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一个情感草场的女猎手(论文文献综述)
姜宏宇[1](2021)在《农努斯《酒神纪事》篇章研究(15.169-422)》文中认为
李先帆[2](2018)在《融合与造境 ——民族美术视野下的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文中研究指明云南位于中国版图的西南边陲,地理环境特殊,拥有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因交通问题,长期远离主流文化,被视为“秘境”。自古以来,该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传承,其美术风格与中原地区也有较大区别,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伊始,国门初开,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众多根植于云南本土的画家有感于时代的变化,将深厚宏博的本土文化元素与外来文化元素、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元素相融合,以云南神奇多彩的地域风光、悠久的民族历史、多元共生的民族文化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绘制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在画面中营造了野境、景境、情境、灵境,在海内外造成广远的影响,使国人为之侧目,吸引了大批追随者。这些作品堪称中国民族美术发展的宝贵财富,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深度的突破,不但极大地提升了云南地区的美术地位,而且奠定了其后云南乃至全国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对该地区民族文化的丰富解读,具有人类学、民族志与美术学上的多重价值,在中国民族美术发展与现代美术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论文以民族美术的发展为视角,以“造境”为过程工具,研究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探讨其在坚持地域个性的前提下通过对多元文化的融合,创造出灿烂的美术成果的成功经验。通过剖析组成该时期云南地区民族题材绘画这一母题的众多艺术现象与艺术群体,厘清该时期发生的详实历史背景,全面探讨其艺术现象在中国美术现当代进程中的地位,发掘潜藏在艺术对象与绘画图式下的审美精神与时代意志,以期对中西方文化互斥与结合、传统与现代文化摒弃与继承、边缘与主流文化对话与融合等核心问题有所揭示。论文除了绪论与结论,共分五章。绪论为本文的导论,以近年相关的田野调研积累为基础,结合当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动态,提出论文的研究方向和选题原由,以及论文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另外就论文中涉及到的“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造境”等概念作了定义与简要分析,提出“造境”作为过程工具的意义。第一章以大量的文献梳理与田野调研为依据,考察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诞生的土壤——“多元、融合的民族民间文化孕育之境”,指出云南民族美术的发展受地域性的自然背景、历史背景、文化交融背景影响,阐述了云南多元共生的民族文化的历史成因以及道路文化、人口流动带来的文化交融等独特的文化现象,列举了对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有直接影响的崖画、壁画、古滇青铜器、民族建筑、民族服饰以及甲马、剪纸、东巴画等典型的民族民间美术样式。这些背景为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多元、融合的特点提供了铺垫。第二章研究影响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时代因素——“时代浪潮推动下的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情境”,阐述了云南美术自建国以来的发展概况、改革开放后的美术创作情境、云南现代美术学脉的形成及其学术语境。这些因素直接作用于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的创作者,构成其独特的文化立场与审美取向。最后介绍了 20世纪80、90年代云南绘画创作的发展概况以及重要美术现象与群体,包括“申社”、“云南画派”、“新具象”群体、云南版画现象、写生活动等,这些美术现象与群体与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有直接的关联。第三章以大量的作者与作品资料为依据,以“造境”为过程工具,解析云南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多元化的民族审美文化、旺盛的生命意识、独特的宗教与信仰状况等因素对创作者的影响,解读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中审美意境的成因。将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中呈现的审美意境归纳为四部分:“边陲的野境”、“形式的情境”、“生命的情境”、“魔幻的灵境”。此章列举了 20世纪80、90年代较为活跃的50多位画家的170多张作品,较为完整地覆盖了该时期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多个方向。针对作者的创作历程与其重要作品中营造的意境,展开详实的分析与研究,追溯作品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渊源,解析其作品的审美特征与意境的独特性。第四章上承第三章对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解析,就其艺术中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审美意境的创造展开思辨:提出民族美术场域视野下边缘与主流、地域与整体的问题;研究云南地域性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题材创作的关系、地域性意境的生发;以地域性审美场域的视角展开对“边陲的野境”、“形式的情境”、“生命的情境”、“魔幻的灵境”四重意境的解读;研究在多元文化融合与审美意境营造的视域中,传统美术情结与现代思绪的承接、中国美术元素与西方美术元素对抗与交融所产生的作用及意义;进而推导出,在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多元文化融合与审美意境营造中,新的民族美术场域的衍生及其意义。第五章以大量的田野调研为依据,延续对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余绪的跟踪与研究:反思民族风情热的起伏;研究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商品经济对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影响;研究在全球化文化场域中表达地域情境、实现地域符号突围的可能性;进而根据已有的成功经验,寻找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所能给予的启示,并以此展望云南乃至中国各区域民族美术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与蓬勃生命。
魏媛媛[3](2015)在《济慈长诗中的希腊神话和英国元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济慈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关注并阅读古希腊神话方面的书籍,这种热爱一直贯穿他的青年时代。《恩狄弥翁》、《许佩里翁:片段》、《拉米亚》三首长诗既是济慈理解和运用希腊神话进行创作的典范,也是济慈长诗中的精品。济慈生前展望自己死后将跻身英国伟大诗人之列,并把成名的希望寄托到长诗的创作上,所以对长诗的研究和挖掘是全面解读济慈的必须。《恩狄弥翁》是济慈诗作中最长的一首,诗人以《古典词典》中狄安娜与恩狄弥翁的爱情故事为引子,创作了恩狄弥翁追求并获得圆满爱情的罗曼司。济慈模仿《奥德赛》的双线结构为《恩狄弥翁》设置了双主题,即作者济慈的理想和恩狄弥翁的爱情;情节安排上,恩狄弥翁在历险中遇到的三段爱情故事在古希腊神话中原本与恩狄弥翁没有交集,诗中三对情侣的故事促成了恩狄弥翁思想的升华;形象塑造上,济慈为月神设计了三个名字四张面孔,对恩狄弥翁的形象和性格进行了补充和创新。济慈将《恩狄弥翁》的整个故事背景放在了英格兰的氛围之下,诗中的自然环境、花鸟虫鱼都具有典型的英格兰特色,诗人还在爱情主题之外加入了自己的诗歌理想和对祖国前景的展望。《许佩里翁:片段》是济慈创作史诗体裁的首次尝试。济慈以赫西俄德《神谱》中奥林波斯神战胜并囚禁提坦神为故事原型订立了自己的新“神谱”和朝代更迭规则,并把阿波罗作为约夫的继任者。诗中济慈有把自己和阿波罗混同的迹象,此外,萨图恩和许佩里翁都可以找到现实和文学原型,济慈还在诗中加入了一些古希腊神话中原本没有的人物并赋予其独特含义。《拉米亚》是一首爱情诗,这首诗是济慈作品中既叫好又叫座的一部。除了借鉴《忧郁的剖析》中拉米亚与里修斯的爱情悲剧,济慈还以奥维德《变形记》中的故事为原型加入了拉米亚与赫尔墨斯的交易、赫尔墨斯和林中仙女的爱情。在神话演绎之外,济慈为诗歌加入了树林中神灵的更替、使天使折翼的哲学这样表达作者个人理想和思想的观点和论述。三首诗除了都是希腊神话背景,还具有一个共同点:诗中济慈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诗歌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方面,济慈想成为阿波罗的追随者,或更直接,成为诗神和预言之神阿波罗本人;国家方面,济慈认为英国诗歌将超越古希腊文学占据世界文林,英国也将作为海上强国而崛起。天假以年,济慈不但可能日趋保守,他或将成为一个帝国事业的支持和歌颂者。
岳朝杰[4](2015)在《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特色》文中研究说明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该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苔丝悲惨的人生命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农民的悲惨命运。同时,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作家通过现实主义手法实现了主题与语言形式的完美结合,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题。本文从典故运用、语言描写、词汇应用、句式结构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特色。
黄莺[5](2012)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的耶利内克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1946—)是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的作品极具个人风格,带有强烈的政治批判性,其作品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她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现实,要揭露社会不平等现象和生活的阴暗面,她的作品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观。但在中国学界,对耶利内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耶利内克作品中的性、权力和政治等方面,几乎不太涉及耶利内克作品中的伦理维度。本文以耶利内克的长篇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等理论方法,探究其长篇小说中的生存伦理、性爱伦理和家庭伦理等问题,揭示其小说的丰富蕴含与世界文学意义。论文主要由五个大部分组成,引论着重对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从伦理的角度分析耶利内克小说的可行性,以及梳理耶利内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论述耶利内克小说所反映的生存伦理,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生存关系,耶利内克的小说很好地揭露了以人类为中心的伦理观以及以“理性”为主导的伦理观对自然和人类世界本身的危害。第二章主要解析耶利内克小说中的性爱伦理。其小说中的性爱伦理主要反映的是男女间的不对等的伦理关系,以及微妙复杂的错位变异,揭露了男权制下女人的悲惨命运和批判了女人对男人制定的伦理关系的麻木遵从和有限反抗。第三章则解读耶利内克小说中的家庭伦理,其小说中的家庭伦理所反映的夫妻关系呈现出黑格尔式的主奴关系,母女之间呈现出畸形共生体伦理关系,以及男权制下的父子间的继承式的伦理关系。通过对耶利内克小说中的家庭伦理的探讨,能让我们更容易更深刻地认识到耶利内克笔下的男权制的罪恶和家庭伦理关系模式。结语认为:从文化诗学的角度来看,文学不是一个封闭自足的系统,文学研究同样也要从各种维度来进行,伦理维度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维度,而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耶利内克的作品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照视野,能使我们重新审视耶利内克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汤晓军[6](2009)在《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艺术》文中指出《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着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威塞克斯"小说中的最优秀的。哈AI写作作时善于把主题与语言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这篇论文将以《苔丝》为例,从耐人寻味的典故、得体的人物话语及丰富多彩的叙述词汇这三方面,阐述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及其在小说中所产生的美学效应。
里宾[7](2002)在《做一个情感草场的女猎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女孩子的形象要来个翻天覆地的大改变,由温顺的麋鹿变成灵巧、敏捷的的香獐,变成背着弓箭骑着良驹的英姿飒爽的猎手,在水草丰美的草场上,纵横驰骋,施展绝技,猎取自己的幸福。女孩子们,带上你的武器,上路吧。羞答答的玫瑰不能再静悄悄地开,面对喧嚣的红尘,我们常常慨叹青春易逝。如果没有男孩的注视,再漂亮的女孩也觉得生命暗淡无光。在男孩目光的照耀下,女孩变得一天比一天光彩照
江浩[8](2000)在《盗猎揭秘》文中研究说明 引言:应当是关于盗猎者以外的随想现在,没有什么人不相信,生命起源于海洋;当我们成为脊椎动物后,爬行着告别了广阔的水域,伙同其它物种行走于陆地时,那时我们与自然界里一切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是,当我们的双膝一点点离开大地,脱离了与兽群为伍的处境,开始用直立的姿态奔跑时,物种歧视应运而生了,“人类优先”的生存原则被创
二、做一个情感草场的女猎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做一个情感草场的女猎手(论文提纲范文)
(2)融合与造境 ——民族美术视野下的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引言 |
二、相关定义与说明 |
三、选题意义 |
四、研究综述 |
五、研究手段 |
第一章 “多元”“融合”的民族民间文化孕育之境 |
第一节 云南美术的原始性生态环境与多元文化交织的秘境背景 |
第二节 云南民族美术“多元”、“融合”特征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三节 云南民族美术产生的文化交融背景 |
一、云南的道路文化与文化交融 |
二、云南的人口流动与文化交融 |
第四节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中的典型样式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二章 时代浪潮推动下的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情境 |
第一节 云南现代美术创作情境及其学脉 |
一、新时代的云南美术创作情境 |
二、云南现代美术学脉的形成及其学术语境 |
第二节 20世纪80、90年代云南绘画创作发展概况与重要美术现象、美术群体 |
一、20世纪80、90年代云南绘画创作的发展概况 |
二、20世纪80、90年代云南重要美术现象与群体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融合与造境中的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及其意境表现 |
第一节 审美因素的流转——云南民族题材绘画中“境”的形成 |
第二节 边陲的野境 |
一、丰饶、苍郁之境 |
二、雄奇、壮阔之境 |
三、平静、悠扬的之境 |
第三节 形式的景境 |
一、多变的图境 |
二、梦幻的画境 |
第四节 生命的情境 |
一、野性之境 |
二、厚土之境 |
第五节 魔幻的灵境 |
第六节 小结 |
第四章 融合与造境中的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文化场域 |
第一节 融合与造境中的边缘与主流美术场域视野 |
一、建构于地域文化中的边缘与主流美术场域视野 |
二、边缘化、地域化的意境与场域视野 |
第二节 融合与造境中的传统美术情结与现代思绪、东方与西方美术元素 |
一、地域与时代背景下的传统美术情结与现代思绪 |
二、民族题材绘画创作中的中国美术元素与西方美术元素 |
第三节 融合与造境中衍生中国民族美术场域 |
第五章 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余绪与启示 |
第一节 余绪: 时代与地域情境中的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 |
一、民族风情热起伏中“融合与造境”的思考 |
二、商业热潮催生新的创作场域及其余绪 |
第二节 启示: 多元共生文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
一、云南特性的“融合与造境”对新时代的呼唤 |
二、地域性、民族性为主线的艺术理想的坚守 |
三、全球化多元共生文化背景下“融合与造境”特质的民族美术之光 |
结语 |
注释及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3)济慈长诗中的希腊神话和英国元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来源 |
(一)《恩狄弥翁》、《许佩里翁:片段》、《拉米亚》在济慈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
(二)国内济慈作品研究偏向明显 |
(三)济慈在神话使用上的独特风格 |
(四)济慈教育背景的弱点对三首长诗的负面影响 |
(五)济慈迥异于其他浪漫主义诗人的话语背景、个性表达和对神话的扬弃 |
二、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一章 济慈与三首长诗 |
第一节 济慈生平概要 |
一、济慈简评和济慈的创作与出版 |
二、济慈生平 |
第二节 三首长诗的创作与评价 |
一、济慈与《恩狄弥翁》 |
二、济慈与《许佩里翁:片断》 |
三、济慈与《拉米亚》 |
第二章 恩狄弥翁的心路历程 |
第一节《恩狄弥翁》内容概要 |
一、情节简介 |
二、济慈的罗曼司 |
第二节 全诗的统领——恩狄弥翁与狄安娜的爱情 |
一、恩狄弥翁与狄安娜的爱情故事 |
二、月神 |
三、恩狄弥翁 |
第三节 恩狄弥翁邂逅的三对情侣 |
一、维纳斯与阿多尼斯 |
二、阿瑞托莎与阿尔甫斯 |
三、格劳科斯与斯库拉、客耳刻 |
第四节 戏仿古典 |
一、戏仿与“反英雄” |
二、戏仿《奥德赛》 |
三、戏仿《变形记》——唯有诗歌和爱情永存 |
第五节 英国氛围与异域风情 |
一、英国氛围 |
二、异域风情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济慈的“神谱” |
第一节《许佩里翁:片段》内容概要 |
第二节 前奥林波斯时代的众神 |
一、济慈的大地女神 |
二、萨图恩 |
三、许佩里翁夫妇 |
四、俄刻阿诺斯 |
五、参战的提坦 |
第三节 阿波罗 |
一、阿波罗的原型 |
二、阿波罗的加冕之路 |
三、阿波罗是谁?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来如春梦,去似朝云 |
第一节《拉米亚》内容概要 |
第二节《拉米亚》的神话背景和济慈的改编 |
一、林中神灵的更替 |
二、伯顿的蛇女故事 |
三、故事地点的变换 |
四、赫尔墨斯其人其事 |
第三节 济慈的“蛇女”神话 |
一、拉米亚 |
二、里修斯的步步惊心 |
三、棒打鸳鸯 |
四、没有坏人的惨剧 |
五、与《恩》诗的相似之处 |
第四节 三首长诗中的女性 |
一、关于爱情 |
二、母亲形象 |
第五节 其他问题 |
一、规律的贯彻与“使天使折翼”的哲学 |
二、《恩狄弥翁》和《拉米亚》中的“群氓”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书目 |
英文专着 |
英文论文 |
中文专着 |
中文论文 |
学位论文 |
报纸文章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4)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一、《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典故运用 |
二、《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语言手法 |
(一)象征手法 |
(二)语言和动作描写 |
三、《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结构 |
(一)丰富的叙述词汇 |
(二)灵活的句法形式 |
(5)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的耶利内克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耶利内克小说中的生存伦理 |
(一) 小说中的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对立 |
1. 人对自然的占有和剥削 |
2. 自然对人的反抗和报复 |
(二) 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状态——弱肉强食 |
1. 猎手与猎物 |
2. 暴力和隐忍 |
(三) 小说中的人物的生存困境——无意义的追求 |
二、耶利内克小说中的性爱伦理 |
(一) 性与爱的关系——爱的遁位 |
1. 性爱交易 |
2. 愉悦肉体 |
(二) 性伦理与政治的关系——权力的角逐 |
1. 看与被看 |
2. 施虐与受虐 |
三、耶利内克小说中的家庭伦理 |
(一) 夫妻关系——“主奴关系” |
(二) 母女伦理关系——畸形共生体 |
(三) 父子伦理关系——子承父业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耐人寻味的典故 |
二、得体的人物话语 |
三、丰富多彩的叙述词汇 |
(7)做一个情感草场的女猎手(论文提纲范文)
女猎手宣言 |
女猎手暗器 |
女猎手急救药箱 |
追你没商量 |
执着 |
四、做一个情感草场的女猎手(论文参考文献)
- [1]农努斯《酒神纪事》篇章研究(15.169-422)[D]. 姜宏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融合与造境 ——民族美术视野下的20世纪80、90年代云南民族题材绘画创作[D]. 李先帆. 中央民族大学, 2018(01)
- [3]济慈长诗中的希腊神话和英国元素[D]. 魏媛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5(12)
- [4]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特色[J]. 岳朝杰. 芒种, 2015(03)
- [5]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的耶利内克小说研究[D]. 黄莺. 广西师范大学, 2012(10)
- [6]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艺术[J]. 汤晓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9(02)
- [7]做一个情感草场的女猎手[J]. 里宾. 时代风采, 2002(01)
- [8]盗猎揭秘[J]. 江浩. 中国作家,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