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web的CAD资源库(论文文献综述)
马鹏淘[1](2021)在《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发》文中研究表明煤炭能源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发展环境,需要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来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推动煤炭产业数字化发展。采煤机、掘进机、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作为煤机装备主要设备,从设备的设计到最终的维护全生命周期产生了海量有价值的数据,由于这些数据零散化分布在企业及主要设计人员手中,阻碍了数据流通,造成了数据孤岛和数据浪费等问题,难以发挥数据潜在的科学价值。因此,实现数据共享是煤机领域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有助于促进煤机企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煤机装备科学数据是指煤机装备在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多源异构数据,主要包括产品参数、CAD模型、CAE分析结果、虚拟装配模型、文献、专利等科学数据。针对煤机装备数据孤岛、数据封闭的现状,分析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数据循环”体系,运用ASP.NET技术、Ajax技术和元数据技术,以.NET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 2008为存储数据库,构建集数据汇交、专题数据和应用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包含四大主要煤机装备(采煤机、掘进机、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的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每个共享服务系统由数据汇交、专题数据和应用服务三大模块组成,将煤机装备科学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汇交整合,为煤机企业及领域专业人员提供数据基础,促进煤机装备科学数据规范汇交和高效共享。提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汇交方式,采用数据传输和权限控制和配置文件加密技术,构建集汇交注册、汇交申请、汇交审核和汇交入库为一体的数据汇交模块,为用户提供元数据和实体数据汇交途径,丰富专题数据库内容,实现煤机装备科学数据的安全规范汇交。提出构建煤机装备特色专题数据库方案,通过对煤机装备科学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整理,以分布式存储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形成多样化的专题数据库,包含计算资源库、CAD模型库、虚拟装配库、监测运行库、可靠性信息库、企业产品信息库和文献库等,为用户提供在线浏览、查询和下载等服务,促进煤机领域数据的高效共享。构建煤机装备综合性应用服务模块,在原有参数化建模子系统、CAE分析子系统、优化设计子系统、虚拟装配子系统等基础上完善概念设计子系统和参数化建模子系统并集成到共享服务平台,使应用服务系统功能更加全面,为煤机装备产品数字化设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面向煤机装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设计过程,通过数据汇交、专题数据、应用服务三大模块可实现煤机领域数据安全规范汇交、专题数据分级分类共享和高效设计、分析与优化,为煤机装备企业及有需求的公众提供科研、设计、制造、运维等数据支撑与服务。经应用测试,共享服务平台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刘译泽[2](2021)在《A企业工艺数据协同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引进先进的设计与制造系统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各个软件的应用单元都自成体系,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利用,另外随着产品数据的日益增多,以及系统之间无法进行集成造成的“信息孤岛”现象,都严重制约了企业设计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并且作为设计和制造之间的纽带,能否高效地对产品工艺的数据进行管理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生产系统的效率。A企业在现有的应用工艺设计模式下对产品进行工艺设计时存在经验工艺知识复用难、工艺路线设计规范性差、工艺资源配置效率低以及纸质工艺文档便携性差、不易保存等诸多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结合企业对数字化工艺设计系统的业务需求,设计了基于Teamcenter平台和安卓APP协同管理工艺数据的总体方案。以Teamcenter数据平台为基础,通过在集成环境下解决系统工艺信息管理、工艺设计、工艺资源配置和工艺规程发布等核心问题,打通当下基于模型模式下设计与制造之间的信息阻碍,实现工艺设计流程高效执行的目标。为提高工艺数据访问的便携性,同时考虑到当前移动设备和5G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开发了一款安卓APP应用,实现了移动端对工艺数据的实时访问。本文结合用户真实业务实例,来验证执行流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工艺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本文通过对工艺资源进行分类建设工艺资源库,主要分为标准库、工序名称库、工艺术语库、工艺问题库、工艺参数库、典型工艺库、工艺路线库和工艺模板库,在某些工艺能固化下来的情况下将此工艺作为典型模板工艺,能最大程度的提升工艺人员的制造工艺BOP的效率,减少工艺设计的错误率。建立工艺资源库可以使企业的工艺知识实现高效利用,并且能够在现有工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升级。(2)工艺派生设计技术研究。通过实际调研显示当前大多数的产品工艺都存在着与上一代高度相似的情况,因此可以抽象出此类产品的工艺模板,通过工艺派生设计来规划新的工艺路线,提高工艺设计效率。(3)工艺规程报表输出技术研究。基于工艺人员编制好的工艺Bom Line通过Teamcenter二次开发对工艺信息进行提取、映射和汇总,输出电子版工艺规程报表。(4)工艺数据协同管理技术研究。本文开发了一款工艺数据管理安卓APP,在企业内部局域网调用Web Service服务完成与客户端的数据交互,实现对工艺数据的协同管理。本文对工艺管理协同平台的开发以及安卓APP的应用,能够使数据在高效管理的同时实现工艺人员的实时访问,为提高工艺数据流转效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梁誉潇[3](2020)在《基于3D Web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信息系统研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新基建的兴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数字化日渐深度融合,施工安全问题作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核心诉求,亟需利用网络三维信息可视化等新兴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施工风险管控体系,因此,本文着眼于轨道交通工程风险信息的网页三维可视化展开系统研发。国内旧有的工程三维信息系统技术相对滞后、通用性与扩展性欠缺,在运用中搭建环境繁复、结构体系庞杂,其开发与运行维护模式与相关工程需求脱节,大幅稀释了应用效率。而国际先进的网页三维可视化系统难以同时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专业需求与避免高昂的商业化成本,此外还有技术工程标准不同、资料案例缺失、学习曲线陡峭以及使用门槛高等种种阻碍。为研究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信息的可视化与安全需求,采用开源开发工具进行了工程网页三维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开发,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借助WebGL技术提出了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网页三维信息可视化开发框架,可跨平台展示风险信息与监测预警,综合Three.js轻量化优势与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概念,通过模组化流程降低了监测人员信息三维可视化的门槛。(2)基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涉及的数据门类及信息结构,对动态监测数据与资料模型等项目静态资源,分别利用MySQL管理工具结合Node.js分开架构,给出了工程导向的数据库方案设计,方便更新维护。(3)以MVVM模式面向需求分层可视化功能,建立了基于Rhino的轨道交通项目三维批量建模与导出方法,以及配套的模型转换、页面三维内容二次加工流程,并设定了可视化内容交互与变换方式。(4)基于苏州地铁3号线何苏区间隧道和徐州地铁3号线南三环站的基坑工程两例实际项目,利用主要基础图文数据,给出了轨道交通工程风险信息系统的三维可视化应用搭建流程,检验了平台应用的复杂度与系统性。本文基于实际工程案例的信息研究与WebGL、WebGIS、工程三维建模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进展,创建了旨在集成和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三维信息和风险数据的轻量级信息化系统平台,可快速完成轨道交通工程的浏览器三维可视化,针对各施工风险的监测数据分级预警,并预留了必要的功能优化空间,便于后续应用扩展。本文共有图60幅,表10个,参考文献86篇。
何丽,孙文磊,王宏伟[4](2018)在《开放式Web三维零件资源集成库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实现对机电行业中存在的大量标准化、系列化零件资源的集成管理与信息高度共享,综合应用.NET框架下的三维CAD系统二次开发、ADO.NET、Web3D、AJAX(异步刷新)、Web服务等系统实现使能技术,开发了面向机电行业的开放式Web三维零件资源集成库系统。首先,基于B/S模式设计了系统五层架构;而后详细介绍了零部件三维模型在线浏览与参数化驱动设计、零件资源库快速构建与动态扩展、分布异构零件库资源Web服务集成等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最后给出了系统开发实例及其在复杂产品协同设计链中的应用模式。
李晨蕊[5](2019)在《制导航空炸弹典型部件的智能装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装配一直是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占据着制造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时间与成本,因此制导航空炸弹的智能装配研究在设计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位置。本文以制导航空炸弹的控制舱为研究对象,研究智能装配工艺路线规划技术、虚拟装配仿真技术以及整理装配工艺资源,提高装配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利用Java编程语言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完成智能式装配工艺路线规划系统的开发,同时以三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作为平台完成对虚拟装配仿真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式装配工艺路线规划系统。梳理系统的结构框架,研究开发过程,通过完成对知识库与推理机的构建,组成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而整理系统的推理过程,简述系统的维护问题,为系统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2)智能式装配工艺路线规划系统的开发。首先说明系统开发的基本情况内容;其次说明系统的详细内容,包括系统的界面展示、系统各部分的核心代码、系统的主要功能等;最后通过系统生成的装配序列生成装配文件,便于信息管理、指导仿真过程和实际车间生产。(3)制导航空炸弹控制舱的虚拟装配仿真。分析控制舱结构,首先梳理装配工艺信息建模与表达;其次利用三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对装配体的装配过程进行规划;而后对装配体进行干涉性检查和动态虚拟仿真;最后验证装配序列正确与否并输出必要的文件信息。(4)系统集成与装配工艺资源管理。主要将智能装配技术研究中两个必要的系统进行简单集成,简化操作。其次将企业所需的各类文字信息、数据参数、视频文件等整合,集结成库,方便用户查看资料、添加新增资料数据以及在仿真过程中或者工艺技术卡片编写时调用。针对制导航空炸弹控制舱的智能装配技术研究已经初步完成了智能装配工艺路线规划系统的开发、虚拟装配仿真技术的研究和相关知识的总结,并将其整合集成,方便企业的使用。目前研究成果已经基本符合企业的要求,在初步使用中已经显着的提高了企业的装配效率,降低了产品装配过程中的返工率和人员工作量,集成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稳定、高效,对企业帮助较大。
何丽,孙文磊,韩青金[6](2015)在《本体驱动的跨CAD平台开放式零件资源库构建》文中提出为满足网络化制造环境下制造企业在知识层面上对零部件资源共享与重用需求,有必要构建基于本体的开放式零件资源库管理系统。首先在PLIB本体扩展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网络本体语言(OWL)描述的零件资源共享本体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形式化描述,并依此给出了构建开放式零件资源库本体方法及过程。且为满足不同CAD用户间零件三维模型数据交换需求,围绕网络化制造及多异构CAD平台,设计了跨CAD平台的系统总体框架;最后给出了一种开放式零件资源库系统开发实例—3D Cloud,验证了该本体驱动的跨CAD平台开放式零件资源库构建方法的可行性。
谢嘉成[7](2015)在《采掘运装备虚拟装配与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目前,国内煤矿采掘运装备的研发主要是参考国外先进煤矿装备制造企业的已有产品,进行模仿及类比设计,尚不真正具备自主研发新产品的能力。以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掘进机和提升机为主的煤矿采掘运装备工作环境恶劣、结构复杂、零件众多,本行业的或者是新进入本行业的高水平机械设计人员无法详细知晓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实际工作状况,为产品的设计研发增加了很多困难,所以亟待开发新的研究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利用先进的虚拟装配与场景仿真技术,以集成化双通道柱幕系统作为硬件支持,以Visual Studio和Open Scene Graph作为系统的软件平台,集成了力反馈器、数据手套以及位置跟踪器等人机交互设备,最终实现由虚拟装配子系统、场景仿真与漫游子系统、虚拟手人机交互子系统、力反馈人机交互子系统和基于web的系统五部分组成的采掘运装备虚拟装配与仿真系统,致力于解决采掘运装备设计研发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以OSG+CEGUI为核心的虚拟装配与仿真解决方案,使之与搭建的硬件和软件平台相互适应,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简单的操作与功能界面,满足用户对虚拟装配与场景仿真的需要。(2)提出了多种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硬件设备在本系统上应用的解决方案,解决了位置跟踪器GloveUltra、数据手套Polhemus和力反馈器PhantomDesktop等多种人机交互设备在Win32平台上的接口和驱动问题,并对一系列人机交互硬件应用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成功地把力觉、触觉引入到于本系统,使用户能够更加深刻地感知采掘运装备的内部结构与实际运行状态;(3)提出了普通CAD模型导入虚拟现实环境的解决方案,使UG、Pro/E模型文件可以方便导入OSG以及可以在OpenGL中较好的显示问题,为CAD软件和虚拟现实环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4)提出了采掘运装备虚拟现实资源库的概念,并按照内部结构及工作特点,利用CAD模型转换优化技术和3DMAX场景及动画制作技术等建立了由虚拟拆装模块和场景仿真模块组成的虚拟现实资源库,为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并能在后期继续进行相关功能的拓展;(5)提出了基于OSG的虚拟装配方法,对模型操纵、路径的记录与回放、模型重置、自动定位约束、网络协同装配、零部件介绍和自动拆装演示等具体装配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通过编程实现,并基于此方法建立了虚拟装配子系统,满足用户对虚拟装配的要求;(6)提出了基于web的虚拟装配与仿真系统的运作模式,针对企业以及公众两种不同的使用群体的特点,分别搭建出针对企业内部和公共服务两种系统,解决了对异地访问虚拟现实资源困难的迫切问题。最终建立的采掘运装备虚拟装配与仿真系统,可以使设计研发人员在虚拟设计仿真环境中快速知晓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充分了解产品在实际生产中的运行工况及状态,解决产品从设计、制造再到实际工作环境中各环节脱离的问题,为快速研发新产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同时可为其它机械装备建立虚拟现实平台提供借鉴和参考,并可应用于技术培训、实验教学等方面。
付翔[8](2015)在《数控刀架数字化优化设计快速开发平台》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得到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科技专项“SLT系列伺服转塔/动力刀架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编号:2012ZX04002032)和“T系列数控转塔刀架产品开发及其在斜床身系列数控车床批量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3ZX04012032)的资助。数控刀架主要分为伺服刀架和动力刀架两类。本文针对这两类产品的结构特点,研究刀架零部件数据信息存储结构、基于Web的三维浏览和整机动力学仿真等技术,搭建数控刀架数字化优化设计快速开发平台的软件架构,建立基于B/S模式,具有三层架构的数控刀架通用快速开发平台。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结合数控刀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平台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研究平台的软件架构,搭建了由网络用户层、Web业务层、数据信息层构成的三层体系,实现平台架构的界面规划,详述平台的工作流程。(2)研究刀架零部件数据信息存储技术,将平台内所有的文件分为五大类,确定各类文件的存储方式。提出集成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方法,以管理平台所有文件。(3)研究开发平台的安全性。通过基于Web的数控刀架三维浏览技术,实现平台的可视化查询。集成参数化设计模块,实现刀架的快速设计。(4)研究平台研发下的数控刀架和机床整机的模态特性,以指导后期平台CAE模块的设计,主要包括:a)建立机床床身的有限元模型,并基于模态测试,验证有限元建模的正确性。b)建立刀架和机床整机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研究整机的动力学特性。c)研究导轨滑块结合面刚度对整机模态特性的影响。模态频率对应的模态振型体现方向性,改变导轨某些方向的刚度,对相应的频率影响很显着,对其余的频率影响不明显。
车璐[9](2014)在《面向网络的起重机通用件库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了起重机制造企业的深刻变革,同时对现代起重机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用件是在起重机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应用广泛、重复使用率较高的资源。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企业已有的模型资源完成新产品的设计研发非常有研究价值。本文构建了面向网络的起重机通用件资源共享系统,将众多企业、供应商以及个人用户的通用件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点,方便设计人员在设计起重机产品时快速获得自己所需的通用件模型及数据资源等。有效地缩短起重机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提高了产品研发质量,同时,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应用现状,说明了研究本课题的意义,提出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通过对C/S模式和B/S模式的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取其优势设计了具有混合网络模式的系统总体框架结构。针对系统的应用模式及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主要功能。然后从用户服务层、功能层、接口层及底层数据资源层建立了开发起重机通用件库系统的技术体系。详细阐述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确定了系统的开发目标、工作模式及技术路线,采用了合理的开发工具,对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通过面向网络的起重机通用件库系统的设计实例,证明了该通用件库系统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系统能实现模型的在线浏览、在线查询、在线参数化驱动、通用件资源上传、通用件模型及参数报告等的下载,还能为不同CAD软件使用者提供多种模型格式。
朱保林[10](2014)在《大麦芽生产线CAD/CAE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大麦芽生产线属于典型的定制型机械产品,大麦芽生产线制造企业为了快速响应市场个性化需求,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必须采用先进的设计制造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必须重视企业信息的重用,建立可重复使用的设计资源库。随着CAD/CAE/CAM/PDM集成一体化技术不断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功能更为强大的设计平台和信息管理平台。本课题结合与公司合作的校企项目,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作者对基于特征的参数化造型技术、虚拟仿真分析技术、CAD二次开发技术,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等进行了研究,以大麦芽生产线为对象,研究开发了基于SolidWorks的大麦芽生产线专用CAD/CAE系统;提出了基于PDM的协同设计体系架构;建立企业设计资源库,并利用PDM实现了对设计资源的管理和分享。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建立企业设计资源库,设计资源库主要包括:模型资源库、工程图库、模板库、文档库等。设计资源库将为麦芽生产线CAD/CAE系统和协同设计提供了可重复使用的三维模型、设计模板以及技术文档等资源。(2)对SolidWorks二次开发应用程序接口(API)进行了充分研究,并对基于OLE技术和COM技术的SolidWorks二次开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高级编程语言VisualBasic6.0为开发工具,以Microsoft Access为数据库管理软件,对Solidworks进行二次增值开发。(3)开发了大麦芽生产线专用CAD/CAE系统,系统主要包括参数化设计和快速有限元分析两大功能模块;参数化设计模块是基于SolidWorks通用CAD开发的面向大麦芽生产线专用的CAD设计系统,快速有限元分析模块是基于SolidWorks Simulation开发的面向大麦芽生产线上关键零部件专用的CAE系统;专用CAD/CAE系统实现了产品设计和分析的程序化和自动化,提高了大麦芽生产线的设计效率。(4)阐述了PDM环境下协同设计体系框架,构建了基于PDM工作组级的协同设计网络,将分散在计算机网络上不同的设计单元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摆脱单机作业方式,实现网络化产品设计模式。
二、基于web的CAD资源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web的CAD资源库(论文提纲范文)
(1)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科学数据共享 |
1.2.2 数据共享技术研究 |
1.2.3 煤机装备数据库与应用系统 |
1.2.4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煤机装备科学数据资源 |
2.3 平台设计原则与需求分析 |
2.3.1 设计原则 |
2.3.2 功能模块 |
2.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3.4 可行性分析 |
2.4 体系架构与功能设计 |
2.4.1 体系架构 |
2.4.2 功能设计 |
2.4.3 数据共享模式 |
2.5 平台实现关键技术 |
2.5.1 ASP.NET技术 |
2.5.2 Ajax技术 |
2.5.3 元数据技术 |
2.6 平台开发环境 |
2.6.1 平台架构 |
2.6.2 平台硬件开发环境 |
2.6.3 平台软件开发环境 |
2.7 小结 |
第3章 平台数据汇交模块设计与实现 |
3.1 引言 |
3.2 数据汇交需求分析 |
3.2.1 汇交数据特征 |
3.2.2 存在的问题 |
3.3 功能设计 |
3.3.1 汇交注册 |
3.3.2 汇交申请 |
3.3.3 汇交审核 |
3.3.4 汇交入库 |
3.4 关键技术 |
3.4.1 权限控制与加密技术 |
3.4.2 数据传输 |
3.5 汇交实现 |
3.5.1 汇交流程 |
3.5.2 数据库设计 |
3.5.3 元数据注册界面设计 |
3.6 小结 |
第4章 平台专题数据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 引言 |
4.2 煤机装备专题数据资源 |
4.2.1 数据资源概述 |
4.2.2 数据库构建原则 |
4.2.3 专题数据子数据库 |
4.3 模块开发 |
4.3.1 界面设计 |
4.3.2 数据库设计 |
4.3.3 数据查询设计 |
4.4 小结 |
第5章 平台应用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应用服务功能模块 |
5.3 参数化建模子系统 |
5.3.1 系统功能框架与功能设计 |
5.3.2 参数化建模基本原理与方法 |
5.3.3 子系统实现 |
5.4 概念设计子系统 |
5.4.1 系统功能框架与功能设计 |
5.4.2 概念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
5.4.3 子系统实现 |
5.5 小结 |
第6章 平台测试与应用 |
6.1 引言 |
6.2 平台测试 |
6.2.1 测试目的与原则 |
6.2.2 测试内容 |
6.2.3 测试方法与步骤 |
6.2.4 测试环境 |
6.2.5 测试结果 |
6.3 应用实例 |
6.3.1 数据汇交模块 |
6.3.2 专题数据模块 |
6.3.3 应用服务模块 |
6.4 平台实际应用情况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A企业工艺数据协同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工艺数据协同管理平台相关知识 |
2.1 PLM技术介绍 |
2.2 JAVA语言概述 |
2.3 Web Service技术 |
2.4 安卓技术 |
2.4.1 安卓系统介绍 |
2.4.2 安卓应用开发组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艺协同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
3.1 企业背景 |
3.2 业务关系分析 |
3.3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功能及结构设计 |
4.1 系统设计特点 |
4.2 系统逻辑架构 |
4.3 功能模块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5 工艺数据管理安卓APP方案设计 |
4.5.1 工艺数据管理安卓APP服务端接口设计 |
4.5.2 工艺数据管理安卓APP客户端接口设计 |
4.5.3 JSON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艺信息协同管理平台实现 |
5.1 工艺信息协同管理平台及开发工具选择 |
5.2 系统运行环境 |
5.3 Teamcenter二次开发环境配置 |
5.3.1 配置Eclipse运行环境 |
5.3.2 配置TC运行环境 |
5.3.3 通过Eclipse运行客户端 |
5.4 Teamcenter二次开发技术 |
5.5 功能模块实现 |
5.5.1 工艺资源库的实现 |
5.5.2 结构化工艺设计实现 |
5.5.3 输出工艺规程报表功能实现 |
5.5.4 移动客户端用户管理功能实现 |
5.5.5 主界面设计 |
5.5.6 工卡查询功能实现 |
5.5.7 工卡执行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工艺信息协同管理平台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功能测试 |
6.2.1 创建结构化工艺测试 |
6.2.2 输出工艺规程报表测试 |
6.2.3 任务指派测试 |
6.2.4 移动端与客户端连接登录测试 |
6.2.5 移动端与客户端工艺数据交互测试 |
6.2.6 工卡查询下载测试 |
6.2.7 工卡执行测试 |
6.2.8 工卡上传测试 |
6.3 性能测试 |
6.4 测试结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3D Web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信息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基于3D Web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信息系统架构 |
2.1 研发需求与目标分析 |
2.2 整体架构与功能模块 |
2.3 开发方案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信息数据资源库架构研究 |
3.1 数据资源库设计准则与信息归类 |
3.2 动态数据库创建 |
3.3 数据表接入查询 |
3.4 静态资源库搭建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WebGL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三维信息系统研发 |
4.1 工程场景三维建模导出与转换技术 |
4.2 工程三维信息系统模型网页可视化 |
4.3 工程施工风险信息三维预警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工程应用研究 |
5.1 系统工程应用方案 |
5.2 车站基坑工程三维可视化应用 |
5.3 隧道区间工程三维可视化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6 主要成果与展望 |
6.1 主要成果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开放式Web三维零件资源集成库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系统架构设计 |
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
3.1 零部件三维模型在线浏览与参数化驱动设计 |
3.2 零件资源库快速构建与动态扩展 |
3.3 基于We b S e rvice的分布异构零件库资源集成 |
4 系统开发及应用 |
5 结语 |
(5)制导航空炸弹典型部件的智能装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智能装配总体方案设计及相关技术支持 |
2.1 总体方案设计 |
2.2 智能式装配工艺路线规划系统涉及的技术支持 |
2.2.1 Java简述 |
2.2.2 系统的开发工具 |
2.2.3 系统概述 |
2.2.4 数据管理系统 |
2.2.5 智能式装配工艺路线规划系统与数据库的集成连接 |
2.3 制导航空炸弹控制舱的虚拟装配仿真 |
2.3.1 控制舱智能化需求 |
2.3.2 3DAST应用描述 |
2.3.3 软件集成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式装配工艺路线规划系统 |
3.1 专家系统的结构框架 |
3.2 专家系统的开发过程 |
3.3 智能式装配工艺路线规划系统知识库的建立 |
3.3.1 知识定义 |
3.3.2 知识总结与梳理 |
3.4 智能式装配工艺路线规划的推理机 |
3.4.1 构造推理机的方法 |
3.4.2 智能式装配工艺路线规划系统的推理过程 |
3.5 专家系统的维护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智能式装配工艺路线规划系统的研制 |
4.1 应用发布的流程 |
4.2 系统介绍与功能概述 |
4.3 系统介绍与功能概述 |
4.3.1 零件信息模块 |
4.3.2 装配规则模块 |
4.3.3 生成路线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制导航空炸弹控制舱的虚拟装配仿真技术研究 |
5.1 装配工艺信息建模与表达 |
5.1.1 装配工艺信息建模 |
5.1.2 装配工艺信息的表达 |
5.2 制导航空炸弹控制舱装配过程规划 |
5.2.1 零部件路径规划 |
5.2.2 添加技术图解 |
5.2.3 剖切方案的添加 |
5.3 控制舱装配过程仿真 |
5.3.1 干涉检查 |
5.3.2 动态装配仿真 |
5.4 工艺文件输出 |
5.4.1 输出仿真动画 |
5.4.2 3D PDF文件输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集成与装配工艺资源管理 |
6.1 系统集成 |
6.2 制导航空炸弹装配工艺资源管理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本体驱动的跨CAD平台开放式零件资源库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基于OWL的零件资源共享本体元模型 |
3 开放式零件资源库本体构建 |
4 跨CAD平台的总体框架设计 |
5 系统开发实例 |
6 小结 |
(7)采掘运装备虚拟装配与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虚拟装配 |
1.3.2 煤矿场景仿真 |
1.3.3 虚拟现实交互工具 |
1.3.4 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
1.3.5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 小结 |
第二章 虚拟装配与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系统设计目标 |
2.3 系统总体设计 |
2.3.1 系统体系结构 |
2.3.2 系统结构设计 |
2.4 系统硬件设计 |
2.5 系统软件设计 |
2.5.1 系统开发技术 |
2.5.2 系统软件支持 |
2.5.3 系统开发软件选择 |
2.5.4 系统开发语言选择 |
2.6 系统功能设计 |
2.7 小结 |
第三章 虚拟现实模型资源库 |
3.1 引言 |
3.2 子系统框架设计 |
3.3 结构层次划分技术 |
3.4 CAD建模技术 |
3.5 CAD模型转换与优化技术 |
3.6 CAD模型修复技术 |
3.7 Google 3DWarehouse资源寻找技术 |
3.8 3DMAX场景与动画制作技术 |
3.9 子系统的实现 |
3.10 小结 |
第四章 虚拟装配子系统 |
4.1 引言 |
4.2 子系统框架设计 |
4.3 OSG与CEGUI结合的框架 |
4.4 模型操纵 |
4.4.1 模型的选择 |
4.4.2 模型的重置 |
4.5 虚拟装配与拆卸演示 |
4.6 路径记录与回放 |
4.6.1 路径记录 |
4.6.2 路径回放 |
4.7 自动定位约束 |
4.8 网络协同装配 |
4.8.1 工作流程 |
4.8.2 基于 Windows Sockets 的网络协同装配 |
4.9 小结 |
第五章 场景仿真与漫游子系统 |
5.1 引言 |
5.2 子系统框架设计 |
5.3 综采工作面场景及动画建立 |
5.3.1 综采工作面分析 |
5.3.2 对设备进行建模 |
5.3.3 “三机配套”图 |
5.3.4 单个模型运动仿真 |
5.3.5 综采工作面仿真 |
5.4 综掘工作面场景及动画建立 |
5.4.1 设备建模 |
5.4.2 掘进机整机运动仿真 |
5.4.3 作业顺序安排 |
5.4.4 粒子系统的建立 |
5.5 漫游功能的实现 |
5.5.1 漫游器实现流程与接口 |
5.5.2 事件响应 |
5.5.3 碰撞检测 |
5.5.4 漫游与场景关联 |
5.6 小结 |
第六章 虚拟手人机交互子系统 |
6.1 引言 |
6.2 子系统框架设计 |
6.3 虚拟手模型的建立 |
6.3.1 人手结构和运动特征分析 |
6.3.2 数据手套的校正 |
6.4 位置跟踪器和数据手套的关系建立 |
6.5 读取操作零部件模型 |
6.6 虚拟手装配操作 |
6.6.1 虚拟手抓取规则研究 |
6.6.2 自动定位约束 |
6.7 小结 |
第七章 力反馈人机交互子系统 |
7.1 引言 |
7.2 phantom desktop设备介绍 |
7.3 子系统框架设计 |
7.4 模型导入技术 |
7.5 物体的力觉绘制 |
7.6 力反馈操纵模型原理 |
7.7 自动定位约束 |
7.8 触觉与视觉渲染模式 |
7.9 小结 |
第八章 基于Web的虚拟装配与仿真子系统 |
8.1 引言 |
8.2 子系统框架设计 |
8.2.1 子系统硬件设计 |
8.2.2 子系统软件设计 |
8.2.3 子系统结构设计 |
8.3 虚拟现实资源库 |
8.4 ActiveX控件技术 |
8.4.1 编写 osg-ActiveX 控件 |
8.4.2 服务器端控件发布 |
8.4.3 客户端环境配置 |
8.5 基础界面设计 |
8.6 后台数据库设计 |
8.7 公共服务版 |
8.7.1 选择视频制作软件 |
8.7.2 选择播放的格式 |
8.7.3 网络播放代码与效果测试 |
8.7.4 多视角播放 |
8.9 小结 |
第九章 系统集成、测试与应用 |
9.1 引言 |
9.2 系统集成与页面设计 |
9.2.1 集成内容 |
9.2.2 虚拟装配与仿真系统开机界面设计 |
9.2.3 虚拟拆装公共服务创新平台首页设计 |
9.2.4 虚拟拆装实验系统首页设计 |
9.3 虚拟装配与仿真系统测试 |
9.3.1 测试原则 |
9.3.2 测试内容 |
9.3.3 测试方法 |
9.3.4 测试步骤 |
9.3.5 测试结论 |
9.4 虚拟装配与仿真系统应用 |
9.4.1 企业应用 |
9.4.2 教学应用 |
9.4.3 公共服务应用 |
9.5 小结 |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
10.1 工作总结 |
10.2 主要结论 |
10.3 进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数控刀架数字化优化设计快速开发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数字化优化设计快速开发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数字化优化设计快速开发技术概述 |
1.2.2 数字化优化设计快速开发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数控刀架快速开发平台软件架构与工作流程 |
2.1 基于B/S模式的数字化快速开发平台 |
2.1.1 B/S模式概述 |
2.1.2 B/S模式网站工作原理 |
2.2 快速开发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 |
2.2.1 数控刀架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2.2.2 快速开发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
2.3 快速开发平台的软件架构 |
2.3.1 软件架构的发展历程 |
2.3.2 快速开发平台软件架构的搭建 |
2.3.3 网络用户层 |
2.3.4 WEB业务层 |
2.3.5 数据信息层 |
2.4 快速开发平台系统架构的界面规划 |
2.4.1 代码组织方式 |
2.4.2 快速开发平台界面布局与其母版页设计 |
2.5 快速开发平台的工作流程 |
2.6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刀架零部件数据信息存储技术 |
3.1 快速开发平台数据文件分类 |
3.2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集成管理 |
3.2.1 文件系统概述 |
3.2.2 数据库系统概述 |
3.2.3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集成管理 |
3.3 快速开发平台文件系统设计 |
3.4 快速开发平台数据库系统设计 |
3.4.1 平台数据库系统的概念结构设计 |
3.4.2 平台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结构设计 |
3.5 快速开发平台数据库访问技术 |
3.5.1 ADO.NET技术概述 |
3.5.2 数据库访问类的定义 |
3.6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快速开发平台的关键技术 |
4.1 快速开发平台安全保护 |
4.1.1 角色的设置与权限分配 |
4.1.2 数据库密码字段的加密措施 |
4.1.3 安全漏洞分析及防范措施 |
4.2 基于Web的数控刀架三维模型浏览技术 |
4.2.1 虚拟现实技术与VRML概述 |
4.2.2 刀架三维模型浏览技术的实现 |
4.2.3 快速开发平台的可视化查询 |
4.3 参数化设计模块的集成 |
4.3.1 数控刀架参数化设计模块 |
4.3.2 快速开发平台对参数化设计模块的集成 |
4.4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数控刀架与机床整机的模态特性分析 |
5.1 机床床身的有限元分析与模态试验 |
5.1.1 模态分析理论 |
5.1.2 基于Abaqus的机床床身模态分析 |
5.1.3 机床床身模态试验 |
5.2 数控刀架与机床整机的模态特性分析 |
5.2.1 整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2.2 整机模态分析 |
5.3 导轨滑块结合面刚度对数控刀架与机床整机的模态特性的影响 |
5.3.1 导轨滑块结合面法向刚度对整机模态特性的影响 |
5.3.2 导轨滑块接触面切向刚度对整机模态特性的影响 |
5.4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面向网络的起重机通用件库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
1.3.1 网络化协同设计研究现状 |
1.3.2 零部件库的发展 |
1.3.3 网络化零部件库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1.3.4 起重机通用件库的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2 面向网络的起重机通用件库系统框架体系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1.1 系统应用模式需求分析 |
2.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2.2.1 C/S 模式与 B/S 模式介绍 |
2.2.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2.2.3 系统功能的 UML 建模 |
2.3 本章小结 |
3 面向网络的起重机通用件库系统的关键技术 |
3.1 参数化建模技术 |
3.2 三维模型在线参数化驱动技术 |
3.3 二次开发技术 |
3.3.1 SolidWorks 的二次开发 |
3.3.2 Word 的二次开发 |
3.4 数据管理技术 |
3.4.1 数据库技术概述 |
3.4.2 数据库选择 |
3.4.3 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介绍 |
3.4.4 数据库连接技术 |
3.5 网络化协同设计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4 面向网络的起重机通用件库系统的开发 |
4.1 系统开发目标 |
4.2 系统工作模型 |
4.3 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
4.4 系统开发工具 |
4.5 系统运行环境 |
4.5.1 硬件环境 |
4.5.2 软件环境 |
4.6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及功能描述 |
4.6.1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4.6.2 用户管理模块 |
4.6.3 通用件库的构建及扩充 |
4.6.4 通用件资源检索方式 |
4.6.5 系统数据资源的存储 |
4.7 本章小结 |
5 系统设计实例 |
5.1 系统工作流程 |
5.2 系统运行过程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10)大麦芽生产线CAD/CAE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CAD 的二次开发 |
1.2.2 协同设计 |
1.2.3 设计资源管理 |
1.3 论文各组织章节内容与结构关系 |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 系统总体框架 |
2.3 支持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
2.3.1 基于特征的参数化造型技术 |
2.3.2 虚拟仿真分析技术 |
2.3.3 SolidWorks 二次开发技术 |
2.3.4 产品数据管理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麦芽生产线设计资源库 |
3.1 引言 |
3.2 设计资源库结构 |
3.3 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3.3.1 零件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3.3.2 部件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3.3.3 系列化模型的建立 |
3.4 有限元分析算例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麦芽生产线 CAD/CAE 系统 |
4.1 引言 |
4.2 CAD/CAE 系统的开发 |
4.2.1 SolidWorks API 对象 |
4.2.2 系统开发的方式 |
4.3 CAD/CAE 系统功能的实现 |
4.3.1 建立数据库 |
4.3.2 参数化设计 |
4.3.3 有限元分析 |
4.4 创建 CAD/CAE 系统插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 PDM 的协同设计 |
5.1 引言 |
5.2 基于 PDM 的工程管理 |
5.3 协同设计的实现 |
5.3.1 构建协同设计网络 |
5.3.2 定义协同用户角色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实例运行 |
6.1 系统简介 |
6.2 实例运行 |
6.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四、基于web的CAD资源库(论文参考文献)
- [1]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发[D]. 马鹏淘.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2]A企业工艺数据协同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刘译泽. 吉林大学, 2021(01)
- [3]基于3D Web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信息系统研发[D]. 梁誉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开放式Web三维零件资源集成库系统开发[J]. 何丽,孙文磊,王宏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8(01)
- [5]制导航空炸弹典型部件的智能装配技术研究[D]. 李晨蕊. 沈阳理工大学, 2019(03)
- [6]本体驱动的跨CAD平台开放式零件资源库构建[J]. 何丽,孙文磊,韩青金.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5(11)
- [7]采掘运装备虚拟装配与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D]. 谢嘉成. 太原理工大学, 2015(09)
- [8]数控刀架数字化优化设计快速开发平台[D]. 付翔. 东南大学, 2015(08)
- [9]面向网络的起重机通用件库的研究与开发[D]. 车璐. 中北大学, 2014(08)
- [10]大麦芽生产线CAD/CAE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朱保林. 江苏科技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