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38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冯慧超[1](2021)在《基于文献数据挖掘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古近代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取穴规律,重构小儿风热型咳嗽的推拿处方;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价该推拿处方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咳嗽提供更加有效的推拿治疗方案。方法:1.文献研究:查阅、筛选古近代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相关文献,建立文献数据库,采用SPSS Statistics 23.0、SPSS Modeler 18.0、SATI、UCINET等软件从穴位频次、分布、聚类分析、关联性分析及可视化中心度五个方面进行文献数据分析,探究古近代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取穴规律,重构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推拿处方。2.临床研究: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风热型咳嗽患儿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1组(35例)、对照2组(35例)。治疗组:取穴:肺经、内八卦、离至乾、坎离、艮至离、心经、内劳宫;操作:清肺经、顺运内八卦、推离至乾、推坎离、运艮至离、掐心经、揉掐内劳宫。对照1组:取穴:小天心、板门、肺经、小横纹、天河水;操作:揉小天心、清板门、清肺经、揉小横纹、清天河水。对照2组:取穴:肺经、肝经、内八卦、四横纹、天河水;操作:平肝清肺、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清天河水。上述三组均每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三组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结果:1.文献研究:(1)解表类穴位分析:穴位频次分析显示出现次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二扇门、内劳宫、三关、心经、肩井、太阳等;分布分析显示常用取穴部位依次为手部、头面部、前臂部等;聚类分析显示聚类关系最强的穴位是太阳、风池;关联性分析显示高频穴对为内劳宫→心经、三关→心经、心经→内劳宫,高频穴组为内劳宫、心经→三关;中心度分析显示中心度最高者为三关穴。(2)止咳类穴位分析:穴位频次分析显示穴位出现次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经、离至乾等;分布分析显示常用的取穴部位为手部、前臂部等;聚类分析显示聚类关系最强的穴位是二马、二扇门,小横纹、五经;穴位关联性分析显示高频穴对为离至乾→肺经、内八卦→肺经,高频穴组为内八卦、肺经→脾经,脾经、肺经→内八卦;中心度分析显示中心度最高者为肺经。2.临床研究:(1)总体疗效评价:治疗组愈显率(81.82%)与对照1组(50.00%)、2组(47.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症状体征综合评分:治疗组、对照1组的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主要症状综合评分:治疗组、对照1组的主要症状综合评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咳嗽评分:治疗组与对照2组咳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治疗组、对照1组干湿啰音消失时间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咳嗽消失时间: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古近代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取穴规律,重构了小儿风热型咳嗽的推拿处方;应用该推拿处方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优于传统推拿对照组,为临床治疗小儿咳嗽提供了推拿治疗新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裘杨杨[2](2021)在《小儿推拿“吐法”治疗痰热咳嗽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小儿推拿“吐法”治疗小儿痰热咳嗽的临床疗效,探讨一种更有效、更有利于推广的小儿痰热咳嗽推拿处方。方法:本研究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病人(6个月-6岁)中筛选出符合本课题纳入符合要求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用小儿推拿辨证取穴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小儿推拿辨证取穴方法基础上运用“吐法”治疗。2组分别进行2个疗程(1个疗程5天)后的治疗后,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主症和次症积分变化,对比2组患儿临床疗效,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在纳入本研究的72例病例中,共脱落6例,完成了临床试验66例,其中对照组、治疗组分别完成33例。2.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p>0.05。3.疗效比较:治疗组33例患儿中,治愈9例(占27.3%),显效15例(占45.5%),有效8例(占24.2%),无效1例(占3.0%),总有效率97.0%。对照组33例中,痊愈3例(占9.1%),显效13例(占39.4%),有效10例(占30.3%),无效7例(占21.2%),总有效率78.8%。两组相比p<0.05,可认为在小儿推拿辨证取穴加“吐法”治疗组治疗痰热咳嗽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小儿推拿辨证取穴对照组。4.症状积分比较:观察治疗结果显示,经2个疗程治疗10天后,治疗组主症积分(3.0±3.54),明显低于对照组主症积分(5.64±5.3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次症积分(1.42±1.95),明显低于对照组次症积分(3.48±4.1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评价:治疗组;1级33例,占比90.9%,2级比较安全者3例,占比9.1%;对照组:1级安全者31例,占比93.9%,2级比较安全者2例,占比6.1%。两组都很安全,两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儿推拿“吐法”结合辨证选穴推拿治疗痰热咳嗽,不仅可以明显缓解患儿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还可以缓解次要症状,提高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推广。
刘书芹[3](2020)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咳嗽是小儿的常见疾病,由呼吸道感染、肺部疾病等引起,对小儿健康成长有着不良影响。中医对小儿咳嗽的认识全面深刻,对小儿咳嗽采用小儿推拿辨证施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本文对小儿推拿在小儿咳嗽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荣亮均[4](2020)在《单次操作时间对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不同单次操作时间的推拿治疗对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小儿咳嗽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单次操作时间为10~15min,对照组单次推拿操作时间为20~30min,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次推拿治疗时间比为1:2。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6天。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并对比其临床疗效及临床主症(咳嗽、咳痰)与次症(发热、鼻塞流涕、咽部体征)积分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的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主症及次症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咳嗽、咳痰、发热、鼻塞流涕、咽部体征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1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咳嗽时,采用单次操作时间为10~15min的推拿方法与常规单次操作时间20~30min的推拿方法疗效一致。
宋玉[5](2020)在《推拿结合中药热熨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推拿结合中药热熨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咳嗽)的临床疗效。探索小儿风寒咳嗽的治疗的新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1日期间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及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儿童诊疗中心就诊的风寒咳嗽患儿72例,根据就诊前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推拿结合中药热熨)和对照组(口服风寒咳嗽颗粒)各36例,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随访2个月。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进行采集,并且记录相关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2%。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前的各项积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咳嗽主症、次症的饮食和睡眠以及总治疗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后,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控制外感风寒咳嗽复发方面效果更佳。结论:推拿结合中药热熨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咳嗽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改善风寒咳嗽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及推广,为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咳嗽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绿色治疗方法。
钱凯莉[6](2019)在《何氏胸背涤痰推拿法治疗小儿痰湿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比较何氏胸背涤痰推拿法与常规推拿法治疗痰湿咳嗽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更多的外治方法。方法:66例痰湿咳嗽患儿随机分为何氏胸背涤痰推拿组和常规推拿组各33例,两种治疗均为每日1次,5日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主症和次症积分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及临床疗效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主症积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主症积分的比较,何氏胸背涤痰推拿组主症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推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次症积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次症积分的比较,何氏胸背涤痰推拿组次症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推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综合疗效评价:何氏胸背涤痰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6.67%,常规推拿组总有效率为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何氏胸背涤痰推拿法和常规推拿法都可以减轻咳嗽、咳痰的症状,改善鼻塞流涕、汗出、食少纳呆、大便不调、苔白腻等各种伴随症状。(2)何氏胸背涤痰推拿组疗效优于常规推拿组,其在小儿痰湿咳嗽的治疗上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苏文静[7](2019)在《温药熨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通过观察小儿咳嗽病的主、次症状减分率、有效率及临床痊愈时间,评价温药熨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病的优效性,探讨温药熨疗法在小儿咳嗽病治疗方面的优势,为其更好地发挥在小儿咳嗽病防治中的作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符合中医小儿咳嗽病(风寒夹痰证、痰湿蕴肺证)及西医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患儿12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风寒夹痰证67例、痰湿蕴肺证53例;按照治疗方案完成112例,脱落8例;其中风寒夹痰证,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痰湿蕴肺证,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根据《儿科疾病中医药临床研究技术要点》不同证候分型(风寒夹痰证、痰湿蕴肺证),对照组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组在中药汤剂口服基础上加用温药熨疗法,疗程为7天;观察治疗前后(0天、3天、7天)各组小儿咳嗽病的主、次症状减分率、有效率及临床痊愈时间。结果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后第3天,风寒夹痰证治疗组咳嗽、肺部听诊主症积分减分率,恶风、鼻塞流涕次症积分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蕴肺证治疗组肺部听诊主症积分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风寒夹痰证、痰湿蕴肺证治疗组均能有效消除或改善小儿咳嗽病所引起的主、次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第7天,风寒夹痰证、痰湿蕴肺证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比较,风寒夹痰证、痰湿蕴肺证治疗组小儿咳嗽病痊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运用温药熨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病能有效改善患儿主、次要症状、体征;2)运用温药熨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病起效快、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3)运用温药熨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嫱[8](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汪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遣方用穴规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汪氏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常用穴位、核心穴位、穴位-证型、穴位-手法等用穴规律和学术思想,为凝练汪氏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基础穴位、常用配穴以及手法等奠定基础,有利于推广应用。方法:整理录入近年汪氏应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病原始病例1924份,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系统,建立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病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常用穴位、核心穴位、证型穴位、穴位-刺激量、穴位-治法、穴位-手法;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小儿咳嗽病穴位组合、穴位-穴位配伍关系;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方法演化出推拿治疗小儿咳嗽新方组合,为总结汪氏推拿治疗小儿咳嗽临证用穴规律、凝练其学术思想奠定基础。结果:(1)小儿咳嗽发病年龄以婴儿期为主,共890例(46.59%),男性大于女性:(2)推拿共涉及穴位78个,总频次19242次。(3)常用穴位:将频次>400(>2.1%)的15个穴位,依次排序为肺经、腹、膻中、肩胛、肺俞、脾经、开璇玑、外感四法、内八卦、脊、大肠、迎香、脾俞、鼻通、天柱骨;(4)核心穴位:为频次>750(>4%)的9个穴位,依次为:肺经、腹、膻中、肩胛、肺俞、脾经、开璇玑、外感四法、内八卦,核心穴位刺激量为:手部200次、背部100次、腹270次、开璇玑5次;(5)推拿手法以单式手法为主,有推法、揉法、摩法、运法、捏法、按揉法6种,推法达11455次(51.84%),复式手法以开璇玑为主;(6)推拿治法涉及清法、补法、消法、汗法、温法与和法,其中清法最多,这可能与小儿咳嗽病多为热证、实证有关;(7)穴位部位以上肢部穴居首位(30个/38.46%),其中手穴为多(24个/占上肢穴80%),其次为腰背、胸腹、头面与下肢部穴位;(8)小儿咳嗽兼症、体征共27个,将频次>120(>2%)的11个兼症设为常见兼症:流涕、咯痰、咽红肿、食少、鼻塞、便干、眠差、便稀、发热、喉中痰鸣、呕吐;(9)小儿咳嗽证型-穴位规律:按频次高低排序,痰热咳嗽(722例/占37.53%)居证型之首,其次为风热咳嗽、寒热夹杂咳嗽、痰湿咳嗽、气虚咳嗽、风寒咳嗽,阴虚咳嗽较少见,不足1%;本研究对前四个证型-穴位分析,总结出证型常用穴位,痰热咳嗽9个(清肺经、摩腹、推膻中、推肩胛、揉肺俞、补脾经、开璇玑、外感四法、顺运内八卦);风热咳嗽11个(清肺经、摩腹、推肩胛、推膻中、外感四法、补脾经、揉肺俞、开璇玑、清大肠、清天河水、推天柱骨);寒热夹杂咳嗽12个(清肺经、摩腹、推肩胛、推膻中、外感四法、补脾经、揉肺俞、揉迎香、开璇玑、顺运内八卦、推鼻通、清大肠);痰湿咳嗽11个(补肺经、摩腹、推膻中、推肩胛、揉肺俞、补脾经、开璇玑、顺运内八卦、捏脊、揉脾俞、外感四法);(10)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到6个常用穴位组合:清肺经-腹、清肺经-膻中、清肺经-肩胛、膻中-腹、腹-肩胛、清肺经-膻中-腹等;(11)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得到6个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病新处方:①号方:揉天突推夹喉运内八卦揉足三里补脾经揉脾俞;②号方:揉合谷揉曲池清肺经补肺经补肾经;③号方:揉足三里推膀胱经捏脊揉脾俞运内八卦;④号方:揉板门推中脘摩腹推膻中开璇玑外感四法;⑤号方:清大肠推左侧腹推下七节骨清大肠推中脘揉天枢;⑥号方: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大肠俞揉龟尾揉阑门。结论:(1)临床可将遴选出的9个核心穴位(清肺经、摩腹、推膻中、推肩胛、揉肺俞、补脾经、开璇玑、外感四法、顺运内八卦)作为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基础方,并根据小儿咳嗽证候、兼症,在常用穴位、证候用穴、穴位组合、新方中选择穴位进行配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小儿咳嗽证型以痰热咳嗽、风热咳嗽为主,因此多从热、从痰论治;(3)穴位选择以上肢部(手部)、胸背部穴位为多,这与咳嗽病位在肺,且小儿手部易于推拿操作有关;(4)核心穴位中开璇玑、摩腹是汪老治疗小儿咳嗽病的特色用穴。(5)凝练形成的核心穴位、新方、穴位组合等,多以温肺化痰、健脾祛湿穴位为主,是汪老治疗小儿咳嗽重在“温痰”、“理脾”,使胶固之痰从生源化解,痰消则咳嗽自愈的临证经验应用。
李健[9](2018)在《宣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客观评价宣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以宣肺止咳汤为治疗组,氨溴特罗口服溶液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连续用药5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儿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及评分差异,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5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进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数据具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的总体疗效优于氨溴特罗口服溶液。(2)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个单项症状体征积分之间t检验无显着差别(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个单项症状体征积分之间无差别,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经检验,治疗5天后,治疗组患者的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痒等症状体征积分相比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但两组在咽部体征,肺部体征的体征积分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对于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痒等症状体征的治疗,治疗组药物疗效优于对照组;对咽部体征,肺部体征的改善,两组药物疗效无差异。结论(1)宣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3.33%,优于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80.00%);(2)在改善儿童外感咳嗽的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痒等症状体征方面,宣肺止咳汤疗效优于氨溴特罗口服溶液。
孙波[10](2017)在《推拿加拔罐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小儿外感咳嗽实施推拿加拔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44例外感咳嗽小儿患者,资料收集起止时间为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3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推拿加拔罐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评定,并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显着,均显着下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也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积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经疗效评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5%,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外感咳嗽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推拿加拔罐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有效率。
二、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38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38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献数据挖掘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取穴规律的文献研究 |
一、解表类穴位取穴规律的古近代文献分析 |
(一)研究方法 |
1.文献检索 |
2.文献资料筛选 |
3.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
4.文献数据挖掘 |
(二)研究结果 |
1.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
2.解表类穴位频次统计 |
3.解表类穴位分布统计 |
4.解表类穴位聚类分析 |
5.解表类穴位关联性分析 |
6.解表类穴位可视化中心度分析 |
(三)研究结论 |
二、止咳类穴位取穴规律的古近代文献分析 |
(一)研究方法 |
1.文献检索 |
2.文献资料筛选 |
3.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
4.文献数据挖掘 |
(二)研究结果 |
1.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
2.止咳类穴位频次统计 |
3.止咳类穴位分布统计 |
4.止咳类穴位聚类分析 |
5.止咳类穴位关联性分析 |
6.止咳类穴位可视化中心度分析 |
(三)研究结论 |
第二部分 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1.西医诊断标准 |
2.中医诊断标准 |
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标准 |
(六)脱落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样本量估算 |
(二)随机分组及处理 |
(三)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有效性评价 |
2.安全性评价 |
3.依从性评价 |
(四)质控标准 |
(五)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二)有效性评价 |
1.总体疗效评价 |
2.症状体征综合评分 |
3.主要症状(咳嗽、咯痰)综合评分 |
4.咳嗽评分 |
5.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 |
6.咳嗽消失时间 |
(三)安全性评价 |
(四)依从性评价 |
讨论 |
一、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取穴规律分析 |
(一)解表类穴位的取穴规律分析 |
1.取穴思路分析 |
2.核心穴位分析 |
3.取穴部位分析 |
4.穴位配伍分析 |
(二)止咳类穴位的取穴规律分析 |
1.取穴思路分析 |
2.核心穴位分析 |
3.取穴部位分析 |
4.穴位配伍分析 |
二、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临床研究 |
(一)中医对小儿咳嗽的认识 |
1.病名 |
2.病因病机 |
3.证候表现 |
4.治疗现状 |
(二)现代医学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
1.相关解剖及生理特点 |
2.病因 |
3.发病机制 |
4.治疗现状 |
(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临床疗效分析 |
1.推拿治疗原则 |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重构的推拿处方 |
3.重构的推拿处方方义分析 |
4.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作用机理分析 |
5.有效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随机数字表 |
二、知情同意书 |
三、临床病例观察表(CRF表)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2)小儿推拿“吐法”治疗痰热咳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综述 |
1 咳嗽的基本概念 |
2 咳嗽的病因病机 |
2.1 外邪致病,肺失清肃 |
2.2 痰浊内生,贮肺做咳 |
2.3 素体虚弱,肺脾受损 |
3 痰热咳嗽的病因病机 |
4 中医治疗咳嗽的研究进展 |
4.1 中医内治法治疗 |
4.2 中医外治法治疗 |
5 吐法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中医证候积分评价 |
1.5 纳入标准 |
1.6 排除标准 |
1.7 病例剔除、脱落、终止标准与处理 |
1.8 安全性评价 |
1.9 不良事件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病例观察 |
3 统计学分析 |
4 技术路线 |
研究结果 |
1 病例资料分析 |
1.1 完成情况 |
1.2 一般情况比较 |
1.3 治疗前后主症、次症积分比较 |
1.4 疗效比较 |
1.5 安全性评价 |
2 结论 |
讨论 |
1 小儿咳嗽的分析 |
1.1 中医对小儿咳嗽的病因病机分析 |
1.2 现代医学对小儿咳嗽的机制分析 |
2 推拿治疗咳嗽的机理研究 |
2.1 调和阴阳 |
2.2 补虚泻实 |
2.3 调和气血 |
3 推拿治疗痰热咳嗽的辨证选穴依据 |
4 小儿推拿“吐法”的立法依据 |
4.1 古代源流及应用 |
4.2 吐法机制 |
4.3 “痰”和咳嗽的关系 |
4.4 小儿推拿“吐法”的运用 |
结语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3)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小儿咳嗽的认识 |
2 推拿手法在小儿咳嗽中的运用 |
2.1 外感咳嗽 |
2.2 内伤咳嗽 |
3 结语 |
(4)单次操作时间对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小儿咳嗽的认识及研究 |
1.1 对该病的认识 |
1.2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与咳嗽的关系 |
1.3 病因探讨 |
1.4 病机与病位 |
1.5 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 |
1.6 总结 |
2 西医对小儿咳嗽的认识 |
2.1 对本病病名的认识 |
2.2 流行病学调查 |
2.3 小儿咳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4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 |
2.5 小结 |
3 对推拿时间的认识 |
3.1 古代文献中对推拿时间的认识 |
3.2 现代中医对推拿时间的认识 |
3.3 推拿时间分析 |
3.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中止标准 |
1.8 安全性评价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3 技术路线图 |
4 结果 |
4.1 一般资料分析 |
4.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
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4.4 不良反应比较 |
4.5 试验结果小结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立题依据 |
1.1 发病率高 |
1.2 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疗效显着 |
1.3 文献报道较少 |
1.4 推拿时间的选择 |
2 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选穴依据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两组疗效的比较分析 |
3.2 两组症状综合比较分析 |
4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临床观察表 |
知情同意书 |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5)推拿结合中药热熨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小儿咳嗽的认识 |
1.1 病名沿革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药治疗 |
2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定义 |
2.2 解剖特点及生理特性 |
2.3 发病机制 |
2.4 现代医学治疗 |
实验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意外情况处理 |
2.4 观察项目及指标 |
2.5 统计方法 |
2.6 质量控制 |
3 统计结果 |
4 结果分析 |
讨论 |
1 推拿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理论分析 |
2 推拿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选穴依据 |
3 中药热熨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理论依据 |
4 中药热熨药方的配伍特点及药理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6)何氏胸背涤痰推拿法治疗小儿痰湿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一般资料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标准 |
(六)脱落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随机分组及样本量 |
(二)治疗原则: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
(三)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四肢部的穴位用滑石粉操作,何氏胸背涤痰推拿组的胸背部擦法以医用凡士林为介质进行操作 |
(四)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各科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制定出的“量化综合疗效标准” |
(五)统计方法 |
三、研究成果及数据处理 |
(一)患儿基线比较 |
(二)两组患儿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三)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 |
(四)治疗前后次症积分比较 |
(五)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 |
讨论 |
一、痰湿咳嗽的病因病机 |
二、治疗思路 |
三、选穴依据 |
四、何氏胸背涤痰推拿法的应用分析 |
(一)何氏胸背涤痰推拿法的作用机理 |
(二)何氏胸背涤痰推拿法的技术特色 |
五、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治疗小儿痰湿咳嗽的临床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7)温药熨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西医对小儿咳嗽病的认识 |
1.1 小儿呼吸系统生理解剖及免疫特点 |
1.2 小儿咳嗽病的病因 |
1.3 小儿咳嗽病的发病机制 |
1.4 治疗方法 |
2 中医对小儿咳嗽病的认识 |
2.1 中医学对小儿咳嗽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中医药对小儿咳嗽病的治疗 |
2.3 温药熨疗法在小儿咳嗽病中的应用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临床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效指标 |
2.4 安全性指标 |
2.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病例完成情况及基线资料 |
3.2 基线资料比较 |
3.3 症候总积分减分率比较 |
3.4 主症积分减分率比较 |
3.5 次症积分减分率比较 |
3.6 临床疗效及痊愈时间比较 |
4 讨论 |
4.1 温药熨疗法治疗小儿咳嗽病的理论依据 |
4.2 温药熨疗法治疗小儿咳嗽病的优势 |
4.3 研究结果的分析 |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8)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汪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遣方用穴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材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研究方法 |
2.1.1 病例采集与数据标准化 |
2.1.2 数据库建立 |
2.1.3 质量监控 |
2.1.4 数据整理挖掘 |
2.1.5 统计分析方法 |
2.1.6 主要技术路线 |
2.2 研究结果 |
2.2.1 小儿咳嗽人口基数结果分析 |
2.2.2 频数分析 |
2.2.2.1 总穴位频次结果 |
2.2.2.2 常用穴位、核心穴位与刺激量结果 |
2.2.2.3 手法频次结果 |
2.2.2.4 穴位—治法结果 |
2.2.2.5 穴位—部位结果 |
2.2.2.6 咳嗽兼症、体征结果 |
2.2.2.7 小儿咳嗽证型—穴位频次结果 |
2.2.3 关联规则分析 |
2.2.3.1 小儿咳嗽病常用穴位组合、关联规则 |
2.2.3.2 咳嗽病证型—穴位组合 |
2.2.4 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 |
2.2.4.1 穴位组合 |
2.2.4.2 新处方 |
3. 讨论与结论 |
3.1 小儿推拿是治疗小儿咳嗽的常用外治法之一 |
3.1.1 中西医对小儿咳嗽病主要病理产物——痰的认识 |
3.1.2 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病应用广泛 |
3.2 小儿咳嗽多为热证,病位在肺脾 |
3.3 宣肺化痰,理脾助运是推拿治疗小儿咳嗽选穴、手法应用的主要依据 |
3.3.1 以核心穴位为基础,组成小儿推拿治疗咳嗽基础方 |
3.3.2 以推法为主要手法,开璇玑为其特色手法 |
3.3.3 咳嗽证型—穴位分析 |
3.4 汪氏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
3.4.1 以辨证为本,辨虚实寒热为纲 |
3.4.2 重视手部穴位应用 |
3.4.3 俞募配穴,宣通肺气,调畅气机以顺应肺之习性 |
3.4.4 从脾治肺,杜绝痰源 |
3.5 凝练推拿治疗小儿咳嗽新处方 |
3.6 结论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文献综述 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及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病例收集资料 |
附录三 致谢 |
附录四 个人简介 |
(9)宣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宣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病例观察表 |
(10)推拿加拔罐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情况评估分析 |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次要症状积分情况评估分析 |
2.4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
3 讨论 |
四、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38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献数据挖掘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临床研究[D]. 冯慧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小儿推拿“吐法”治疗痰热咳嗽的临床研究[D]. 裘杨杨.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研究进展[J]. 刘书芹. 内蒙古中医药, 2020(11)
- [4]单次操作时间对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D]. 荣亮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推拿结合中药热熨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临床研究[D]. 宋玉.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何氏胸背涤痰推拿法治疗小儿痰湿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D]. 钱凯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7]温药熨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 苏文静.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汪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遣方用穴规律[D]. 张嫱. 贵州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宣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的临床观察[D]. 李健.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推拿加拔罐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疗效观察[J]. 孙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