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校园网的信息智能检索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杨枫[1](2021)在《基于个体与社会域的高校智慧档案馆建设模式》文中提出基于个体与社会域的高校智慧档案馆建设,可以更好地整合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构建考虑到高校个体和高校群体的分权限智能档案查询和应用模式。基于个体和社会域的高校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基本框架分为基础感知层、数据服务层和应用系统服务层。基础感知层重在硬件设施建设,数据服务层的基础为有效整合的数字档案信息,而应用系统服务层则针对高校相关人员、管理决策层、社会公众提供不同层次的查询、决策、应用服务。
陈凯旋,陈晖,黄照翠[2](2020)在《面向智慧课堂的视频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智慧课堂的日益普及,急需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视频服务系统,提供丰富海量的视频信息资源、个性化的视频服务、教与学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通过实践调查和文献分析,基于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对视频服务的需求,设计实现了面向智慧课堂教与学服务的视频服务系统。该系统采用MVC模式,基于ThinkPHP高性能框架开发,基于角色实现了海量视频信息资源的智能检索,用户个性化视频推荐和图形化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为智慧课堂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智能化的教与学环境和信息资源服务,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平台缺失和信息资源受限问题。实践应用与课堂调查表明,教师更关注视频信息资源的便捷获取与灵活发布、学情智能分析,学生更偏爱视频学习与立体化交互,基于平台的分组讨论与汇报,汇聚了师生智慧,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多维学习目标的达成。
车艳红,王春晖[3](2019)在《新社交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创新服务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在WEB2.0环境下,社交媒体快速发展,随着多样化社交媒体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新社交媒体应用于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档案信息服务也不例外。本文将从简述新社交媒体入手,研究高校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及其转变,分析新社交媒体环境对高校档案信息创新服务模式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助力高校档案馆在新社交媒体环境下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
郭晓宇[4](2017)在《企业云检索平台关键技术与智能推荐算法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企业会积累大量的文件、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数量庞大。当企业需要某份文件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检索;如遇到硬盘损坏等问题,则要面临资料丢失的风险。这些情况暴露了传统系统架构下的局限与不足,如资料受硬盘使用限制,需定期备份;检索大量文件时速度缓慢,无法根据文档内容进行检索;无法一次找到所有有价值的文件等问题。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知识管理需要更快的检索速度,更稳定的存储方案,对原有架构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提出适合中小型企业知识管理的云检索平台的架构与实现方法,以及分布式系统的混合存储解决方案,实现了文档的全文检索,并对检索内容、文档进行智能推荐。该平台支持全格式文件,支持OFFICE、PDF、TXT、HTML等多种格式文本提取,支持RAR、ZIP文件在线解压,支持图片、视频等文件的在线预览等。云检索平台采用智能检索,用户在检索时可以精确检索到所需要的文件,能够提高下次检索的成功率。用户在使用检索功能时,可推荐相关搜索词、最热搜索词等,可在检索结果中找到可能的文件,并进行在线预览。检索工具支持全格式文件标题、描述信息等的查看,支持图片、视频在线预览功能。用户可在右侧查看与该文档相似的文档,可进行查看并下载。云检索平台的实现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适合中小企业的云检索平台的架构设计中小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往往不能投入过多的资金,而可定制化的、开源的组件、架构、平台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投入。因此,适合中小企业的云检索平台的架构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企业现有条件下,定制化的搭建符合企业要求的网站架构、云平台架构,从而实现企业的知识管理。2.文档存储的混合解决方案本平台主要解决差异存储问题。目前大多数云存储平台都存在着不能有效支持大文件、小文件共存的问题,因此本系统通过提出一种启发式算法来解决该问题。由于HDFS对于小文件的支持并不好,过多的存储小文件会大量的占用内存空间,导致机器处理速度下降。HBase适合较小文件存储,存储方式为将文件转为BASE64编码传入,并通过编码转换进行下载。因此系统使用HBase来存储小文件,HDFS存储大文件,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降低了不必要的资源的消耗。3.智能推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为了使用户在检索时能够找到相关、相似的文档,平台需要提供一种有效的智能推荐系统。该系统使用Spark运行机器学习算法、Elasticsearch实现系统的检索需求。算法主要包括LDA聚类算法及Elasticsearch自带的检索算法等,将这些算法应用于平台上的相关搜索词推荐、最热搜索词推荐、文章聚类分析推荐等模块。之后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用户检索准确度,提高检索成功率,提高产品质量。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验证分布式知识文档存储的混合解决方案、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化的知识推荐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混合方案的性能,推荐算法的有效性和实时性进行验证,最终设计实现了云检索平台。在理论层面,本文提出大数据环境下考虑读写个性化、混合存储需求的海量多源知识检索系统。在应用层面,本文可以有效地指导企业成功实施类似工程项目。企业云检索平台相比于百度云、360云盘等,拥有全文检索、同名文件保存等功能;相比于一些企业级云盘,企业云检索平台可以根据现有设备部署,降低了企业的先期投入;出于安全的考虑,部分企业更愿意将机密的文件保存至企业内部。因此,企业云检索平台是一个考虑读写个性化、混合存储需求的海量多源知识检索系统;企业云检索平台是一个基于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算法的实时智能推荐系统;企业云检索平台是一款针对企业级用户,基于云平台的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一款B/S架构的企业知识管理平台。
易凌云[5](2017)在《互联网教育与教育变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任何领域的变革,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自然反应,教育的变革也不例外。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进步,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教育的深刻变革。最近一次技术变革,是以计算机、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革新及其广泛应用,开启了信息(知识)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信息社会发展需求对传统教育提出了变革的新要求;另一方面,科技进步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内部扩散,重构了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为教育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两个方面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推动教育变革的内外动力。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一场文明的洗礼。教育信息化开启了教育变革的大门,迎来了教育变革的新时代。作为教育信息化现阶段主要形态的互联网教育,如何在社会和历史的大变革中推动教育的变革?这是本文的主线,也是本文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论文从互联网教育事业和互联网教育产业两个维度来论述互联网教育对教育变革的冲击和影响,重点论述了互联网教育给教育体系带来的整体性变革,互联网教育带来了教育目标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的变革,并在各个因素变革形成合力的基础上,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做出了初步的构想。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对国内外互联网教育的实践和理论争鸣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提出本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并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从社会体系和教育体系两个层面介绍了互联网与教育的相遇开启了教育变革的大门,并从事业的视角和产业的视角对变革进行了了望。互联网教育促进了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共融,打通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并促进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教育质量。不仅如此,互联网教育还为传统教育注入了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方法,并凭借其所特有的免费、开放、共享等互联网时代的基因,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催生打破时空的新教育。第二章从价值坐标的角度,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目标变革进行了阐述。从个人价值坐标来看,教育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个性化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从社会价值坐标来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促进社会创新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从时代价值坐标来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才。重点论述了互联网教育与未来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第三章从课程的变革来看互联网教育对教育变革的影响。通过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程的多元视角,来分析教育变革背景下课程目标取向和价值重塑。未来的课程必将向智慧性的课程发展,并介绍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课程设计与的课程组织形式。第四章从教师变革的角度论述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塑。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从知识传递的权威者向权力去中心化转变,并重点论述了师生关系的转变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第五章重点介绍互联网教育带来教学的变革,包括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的重组、教学空间的重构、教师角色的重塑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这种背景下,笔者构建了网络智慧教学模式,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较好的信息交互与共享、彼此沟通与协作、共同探究与提高的互联网学习环境与平台。第六章介绍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学习变革。互联网教育带给学生个性化学习、双回路学习、社交化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学习者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课程的无缝学习,从而开启学习三个维度的变革。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个性化人才培养是互联网教育在发展中重点关注和思考的。为此,本研究构建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个性化学习服务模型。第七章分析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评价体系变革的内外因素,在分析和建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互联网教育评价方法体系的基础上,概括了以大数据为基础和智能评价为方向的未来互联网教育评价模式,并构建了互联网教育教学评价模型和互联网混合教学中的教学评价过程模型。结语对互联网教育与未来教育进行了展望。可穿戴、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与教育的进一步融合给未来的互联网教育带来了新的联想和展望,未来教育将走向万物互联的时代,未来的教育将迎来教联网时代。要加强对“育”层面的探索,重回教育本质。“未来已来,一切无限可能”,我们正在通向未来的教育。
朱徐飞[6](2016)在《数字化校园数据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校不断发展和前进及学术交流越来越深入,高校的信息资源在不断成倍增长,“信息孤岛”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数字校园作为信息管理的重要平台被引入高校。高校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发展方向,“数字校园”应运而生,成为各高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数字校园是凭借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构建数字空间,是数字化、网络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为手段实现教育全面信息化。目前由于高校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新老校区各种系统种类繁多,不同的部门之间协作性差,各自独立开发数据系统,加上相关人员组织管理不一,高校至今仍然缺少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方向,结合我校校区信息化建设设计了符合我校发展现状的数字化校园系统,通过研究公共数据平台关键技术实现与各应用系统无缝对接,提供支持信息共享、传递、交流的集成化环境,实现高校个性化信息业务应用。根据对国内在建的部分高校数字化校园的深入调研,结合我校目前信息化发展情况,在校园网基础上,建立以重要业务系统为核心,以用户服务流程为基础,以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和运维团队为支撑的数字校园系统:包括公共数据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及各应用系统。
张志鹏,马金平,靳小青[7](2014)在《基于本体的校园地图智能检索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用户在使用百度这样的通用搜索引擎查询大学校园内部的建筑设施信息时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校园地图智能检索模型。以A大学校园内的建筑设施信息检索为例,运用本体技术开发了一个大学校园地图智能检索系统。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提高了用户信息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并能够把信息对应的物理位置显示在地图中,使用户更加快速的查找到校园内部建筑设施的信息,从而改善了他们的办事效率。
洪流[8](2011)在《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为此,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重新调整教育目标,制定教育改革方案,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并特别强调教育的信息化。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信息化,强化各项管理,提升综合实力,是各高校的一项紧迫任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化校园就是一张展示学校特色的网络名片,一部宣传校园文化的影片。一流的高校必将拥有一流的数字化校园并通过此窗口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实力和形象。首先,文中对炮兵学院现有网络的状况,从网络设备、应用情况、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设目标。其次,在网络应用需求方面,主要从校园网应当解决的问题及需求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和论述。论文重点在校园网络系统规划和设计,在设计校园网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校园网络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网络系统设计的特点、技术分析与技术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设计思想,对校园网络进行了规划,并在具体网络设备的环境下,对规划和设计的部分方案进行了过程的实施。最后对新加载的校园网络进行了信息路由跟踪测试和网络流量和速率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与需求进行对比,总结网络建设方案的特点和不足。
朱艳辉,阳爱民,王平[9](2007)在《基于Agent的中文信息智能检索系统》文中研究指明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中文信息智能检索系统。分析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将支持向量机引入智能过滤子系统,有效解决了中文信息的智能分类和检索,提高了检索系统中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郭向勇,莫民[10](2006)在《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资源整合模型的建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数字化资源呈现多元性和分散性,数据类型离散性也越来越大。由于高校资源建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叠,导致出现重复投资问题。为优化资源建设,以适应高校图书馆21世纪发展的需要,渠道丰富的教学资源建设必须重组、优化和整合。为此,根据教学资源的数据特点和存储特性,提出了教学资源海量存储的设计方案和建构模型,并介绍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典型工程案例。
二、基于校园网的信息智能检索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校园网的信息智能检索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个体与社会域的高校智慧档案馆建设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智慧档案馆模式的起源 |
二、基于个体与社会域的高校智慧档案馆建设意义 |
三、基于个体与社会域的高校智慧档案馆建设模式的基本框架 |
1. 基础感知服务层。 |
2. 数据服务层。 |
(2)面向智慧课堂的视频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智慧课堂与视频服务系统 |
2 系统设计 |
2.1 总体架构 |
2.2 功能模块设计 |
2.2.1 前台主要功能模块 |
2.2.2 后台主要功能模块 |
2.3 数据库设计 |
3 系统实现 |
3.1 系统环境 |
3.2 关键技术实现 |
3.2.1 检索系统 |
3.2.2 视频管理 |
3.2.3 统计与分析 |
4 结语 |
(3)新社交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创新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社交媒体简述 |
二、高校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及其转变 |
三、新社交媒体环境对高校档案信息创新服务模式的影响 |
(一)档案服务从被动变为主动 |
(二)服务信息发布方式更全面 |
(三)档案信息服务操作更简单 |
四、新社交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创新服务模式的建议 |
(一)创新归档制度,丰富馆藏档案信息资源 |
(二)创新服务方式,保证档案信息服务效率 |
(三)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档案信息服务质量 |
五、结语 |
(4)企业云检索平台关键技术与智能推荐算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智能推荐模块的应用现状 |
1.2.4 企业实际需求及发展趋势 |
1.3 选题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
1.3.1 选题理论意义 |
1.3.2 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1.4.1 适合中小企业的云检索平台的架构设计 |
1.4.2 文档存储的混合解决方案 |
1.4.3 智能推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
1.5 章节安排 |
2 相关技术研究及系统部署环境 |
2.1 SQL数据库与NoSQL数据库 |
2.1.1 SQL数据库 |
2.1.2 NoSQL数据库 |
2.1.3 SQL数据库与NoSQL数据库对比 |
2.2 Hadoop及其相关技术 |
2.2.1 HDFS |
2.2.2 HBase |
2.2.3 Zookeeper |
2.3 Elasticsearch |
2.4 现有分布式存储技术 |
2.4.1 GFS与HDFS |
2.4.2 TFS |
2.4.3 FastDFS |
2.5 Spark平台及相关机器学习算法 |
2.5.1 Spark简介 |
2.5.2 LDA算法 |
2.6 部署环境 |
2.7 本章小结 |
3 适合中小企业的云存储平台的架构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全文检索 |
3.1.2 文档上传 |
3.1.3 虚拟目录 |
3.1.4 分类检索 |
3.1.5 权限查看 |
3.2 数据库设计 |
3.2.1 Elasticsearch分布式检索服务器 |
3.2.2 HBase数据库 |
3.3 网站服务器系统结构 |
3.3.1 表现层 |
3.3.2 业务层 |
3.3.3 数据层 |
3.4 云存储部分系统架构 |
3.5 Spark模块系统架构 |
3.6 成本分析 |
3.6.1 开发费用 |
3.6.2 服务器费用 |
3.6.3 后期维护费 |
3.7 本章小结 |
4文档存储的混合解决方案 |
4.1 云存储部分设计 |
4.1.1 HDFS |
4.1.2 HBase |
4.2 算法设计 |
4.2.1 上传部分算法 |
4.2.2 下载部分算法 |
4.3 本章小结 |
5 智能推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
5.1 搜索词推荐 |
5.2 相似文档推荐 |
5.2.1 LDA算法改进 |
5.2.2 算法测试 |
5.2.3 Elasticsearch实现方法 |
5.3 最热搜索词推荐 |
5.4 智能检索 |
5.5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功能测试与回归测试 |
6.3 性能测试 |
6.3.1 CPU瓶颈 |
6.3.2 虚拟机瓶颈 |
6.4 安全测试 |
6.5 推荐准确率测试 |
6.6 系统兼容性测试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附录 |
附录A: Elasticsearch.Java部分核心代码以分页查询为例 |
附录B: UserCore.Java部分核心代码以用户注册登录为例 |
附录C: 文件上传部分核心代码 |
附录D: 文件下载部分核心代码 |
附录E: HDFS核心代码 |
附录F: HBase核心代码 |
附录G: 智能检索系统核心代码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互联网教育与教育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
(一) 理论诉求:互联网教育正在参与未来教育的重大变革 |
(二) 实践归纳:互联网教育事业与产业的快速发展 |
(三) 价值追问:解决教育变革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 基本概念的界定 |
(二) 上位概念、中位概念和下位概念 |
(三) 概念间的关系分析 |
(四) 理论基础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一) 互联网教育研究的萌芽: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与变革的开启 |
(二) 互联网教育研究的拓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核心能力及教学变革 |
(三) 互联网教育研究的深入: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变革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从总到分与由分到总 |
(二) 研究方法:实践归纳与理论演绎相结合 |
第一章 互联网与教育相遇:开启教育变革的大门 |
第一节 社会系统视角:社会体系的变革对教育体系冲击 |
一、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体系的变革 |
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呼唤教育变革 |
三、教育系统变革的内外动力 |
第二节 教育系统视角:教育系统内的共融共荣共促 |
一、互联网技术革新迫使教育系统变革势在必行 |
二、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共融 |
三、社会教育体系与学校教育体系的共荣 |
四、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共促 |
第三节 事业的视角:互联网教育推动教育整体性的变革 |
一、孕育教育变革的互联网基因 |
二、诠释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
三、重构教和学的时间空间 |
四、倒逼教育发生结构性变化 |
第四节 产业的视角:互联网教育产业为教育变革提供强大动力 |
一、互联网教育产业资本驱动教育行业高速发展 |
二、互联网教育产业的商业模式促进教育公平 |
三、互联网教育产业链增强了与教育产业之间的吸附性 |
四、互联网教育产业增加了教育行业的科技含量 |
第二章 教育目标变革:新人文教育观与未来人才的培养 |
第一节 教育目标变革的价值坐标 |
一、个人价值坐标: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
二、社会价值坐标:培养家国情怀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社会创新发展 |
第二节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教育目标变革 |
一、教育的个人担当:要回归到人的本真存在 |
二、教育的社会担当:要承担引领社会创新发展的使命 |
三、教育的时代担当:构建具有全球视野的新人文教育观 |
第三节 互联网教育与未来人才的培养 |
一、以个人本位论为视角:互联网教育与个性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 |
二、以社会本位论为视角:互联网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
三、以新人文教育观为视角:互联网教育与家国情怀人才的培养 |
第三章 课程变革:对课程新生态的重构 |
第一节 课程变革的新图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课程观 |
一、课程理念重新审视:基于互联网视野下的多元视角 |
二、课程目标价值重塑:基于互联网思维下“内容—技术”二元融合的视角 |
三、课程观的重构:基于多元化的价值目标和需求 |
第二节 课程形态的新探索:走向个性化和智慧性的教育课程 |
一、课程形态:微课和慕课 |
二、课程特征:“融合”与“联合” |
三、课程体系:“适”与“微” |
第三节 课程设计的创新:技术与互联网思维合力的产物 |
一、互联网教育的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用户思维 |
二、互联网教育的内容设计:以个性化服务为重点的资源共享 |
三、互联网教育的课程形式设计:以学习效果为导向的人性化设计 |
第四节 互联网教育课程的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 |
一、互联网教育课程:问题同样存在 |
二、个性化定制:创建个人的“播放列表” |
三、后MOOC时代的课程:SPOC |
四、未来的课程:流动和无所不在 |
第四章 教学变革:走向智能化智慧性的教学 |
第一节 教学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催生新的教学方式 |
一、物联网:智能化教学 |
二、人工智能:个性化的智慧教学 |
三、虚拟现实:沉浸式教学 |
四、教学游戏APP:教学游戏化、娱乐化 |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重组:组织模式的变革 |
一、教学过程的生态模式:形成多元化交互学习共同体 |
二、教学过程重组的实践案例:翻转课堂 |
三、组织模式变革:走向虚拟化、分散合作化和智能化 |
第三节 教学空间的重构:没有界限的多维教育空间 |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空间 |
二、虚实结合无处不在的教学空间 |
三、注重文化传承和审美的的教学空间 |
第四节 新教学模式的构建:网络智慧教学模式 |
一、网络智慧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
二、网络智慧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依据 |
三、网络智慧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五章 教师角色的重塑:师生关系的转变与教师专业成长 |
第一节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师:教师权力去中心化 |
一、教师权利的转变:从知识传递的权威者向权力去中心化转变 |
二、教师职业是否消亡:不会消亡且作用更加重要 |
三、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 |
第二节 师生关系的重构:由教师为主体变为师生互为主体 |
一、互联网技术对教师的影响:教师为主体的结构解体 |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重构:交互的多元化与师生互为主体 |
三、教师内涵与角色的再认识:以学生为中心的引路人和服务者 |
第三节 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力发展变化与拥抱新技术成长 |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新期待 |
二、教师专业成长:拥抱新技术的终身学习者 |
三、实践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四、未来的学校:共同体和生命成长的地方 |
第六章 学习变革:私人定制的个性化学习 |
第一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个性化和多样化 |
一、个性化学习:一人一张课程表的私人订制 |
二、双回路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 |
三、社交化和扁平化学习:在分享与交互中学习 |
四、无缝学习:无处不在的“微”学习 |
第二节 渐进的革命:学习变革的三个维度 |
一、时间维度:泛在学习与学习生活化 |
二、空间维度:虚拟课堂与虚拟校园 |
三、目标维度:让终身学习成为现实 |
第三节 智慧学习:构建个性化学习服务模型 |
一、个性化智慧学习:基于大数据的情景化学习体验 |
二、个性化学习服务模型: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跟踪服务 |
第四节 拓展创造的边界:新技术与未来学习的展望 |
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融入人体本身 |
二、3D打印技术:学习者的个性化创造 |
三、脑电波技术:更好的关联教与学 |
四、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走进未来教育 |
第七章 评价与管理变革:多元评价和智慧管理 |
第一节 多元化评价:个体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辩证统一 |
一、注重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克服“一元式”评价方式的不足 |
二、注重创新评价:彰显和引领时代创新精神 |
三、注重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全方位、多视角、宽领域的综合评价模式 |
第二节 全面评价:教学评价方法体系的变革 |
一、前置评价:诊断性评价 |
二、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 |
三、结果评价:总结性评价 |
四、教学评价模型:构建过程性和总结性有机统一的评价模式 |
第三节 互联网混合教学评价: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评定 |
一、以大数据为基础和导向 |
二、“生评生”和“机评生” |
三、混合教学中的全面多元教学评价 |
第四节 管理智能化:智能决策与智慧管理 |
一、组织结构:扁平化和网络化 |
二、教学管理:智能决策与控制 |
三、学习管理:学历认证与“学分银行” |
四、教育资源管理:智能检索与共建共享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互联网教育推动了教育变革 |
(一) 技术与教育:顺势而为与守正创新 |
(二) 加强对“育”层面的探索:更需关注教育的本真存在 |
(三) 重新认识教育:重新定义教育和学习 |
二、展望:教联网时代的到来 |
(一)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超越的五个维度 |
(二) 物联网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教联网时代的到来 |
(三) 从物联网到教联网:重构了三种新的互联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数字化校园数据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数字化校园数据平台建设需求研究 |
2.1 主要问题分析 |
2.2 信息管理需求分析 |
2.2.1 信息标准 |
2.2.2 信息分类 |
2.2.3 信息管理系统 |
2.3 用户管理需求分析 |
2.3.1 用户注册 |
2.3.2 电子身份 |
2.3.3 身份认证 |
2.4 数据管理需求分析 |
2.4.1 数据存储 |
2.4.2 数据备份 |
2.5 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
2.5.1 信息发布 |
2.5.2 决策支持 |
2.6 网络教学需求分析 |
2.6.1 网络教学平台 |
2.6.2 网络教学资源 |
2.6.3 虚拟实验室 |
2.6.4 数字图书馆 |
2.7 网络办公需求分析 |
2.7.1 网络办公环境 |
2.7.2 办公自动化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字化校园总体规划设计 |
3.1 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思路 |
3.1.1 站在学校高度设计规划 |
3.1.2 设计统一系统架构 |
3.1.3 深化顶层设计 |
3.1.4 构建数据集成环境 |
3.2 数字化校园总体建设框架 |
3.2.1 体系结构 |
3.2.2 IT基础设施 |
3.2.3 公共数据平台 |
3.2.4 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
3.2.5 基于两校区全局的信息服务系统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数字化校园数据平台建设的实现 |
4.1 数据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 |
4.1.1 基于SOA架构 |
4.1.2 Web Service技术 |
4.1.3 XML和XSD技术 |
4.1.4 数据交换引擎 |
4.2 基础应用数据平台的实现 |
4.2.1 信息标准体系平台 |
4.2.2 公共数据交换平台 |
4.2.3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
4.2.4 综合服务信息门户 |
4.3 应用系统数据平台的实现 |
4.3.1 网络服务系统 |
4.3.2 教务综合管理系统 |
4.3.3 人事综合服务系统 |
4.3.4 学生综合服务系统 |
4.3.5 资产设备管理系统 |
4.3.6 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 |
4.3.7 校园一卡通系统 |
4.3.8 网络安全体系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本体的校园地图智能检索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本体的校园地图智能检索模型 |
1.1 本体构建 |
1.2 本体的知识表示方法 |
1.3 语义标注 |
2 模型的系统实现 |
2.1 本体构建实例 |
2.2 本体知识表示 |
3 系统应用效果评估 |
4 结束语 |
(8)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课题目的及内容结构 |
第二章 校园网络概论 |
2.1 校园网络的定义 |
2.2 基于URP 方案的校园网络系统结构 |
第三章 炮兵学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3.1 校园网基础设施现状 |
3.2 学校网络应用状况分析 |
第四章 炮兵学院校园网络建设 |
4.1 用户管理 |
4.2 存储与备份 |
4.3 信息管理 |
4.4 信息服务 |
4.5 网上办公 |
4.6 网络教学 |
4.7 电子商务 |
4.8 安全管理 |
第五章 总体方案设计 |
5.1 体系结构 |
5.2 总体框架结构 |
5.2.1 校园网网络基础系统完善与整合建设 |
5.2.2 公共数据库及查询系统(学校数据中心、IDC) |
5.2.3 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门户平台(Portal) |
5.2.4 网络服务系统 |
5.2.5 网上自动化办公系统 |
5.2.6 网络教学与评估系统 |
5.2.7 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 |
5.2.8 校园“一卡通”系统 |
5.2.9 网络安全体系 |
第六章 炮兵学院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的开发 |
6.1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
6.2 系统整体工作流程 |
6.3 建立系统数据库 |
6.4 系统实例应用 |
6.4.1 系统登录 |
6.4.2 信息交流 |
6.4.3 文件上传 |
6.4.4 文件管理 |
6.4.5 人员考勤 |
6.4.6 用户注册 |
6.4.7 用户管理 |
第七章 炮兵学院网络测试与总结 |
7.1 网络测试 |
7.1.1 测试目标 |
7.1.2 测试方案 |
7.1.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7.2 方案总结 |
第八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四、基于校园网的信息智能检索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个体与社会域的高校智慧档案馆建设模式[J]. 杨枫. 兰台世界, 2021(09)
- [2]面向智慧课堂的视频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J]. 陈凯旋,陈晖,黄照翠. 软件导刊, 2020(04)
- [3]新社交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 车艳红,王春晖. 黑龙江档案, 2019(03)
- [4]企业云检索平台关键技术与智能推荐算法研究与实现[D]. 郭晓宇. 东北财经大学, 2017(07)
- [5]互联网教育与教育变革[D]. 易凌云.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 [6]数字化校园数据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D]. 朱徐飞.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7]基于本体的校园地图智能检索系统的研究[J]. 张志鹏,马金平,靳小青. 电子设计工程, 2014(06)
- [8]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软件设计与实现[D]. 洪流.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9]基于Agent的中文信息智能检索系统[J]. 朱艳辉,阳爱民,王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7(05)
- [10]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资源整合模型的建构研究[J]. 郭向勇,莫民. 电化教育研究,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