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易惺钱[1](2021)在《基于扶正祛邪理论的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证治规律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tor Pylori,Hp)是目前公认的唯一能在人体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种类,感染了全球50%以上的人口,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因素,且与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慢性荨麻疹等胃肠外疾病相关,因此抗Hp治疗早已成为共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Hp感染和胃癌双重高发,二者关系密切,危害相互叠加,其治疗是消化科医生最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但随着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细菌耐药率上升,Hp根除率下降,复发率升高,不良反应明显,有效治疗面临着挑战。中医药作为Hp治疗的新路径,具有不良反应小、耐药率低、不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特点,与西药联用可提高根除率,减少副作用及抗菌药物使用,保护胃黏膜,在Hp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渐被认可。但证据较分散,仍缺乏较全面的中医理论支撑和真实世界的证据支持。目的:1.系统梳理中医药治疗Hp感染相关文献,全面综合当前可用证据,提炼中医药干预Hp的治疗思路。2.结合医案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整合中医治法的运用情况、具体方药,评价其临床疗效,优化Hp感染的中医药防治方案。3.在现有证据支持下,进一步揭示中药防治Hp的作用机制与证治规律,为中医药干预Hp感染的优势环节和精准治疗提供证据支持。方法:1.文献梳理与评价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同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灰色文献、医脉通等进行补充检索,7名研究者根据纳排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讨论或求助第三方的方式解决分歧;运用文字描述及图表形式展示中医药抗Hp的研究现状。应用AMSTAR 2量表、GRADE软件对中药治疗Hp感染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方法学质量、结局指标可靠程度及证据质量再评价。2.临床验证通过有效医案及临床回顾性研究对文献研究结果加以验证。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分析中医药治疗Hp感染相关疾病的证治规律;基于真实临床环境中既有医疗数据开展中药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相关疾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价中医药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干预Hp感染相关疾病提供现实性、适用性和时效性证据支持。结果:1.证据图及理论探讨部分:8个中英文数据库初检共26661篇文献,自动查重后获得16461篇,依据相关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文献后最终纳入3563篇,其中临床研究3460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82篇,指南及临床路径研究21篇。从临床研究来看,(1)研究类型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80.72%),规模多在60-100例之间;观察性研究占7.63%,多集中在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Hp感染相关疾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面,其与体质类型的研究相对较少,仅占0.55%;(2)研究人群与现代医学对Hp感染特定人群处理意见一致,中医药在儿童(<14岁)及老年人(>70岁)研究相对较少。(3)干预方案多为中医药与西药联用,单用相对较少,半夏泻心汤、黄连温胆汤、黄芪建中汤、六君子汤等经方应用广泛;(4)结局指标以Hp转阴、临床症状改善、胃镜病理疗效及安全性等为临床主要指标,与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相关的中医证候疗效指标相对较少;在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面,76篇中医疗法干预Hp相关性疾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再评价结果显示,虽多数结论认为中医药有潜在疗效,但受原始研究方法学质量影响,证据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证据较少,难以得出较肯定的结论。在指南共识上,我国陆续颁布了五次Hp诊治共识意见或指南,为Hp治疗提供了方向;2012年第四次全国Hp感染诊治共识建议可将中药用于Hp感染的治疗,中药以其独特优势成为Hp治疗的新路径;2018年《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Hp相关“病-证”共识》的发布,为难治性Hp感染提供了中国思路。通过系统梳理当前可获得的相关证据,总的来说,中医认为Hp为湿热毒邪,其感染与脾胃虚弱密切相关,邪毒内犯,正虚邪实为基本病机,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健脾益气以扶正,清热祛湿以祛邪,并施以根除Hp。2.再评价部分:中英文8个数据库中共检索出256篇中药治疗Hp相关疾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纳入40篇文献按扶正、祛邪、扶正祛湿兼施不同干预方式对其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定。纳入文献中7篇以扶正为主,黄芪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养胃丸为常用方剂;祛邪为主的17篇,辛开苦降、清热祛湿为抑杀Hp之大法,常用半夏泻心汤、左金丸、黄连温胆汤;扶正祛邪兼施的16篇,治以胃复春、荆花胃康、柴胡舒肝散等中药制剂。自2012年以来中药抗Hp相关系统评价逐年增多,Hp根除(转阴、清除)率、总有效率、胃镜病理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主要观察指标,但受系统评价制作全过程的影响,方法学质量均为“极低”,证据质量为中、低级或极低,缺乏高质量证据。3.医案分析部分:古今医案云平台共检出158则医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2则医案进行分析,共177诊次,涉及45首处方、241味中药。其中,甘草、黄连、白术、茯苓、陈皮、党参、蒲公英等为高频药物。所用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燥湿化痰、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清热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理气药和补虚药。从性味归经看,多用温、平、寒之性,苦、甘、辛味,主入脾、胃、肺经的中药,核心处方为芍药甘草汤和六君子加减。4.临床回顾性研究部分:(1)共纳入283例Hp感染患者,其中中药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患者(暴露组)114例,单用四联疗法(非暴露组)169例,治疗后暴露组Hp根除率为80.7%(92/114),非暴露组69.8%(118/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服用四联药物的疗程分为7、10、14、14-42天及42天以上5个组,分析显示不同疗程与Hp根除无统计学差异(P=0.84)。283例患者中10例在Hp根除后3个月至2年内进行了复查,除暴露组1例为2年后复查呼气试验结果为阳性外,其他均为阴性;难治性Hp感染患者3例,其疗效可能与抗生素耐药有关;(2)暴露组96例使用中药汤剂患者111诊次中药用药数据分析显示,中药使用总频次1437次,包括不同中药252味,甘草、半夏、党参、茯苓、白术等使用频次较高。按功效分类以清热解毒、燥湿化痰、补中益气为主,其中清热药使用频次最高、化痰药、补虚药次之。四气以温、平、微寒为主,甘、辛、苦味居多,主入脾、胃、肺经,临床使用的核心处方为六君子汤和黄芩汤加减。结论:Hp属于中医的湿热邪气,其感染与宿体脾胃虚弱、Hp毒邪(菌株)的致病性密切相关。中医药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在Hp感染患者初次治疗、补救治疗及根除后等不同时期发挥治疗作用。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或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扶正,正气旺而不受邪),或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祛邪,邪去正自安),或攻补兼施,双管齐下,发挥抗Hp的同时,调节肠道正常菌群,修复受损胃黏膜,提高机体免疫力。扶正寓祛邪,祛邪而不伤正,成为根除Hp治疗的新路径和策略,单用或与西药联用提高根除率,缓解临床症状,造福患者。
田立华[2](2021)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气滞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脾胃病多虚、多滞,基于“脾升胃降”理论,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治疗CNAG脾虚气滞证,研究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入组患者均来自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病科门诊,且均符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气滞证)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7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治疗组使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通过症状积分统计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性。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资料。结果:观察过程中,两组各有3例患者脱落,所以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完成试验33例。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治疗组3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91%;其中痊愈5例,占15.15%;显效17例,占51.52%;有效8例,占24.24%;无效3例,占9.1%。对照组3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4.84%,其中痊愈2例,占6.1%;显效10例,占30.33%;有效16例,占48.48%;无效5例,占15.15%;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更佳。结论:运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与枳术宽中胶囊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气滞证),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二者均有一定疗效,但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治疗本病疗效更好,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张宇[3](2021)在《胁腹宁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观察临床疗效和患者症状变化,统计分析试验结果,探索胁腹宁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扩大胁腹宁颗粒在临床上的治疗范围。方法:本研究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法,通过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收集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患者共72例。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胁腹宁颗粒10g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气滞胃痛颗粒5g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28天为1疗程。通过记录胁腹宁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中医证候评分表记录患者信息。数据资料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本研究共入组72例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脱落2例,即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均未见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患者临床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患者临床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47%,提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各单项积分,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胃脘胀痛、两胁胀满、嗳气、嘈杂反酸、善太息方面,治疗前后均具有显着差异(P<0.01);组间比较中,在两胁胀满、嗳气、嘈杂反酸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脘胀痛、善太息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胁腹宁颗粒临床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具有显着的疗效,其有效率达91.18%。拓宽了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思路与方法。2.胁腹宁颗粒对比气滞胃痛颗粒在改善两胁胀满、嗳气、嘈杂反酸症状方面更具优势(P<0.05)。3.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并无明显不适症状,无特殊不良反应。临床上无不良事件发生,说明胁腹宁颗粒安全性强,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萨仁格日乐,张凯琴,乌日罕,浩日娃[4](2020)在《浅谈蒙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肿瘤的综合治疗已取代传统单一治疗。蒙医药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在肿瘤综合治疗中逐渐体现独有的优势,在癌前病变期,肿瘤化、放疗,肿瘤晚期姑息治疗等各阶段均可结合应用蒙医药,起到减毒、增效作用。研究证明多种蒙药具有抗肿瘤活性,值得加强蒙医药在抗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吕美豫[5](2020)在《疏肝健脾汤联合标准四联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根除率及复发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联合标准四联与单纯西药标准四联对比在治疗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在根除率、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症候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治疗情况,为治疗HP感染提供临床参考,探索新方法,提高疗法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纳入符合标准的64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给予疏肝健脾汤联合标准四联,对照组给予标准四联疗法,14天为一疗程,两组停药1月后进行复查13C-UBT检测,以观察根除情况;3个月及6个月后分别再复查13C-UBT检测,以观察复发率情况。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症状积分,评估其疗效,观察两组在HP的根除率、复发率、安全性等方面的情况。对于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进行试验的64例患者中脱落3例,最后计入统计的共61例,试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HP的根除率为87.1%,对照组HP的根除率为80.0%,两组在根除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胃脘胀满或疼痛、嗳气善太息、胁肋胀满不适、口中异味、反酸嘈杂、纳呆、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等症状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为96.8%,对照组为83.3%,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复查13C-UBT,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7%与20.8%,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复查13C-UBT,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1.1%与37.5%,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试验组为6.5%,对照组为26.7%,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联合标准四联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HP感染的效果优于单纯四联疗法,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HP的远期复发率,使用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张如意[6](2020)在《基于穴位敏化理论针刺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比较针刺痛敏点与常规针刺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痛敏化分布规律,以期为针灸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均来自云南省中医医院针灸科及脾胃科)72例,通过SPSS软件生成随机数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选择患者痛敏点最明显的三处进行针刺,对照组选择中脘、内关、足三里进行针刺;两组在主穴的基础上均根据临床证型配穴,3次/周,共3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CNAG主要症状评分、中医证候主要症状评分进行评价,并测定痛敏点痛阈值,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痛敏值改变。结果:(1)对72例患者痛敏点检测发现,两组患者痛敏点分布多集中在经络上,分布规律呈现为:任脉>胃经>脾经>肾经>膀胱经;表明CNAG患者痛敏点多出现在与该病相关经络或局部相邻经络上(疾病相关经络出现频率高于局部相邻经络),出现在非经非穴处相对较少。(2)两组患者经治疗前后对比,痛阈值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治疗组痛阈值改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痊愈8例(22.22%),显效24例(66.67%),有效2例(5.56%),无效2例(5.56%),恶化0例(0%),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痊愈6例(16.67%),显效14例(38.89%),有效13例(36.11%),无效3例(8.33%),恶化0例(0%),总有效率91.67%;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Z=-2.340,P=0.019(P<0.05);两组方法均能改善患者胃痛、脘腹饱胀、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针刺痛敏点组改善患者胃痛评分优于常规针刺组。(4)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证候主要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CNAG患者痛敏点常出现在任脉、胃经、脾经、肾经、膀胱经上,少数也可出现于非经非穴上;痛敏点出现在任脉上次数最多,其次依次为胃经、脾经、肾经、膀胱经;针刺痛敏点可改善患者痛敏程度。(2)针刺痛敏点能改善患者胃痛、脘腹饱胀、烧心、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尤其是改善胃痛程度。(3)针刺痛敏点组总体疗效及改善中医证候主要症状优于常规针刺组。
关那仁图雅[7](2019)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蒙药治疗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蒙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纳入时间为2017年08月-2019年07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63例和研究组63例。其中参照组给予摩罗丹治疗,研究组给予蒙药查干乌日勒丸、阿那日-14味散与通拉嘎-5味丸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胃镜黏膜慢性炎症积分变化情况、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镜黏膜慢性炎症积分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胃镜黏膜慢性炎症积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积分差值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积分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积分差值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蒙药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胃镜黏膜慢性炎症积分和胃镜黏膜慢性炎症积分,能显着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包双亮,庞丹丹,乌兰娜[8](2019)在《观察蒙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蒙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摩罗丹治疗,观察组采用蒙药查干乌日勒丸、阿那日十四味散、通拉嘎五味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胃炎症状积分、胃镜黏膜慢性炎症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炎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镜黏膜慢性炎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镜黏膜慢性炎症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额登其木格,阿拉腾敖其尔[9](2019)在《蒙药治疗慢性胃炎62例临床疗效观察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蒙药治疗慢性胃炎62例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纳入研究之中,研究组62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之对照组要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慢性胃炎的治疗中,使用蒙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情况出现了明显的改善,治疗效果也要更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巴达日胡,都日娜[10](2019)在《蒙西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研究概况》文中提出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80%左右的慢性胃炎患者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密切关系,而且Hp感染程度与慢性胃炎症状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本文浅谈蒙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优势。笔者从蒙西医对此病的认识、诊断、治疗及蒙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为临床提供参考。
二、蒙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蒙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扶正祛邪理论的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 |
第一章 基于证据图的中医药抗Hp感染的研究现状分析 |
1.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文献纳排标准 |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1.4 数据分析与形式 |
2.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2.2 相关研究文章发表年度趋势 |
2.3 临床研究类型及规模 |
2.4 中医证候及体质研究 |
2.5 中医药抗Hp方式研究 |
2.6 中医药抗Hp方案临床评价 |
2.7 中医药防治方案干预时机及适用情况 |
2.8 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及临床证据评价 |
2.9 临床指南与路径研究 |
3.讨论 |
3.1 中医药抗Hp应用现状及问题 |
3.2 中医药防治Hp感染未来的研究方向 |
3.3 本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中医药抗Hp感染机理机制探讨 |
1.现代医学对Hp的认识及治疗 |
1.1 Hp的特性和致病特点 |
1.2 Hp的治疗 |
2.中医对Hp感染相关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
2.1 中医对Hp感染的认识 |
2.2 中医对Hp相关疾病的治疗 |
2.3 扶正祛邪抗Hp感染的实践及机理机制探讨 |
3.讨论 |
第三章 中药扶正祛邪治疗Hp感染相关疾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
1.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 |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1.4 质量评价 |
2.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2.4 主要结局指标和证据质量分级 |
3.讨论 |
临床验证 |
第一章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中医药治疗Hp相关疾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
1.研究资料 |
1.1 数据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数据录入 |
2.2 数据规范 |
2.3 数据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医案检索结果及特点 |
3.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3.3 常用方剂使用情况 |
3.4 常用中药使用情况 |
4.讨论 |
第二章 基于扶正祛邪理论的中医药治疗Hp相关疾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1.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排标准 |
1.3 数据收集及整理 |
1.4 分组方法 |
1.5 结局评价 |
2.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病例基本情况 |
3.2 治疗结局 |
4.讨论 |
结语 |
1.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2.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3.本研究的不足 |
4.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与学术成果 |
个人简介 |
(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气滞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
2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
3 中西医结合对本病的治疗 |
4 问题与展望 |
临床研究 |
1 诊断标准 |
2 观察指标 |
3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4 统计方法 |
5 研究对象 |
6 治疗方案 |
7 研究结果 |
讨论与分析 |
1 结果分析与探讨 |
2 选题背景 |
3 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
4 导师的学术思想 |
5 组方治疗本病的思路探讨 |
6 组方分析 |
7 组方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8 病案举隅 |
9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0 中医治疗本病的体会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中医症状评分表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3)胁腹宁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观察指标 |
3 疗效评定标准 |
4 治疗方法 |
5 统计方法 |
6 统计结果 |
7 医案分享 |
讨论 |
1 选题背景 |
2 学术思想 |
3 组方探讨 |
4 临床结果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4)浅谈蒙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肿瘤发病早期及癌前病变结合蒙医药辅助治疗 |
1.1 黏膜白斑 |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 |
1.3 慢性宫颈炎 |
1.4 消化性溃疡 |
2 肿瘤化、放疗及晚期姑息治疗结合蒙医药 |
2.1 化、放疗毒副反应的治疗 |
2.2 肿瘤晚期姑息治疗阶段 |
3 抗肿瘤蒙药研究现状 |
(5)疏肝健脾汤联合标准四联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根除率及复发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一、病例选择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选择标准 |
二、研究方案 |
(一)病例分组 |
(二)治疗方法 |
(三)观察指标 |
(四)评价标准 |
(五)统计学方法 |
(六)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讨论 |
一、现代医学对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认识 |
(一)HP相关性胃炎 |
(二)流行病学研究 |
(三)致病机制 |
(四)检测方法 |
(五)治疗方案 |
二、中医学对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认识 |
(一)病因病机 |
(二)治疗方法 |
三、导师对于本病的认识 |
(一)病因病机 |
(二)方药组成及分析 |
四、研究结果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一)研究结果 |
(二)安全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治疗HP感染的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 |
(6)基于穴位敏化理论针刺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排标准 |
1.4 病例脱落及剃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穴位定位 |
2.4 操作器材 |
2.5 操作方法 |
2.6 治疗周期 |
2.7 不良事件处理 |
2.8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
2.9 安全性指标 |
2.10 不良事件的记录及分析 |
2.11 数据的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两组患者年龄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性别资料比较 |
3.3 两组患者病程资料比较 |
3.4 两组患者痛敏点分布规律比较 |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阈值比较 |
3.6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 |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量化分级比较 |
3.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
3.9 安全性及依从性评价 |
4.讨论 |
4.1 关于“穴位敏化”的讨论 |
4.2 研究结果分析 |
5.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1.传统医学对CNAG的认识 |
1.1 CNAG的中医病名探析 |
1.2 CNAG的病因病机 |
1.3 CNAG的中医分型 |
2.现代医学对CNAG的认识 |
2.1 CNAG的发病机制 |
3.CNAG的治疗进展 |
3.1 西药治疗进展 |
3.2 中药治疗进展 |
3.3 针灸治疗CNAG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知情同意书 |
附件2:CNAG主要症状评分量化分级表 |
附件3:CNAG中医证候主要症状评分量化分级表 |
致谢 |
(7)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蒙药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参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比较两组患者胃镜黏膜慢性炎症积分变化情况 |
2.2 比较两组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
3 讨论 |
(8)观察蒙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炎症状积分对比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黏膜慢性炎症积分对比 |
3 讨论 |
(9)蒙药治疗慢性胃炎62例临床疗效观察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10)蒙西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幽门螺旋杆菌 |
2 西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
3 蒙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
3.1 胃病的蒙医古籍记载 |
3.2 蒙医辨证分型论治及实验研究成果 |
4 蒙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
5 小结 |
四、蒙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扶正祛邪理论的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证治规律研究[D]. 易惺钱.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气滞证)的临床观察[D]. 田立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胁腹宁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观察[D]. 张宇.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浅谈蒙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J]. 萨仁格日乐,张凯琴,乌日罕,浩日娃.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0(10)
- [5]疏肝健脾汤联合标准四联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根除率及复发率的研究[D]. 吕美豫.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基于穴位敏化理论针刺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 张如意.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蒙药治疗的疗效观察[J]. 关那仁图雅. 现代养生, 2019(22)
- [8]观察蒙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 包双亮,庞丹丹,乌兰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9(15)
- [9]蒙药治疗慢性胃炎62例临床疗效观察析[J]. 额登其木格,阿拉腾敖其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38)
- [10]蒙西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研究概况[J]. 巴达日胡,都日娜.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