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蔡鸿妃,崔宇红,张凤娃,陈霞,张乐乐,李娟[1](2021)在《颅脑损伤病人急救阶段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病人急救阶段的实施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从建库至2020年11月1日关于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病人急救阶段应用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3篇,涉及1 221例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组(试验组)613例,常规护理组(对照组)6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抢救时间[MD=-13.68,95%CI(-17.37,-9.98),P<0.000 01]、抢救费用[MD=-134.83,95%CI(-187.04,-82.62),P<0.000 01]、并发症发生率[OR=0.26,95%CI(0.14,0.50),P<0.000 1]、护理满意度[OR=5.97,95%CI(3.85,9.27),P<0.000 01]及抢救成功率[OR=3.36,95%CI(2.08,5.40),P<0.00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临床护理路径能明显缩短颅脑损伤病人在急救阶段的抢救时间,降低抢救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加病人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周倩倩[2](2020)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循证医学和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的科学方法,构建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的量化管理提供依据,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工具。方法:本研究运用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制定中英文检索词及检索策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标准对目标文献进行等级与质量评定,成立研究小组,包括15名临床护理专家,研究小组成员根据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法提取了23项急性颅脑损伤初级护理敏感指标并结合目标文献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各指标内涵,形成护理敏感指标初始指标池。根据初始指标池制定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调查问卷,采用Delphi法对指标的重要性及内涵向来自六个省份47名函询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函询采用邮件的方式进行,按照Likert五级评分法对各指标内容进行评价。运用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Cr)、肯德尔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CV)对专家的权威性和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及一致性进行评价,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确定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项目。结果:构建了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直接指标共11项,包含指标名称、内涵、计算公式、分子分母解释及数据收集方法,专家积极程度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7.87%,均大于9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8,均大于0.7;两轮专家意见结果的一致性评价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表示,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7和0.50,P均小于0.05,最终条目的变异系数在0.090.18之间,均小于0.20。结论:根据循证护理和Delphi法的科学方法建立了11项适用于急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专家咨询积极程度和权威系数较高,专家的权威性代表性良好;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结果肯德尔系数和变异系数较好,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信,可以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尹娉[3](2020)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照顾者顾负担和心理弹性的状况,分析影响照顾者负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探讨照顾者负担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工作中的医护人员在制定相应的对策及护理措施方面做出一定的指导,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减轻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提高照顾者心理弹性,能够使照顾者更好的照顾患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今后科研人员开展相关性研究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的相关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从威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33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为调查对象,通过一般人口学调查问卷、照顾者负担量表、心理弹性量表量化评估。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中文版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分别应用均值、标准差、频数和百分比等指标来描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照顾负担和心理弹性的现状,应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对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在—般人口学资料中的差异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照顾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P<0.05时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总分为(39.87±18.93)(满分88分),处于轻、中度水平,照顾者负担在年龄、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住院天数、自觉健康状况、患者进食方式、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方面上有显着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总分为(63.67±19.91)(满分100分),心理弹性在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患者住院天数、自觉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因素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后得出结论: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377,P<0.01)。(4)本研究中照顾负担总分、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照顾者性别(女)、与患者关系(子女)、照顾者文化程度(专科)可以共同解释因变量心理弹性得分的25.8%的变异量。结论:(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属于轻、中度水平,心理弹性水平较好。(2)在一般资料上照顾者年龄、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住院天数、自觉健康状况、患者进食方式、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因素对照顾负担有影响;照顾者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患者住院天数、自觉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因素对心理弹性有影响。(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之间呈负相关,即照顾者负担越重心理弹性越低。照顾负担总分、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照顾者性别(女)、与患者关系(子女)、照顾者文化程度(专科)5个因素为心理弹性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照顾者的心理状态,满足及需求,减轻其负担,可以通过改善照顾者的照顾负担状况影响其心理弹性水平,从而提高照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黄萍[4](2019)在《颅内压监测仪指导临床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仪指导临床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21例)与实验组(21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颅内压监测仪指导临床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再出血率、致残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死率、再出血率、致残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仪指导临床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着,能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改善预后。
李春佳[5](2018)在《临床护理路径在创伤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创伤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随机抽选我院66例创伤型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间于我院治疗。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各33例。干预组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常规组予以传统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组有4例死亡病例,病死率为12.1%,干预组有1例死亡病例,病死率为3.0%,P <0.05,卡方值为4.21。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为(81.2±9.5)分,常规组为(63.4±11.2)分,P <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2±1.1)d,常规组为(8.9±1.3)d,P <0.05。常规组有3例压疮、1例肺部感染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1%。干预组无并发症发生,P <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病死率。
王伟娜[6](2017)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并发肺炎促进康复的研究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并发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采用呼吸道加强呼吸功能监护的护理干预,在未呼吸道感染阶段保护呼吸道通畅,每天定时4次评估气道情况,护理人员定时给予翻身、拍背及时吸痰等;并发肺炎的患儿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吸痰、氧气吸入、气道湿化、早期营养支持和静脉化痰处理等。比较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方案后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因肺炎致死发生率以及GOS水平。结果:观察组并发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3);观察组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2,P=0.73)。对照组患儿的GOS水平低于观察组。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在可以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并发肺炎的发生,以及合并感染的死亡率,更利于患儿的疾病康复。
秦振梅,莫庆招[7](2017)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绿色通道及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症疾病之一,病情复杂,变化突然,病死率极高。在有效时间窗内如何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笔者就重型颅脑损伤急救绿色通道及临床护理路径的内涵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祁琪[8](2017)在《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应激性溃疡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基础组和路径组,各25例,对基础组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对所有路径组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下实施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路径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与基础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周爱霞,王卫[9](2017)在《细节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格拉斯哥指数评分和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林五珍,陈剑萍[10](2017)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由于高空坠物或车祸造成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所需的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经统计比较分析,观察组的急救时间和急救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也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为患者的抢救争取有利的时间,减少患者的急救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二、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颅脑损伤病人急救阶段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2.4.1 抢救时间 |
2.4.2 抢救费用 |
2.4.3 并发症发生率 |
2.4.4 病人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2.4.5 抢救成功率 |
2.4.6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3.1 文献质量评价分析 |
3.2 Meta分析结果 |
3.2.1 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时间、降低抢救费用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
3.2.2 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增加满意度 |
3.3 本研究的不足及对临床研究的建议 |
3.3.1 本研究的不足 |
3.3.2 对临床研究的建议 |
4 小结 |
(2)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研究现状 |
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及评价现状 |
1.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研究现状 |
1.1.2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评价现状 |
1.2 护理敏感指标研究现状 |
1.2.1 护理敏感指标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护理敏感指标国内研究现状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技术路线 |
2.1 循证护理相关概念 |
2.2 DELPHI法相关概念 |
2.3 评价指标的相关概念 |
2.4 技术路线 |
第3章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小组 |
3.1.2 函询专家小组 |
3.2 研究方法 |
3.2.1 证据查找 |
3.2.2 采用系统评价法构建初始指标池 |
3.2.3 编制函询问卷 |
3.2.4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3.2.5 统计方法 |
3.2.6 质量控制 |
3.3 研究结果 |
3.3.1 专家基本情况 |
3.3.2 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程度 |
3.3.3 函询结果 |
3.4 讨论 |
3.4.1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3.4.2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内容分析 |
3.4.3 研究局限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文献总结表 |
附录2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
附录3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文献回顾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收集 |
2.5 统计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性问题 |
2.8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现状 |
3.2 研究对象照顾负担的现状及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
3.3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的现状及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
3.4 研究对象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 |
3.5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回归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
4.2 研究对象照顾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4.3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4.4 研究对象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相关性分析 |
4.5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创新性 |
5.3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综述 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颅内压监测仪指导临床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病死率、再出血率、致残率、住院时间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
3 讨论 |
(5)临床护理路径在创伤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一般方法 |
1.2.1 常规组: |
1.2.2 干预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评估指标。 |
1.5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患者病死率: |
2.2 患者生活质量、住院时间: |
2.3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3 讨论 |
(6)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并发肺炎促进康复的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护理路径 |
1.3 GOS效果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并发肺部感染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儿GOS水平 |
3 讨论 |
(7)重型颅脑损伤急救绿色通道及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BI患者急救绿色通道 |
1.1 SBI绿色通道的内涵 |
1.2 SBI绿色通道的必要性 |
1.2.1 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
1.2.2缩短患者急救及住院等时间 |
1.2.3 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
2 SBI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
2.1 临床护理路径的内涵 |
2.2 CNP在SBI患者中的重要性 |
(8)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分析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 |
3 讨论 |
(9)细节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格拉斯哥指数比较 |
2.2 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
3 讨论 |
(10)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和急救费用比较 |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
3 讨论 |
四、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颅脑损伤病人急救阶段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的Meta分析[J]. 蔡鸿妃,崔宇红,张凤娃,陈霞,张乐乐,李娟. 循证护理, 2021(13)
- [2]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D]. 周倩倩. 北华大学, 2020(12)
- [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D]. 尹娉. 延边大学, 2020(05)
- [4]颅内压监测仪指导临床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黄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9(03)
- [5]临床护理路径在创伤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李春佳. 中国医药指南, 2018(35)
- [6]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并发肺炎促进康复的研究初探[J]. 王伟娜.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7(06)
- [7]重型颅脑损伤急救绿色通道及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 秦振梅,莫庆招. 华夏医学, 2017(05)
- [8]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影响[J]. 祁琪.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38)
- [9]细节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 周爱霞,王卫.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18)
- [10]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林五珍,陈剑萍. 黑龙江医药,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