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片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霞[1](2021)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游戏教学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欣梅[2](2021)在《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符号化的特征不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使得初入学的儿童易产生畏难情绪。彝族学生的母语并非汉语,长期缺乏汉语交流的语境使得汉语拼音的学习更加艰难,许多学生到了小学毕业时汉语拼音水平依然不过关。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拼音教学应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那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究竟能否提高彝族儿童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参与的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游戏适合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意在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转向中观或微观的实践层面,以小学的拼音课堂为研究的切入口,依托“游戏教学法”,试图让彝族小学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方式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在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本研究针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基础阶段,根据学生汉语拼音学习中所反映的基础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主要为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拼音书写的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聚焦于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即音节的拼读。两轮行动研究环环相扣,每一轮皆分为“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和过程,前一轮的行动研究将为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提供借鉴,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是对前一轮的改进,经过2轮的实践,最终得出研究结论。本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效率;参与行动研究的师生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围绕“语境”展开的游戏设计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有积极影响;角色游戏最受彝族儿童的喜爱。研究者通过回顾和总结,对未来游戏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韩佳益[3](2021)在《CC市JYT实验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与关键环节,其在帮助学生开展阅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让儿童从接触语文开始,就热爱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识字就成了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论文主要研究的是CC市JYT实验小学,该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由相关专家托管,自托管以来学校开展了许多与识字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采取了备课、上课、课后会议,并且相关专家参与、跟踪指导,从同课异构,到双轮闭环教研,这些都紧紧围绕低年级识字教学主题进行,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出来,同时教师的识字教学效率也会提高,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而且还能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识字教学相关理论,开展识字教学科研活动。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低年级教师的识字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识字教学上的实践经验。本论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从宏观的识字教学概念进行较为清晰的界定并进一步强调低年级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第一章简要分析新课标对识字教学的要求和建议,明确识字教学要遵循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二章对CC市JYT实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包括教师对识字教学态度、在识字教学时运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识字兴趣等方面的调查。同时结合问卷结果,总结CC市JYT实验小学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成就,并根据调查思考CC市JYT实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分别从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章对CC市JYT实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笔者建议低年级教师应引导学生科学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时刻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学习热情,积累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低年级学生自身也要培养学习兴趣;家长方面也应在课后耐心陪伴孩子学习识字。通过这篇论文希望可以丰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研究,为CC市JYT实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有效建议。
肖艳玲[4](2021)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 ——以大理州L小学为例》文中认为识字是语文教育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块奠基石。而低年级又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显然,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尽管以往学者对识字教学的现状、策略、方法等进行许多相关研究,在理论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一线识字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识字方法滥用,忽视汉字音形义一体的特点孤立机械识记,课后大量抄写记忆导致学生学习负担重,识字兴趣低,缺乏识字方法,识字能力低,生字反反复复易忘易错易混淆,识记不牢固不准确,识字效果差等问题严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于识字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不当,因此还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汉字规律对识字教学中识字方法的运用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在提高,对识字教学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2019年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小学全年级统一使用,教材的变革体现着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新教材的改编要求识字教学作出相应调整,改变以往单纯为了识字而识字,片面追求识字量,重复机械记忆的识字教学模式。新教材下的识字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更加注重向学生传授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要求对汉字音形义整体把握,使识字更好的服务于阅读和写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在小学低学段如何运用字理识字法、进行怎样的字理识字教学设计能充分发挥字理识字法对识字教学的改进作用,从而反思和总结字理识字法在低年级识字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大理市L小学二年级B班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运用字理识字法设计识字教学课例进行了两轮识字教学行动,同时辅以访谈法、观察法、测验调查的方法,观察运用字理识字法进行的教学尝试带来的识字效果。两轮行动后发现研究对学生和教师均有不同的成长:对学生而言,激发了识字兴趣,培养了识字能力,提高了识字效果;对教师而言,深化了字理识字法的专业知识,激发了教学研究的意识。最后,基于本次研究总结了字理识字法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师要专研汉字造字规律,掌握基本的汉字字理知识;运用“溯源—对照”的方式,教好构字率较强的基本字;注意阶段性和延续性,强化偏旁教学的字理意识;与时俱进,敢于对字理复杂的汉字进行新解析。
李琳玲[5](2021)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泰州市W区农村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小学数学具有知识抽象难理解、内容结构严谨较枯燥的特点。而在农村地区小学数学课堂存在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知识传授趣味性低等现象,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不容易保持对数学知识的专注,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尤其部分农村小学中,普遍存在“大班额”情况,教师受限于课堂时间的安排和自身精力,很难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随着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越来越受到课堂教学的重视,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融合的尝试和发展正在被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寓教于乐”的游戏化教学正在被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将游戏化教学更加广泛地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广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方向。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游戏教学问题展开细致深入的研究。首先对数学游戏、游戏教学等相关概念进行合理阐释,其次以泰州市W区农村小学1-3年级师生为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同时抽取低年级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此更深入、更全面地把握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情况。经调查了解到,数学游戏尚未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并且呈现出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学生参与度低、游戏开展频率不高、课堂纪律不佳、游戏脱离实际教材等。进一步对上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出农村小学低年级开展数学游戏化教学受到“大班额”的限制、游戏形式单一、课堂纪律维持困难、游戏安排缺乏精心设计、游戏选择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等影响。根据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本研究从游戏的运用、课堂的整体性、游戏设计的创新性等方面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指出农村小学低年级开展数学游戏化教学坚持知识性与娱乐性相结合、集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具体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相关数学游戏并引入到课堂中去。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围绕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选取相关知识点,设计出数学游戏,为广大农村小学教职工提供数学游戏素材和教学创新思路。总体而言,本研究结合泰州市W区农村小学低年级开展数学游戏教学的实际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为农村小学一线数学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导,期望能够借此促进对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重视,提高数学课堂数学的效果。
金春花[6](2021)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学校水平的特征与归因》文中认为任何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都在于学校水平的实施,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只有通过对学校水平的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切实的考察才能得出结论。本研究以2016年9月开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变革为背景,通过分析学校水平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实施成败的真实变量,确定各变量对课程实施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力图探索成功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路径,为我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指导、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的修订提供借鉴和决策依据。本研究以J省C市的四所小学为个案,对经历“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教师、校长进行调查研究的同时,考察实际课堂教学。收集资料主要采用深度访谈、课堂观察、文件收集等方式。研究发现,学校水平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呈现如下特征:第一,课程实施者们对课程必要性的认同度高,对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必要性、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呈现出较高的认同度。但是对文件课程的认同度不高,从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到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异议及困惑。第二,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课程认识之间存在不一致,虽然在访谈过程中表明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起点,但是多数课堂教学都体现了权威主义、教师中心、输入的价值单一等特征。第三,课程实施环境不尽如人意,与较高的课程目标定位相比,课程实施环境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条件性资源的匮乏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小科文化的制约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复杂,既有政府的教育投入、地方教育行政的作为、学校基建的设计思路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学校文化、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研究也发现,影响学校层面“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因素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其中课程改革本身的因素对课程实施的影响较大,课程实施者对改革的清晰程度较低、“道德与法治”课程文本存在不确定因素等,对教师的课程认同感和改革适应性具有消解的影响;学校内部因素中校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起到关键作用,它可以决定“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校的地位、教师的地位;教师信念和教师知识是制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深度的关键因素,教师对学科价值的信念、对学生的信念、对教学的信念、教师自身的信念等对教师做课程决策都起到程度不同的影响;地方教育行政、大学等对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给予的物质资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智力上的资源支持也不尽如人意,这些学校外部的因素制约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本研究的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实施有五个方面的建议,包括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强化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修订课程方案,完善教材编写;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促进课程实施走向深入;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加快学科教师专业化进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何馨[7](2021)在《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研究》文中认为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它贯穿整个人的一生,而一年级新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在识字上遇到一些问题。笔者从幼小衔接的视角研究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论述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概念界定。从而更好地了解研究背景。第二章为研究设计与方法,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最终确定在幼小衔接视角下的识字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为本研究的六个维度,为顺利调查奠定基础。第三章为研究现状,结合教师访谈内容和调查问卷详细论述在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课堂教学的现状,从幼小衔接识字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六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教师对以上六个部分的教学现状,进一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为问题及原因分析,在幼小衔接视角下识字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五方面:识字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忽略了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识字教学内容的选择未考虑学生学前识字的基础;识字教学资源使用上忽视了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识字教学方法运用上未关注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识字教学组织形式上忽视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针对问题并结合学生访谈和课堂观察记录归纳出原因。第五章为提出建议,从促进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主动落实幼小衔接理念,根据新生的学习基础提高识字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统筹设计幼儿园与小学的语文类课程与教学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不足,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反思本次研究中出现的不足。
雷方圆[8](2021)在《教育游戏在农村小学第一学段识字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采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教学。这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符合了教育信息化发展对学科的要求。教育游戏与课程的整合,已经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桎梏,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这样的课堂中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指导学生的作用,课堂效果与传统课堂相比更有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一学段的学生是学习汉字的关键期。传统识字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使课堂教学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鉴于以上问题,选择兴平市某农村小学一年级一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ADDIE模型,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分析,设计了基于教育游戏的识字课教学模式,开发了课程PPT,并进行了教学实施。在此基础上,从教师课堂行为变化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成绩变化等方面对教育游戏在农村小学第一学段中的应用成效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教育游戏引入农村小学第一学段识字教学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运用S-T分析法,发现两种识字课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传统识字课上,呈现出师生对话型的教学模式,游戏识字课上呈现出混合型的教学模式。说明游戏识字课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FIAS分析法,发现课堂语言结构、情感氛围、课堂的利用效率等都发生了较好的转变。教育游戏的运用后,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学生成绩发生了改变。班上3名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参与质量都有了提升。通过对实施教育游戏前后两学期的期末成绩进行分析,学生的总分,平均分有了提升。对原始分数进行转化处理为Z分数后,发现游戏识字课后中等生的成绩提升较大。
汪晨蕾[9](2021)在《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状况调查研究 ——以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文中提出教材主要由教材文本与教材插图构成,教材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图片进行学习。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变得更加多元、便捷。学生们对于感官的要求,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教学的创新更加迫切。单一教材插图已经满足不来新时期的教学需求,但是教材插图作为与文本内容密切联系的重要资源,仍然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源,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笔者发现对于教材插图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教材插图的静态分析,教材插图的功能、教材插图的类型等,而对于教材插图的动态分析较少,且多集中在语数化中高年级。所以笔者以小学英语教材插图的使用作为研究对象,以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插图为例,进行研究调查。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根据观察需求,选取了9位低、中、高不同层级的小学英语教师。主要从小学英语教师呈现教材插图和插图教学中师生问答情况两方面设计课堂观察表,进行观察与记录。采用定量与定性的方式,整理和分析数据,总结出不同年级和不同层级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访谈法主要作为观察法的辅助,同样选择9位低、中、高不同年级的小学英语教师,从认识、使用和态度三方面进行设题访谈。通过这以上研究方法,笔者发现可取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三方面,分别为认知层面、能力层面、互动层面。具体包括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意识薄弱,教师对使用教材插图的功能、类型等认识模糊,教师使用教材插图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教师提问较为单一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课堂观察的可取之处和访谈的建议,笔者结合实例提出小学英语教材插图使用的策略:增强教师主动使用教材插图的意识、丰富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专业能力,创新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互动形式。以期为小学英语教材插图的汇编者和一线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借鉴和建议。
张红品[10](2021)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思考。在课堂活动当中,活跃课堂气氛,进而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第一阶段,把游戏教学引入课堂之中,是符合义务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的。这是能够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游戏活动。在文献分析法及调查法基础上,研究发现,在目前小学游戏教学的设计当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教学目的很难实现,教学过程中游戏类型较少,教学过程中游戏管理纪律差,在进行游戏教学后教师并不能有效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活动。我们通过对小学一年级课堂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这一实例的分析,发现造成游戏教学难以有效开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因为经验不够对于数学游戏教学缺乏了解,老师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不够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的监管能力较差,传统教学模式使得游戏教学难以有发挥的空间,大班制教学影响游戏开展效果。针对上面容易出现的几类问题,笔者最终确定研究主题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现状如何及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实施数学游戏教学法。本文通过围绕数学课堂引入游戏教学的目标设计,提出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围绕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开展游戏教学,丰富数学课堂游戏教学类型,加强游戏过程中的课堂管理,注重游戏教学的课下反思。应用上述游戏教学策略,设计了几何类教学案例、代数类教学案例、综合探究类游戏教学案例,供教师参考。
二、卡片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卡片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基于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1.1.2 基于彝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 |
1.1.3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实施建议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游戏 |
1.4.2 游戏教学法 |
1.4.3 彝族小学 |
1.4.4 汉语拼音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游戏教学法的研究 |
1.5.2 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
1.5.3 关于游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
1.6 理论基础 |
1.6.1 沉浸理论 |
1.6.2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
1.6.3 语境理论 |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
2.1 行动研究法的确定 |
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
2.2.1 访谈法 |
2.2.2 实物研究法 |
2.2.3 观察法 |
2.2.4 测验法 |
3 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 |
3.1 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1 研究场域分析 |
3.1.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3.1.3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
3.2 行动研究方案的讨论和制定 |
3.2.1 行动研究思路 |
3.2.2 行动研究过程 |
3.3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
4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1 问题和分析 |
4.1.1 问题提出 |
4.1.2 问题分析 |
4.2 计划与实施 |
4.2.1 准备工作的开展 |
4.2.2 教学活动的实施 |
4.3 观察和反思 |
4.3.1 观察 |
4.3.2 反思 |
5 第二轮行动研究 |
5.1 问题和分析 |
5.2 计划与实施 |
5.2.1 计划 |
5.2.2 实施 |
5.3 观察和反思 |
5.3.1 观察 |
5.3.2 反思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学生前后测结果分析 |
6.1.1 笔试成绩分析 |
6.1.2 口试成绩分析 |
6.2 教师与学生后访谈分析 |
6.2.1 教师访谈及分析 |
6.2.2 学生访谈及分析 |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 |
6.4 教学建议 |
6.4.1 围绕汉语语境,展开拼音游戏设计 |
6.4.2 完善游戏设计,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
6.4.3 以积极鼓励为主,保护学生自尊心 |
6.4.4 健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
6.4.5 注重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 |
6.5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CC市JYT实验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
1.5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要求和建议 |
2.1 新课标对识字教学的要求 |
2.2 新课标对识字教学的建议 |
第三章 CC市JYT实验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现状调查 |
3.1 学校基本情况调查 |
3.2 教师情况调查 |
3.2.1 识字教学态度的调查 |
3.2.2 识字教学方法的调查 |
3.2.3 多媒体使用的调查 |
3.2.4 识字教学巩固训练调查 |
3.3 学生情况调查 |
3.3.1 对识字的兴趣的调查 |
3.3.2 识字量的调查 |
3.3.3 识字主动性的调查 |
3.4 语文识字教学取得的成绩 |
3.4.1 创设了识字情境,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 |
3.4.2 确立了自主学习目标,启发了学生识字思维 |
3.4.3 扩大了学生识字量,推进了课外阅读活动 |
3.4.4 总结了多种识字策略,丰富了学生文化底蕴 |
3.4.5 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引导了学生掌握识字方法 |
3.5 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
3.5.1 教师引导学生生活识字频率低 |
3.5.2 教师布置的识字任务较繁重 |
3.5.3 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不足 |
3.5.4 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弱 |
3.5.5 家庭学习氛围不浓厚 |
第四章 对CC市JYT实验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建议 |
4.1 教师方面的建议 |
4.1.1 根据生活经验教授识字 |
4.1.2 结合学情调整识字方法 |
4.2 学生方面的建议 |
4.2.1 培养对识字的兴趣 |
4.2.2 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
4.3 家长方面的建议 |
4.3.1 根据图文帮助孩子记忆 |
4.3.2 耐心陪伴练写难字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低年级识字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C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
(4)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 ——以大理州L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
2.低年级识字教学还存在不足 |
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板块的变化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1.识字教学 |
2.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
(五)文献综述 |
1.有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 |
2.有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研究 |
3.有关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 |
4.研究现状述评 |
(六)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访谈法 |
3.观察法 |
4.行动研究法 |
5.测验法 |
二、研究方案准备 |
(一)发现识字教学中的问题 |
1.过度关注识字任务,忽视识字兴趣的培养 |
2.忽略汉字规律,识字方法选择随意 |
3.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 |
(二)识字教学需要遵循的规律 |
1.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
2.儿童注意力发展规律 |
3.汉字构形规律 |
(三)确定主体识字方法 |
(四)制定行动计划 |
(五)行动设计 |
1.行动地点 |
2.行动对象 |
3.合作教师 |
4.研究工具 |
5.观察维度 |
三、字理识字法在小学低年级的第一轮行动研究 |
(一)《坐井观天》识字教学设计 |
(二)课堂实施与观察 |
(三)课后反思 |
1.教学中太过于偏重讲解字理知识,识字过程复杂化 |
2.字理解析缺乏灵活变通,教与学的处理过程有待完善 |
3.增强偏旁教学的意识,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
四、字理识字法在小学低年级的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一)确立改进目标 |
(二)《纸船和风筝》识字教学设计 |
(三)课堂实施与观察 |
(四)课后反思与再改进 |
五、研究发现 |
(一)学生的成长 |
1.激发了识字兴趣 |
2.培养了识字能力 |
3.提高了识字效果 |
(二)教师的成长 |
1.深化了字理识字法的专业知识 |
2.激发了教师教学研究的意识 |
六、反思与总结 |
(一)教师要专研汉字造字规律,掌握基本的汉字字理知识 |
(二)运用“溯源——对照”的方式,教好构字率较强的基本字 |
(三)注意阶段性和延续性,强化偏旁教学的字理意识 |
(四)与时俱进,敢于对字理复杂的汉字进行新解说 |
结语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泰州市W区农村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 创新之处 |
三、文献综述 |
(一) 关于游戏教学的研究 |
(二) 关于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研究 |
(三) 文献述评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本研究的核心概念 |
(一) 数学游戏 |
(二) 游戏教学 |
(三) 数学游戏教学 |
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游戏教学相关理论 |
(二) 教学设计相关理论 |
(三) 儿童心理相关理论 |
第二章 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
(一) 调查目的 |
(二) 调查方法 |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
(一) 调查对象 |
(二) 调查内容 |
三、调查结果 |
(一) 关于数学游戏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学生认可度调查 |
(二) 关于数学游戏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学生参与情况调查 |
(三) 关于数学游戏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开展情况调查 |
(四) 关于数学游戏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效果调查 |
(五) 关于数学游戏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可行性调查 |
(六) 关于数学游戏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教师体会调查 |
第三章 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数学游戏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参与度调查分析 |
(一) “大班额”限制游戏教学实施 |
(二) 学生参与游戏意愿低 |
(三) 游戏形式单一 |
(四) 娱乐性和教育性缺乏有机统一 |
二、数学游戏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课堂效果调查分析 |
(一) 游戏的安排缺乏精心设计 |
(二) 游戏的选择缺乏科学性 |
(三) 课堂纪律维持限制游戏教学开展 |
三、数学游戏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针对性调查分析 |
(一) 教学理念的滞后 |
(二) 教学目的不明确 |
(三) 数学游戏资源不足 |
第四章 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改进策略 |
一、数学游戏化教学设计的思考 |
(一) 设计目的注重能力、动力、心理 |
(二) 设计要求体现学生主体 |
二、数学游戏化教学设计的改进策略 |
(一) 将知识性和娱乐性相结合 |
(二) 将集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 |
(三) 将具体性和抽象性相结合 |
结语 |
一、本研究的主要观点 |
二、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当前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游戏的兴趣调查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学校水平的特征与归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意义 |
五、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课程 |
(二)课程实施 |
二、课程实施的基本理论研究 |
(一)课程实施的取向研究 |
(二)课程实施策略与模式的研究 |
(三)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 |
(四)课程实施的程度研究 |
三、我国小学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
(一)有关德育课程设计的研究 |
(二)有关德育课程实施的研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研究方法的确定 |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
(三)资料的收集方法 |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三、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
(一)研究的效度 |
(二)研究的伦理问题 |
第三章 教师领悟的课程:如何“看”道德与法治课程 |
一、对课程价值的认识 |
(一)课程的关键价值:培养价值观 |
(二)课程的关键价值:培养品德和行为习惯 |
二、对课程目标、内容的看法 |
(一)对课程目标的看法 |
(二)对课程内容的看法 |
三、对课程变革的关注 |
(一)对课程改革背景的认识 |
(二)对教材编写依据的认识 |
(三)对“道德与法治”与“品德与生活”区别的看法 |
四、分析与讨论 |
(一)文件课程与领悟课程,在价值认识层面存在差距 |
(二)对文件课程的关注度较低,对运作课程的关注度较高 |
(三)对课程变革的关注度较低 |
第四章 教师运作的课程:如何“做”道德与法治课程 |
一、对课程内容的处理 |
(一)内容调适决策 |
(二)内容创新决策 |
二、对课程资源的处理 |
(一)忠实于国家课程标准及课程理念 |
(二)忠实于拓展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 |
(三)课程资源的创生性开发 |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和采用 |
(一)“澄清价值Ⅰ模式”的设计与采用 |
(二)“澄清价值Ⅱ模式”的设计与采用 |
(三)“体验实践模式”的设计与采用 |
四、学生学业评价的做法 |
(一)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
(二)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的决策 |
五、分析与讨论 |
(一)课程内容的处理呈现的特征 |
(二)课程资源的处理呈现的特征 |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采用呈现的特征 |
(四)学生学业评价的实施呈现的特征 |
第五章 学校内部因素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影响 |
一、学校课程管理的影响 |
(一)课程规划影响学科地位和学科发展的高度 |
(二)条件性资源的供给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 |
二、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 |
(一)教师信念决定课程实施的深度 |
(二)教师知识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
三、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 |
(一)小科文化对专业身份认同的影响 |
(二)合作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三)人际关系对教师心理环境的影响 |
第六章 学校外部因素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影响 |
一、地方教育行政的影响 |
(一)地方教育行政的角色与作为 |
(二)培训缺位与对专业援助的期待 |
二、社区、家长的影响 |
(一)社会对课程的评价 |
(二)家长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
第七章 文件课程因素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影响 |
一、文件课程的设计及特征 |
(一)课程性质 |
(二)价值目标 |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
(四)课程的要求 |
二、文件课程及教材的影响分析 |
(一)文件课程的影响 |
(二)教材的影响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一、本研究的结论 |
(一)学校水平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特征 |
(二)归因 |
二、推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建议 |
(一)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强化德育的重要价值 |
(二)修订课程方案,进一步完善教材编写 |
(三)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促进课程实施走向深入 |
(四)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地位和专业化水平 |
(五)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
三、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校长访谈提纲 |
三、访谈实录 |
四、课堂观察表 |
后记 |
(7)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一)识字教学具有育人功能 |
(二)课程标准对一年级识字教学提出要求 |
(三)幼小衔接识字教学问题的突出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幼小衔接识字教学现状的研究 |
(二)关于幼小衔接识字教学问题的研究 |
(三)关于幼小衔接识字教学建议的研究 |
(四)研究评析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幼小衔接 |
(二)识字 |
(三)识字教学 |
五、理论基础 |
(一)生态学理论 |
(二)幼小衔接识字教学心理发展理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一)调查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与问题 |
(二)从幼小衔接角度提出能够优化一年级识字教学建议 |
三、研究对象 |
(一)课堂观察对象 |
(二)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
(三)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访谈法 |
(四)问卷调查法 |
第三章 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 |
一、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的识字教学理念的理解情况 |
二、基于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设计识字教学目标的情况 |
三、基于学生学龄前的识字基础组织教学内容的情况 |
四、基于新生的心理特点开发利用识字教学资源的情况 |
五、基于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选择识字教学方法的情况 |
六、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的情况 |
第四章 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识字教学目标的设计忽略了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 |
(二)识字教学内容的选择未考虑学生入学前识字的基础 |
(三)识字教学资源使用上忽视了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 |
(四)识字教学方法运用上未关注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 |
(五)识字教学组织形式上忽视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 |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不能将幼小衔接理念很好落实于识字教学中 |
(二)教师开展一年级识字教学的能力不足 |
(三)幼小之间在教学体系上缺乏连续的识字教学目标与内容 |
第五章 幼小衔接视角下改进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
一、促进教师在识字教学上主动落实幼小衔接理念 |
(一)以识字教学作为幼小衔接的切入点 |
(二)加强一年级与学前教育阶段识字教学的联系 |
(三)为一年级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识字学习环境 |
(四)鼓励新老教师开展识字教学合作备课 |
二、根据新生的学习基础提高识字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
(一)为一年级新生进行分层设计识字目标 |
(二)开发生活中丰富的识字教学资源 |
(三)采用符合学生特点且贴近生活的识字教学方法 |
(四)采用多样化的识字教学组织形式 |
三、统筹设计幼儿园与小学的语文类课程与教学体系 |
(一)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语文教学体系之间的联系 |
(二)制定幼儿园与小学相衔接的识字支持保障政策 |
(三)强化幼小之间在识字教学方面国家政策性文件的落实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调查问卷 |
附录二 |
附录三 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语文教师识字教学课堂观察表 |
致谢 |
(8)教育游戏在农村小学第一学段识字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改善农村识字课堂 |
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
三、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识字教学研究现状 |
二、农村小学识字教学研究现状 |
三、教育游戏研究现状 |
四、研究现状小结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实验研究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识字教学 |
二、小学第一学段 |
三、教育游戏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沉浸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学习动机理论 |
四、游戏教学相关理论 |
第三章 基于ADDIE的教育游戏识字课教学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总体设计 |
第二节 ADDIE的教育游戏识字课教学的前端分析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二、教学对象分析 |
三、教学环境分析 |
四、小学识字学习需求分析 |
第三节 教育游戏识字课教学的设计与开发 |
一、教育游戏的选择 |
二、基于ARCS的教育游戏识字课的课堂教学实施 |
三、基于教育游戏的识字课教学模式 |
四、教育游戏识字课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比较 |
五、开发课程ppt |
第四节 基于ADDIE的教育游戏识字课教学的实施 |
一、实验准备 |
二、教学实施 |
三、案例比较分析 |
第五节 教育游戏识字课教学的评价 |
第四章 教育游戏在农村小学第一学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成效分析 |
第一节 基于S-T分析法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
一、S-T分析法简介 |
二、基于S-T分析法的传统识字课分析 |
三、基于S-T分析法的教育游戏识字课分析 |
四、基于S-T分析法的传统识字课和游戏识字课的比较分析 |
第二节 基于FIAS分析法的课堂行为分析 |
一、FIAS简介 |
二、IFIAS对传统识字课的分析 |
三、IFIAS对游戏识字课的分析 |
四、IFIAS对传统识字课和游戏识字课的比较分析 |
第三节 课堂观察法 |
一、课堂观察法简介 |
二、课堂观察法在传统识字课和游戏识字课堂中的运用 |
第四节 成绩分析 |
一、学生成绩汇总 |
二、编制学生成绩次数分布表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一、研究对象较少 |
二、优质的教育游戏较少 |
第三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9)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状况调查研究 ——以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于核心素养落实的实践引领 |
1.1.2 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指向 |
1.1.3 基于人工智能时代的现实需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插图 |
2.1.2 教材插图 |
2.1.3 牛津英语教材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心理学理论 |
2.2.2 双重编码理论 |
2.2.3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
2.3 小学英语教材插图的研究综述 |
2.3.1 关于教材插图分类的研究 |
2.3.2 关于教材插图位置的研究 |
2.3.3 关于教材插图内容的研究 |
2.3.4 关于教材插图功能的研究 |
2.4 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研究综述 |
2.4.1 影响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因素 |
2.4.2 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原则 |
2.4.3 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教材插图存在的问题 |
2.4.4 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有效策略 |
2.5 文献述评 |
第3章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插图使用现状的研究设计 |
3.1 课堂观察的设计 |
3.1.1 课堂观察的目的 |
3.1.2 课堂观察对象的选择 |
3.1.3 小学英语教材插图使用的观察量表设计 |
3.2 访谈的设计 |
3.2.1 访谈目的 |
3.2.2 访谈对象的选择 |
3.2.3 访谈维度及指标设计 |
第4章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插图使用现状与分析 |
4.1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中呈现教材插图情况 |
4.1.1 教材插图的呈现次数 |
4.1.2 教材插图的呈现类型 |
4.1.3 教材插图的呈现方式 |
4.1.4 教材插图的呈现顺序 |
4.1.5 教材插图的呈现位置 |
4.1.6 教材插图的处理方式 |
4.2 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教材插图中师生问答情况 |
4.2.1 教师提问 |
4.2.2 等待回答 |
4.2.3 学生回答 |
4.2.4 教师反馈 |
4.3 小学英语教师教材插图使用的共同点 |
4.3.1 教材插图使用基于多媒体 |
4.3.2 教材插图使用注重单元整体 |
4.3.3 教材插图使用经过二次加工 |
4.3.4 教材插图使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
4.4 小学英语教师教材插图使用的差异性 |
4.4.1 年级差异 |
4.4.2 层级差异 |
第5章 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
5.1 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问题 |
5.1.1 教师使用教材插图认知层面的问题 |
5.1.2 教师使用教材插图能力层面的问题 |
5.1.3 教师使用教材插图互动层面的问题 |
5.2 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改进策略 |
5.2.1 增强教师主动使用教材插图的意识 |
5.2.2 丰富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相关知识 |
5.2.3 提升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专业能力 |
5.2.4 创新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互动形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教师呈现教材插图课堂观察表 |
附录B 插图教学中师生问答观察量表 |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10)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
1.2.1 “数学课程标准”培养综合素养的要求 |
1.2.2 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要求 |
1.2.3 小学低年级课程内容适合度的要求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游戏 |
2.1.2 游戏化教学 |
2.2 文献综述 |
2.2.1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应用中的价值探析 |
2.2.2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2.2.3 研究评述及本文创新点 |
2.3 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理论 |
2.3.2 多元智能理论 |
2.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调查过程 |
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4.1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
4.1.1 有关教师对游戏教学的设计研究 |
4.1.2 有关游戏教学的过程研究 |
4.1.3 有关游戏的教学效果 |
4.2 调查结论及分析 |
4.2.1 教学目的不明确 |
4.2.2 教学过程中游戏类型较少 |
4.2.3 教学过程中游戏管理纪律差 |
4.2.4 游戏教学后未能进行及时反思 |
4.3 影响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有效开展的原因分析 |
4.3.1 教师对数学游戏教学重要性缺乏认知 |
4.3.2 教师对低年级数学教学特点把握有待提升 |
4.3.3 部分数学教师的课堂监管能力有待加强 |
4.3.4 应试教育体制及教学资源不足制约游戏教学开展 |
5 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建议 |
5.1 围绕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开展游戏教学 |
5.1.1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
5.1.2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
5.1.3 培养学生游戏实践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
5.2 丰富数学课堂游戏教学类型 |
5.2.1 竞赛游戏 |
5.2.2 闯关游戏 |
5.2.3 .情景模拟游戏 |
5.3 加强游戏过程中的课堂管理 |
5.3.1 调动多主体维护课堂秩序 |
5.3.2 保证游戏参与对象的全面性 |
5.4 注重游戏教学的课下反思 |
5.4.1 对比专家讲座进行反思 |
5.4.2 撰写游戏教学反思日记 |
6 案例展示 |
6.1 几何类教学案例——以《认识立体图形》为例 |
6.1.1 教学分析 |
6.1.2 教学流程 |
6.2 代数类教学案例——以《加减法则的学习》为例 |
6.2.1 教材分析 |
6.2.2 教学流程 |
6.3 综合探究类游戏教学案例——以《数字乐园》为例 |
6.3.1 教学分析 |
6.3.2 教学流程 |
7 研究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小学生低年级游戏化数学教学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卡片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游戏教学法研究[D]. 王晓霞. 鲁东大学, 2021
- [2]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D]. 李欣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CC市JYT实验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 韩佳益. 延边大学, 2021(02)
- [4]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 ——以大理州L小学为例[D]. 肖艳玲. 大理大学, 2021(08)
- [5]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泰州市W区农村小学为例[D]. 李琳玲. 扬州大学, 2021(09)
- [6]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学校水平的特征与归因[D]. 金春花.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7]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研究[D]. 何馨.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8]教育游戏在农村小学第一学段识字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 雷方圆.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状况调查研究 ——以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D]. 汪晨蕾.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策略研究[D]. 张红品.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