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对待农地流转

谨慎对待农地流转

一、慎重对待农地流转(论文文献综述)

徐欣艳[1](2021)在《土地使用税纳税主体确定问题研究 ——基于集体建设用地租赁》文中提出近年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情形越来越多,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处于快速变革的时期。2020年,国务院发文指出,逐步实现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的税费制度。因此,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集体建设用地的税费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镇土地使用税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主要税种之一,其税收规定的公平合理对于促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至关重要。租赁集体建设用地,由直接从集体经济组织承租土地的单位或个人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下文简称直接承租人)。本文认为,直接承租人纳税的规定存在不合理之处,首先,出租土地的村集体取得租金收入,具备纳税的经济基础;其次,本文通过对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各类政策分析,以及政策变化前后对比,认为城镇土地使用税倾向于对土地的实质性产权人征税,而集体建设用地的直接承租人并不符合实质性产权人的身份内涵,相反,集体建设用地的出租人更加符合实质性产权人的身份,直接承租人纳税的规定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政策与内涵不符。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直接承租人纳税的规定存在问题,纳税主体的确定有失税收公平、税收中性的原则。本文首先分析了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内涵,认为城镇土地使用税倾向于对土地的实质性权利人征收;其次从法律背景、社会背景、经济背景三个方面分析了“直接承租人纳税”规定制定的背景原因,主要原因包括:直接承租人可办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集体经济组织未经赋码登记时,法律地位缺失,集体建设用地的租金收入少等;再次指出纳税主体确定不合理引发的法律、社会、经济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违背上位法的征税内涵,造成广义的税收不公,不利于政府统租制度的实施等;最后,提出了针对集体建设用地租赁过程中,纳税主体确定不合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以及措施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胡新艳,陈文晖,罗必良[2](2021)在《资本下乡如何能够带动农户经营——基于江西省绿能模式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本下乡能否有效组织带动农户经营,推进农业转型发展,仍是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将"资本下乡"这一独特的社会经济现象放在特定"公司农业"视角下加以考察,围绕"江西绿能模式"案例的分析表明,尽管资本下乡企业的本意在于逐利,但是,资本农业以农地规模经营、服务规模经营发展为依托,在农业生产领域、服务领域与农户缔结不同的合约安排,客观上组织带动了"雇佣农户、承包农户"两类农户经营,深化了农业的企业内分工与社会化分工。通过分工诱导分工,两类分工规模经营协同演化,使得当地原有农业生产关系和市场关系被重构,形成一个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了农业转型发展。本文认为,资本下乡组织带动农户经营的运作机制是"分工深化、交易治理与规模报酬递增",其中,分工深化为本,交易治理为用。

陈振,欧名豪,郭杰[3](2018)在《农户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的差异分析——基于改进计划行为理论的实证》文中研究指明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结合安徽省郎溪县实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的差异及其原因,以期为促进农地有序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户农地转出意愿是理想状态下的选择,主要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影响;而转出行为是现实状态下的决定,主要受行为态度和知觉控制影响。②农地流转后转入户毁约弃耕、承包地被过度利用或撂荒等风险严重阻滞了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向转出行为顺利转化,是导致意愿与行为相悖离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农地流转效率,必须为年龄偏大的农户提供就业培训,为其增加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加强农地流转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增强农户流转意识;慎重对待农地流转可能带来的各类隐性风险,严防毁约弃耕、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行为及大规模囤地、撂荒等现象的发生。

陈振,郭杰,欧名豪[4](2018)在《农户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的差异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结合安徽省郎溪县实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的差异及其原因,以期为促进农地有序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农地转出意愿是理想状态下的选择,主要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影响;而转出行为是现实状态下的决定,主要受行为态度和知觉控制影响;(2)农地流转后转入户毁约弃耕、承包地被过度利用或撂荒等风险严重阻滞了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向转出行为顺利转化,是导致意愿与行为相悖离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农地流转效率,必须为年龄偏大的农户提供就业培训,为其增加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加强农地流转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增强农户流转意识;慎重对待农地流转可能带来的各类隐性风险,严防毁约弃耕、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行为以及大规模囤地、撂荒等现象的发生。

陈振,郭杰,欧名豪[5](2018)在《资本下乡过程中农户风险认知对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安徽省526份农户调研问卷的实证》文中研究指明农地资本化流转陷入一定"低水平困局",传统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不能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为此,本文尝试从农户风险认知视角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并以安徽省实地调研数据进行验证,以期为引导农地有序流转,提高农地资本化流转效率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资本下乡过程中农户风险认知是影响其土地转出意愿的决定性因素;流转租金过低和拖欠流转租金的风险、流转后再就业和养老保障风险、土地非粮化甚至非农化、土地硬化以及撂荒风险显着抑制了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同时,农户性别、年龄及家庭年收入对其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着正向作用。因此,慎重对待农地资本化流转中各类隐性风险,强化流转租金管理,建立严格的工商资本介入农业的准入与监管机制,为年龄偏大及女性农民提供就业培训以及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有效促进农地资本化流转效率。

刘雄辉[6](2016)在《长沙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前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依旧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步骤。然而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不仅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也关系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现如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化的推进下,小规模经营、单位面积产量低,机械化水平低等特点与当前城镇背景下要求的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水平农业呈现出严重不协调的局面,这让我们必须思考新的土地使用方法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在城镇化的推进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应运而生。但是如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价值,确保土地产生的效益最大化,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流转程序和法规法律,是实现农村土地合理有序高效流转的关键。本文着重对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了解土地流转的相关概念,理解当前土地流转的现实必然性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采访长沙县中北部8个乡镇,对当地部分土地流转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系统分析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文献查阅法对当地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着重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长沙县土地流转主要存在土地流转存在强制性行为,;农地流转后土地用途发生改变;土地流转程序、合同不规范;流转后的土地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调查发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使用监督机制缺乏;土地流转政策法规、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流转价格制定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发达国家较成功的土地流转案例,针对出现的问题从产权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保障、土地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土地合理有序的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王亚运,蔡银莺,李海燕[7](2015)在《空间异质性下农地流转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武汉、荆门、黄冈为实证》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分析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生态功能区的农地流转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调研区域农地流转率为15.2%,农地流入、转出租金分别为2966.85·元/hm2·a、1933.95元/hm2·a,流转率和租金价格水平偏低;农户偏好将土地流转给自家亲戚或同村村民,仅有10%的农户信任土地流转中介,考虑灵活行使土地权利,倾向1—5年内的短期流转;(2)重点开发区受经济区位、家庭禀赋及生计方式等因素影响,农地流转率、租金水平相对较高,农地流转后"非耕作"现象逐渐增多;农产品主产区家庭户均经营规模较大,农户更偏好土地流入;生态功能区农户对农业企业、中介组织信赖程度偏低;(3)农地流转行为受家庭劳动力特征、经济特征、未来预期、耕地资源特征、区域发展特征等变量的影响,且影响因素的基本特征在空间上异质。研究结论:不同主体功能区农地流转行为及市场发育程度具有空间异质性,应因地制宜地推行土地流转政策,考虑土地流转的空间差异及限制因素,推行差异化的农地流转策略。

方英[8](2014)在《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发展》文中指出前言由于农民种地收益低,在农业税取消之前,农村曾一度出现土地撂荒现象,一部分思想活跃的农民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外出打工,涌入城市谋生计,谋取更大收益,自从取消农业税,再加上国家处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之后,农民对土地看的就比较重要,越来越不愿意放弃土地,因为即使自己种的不是太好,也可同样享受国家补贴。大部分农户仍牢牢把守着自己的那份承包地,不愿让别人承包,这已成为"三农"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此种现象的存在,不利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只是一句空话,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基层干部的深深思考。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

米运生,董丽,邓进业[9](2013)在《互补性资产、双边依赖与要素契约的内生均衡:理论构念及东进公司的经验证据》文中提出作为纵向一体化组织,要素契约中的企业与农户常常相互拥有互补性资产,但现有理论尚未对此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运用动态博弈模型揭示了互补性资产抑制农户机会主义的理论机理;用单案例方法,以广东东进农牧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户的互补生资产能生成如下形式的双边依赖机制:通过抵押品互换、资本回报等方式形成利益共享;通过企业退出给农户带来的非对称性损失、减少投资回报等方式实现农户违约成本内在化。农户投入的互补性资产能有效解决资本被土地套牢、利润被地租侵蚀等问题,促进要素契约的内生均衡,并赋予其内生可扩展生。

鲍鑫[10](2013)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户意愿调查及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通刘桥镇278个农户的调研为案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国家。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5%的人口,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党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权,并在保持现有土地承包权稳定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培育农地市场,加快农地流转,减少农地撂荒,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使用效率,提高我国农业国家竞争力,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农地流转是促进我国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上,以南通刘桥镇为调研样本,走访了278个农户,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规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阐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涵义、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二、慎重对待农地流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慎重对待农地流转(论文提纲范文)

(1)土地使用税纳税主体确定问题研究 ——基于集体建设用地租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关于土地使用税纳税主体的研究
        二、关于集体土地租赁中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主体的研究
        三、关于直接承租人土地相关权利的研究
        四、关于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税权的的研究
    第三节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论文结构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点
        二、本文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集体建设用地
        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二、税收公平原则
        三、税收中性原则
第三章 土地使用税纳税人确定相关政策及其内涵分析
    第一节 案例浅析土地使用税关于纳税人的规定
    第二节 土地使用税纳税人相关的政策内涵分析
第四章 直接承租人缴纳土地使用税规定制定的背景
    第一节 直接承租人缴纳土地使用税规定制定的法律背景
        一、土地方面法律规定的背景
        二、税收法律制度方面的背景
    第二节 直接承租人缴纳土地使用税规定制定的社会背景
        一、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的限制增加了对出租方征税的难度
        二、对直接承租人征收土地使用税有利于促进其合理用地
        三、参照国家建设用地租赁过程中的税费征收
        四、为农民减负
    第三节 直接承租人缴纳土地使用税规定制定的经济背景
        一、基于三项改革中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征收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的背景
        二、集体建设用地租金收入低,向出租方征税易产生抵抗心理
第五章 纳税主体确定不合理带来的问题
    第一节 纳税主体确定不合理带来的法律方面的问题
        一、违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实质性权利人征税的政策内涵
        二、违背宪法对公民财产权利的保护
    第二节 纳税主体确定不合理带来的社会方面的问题
        一、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
        二、不利于政府统租制度的实施
        三、不利于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第三节 纳税主体确定不合理带来的经济方面的问题
        一、加重了直接承租人的税收负担
        二、不利于集体建设用地这一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第六章 针对纳税主体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第一节 针对纳税主体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建议将出租土地的村集体确定为土地使用税纳税人
        二、建议从土地使用税整体层面上协调纳税人相关的规定
    第二节 措施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一、加强对土地租赁中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实现以票控税
        二、构建集体土地宗地信息与税收征管信息的沟通平台
参考文献
致谢

(2)资本下乡如何能够带动农户经营——基于江西省绿能模式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初期的探索:土地租赁、雇工经营及其失败
    (一)资本下乡租赁土地
    (二)雇工经营及其失败
三、机制变革:队生产、农地规模经营与农户经营重构
    (一)农户联合经营的队生产模式及其带动效应
    (二)农地规模经营:雇佣合约治理及其农户经营重构
        1.生产性努力行为的利益激励机制。
        (1)过程导向的节支奖励。
        (2)结果导向的超产奖励。
        2.偷懒行为的约束机制。
        (1)垂直约束:退出威胁与技术治理。
        (2)水平约束:小规模组织与关系嵌入。
四、经营扩张:服务外包、交易治理与农户融入分工经济
    (一)农业服务外包及其带动效应
    (二)服务规模经营:外包合约治理与农户融入分工经济
        1.服务平台的信息聚合效应:降低交易费用的组织制度。
        2.生产基地的信息传递效应:降低交易费用的生产示范制度。
        3.品牌资产的信誉激励效应:降低交易费用的非正式制度。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讨论

(4)农户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的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理论分析框架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样本特征
    3.3 模型构建
        3.3.1 意愿模型
        3.3.2 行为模型
4 结果及分析
5 结论与启示

(5)资本下乡过程中农户风险认知对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安徽省526份农户调研问卷的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假设
    (一) 个人特征
    (二) 家庭特征
    (三) 经济风险
    (四) 社会风险
    (五) 生态风险
三、实证分析
    (一)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二) 模型构建
    (三) 模型运行与结果分析
        1. 个人特征。
        2. 家庭特征。
        3. 经济风险。
        4. 社会风险。
        5. 生态风险。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6)长沙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系统分析法
        1.3.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1.3.3 文献查阅法
        1.3.4 个体分析法
        1.3.5 实证调查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借鉴国外土地流转方面的实例
    1.5 意义
第二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况
    2.1 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概念
    2.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
    2.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
    2.4 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理论分析
        2.4.1 土地产权理论
        2.4.2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2.4.3 农地土地经营规模理论
    2.5 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意义
        2.5.1 合理调节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加快劳动力转移
        2.5.2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2.5.3 解决农村土地闲置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5.4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需要
第三章 长沙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问题探讨
    3.1 长沙县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3.1.1 长沙县基本情况
        3.1.2 调研说明
        3.1.4 长沙县土地流转的特点
    3.2 长沙县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3.2.1 土地流转存在强制性行为,农民正当利益受损
        3.2.2 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利用“非粮化”现象严重
        3.2.3 土地流转程序、合同不规范,潜在矛盾多
        3.2.4 土地流转后使用效率不高,土地闲置现象严重
        3.2.5 土地流转后,农村社会问题加重
    3.3 长沙县土地流转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土地产权不清晰,农民利益分配不公
        3.3.2 土地使用监督机制缺乏
        3.3.3 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纠纷解决措施
        3.3.4 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
        3.3.5 土地流转价格的制定缺乏相对应的评估机制
第四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深入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确定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
    4.2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4.3 加快建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推进土地规模化管理
    4.4 政府加强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4.5 加大相关政策的宣贯力度,提高对土地流转的认识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及方式
    (一) 农地流转的特点
        1、流转规模较小, 速度慢。
        2、流转类型单一, 比例不均。
        3、土地流转管理手段少, 基层缺乏服务平台。
        4、土地流转形势变化快, 矛盾纠纷上升。
        5、土地流转信息僻塞, 土地流转不畅。
    (二) 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
        1、互换。
        2、转租。
        3、赠予。
        4、长期转让。
三、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四、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一)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相关法规, 确保农村土地合理合法流转
    (二) 建立政策扶持机制,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不断提高土地流转效益
        1、整合涉农资金对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
        2、充分搞好土地资源, 鼓励利用土地入股, 土地作为资本参与到市场中来, 进一步加大得用土地招商引资力度。
        3、加强整合农业项目。
    (三)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推动农民积极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

(10)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户意愿调查及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通刘桥镇278个农户的调研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范围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7 调研样本的选取
    1.8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8.1 研究的创新
        1.8.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2.1.2 制度变迁理论
        2.1.3 地租地价理论
        2.1.4 土地区位理论
    2.2 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现状
        2.2.1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因和意义
        2.2.2 农地使用权流转条件的研究
        2.2.3 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3章 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
    3.1 建国初期的土地政策变化(1950年之前)
    3.2 建国后的土地政策变化(1951年至1978年)
    3.3 改革开放后的土地政策的变化(1978年至今)
第4章 南通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和主要模式
    4.1 南通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4.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阻碍了土地效益的提高
        4.1.2 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
        4.1.3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高效的土地流转制度
    4.2 南通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
第5章 南通市刘桥镇农地流转的现状与农户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1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状况
    5.2 江苏省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5.3 南通市刘桥镇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5.3.1 调研地的基本概况
        5.3.2 调研地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第6章 南通刘桥镇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性
    6.2 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善性
    6.3 流转程序不规范性
    6.4 社会保障体系缺失性
    6.5 法律制度不健全性
第7章 促进南通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改革建议
    7.1 转化机制,规范市场
    7.2 培育中介组织,促进合理流转
    7.3 创新经营体制,发展特色支柱产业
    7.4 健全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7.5 加强农民培训,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7.6 尊重农户意愿,完善政府职能
    7.7 加强土地流转网络平台建设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调研问卷
卷内备考表

四、慎重对待农地流转(论文参考文献)

  • [1]土地使用税纳税主体确定问题研究 ——基于集体建设用地租赁[D]. 徐欣艳.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资本下乡如何能够带动农户经营——基于江西省绿能模式的分析[J]. 胡新艳,陈文晖,罗必良. 农业经济问题, 2021(01)
  • [3]农户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的差异分析——基于改进计划行为理论的实证[A]. 陈振,欧名豪,郭杰. 自然资源管理改革与国土空间规划-201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8
  • [4]农户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的差异分析[J]. 陈振,郭杰,欧名豪. 资源科学, 2018(10)
  • [5]资本下乡过程中农户风险认知对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安徽省526份农户调研问卷的实证[J]. 陈振,郭杰,欧名豪.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6]长沙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雄辉.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7]空间异质性下农地流转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武汉、荆门、黄冈为实证[J]. 王亚运,蔡银莺,李海燕. 中国土地科学, 2015(06)
  • [8]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发展[J]. 方英. 科技与企业, 2014(05)
  • [9]互补性资产、双边依赖与要素契约的内生均衡:理论构念及东进公司的经验证据[J]. 米运生,董丽,邓进业. 中国农村经济, 2013(04)
  • [10]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户意愿调查及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通刘桥镇278个农户的调研为案例[D]. 鲍鑫.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谨慎对待农地流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