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教育在花园里春暖花开

让艺术教育在花园里春暖花开

一、让艺术教育春色满园(论文文献综述)

李晴敏[1](2020)在《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60年口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题依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59年云南艺术学院挂牌成立以来,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全省文化事业发展的轨迹为背景,在国家宏观历史叙事与学院微观历史讲述相叠置的视野中,立足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六十年筚路蓝缕的历程,特别是通过对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几代开创者与承继者现有文本资料与口述的有机结合,力求通过口述方法论的立场,以求回望六十年岁月云艺音乐学科建设阶段性发展的过程,兼及专业建设的状况,通过“集体叙事”和带有个体温度的口述,“再现”几代云艺音乐人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历史步履,记录一个甲子云艺音乐学科发展的历史样本,以此考察作为“工作母机”的云艺音乐学科对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事业产生的影响,或许可以说,本选题的重点不在“音乐本体”的研究,而是借音乐现象打开一扇透视历史与当下的窗户,这样的工作,对于刚刚过去的云南艺术学院六十年的校庆而言,是有时代意义的。由于历史的局限,云艺音乐学科六十年学科发展中都积累了哪些值得书写的经验、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对云南、乃至对全国音乐文化建设产生了哪些值得书写的成就,这方面的文本成果所见不多,甚至许多坊间记忆与仅有的历史记录并不相符,因此,通过口述的视角或许是获得确证的另一种途径。首先,作为一种微观的研究,文本的写作以历史时间为顺序,立足学科建设要素的指向,就学科发展中许多具体的人和事进行纵时性多角度、多层面口述的访谈,将口述的内容与有限的历史资料开展多方位的求证,特别是文献记载与口述记录相抵牾的内容,努力在“不对等”信息中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思辨,在“多重对应”中以求拉近与历史真相的距离,因此,文本写作不求历史事实的唯一性、但求历史记录的参考性;其次,作为一种宏观的考察立场,文本写作更以时代空间为剖面,历时性地探讨“大历史”的社会整体变革中,作为一个社会单元的缩影,60年间云艺音乐学科建设“小历史”在社会变迁大潮中经历的曲折坎坷与顺势而为的成就,更记录云艺音乐学科建设六十年、特别是在举国上下迎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如何搭乘时代快车,依托国家利好政策与本土文化优势,书写区域高等音乐办学模式、推动地方文化建设的绚丽篇章,同时,作为一种学术反思或曰“问题意识”,作为后学,由此也思考云艺音乐学科建设在六十年办学历程中积累的学科优势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对如何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与主动吸纳前沿共性化学科观念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钩沉,特别对六十年间与其发生关联众多的“人”进行的口述记录,由此获得了云艺音乐学科60年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进行的许多“富有温度”的第一手资料,无论对于文本的写作抑或历史的“定格”,都是一次难得的学术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文本的写作过程,使笔者不单完成了学业的积累、更获得了对云南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轨迹进行深入认知的一把钥匙,其为个人一笔宝贵的学术财富。全文的写作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依托文本史料与口述手段,通过整理,梳理了云艺音乐学科“前世”的经历及其口述者对“今生”的感悟,即,亲历者通过对云艺音乐学科建设逻辑历史背景的回溯及其社会生态基础的回顾,书写了过去时代云艺音乐学科筚路蓝缕的坎坷历程;第二章,回溯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历史记忆,即学科建设、团队建制的历时性梳理及标志性成果的取得,将学科的发展置于社会变迁的轨迹中进行了考察,更对其过程中“人”的历史性作用进行了描述,考察了历史与个人并行发展的互动关系;第三章,通过口述记录,回顾了云艺音乐学科的发展依托社会环境与物质条件,站在社会发展的格局中,考察了学科建设的制度保障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对社会发展拉动学术成就的取得进行了政策性的探讨;第四章,立足音乐学科当代办学观念变迁的大格局,讨论了云艺音乐学科60年的成就与不足,对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学术期待的宏观判断,指出,人才建设与特色发展是学科未来发展的关键。结语,历时地进行考察,作为边疆地区的高等音乐办学机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的历史沿革、办学历程,始终以捕捉本专业国内外最新学术发展动态为己任,努力将培养目标与云南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60年办学的历史,为云南乃至全国都输送了人才,同时,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作为“工作母机”,也助推了整个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并为全省文化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步伐。因而,笔者认为,应既立足纵向的角度,更在共时考察的基础上,以理性的目光去审视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走过的办学轨迹,以开放的心态顺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目标,特别是尊重多元文化存在、结合跨学科的视角,实现“以文化理解为目标的音乐教育”这种观念的转换。

杭哲慧[2](2020)在《燃一捧童心炬火——浅谈丰子恺漫画的审美价值》文中认为丰子恺的作品独具他"人生艺术化"的美学旨趣与内涵。"片片落英,含蓄人间情味",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平易、纯仁。文章探讨了丰子恺漫画作品的审美价值,契合美的本质的要点,分析作品具体饱含的艺术美特征。并对丰子恺所推崇的"童心"为代表的艺术创作理念在现代语境下展开了思考。

刘凤梅[3](2020)在《构筑艺术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心圆》文中研究说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依靠思政课程"一枝独秀"显然不行,其他各门课程必须守好渠种好田,形成"春色满园",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追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是艺术的永恒价值,为此,需要构筑艺术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心圆,坚持以思政课程为圆心,以理服人,启人以大德;形成"课程思政"多层次互补的圈层效应,以情感人,引人以大美。通过思政课教师与各门专业课教师手拉手串联同心圆,达到通"情"达"理",最终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频共振,协同育人。

詹思明[4](2020)在《丰子恺漫画的审美价值及对当代美育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现代艺术领域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在绘画、文学、音乐、翻译、书法以及艺术教育等领域均取得了很高成就,其中尤以“漫画”闻名于世,他的漫画把中国笔墨与西方技法相结合,用简洁流畅的线条,描绘出生动有趣又富有意蕴的画面。他的漫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描绘真善美的世界,并从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今网络信息十分发达的时代,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同时也为审美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笔者通过丰子恺先生漫画中艺术特征、审美趣味的研究,探索其漫画审美价值,旨在从中认识到其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超越世俗的态度和智慧,张扬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使自身的思想和感情得到净化和提高;分析其所蕴含的美育思想,并结合当代美育,从家庭、学校、社会美育三方面,探究丰子恺先生漫画中所蕴含的美育思想对当代美育的启示以及意义。本文共四章。第一章,介绍丰子恺的生平及对其漫画艺术理论所形成的时代、文化及启蒙背景进行分析,并对丰子恺先生漫画按照其题材进行分类,分类如下:童真童趣的儿童漫画、诗意诗趣的古诗漫画、佛心善缘的护生漫画、生活写照的社会漫画、设计美观的装饰漫画。第二章,运用图像分析、文献考证等研究方法,对丰子恺先生漫画的构图形式、笔墨风格、着色特点、题字用笔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逐步探索丰子恺先生漫画中的童趣、诗趣以及悲悯情怀的审美趣味。通过分析,认识其漫画创作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之美,进而进入丰子恺先生带来充满诗意、充满着人间情味的境界。第三章,从丰子恺先生的美学思想“绝缘”、“同情”、“苦闷”探索丰子恺先生漫画中所蕴含的真善美。从“绝缘”中探索其“真”,“同情”中探索其“善”,从“真”、“善”、“美”中探索艺术中所蕴含的崇高之“美”。在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中,始终追求着真善美的统一,从而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提升人的境界,进而以开阔的心胸来看待世间万物,品味生命的美好滋味。这种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第四章,分析丰子恺漫画的创作意图中表现出的美育思想,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出发,联系现实,探究其对当代美育的启迪意义及作用。丰子恺先生用美育启导每个人内心的审美情趣,涵养人心,并且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当今美育的发展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时代意义。

龙琪[5](2020)在《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心流的中介作用》文中提出心理压力是社会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心理表现形式之一,当今社会加速变迁、生活节奏加快,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越来越严重并且普遍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中,心理压力是指个体意识到内外环境的要求超越其应对能力时所产生的主观心理感受。同时,由于个体对不了解心理压力的成因和机制所导致处理心理压力的方法往往不够理性,因而容易陷入不安的状态。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作为有效影响应对方式的两个变量—心理压力和心流则更应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心流作为中介变量纳入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研究中,探讨它在这其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本研究使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中文版沉浸体验量表》(Flow State Scale,FS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三个量表以266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研究,并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考察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心流和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分析心流是否在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在当代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上,性别在心理压力的各维度和总分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而年级在心理压力的抑郁维度上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2)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流水平较高,其中性别在心流的各维度和总分不存在显着差异;年级在心流的各维度和总分存在统计学差异;(3)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心流和应对方式存在着显着的两两相关,其中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呈显着负相关;心流与应对方式呈显着正相关;心理压力与心流呈显着负相关;(4)心流能够在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二者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心理压力对采用的应对方式有影响,并且这种影响的其中一部分是通过心流起作用的,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07%。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心流和应对方式三个变量两两相关,并且心流是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的中介变量,起到了中介作用。希望词研究结果能够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王妞[6](2020)在《汝阳县实验小学音乐社团现状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音乐社团活动是近年来才出现在中小学的,音乐社团课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另一途径;是课堂的发展延伸;是课外活动最重要的形式;是推动音乐教育进程的重要途径。笔者在三年的实习期间,调查研究了汝阳县实验小学的音乐社团开展情况,对该学校音乐社团的教学方式、内容、教学成果与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该学校各音乐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社团指导老师的意见,提出了有利于各社团发展的相应对策,即社团的发展要得到重视、教学纲要与管理制度要完善、社团教师应定期培训等对策建议,以提高该学校各音乐社团教学的成果。经研究表明,各音乐社团是繁荣校园文化,推进校园艺术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传承和发展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将音乐社团引入到各个小学的日常教学当中去,对小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学校艺术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盛昕[7](2020)在《字体的多维阅读形式与认知联想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字体为对象,以认知科学为切入点,分析如何利用视觉要素的多维阅读形式与认知的联想性相结合,使创意字体更具有趣味性与文化意义,引导受众达到情感共鸣提升艺术素养。从绪论、多维阅读、字体视觉传达、字体设计与认知、字体的多维阅读形式与认知联想,五个方面展开对本课题的研究。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产生了多途径且速食快捷的的阅读形式,信息的传递变得广泛高效。文字在特有的识读性、文化性、地域性的作用下,承载着重要的传播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的渴求也日益高涨,单一的字体形态和排版,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以及快速接受信息的诉求。设计者需要在解决视觉效果的同时,更进一步拓展字体的阅读趣味性和文化、信息的传递功能。将字体的视觉表达形式与人们的认知经验相结合,引导受众的情感与思考,从而延伸出字体的多维阅读形式与认知联想研究的新方向。本文的研究首先从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分析、相关工作和课题研究内容等四个方面入手,收集了大量字体设计案例与文献、理论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认为在视觉传达中,字体是形与意兼备的表现形式,在如今阅读简化、发布途径多元的科技社会,仍是主流的视觉传播要素。其二,从多维阅读与阅读形式两个方面入手,阐释了各个视觉要素的表现形式及艺术价值,并深入分析阅读媒介的发展及视觉传达的演进。其三,从字体结构、拉丁字体简析字体传达的多样性,并对视觉要素中文字、图形、色彩的联想传达做进一步说明。其四,应用视知觉中的认知组构要素,解析字体设计的认知过程。通过前期的理论研究与例证分析,从字体的多维阅读形式和字体的认知联想呈现,得出设计者应把握字体自身具有的文化性、时代性、流行性,以及与多维视觉要素之间的联想共通性进行设计思考。建立在知觉和经验认知的基础上,找出字体的文化内涵与各视觉要素的语言与情感,时空或逻辑上有连带性、相似性的契合点。根据形与形之间的激发联想、或形与意之间的虚实联想,能够设计出视觉表现多样而又具有人文内涵与意趣的作品。并以此论点为今后字体的文化呈现与传递,做出前期的铺垫与参考。

吴奇虹[8](2019)在《翰墨生辉 ——胡献雅绘画艺术与教育生涯研究》文中指出二十世纪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西方绘画艺术不断涌入,中国画在继承和创新中坎坷前行。这一时期除了对中国画进行改良、创新的大师:徐悲鸿、林风眠外,其他大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流中,胡献雅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以胡献雅的绘画艺术为中心,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其艺术进行解读,以便通过这一典型例证更好的了解这一时期的艺术现象。胡献雅作为近代江西享有盛名的中国画大家之一,在美术教育领域也颇有建树。本论文以比较分析、访谈、综合归纳等方法,分为三个章节分别论述了:胡献雅的师承、自成一家的艺术风格、胡献雅绘画创作分期及艺术特点、胡献雅的美术教育实践及其教育成就,以及他的艺术创作与美术教育对当代美术发展的启示。20世纪在西方文化不断的涌入的背景下,胡献雅没有盲从,而是进行冷静、客观的思考,在坚持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的进行艺术创新,胡献雅运用现代的观念和审美情趣重新发掘和解读传统艺术,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本论文通过对胡献雅个案的深入研究,对其个体的人生轨迹及艺术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不断的在传统中探索,在借鉴中发现,也能为当代众多的艺术学习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吴昊[9](2019)在《丰子恺漫画作品的教育意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现代着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教育家,其漫画作品艺术语言质朴平实,内涵丰富,教育意义显着,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被国际友人称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此论文通过对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融入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运用文献考证、图像分析和交叉学科知识学习等研究方法,分别从创作题材、构图形式、着色特点、题字寓意等诸多艺术语言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解读,逐步论证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在促进个体的认知、创造性思维以及对美的感知能力中能够激发个体更多潜在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促进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并且提出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对于当今时代中仍然具有相应的教育功能和意义。

王晖[10](2018)在《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不仅涵盖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科研,更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资助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生活辅导等多方面的事务。因此,深入了解并把握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现实状况,与时俱进地创新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建构学生工作新模式,对于实现高等学校持续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迫切的时代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历经传承、开拓、创新而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球化背景、信息化时代、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特定社会环境下,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镜像,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合理的成长成才需要,学生群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重要环节的学生工作,唯有紧贴时代脉搏,勇于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求发展,改革创新求突破,才能破解当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对学生工作功能定位存有认知偏颇、条块式组织架构阻滞学生工作部门协调、学生工作内容缺失学生本位价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性与针对性不足、现有评估机制不完善、学生就业及心理咨询服务品质不高、队伍专业化建设不全面等。本研究以系统分析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出发点,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青年成长理论、社会需要理论等科学理论体系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的价值导向,即以人为本与公民精神、自由教育与守法意识、博雅教育与包容贵和、主题观念与责任奉献、创新能力与创业品格、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在学生工作实践创新上,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主体意识推进、学生工作发展机制建设、学生文化自觉唤醒、素质能力平台搭建等方面凝练出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理路。最后,以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全面呈现该校在学生工作上的创新探索。该校学生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自由、创新、和谐发展为宗旨,经过十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面向全体本科生构建并实施素质能力培育工程;从基础层、核心层、拓展层三个维度建构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目标体系;从思政教育、专业培养、人文修养、身心保障等方面搭建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实践课程平台,并建立相应的实践项目,形成“目标体系——课程平台——实践项目”的多层次、全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实践育人科学模式,探寻和建构了目标明确、标准健全、内容完善、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着的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为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与实践提供了生动的示范与参考。

二、让艺术教育春色满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艺术教育春色满园(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60年口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来源与依据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预期结果
第一章 云艺音乐学科的“前世”口述与“今生”感悟
    第一节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历史背景与口述记录
        一、概念的呈现
        二、听前辈讲那过去的故事
        三、历史逻辑的顺应
    第二节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生态基础
        一、多民族的文化构成
        二、潜在的办学基础
    第三节 云艺音乐学科的坎坷经历
        一、社会前行步伐的产物
        二、社会转折的投射
第二章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历史记忆
    第一节 音乐学科建设的历时梳理
        一、“前麻园”时代的口述史(1959 年~1962 年)
        二、“后麻园”时代的口述史(改革开放后至2011 年)
        三、呈贡办学时代的口述表达与笔者的亲历感受
    第二节 音乐学科团队建设的历时梳理
        一、“前麻园”时代的团队构成
        二、“麻园”时代的团队构成
        三、呈贡办学时代的团队构成
    第三节 标志性学科建设项目
        一、省级重点学科“音乐学”的建设
        二、国家级特色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建设
        三、特色专业“音乐学”(民族音乐理论)的建设
        四、省级特色精品课程的建设
第三章 云艺音乐学科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一节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制度保障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及顶层设计的制度保障
        二、学科建设的价值定位
        三、加强团队打造与规划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 云艺音乐学科人才培养的口述记忆
        一、地方文化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二、特色人才培养的价值定位
        三、研究生培养对学科建设的推动
    第三节 云艺音乐学科学术成果举要
        一、学术研究的肇始期
        二、学术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三、存在的短板与差距
第四章 云艺音乐学科60年的宿命与超越
    第一节 嬗变历程的文化审思
        一、转折期——充分发挥基础学科的模式化
        二、稳步前行——学科建设特色化方向的逐渐明确
    第二节 学科建构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人才建设是发展的关键
        一、以人为核心的团队打造
        二、依托地方文化资源拓展教学科研创作展演的价值定位
        三、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素养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研期间学术成果

(2)燃一捧童心炬火——浅谈丰子恺漫画的审美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丰子恺作品审美价值
    (一)真善美的追求
    (二)作品形象与形式带来陌生化刺激
    (三)自我确证
二、丰子恺作品与艺术美特征
    (一)我向性想象形象
    (二)非功利性
    (三)愉悦性
三、童心追求在现代语境有新思考

(3)构筑艺术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心圆(论文提纲范文)

1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基本界定
    1.1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程
    1.2 课程思政要守好渠种好田
    1.3 构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心圆
2 坚持以思政课程为圆心,以理服人,启人以大德
    2.1 阐述真理要有深度
    2.2 阐释学理要有广度
    2.3 阐明政理要有高度
    2.4 阐证道理要有温度
3 形成“课程思政”多层次互补的圈层效应,以情感人,引人以大美
    3.1 课程思政要厚植家国情怀
    3.2 课程思政要彰显人文情怀
4 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手拉手串联同心圆

(4)丰子恺漫画的审美价值及对当代美育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由及意义
        0.1.1 选题缘由
        0.1.2 选题意义
    0.2 研究方法和目的
        0.2.1 研究方法
        0.2.2 研究目的
    0.3 研究目标
    0.4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丰子恺的生平及漫画作品概况
    1.1 丰子恺的生平
    1.2 丰子恺漫画形成的背景
        1.2.1 师友影响的启蒙背景
        1.2.2 中西文化融汇的文化背景
        1.2.3 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
    1.3 丰子恺漫画作品的分类
        1.3.1 童真童趣的儿童漫画
        1.3.2 诗意诗趣的古诗漫画
        1.3.3 佛心善念的护生漫画
        1.3.4 生活写照的社会漫画
        1.3.5 设计美观的装饰漫画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丰子恺漫画的艺术特征及审美趣味
    2.1 丰子恺漫画的艺术特征
        2.1.1 构图形式——多样统一
        2.1.2 笔墨风格——简洁传神
        2.1.3 着色特点——清新淡雅
        2.1.4 题字用笔——单纯规整
    2.2 丰子恺漫画中的审美趣味
        2.2.1 天真烂漫的童趣
        2.2.2 古典诗意的美境
        2.2.3 悲悯情怀的意味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丰子恺漫画的审美价值
    3.1 丰子恺漫画中的“绝缘”之真
        3.1.1 超功利的“绝缘”与本真的童心
        3.1.2 艺术的生活和生活的艺术
    3.2 丰子恺漫画中的“同情”之善
        3.2.1 人与世界“物我合一”的情感体验
        3.2.2 同情共感培养仁爱之心
    3.3 丰子恺漫画中的艺术崇高之美
        3.3.1 培养人爱护生命的慈悲之心
        3.3.2 培养清和仁厚的人格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丰子恺漫画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4.1 丰子恺在我国美育发展史上的地位
    4.2 我国当代美育存在的问题
        4.2.1 自我精神的建构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
        4.2.2 美育实施的范围有待提高
        4.2.3 美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有所脱节
    4.3 丰子恺漫画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4.3.1 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家庭美育
        4.3.2 培养学生审美趣味的学校美育
        4.3.3 美育思想大众化的社会美育
    4.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5)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心流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研究综述
    1.1 心理压力的研究综述
        1.1.1 心理压力的概念
        1.1.2 心理压力的理论依据
        1.1.3 心理压力的相关研究
    1.2 心流的研究综述
        1.2.1 心流的概念
        1.2.2 心流的理论依据
        1.2.3 心流的相关研究
    1.3 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1.3.1 应对方式的概念
        1.3.2 应对方式的理论
        1.3.3 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
    1.4 心理压力、心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1.4.1 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1.4.2 心理压力与心流的关系研究
        1.4.3 心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1.5 问题提出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实践意义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对象
    2.5 研究工具
        2.5.1 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
        2.5.2 沉浸体验量表(FSS)
        2.5.3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2.6 研究方法与流程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分析
        3.1.1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描述分析
        3.1.2 不同性别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分析
        3.1.3 不同年级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分析
    3.2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流现状分析
        3.2.1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流现状描述分析
        3.2.2 不同性别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流的差异分析
        3.2.3 不同年级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流的差异分析
    3.3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现状描述分析
        3.3.1 不同性别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3.3.2 不同年级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3.4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心流、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3.4.1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3.4.2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心流的相关分析
        3.4.3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3.5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心流与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3.5.1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对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3.5.2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对心流的回归分析
        3.5.3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流对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3.5.4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心流对应对方式的多元回归分析
    3.6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流在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4.1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成因分析
    4.2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流现状及成因分析
    4.3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现状及成因分析
    4.4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心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探讨
        4.4.1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讨论
        4.4.2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心流的相关讨论
        4.4.3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讨论
    4.5 心流在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
第5章 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
    5.3 不足与展望
    5.4 建议
引文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汝阳县实验小学音乐社团现状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背景及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小学音乐社团的作用
    2.1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
    2.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2.3 提升学生集体荣誉感
3 汝阳县实验小学音乐社团调查
    3.1 汝阳县实验小学概况
    3.2 汝阳县实验小学音乐社团情况
        3.2.1 电子琴社团
        3.2.2 尤克里里社团
        3.2.3 非洲鼓社团
        3.2.4 合唱社团
        3.2.5 歌舞社团
    3.3 调查方法与内容
        3.3.1 调查内容
        3.3.2 访谈与问卷调查内容
    3.4 调查结果统计
        3.4.1 各音乐社团学生调查情况
        3.4.2 各音乐社团教师调查情况
4 制约实验小学音乐社团发展的因素
    4.1 学校缺乏对社团教学活动的重视
        4.1.1 学校领导与教师对于社团活动的态度
        4.1.2 社团成员对于社团活动的态度
    4.2 缺乏对外开放的社团教学大纲与管理制度
        4.2.1 社团教学大纲不完善
        4.2.2 社团管理制度不严谨
    4.3 教师专业水平与学生音乐素养参差不齐
        4.3.1 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4.3.2 学生音乐素养参差不齐
    4.4 音乐社团实践活动的单一
5 促进实验小学音乐社团发展的策略
    5.1 完善社团课程大纲与社团管理制度
        5.1.1 完善课程大纲
        5.1.2 完善管理制度
    5.2 教育部门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
    5.3 教育部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5.4 学校各社团相互交流并进行定期汇报总结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字体的多维阅读形式与认知联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2章 多维阅读形式
    2.1 引言
    2.2 多维阅读
        2.2.1 形态
        2.2.2 图像分类
        2.2.3 图形阐述
        2.2.4 文字简析
        2.2.5 色彩概要
    2.3 阅读形式
        2.3.1 阅读体验
        2.3.2 阅读媒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字体视觉传达
    3.1 引言
    3.2 字体传达
        3.2.1 字体结构
        3.2.2 拉丁字体
    3.3 视觉传达
        3.3.1 文字传达
        3.3.2 图形传达
        3.3.3 色彩传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字体设计与认知
    4.1 引言
    4.2 字体设计
        4.2.1 字体设计原则
        4.2.2 字体设计表达
    4.3 视知觉
        4.3.1 视觉
        4.3.2 认知组构要素
    4.4 字体设计认知过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字体的多维阅读形式与认知联想
    5.1 引言
    5.2 字体的认知联想
        5.2.1 字体文化内涵的联想呈现
    5.3 字体意象联想分析
        5.3.1 创意文字设计的认知过程
        5.3.2 经验认知与联想
    5.4 字体多维阅读形式与认知联想
    5.5 字体阅读联想与不同媒介呈现
    5.6 实践设计案例作品分析
        5.6.1 实践作品《月·花时》系列字体设计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获奖情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社会实践情况
致谢
附件

(8)翰墨生辉 ——胡献雅绘画艺术与教育生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选题缘由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综述
    4 研究方法
第1章 继承传统与自成一家
    1.1 教育背景
    1.2 博采众长
    1.3 自成一家
第2章 胡献雅绘画创作分期及艺术特点
    2.1 创作分期
    2.2 胡献雅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
    2.3 胡献雅艺术创作的笔墨特点
第3章 胡献雅的美术教育实践及成就
    3.1 胡献雅美术教育的实践
    3.2 胡献雅的艺术成就与贡献
    3.3 胡献雅对当代艺术创作及美术教育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9)丰子恺漫画作品的教育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分析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丰子恺审美观念的形成因素
    2.1 家庭成长环境
    2.2 民间艺术的熏陶
    2.3 教育理念的传承
    2.4 外来文化的影响
    2.5 小结
第3章 丰子恺漫画作品解析
    3.1 概述
        3.1.1 漫画概念简述
        3.1.2 丰子恺漫画简述
    3.2 作品题材
        3.2.1 古诗新画
        3.2.2 幼儿日常
        3.2.3 学生生活
        3.2.4 乡镇习俗
        3.2.5 都市见闻
        3.2.6 战争记录
    3.3 艺术语言
        3.3.1 构图形式
        3.3.2 笔墨风格
        3.3.3 着色特点
        3.3.4 题字用笔
    3.4 丰子恺漫画作品的意境
    3.5 小结
第4章 丰子恺漫画作品中的教育意义
    4.1 教育概念简述
    4.2 丰子恺漫画作品的个体教育功能
        4.2.1 促进个体认知的成长
        4.2.2 激发个体的创造性思维
        4.2.3 提高个体对美的感知能力
    4.3 丰子恺漫画作品的社会群体教育功能
        4.3.1 帮助人与人的沟通与理解
        4.3.2 提倡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4.3.3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4.4 小结
第5章 丰子恺漫画作品教育意义的合时代性
    5.1 新中国成立前丰子恺创作漫画作品的教育意义
    5.2 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创作漫画作品的教育意义
    5.3 丰子恺漫画作品在当今时代的教育意义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时代背景
        1.1.2 选题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有关学生工作研究现状
        1.2.2 国内有关学生工作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简评
    1.3 研究架构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架构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审视
    2.1 大学及其时代表征
        2.1.1 大学历史变迁
        2.1.2 大学自身属性
        2.1.3 大学所担之责
    2.2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历史发展
        2.2.1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起步阶段
        2.2.2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探索阶段
        2.2.3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停滞阶段
        2.2.4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复兴阶段
        2.2.5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阶段
    2.3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内涵与特殊内涵
        2.3.1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内涵
        2.3.2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定位与特征
        2.3.3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功能
        2.3.4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特殊内涵
第三章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组织架构状况
        3.1.1 学校层面
        3.1.2 职能部门层面
        3.1.3 院系层面
    3.2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群体特征
        3.2.1 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3.2.2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
    3.3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人员队伍状况
        3.3.1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状况
        3.3.2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人员管理模式概况
        3.3.3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人员选配状况
        3.3.4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及方式
    3.4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取得的成就
        3.4.1 学生工作扩展到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多个层面
        3.4.2 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载体更加丰富和有效
        3.4.3 学生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程序日趋规范
        3.4.4 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日益得到重视
    3.5 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存在问题
        3.5.1 高等学校对学生工作功能定位存有认知偏差
        3.5.2 条块式组织架构阻滞学生工作部门协调
        3.5.3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内容缺失学生本位价值
        3.5.4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性与针对性不足
        3.5.5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现有评估机制不完善
        3.5.6 学生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品质不高
        3.5.7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不全面
    3.6 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3.6.1 社会环境的变化
        3.6.2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
        3.6.3 高等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3.6.4 学生个体的变化
        3.6.5 旧观念的束缚与西方思潮的消极作用
第四章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
    4.1 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诉求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4.1.1 全球化及其特点
        4.1.2 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
        4.1.3 应对全球化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4.2 信息化时代的人才诉求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4.2.1 信息化及其特点
        4.2.2 信息化对人才的需求
        4.2.3 应对信息化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4.3 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4.3.1 意识形态及其特点
        4.3.2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4.3.3 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4.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诉求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4.4.1 市场经济及其特点
        4.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4.3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4.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4.5.1 新时代及其特点
        4.5.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
        4.5.3 适应新时代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第五章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理论依据
    5.1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的理论基础
        5.1.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5.1.2 马克思主义青年成长理论
        5.1.3 马克思主义社会需要理论
    5.2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的工作要求
        5.2.1 全面育人、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目标指引
        5.2.2 坚持正确政治导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工作基本要求
        5.2.3 学生工作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生工作基本途径
        5.2.4 发扬民主作风、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学生工作方式方法
    5.3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的价值导向
        5.3.1 以人为本与公民精神
        5.3.2 自由教育与守法意识
        5.3.3 博雅教育与包容贵和
        5.3.4 主题观念与责任奉献
        5.3.5 创新能力与创业品格
        5.3.6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第六章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理路
    6.1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
        6.1.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推进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政治基础
        6.1.2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实现学生工作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取向
        6.1.3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学生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
    6.2 学生主体意识推进
        6.2.1 大学生主体性的内涵及其特征
        6.2.2 大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方式与途径
        6.2.3 优良学风对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6.2.4 优化学生社团环境
    6.3 学生工作发展协同机制建设
        6.3.1 建立学生工作发展协同机制的现实必要性
        6.3.2 健全学生工作的协同领导体制
        6.3.3 建构学生工作的协同育人机制
    6.4 文化自觉唤醒
        6.4.1 文化自觉唤醒的必要性
        6.4.2 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6.4.3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5 改进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
        6.5.1 注重传统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思政教育的结合
        6.5.2 注重理论灌输与实践引导方法的结合
        6.5.3 注重专业课程与文化认同教育的结合
    6.6 加强学生工作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
        6.6.1 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能力水平
        6.6.2 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管理能力
第七章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实践模式建构——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为例
    7.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基本情况
        7.1.1 生源基本情况
        7.1.2 学生学习状况
        7.1.3 理想信念教育
        7.1.4 能力修养培养
        7.1.5 辅导员队伍建设
    7.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的总体目标
        7.2.1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
        7.2.2 创新设计目标:体系化、个性化、制度化、长效化
        7.2.3 行动实施方略:坚持实践育人,实现学生工作全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
    7.3 大学生核心素质能力培育指标体系
    7.4 大学生核心素质能力培育的实践课程平台
        7.4.1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平台
        7.4.2 专业培养实践课程平台
        7.4.3 人文修养实践课程平台
        7.4.4 身心保障实践课程平台
    7.5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评估体系
        7.5.1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课程评价机制
        7.5.2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多元激励机制
        7.5.3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信息反馈机制
        7.5.4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柔性管理机制
    7.6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保障体系
        7.6.1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制度保障
        7.6.2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队伍保障
        7.6.3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网络保障
    7.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模式呈现
        7.7.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模式总结
        7.7.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模式图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8.1 研究工作的总结
        8.1.1 明确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理念
        8.1.2 提出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协同育人机制
        8.1.3 形成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创新理路
        8.1.4 建立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体系化、个性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创新体系
        8.1.5 建构了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矩阵式实践模型
        8.1.6 搭建了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网络平台
        8.1.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成果取得了高价值推广应用效应
        8.1.8 总结出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实践育人创新模式
    8.2 研究工作的展望
        8.2.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的“立德树人”新内涵研究
        8.2.2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蕴涵的学生工作新理念研究
        8.2.3 国家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文件明确的学生工作新要求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让艺术教育春色满园(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60年口述研究[D]. 李晴敏.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 [2]燃一捧童心炬火——浅谈丰子恺漫画的审美价值[J]. 杭哲慧. 大众文艺, 2020(12)
  • [3]构筑艺术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心圆[J]. 刘凤梅.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0(02)
  • [4]丰子恺漫画的审美价值及对当代美育的启示[D]. 詹思明.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5]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心流的中介作用[D]. 龙琪. 吉林大学, 2020(08)
  • [6]汝阳县实验小学音乐社团现状调查与研究[D]. 王妞. 洛阳师范学院, 2020(07)
  • [7]字体的多维阅读形式与认知联想研究[D]. 盛昕.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8]翰墨生辉 ——胡献雅绘画艺术与教育生涯研究[D]. 吴奇虹.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9]丰子恺漫画作品的教育意义研究[D]. 吴昊.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8)
  • [10]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与实践研究[D]. 王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让艺术教育在花园里春暖花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