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施肥法在专用肥配方设计中的应用

经验施肥法在专用肥配方设计中的应用

一、经验施肥法在专用肥配方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欣英[1](2020)在《新型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既有无机肥的速效,又有有机肥的长效,还有生物肥的增效作用。但有益菌定殖活性低是我国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生产过程能耗高,施用过程费工费时等问题也阻碍了该类肥料的推广应用。本论文选用根际促生菌、高分子化学合成型缓释肥和活化腐植酸为原料,制作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并应用于盆栽番茄;采用挤压造粒工艺制作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并应用于大田苹果树,以探究1)原料特性及配比对促生菌定殖活性的影响及机理;2)促生菌在盆栽番茄根系的定殖规律及对番茄生长的影响;3)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养分释放及淋失特征;4)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苹果树生长和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活化的风化煤和化学合成型高分子缓释肥可增加促生菌的定殖活性。通过固相活化法活化风化煤中的腐植酸,可使其含氧基团相对增加了4.74%,高分子物质含量相对降低了8.44%,中、低分子物质含量分别相对增加了72.37%和13.17%,其水溶性和水稳性大幅度提高。探明了化学合成型高分子缓释肥中的酰胺键和磷脂键以水解断键的方式缓慢释放氮素和磷素。揭示了盐度系数低的化学合成型高分子缓释肥与活化腐植酸协同作用是提高促生菌活性的主要因素,并探明化学合成型高分子缓释肥与活化的腐植酸的重量比分别为1:1和1.5:1时最有利于番茄促生芽孢杆菌(B153)和苹果树促生芽孢杆菌(BP)的活性和稳定性。2.番茄专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BCSF)提高了促生菌的定殖活性,促进番茄的生长。荧光定量显示B153能迅速而有效的在盆栽番茄根际土壤中增殖,且在BCSF处理中有显着活性优势。BCSF处理下,番茄促生菌B153在第30天达到最高定殖量,达8.89×105CFU g-1土,并在50天后稳定在6.57×105CFU g-1土,60天内的增殖率为21.0%。液相色谱检测促生菌B153分泌物表明,B153能分泌促生物质赤霉素和生长素。与对照相比,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提高番茄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减量处理对番茄生长无显着影响。与生物有机无机普通肥(BCCF)和CK相比,BCSF能显着增加番茄根系体积,并使番茄产量分别提高了29.04%和73.08%。3.苹果专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A-BCSF)减少了肥料养分淋溶损失,提高了有关土壤酶的活性。淋溶条件下,与其它各处理相比,BCSF显着降低土壤中NO3--N、NH4+-N和速效钾(AK)的淋溶损失,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但对Ca2+、Mg2+的固定和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提高无明显优势。4.A-BCSF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和多样性,促进苹果树生长。在3年连续施肥条件下,与CK相比,A-BCSF处理的施肥点区域内,0-60cm土层内土壤AP、AK、NO3--N、NH4+-N含量均显着提高,0-20cm和40-60cm土层内土壤有机质(SOM)含量显着提高。A-BCSF处理在促生菌BP的定向选择调节下,增加了苹果园土壤细菌富营养型类群变形菌门等和真菌有益类群绿僵菌属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土壤细菌贫营养型类群绿弯菌门、酸杆菌门等和土壤真菌子囊菌门、担子菌门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增加了苹果树苗株高、茎粗、新稍长度和叶片干重,提高了苹果产量。另外,A-BCSF生产工艺简单,采用轻简化的打孔施肥方式,省工省时。

徐霞[2](2019)在《基于ArcGIS的河南省小麦、玉米区域配方设计及其综合效应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玉米种植大省,分布范围广、环境差异大,但以往小麦、玉米配方施肥的研究多为单点试验,针对河南省整个范围内的肥料配方设计及配方施肥下节肥、增产、减排潜力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在原有生态区划分的基础上跟据近五年的气象数据将河南省分别划分为五个小麦生态区及五个玉米生态区,利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5至2013年布置在河南省的2132个3414田间试验数据(小麦试验1247个,玉米试验885个)、2826个三区示范试验(小麦试验1582个,玉米试验1244个)、及在河南省152县(市)采集的83.70万个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并结合201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等资料,建立了河南省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整理了河南省小麦、玉米的需肥特性,基于ArcGIS软件设计了河南省范围内的肥料配方并对应用配方肥的增产、节肥、减排等综合效应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以相对产量80%、85%、90%、95%为划分标准将河南省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划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五个水平,对应小麦有效磷、速效钾的划分标准分别为>10 mg/kg、10-15 mg/kg、15-24 mg/kg、24-37 mg/kg、>37 mg/kg,>80 mg/kg、80-105 mg/kg、105-140 mg/kg、140-180 mg/kg、>180 mg/kg;玉米有效磷、速效钾的划分标准分别为>11 mg/kg、11-16 mg/kg、16-25 mg/kg、25-38 mg/kg、>38 mg/kg,<70 mg/kg、70-100 mg/kg、100-130 mg/kg、130-180 mg/kg、>180mg/kg。2.河南省小麦、玉米百公斤经济产量的氮、磷、钾素需求量平均分别为2.63 kg、0.43 kg、2.13 kg(小麦),2.29kg、0.36 kg、1.98 kg(玉米)。比较小麦、玉米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百公斤经济产量需肥量发现,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小麦、玉米的百公斤经济产量需氮、磷、钾量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3.根据“氮肥总量控制”、“磷肥恒量监控”、“钾肥分区肥效反应”的方法来确定各生态区的小麦、玉米推荐施肥量,小麦氮肥推荐用量有180 kg/hm2、170kg/hm2、160kg/hm2、150 kg/hm2四个水平;推荐施磷量有 63 kg/hm2、75 kg/hm2、81 kg/hm2、92kg/hm2、107 kg/hm2五个水平,其中以推荐施磷量为81 kg/hm2的区域面积最大;推荐施钾量有48 kg/hm2、58 kg/hm2、64 kg/hm2、73 kg/hm2,在施钾量的大小上整体呈现中间高、东西低的变化趋势。根据氮、磷、钾推荐用量,河南省小麦共设计了8个分次施肥配方、9个一次性施肥配方。在分次施肥配方中河南省中部、东部、西部的大部分区域的小麦施肥配方以15-19-11、16-17-12及17-16-12为主,在南部的信阳市以配方18-15-12为主。4.用同样的方法为河南省玉米进行氮磷钾肥推荐,玉米平原少温区、水温协调区氮肥推荐用量为180 kg/hm2,多雨高温区为190 kg/hm2。推荐施磷量共有68 kg/hm2、73 kg/hm2、88 kg/hm2、95 kg/hm2、105 kg/hm2五个水平,其中最小推荐施磷量(65 kg/hm2)主要分布在南阳市的南部。在钾肥施用上共有63kg/hm2、71 kg/hm2、78 kg/hm2、83 kg/hm2四个推荐用量。根据氮磷钾推荐用量最终确定9个玉米施肥配方,其中配方24-12-9、25-10-10、26-10-9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东部的平原少温区及水温协调区。5.河南省小麦生产中氮、磷、钾肥习惯施用量平均分别为198、121、50kg/hm2。与本研究设计的小麦施肥配方相比,河南省小麦生产平均可节约氮肥42 kg/hm2,共总可以节氮23.10万吨、节磷8.88万吨,而钾肥需增施5.31万吨。配方施肥下小麦各区域的增产总量为960.5万吨,在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方面,配方施肥下河南省小麦生产中共节本增收253.22亿元,减少温室气体减排总量348.65×104t CO2 eq。6.玉米习惯施肥中氮、磷、钾肥施用量平均分别为232kg/hm2、62kg/hm2、47kg/hm2,应该配方施肥后,玉米节氮潜力平均为54 kg/hm2,节氮总量为18.84万吨,而磷肥与钾肥均需提高施肥量,其中磷肥、钾肥的增施总量分别为3.81万吨、8.36万吨。玉米在配方施肥下的增产总量为456.6万吨,获得的经济收益总额为75.61亿元,其中由玉米增产而增加的收入为73.06亿元。在环境效益方面配方施肥下玉米种植中的温室气体减排总量为258.91×104t C02 eq。

张森[3](2019)在《四川梓潼县蜜柚肥料施用现状及其提质增效配方施肥方案研发》文中研究表明柚(Citrus grandis),隶属芸香科(Rutaceae)柑橘属(Citrus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类果树。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期种植蜜柚,目前已有种植面积10万亩。2015年,梓潼“天宝蜜柚”经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梓潼县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发展20万亩蜜柚产业、形成循环农业产业链”,梓潼蜜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当地对于蜜柚的养分管理仍然很粗放,存在施肥次数不合理、养分配比不科学等问题,这导致梓潼蜜柚品质低下,果农种植效益差,严重阻碍了梓潼蜜柚产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本文通过施肥现状调研,先了解梓潼地区蜜柚种植的农户常规施肥情况,然后采集蜜柚园区土壤,进行土壤基础肥力测定,最后结合调研结果、土壤数据及植物营养规律设计梓潼蜜柚专用肥,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得出优化的蜜柚专用肥及施肥方案。主要结果如下:(1)四川梓潼县蜜柚种植农户常规施肥存在诸多问题,施肥时期上重膨大肥而轻视底肥,仅有13%的农户施用底肥。施肥种类上化肥(复合肥为主)使用较多,有机肥施用比例较低,且肥料中氮、磷、钾比例不合适。施肥方式以撒施为主。(2)四川梓潼县蜜柚园土壤pH=7.70,82.6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导致土壤保肥能力差、养分有效性差,严重缺乏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铁、有效锌和交换性镁的缺乏比例分别为93.48%、86.94%、95.35%、67.39%和93.48%。(3)根据目标产量法,设计了专用配方(萌芽肥N:P2O5:K2O:MgO:FeO:ZnO=22:9:9:1.3:0.1:0.1和膨大肥N:P2O5:K2O:MgO:FeO:ZnO=15:6:24:1.3:0.1:0.1)对蜜柚进行施肥处理。结果表明,处理1(萌芽肥0.5 kg+膨大肥1 kg)和处理2(萌芽肥0.6 kg+膨大肥1.2 kg)对蜜柚的果皮厚度、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和糖酸比均有显着的改善作用,但对果形指数、有机酸含量和固酸比无显着影响。处理3(萌芽肥0.5kg+膨大肥1 kg+采果复合肥0.5 kg和商品有机肥5 kg)的处理效果最优,各项品质指标均有改善,但优化施肥处理1成本改变最小,优化施肥处理2居于两者之间。

王梦茹[4](2019)在《专用肥对黄芪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山西省静乐县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在前期黄芪肥料中固氮菌T16、T21及氮磷钾复合肥各成分配比筛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添加硝普钠(SNP)、钼、铁对黄芪生长的影响,为黄芪专用肥的配制、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2年生黄芪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S1):氮磷钾+T16+T21+297.87 g/hm2 SNP,处理2(S2):氮磷钾+T16+T21+448 g/hm2 SNP,处理3(S3):氮磷钾+T16+T21+744 g/hm2 SNP,处理4(S4):S1+钼+铁,处理5(S5):S2+钼+铁,处理6(S6):S3+钼+铁,研究肥料中添加硝普钠及钼、铁元素对黄芪营养生长、产量、活性成分含量及土壤营养状况的影响。以3年生黄芪为试材,在上述基础上,研究专用肥对黄芪生物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并对肥料中不同成分含量及有效活菌数进行检测。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相结合的方法对黄芪黄酮、多糖、皂苷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闪式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快速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如下:1.黄芪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闪式提取工艺条件分别为黄酮:乙醇浓度85%、料液比1:25、提取时间60 s、提取电压120 V,多糖:乙醇浓度2.5%、料液比1:15、提取时间105 s、提取电压115 V,皂苷:乙醇浓度7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120 s、提取电压110 V,此工艺下黄酮、多糖、皂苷得率分别为0.663%、0.965%、1.126%,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差均小于0.05%,3个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优化工艺可靠。2.在肥料中添加钼、铁元素对蒙古黄芪地下部分根的生长、主要活性成分的积累、营养元素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而不添加钼、铁元素的肥料则侧重于促进地上部分植株的生长,硝普钠的最佳施用量为448 g/hm2,综合考虑处理5效果最好。3.黄芪专用肥(粉末状)配方中固体菌肥、茎叶绿肥、氮磷钾复合肥、硝普钠、钼肥、铁肥的比例依次为13.60%、74.34%、9.96%、0.041%、0.014%、2.039%,养分含量高,1千克肥料中氮、磷、钾含量为36.17 g、29.18 g、1.11 g,有效活菌数大于2×107个/g,适宜施用量为每亩73.57 kg。优化后的配方肥料对3年生蒙古黄芪生长量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均高于对照,可使黄芪产量每亩增产48.6 Kg,多糖、黄酮、皂苷含量分别提高14.6%、11.5%、2.3%,单株经济产量上升41.9%、38.1%、26.8%,黄芪专用肥配方优化效果好,可进行推广。

贾可[5](2021)在《复合肥区域配方优化及其肥料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采用大量宏观农户调查与多年、多点不同区域主栽作物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基于2004-2006年和2014-2016年两个时间段共计3602个农户施肥状况的调查,研究我国农户复合肥施用现状与变化,并结合宏观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复合肥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2001-2006年和2008-2014年两个时间段的293个田间肥料试验,对不同工艺复合肥进行农业效果评价;通过2002-2006年和2012-2016年两个时间段,共计761个田间肥料试验,分析研究肥料在主栽作物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农学效率年际变化规律;基于肥料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进而优化企业复合肥配方和配套科学施肥技术、提出减量施肥建议,分析研究中、微量营养元素在主栽作物上的产量效应,指导复合肥生产中的中微量元素添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大量的农户施肥调查,明确我国主要作物施肥氮、磷、钾复合化率平均为69.5%、92.1%、84.3%。农户习惯施肥现状为: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施肥N:P2O5:K2O平均为1:0.36:0.30,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氮、磷、钾施肥养分投入比例平均为 1:0.75:1.07。通过宏观统计数据分析发现,1997-2016年我国复合肥施用量由798.1万吨增长至2207.1万吨,年均增长70.4万吨,但近年来复合肥施用量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08年以后,增长率由2008年的7.0%下降到2016年的1.4%。2、由于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理化性质差异,其产量效应也不同。2008-2014年:不同复合肥处理和混配肥在东北春玉米上差异不显着;冬小麦上硝氨、氢钾、高塔复合肥及混配肥处理显着高于团粒复合肥处理;在夏玉米上硝氨、高塔和氢钾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三者显着高于混配、团粒、缓释复合肥处理;在东北水稻上缓释肥处理显着低于其他复合肥处理,其他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在华南水稻上混配、高塔、团粒工艺处理的水稻产量显着高于其他复合肥处理;在叶菜类蔬菜上,高塔复合肥处理较习惯施肥增产率高于30%的频度为88.4%;在果菜类蔬菜上,硝氨复合肥处理增产率高于30%的试验频度为86.1%,高于其他肥料。3、随着复合肥的广泛施用以及施肥养分投入量的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和施肥的农学效率也发生改变。在东北春玉米上,14年土壤地力产量年均增加6.1%,施肥的农学效率由2003年的15.5 kg·kg-1下降至2016年的8.1 kg·kg-1;在华北冬小麦上,14年土壤地力产量年均增加1.6%,施肥农学效率由2002年的9.0kg·kg-1下降至2016年的6.5kg·kg-1,冬小麦高产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氮>磷>钾;在华北夏玉米上,14年土壤地力产量年均增加2.9%,施肥农学效率总体上呈先增后减趋势,2002年9.4 kg·kg-1,2010最高为13.1 kg·kg-1,之后逐年下降至2016年的11.1 kg·kg-1;在华南水稻上,2002-2016年土壤供肥能力相对稳定,土壤地力产量无明显变化,2004-2016年农学效率呈下降趋势,但幅度较小,2007年后施肥农学效率稳定在10kg·kg-1左右。4、随着土壤供肥能力和施肥农学效率的改变,作物施肥的产量效应也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复合肥配方的优化与调整。基于肥料效应函数计算出2002-2006年和2012-2016年两个时间段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和华南早稻最高产量时氮(N)、磷(P2O5)、钾(K2O)平均用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根据16组田间试验结果优化的2006年春玉米复合肥配方N-P205-K20为18-14-14,2016年为28-8-10;根据24组田间试验结果,提出2006年冬小麦区域优化配方N-P2O5-K20为18-18-6,2016年优化配方为18-20-4;根据18组田间试验结果将夏玉米2005复合肥配方N-P2O5-K2O优化为22-8-12,2016年为24-6-10;将华南早稻复合肥配方N-P2O5-K2O 优化为 20-10-14。中微量元素的产量效应影响到复合肥配方中的这些元素的合理添加。东北春玉米基肥加150kg·hm-2七水硫酸锌镁和30kg·hm-2七水硫酸锌均无显着增产作用;华北夏玉米基肥加30kg·hm-2七水硫酸锌明显增产作用而加30kg·hm-2硼砂无显着增产作用;华北冬小麦基肥加30kg·hm-2七水硫酸锌有明显增产作用;在华南水稻上基肥增施75kg·hm-2氧化钙无明显的增产作用。5、以作物施肥产量效应研究结果和复合肥配方优化为基础,通过大量田间试验制定出主栽作物的减量施肥方案。在春玉米上;减量施肥处理基肥施用复合肥525kg·hm-2,追施尿素150kg·hm-2,较3种习惯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投入量4.0%-17.2%、增加产量0.1%-10.0%,实现了节肥增效的目的。在冬小麦上,两种减量施肥方案:将小麦基肥由习惯施肥750kg·hm-2减量为600kg·hm-2,或习惯施肥基础上减少追肥用量25%,小麦产量与习惯施肥相比差异均不显着,节肥效果明显。在夏玉米上,复合肥作追肥的施肥方式中,由习惯施肥量的750kg·hm-2减量20%的施肥量,玉米产量无显着变化,节肥增效效果显着;在复合肥基施450kg·hm-2,追施尿素300kg·hm-2基础上,将基肥减量20%同时追肥减量50%的方式,较习惯施肥节肥40.5%,没有造成减产;种肥同播复合肥750kg·hm-2基础上,施肥量减量20%和减量30%,玉米产量分别增加3.8%和15.1%。在华南水稻上,在基施复合肥375kg.hm-2或450kg·hm-2基础上,将基肥复合肥减少用量20%或46.0%,未造成水稻减产;在追施尿素225kg·hm-2基础上,追肥减量25%,也能够增加水稻收益。在当前蔬菜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蔬菜基施复合肥用量从375kg·hm-2(番茄)或600kg·hm-2(生菜)和750kg·hm-2(辣椒)基础上,减量20%未造成蔬菜减产,增加净收入4.7%-12.3%;在习惯施肥600kg·hm-2基础上,减量20%结合有机肥375kg·hm-2,能够保证小白菜产量。6、最后,土壤供肥能力还影响着作物施肥方式的调整。春玉米一次性施肥和夏玉米种肥同播与分次施肥的产量差异不显着;春玉米一次性施肥时配合适量种肥显着增加玉米产量;冬小麦上一次性施肥显着减产。水稻直播田建议施肥方式是:复合肥375kg·hm-2(基肥),两叶一心期追施尿素150kg·hm-2,后期追施尿素共150kg·hm-2。

任庆亚,禇彦朝,褚清河,吕凯[6](2016)在《我国主要作物区域配方肥配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于2005年重新启动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项目覆盖县(场、单位)达到2 498个,项目累计投资71亿元。通过开展取土化验和布置田间肥效试验,2012年农业部提出区域大配方在全国推广实施,标志着我国作物施肥已由测土确定配方走向以区域确定作物施肥配方。为了探索区域配方肥配方的实质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我国现有研究资料,对我国的区域养分状况和大配方的关系及以基础产量确定施肥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土壤养分存在多种丰缺组合类型,以区域确定配方缺乏针对性,而以基础产量确定配方肥施用量也与现有的研究结果不相符,区域配方肥并未脱离施肥的盲目性。

车升国[7](2015)在《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化肥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由单质肥到复合(混)肥、复合(混)肥由通用型走向专用化,是世界肥料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幅员辽阔,土壤、气候和作物类型复杂多样,农业经营以小农经济为主,规模小、耕地细碎化。因此,区域化、作物专用化是我国复合(混)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根据我国不同类型大田作物的区域分布特点,系统研究区域作物需肥规律、气候特性、土壤特点、施肥技术等因素,开展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原理,研究建立了“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制定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农艺配方的原理与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作物氮磷钾施肥总量以及基肥和追肥比例,从而获得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基肥、追肥中氮磷钾配比,也即复合(混)肥料配方。通过施肥模型确定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配比,使作物产量、作物吸收养分量、作物带出农田养分量、肥料养分损失率、养分环境输入量、土壤养分状况、气候生态等因素对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影响过程定量化。根据区域作物施肥量来确定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生产的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可同时实现氮磷钾三元素的精确投入。(2)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小麦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获得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中氮磷钾比例为1:0.40:0.31,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65:0.51。不同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春小麦区1:0.42:0.15、1:0.60:0.21;黄淮海冬小麦区1:0.45:0.40、1:0.79:0.70;黄土高原冬小麦区1:0.50:0.09、1:0.77:0.14;西北春小麦区1:0.47:0.47、1:0.80:0.81;新疆冬春麦兼播区1:0.27:0.25、1:0.65:0.59;华东冬小麦区1:0.42:0.38、1:0.61:0.54;中南冬小麦区1:0.24:0.28、1:0.35:0.43;西南冬小麦区1:0.34:0.26、1:0.57:0.43;青藏高原冬春麦兼播区1:0.62:0.70、1:1.04:1.17。(3)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玉米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中氮磷钾比例为1:0.40:0.30,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93:0.69。不同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春播玉米区1:0.65:0.52、1:1.39:1.11;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1:0.37:0.18、1:0.62:0.30;北方春播玉米区1:0.45:0.08、1:1.73:0.32;西北灌溉玉米区1:0.39:0.36、1:0.95:0.86;南方丘陵玉米区1:0.27:0.40、1:0.50:0.73;西南玉米区1:0.41:0.29、1:1.22:0.87。(4)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水稻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中氮磷钾比例为1:0.44:0.56,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75:0.96。不同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早熟单季稻区1:0.47:0.18、1:0.94:0.35;华北单季稻区1:0.35:0.28、1:0.61:0.50;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区晚稻1:0.29:0.58、1:0.49:0.98,早稻1:0.34:0.37、1:0.57:0.63,单季稻1:0.53:0.95、1:0.92:1.63;江南丘陵平原双单季稻区晚稻1:0.42:0.75、1:0.63:1.12,早稻1:0.44:0.80、1:0.67:1.22,单季稻1:0.51:0.45、1:0.75:0.67;华南双季稻区晚稻1:0.33:0.50、1:0.61:0.92、早稻1:0.39:0.74、1:0.71:1.36;四川盆地单季稻区1:0.58:0.83、1:1.05:1.49;西北单季稻区1:0.53:0.30、1:0.90:0.52;西南高原单季稻区1:0.77:0.97、1:1.32:1.66。(5)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马铃薯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31:0.89,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54:1.59。不同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北方一作区1:0.39:0.56、1:0.53:0.77;中原二作区1:0.39:0.58、1:1.10:1.62;南方二作区1:0.15:1.04、1:0.26:1.85;西南混合区1:0.47:1.55、1:0.79:2.60。(6)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油菜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73:0.70,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1.16:1.11。不同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春油菜区1:0.70:0.55、1:0.80:0.63;长江下游冬油菜区1:0.50:0.24、1:0.86:0.40;长江中游冬油菜区1:0.60:0.56、1:1.13:1.07;长江上游冬油菜区1:1.00:1.20、1:1.20:2.34。(7)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棉花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37:0.65,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67:1.17。不同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黄河流域棉区1:0.45:0.94、1:0.84:1.76;西北内陆棉区1:0.44:0.44、1:0.74:0.73;长江流域棉区1:0.24:0.65、1:0.45:1.20。(8)根据农田士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花生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全国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35:0.85,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48:1.10。不同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花生区1:0.22:0.69、1:0.35:1.11;黄河流域花生区1:0.59:0.86、1:0.76:1.10;长江流域花生区1:0.31:0.90、1:0.48:1.40;东南沿海花生区1:0.35:1.07、1:0.78:2.41。(9)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大豆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43:0.52,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43:0.52。不同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北方春大豆区1:0.43:0.33、1:0.43:0.33;黄河流域夏大豆区1:0.6:0.72、1:0.73:0.87;长江流域夏大豆区1:0.48:0.79、1:0.48:0.79;南方多熟制大豆区1:0.60:1.07、1:0.60:1.07。

刘顺[8](2014)在《施肥对毛竹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文中指出毛竹(Phyllostachy edulis)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是笋材两用型竹种,具有经济效益、生态价值高等优点,是广大林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农民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的不当,掠夺式的经营造成了毛竹林经营效益差,竹林生产力下降,林地土壤肥力衰退严重等问题。维持毛竹林高产、稳产、优质的经营目标是毛竹经营管理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关于毛竹林养分管理方面的研究已经广泛地展开,但由于毛竹鞭根一体的生长特点,很难做到植株与土壤的一一对应,因此竹类根际领域研究较少,缺乏对根际微域系统生态过程的研究。本文以江西省永丰县以江西永丰县官山林场4种不同施肥处理(45%矿渣肥、39%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和对照)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常规方法与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相结合的手段,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1)施肥对不同年龄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2)施肥对不同年龄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3)施肥对不同年龄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4)施肥对不同年龄毛竹根际土壤富集作用的影响及相关性;(5)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养分和酶活性的关系。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毛竹林根际微域土壤微生物生态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毛竹林精准施肥和养分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竹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不同。45%矿渣肥和39%矿渣肥对毛竹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具有一致性,速效型肥料毛竹专用肥和对照处理毛竹根际土壤养分变化具有相似性。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同养分的变化规律不相同。毛竹根际土壤酶活性总体大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蛋白酶在不同施肥处理根际土中总体表现为降—升的趋势,不同施肥处理根际土中脲酶活性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呈增加的趋势,磷酸酶活性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蔗糖酶随着年龄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2)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磷脂脂肪酸种类检测出C链长度从1220的脂肪酸结构共80种,土壤微生物PLFAs生物标记有31种,表征细菌的有22种,真菌有4种,放线菌有4种,原生动物有1种。毛竹根际土壤平均总PLFAs含量以39%矿渣肥处理最高(10892.62ng·g-1soil),毛竹专用肥处理次之(9256.03ng·g-1soil),其次分别为45%矿渣肥处理(8976.53ng·g-1soil)和对照处理(6945.15ng·g-1soil),非根际土壤总PLFAs表现为45%矿渣肥处理>39%矿渣肥处理>毛竹专用肥处理>对照处理。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三大菌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PLFAs含量以细菌最高,真菌和放线菌PLFAs含量相差不大;革兰氏阳性菌G+的PLFAs含量大于革兰氏阴性菌G-。(3)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不同施肥处理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结构归为3类,45%矿渣肥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毛竹专用肥处理根际和非根际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系统聚类中归为一类,39%矿渣肥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磷脂脂肪酸结构和对照处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可分别归为一类,主成分分析中主成分1(PC1)解释了变量方差87.6%的差异,主成分2(PC2)解释了变量方差5.5%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不同肥料种类对毛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土壤磷脂脂肪酸进行主成分分析中主成分1(PC1)和2(PC2)分别达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73.4%和13.6%,两主成分合计达到87.0%,可以较好的反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4)根际土壤养分富集率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富集有较高的作用。综合典型相关分析效果较好。根际微生物和养分富集率间较高的相关性主要是由根际土壤有机质和细菌富集密切相关引起的,也说明了土壤根际有机质的富集对土壤根际细菌的富集有较大的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富集率较高的相关性主要是由总PLFAs富集和蔗糖酶和脲酶富集相关密切引起的,根际土壤蔗糖酶和脲酶富集对土壤总PLFAs富集具有一定的影响。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富集率较高的相关性主要是由全钾和磷酸酶富集密切相关引起的,根际土壤全钾富集对磷酸酶富集具有一定的影响。(5)土壤微生物各菌群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关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结果相似,全钾对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均具有较高的影响,土壤微生物各菌群均与有机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次为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与土壤微生物各菌群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测定各养分指标中只有全磷与微生物菌群的相关性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表现不同,在根际土壤中表现为较弱的负相关性,而在非根际土壤中表现为一定的正相关性。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均与土壤各菌群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蛋白酶与各菌群的相关性较差。在根际土壤中脲酶与各菌群的相关性较高,而在非根际土壤中以蔗糖酶与各菌群的相关性较高。

郜舒蕊[9](2014)在《烯效唑和微量元素肥料对丹参生长及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在中药种植过程中,不合理施肥现象较为严重,药农在肥料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对中药材往往按照农作物施肥经验和习惯进行施肥,肥料作为中药材种植中较大的物质投入,其对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中药材进行施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结合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栽培中应用饱受争议的现象以及微量元素肥料不受重视的现状,本研究以丹参为研究材料,主要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以烯效唑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典型代表,以一种具有类似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的肥料壮根灵为对照肥料,同时进行丹参的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探讨叶面喷施烯效唑对丹参生长及质量的影响,从而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栽培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固定大量元素用量水平的基础上对铜、锌、铁、锰4种微量元素进行组合设计配方,通过丹参的大田试验进行配方筛选,对筛选出的最优配方通过大田试验和单株试验考察其适宜的施用浓度,最终为丹参专用肥的开发奠定基础。通过对这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烯效唑叶面喷施能有效抑制丹参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地下部分生长通过动态监测盆栽丹参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发现烯效唑喷施对丹参株高、株幅的抑制作用显着且持久,改善了丹参地上部分旺长易倒伏的现象。另外,烯效唑处理打破了丹参库源平衡,使生物量更多的流向地下部分,用于根部的膨大生长。盆栽试验及大田试验结果均显示以烯效唑质量浓度240 mg·L-1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同时大田试验结果显示在丹参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喷施烯效唑,增产效果要优于盛花期。2、低浓度烯效唑喷施处理对丹参质量的影响不大以HPLC指纹图谱作为评价丹参质量的首要指标,发现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条件下烯效唑各处理组样品与CK组样品相比,相似度均在0.9以上,说明烯效唑处理后丹参质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随烯效唑施用浓度增加,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脂溶性成分含量则表现为不断降低趋势,其中只有烯效唑60mg·L-1处理组中丹参酮ⅡA含量达到《中国药典》标准,而烯效唑120mg-L-1、240mg·L-1处理组中丹参酮ⅡA含量均略低于此标准。3、壮根灵对丹参生长及质量有影响,在丹参栽培中不宜施用壮根灵处理后,丹参出现开花被显着抑制、地上部分生长“反弹”、茎节基部急剧骤缩、根部断面出现“木间木栓”异常构造等现象,并且HPLC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经其处理后的丹参中,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成分含量异常升高。综合考虑丹参的生长情况、药材的表观性状以及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认为在丹参栽培中不宜施用壮根灵肥料。4、自制微量元素配方2对丹参的增产效果显着且稳定2012、2013连续两年的大田试验以及2013年的盆栽单株试验和大田单株试验结果均显示,自制微量元素配方2对丹参具有显着的增产效果,且对丹参质量无明显影响,证明了自制微量元素配方2肥效显着且稳定,为丹参专用肥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1)同时进行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动态监测丹参生长、生理指标,系统地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对丹参生长及质量的影响,发现烯效唑喷施对丹参具有显着的矮化效果,可有效改善倒伏现象,并且能促进丹参根部生物量的积累;(2)充分利用前人有关丹参施肥研究基础,对已筛选出的可以提高丹参产量及质量的4种微量元素铜、锌、铁、锰进行设计组方,筛选出自制的肥料配方,并对筛选出的配方进行连续两年的肥效试验,证明了自制微量元素肥料配方肥效的稳定可靠。

吴良泉[10](2014)在《基于“大配方、小调整”的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区域配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生产方式和规模化生产的肥料工业之间的矛盾要求区域配肥在理论和技术上有新的突破。本文在明确了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施肥分区的基础上,通过大样本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研究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不同区域的磷肥和钾肥效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磷肥恒量监控建立了大区域的磷肥推荐技术指标;基于钾肥肥效反应建立了大区域的钾肥推荐技术指标;并结合区域气候、栽培和土壤条件等特点制定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不同区域的肥料配方与施肥建议。最后,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的农学和经济效应。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整理与分析2005-2010年在全国开展的7081、4232和9608个玉米、小麦和水稻田间肥效试验数据结果表明,玉米、小麦和水稻施磷增产效果显着,其中小麦施用磷肥的增产效果最佳(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下全国小麦的平均增产量为0.9t ha-1,增产率为18.8%,缺磷区相对产量为85.8%,磷肥的农学效率为8.8kg kg-1),玉米次之(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下全国玉米的平均增产量为1.1t ha-1,增产率为15.7%,缺磷区的相对产量为88.0%,磷肥的农学效率为12.4kg kg-1),水稻较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下全国水稻的平均增产量为0.8t ha-1,增产率为12.8%,缺磷区的相对产量为89.9%,磷肥的农学效率为13.1kg kg-1)。在玉米上,表现为东北春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和西南玉米区的增产效果要高于华北夏玉米区;在小麦上,表现为华北灌溉冬麦区的增产效果略低于其它区域;在水稻上,表现为东北单季稻区和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的增产效果较好,江南华南单双季稻区和西南高原山地单季稻区的增产效果较差;长江流域中游单双季稻区的早稻施磷效果大于晚稻。作物的施磷效应一方面受到土壤速效磷状况的直接影响,随着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高,施磷的增产效应呈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受到不同生产体系和种植制度的影响,特别是温度和水份的影响。(2)通过整理与分析2005-2010年在全国开展的3124、3924和9490个玉米、小麦和水稻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钾处理相比,东北春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华北夏玉米区和西南玉米区玉米施钾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4.0%,4.3%,14.7%,19.4%;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全国小麦施钾的平均增产量为0.7t ha-1,增产率为12.5%,缺钾区相对产量为90.0%,钾肥农学效率为7.2kgkg-1;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全国水稻施钾的平均增产量为0.8t ha1,增产率为12.5%,缺钾区的相对产量为90.1%,钾肥农学效率为9.1kg kg-1。本研究发现钾肥肥效反应仅部分受到土壤速效钾的影响,站点属性(例如县域,品种,土壤类型和年份等因素)的差异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钾肥的增产效应,随着产量水平的升高,施钾的增产效果更佳。(3)通过44个夏玉米田间试验的955组植株磷测试数据和56个夏玉米田间试验的953组植株钾测试数据的分析表明,当前优化施肥下夏玉米生产1吨籽粒需磷(P)和钾(K)量分别为3.20kg和15.0kg。单位籽粒产量需磷量随着产量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原因是收获指数的增加与籽粒磷浓度的下降;单位籽粒产量需钾量随着产量水平相对稳定,这主要是收获指数增加和秸秆钾浓度增加(由14.0g kg-1增加到18.1g kg-1)相互抵消而籽粒钾浓度基本维持在3.2g kg-1所造成的结果。(4)在建立了大区域磷素肥力分级指标和明确了作物磷素需求量的基础上,基于磷肥恒量监控建立了区域的磷肥推荐技术指标;同时基于钾肥肥效反应建立了区域的钾肥推荐技术指标。结果显示,我国玉米12个施肥亚区的磷肥推荐用量平均为75kgP2O5ha-1(46-123kg P2O5ha-1),钾肥推荐用量平均为54kg K2O ha-1(30-64kg K2O ha-1);7个小麦施肥亚区的磷肥推荐用量平均为77kg P2O5ha-1(55-88kg P2O5ha-1),钾肥推荐用量平均为50kgK2Oha-1(33-59kg K2O ha-1);8个水稻施肥亚区的磷肥推荐用量平均为71kg P2O5ha-1(59-84kg P2O5ha-1),钾肥推荐用量平均为62kg K2O ha-1(45-80kg K2O ha-1)。(5)根据不同生态区域的养分推荐用量及气候、栽培和土壤条件的差异,根据“大配方、小调整”的技术思路确定了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不同生态区域的肥料配方及施肥建议。在12个玉米施肥亚区总共确定了16个区域肥料配方,包括12个基追结合施肥下的配方和4个一次性施肥配方;7个小麦施肥亚区总共确定了9个区域肥料配方,包括7个基追结合施肥方式下的配方和2个一次性施肥配方;8个水稻施肥亚区总共确定了11个区域肥料配方,其中包括7个高浓度配方和4个中浓度配方。(6)通过2011-2013年的178组田间试验证明,“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比习惯施肥显着提高了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玉米上(n=63),该技术比农民习惯处理的产量提高9.0-11.4%、氮肥利用效率提高18-22%、经济效益提高1255-1433Yuan ha-1;在小麦上(n=36),该技术比农民习惯处理的产量提高7.6-11.7%、氮肥利用效率提高29-35%、经济效益提高1476-1688Yuan ha-1;在水稻上(n=79),该技术比农民习惯处理的产量提高8.3-10.5%、氮肥利用效率42-48%、经济效益提高2044-2388Yuan ha-1。

二、经验施肥法在专用肥配方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验施肥法在专用肥配方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化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1.2 缓释肥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1.2.1 缓释肥的养分释放机理
        1.2.2 缓释肥的类型
        1.2.3 缓释肥的应用效果
    1.3 有机肥料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1.3.1 新型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机理及效果
        1.3.2 风化煤的利用现状
    1.4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理
        1.4.1 新型微生物肥料的标准体系及作用机理
        1.4.2 有益菌芽孢杆菌的应用现状
    1.5 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1.6 肥料剂型的研究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8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原料及配方筛选
        2.1.1 试验材料及性质表征
        2.1.2 试验设计与采样方法
    2.2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及芽孢杆菌在番茄根系的定殖规律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样品采集方法
    2.3 果树专用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养分淋溶及释放特点研究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设计
        2.3.3 样品采集方法
    2.4 果树专用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苹果树及苹果园土壤的影响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设计
        2.4.3 样品采集方法
    2.5 样品分析化验方法
        2.5.1 芽孢杆菌的测定方法
        2.5.2 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测定方法
        2.5.3 植株生理和光合指标的测定方法
        2.5.4 土壤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2.6 试验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原料特征及配方筛选
        3.1.1 活化腐植酸的特征
        3.1.2 高分子缓释肥(PSF)的养分释放规律及结构特征
        3.1.3 B153形态观察及分泌物检测
        3.1.4 番茄专用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配方筛选
        3.1.5 B153在原料中活性差异机理分析
        3.1.5.1 PSF养分缓释保护有益菌活性
        3.1.5.2 不同原料配方pH和电导率分析
        3.1.6 果树专用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配方筛选
    3.2 BCSF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及B153的定殖规律
        3.2.1 不同处理对盆栽番茄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盆栽番茄生理性状的影响
        3.2.3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不同生长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3.2.4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不同生长期光合指标的影响
        3.2.5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3.2.6 施肥处理对盆栽番茄生理和光合指标的PCA主成分分析
        3.2.7 芽孢杆菌B153在盆栽番茄根际土壤的定殖规律
        3.2.8 芽孢杆菌对盆栽番茄促生机理分析
    3.3 果树专用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研制及养分淋溶和释放效果研究
        3.3.1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研制
        3.3.2 不同处理淋洗液pH随淋洗孔隙体积的变化规律
        3.3.3 不同处理淋洗液EC随淋洗孔隙体积的变化规律
        3.3.4 不同处理淋洗液速效养分随淋洗孔隙体积的变化
        3.3.5 不同处理淋洗液全氮含量随淋洗孔隙体积的变化
        3.3.6 不同处理淋洗液钙和镁离子含量随淋洗孔隙体积的变化
        3.3.7 不同处理淋洗液速效养分的PCA主成分分析
        3.3.8 不同处理下淋洗后土壤pH和EC的变化
        3.3.9 不同处理下淋洗后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
        3.3.10 不同处理下淋洗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3.3.11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特点
    3.4 果树专用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及苹果树生长的影响
        3.4.1 苹果园土壤全年地温和气温变化规律
        3.4.2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在苹果园土壤中的有益菌活性变化
        3.4.3 不同施肥处理下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
        3.4.4 不同施肥处理苹果树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
        3.4.5 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3.5 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园土壤细菌区系的影响
        3.5.1 不同处理土壤细菌OTU分布差异比较
        3.5.2 不同处理对细菌群落α多样性的影响
        3.5.3 不同处理对细菌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
        3.5.3.1 不同处理细菌群落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3.5.3.2 不同施肥处理下细菌门水平差异
        3.5.3.3 不同施肥处理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
        3.5.3.4 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LEfSe分析
    3.6 不同处理对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6.1 不同处理土壤真菌OTU分布差异比较
        3.6.2 不同处理对土壤真菌α多样性的影响
        3.6.3 不同处理对土壤真菌β多样性的影响
        3.6.3.1 不同处理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3.6.3.2 不同施肥处理下品果园土壤真菌门水平的柱状图
        3.6.3.3 不同处理土壤真菌属水平下群落结构
        3.6.3.4 苹果园土壤真菌群落LEfSe分析
    3.7 土壤环境因子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3.7.1 土壤环境因子与土壤细菌相互关系
        3.7.2 土壤环境因子与土壤真菌相互关系
4.讨论
    4.1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原料及对有益菌活性的影响
        4.1.1 活化的风化煤腐植酸性质特点及对有益菌的影响
        4.1.2 高分子缓释肥的养分释放特点及对有益菌活性的影响
    4.2 芽孢杆菌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及促生机理
        4.2.1 芽孢杆菌在番茄根系的定殖规律
        4.2.2 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4.3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土壤pH和酶活性的影响
        4.3.1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土壤pH的影响
        4.3.2 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对淋溶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4 果树专用超大颗粒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在苹果树上的施用效果
        4.4.1 新型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影响苹果树生长
        4.4.2 新型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影响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区系
5 结论
6 主要创新点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专利情况

(2)基于ArcGIS的河南省小麦、玉米区域配方设计及其综合效应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1.2.2 作物养分需求规律
        1.2.3 养分资源管理策略
        1.2.4 区域配方设计
        1.2.5 配方肥环境效应
2 引言及技术路线
    2.1 引言
    2.2 技术路线
3 河南省小麦、玉米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小麦、玉米生态区划分
        3.1.2 数据来源
        3.1.3 样品采集及测定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小麦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确定
        3.2.2 小麦百公斤产量需肥量的确定
        3.2.3 小麦产量状况及目标产量
        3.2.4 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制定
        3.2.5 玉米百公斤需肥量的确定
        3.2.6 玉米产量状况及目标产量
    3.3 讨论
        3.3.1 小麦、玉米土壤丰缺指标
        3.3.2 小麦、玉米百公斤需肥量
        3.3.3 小麦、玉米目标产量
    3.4 小结
4 河南省小麦、玉米区域配方的制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氮肥总量控制
        4.1.2 磷肥恒量监控
        4.1.3 钾肥分区肥效反应
        4.1.4 数据来源
        4.1.5 ArcGIS图层操作
    4.2 不同区域肥料配方的制定
        4.2.1 小麦区域氮肥用量的确定
        4.2.2 小麦区域磷肥用量的确定
        4.2.3 小麦区域钾肥用量的确定
        4.2.4 小麦区域肥料配方图的制定
        4.2.5 玉米区域氮肥用量的确定
        4.2.6 玉米区域磷肥用量的确定
        4.2.7 玉米区域钾肥用量的确定
        4.2.8 玉米区域配方图的制定
    4.3 讨论
        4.3.1 小麦、玉米氮肥推荐用量
        4.3.2 小麦、玉米磷钾肥推荐用量
    4.4 小结
5 配方施肥综合效应评价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数据库来源
        5.1.2 数据分析
        5.1.3 ArcGIS图层操作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配方施肥下小麦节肥、增产效应
        5.2.2 配方施肥下小麦温室气体减排效应
        5.2.3 配方施肥下玉米节肥、增产效应
        5.2.4 配方施肥下玉米温室气体减排效应
    5.3 讨论
        5.3.1 节肥潜力研究
        5.3.2 减排潜力研究
        5.3.3 增产潜力研究
    5.4 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攻读硕士期间工作成绩

(3)四川梓潼县蜜柚肥料施用现状及其提质增效配方施肥方案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梓潼县柚类种植现状与问题
        1.1.2 蜜柚专用肥发展现状
    1.2 研究现状
        1.2.1 施肥对蜜柚的重要性
        1.2.2 柚类施肥研究
        1.2.3 专用肥设计
    1.3 总结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施肥现状调查
    2.3 土样采集与分析
        2.3.1 土样采集
        2.3.2 土样分析
    2.4 专用肥设计
    2.5 田间验证试验设计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四川梓潼县蜜柚施肥现状分析
        3.1.1 农户常规施肥时期状况
        3.1.2 农户常规施肥肥料种类状况
        3.1.3 农户常规施肥量状况
        3.1.4 常规施肥方式情况
    3.2 四川梓潼县蜜柚园土壤情况与分析
        3.2.1 土壤肥力总体评价
        3.2.2 土壤肥力单项评价
    3.3 优化施肥对蜜柚产量、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4.1 四川梓潼县蜜柚施肥现状
    4.2 四川梓潼县蜜柚园土壤肥力状况
    4.3 优化施肥对蜜柚产量、品质的影响
5 小结与展望
    5.1 小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专用肥对黄芪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蒙古黄芪概述
        1.1 蒙古黄芪的生物学特性
        1.2 蒙古黄芪资源分布及其现状
        1.3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
    2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及响应面优化设计概述
    3 药用植物施肥研究
        3.1 肥料类型及施肥现状
        3.2 蒙古黄芪施肥研究
        3.3 钼、铁肥料对豆科植物生长的影响
    4 研究背景及意义
        4.1 选题背景、意义
        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黄芪三种活性成分的闪式提取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药品
        1.2 试验材料
        1.3 黄芪三种活性成分的提取
        1.4 黄芪三种活性成分的测定
        1.5 单因素试验
        1.6 响应面优化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提取条件对黄芪活性成分提取的影响
        2.2 响应面回归模型的建立
        2.3 响应面优化工艺的确定及验证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硝普钠及钼、铁元素对黄芪生长及土壤营养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1.3 试验内容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黄芪生物量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黄芪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黄芪营养元素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黄芪土壤营养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黄芪专用肥的配制及其施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黄芪专用肥的制作及检测
        1.3 黄芪专用肥的施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肥料中不同成分含量及有效活菌数的检测
        2.2 专用肥的施用对蒙古黄芪生长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1 结论
    2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5)复合肥区域配方优化及其肥料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复合肥发展历史与现状
        1.1.1 复合肥定义与分类
        1.1.2 世界复合肥发展历史与现状
        1.1.3 中国复合肥发展历史与现状
        1.1.4 中国复合肥企业和流通发展历史与现状
    1.2 我国复合肥工艺与产品
        1.2.1 团粒法工艺与产品
        1.2.2 高塔法工艺与产品
        1.2.3 硫酸氢钾法工艺与产品
        1.2.4 硝酸氨化法工艺与产品
    1.3 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与农业评价
        1.3.1 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1.3.2 不同工艺复合肥产品的农业评价
    1.4 施肥的产量效应研究与复合肥合理施用
        1.4.1 施肥的产量效应
        1.4.2 复合肥的合理施用
        1.4.3 复合肥与减量施肥
    1.5 复合肥配方研究
        1.5.1 复合肥农艺配方的确定
        1.5.2 复合肥生产配方的确定
        1.5.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复合肥配方
    1.6 中微量元素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
        1.8.1 施肥复合化率及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1.8.2 不同工艺复合肥的农学评价
        1.8.3 肥料在东北春玉米上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4 肥料在华北冬小麦上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5 肥料在华北夏玉米上产量效应及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6 肥料在华南水稻上产量效应及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7 复合肥配施中微量元素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1.8.8 复合肥在蔬菜上科学施用与减量施肥技术
    1.9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施肥复合化率及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农户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2.2 宏观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农户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3.2 农户施肥复合化率现状
        2.3.3 农户施肥养分投入量现状与变化分析
        2.3.4 宏观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4 小结
    2.5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工艺复合肥的农学评价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进口复合肥与国产复合肥比较
        3.2.2 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理化性质比较
        3.2.3 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比较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进口复合肥与国产复合肥产品理化性质比较
        3.3.2 进口复合肥与国产复合肥在叶菜上产量效应比较
        3.3.3 不同国产工艺复合肥理化性质比较
        3.3.4 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比较
    3.4 小结
    3.5 讨论
第四章 肥料在东北春玉米上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4.2.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4.2.3 应用肥料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春玉米复合肥配方及优化施肥技术
        4.2.4 减量施肥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4.2.5 东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的肥效试验
        4.2.6 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科学方法试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4.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
        4.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春玉米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4.3.4 减量施肥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4.3.5 东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产量效应
        4.3.6 东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的科学方法
    4.4 小结
    4.5 讨论
第五章 肥料在华北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5.2.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5.2.3 应用肥料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冬小麦复合肥配方及优化施肥技术
        5.2.4 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5.2.5 冬小麦土壤供氮磷钾能力研究
        5.2.6 冬小麦氮肥前移一次性施肥试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5.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
        5.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冬小麦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5.3.4 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5.3.5 冬小麦土壤供肥能力研究
        5.3.6 氮肥前移一次性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5.4 小结
    5.5 讨论
第六章 肥料在华北夏玉米上产量效应及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6.2.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6.2.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夏玉米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6.2.4 减量施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6.2.5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6.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6.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夏玉米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6.3.4 减量施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6.3.5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6.4 小结
    6.5 讨论
第七章 肥料在华南水稻上的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施肥对华南水稻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7.2.2 氮磷钾在早稻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7.2.3 应用肥料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早稻复合肥配方及优化施肥技术
        7.2.4 减量施肥对华南水稻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7.2.5 直播水稻复合肥科学施用技术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7.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华南早稻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
        7.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华南早稻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7.3.4 减量施肥对华南水稻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7.3.5 直播水稻复合肥施用技术
    7.4 小结
    7.5 讨论
第八章 复合肥配施中微量元素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8.1 前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镁、锌在东北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2.2 锌、硼在华北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2.3 锌在华北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
        8.2.4 钙在华南水稻上的产量效应
    8.3 结果与分析
        8.3.1 镁、锌在东北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3.2 锌、硼在华北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3.3 锌在华北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
        8.3.4 钙在华南水稻上的产量效应
    8.4 小结
    8.5 讨论
第九章 复合肥在蔬菜上科学施用与减量施肥技术
    9.1 前言
    9.2 材料与方法
        9.2.1 复合肥作水冲追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2.2 复合肥作基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2.3 复合肥与有机肥配施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3 结果与分析
        9.3.1 复合肥作水冲追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3.2 复合肥作基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3.3 复合肥与有机肥配施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4 结论
    9.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6)我国主要作物区域配方肥配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作物区域配方肥配方及其应用方法
    1.1 区域配方肥配方推出的背景
    1.2 区域配方肥配方的区域特点与应用方法
2 区域作物配方肥配方及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2.1 区域配方的单一性与区域土壤养分类型的多样性
    2.2 土壤地力产量水平与配方肥施肥量
    2.3 配方肥养分比例与追肥
3 结论与讨论

(7)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产业发展状况
        1.2.1 复合(混)肥料产业发展
        1.2.2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产业发展
    1.3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研究进展
        1.3.1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影响因素
        1.3.2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原理与方法
        1.3.3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养分元素配伍与效应
        1.3.4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增效技术研究
        1.3.5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的增产效果与环境效应
        1.3.6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农艺配方的工业化实现
        1.3.7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技术发展趋势
    1.4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2.1.1 研究目标
        2.1.2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3.1 研究方法
        2.3.2 参数获取与数据来源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原理与方法
    3.1 引言
    3.2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制定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与方法
        3.2.1 配方依据
        3.2.2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
    3.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施肥量模型参数的确定
        3.3.1 作物带出农田养分量
        3.3.2 环境养分输入量
        3.3.3 肥料养分损失率
        3.3.4 矫正参数的确定
    3.4 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3.4.1 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原则与方法
        3.4.2 区域农田作物施肥配方区划的确定
        3.4.3 区域农田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确定
    3.5 模型评价
    3.6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4.1 引言
    4.2 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4.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4.4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4.4.1 区域小麦施肥量确定
        4.4.2 区域小麦施肥量验证
        4.4.3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4.4.4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4.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5.1 引言
    5.2 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5.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5.4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5.4.1 区域玉米施肥量确定
        5.4.2 区域玉米施肥量验证
        5.4.3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5.4.4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5.5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6.1 引言
    6.2 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6.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6.4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6.4.1 区域水稻施肥量确定
        6.4.2 区域水稻施肥量验证
        6.4.3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6.4.4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6.5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7.1 引言
    7.2 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7.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7.4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7.4.1 区域马铃薯施肥量确定
        7.4.2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7.4.3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7.5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8.1 引言
    8.2 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8.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8.4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8.4.1 区域油菜施肥量确定
        8.4.2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8.4.3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8.5 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9.1 引言
    9.2 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9.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9.4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9.4.1 区域棉花施肥量确定
        9.4.2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9.4.3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9.5 小结与讨论
第十章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0.1 引言
    10.2 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10.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10.4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0.4.1 区域花生施肥量确定
        10.4.2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10.4.3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10.5 小结与讨论
第十一章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1.1 引言
    11.2 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11.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11.4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1.4.1 区域大豆施肥量确定
        11.4.2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11.4.3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11.5 小结与讨论
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
    12.1 主要结论
        12.1.1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原理与方法
        12.1.2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3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4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5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6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7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8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9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数据来源
    附录2 作物统计数据
    附录3 长期施肥试验基本概况
    附录4 土壤养分统计分析
    附录5 小麦、玉米、水稻各地区肥料施用量
    附录6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附录7 农业部小麦、玉米、水稻施肥建议
致谢
作者简介

(8)施肥对毛竹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来源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根际及根际微生态系统概述
    1.2 植物根际生态过程研究进展
        1.2.1 根际养分研究进展
        1.2.2 根际土壤酶活性研究进展
        1.2.3 根际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1.3 施肥对毛竹林地土壤物质循环的影响
        1.3.1 毛竹施肥技术的研究
        1.3.2 施肥对毛竹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1.3.3 施肥对毛竹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3.4 施肥对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4 磷脂脂肪酸(PLFA)法在土壤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4.1 磷脂脂肪酸(PLFA)概述
        1.4.2 磷脂脂肪酸(PLFA)法的优缺点评价
        1.4.3 PLFA 法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地选择
    2.3 试验设计方案
        2.3.1 肥料种类
        2.3.2 施肥方法肥料用量
        2.3.3 试验方法
        2.3.4 技术路线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1 根际“富集率”
        2.4.2 微生物多样性指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肥对毛竹根际与非根际土养分含量的影响
        3.1.1 有机质含量
        3.1.2 氮素含量
        3.1.3 磷素含量
        3.1.4 钾素含量
    3.2 施肥对毛竹根际与非根际土酶活性的影响
        3.2.1 蔗糖酶活性
        3.2.2 蛋白酶活性
        3.2.3 脲酶活性
        3.2.4 磷酸酶活性
        3.2.5 过氧化氢酶活性
    3.3 施肥对毛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3.1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s)的种类组成
        3.3.2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 PLFAs 含量
        3.3.3 施肥对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3.4 施肥对毛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5 施肥对毛竹根际土壤富集作用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3.5.1 养分富集效应
        3.5.2 酶活性富集效应
        3.5.3 微生物 PLFAs 富集效应
        3.5.4 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 PLFAs 富集作用的相关性
    3.6 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养分和酶活性的关系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施肥对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4.1.2 施肥对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1.3 施肥对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4.1.4 施肥对毛竹根际富集作用的影响及相关性
        4.1.5 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养分和酶活性的关系
    4.2 讨论
        4.2.1 施肥对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4.2.2 施肥对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2.3 施肥对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4.2.4 施肥对毛竹根际富集作用的影响及相关性
        4.2.5 毛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养分和酶活性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9)烯效唑和微量元素肥料对丹参生长及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化控技术在药用植物栽培中的研究进展
    1.2 微量元素在药用植物栽培中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展望
2 前言
    2.1 立题依据
        2.1.1 科学合理施肥能够有效提高药材产量改善药材品质
        2.1.2 中药材栽培中不合理施肥现象较严重
        2.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栽培中的可用性值得探讨
        2.1.4 微量元素配施对丹参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有待研究
    2.2 论文总体设计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方案
        2.2.3 主要研究方法
3 烯效唑对盆栽试验条件下丹参生长及质量的影响
    3.1 试验设计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布置
        3.1.3 试验观测项目
        3.1.4 测定及分析方法
    3.2 烯效唑对盆栽丹参生长指标的影响
        3.2.1 烯效唑对丹参株高、株幅的影响
        3.2.2 烯效唑喷施后丹参地径、高径比的变化情况
        3.2.3 烯效唑对丹参叶型的影响
        3.2.4 烯效唑对丹参根部生长指标的影响
    3.3 烯效唑对盆栽丹参各器官生物量及分配的影响
        3.3.1 烯效唑对丹参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
        3.3.2 烯效唑对丹参各器官生物量比例的影响
    3.4 烯效唑对盆栽丹参生理指标的影响
        3.4.1 烯效唑对丹参光合生理的影响
        3.4.2 烯效唑对丹参内源激素的影响
    3.5 烯效唑对盆栽丹参质量的影响
        3.5.1 烯效唑对丹参药材指纹图谱的影响
        3.5.2 烯效唑对丹参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3.5.3 烯效唑对丹参活性成分产量的影响
        3.5.4 烯效唑对丹参活性成分比例的影响
    3.6 小结与讨论
        3.6.1 小结
        3.6.2 讨论
4 烯效唑对大田试验条件下丹参生长及质量的影响
    4.1 试验设计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布置
        4.1.3 试验观测项目
        4.1.4 测定及分析方法
    4.2 烯效唑对大田丹参根部生长指标的影响
        4.2.1 烯效唑对丹参根鲜重的影响
        4.2.2 烯效唑对丹参根粗的影响
        4.2.3 烯效唑对丹参根条数比例的影响
    4.3 烯效唑对丹参质量的影响
        4.3.1 烯效唑对大田丹参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影响
        4.3.2 烯效唑对大田丹参药材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4.4.1 小结
        4.4.2 讨论
5 施用于丹参的微量元素最优配方筛选
    5.1 试验材料和方法
        5.1.1 微量元素肥料配方及用量
        5.1.2 试验材料及方法
    5.2 微量元素肥料配方对丹参药材产量的影响
    5.3 微量元素肥料配方对丹参根部生长指标的影响
    5.4 微量元素肥料配方对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
    5.5 小结与讨论
        5.5.1 微量元素自制配方2是提高丹参药材产量的较优配方
        5.5.2 过低、高浓度的Zn、Fe、Mn不利于丹参药材产量提高
6 微量元素最优配方适宜施用浓度的筛选
    6.1 试验设计
        6.1.1 供试材料
        6.1.2 试验布置及测定方法
    6.2 最优配方不同施用浓度对丹参根部生长指标的影响
        6.2.1 最优配方不同施用浓度对丹参根重的影响
        6.2.2 最优配方不同施用浓度对丹参根条数的影响
        6.2.3 最优配方不同施用浓度对丹参根粗的影响
    6.3 最优配方不同施用浓度对丹参质量的影响
        6.3.1 最优配方不同施用浓度下丹参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变化
        6.3.2 丹参药材中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
    6.4 小结与讨论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1.1 烯效唑喷施对丹参具有显着的控上促下作用
        7.1.2 烯效唑喷施处理对丹参质量影响不显着
        7.1.3 丹参栽培中不宜施用壮根灵肥料
        7.1.4 自制微量元素肥料配方2对丹参增产效果稳定
    7.2 讨论
        7.2.1 烯效唑在丹参栽培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7.2.2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研究思路
    7.3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10)基于“大配方、小调整”的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区域配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综述
        1.2.1 “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
        1.2.2 肥效反应
        1.2.3 作物养分需求规律
    1.3 问题提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国不同区域玉米施磷效应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中国玉米施肥分区
        2.2.2 数据来源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区域玉米施磷效应
        2.3.2 不同区域土壤有效磷含量对玉米施磷效应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中国不同区域小麦施磷效应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中国小麦施肥分区
        3.2.2 数据来源
        3.2.3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区域小麦施磷效应
        3.3.2 土壤有效磷含量对小麦施磷效应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中国不同区域水稻施磷效应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中国水稻施肥分区
        4.2.2 数据来源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区域水稻施磷效应
        4.3.2 不同区域土壤有效磷含量对水稻施磷效应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中国不同区域玉米施钾效应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钾肥施用现状调查
        5.2.2 田间肥效试验
        5.2.3 取样和实验室分析
        5.2.4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当前农民施钾现状
        5.3.2 不同区域玉米施钾效应
        5.3.3 玉米施钾增产效应的变异来源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中国不同区域小麦施钾效应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中国小麦施肥分区
        6.2.2 数据来源
        6.2.3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区域小麦施钾效应
        6.3.2 土壤有效钾含量对小麦施钾效应的影响
        6.3.3 不同产量水平下的小麦施钾效应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中国不同区域水稻施钾效应研究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中国水稻施肥分区
        7.2.2 数据来源
        7.2.3 数据处理
    7.3 结果与分析
        7.3.1 不同区域水稻施钾效应
        7.3.2 不同区域土壤有效钾含量对水稻施钾效应的影响
        7.3.3 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水稻施钾效应
    7.4 讨论
    7.5 小结
第八章 不同产量水平夏玉米的磷素需求规律
    8.1 前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数据库来源
        8.2.2 植株分析
        8.3.3 数据分析
    8.3 结果与分析
        8.3.1 产量、磷浓度和磷吸收
        8.3.2 不同磷管理策略下的磷需求
        8.3.3 优化施磷下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磷需求
        8.3.4 不同产量水平下花前花后干物质和磷累积动态
    8.4 讨论
    8.5 小结
第九章 不同产量水平夏玉米的钾素需求规律
    9.1 前言
    9.2 材料与方法
        9.2.1 数据库来源
        9.2.2 植株分析
        9.3.3 数据分析
    9.3 结果与分析
        9.3.1 产量、钾浓度和钾吸收
        9.3.2 不同钾管理策略下的钾需求
        9.3.3 优化施钾下不同产量水平下的钾需求
        9.3.4 不同产量水平下花前花后干物质和钾累积动态
    9.4 讨论
    9.5 小结
第十章 中国玉米区域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及肥料配方研究
    10.1 前言
    10.2 材料方法
        10.2.1 中国玉米施肥分区
        10.2.2 不同区域氮肥总量控制
        10.2.3 不同区域磷肥恒量监控
        10.2.4 不同区域钾肥肥效反应
        10.2.5 区域大配方设计及小调整方案
    10.3 结果与分析
        10.3.1 不同区域氮肥推荐用量
        10.3.2 不同区域磷肥推荐用量
        10.3.3 不同区域钾肥推荐用量
        10.3.4 不同区域的大配方
    10.4 讨论
        10.4.1 区域间养分推荐用量的差异及其原因
        10.4.2 玉米配方设计中氮肥基追分配的问题
        10.4.3 大配方与小调整的关系
    10.5 小结
第十一章 中国小麦区域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及肥料配方研究
    11.1 前言
    11.2 材料方法
        11.2.1 中国小麦施肥分区
        11.2.2 不同区域氮肥总量控制
        11.2.3 不同区域磷肥恒量监控
        11.2.4 不同区域钾肥肥效反应
        11.2.5 区域大配方设计及小调整方案
    11.3 结果与分析
        11.3.1 不同区域氮肥推荐用量
        11.3.2 不同区域磷肥推荐用量
        11.3.3 不同区域钾肥推荐用量
        11.3.4 不同区域的大配方
    11.4 讨论
        11.4.1 我国小麦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
        11.4.2 我国小麦生产中磷肥的合理施用
        11.4.3 我国小麦生产中钾肥的合理施用
    11.5 小结
第十二章 中国水稻区域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及肥料配方研究
    12.1 前言
    12.2 材料方法
        12.2.1 中国水稻施肥分区
        12.2.2 不同区域氮肥总量控制
        12.2.3 不同区域磷肥恒量监控
        12.2.4 不同区域钾肥肥效反应
        12.2.5 区域大配方设计及小调整方案
    12.3 结果与分析
        12.3.1 不同区域氮肥推荐用量
        12.3.2 不同区域磷肥推荐用量
        12.3.3 不同区域钾肥推荐用量
        12.3.4 不同区域的大配方
    12.4 讨论
        12.4.1 我国水稻氮磷肥的合理施用
        12.4.2 中低浓度水稻配方肥的设计与高产条件下钾肥用量的调整
    12.5 小结
第十三章 “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的试验验证
    13.1 前言
    13.2 材料与方法
        13.2.1 数据来源
        13.2.2 试验设计
        13.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3 结果与分析
        13.3.1 “大配方、小调整”与农民习惯在肥料用量上的差异
        13.3.2 “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3.3.3 “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的增收效果
        13.3.4 “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3.4 讨论
        13.4.1 “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的增产增效原因分析
        13.4.2 “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的应用前景
    13.5 小结
第十四章 综合讨论、结论与展望
    14.1 综合讨论
    14.2 主要结论
    14.3 研究特色与创新
    14.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经验施肥法在专用肥配方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生物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研制[D]. 王欣英.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2)
  • [2]基于ArcGIS的河南省小麦、玉米区域配方设计及其综合效应评价[D]. 徐霞.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3]四川梓潼县蜜柚肥料施用现状及其提质增效配方施肥方案研发[D]. 张森.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4]专用肥对黄芪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王梦茹.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5]复合肥区域配方优化及其肥料效应研究[D]. 贾可. 河北农业大学, 2021
  • [6]我国主要作物区域配方肥配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 任庆亚,禇彦朝,褚清河,吕凯. 山西农业科学, 2016(02)
  • [7]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D]. 车升国.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9)
  • [8]施肥对毛竹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 刘顺. 江西农业大学, 2014(02)
  • [9]烯效唑和微量元素肥料对丹参生长及质量影响的研究[D]. 郜舒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10]基于“大配方、小调整”的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区域配肥技术研究[D]. 吴良泉.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经验施肥法在专用肥配方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