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主机加密模块的银行安全电子支付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陈蕾[1](2021)在《基于上校赛局博弈的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经营必要的手段之一,能够大幅减少信息传输的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但系统存在的安全脆弱点容易演变成入侵者攻击的目标,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企业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源,研发安全防御技术抵御外部攻击,以保障系统持续稳定地运行。通常企业可利用的安全资源是有限的;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各异,应采取的安全防御技术有所区别。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选择信息系统的安全防御技术并分配合理的资源量,引发了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因此,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以最小化安全成本、最大化防御效用为目标,探究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主要工作如下:(1)构建了上校博弈模型求解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将企业和入侵者视为上校赛局的防御者和攻击者,安全攻防技术对应上校赛局的战场,安全资源数量作为上校赛局博弈的士兵。引入系统的安全防御技术偏好系数,描述不同信息系统采用安全防御技术的差别,界定了信息系统的规模,针对不同规模的信息系统,采用不同的模型求解方式,解得的博弈均衡作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御技术选择和安全资源量分配方案。并探究了不同的初始条件参数对上校赛局博弈预期收益的影响。(2)设计了用于求解大规模上校赛局博弈均衡解的协同进化算法。将大规模上校赛局博弈矩阵分解成小规模博弈矩阵的集合,利用小规模博弈矩阵集合的线性规划解作为适应度,考虑攻击者和防御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均衡近似解的预期收益,用于指导大规模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3)探究了不同资源量对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和攻击者所选安全攻防策略的变化规律。分析电子商务系统的技术偏好,将求解大规模上校赛局博弈算法应用至电子商务系统安全策略制订。与同类型算法的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所得安全策略的优越性。最终的结果显示:企业作为防御者,倾向于选择种类更多的安全防御技术,按照偏好程度分配安全资源,程度越高的技术分配的资源数量越多。通过参数分析得知参与者在较大规模的信息系统攻防能获得更多的收益。防御者和攻击者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在信息系统攻防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扩大小规模信息系统攻防更可能带来超额收益。
曾毅[2](2021)在《中航信服务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深化的应用。各类企业开始探索“互联网+”模式。以服务行业中的涉税服务企业为例,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政策的变化,现有系统运维服务利润逐渐下滑,如何实现“互联网+”模式下的业务转型成为了该类企业的关注点。以四川航天信息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主要从事四川省“金税工程”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运维和公安旅馆业治安管理系统运维服务。半垄断的业务性质让企业过于依赖政府政策,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进一步实施,该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该企业也通过购买CRM、EPR等管理软件用以挖掘现有客户需求,实现市场化转型,但因项目实施困难,无法完全符合企业需求。针对上述情况,本文通过对四川航天信息有限公司的实地调研与需求分析后,提出了以软件工程为思想的中航信服务云平台解决方案,将互联网与企业传统业务如何融合作为本文的研究方向。本文研究并完成了中航信服务云平台的需求分析与系统实现,具体为通过深入了解该企业现有业务流程和客户资源,编写需求分析文档。在系统实现阶段,利用需求分析文档对系统进行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通过查询国内外资料,可知目前大部分类似规模系统大多数采用容器化、分布式架构,鉴于业务特性、运营成本等因素,中航信服务云平台系统硬件底层使用虚拟化技术将CPU、内存、存储、网络等硬件资源虚拟化,使用Kubernetes框架技术对容器进行管理,使用数字证书RSA非对称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通讯,后台系统使用Spring cloud框架同时采用了Oracle Rac、WPF等技术。服务云平台总体架构为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公安接入层、银联支付层和外部接入层。系统功能设计有增值税发票开票、申报纳税、发票管理、开票打印一键定位、开票数据云备份、开票数据一键恢复、宾馆入住人信息比对报警、金融贷款、银联线上支付等模块。采用V模式对系统设计开发的所有环节进行测试,以验证系统功能和性能满足需求。本文是基于软件工程思想,围绕中航信服务云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四川航天信息有限公司业务提升奠定了基础,在四川航天信息有限公司转型和业务拓展上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推广价值。
朱文赫[3](2021)在《基于银企直连的铁路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路企业在我国经济繁荣成长的浪潮中砥砺前行,紧抓发展机遇。基建工程的大量上马,客、货运收入的逐年提高,使铁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增强。但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的影响,银行限缩信贷、资金缺口增大、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的现状导致了铁路企业资金的供需矛盾逐渐显现,改变原有的资金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关于如何从安全和效益的双重角度建立与现代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对当前时期的铁路运输企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移动互联网、银行中间件、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将集团公司和其下游的各运输生产单位通过资源整合进行一体化构建,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实现利润增长的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对银企直连技术的应用研究,以什么是银企直连和为什么要在铁路企业的资金安全管理体系中引入银企直连为切入点。着重介绍了该技术与普遍使用的网上银行的区别,同时阐述了引入该技术后企业如何实现与银行端的对接通讯。以及对银企直连技术在企业财资管理体系中注入的业务赋能予以说明。其次重点介绍了对基于银企直连技术的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研究。本文从平台的研究目的和平台的建设原则入手,在对平台的总体架构、技术架构、网络方案和系统权限进行详细分析后,着重介绍了平台的服务体系和构成平台数据基础的所有平台子系统。之后介绍了平台的数据通讯方式,以及描述了平台给企业资金管理业务带来的变化。最后对基于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银行承兑汇票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介绍了银行承兑汇票的概念、使用现状、结算运输进款过程、管理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对系统在可控范围内所能实现的最终目标、业务流程的说明、系统搭建过程中的重要项点、整体架构设计、功能模块、系统通讯方式和接口规范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本文旨在为以后铁路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完善以及基于铁路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系统开发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吴翔[4](2020)在《面向线上支付平台的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由于国内金融互联网化改革的加快,互联网电子支付通道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不同支付通道的报文格式、通信方式、业务风格都有较大的差异,线上支付平台的作用,就是整合这些支付渠道的共性和差异,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支付成本,提升用户的支付体验,方便金融机构管理和维护不同的支付通道。线上支付平台一般由日间交易系统、日终批处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以及监控系统等系统组成。目前很多小型银行支付系统还在采用老旧的单节点支付系统,这样的系统无法适用于高并发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场景,因此需要一套高并发的支付系统来进行替换。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基于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的线上支付平台的日间交易系统。本文以Java作为开发语言,SpringBoot作为开发框架,考虑到线上支付可能会出现的高并发的场景以及系统的高可用性,对线上支付平台采用了分布式微服务的架构进行设计。本文以My Sql作为关系映射型数据库平台,以Linux系统作为操作系统,Rabbit Mq作为消息队列,以dubbo作为RPC框架,以Spring原生的定时任务作为任务调度框架,以Maven作为项目管理工具,设计和实现了线上支付平台的日间交易系统。该系统属于银行系统群中的中台系统,拥有异步通知、超时查询、通道接入、通道路由、报文加验签、错误码映射处理等基本功能,能实现委托代收、银行账户充值等业务场景。本文分析了线上支付平台日间交易系统的需求,重点对数据库、系统的架构以及支付所需的基本功能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另外对委托代收以及银行账户充值的业务流程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实现代码。
常曦文[5](2020)在《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自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出现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而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中,网上支付更是逐渐取代了现金支付,成为了电子商务环节中的核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它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电子商务包括因特网上商业数据交换和电子交易,电子化服务,电子银行,企业合作,网上交易,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依靠网上支付。网上支付指的是在因特网上用电子信息传输完成支付的过程。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为了抢占战略制高点,各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在电子支付领域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本文首先研究了目前国内外银行电子支付及监管的技术方案,详细论述了支付过程中加密及认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银行支付业务的监控系统。系统功能方面,本系统实现用户管理模块、支付过程监控模块、监控数据查询和统计模块、监控数据报表模块以及系统管理模块。技术架构方面,本文系统采用JAVA Spring MVC框架开发完成,使用Redis存储消息队列。经过测试,系统可以实时有效地监控交易情况,同时保存历史交易信息,以保证交易信息可追溯;在数据加密和认证方面,本系统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黄汉宁[6](2020)在《支付中心系统的设计与分布式对账模块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在线支付这种高效便捷的交易方式已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线支付等电子支付的市场规模每年都在爆发式增长。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上互联网公司对电信业务的渗透,传统的电信行业到了改革的时代拐点上,需要运营商全方位地思考变革与转型,支付中心就是这场转型的一个契机和切入点,也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四川移动在发展在线支付业务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1.支付方式混乱无统一标准,各业务系统各自为政,还有业务系统仍未能实现在线支付功能;2.已经实现了在线支付的系统与业务的耦合度又过高,不利于后续支付相关功能的升级和扩展,也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3.移动公司自身最重要的一类资产:预存款、流量和积分,没有进行统一管理和开发。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中国移动集团发布的《第三代业务支撑系统-支付中心试点规范》及《第三代业务支撑系统-BOSS支付管理规范》进行了解读分析,同时对标国内主流互联网公司所采用的支付中心系统,对比了两者之间的优劣差异,最终设计和实现了四川移动支付中心系统,该系统实现了:1.主流支付机构的统一接入,支持几乎所有常见的在线支付方式,收敛了四川移动的支付渠道,解决了先前支付渠道管理混乱、支付方式单一的问题;2.集群化与服务化部署,系统采用分层与微服务架构设计,将支付和充值能力分离,将支付能力从订单处理逻辑中剥离,使得支付系统与业务系统解耦,支付中心系统通过标准化的服务接口提供纯粹的支付和对账结算能力,满足四川移动各业务系统在线支付和结算的业务需求;3.创建四川移动客户的支付虚拟账户,关联计费账务系统以及市场主流的银行和其他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不仅能满足客户使用银行卡、支付宝和微信等常规方式进行支付的需求,还将客户在四川移动的话费预存款、流量和积分等资产纳入了支付体系,后续可发展出各类组合支付、优惠支付和流量积分兑换支付等多样化的新型支付方式。
唐来宾[7](2020)在《银行网联支付业务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大量涌现。为进一步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中的职能,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推动成立了网联清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联”)。网联出现后的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支付的互联网支付模式称之为“网联模式”。网联模式下,银行与支付机构的对接需要经过网联进行转接,即所有支付类交易请求需经过网联进行转发。所以银行在与支付机构直连的传统模式下的支付处理系统已不适合当前交易环境,需要根据当前支付环境和网联对相关支付业务的具体需求进行重新设计。本系统是在网联出现后,银行专门处理网联转发过来的由用户在支付机构发起的支付类业务。所以首先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以及选题意义,同时分析了国内外与本系统相关或相近的系统现阶段的发展运行情况,给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各个章节的安排。根据网联相关业务要求文档对业务需求进行分析,画出了业务的流程图。根据业务需求分析结果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使用北京科蓝软件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私有的PE框架进行实现,系统在结构上分为网关系统和联机系统两个系统,网关系统主要用来对交易申请报文进行验签、解密、格式校验、内容校验等交易前期处理,并对返回网联的回执报文进行加密、签名处理。联机系统用来实现交易的业务逻辑处理,两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通过HTTPClient通信工具进行交易信息通信。从功能上划分,系统主要分签约模块、支付模块、查询类模块、终态通知模块、安全模块。系统在实现时首先对系统的体系架构进行设计,然后根据体系架构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的代码实现,同时给出了系统主要功能类图和交易执行的时序图。对数据库表进行设计,数据库采用My SQL数据库,并使用mybatis框架作为持久层框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测试,首先说明了测试所采用的测试原则和测试方法。然后对系统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系统实现了预计功能,交易规则及结果符合网联和银行要求,性能优良,能满足银行关于处理网联业务的要求,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本系统所采用的框架是一个专门针对银行系统进行设计的企业级应用框架,框架结构设计安全合理,并在银行系统开发中使用多年,经过实际生产检验安全可靠,本系统在设计是充分考虑互联网支付交易复杂多变,且支付种类层出不穷,因此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以应对新出现的支付方式,能够较好的满足银行处理网联转发的支付业务的需求。
许建超[8](2020)在《基于Spring的网上银行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网上银行支付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于支付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可以使用,支付步骤简单、使用门槛低、操作界面友好的网上银行支付系统成为了当今网上支付的主流。然而,依旧有一小部分的处于不发达地区的中小型银行的网上银行支付系统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网上银行支付层面。传统的网上银行支付系统有着功能老旧,界面不友好,支付流程繁琐等缺点,这些缺点也制约了中小型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中小型银行进一步的发展,设计和实现一套符合当前支付习惯的网上银行支付系统是中小型银行的迫切需求。基于上述的背景信息,本文调研了国内某地区中小型银行目前的信息化发展现状,结合该银行当前实际业务功能的需求,分析并设计了一套符合该中小型银行目前发展的网上银行支付系统。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论文对系统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进行了考察,接着分析了当前主流的网上银行支付系统,给出了该中小型银行网上银行支付系统的需求方向,然后分析了网上银行支付系统的开发涉及到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其中有Spring框架技术、Oracle数据库技术以及XML技术等。接下来从需求方面,阐述了系统的总体概述,系统的业务流程等,分别对系统的功能性需求以及非功能性需求进行了分析,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有能够对用户的账户信息进行管理,能够对用户提交的支付、退款、查询等交易请求进行处理,能够对账务信息进行处理。其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体系架构、网络层次架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整理了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根据功能的差异对系统进行了模块的划分,然后结合需求分析开始着手对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除此之外,本文还根据系统的需求以及业务的需要对数据库系统进行了设计与优化。最后是对本网上银行支付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测试,根据软件系统测试的测试原则,本文给出了系统测试的测试环境,其次根据给出的系统功能的测试案例以及测试场景进行了功能性测试,然后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压力测试。汇总并分析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此次设计的网上银行支付系统系统功能完善,操作简单,系统界面简洁友好,能够很好地适应某地区中小型银行的网上银行支付的业务需要。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9](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提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张梦飞[10](2019)在《NFC移动支付的安全技术和认证方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其中,使用非接触式NFC技术的移动支付,因为其通信距离短、安全性更高、使用更加便利等优点,已经在公共出行、零售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基于NFC的移动支付依然存在着一些安全威胁,而且这些安全威胁的存在已经严重的制约了NFC移动支付的发展。因此保障NFC移动支付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身份认证,已经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从NFC技术的工作原理和NFC移动支付的支付流程出发,指出了NFC移动支付中存在的安全威胁。这些安全威胁主要包括,窃听、消息篡改、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交易抵赖等。为了应对这些安全威胁,保证NFC移动支付过程中的数据的安全和认证的完整性,论文给出了一系列的安全技术,并分析了每一类安全技术的可行性。论文针对NFC移动支付在线交易模式,结合现有的安全技术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基于公钥私钥加密体系和添加随机数的在线认证方案,并通过分析数据的安全性、身份的认证性和对重放攻击的抵抗等方面,验证了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同时也指出了方案存在的潜在威胁和不足。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和不足,论文又提出了一种基于AES和ECC混合加密算法、HMAC哈希消息身份认证码等安全技术的改进方案。改进方案通过AES加密算法对交易数据进行加密,然后用ECC算法对AES密钥进行加密管理,通过HMAC哈希消息身份认证码对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确认。与在线方案进行相比,在安全性和系统的可靠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论文还针对NFC移动支付中的离线模式,结合组签名的匿名化安全技术,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离线认证方案。用户通过注册获得匿名化假名和组成员权限并生成群组公钥和私钥。在充值和支付阶段,客户使用假名作为自己的身份标识,并通过群组公钥和私钥实现数据的加密传输,通过验证组签名信息实现传送数据双方的身份验证。最后针对论文中提出的安全技术和认证方案,论文给出了NFC移动支付模型,和在线交易模式与离线交易模式的支付流程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证明论文中提出的安全技术和认证方案都是可行的。
二、基于主机加密模块的银行安全电子支付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主机加密模块的银行安全电子支付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上校赛局博弈的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博弈论在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研究应用 |
1.2.2 上校赛局博弈模型及其发展 |
1.2.3 文献评述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和创新点 |
1.4.1 论文结构 |
1.4.2 论文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知识 |
2.1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 |
2.1.1 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安全 |
2.1.2 信息系统安全策略 |
2.1.3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
2.2 上校赛局博弈的求解 |
2.2.1 鞍点求解法 |
2.2.2 极大极小定理 |
2.2.3 基于概率的方法 |
2.2.4 重复剔除占优策略 |
2.3 协同进化算法 |
2.3.1 合作型协同进化 |
2.3.2 竞争型协同进化 |
2.3.3 竞争合作型协同进化 |
2.4 本章小结 |
3 信息系统安全攻防建模 |
3.1 问题提出 |
3.1.1 不同类型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 |
3.1.2 不同规模企业信息系统所选安全策略的变化规律 |
3.2 模型构建 |
3.2.1 模型假设 |
3.2.2 模型相关定义 |
3.3 规模划分 |
3.3.1 小规模上校赛局 |
3.3.2 大规模上校赛局 |
3.4 本章小结 |
4 小规模信息系统安全策略求解 |
4.1 小规模信息系统概况 |
4.2 线性规划求解小规模上校赛局博弈 |
4.3 结果总览 |
4.3.1 不同类型信息系统安全策略 |
4.3.2 参数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大规模信息系统安全策略求解 |
5.1 电子商务系统概况 |
5.2 结合线性规划的协同进化算法求解大规模上校赛局博弈 |
5.2.1 算法设计 |
5.2.2 算例求解 |
5.3 算法应用 |
5.3.1 参数设置 |
5.3.2 结果总览 |
5.4 算法对比 |
5.4.1 相关工作比较 |
5.4.2 实验分析 |
5.4.3 秩和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8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中航信服务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
2.1 云计算概述 |
2.2 Spring Cloud框架技术 |
2.3 Spring MVC模式 |
2.4 Oracle Database 11gR2数据库 |
2.5 C#语言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航信服务云平台需求分析 |
3.1 中航信服务云平台需求分析 |
3.1.1 中航信服务云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
3.1.2 中航信服务云平台非功能需求分析 |
3.2 中航信服务云平台用例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结构设计 |
4.3 中航信服务云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
4.4 详细设计 |
4.5 中航信服务云平台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总体设计 |
4.5.2 数据库详细设计 |
4.5.3 数据库字段设计 |
4.5.4 数据库管理与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航信服务云平台实现 |
5.1 系统通讯模块实现 |
5.2 用户登录模块实现 |
5.3 开票软件模块实现 |
5.3.1 软件安装实现 |
5.3.2 硬件驱动安装和配置实现 |
5.3.3 服务费缴纳实现 |
5.4 法律服务模块实现 |
5.5 旅馆治安业模块实现 |
5.6 一键求助模块实现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概述 |
6.2 系统功能测试 |
6.2.1 系统通讯模块测试 |
6.2.2 用户登录模块测试 |
6.2.3 开票软件模块测试 |
6.2.4 硬件驱动的安装和配置测试 |
6.2.5 服务费缴纳模块测试 |
6.2.6 旅馆业治安管理模块测试 |
6.2.7 法律服务模块测试 |
6.3 系统性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基于银企直连的铁路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外发展现状 |
1.1.2 国内发展现状 |
1.2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2 银企直连技术的应用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银企直连的概念 |
2.3 银企直连与网上银行的区别 |
2.4 对接方式 |
2.5 银企直连业务赋能 |
2.5.1 银行账户统一视图 |
2.5.2 高效稳定的账务对账 |
2.5.3 动态的资金风险管控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银企直连的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研究 |
3.1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研究目的和建设原则 |
3.1.1 研究目的 |
3.1.2 建设原则 |
3.2 资金安全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
3.2.1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
3.2.2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技术架构 |
3.2.3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网络方案 |
3.3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系统权限分析 |
3.4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子系统 |
3.4.1 资金拨付系统 |
3.4.2 票据支付系统 |
3.4.3 资金磨账系统 |
3.4.4 资金支付预算系统 |
3.4.5 大额资金联签管理系统 |
3.4.6 银行账户管理系统 |
3.5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服务体系 |
3.5.1 统一基础数据字典共享服务 |
3.5.2 银企交互数据处理服务 |
3.5.3 电子日记账服务 |
3.5.4 平台下联服务 |
3.5.5 资金管理服务 |
3.6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通讯方式 |
3.6.1 平台与前置机通讯 |
3.6.2 平台前端与后台服务通讯 |
3.7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带来的变化 |
3.7.1 资金管理规范化转型 |
3.7.2 财务管理智能化实践升级 |
3.8 本章小结 |
4 基于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银行承兑汇票管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
4.1 应用研究背景 |
4.1.1 银行承兑汇票的概念 |
4.1.2 银行承兑汇票使用现状 |
4.1.3 银行承兑汇票结算运输进款过程 |
4.1.4 银行承兑汇票管理面临的问题 |
4.2 系统总体目标 |
4.3 系统建设内容 |
4.3.1 收票业务说明及业务流程 |
4.3.2 转让业务说明及业务流程 |
4.3.3 银行对账业务说明及业务流程 |
4.4 系统建设关键点 |
4.4.1 系统对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依赖 |
4.4.2 数据传输加密 |
4.4.3 依靠铁路网络安全平台实现消息穿透 |
4.5 系统架构设计 |
4.5.1 逻辑架构 |
4.5.2 技术架构 |
4.5.3 网络架构 |
4.6 系统功能应用 |
4.6.1 承兑汇票提报 |
4.6.2 承兑汇票入池 |
4.6.3 承兑汇票核收 |
4.6.4 交接记录发布 |
4.6.5 承兑汇票转让 |
4.6.6 承兑汇票统计对账 |
4.6.7 发运人运量上报 |
4.7 系统通讯方式和接口规范 |
4.7.1 系统通讯方式 |
4.7.2 系统接口规范 |
4.8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面向线上支付平台的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所做主要工作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框架分析与设计 |
2.1 线上支付平台概述 |
2.1.1 简介 |
2.1.2 系统架构 |
2.2 支付平台日间交易系统需求分析 |
2.2.1 系统概述 |
2.2.2 功能需求 |
2.2.3 业务需求 |
2.3 微服务架构分析与设计 |
2.3.1 微服务架构介绍 |
2.3.2 架构设计 |
2.4 分布式模型设计 |
2.5 数据结构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实现 |
3.1 技术概述 |
3.1.1 SpringBoot简介 |
3.1.2 分布式微服务框架Dubbo |
3.1.3 消息队列框架RabbitMq |
3.2 支付平台日间交易系统流程设计 |
3.2.1 超时查询流程设计 |
3.2.2 异步通知流程设计 |
3.2.3 委托代收流程设计 |
3.2.4 银行账户充值流程设计 |
3.3 数据库实现 |
3.4 微服务架构的实现 |
3.4.1 Maven管理构建分布式项目的实现 |
3.4.2 Dubbo实现远程过程调用 |
3.4.3 RabbitMq消息队列的实现 |
3.4.4 定时任务的实现 |
3.5 委托代收业务的实现 |
3.5.1 upp-paygate的实现 |
3.5.2 upp-payment的实现 |
3.5.3 upp-fundprocess的实现 |
3.5.4 upp-connectors的实现 |
3.5.5 upp-schedule的实现 |
3.5.6 upp-notify的实现 |
3.6 银行账户充值业务的实现 |
3.6.1 upp-fundprocess的实现 |
3.6.2 upp-schedule的实现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算法分析与性能测试 |
4.1 算法分析 |
4.1.1 负载均衡算法分析 |
4.1.2 分布式唯一流水号算法分析 |
4.1.3 加验签算法分析 |
4.1.4 通道路由算法分析 |
4.1.5 错误码算法分析 |
4.2 性能测试 |
4.2.1 测试准备 |
4.2.2 测试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2 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2.1.1 用户角色 |
2.1.2 监控业务 |
2.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2.1 性能需求 |
2.2.2 安全性需求 |
2.3 本章小结 |
3 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功能模块设计 |
3.1.1 系统功能设计 |
3.1.2 交易角色属性模板 |
3.1.3 交易识别 |
3.2 交易控制 |
3.2.1 可疑交易报警查询与处理 |
3.2.2 可疑交易报警审核 |
3.2.3 运维监控 |
3.3 数据库安全设计策略 |
3.4 本章小结 |
4 支付业务安全监控系统详细设计 |
4.1 系统安全设计 |
4.1.1 系统安全问题来源 |
4.1.2 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
4.1.3 系统安全设计 |
4.2 功能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结构设计 |
4.3.2 网络商店商品数据信息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5 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实现 |
5.1 订单表实现 |
5.2 接口实现 |
5.3 Service的实现 |
5.4 界面实现 |
5.4.1 servlet逻辑处理 |
5.4.2 支付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支付中心系统的设计与分布式对账模块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当前四川移动支付现状 |
1.1.2 四川移动支付中心系统的建设需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支付中心定义及现状 |
1.2.2 中国移动第三代业务支撑系统-支付中心建设规范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2.1 系统相关概念 |
2.2 总体需求分析 |
2.3 业务流程分析 |
2.3.1 支付业务流程 |
2.3.2 对账业务流程 |
2.3.3 商户注册接入流程 |
2.4 功能需求分析 |
2.4.1 支付帐号管理 |
2.4.2 商户管理 |
2.4.3 支付机构管理 |
2.4.4 支付模式管理 |
2.4.5 交易处理 |
2.4.6 对账处理 |
2.4.7 配置管理 |
2.5 非功能需求 |
2.5.1 性能需求 |
2.5.2 容量需求 |
2.5.3 兼容性需求 |
2.5.4 安全需求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设计原则 |
3.1.1 统一标准原则 |
3.1.2 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原则 |
3.1.3 安全原则 |
3.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3.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3.4 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
3.5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
3.6 数据架构设计 |
3.6.1 数据架构设计 |
3.6.2 数据模型设计 |
3.6.3 数据库分区分表原则 |
3.7 系统接口设计 |
3.7.1 支付类接口 |
3.7.2 退款类接口 |
3.7.3 商户类接口 |
3.7.4 支付机构类接口 |
3.8 关键技术选型 |
3.8.1 Java设计模式 |
3.8.2 Spring框架 |
3.8.3 My Batis框架 |
3.8.4 RPC技术 |
3.8.5 服务注册中心 |
3.8.6 REST服务开源框架 |
3.8.7 Elastic-Job分布式任务调度框架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分布式对账模块 |
4.1.1 对账任务管理界面 |
4.1.2 分布式对账任务调度 |
4.1.3 对账任务处理 |
4.2 系统运行环境 |
4.2.1 软硬件环境 |
4.2.2 性能与扩展 |
4.3 系统维护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效果 |
5.1 测试目的 |
5.2 测试环境 |
5.2.1 硬件环境 |
5.2.2 软件环境 |
5.3 测试工具 |
5.4 测试范围 |
5.4.1 功能测试范围 |
5.4.2 性能测试范围 |
5.5 功能测试 |
5.5.1 对账任务管理测试 |
5.5.2 分布式对账任务调度测试 |
5.5.3 对账任务处理测试 |
5.6 性能测试 |
5.6.1 测试要求 |
5.6.2 支付请求性能测试场景 |
5.6.3 支付订单查询性能测试场景 |
5.7 系统运行情况及效果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成果 |
6.2 存在的不足 |
6.3 进一步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7)银行网联支付业务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章节组织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PE框架 |
2.2 HTTPClient |
2.3 安全机制 |
2.3.1 RSA加密算法 |
2.3.2 SHA256摘要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总体需求概述 |
3.2 主要业务需求分析 |
3.2.1 身份认证签约业务需求分析 |
3.2.2 商业委托签约业务需求分析 |
3.2.3 解约业务需求分析 |
3.2.4 协议支付业务需求分析 |
3.2.5 网关支业务付需求分析 |
3.2.6 银行验证支付业务需求分析 |
3.2.7 付款交易业务需求分析 |
3.2.8 退款交易业务需求分析 |
3.2.9 交易状态查询业务需求分析 |
3.2.10 交易详情查询业务需求分析 |
3.2.11 终态通知业务需求分析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系统总体功能需求分析 |
3.3.2 安全控制模块 |
3.3.3 报文数据处理模块 |
3.3.4 签约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
3.3.5 支付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
3.3.6 查询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
3.3.7 终态通知功能分析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1.1 系统设计目标 |
4.1.2 软件体系结构 |
4.1.3 网络体系结构 |
4.1.4 系统功能分解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2.2 系统E-R图 |
4.2.3 数据库表设计 |
4.3 安全模块实现 |
4.4 签约模块实现 |
4.4.1 身份认证签约 |
4.4.2 商业委托签约 |
4.4.3 解约 |
4.5 支付模块 |
4.5.1 协议支付 |
4.5.2 银行验证支付 |
4.5.3 网关支付 |
4.6 查询模块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前的准备 |
5.1.1 软件测试原则 |
5.1.2 测试方法 |
5.1.3 测试环境 |
5.2 功能测试 |
5.2.1 安全模块功能测试 |
5.2.2 签约模块功能测试 |
5.2.3 支付交易测试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3.1 响应时间测试 |
5.3.2 吞吐量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基于Spring的网上银行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系统设计相关技术 |
2.1.1 Spring框架技术 |
2.1.2 XML技术 |
2.2 数据库技术 |
2.3 网上银行支付安全性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上银行支付系统需求分析 |
3.1 网上银行支付系统总体概述 |
3.1.1 系统业务流程描述 |
3.1.2 总体需求分析 |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账户管理模块的需求分析 |
3.2.2 银行支付交易模块的需求分析 |
3.2.3 接口设计模块的需求分析 |
3.2.4 系统管理模块的需求分析 |
3.2.5 账务处理子系统模块 |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网上银行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
4.1.2 网络层次结构设计 |
4.1.3 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 |
4.2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1 账户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2 银行支付交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3 接口设计模块的实现 |
4.2.4 账务处理子系统模块的实现 |
4.2.5 数据安全的设计与实现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3.2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
4.3.3 数据库主要数据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运行测试及分析 |
5.1 系统测试的测试原则 |
5.2 系统测试环境 |
5.3 功能测试 |
5.3.1 账务管理模块的功能测试 |
5.3.2 银行支付交易模块的功能测试 |
5.3.3 接口设计模块的功能测试 |
5.3.4 账务处理子系统模块的功能测试 |
5.4 压力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10)NFC移动支付的安全技术和认证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NFC移动支付国内外应用现状 |
1.2.1 NFC移动支付应用分类 |
1.2.2 NFC移动支付国内应用现状 |
1.2.3 NFC移动支付国外应用现状 |
1.3 NFC移动支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章 NFC移动支付流程及安全问题分析 |
2.1 NFC工作原理 |
2.2 NFC移动支付技术 |
2.2.1 NFC移动支付的安全方案 |
2.2.2 NFC移动支付的主要流程 |
2.3 NFC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威胁 |
2.4 NFC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需求 |
2.5 NFC移动支付安全的相关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NFC在线支付模式安全方案设计 |
3.1 NFC移动支付的在线认证方案设计 |
3.1.1 在线交易认证方案的详细流程 |
3.1.2 在线交易认证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
3.1.3 Scyther工具结果验证 |
3.2 NFC移动支付的在线认证方案的改进设计 |
3.2.1 在线交易认证改进方案的详细过程 |
3.2.2 在线交易认证改进方案的安全性和优缺点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NFC离线支付模式安全方案设计 |
4.1 NFC移动支付的离线认证方案设计 |
4.2 离线交易认证方案的详细过程 |
4.3 离线交易认证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NFC移动支付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NFC移动支付的原型系统设计 |
5.2 NFC移动支付交易流程设计 |
5.2.1 在线交易流程设计 |
5.2.2 离线交易流程设计 |
5.3 NFC移动支付原型系统的测试 |
5.3.1 功能实现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四、基于主机加密模块的银行安全电子支付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上校赛局博弈的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研究[D]. 陈蕾.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中航信服务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曾毅.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银企直连的铁路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研究[D]. 朱文赫.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4]面向线上支付平台的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研究[D]. 吴翔.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5]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常曦文.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6]支付中心系统的设计与分布式对账模块实现[D]. 黄汉宁.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7]银行网联支付业务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唐来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8]基于Spring的网上银行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许建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10]NFC移动支付的安全技术和认证方案研究[D]. 张梦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