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RO/Engineer在企业CAD/CAM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紫旭[1](2019)在《基于Creo Parametric TOOLKIT的数控代码自动生成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全面推进,实现轨道车辆产业生产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将成为必然趋势。针对数控加工动车组车体准备周期长等问题,开发智能化代码信息自动生成系统。基于模型定义,对待加工部件进行特征识别与数字化处理;基于自动测量与补偿技术,测量点自动生成并存储;利用存储的参数信息,经代码自动生成器生成机床可识别的加工代码指令。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确定开发设计思想,搭建开发系统整体框架,构建体系中特征识别与提取、数据存储以及代码自动生成三大模块,以模块化形式分析整个开发系统。分析讨论特征分类与识别、模型装配与参数化驱动、模板技术等相关理论,确保系统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支持。其次,为解决数据获取与存储问题,研究坐标系正逆变换理论,基于侧墙与底架制造特征分类及其造型方法分析,利用Creo Parametric TOOLKIT中所提供的底层访问函数,采用B-Rep表达法的结构模式编写特征识别与提取的遍历流程与信息获取流程,在Visual Studio 2012开发环境基础之上,开发并实现特征识别与提取模块的功能。设计SQLite数据库存储体系,编写模型、参数、代码等数据分类存储表,采用E-R图的形式表达数据表之间相互联系;开发基于参数的特征返显应用,保证以参数寻找特征的高效性。再次,研究测量与补偿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缩减手工编写数控代码的时间,降低代码编写难度,基于雷尼绍测量技术,设计并开发适用于各典型制造特征的自动测量与补偿应用;通过借鉴并改进Free Marker模板引擎构建数控代码自动生成核心部分,完成利用存储库中的参数代替代码模板中EL表达式的替换工作,实现自动化功能;基于动态规划算法及旅行商问题,研究针对大型多制造特征毛坯的加工优化策略。最后,以某车体底架滑槽为例,叙述了该系统的操作流程,成功实现了模型特征的识别与提取,数据的存储与返显以及最终代码的自动生成。应用VERICUT软件的仿真功能,验证了输出代码的切削走刀路径。
耿焕志[2](2016)在《基于Pro/E的某型舵机执行机构参数化设计及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CAD技术普及和推广已经相当广泛,而舵机CAD二次开发相对滞后,本文利用Pro/Engineer提供的二次开发工具Pro/Program、Pro/Toolkit的功能,进行参数化技术研究和开发。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运用Pro/Toolkit和Visual C++6.0的集成开发环境,对Pro/Engineer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一个舵机执行机构设计系统。本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舵机执行机构设计分析三种舵机执行机构结构设计方案的特点,结合本项目舵机具体功能和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最优方案,并进行了相关计算,2.参数化设计在基于Pro/Engineer的参数化功能及Pro/Toolkit二次开发技术上,对舵机执行机构进行参数化建模,实现舵机执行机构的参数化。3.舵机执行机构运动仿真对舵机执行机构进行运动仿真,检查运动情况,保证舵机执行机构的运动特性。4.舵机执行机构测试按照相关测试方法,对舵机执行机构进行了相关性能测试,验证舵机执行机构的性能。由于舵机执行机构零件模型是通过调用系统模型进行修改,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使得舵机执行机构设计更方便。同时本系统的开发为CAD软件在机械设计系统的研究应用提供了一种方法。
叶金虎,刘刚[3](2014)在《高职CAD/CAM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文中认为目前高职CAD/CAM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内容没有结合专业特色来设置侧重点,软件教学缺乏与其它课程的关联,教学方式单调,软件版本的选用脱离行业企业一线等。为此提出以下一些对策:教学软件选择应与企业一致,注重CAD/CAM软件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联,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结合专业特色来设置侧重点,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邓燕丽[4](2014)在《弹箭三维工艺设计及仿真》文中提出随着数字化制造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势必要求企业的制造技术也随之发展,使其实现CAD/CAE/CAPP/CAM一体化。其中,在原有二维CAPP基础上,如何实现三维CAPP技术已成为许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目前大多数商品化的CAPP系统,仍然运行在二维软件平台上,由于二维CAD系统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并且数控加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在此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弹箭三维工艺设计及仿真。在分析和研究目前CAPP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三维CAPP系统的总体框架,构建出系统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方案,然后对三维CAPP系统实现的工艺设计及数据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工艺和制造前置到设计中去,实现三维CAPP系统。并且运用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实现了弹箭三维可视化数控加工仿真,提高了加工效率。主要研究工作有:(1)提出了三维CAPP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了三维CAPP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实现了基于加工特征的弹箭产品三维工艺设计。(2)利用Pro/TOOLKIT和Visual Studio的MFC类库开发系统应用程序用户界面,完成了三维零件工序模型的建立、几何信息的提取和非几何信息的添加;完成了基于加工特征的CAPP系统的界面设计、特征的提取与各功能模块的实现;完成了数控管理系统的界面设计及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3)总结归纳出弹箭领域的专家知识,利用专家系统的开发工具ESDK建立工艺路线知识工程,通过知识的推理,实现智能式工艺设计工艺路线的自动生成。(4)对弹箭产品进行了三维可视化数控加工仿真,并建立数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数控程序与加工参数的管理。本文的研究内容反映了企业的实际需求,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靖一民[5](2013)在《基于PRO/ENGINEER的齿轮CAD/CAM一体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今,CAD/CA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机械、建筑等各个领域,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企业对CAD/CAM技术的发展的需求也是十分迫切的。本文通过分析CAD/CAM技术发展的现状,针对在机械产品设计及制造中存在着大量几何拓扑相同或相似而尺寸规格不同的零件常常需要重复建模的问题,对三维模型的参数化设计进行了研究,开发了相关的菜单和对话框。并且针对三维软件Pro/ENGINEER中Pro/NC的使用现状,对于其参数设置中需要大量输入加工工艺参数的问题,提出了开发数控编程刀具管理模块的解决方案。本文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支撑平台,采用Visual C++作为二次开发工具,Microsoft Office Access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Pro/ENGINEER的尺寸驱动和建模功能,运用Pro/TOOLKIT开发参数输入对话框和相应的菜单,实现典型零件的参数化建模。同时,在Pro/ENGINEER的NC加工环节,由于其操作复杂、繁琐,特别是需要人工方式输入大量的加工参数,工作量很大,从而影响了软件的使用效率,也阻碍了软件的推广。在本文中,通过对Pro/ENGINEER NC加工中的二次开发技术进行研究,编写便于操作的人机交互菜单,并通过菜单来访问Access建立的刀具参数数据库,实现刀具参数的自动输入,完成刀具参数在Pro/ENGINEER数控加工中的准确设置。这样,将大大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NC编程的效率。最后,以直齿圆柱齿轮为例,验证所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对CAD/CAM集成化和自动化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柳节[6](2013)在《基于Pro/E的低速载货车车厢参数化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我国中小企业一方面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种来满足市场多变的需求,另一方面则需要提高设计效率。这种情况下,以缩短产品设计开发周期为目标的CAD参数化设计成为了中小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本论文采用现代CAD参数化设计及二次开发技术,对典型农业机械产品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进行了研究。并以广西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的农业机械产品——低速载货车车厢为研究对象,在Pro/ENGINEER平台基础上,利用Pro/Toolkit二次开发技术开发出低速载货车车厢参数化设计CAD系统。本论文首先论述国内CAD应用现状及系统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确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其次研究了参数化设计和Pro/E二次开发、数据库管理等关键技术,对该系统应用的开发工具选择,数据库管理技术与数据库访问、Pro/Toolkit二次开发等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以Pro/ENGINEER5.0为支撑平台,Visual Studio2008为开发工具,结合Access2003数据库,详细阐述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并以典型实例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本课题开发的车厢参数化设计系统可显着提升设计效率,对提升中小农机企业自动化程度具有一定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基于特征参数化设计方法,在Pro/E环境下构建车厢三维参数化模型库。(2)研究Pro/Toolkit二次开发接口技术,利用MFC可视化对话框技术,在VS2008开发环境中进行系统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用户界面设计。(3)研究ADO数据库访问技术,采用Access2003数据库建立车厢零件数据库模块。(4)对系统进行细化设计,研究自动生成工程图技术和B.O.M材料清单生成技术。
曾顺[7](2013)在《箱体类零件CAD/CAPP集成技术与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的集成化、信息化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在企业的产品开发流程中,缩短设计到制造的时间,实现设计信息与制造信息的集成。CAPP系统作为设计与制造的连接纽带,其工作效率与质量对产品开发周期、质量都有重要影响。为实现设计信息到制造信息的快速转换,本文以企业具体需求为导向,选择箱体类零件为研究对象,利用特征识别技术为媒介,将CAD、CAPP进行了集成,开发出CAD/CAPP系统。特征识别作为设计信息到制造信息转换的有效方法,一般利用面边图进行预定义特征识别,需要对所有面边进行信息的获取。本文提出的特征识别算法,针对箱体零件多以平面作为参照与测量基准的特点,以面相互位置关系为主要依据,基于痕迹与规则进行特征匹配验证,避免了对大量几何面边进行分析的过程,能够有效识别零件中常用的孔、腔、槽等特征,并得到后续工艺制定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信息,如加工特征的粗糙度、特征间的参照关系、特征依附关系等。为充分利用已经获取的特征信息,本文在开发的CAD/CAPP系统里面集成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工艺决策功能。以遗传算法为优化工具,选择加工成本为优化目标,并通过罚函数法,将约束关系引入目标函数,保证了最终工艺路线的合理性与经济性。本文以Pro/E为平台开发的CAD/CAPP系统,利用上述特征识别算法能够对箱体零件的常用特征进行识别,结合工艺数据库的支持,得到特征加工方案,进一步利用遗传算法对所有工序进行成本优化排序,得到理想的加工方案。该CAD/CAPP系统有效验证了以面为中心的特征识别算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制定工艺加工顺序,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张涛[8](2013)在《L型往复式压缩机典型零部件的参数化设计》文中认为往复式压缩机以压力范围广、热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炼化、化工合成、冶金和煤炭等领域。由于此类产品设备结构庞大、设计周期长、制造成本高且是单件小批量生产,因此面对往复式压缩机用户需求多变,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快速地响应市场的需求,迅速设计出经济、可靠的往复式压缩机产品是现在从事往复压缩机研究设计人员面临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随着CAD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CAD应用软件平台的参数化设计技术为缩短往复式压缩机设计周期,改进设计及工艺、提高产品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本文以炼化企业广泛应用的L型往复式压缩机为研究对象,结合计算机技术和CAD应用技术,开展对L型往复式压缩机典型传动部件参数化设计的理论分析和设计研究。论文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开发了往复式压缩机设计计算程序平台。该平台利用VC++6.0编写,将原本繁琐的往复式压缩机设计的热力学、动力学方面的数据计算大大简化,由原始数据可以迅速获得准确的各项设计数据,为后续的零部件校核和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建立提供依据。(2)开发了往复式压缩机曲轴和连杆的参数化设计系统。在上面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曲轴和连杆各自的设计特点,分别用两种比较简便、可靠的方法确定零件的参数,并对结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基于Pro/E进行参数化建模,通过用户重新定义的模型设计参数,生成新的零件三维图,进而导出二维图纸。从而实现了快速构造和修改零件、产品模型,快速生成三维零件图和符合生产要求工程图,极大提高了设计效率。(3)为了充分利用企业设计资源,本文以L型往复式压缩机的曲轴为例,利用Pro/E的族表工具,建立了往复式压缩机常用零件库。设计人员可以调出库中模型直接使用或根据需要在原有模型基础上进行相应修改,从而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为提高设计效率和企业内部资源共享提供了帮助。
姜北北[9](2013)在《基于全三维模型工艺设计技术》文中认为随着数字化制造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势必要求企业的制造技术也随之发展,使其实现CAD/CAE/CAPP/CAM一体化。其中,在原有二维CAPP基础上,如何实现三维CAPP技术已成为许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目前大多数商品化的CAPP系统,仍然运行在二维软件平台上,由于二维CAD系统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在此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基于全三维模型的CAPP系统。在分析和研究目前CAPP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全三维模型的CAPP系统(三维CAPP系统)的总体框架,构建出系统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方案,然后对三维CAPP系统实现的工艺设计及数据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工艺和制造前置到设计中去,实现三维CAPP系统。主要研究工作有:1)提出基于全三维模型CAPP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及系统各大功能模块。2)重点研究三维CAPP系统实现的工艺设计及数据管理:零件特征的识别与提取的研究、工序三维参数化建模的研究、三维CAPP系统中数据库的研究。3)利用Pro/TOOLKIT和Visual Studio的MFC类库开发系统应用程序用户界面,完成三维零件工序模型的建立、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的拾取以及MBD模型参数化驱动。4)提出CAPP与Windchill的集成,保证工艺知识的一致性和确保数据信息不丢失,并充分利用Windchill工作流管理功能,实现对工艺文件的评审、发布和管理。本文的研究内容反映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发出的基于全三维模型的CAPP系统易操作,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曾玉[10](2011)在《Pro/Engineer与Cimatron软件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机械制造工业为人类的生存、生产、生活提供各种设备,是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基础产业。随着科技进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机械制造业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一体化时代,我国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受到了前所谓有的生存挑战。模具设计制造作为机械制造业中的核心问题,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传统、原始的设计与制作,沉重、低效、高昂的成本已经严重阻碍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CAD/CAM技术的诞生解决了这一难题。为模具设计制造行业提供最佳加工策略,攻克并解决加工生产中的各类技术难关,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CAD/CAM技术是一项利用计算机辅助产品的设计(Design)与制造(Made)的新技术, CAD/CAE/CAM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可以显着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研究,如何使用Pro/Engineer与Cimatron软件,对模具设计与加工中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应用于模具生产中。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分析了模具行业传统加工设计与加工方法的优劣特点。第二,针对模具加工中曲面造型的设计与加工,研究其在数控编程中的刀轴计算问题与路径走刀路线。第三,分析了刀具在多轴数控加工模具曲面的应用,并研究了平底刀五轴端铣加工模具曲面的算法问题。第四,结合生产应用实例,分析了汽车仪表板模型的设计流程,加工路线,加工轨迹及加工过程,并进行软件模拟验证。
二、PRO/Engineer在企业CAD/CAM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RO/Engineer在企业CAD/CAM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reo Parametric TOOLKIT的数控代码自动生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发展研究现状 |
1.2.1 CAD/CAM二次开发技术研究现状 |
1.2.2 CAD/CAM开发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3.1 基于Creo/TOOLKIT的特征识别与参数提取 |
1.3.2 基于自动测量补偿技术的代码自动生成与数据库设计 |
1.4 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开发系统框架及要点概述 |
2.1 开发系统体系 |
2.1.1 开发系统基本思想 |
2.1.2 开发系统体系框架 |
2.2 Creo3.0软件开发方式 |
2.3 特征分类与识别 |
2.4 参数化驱动 |
2.5 模板技术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Creo/TOOLKIT的特征识别与参数提取 |
3.1 坐标系变换 |
3.1.1 矢量的平移与旋转 |
3.1.2 坐标系转换参数求解 |
3.2 模型对象制造特征分类 |
3.2.1 侧墙部件特征分类 |
3.2.2 底架部件特征分类 |
3.3 特征识别与信息提取 |
3.3.1 特征识别与信息提取原理 |
3.3.2 普通制造特征信息提取 |
3.3.3 滑槽特殊特征信息提取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据的存储与返显应用 |
4.1 数据的存储 |
4.1.1 数据库应用介绍 |
4.1.2 数据库存储设计 |
4.2 基于数据的特征返显 |
4.2.1 返显功能原理 |
4.2.2 返显功能实现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自动测量补偿技术与代码自动生成 |
5.1 自动测量与补偿技术 |
5.1.1 测量与补偿技术原理 |
5.1.2 自动测量与补偿技术的应用 |
5.2 NC代码自动生成技术 |
5.2.1 自动生成原理 |
5.2.2 自动生成引擎 |
5.3 刀具轨迹优化 |
5.3.1 加工切削路径 |
5.3.2 空行程走刀路径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开发系统运行实现 |
6.1 菜单说明 |
6.2 设计系统应用实现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基于Pro/E的某型舵机执行机构参数化设计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说明汇集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情况 |
1.2.1 CAD技术发展历史 |
1.2.2 国内CAD技术应用现状 |
1.2.3 参数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
1.2.4 Pro/Engineer的二次开发 |
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2章 舵机执行机构设计及三维模型 |
2.1 舵机执行机构概述及方案选择 |
2.1.1 舵机执行机构概述 |
2.1.2 舵机执行机构方案选择 |
2.2 舵机执行机构计算及模型 |
2.2.1 舵机执行机构性能参数计算 |
2.2.2 舵机执行机构主要零件结构尺寸及强度计算 |
2.2.3 舵机执行机构模型装配 |
2.2.4 装配建模注意事项 |
本章小结 |
第3章 舵机执行机构参数化关键技术 |
3.1 Pro/Engineer二次开发技术 |
3.1.1 Pro/Engineer二次开发工具的选择 |
3.1.2 Pro/Toolkit的工作方式 |
3.2 Pro/Toolkit开发步骤 |
3.2.1 编写资源文件 |
3.2.2 程序结构及源文件编写 |
3.2.3 程序的编译和连接 |
3.2.4 应用程序的注册和运行 |
3.3 Pro/Toolkit菜单技术 |
3.3.1 界面菜单栏菜单 |
3.3.2 模式菜单 |
本章小结 |
第4章 舵机执行机构参数化设计 |
4.1 舵机执行机构参数化分析 |
4.1.1 参数化分析概述 |
4.1.2 舵机执行机构具体分析 |
4.2 齿轮的参数化建模 |
4.2.1 齿轮特征建模 |
4.2.2 齿轮的再生成 |
4.3 连杆的参数化建模 |
4.3.1 连杆的参数化建模 |
4.3.2 Program参数化注意事项 |
4.4 蜗杆参数化建模 |
4.4.1 设计思路 |
4.4.2 参数化设计过程 |
4.4.3 参数化程序的运行 |
本章小结 |
第5章 舵机执行机构运动仿真 |
5.1 运动仿真概述 |
5.2 Pro/Mechanism舵机执行机构运动仿真 |
5.2.1 Pro/Mechanism简介 |
5.2.2 Pro/Mechanism仿真过程 |
5.2.3 舵机执行机构运动仿真 |
本章小结 |
第6章 舵机执行机构样机测试 |
6.1 执行机构测试原理 |
6.2 测试具体方案 |
6.3 测试项目及方法 |
6.3.1 测试项目 |
6.3.2 测试方法 |
6.4 测试结果 |
6.4.1 静态性能测试结果 |
6.4.2 加载测试结果 |
6.4.3 动态测试结果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3)高职CAD/CAM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CAD/CAM软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 软件版本的选用脱离行业企业一线 |
2. 教学方式单调, 缺乏设计思想上的引导 |
3. 软件教学缺乏与其它课程的关联 |
4. 教学内容没有结合专业特色来设置侧重点 |
5. 课程考核局限于传统方式缺乏激励性 |
二、CAD/CAM软件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
1. 教学软件选择应与企业一致 |
2.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注重学生设计思想的培养 |
3. 注重CAD/CAM软件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联 |
4.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结合专业特色来设置侧重点 |
5. 教学中应以一种核心CAD/CAM为主, 并辅以其它常用软件 |
6. 以赛促教,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设计大赛 |
7.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
(4)弹箭三维工艺设计及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CAPP 与数控加工仿真发展概况 |
1.1.1 CAPP 发展概况 |
1.1.2 数控加工仿真发展概况 |
1.2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三维 CAPP 系统的关键技术 |
2.1 Pro/E 二次开发技术 |
2.2 XTCAPP 二次开发技术 |
2.3 三维产品资源管理技术 |
2.4 智能工艺路线设计技术 |
2.5 基于 MBD 的全三维统一建模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三维 CAPP 系统设计 |
3.1 三维 CAPP 系统需求分析 |
3.2 三维 CAPP 系统总体方案的建立 |
3.3 三维 CAPP 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
3.4 系统核心技术开发流程 |
3.5 三维 CAPP 系统流程 |
3.6 三维 CAPP 系统的功能模块 |
3.6.1 三维工艺设计模块 |
3.6.2 三维产品模型工艺路线设计模块 |
3.6.3 工艺文件的创建与管理模块 |
3.6.4 工艺文件的输出模块 |
3.6.5 三维产品资源管理模块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加工特征的弹箭三维工艺设计 |
4.1 基于加工特征的三维 CAPP 设计方案 |
4.2 零件的加工特征信息和工艺信息的表达 |
4.2.1 零件特征的概述 |
4.2.2 零件特征的映射 |
4.2.3 弹箭零件加工特征 |
4.2.4 基于加工特征的零件信息表达 |
4.3 系统功能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控加工仿真与管理系统 |
5.1 弹箭数控加工仿真 |
5.1.1 Pro/E 数控加工流程 |
5.1.2 Pro/E 数控加工仿真刀路规划 |
5.1.3 Pro/E 数控加工后置处理 |
5.2 数控加工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5.2.1 系统设计目标 |
5.2.2 系统功能架构 |
5.2.3 系统的开发方案 |
5.3 数据库结构设计 |
5.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5.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5.3.3 数据库访问技术 |
5.4 系统功能实现 |
5.4.1 注册文件 |
5.4.2 系统的功能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基于PRO/ENGINEER的齿轮CAD/CAM一体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插表索引 |
第一章 绪论 |
1.1 CAD/CAM技术的发展 |
1.2 数控编程软件的发展过程 |
1.3 数控编程软件的发展趋势 |
1.4 课题的研究现状 |
1.5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6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Pro/TOOLKIT二次开发基础 |
2.1 Pro/ENGINEER二次开发工具 |
2.2 Pro/TOOLKIT基础知识 |
2.2.1 对象和动作 |
2.2.2 对象句柄 |
2.2.3 可扩展数组 |
2.2.4 宽字符 |
2.2.5 动态内存分配 |
2.2.6 Pro/TOOLKIT函数原型及函数返回值 |
2.3 开发环境 |
2.4 数据库的选择及访问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用VC开发应用程序的步骤 |
3.1 运行环境的确定 |
3.2 菜单的设计 |
3.2.1 菜单信息文件的编写规则 |
3.2.2 创建菜单栏菜单用到的函数 |
3.3 开发环境的设置 |
3.4 初始化函数和终止函数的定义 |
3.5 程序源代码的编写 |
3.6 注册文件的编写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维模型的参数化设计及二次开发 |
4.1 参数化设计的概念 |
4.2 基本原理 |
4.3 三维模型的创建方法 |
4.4 具体创建过程 |
4.5 CAD模块的二次开发 |
4.5.1 菜单的开发步骤 |
4.5.2 对话框的开发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控铣削加工 |
5.1 Pro/ENGINEER NC加工操作流程 |
5.2 刀具模块 |
5.2.1 铣削加工对象 |
5.2.2 铣削加工方式 |
5.2.3 铣削刀具的种类 |
5.2.4 铣削刀具的选择 |
5.3 加工方法模块 |
5.3.1 加工方法的选择 |
5.3.2 切削模式的选择 |
5.3.3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设置 |
5.3.4 走刀方式的选择 |
5.3.5 进、退刀方式的选择 |
5.4 Pro/NC中刀具参数的设置 |
5.4.1 刀具的材料 |
5.4.2 Pro/NC中刀具的设置 |
5.5 刀具管理的实现 |
5.6 实例验证 |
5.7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基于Pro/E的低速载货车车厢参数化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1.3.1 CAD技术发展历程和趋势 |
1.3.2 国内CAD技术应用现状 |
1.3.3 参数化技术研究现状 |
1.3.4 Pro/E二次开发技术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车厢参数化设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的功能分析 |
2.2 系统开发方法 |
2.3 支撑平台和开发工具的选择 |
2.3.1 支撑平台的选择 |
2.3.2 开发工具的选择 |
2.4 数据库工具的选择 |
2.5 系统的总体设计 |
2.5.1 低速载货车车厢结构简述 |
2.5.1.1 车厢结构特点 |
2.5.1.2 车厢零部件展开 |
2.5.2 系统总体结构 |
2.6 系统运行环境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车厢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
3.1 Pro/ENGINEER二次开发技术 |
3.1.1 Pro/E二次开发概述 |
3.1.2 Pro/E二次开发工具 |
3.1.3 Pro/TOOLKIT二次开发开发方法和技术手段 |
3.1.3.1 开发方法 |
3.1.3.2 开发技术和手段 |
3.1.4 利用Pro/TOOLKIT实现参数化设计流程 |
3.2 基于Pro/TOOLKIT二次开发步骤 |
3.2.1 Pro/TOOLKIT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 |
3.2.2 基于Pro/TOOLKIT二次开发的关键技术 |
3.2.2.1 系统菜单设计 |
3.2.2.2 对话框技术及其实现 |
3.2.2.3 参数的检索与模型的更新 |
3.3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ADO数据库访问技术 |
3.3.1 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 |
3.3.2 ADO数据库访问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低速载货车车厢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实现整体思路 |
4.2 车厢三维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4.2.1 参数化设计概述 |
4.2.2 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 |
4.2.3 车厢模型的建立 |
4.2.3.1 参数分析 |
4.2.3.2 模型的建立 |
4.3 数据库的建立 |
4.4 Pro/TOOLKIT应用程序设计 |
4.5 细化设计 |
4.5.1 生成工程图 |
4.5.2 创建B.O.M表格式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应用与功能的实现 |
5.1 系统登陆界面 |
5.2 系统运行实例 |
5.3 自动生成工程图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箱体类零件CAD/CAPP集成技术与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CAD/CAM 发展概述 |
1.1.1 CAD、CAM 发展与实际运用 |
1.1.2 信息集成的客观需求 |
1.2 CAD/CAPP 集成的途径 |
1.2.1 特征造型 |
1.2.2 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 |
1.2.3 自动特征识别技术 |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与意义 |
1.3.1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集成系统架构与技术背景 |
2.1 系统架构与功能分析 |
2.1.1 集成架构与流程 |
2.1.2 系统功能分析与模块结构 |
2.2 技术背景 |
2.2.1 编程语言及其集成开发环境 |
2.2.2 系统运行平台与开发工具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箱体零件特征识别 |
3.1 特征识别方法 |
3.1.1 几何数据的提取与重组 |
3.1.2 以面为中心的混合特征识别方法 |
3.2 腔、槽相交特征判断 |
3.3 不合理特征的删除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艺决策与优化 |
4.1 计算机辅助工艺决策 |
4.1.1 CAPP 基本内容 |
4.1.2 CAPP 中的决策推理机制 |
4.2 单特征工艺决策 |
4.2.1 基于工艺数据库的特征加工方案确定 |
4.2.2 工艺与资源匹配 |
4.2.3 单工序数据结构 |
4.3 工艺路线优化排序 |
4.3.1 遗传算法概述 |
4.3.2 加工工序编码原则 |
4.3.3 选择算子 |
4.3.4 交叉算子 |
4.3.5 变异算子 |
4.3.6 工艺约束条件 |
4.3.7 目标函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运行实例 |
5.1 系统界面与功能描述 |
5.1.1 系统运行环境 |
5.1.2 系统功能介绍 |
5.2 应用实例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8)L型往复式压缩机典型零部件的参数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压缩机产品介绍 |
1.2.1 压缩机分类 |
1.2.2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1.2.3 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介绍 |
1.2.4 往复式压缩机的发展趋势 |
1.3 国内外 CAD 技术的发展 |
1.3.1 国外 CAD 技术的发展历程 |
1.3.2 我国 CAD 技术的发展 |
1.3.3 CAD 技术发展的趋势 |
1.4 国内外参数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1 国外参数化技术的发展 |
1.4.2 国内参数化技术的发展 |
1.5 Pro/Engineer 二次开发现状 |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往复式压缩机计算程序的开发 |
2.1 概述 |
2.2 热力学计算 |
2.3 动力计算 |
2.4 MFC 计算程序的开发 |
2.4.1 MFC 简介 |
2.4.2 压缩机热力及动力计算对话框技术的开发步骤 |
2.5 设计计算的程序平台 |
2.6 热力与动力计算算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往复式压缩机曲轴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开发 |
3.1 概述 |
3.2 相似理论与相似设计 |
3.3 压缩机典型零部件的相似理论 |
3.3.1 曲轴的相似条件 |
3.3.2 曲轴强度及刚度计算 |
3.4 参数化设计算例 |
3.5 参数化开发工具的介绍 |
3.5.1 Pro/Engineer 概述 |
3.5.2 Pro/Engineer 参数化设计注意事项 |
3.5.3 基于 Pro/Engineer 软件的参数化建模实例 |
3.5.4 Pro/E 三维图导出零件二维图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往复式压缩机连杆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开发 |
4.1 Pro/Program 简介 |
4.1.1 Program 的组成 |
4.2 开发实例 |
4.2.1 连杆的主要尺寸 |
4.2.2 连杆的校核 |
4.3 连杆的参数化建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往复式压缩机常用零件库的开发 |
5.1 零件库的开发工具的介绍 |
5.1.1 Pro/Engineer 的参数化 |
5.1.2 零件库开发原理 |
5.2 族表的开发 |
5.3 族表开发实例 |
5.3.1 建立 L 型往复式压缩机曲轴的普通模型 |
5.3.2 用族表创建零件库 |
5.4 参数化零件库的使用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基于全三维模型工艺设计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CAPP 技术发展概况 |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2 CAPP 的发展趋势 |
1.1.3 现有 CAPP 存在的不足 |
1.2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系统开发环境及开发技术 |
2.1 Pro/ENGINEER Wildfire 4.0 及二次开发 |
2.2 .NET 开发环境 Visual Studio 2005 |
2.3 Oracle9i 数据库 |
2.4 XTCAPP 系统 |
2.4.1 XTCAPP 系统概述 |
2.4.2 VBScript 基础知识 |
2.5 产品数据管理技术 |
2.6 智能工艺路线设计技术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全三维模型的 CAPP 系统设计 |
3.1 基于全三维 CAPP 系统定义 |
3.2 CAPP 系统总体框架及集成平台的建立 |
3.2.1 CAPP 系统总体框架的建立 |
3.2.2 CAPP 系统集成平台的建立 |
3.3 CAPP 系统的功能模块 |
3.3.1 三维工艺设计模块 |
3.3.2 工艺技术管理模块 |
3.3.3 制造工艺规划模块 |
3.3.4 工艺信息集成模块 |
3.4 CAPP 系统的工作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三维 CAPP 系统的的工艺设计及数据管理 |
4.1 零件特征的识别与提取 |
4.1.1 零件信息的描述 |
4.1.2 零件信息的组成 |
4.2 三维工艺模型的工艺设计 |
4.2.1 MBD 模型参数化工艺设计 |
4.2.2 三维工序模型参数化工艺设计 |
4.3 三维 CAPP 系统的数据管理 |
4.3.1 工艺数据库的建立 |
4.3.2 数据库的访问及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三维 CAPP 系统的实现 |
5.1 三维 CAPP 系统的功能 |
5.1.1 工艺文件模板定制模块 |
5.1.2 工艺文件编辑与管理模块 |
5.1.3 三维参数化工艺设计模块 |
5.1.4 工艺 BOM 模块 |
5.1.5 工艺资源管理模块 |
5.2 三维 CAPP 系统运行实例 |
5.2.1 MBD 模型参数化驱动 |
5.2.2 工艺卡片编辑与管理 |
5.2.3 工艺路线设计 |
5.2.4 工艺文件评审 |
5.2.5 工艺文件打印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全文总结 |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10)Pro/Engineer与Cimatron软件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 |
1.2.1 模具制造技术的概况 |
1.2.2 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3 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
1.3 CAD/CAM 技术研究发展的概况 |
1.3.1 CAD/CAM 技术的概况 |
1.3.2 CAD/CAM 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 |
1.3.3 CAD/CAM 技术的发展趋势 |
1.4 课题研究概况 |
1.4.1 课题来源 |
1.4.2 课题研究内容及特色 |
第二章 CAD/CAM 模具设计与加工的关键技术 |
2.1 Pro/E 的设计方法 |
2.1.1 传统模具设计方法 |
2.1.2 Pro/E 设计概况 |
2.2 Pro/E 设计思路 |
2.3 Pro/E 设计过程 |
2.3.1 原始设计模型 |
2.3.2 模具检验 |
2.3.3 设置收缩率和工件尺寸 |
2.3.4 创建分型面 |
2.3.4.1 创建分模面模式 |
2.3.4.2 分型面检查、修改 |
2.3.5 创建模具体积块 |
2.3.5.1 创建模具体积块 |
2.3.5.2 分割体积块 |
2.3.5.3 抽取模具元件 |
2.3.6 开模仿真 |
2.3.7 模具装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AD/CAM 在模具加工中的关键技术 |
3.1 Cimatron 的加工概况 |
3.2 加工思路 |
3.3 加工流程 |
3.3.1 加载模型数据 |
3.3.2 加工轨迹生成 |
3.3.2.1 体积铣-环行铣粗加工 |
3.3.2.2 体积铣-二次开粗 |
3.3.2.3 曲面铣-根据角度精铣 |
3.3.2.4 曲面铣-精铣所有 |
3.3.2.5 曲面铣-精铣水平区域 |
3.3.3 模拟仿真加工 |
3.3.4 生成数控加工代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AD/CAM 模具的后置数据处理 |
4.1 后置处理概述 |
4.2 后置处理的问题 |
4.2.1 机床结构的定义 |
4.2.2 坐标系定义、坐标原点的定义 |
4.3 刀具补偿的处理 |
4.4 加工中的误差分析 |
4.5 有限元件分析 |
4.6 Cimatron 的后置处理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存在的不足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宏程序指令代码 |
四、PRO/Engineer在企业CAD/CAM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reo Parametric TOOLKIT的数控代码自动生成系统研究[D]. 张紫旭.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2]基于Pro/E的某型舵机执行机构参数化设计及仿真研究[D]. 耿焕志.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7)
- [3]高职CAD/CAM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叶金虎,刘刚. 辽宁高职学报, 2014(07)
- [4]弹箭三维工艺设计及仿真[D]. 邓燕丽. 沈阳理工大学, 2014(03)
- [5]基于PRO/ENGINEER的齿轮CAD/CAM一体化研究[D]. 靖一民. 兰州理工大学, 2013(S1)
- [6]基于Pro/E的低速载货车车厢参数化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柳节. 广西大学, 2013(03)
- [7]箱体类零件CAD/CAPP集成技术与系统开发[D]. 曾顺.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7)
- [8]L型往复式压缩机典型零部件的参数化设计[D]. 张涛. 沈阳理工大学, 2013(S2)
- [9]基于全三维模型工艺设计技术[D]. 姜北北. 沈阳理工大学, 2013(09)
- [10]Pro/Engineer与Cimatron软件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D]. 曾玉.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