子书优先政策提供参考。图1。表7。参考文献39。
马秋月[2](2021)在《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相较纸质资源,数字资源节省空间、检索便捷等优点日益凸显,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内容也日益丰富。然而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一些数字资源利用率较低,但是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实际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为了能够促使高校学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充分利用,进一步完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调查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情况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本文首先通过网络调查法调查我国高校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并进行总结;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深入调查了我国的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综合利用情况,通过访谈了解我国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布局的相关建议,由此分析总结了我国的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从中分析出当前我国的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再次,举例四所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在提升学生数字资源综合利用率方面采取的有效举措以供我们借鉴;最后,结合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来提高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化迎莹[3](2021)在《高校图书馆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当今大多数高等院校都设有经管学院,且该学院学生数量多,经济类文献资源的需求量也较大。基于此背景,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经济类资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解决办法。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所综合性高校和两所财经类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及LIBQUAL模型,分别对四所高校的经管学院师生及图书馆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及研究内容为两类高校的图书馆经济类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经管学院师生对图书馆经济类资源的满意度情况,并分析了两类高校经管学院师生对文献的主体需求。通过对两类高校图书馆的研究,发现综合性高校图书馆和财经类高校图书馆在经济类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同。因此,本文针对两种类型的高校图书馆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解决策略。
赵泽天[4](2021)在《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研究》文中提出馆藏发展政策能够不断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其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因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在2007年发布了《高校图书馆文献发展政策编制指南》等文件来指导高校图书馆制定馆藏发展政策,教育部对县级以上的公告图书馆评估的过程中将馆藏发展政策作为了评价指标之一,但是能公开获取到的大陆地区的馆藏发展政策文本并不多。本文从各种渠道一共获得港澳台地区和大陆地区的馆藏发展政策25份,通过对其中的文本内容以及目前馆藏发展政策相关文献的研究,对我国馆藏发展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发现了馆藏发展政策在我国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然后进一步探究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为我国其它图书馆制定馆藏发展政策以及馆藏发展政策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郭超[5](2021)在《河南省二本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都在积极运用移动平台以改善自身服务质量。图书馆服务为了响应这一需求,正在不断完善移动服务,在服务方式和内容上进行发展与创新。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已开展多种类型的移动服务,但在具体实施中,移动服务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以河南省为例,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在用户权限,服务宣传力度,服务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发展,本文以互联网为研究背景,描述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目前具备的移动服务,以河南省54所二本院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从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两方面阐述了其移动服务现状,总结图书馆现有的移动信息服务中的缺陷,进一步明确用户的移动服务需求,以期提升图书馆移动服务的质量,改善图书馆管理的整体水平。
邱葵[6](2020)在《后电子书时代的美国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思路和新技术的涌现,美国高校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上不仅努力提高资源的广度,而且注重提高资源的深度,以顺应读者在数字时代对图书资源的需求。文章回顾了美国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发展过程,介绍它们如何制定有关馆藏建设政策,并重点讨论美国高校图书馆在电子收藏已经成为图书馆收藏主流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馆藏建设。
赵娜[7](2020)在《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文中认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校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当前,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深入地挖掘高校图书馆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动地发挥和释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的重要类型之一,不仅具有文献信息收集、管理、保存、传递等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还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从这些基础性功能中延伸出来的。高校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适应时代发展上不谋而合,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历史的变迁,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形式上存在着差异,但无论是古代“书院藏书楼”还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实际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未间断。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馆藏资源的价值引领功能;馆舍环境的文化熏陶功能;专业服务的示范激励功能;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功能;引导自学的品格塑造功能。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着育人意识不强;馆藏资源满意度低;服务示范效果不明显;环境熏陶效果欠佳;功能实践不畅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功能认识尚未到位;馆藏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馆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育人合力机制尚未形成。为充分地挖掘和释放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图书馆育人意识;其次,要优化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育人优势;再次,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第四,要注重文化建设,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最后,要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图书馆育人合力。该论文有图23幅,表有2幅,参考文献101篇。
单轸[8](2020)在《基于新一代服务平台的高校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文中指出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图书馆领域的深刻变革,智慧图书馆转型已成必然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LSP)应运而生。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解决了困扰图书馆已久的许多问题,例如: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数字资源的一体化管理、读者服务的一体化管理、开放融合的服务等。但智慧的平台只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关键一步,新平台尚有力有不逮的地方,例如:对空间管理的功能薄弱、业务流程变革的问题没有解决等。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针对新时期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重组问题展开研究。先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图书馆重组的研究与实践做出总结与评述,引出话题。而后利用业务流程重组理论(BPR)理论来指导研究的进行,并阐述理论内涵以及选择BPR理论的原因,并指出,在大突变的背景下,BPR理论要比任何渐进式的理论更具备适应性。除此之外,文章还梳理了LSP的发展历程和功能,对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和技术作简要归纳,以更好地展示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支撑要素。为了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现有的业务机制有更好的了解,文章用网络调研法、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对36所A类“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情况做了统计和调研,发现国内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向集成化、一体化、智能化发展,数据服务与学科服务逐渐占据主导,机器人、智慧推荐等多元化、智能化的服务形式兴起。国内高校图书馆业务管理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以下五点:技术发展不成熟、机构之间沟通匮乏、馆员职业能力不足、智慧服务欠缺深度、缺乏统一业务标准。新时代的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必然要针对这些弊病进行治疗。新时代的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单元,他们对知识资源的需求向纵深发展,对图书馆服务的效能、智能、赋能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对数据服务的需求增强以及个性化需求凸显。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重组要遵循四个原则:用户中心原则、效益原则、简约原则和流程支配原则。文章在用户需求分析、业务现状分析和遵循原则的基础上,以LSP为依托重新设计了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在资源采访方面,实现了纸质资源、电子资源采购流程的一体化以及在线采访和智能采访;在数据管理方面,构架出数据流的良性循环框架;在服务方面,叙述了一种自创新的服务模式,能够在学术生态链的基础上获得无限扩展的服务;在人员再造方面,提出基于新平台、通过业务重心和业务能力的重塑来完成人员转型流程。并从联盟外部保障、机构改革持续深化、智慧空间再造、用户贡献度保障四个方面阐述流程改造过程中相应的配套措施,以确保流程的合理运转。文章对设计出的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型展开实例研究,基于NLSP平台重组南京大学图书馆的采编、数据管理、服务以及馆员培训流程,并从时间、效率、成本三个角度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阐述新流程下图书馆的价值增值机制。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缺乏对馆际业务流程的研究、缺乏实地调查和第一手研究资料等。LSP的出炉使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重新设计迫在眉睫,本研究所构建的业务流程体系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技术的持续开发、新流程的可用性评估以及流程重组后会出现的新问题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张亚倩[9](2020)在《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研究》文中提出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藏书楼,1928年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1949年由新中国接管,历经四十多年风雨,见证了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产生、发展、壮大、迁移与恢复。在此过程中,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图书馆学理论,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探索新的图书分类法,使该馆始终保持在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前列。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的创办渊源、发展历程等两个方面入手,对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进行了概述,展现了不同时期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情况、经费情况、管理模式。第二部分是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的馆藏特色,主要从藏书结构、藏书种类、藏书来源等多个方面入手,具体分为五个小节:中西文藏书相结合,中西文藏书朝着均衡方向发展;多样化的藏书来源,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收藏各种自办出版物,有利于学术思想的传播;收藏繁多的期刊杂志,有助于师生洞察世事;拥有丰富的善本古籍,传承了珍贵文化遗存。第三部分是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的文献组织技术。该馆引进杜威十进分类法,同时又对杜威十进分类法进行相应的改革,创造出自身的图书分类法。在馆藏目录方面,引进了西方的卡片目录法,对图书、期刊进行编目,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查阅。第四部分是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的管理特点:通过对图书馆内部委员会、各部门职能、馆舍布置等情况的梳理,表明该馆具有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通过对各类规章制度的叙述,揭示了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科学管理、服务至上的特点。通过对馆员构成的分析,发现图书馆馆员大多为高素质专业人才,如洪有丰、戴志骞、桂质柏、朱家治等,他们推动了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最后是结语。对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出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对近代其它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作用。其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的开放理念,崇高的馆员精神也对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郑诗枫[10](2020)在《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子资源的大力发展使得电子图书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比例不断增长,主要体现为电子书采购经费和电子书馆藏量占比的增加,而纸质书在出版商、读者、图书馆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影响下仍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并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现如今学术界和业界对应以何种资源优先发展及纸电图书的收藏比例等问题的探讨在不断深入,在纸电融合出版的发展背景下,协同建设势必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基于协同理论即在整个系统环境中,各子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又相互合作的关系,综合采用文献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研究方法,较为科学合理地完成了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并通过实证研究对案例馆的纸电图书资源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本研究旨在梳理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建设研究的发展脉络,明确影响其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要素,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的评价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高校图书馆馆藏期刊的特点及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图书馆馆藏期刊的特点及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优先政策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综述 |
1.1 电子书优先采购模式研究 |
1.2 电子书优先政策实施研究 |
2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
3 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优先政策内容及特点 |
3.1 专门型电子书优先政策 |
3.1.1 西北大学图书馆电子书优先政策 |
3.1.2 耶鲁大学图书馆电子书优先政策 |
3.2 学科型电子书优先政策 |
3.3 发展型电子书优先政策 |
3.4 分散型电子书优先政策 |
4 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优先政策对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
4.1 重视电子书优先政策的制定 |
4.2 规范电子书优先政策内容 |
4.3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制定政策 |
4.4 注重电子书采购的内容质量 |
4.5 形成学科馆员负责制度 |
4.6 加强与电子书提供商的交流与合作 |
5 结语 |
(2)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数字资源概念 |
二、数字图书馆概念 |
三、高校及高校学生概念 |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资源分类及特征 |
一、数字资源的分类 |
二、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
第三节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内容及特点 |
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内容 |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现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内容 |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内容现状 |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现状 |
三、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现状 |
四、我国高校学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的需求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高校学生数字资源意识淡薄 |
一、高校学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重视度不够 |
二、高校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
第二节 高校学生的数字资源需求挖掘不够充分 |
一、高校学生所需的文献资源不能被满足 |
二、高校学生所需相关软件工具不能被提供 |
第三节 高校学生信息反馈渠道较少 |
一、高校学生获取图书馆数字资源信息渠道较少 |
二、高校学生意见反馈渠道较少 |
第四节 高校学生无法便捷使用检索系统 |
一、高校学生检索能力不足 |
二、高校学生无法便捷使用检索系统 |
第五节 高校学生获取数字资源渠道不够通畅 |
一、高校学生校外访问系统不稳定 |
二、高校学生无法获取完整文献资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提高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的典型案例 |
第一节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拓展服务 |
一、满足高校学生需要的多种检索方式 |
二、促使高校学生了解数字资源的一小时讲座 |
三、高校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工具与软件 |
第二节 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 |
一、满足高校学生需要的学科服务 |
二、辅助高校学生学习的慕课课程 |
三、方便高校学生链接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的方式 |
第三节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的教育服务 |
一、满足高校学生需求的多种数据库导航方式 |
二、满足高校学生学习需要的多媒体资源 |
三、提高高校学生检索能力的教学与培训 |
四、满足高校学生需要的多种校外访问方式 |
第四节 加州理工学院图书馆的咨询服务 |
一、方便高校学生访问的快速链接 |
二、满足学生需要的多种校外访问方式 |
三、满足学生需要的参考咨询服务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提高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的策略 |
第一节 学生要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
一、高校学生要重视图书馆数字资源 |
二、高校学生要提高学习主动性 |
第二节 完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
一、建设数据库等基础数字资源 |
二、提供网络课程资源 |
三、提供并及时更新工具软件资源 |
四、完善其他数字资源 |
第三节 加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宣传 |
一、高校图书馆要拓宽数字资源宣传渠道 |
二、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新生群体的数字资源宣传 |
第四节 开设检索课程或培训 |
一、高校图书馆要增强检索培训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
二、高校培养单位要增加检索相关课程 |
第五节 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能力 |
一、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宣传能力 |
第六节 利用教学活动促进数字资源利用 |
一、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 |
二、高校图书馆引进教学系统保存相关数字资源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3)高校图书馆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三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
一、研究难点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利用的含义 |
二、利用效能的含义 |
三、信息资源的定义 |
四、经济类资源的范围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满意度的标准 |
二、利用效能与满意度的关系 |
三、经济类资源与信息资源的界定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现状调查研究方法 |
第一节 LIBQUAL+模型 |
一、LIBQUAL+模型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
二、LIBQUAL+模型基础架构介绍 |
三、LIBQUAL+模型的特点与发展趋向 |
第二节 基于LIBQUAL+模型的高校图书馆及经济类资源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
一、评价指标及筛选方法 |
二、评价指标的具体描述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现状调查及利用情况分析 |
第一节 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现状调查 |
一、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现状调查 |
二、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现状调查 |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定性分析 |
一、设计调查问卷 |
二、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 |
三、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
四、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
五、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服务质量评价实证结果分析 |
六、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服务质量与利用效能对应关系 |
第三节 高校经管学院师生的主体需求分析 |
一、综合性高校经管学院师生主体需求分析 |
二、财经类高校经管学院师生主体需求分析 |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解决办法 |
第一节 综合性高校图书馆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解决办法 |
一、经济类资源方面 |
二、图书馆员队伍方面 |
三、图书馆环境方面 |
四、服务效果方面 |
第二节 财经类高校图书馆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解决办法 |
一、经济类资源方面 |
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 |
三、经济类资源的宣传推广方面 |
四、图书馆员方面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利用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2 对高校图书馆及图书馆经济类资源满意度调查 |
(4)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概述 |
第一节 馆藏发展政策的相关概念 |
一、馆藏发展 |
二、馆藏建设 |
三、馆藏发展政策 |
四、数字馆藏发展政策 |
第二节 制定馆藏发展政策的目的和作用 |
一、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
二、保证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质量 |
三、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
第三节 馆藏发展政策的制定原则和制定方式 |
一、馆藏发展政策的制定原则 |
二、馆藏发展政策的制定方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馆藏发展政策的体例结构和特点 |
第一节 馆藏发展政策的体例结构 |
一、政策说明 |
二、馆藏分析政策 |
三、特色馆藏政策 |
四、馆藏获取政策 |
五、馆藏维护政策 |
六、共建共享政策 |
第二节 馆藏发展政策的特点 |
一、系统连续性 |
二、相对稳定性 |
三、整体性 |
四、开放性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历程和现状 |
第一节 我国馆藏发展政策的发展阶段 |
一、局部研究和探索阶段 |
二、系统性研究和理论丰富阶段 |
三、探索和政策制定阶段 |
第二节 我国馆藏发展政策的现状调查 |
一、政策说明现状调查 |
二、馆藏分析现状调查 |
三、馆藏获取现状调查 |
四、馆藏维护现状调查 |
五、共建共享现状调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我国馆藏发展政策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特色化馆藏规划 |
二、操作性不强 |
三、缺少政策修订相关规定 |
四、读者意见处理 |
五、对共建共享不够重视 |
第二节 我国馆藏发展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理论研究和实践较少 |
二、高校馆缺乏学校层面的支持 |
三、公共馆缺乏区域性的统筹 |
四、馆藏资源购置经费高昂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策略 |
第一节 强化理论实践与行业引导作用 |
一、强化理论实践 |
二、制定馆藏发展政策的评估标准 |
三、强化行业协会宣传监督作用 |
第二节 完善馆藏发展政策内容 |
一、发展馆藏特色 |
二、明确馆藏目标 |
三、增强馆藏政策的操作性 |
四、加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河南省二本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图书馆移动服务相关概念及二本院校概念界定 |
第一节 图书馆移动服务相关概念 |
一、移动图书馆 |
二、图书馆移动服务 |
第二节 二本院校的概念界定 |
第三章 河南省二本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整体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法 |
三、调查内容 |
第二节 河南省二本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调查与分析 |
一、短信服务方式调查分析 |
二、社交媒体服务方式调查分析 |
三、官网设置移动服务方式链接的调查分析 |
四、移动APP服务方式调查分析 |
第三节 河南省二本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内容调查与分析 |
一、借阅查询服务 |
二、咨询服务 |
三、资源导航服务 |
四、学科服务 |
五、延伸服务 |
六、河南省二本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调查 |
第四章 河南省二本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一节 移动服务存在的问题 |
一、用户权限开放不到位 |
二、宣传力度不足 |
三、服务内容单一 |
四、服务即时互动性不强 |
第二节 解决对策 |
一、改善用户访问机制 |
二、加强宣传力度 |
三、提升服务个性化水平 |
四、优化服务互动功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后电子书时代的美国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美国高校图书馆馆藏发展简述 |
2 馆藏建设政策 |
3 收藏级别 |
4 美国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趋势 |
4.1 数据库(database) |
4.2 连续性出版物(serials) |
4.3 书籍(monograph) |
4.4 视频类资源(video) |
5 总结 |
(7)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
2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关问题概述 |
2.1 高校图书馆及其功能 |
2.2 高校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
2.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历史考察 |
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应然定位 |
3.1 馆藏资源的价值引领功能 |
3.2 馆舍环境的文化熏陶功能 |
3.3 专业服务的示范激励功能 |
3.4 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功能 |
3.5 引导自学的品格塑造功能 |
4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调查 |
4.1 关于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卷调查 |
4.2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
4.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欠佳的原因分析 |
5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
5.1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图书馆育人意识 |
5.2 优化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育人优势 |
5.3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
5.4 注重文化建设,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 |
5.5 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图书馆育人合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案例实证-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书香校园,悦读人生”读书节为例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基于新一代服务平台的高校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业务流程重组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BPR理论 |
2.1.1 业务流程概念 |
2.1.2 BPR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内涵阐释 |
2.1.3 BPR理论指导图书馆业务重组的科学性分析 |
2.2 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 |
2.2.1 从ILS、ERMS到LSP |
2.2.2 新一代平台是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直接动因 |
2.3 智慧图书馆理论与技术 |
2.3.1 智慧图书馆概念 |
2.3.2 智慧图书馆理论体系 |
2.3.3 智慧图书馆技术体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现状分析 |
3.1 研究样本 |
3.2 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现状 |
3.2.1 资源采编与管理业务 |
3.2.2 知识服务业务 |
3.3 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管理中的困境分析 |
3.3.1 技术风险 |
3.3.2 业务部门间缺乏沟通 |
3.3.3 工作人员职业能力不匹配图书馆需求 |
3.3.4 智慧服务浮于表面 |
3.3.5 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标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设计 |
4.1 用户需求分析 |
4.2 业务流程重构原则分析 |
4.3 业务流程重组架构 |
4.3.1 资源采编流程重组 |
4.3.2 数据管理流程重组 |
4.3.3 服务流程重组 |
4.3.4 高校图书馆人员重组 |
4.3.5 配套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新一代服务平台的图书馆业务重组实例研究 |
5.1 南京大学图书馆原有的业务模式 |
5.2 基于NLSP的新型业务流程 |
5.2.1 采访流程 |
5.2.2 数据管理 |
5.2.3 服务流程 |
5.2.4 馆员 |
5.3 新流程视域下图书馆价值增值机制 |
5.4 实践效果评估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主要贡献 |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基于NLSP的智慧化业务流程评估 专家咨询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9)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内容、价值与方法 |
四、史料采集、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概述 |
第一节 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创办渊源 |
第二节 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
第二章 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的馆藏特色 |
第一节 中西文藏书相结合 |
第二节 多样化的藏书来源 |
第三节 收藏各种自办出版物 |
第四节 收藏繁多的期刊杂志 |
第五节 拥有丰富的善本古籍 |
第三章 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文献组织技术 |
第一节 引进杜威十进分类法 |
第二节 自创图书分类法 |
第三节 卡片目录的引进与编制 |
第四章 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的管理特点 |
第一节 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 |
第二节 完善的规章制度 |
第三节 多样的馆员构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10)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
2.2.2 文献老化理论 |
2.2.3 协同理论 |
3 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3.1 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
3.1.1 有利于剔除老化文献,释放馆舍空间 |
3.1.2 有利于完善馆藏结构,促进学科发展 |
3.1.3 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缓解经费压力 |
3.1.4 有利于满足读者需求,发挥资源效用 |
3.2 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的可行性 |
4 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指标 |
4.1 绩效评价指标确立的初步思路 |
4.2 绩效评价的要素分析 |
4.2.1 资源建设 |
4.2.2 资源管理 |
4.2.3 效果评估 |
4.3 绩效评价指标的调整及确立 |
4.3.1 研究方法与过程 |
4.3.2 调查结果分析 |
4.3.2.1 专家基本情况和权威度 |
4.3.2.2 专家反馈意见和指标调整 |
4.3.3 评价指标的确立 |
4.3.3.1 协同采访 |
4.3.3.2 协同管理 |
4.3.3.3 协同服务 |
4.3.3.4 效果评估 |
5 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
5.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5.2 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
5.2.1 研究方法 |
5.2.2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5.2.3 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
5.2.4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5.2.5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5.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5.3.2 构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5.3.3 专家群决策计算 |
5.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6 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
6.1 评价对象的确定 |
6.2 评价方法 |
6.3 评价结果与分析 |
6.3.1 资源建设现状 |
6.3.2 评价过程 |
6.3.3 评价结果 |
7 结论、不足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附录1 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调查问卷(第一轮) |
附录2 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调查问卷(第二轮) |
附录3 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
附录4 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现状了解访谈大纲 |
附录5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建设的读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高校图书馆馆藏期刊的特点及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优先政策及启示[J]. 魏凌煦,傅文奇.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21(04)
- [2]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 马秋月.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3]高校图书馆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策略研究[D]. 化迎莹.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研究[D]. 赵泽天.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5]河南省二本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调查研究[D]. 郭超.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6]后电子书时代的美国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J]. 邱葵. 图书馆论坛, 2020(10)
- [7]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赵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8]基于新一代服务平台的高校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D]. 单轸. 南京大学, 2020(02)
- [9]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研究[D]. 张亚倩.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10]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协同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 郑诗枫. 福建师范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