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发展与演进趋势(上)

电信网络发展与演进趋势(上)

一、电信网的发展和演进趋势(上)(论文文献综述)

宋传扬[1](2013)在《浅论智能建筑通信系统网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充分适应了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也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智能建筑主要包括三大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本文将对智能化建筑的通信集成系统的相关特点进行介绍。

叶云[2](2005)在《网络演进的业务驱动模式分析》文中指出电信技术、业务、资源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网络演进的最终方向。近年来,网络长期演进中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出现了向业务驱动发展模式的转变,对于未来电信业务的研究成为推动网络发展演进的动力源泉, 其对国际范围内电信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在网络演进驱动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业务驱动模式的关键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业务驱动模式下网络演进的重要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于文良[3](2004)在《ATM VP通路中多个VC通道动态占用带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木文首先概要介绍了ATM技术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了ATM技术与IP技术融合产生的一些技术类型,进而提出了目前典型的用户组网需求,最后通过对ATM VP通路中的VC通道连接的详细研究,使VC动态占用带宽,有效提高用户网络的利用率和性价比。 目前用户在组建广域内联网时,通常是在其上实现部门内的办公业务、视频会议、内部IP电话业务,通常用的是用户侧简单的IP技术加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广域网技术来实现。虽然有多种广域网技术可以采用,但是用户在这方面的费用支出较高。本试验的目的是找出一种较好的广域网组网技术,满足用户高安全性、高性价比、多业务、操作灵活的组网需求。本文通过设计ATM VP通路中不同VC通道来承载不同业务,同时实现不同业务的有效隔离,提高安全性;通过ATM技术良好的OoS机制,提高用户网络利用率,提高性价比。本文通过设计试验平台,模拟用户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业务的使用量确定流量冲突时带宽占用比例,根据业务的重要性确定业务等级,通过对ATM VP通道中不同VC的QoS设计,找到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方法。通过试验证明,ATM VP通路中不同VC通道动态占用带宽技术,既能够使不同业务在网络空闲时,能够利用空闲资源,又可以在网络拥挤时确保各业务有最低可用带宽。该技术用户组建广域内联网目前可选用的最好的技术之一,既能满足当前用户组网的各种技术需求,又节省了用户的组网投入、月租支出,为用户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文中通过分析ATM VP及VC的技术特点,采用业界领先的加拿大NortelNetwork公司多业务交换机PassPort7480/7440设计并验证了ATM VP通路中多个VC动态占用带宽的可行性,提出了可行技术方案,为进一步研究用户组网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谭步律[4](2004)在《弹性分组环拥塞控制研究》文中提出网络宽带化和IP化是当前通信发展的大趋势,作为衔接广域网和用户网的城域网应该满足两者变化的需求。基于分组的网络具有灵活、高效、相对廉价等特点,它正由LAN逐步向MAN发展。新一代城域网解决方案主要有IP over ATM、Gbits/10Gbits以太网、IP over SDH、IP优化光网络等。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能够很好的解决SDH和Ethernet所面临的问题,成为当前城域网研究的热点。RPR对光纤进行空间复用,节点为ADM结构,消除保护备份带宽,极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以环级汇聚的方式分配带宽,通过拓扑识别技术,在带宽管理和公平性机制的控制下,实现全局公平接入;合理的保护机制使其具有良好弹性;网络区分数据优先级,支持QoS。同时达到高带宽利用率和公平分配是RPR的主要目标。拥塞控制随应用环境的差异实现机制各不相同,弹性分组环网对拥塞控制有特殊的要求。RPR现有拥塞控制算法在公平性定义上存在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新算法DFAR-BF。DFAR-BF能在按流公平的同时充分利用线路资源,克服SRP、Gandalf[20]等算法在非平衡流情况下抖动的缺点,并获得了更短的收敛时间。本文分析新环境对城域网建设的核心要求。提出一种弹性环解决方案。此方案在双纤环上传输分组业务,可支持大量节点灵活接入,拓扑结构易于扩展。采用Ethernet->SRP-> GFP的封装格式,除去SDH层,作为EoF(Ethernet over Fiber)的一种尝试,以获取更高的性价比。支持4个绝对优先级队列的QoS机制,保证纤上数据和实时数据的传输。利用IPS保护机制,完成50 ms内的快速保护倒换,实现环网弹性。最后,本文详细介绍弹性环解决方案中核心芯片的设计。本芯片能够完成Ethernet和串行数据到光纤分插复用,保证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高效利用外部SSRAM所能提供的最大带宽,保证系统能在接口达到峰值速率时稳定工作。

刘玉其[5](2003)在《下一代网启动昭示全业务经营乃大势所趋》文中指出$T下一代网着眼于未来的网络发展趋势,是不断演进、融合的网络,它覆盖、融合了固话、移动等所有通信范畴。下一代网即将启动表明,全业务经营已不仅仅是电信业公平有效竞争的需要,而是电信网络、业务和市场进一步演进和发展的必然?

余英泽,严伟荣[6](2003)在《基于IP技术的下一代电信网》文中提出关于下一代电信网的话题已成为当前电信行业的一个热点。因此首先介绍了下一代电信网的演进策略和体系架构,然后介绍了下一代电信网的关键技术及其主要特点,最后指出了下一代电信网中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万亮,孟庆鼐[7](2001)在《谈谈向下一代宽带网的演进》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分析了新世纪“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介绍了下一代网络中核心网的三种选择ATM、IP over SDH、MPLS和将广泛采用的三种接入网方案:ADSL接入、CableModem接入、以太网接入,最后介绍了未来IP over WDM的长期演化趋势。

肖寒春,吕翊[8](2001)在《智能建筑中通信技术——智能建筑学术讨论系列文章之五》文中指出智能建筑中的通信技术涉及电话通信、数据图象通信及与外部通信网络互联等方面。公用通信网IP(互联网协议)化和宽带化的发展趋势必将深刻地影响智能建筑中的通信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建筑中电话通信系统的实现方式,然后重点分析了目前三种主流宽带接入技术(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FTTZ/FTTB(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以太网)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情况。

韦乐平[9](2001)在《电信网的发展和演进趋势(上)》文中研究表明论述了网络业务应用加速向IP化汇聚的趋势 ;提出了网络交换技术向分组化和IP化演进的战略路线 ,认为采取重叠网策略或混合网策略是完成由传统电路交换为基础的电信网向分组化的数据网平稳过渡的两大过渡策略。分析了网络容量包括传输链路容量和传送节点容量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认为MPLS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干IP网络技术 ,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认为核心网络必然从电联网走向光联网。指出了带宽瓶颈是城域网面临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城域网的3种解决方案 :以SDH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的解决方案 ;基于层2交换和层3选路的方案 ;用WDM的解决方案。最后论述了接入网向宽带化和IP化方向演进的趋势 ,网络功能结构的扁平化趋势。

二、电信网的发展和演进趋势(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信网的发展和演进趋势(上)(论文提纲范文)

(1)浅论智能建筑通信系统网络(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智能建筑的通信网络相应的功能
3. 智能建筑通信网络系统的特点
4. 智能化建筑通信集成系统网络的设计要点
5. 总结

(3)ATM VP通路中多个VC通道动态占用带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ATM技术概要介绍
    1.1 ATM技术
        1.1.1 基本概念
        1.1.2 ATM交换机制
        1.1.3 ATM的网络环境
        1.1.4 ATM网络结构
        1.1.5 ATM主要接口
    1.2 ATM的协议模型
        1.2.1 ATM的物理层
        1.2.2 ATM中的数据链路层
        1.2.3 ATM中的网络层
        1.2.4 ATM传输层
        1.2.5 SSCOP-特定服务的面向连接协议
    1.3 ATM业务介绍
        1.3.1 ATM简化的协议分层示意图
        1.3.2 服务类型
    1.4 ATM与B-ISDN
    1.5 服务质量(QoS)及其实现机制
        1.5.1 服务质量
        1.5.2 通信量整形和控制
        1.5.3 拥塞控制
2 ATM与IP技术的融合比较
    2.1 简介
    2.2 LANE(LAN Emulation)
    2.3 CLIP(Classical IP over ATM)
    2.4 MPOA(Multi-Protocol Over ATM)
    2.5 IP交换(IP Switching)
    2.6 MPLS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2.7 与IP网的互连
3 用户不同需求的提出及解决思路
    3.1 用户需求现状
    3.2 用户需求内容
        3.2.1 接入因特网
        3.2.2 用户广域办公数据网互连
        3.2.3 多样的业务需求
    3.3 用户需求分析
        3.3.1 数据业务
        3.3.2 视频业务
        3.3.3 语音业务
    3.4 解决方案的思路
        3.4.1 组网技术选择
        3.4.2 网络结构的选择
        3.4.3 线路资源的使用和分配
    3.5 用户模型的建立
4 多VC通道连接动态占用VP通路带宽的详细设计
    4.1 网络拓扑结构
    4.2 网络实现方案
        4.2.1 试验网络平台设备的选择
        4.2.2 虚拟路由器技术
        4.2.3 网络实现设计
    4.3 试验设计的详细说明及标识
        4.3.1 试验模型的具体说明
        4.3.2 试验平台的搭建
        4.3.3 IP地址及协议设计
    4.4 试验目的说明
    4.5 按设计进行的配置步骤
        4.5.1 PC机软件安装
        4.5.2 网管安装
        4.5.3 在交换机上按上文的设计进行配置
        4.5.4 技术设计方案
    4.6 测试方法、结果及分析
        4.6.1 办公网VR1 VCC11 RT-VBR,电话网VR3 VCC13 RT-VBR
        4.6.2 办公网VR1 VCC11 RT-VBR,电话网VR3 VCC13 NRT-VBR
        4.6.3 办公网VR1 VCC11 RT-VBR,电话网VR3 VCC13 UBR
        4.6.4 办公网VR1 VCC11 NRT-VBR,电话网VR3 VCC13 RT-VBR
        4.6.5 办公网VR1 VCC11 NRT-VBR,电话网VR3 VCC13 NRT-VBR
        4.6.6 办公网VR1 VCC11 NRT-VBR,电话网VR3 VCC13 UBR
        4.6.7 办公网VR1 VCC11 UBR,电话网VR3 VCC13 RT-VBR
        4.6.8 办公网VR1 VCC11 UBR,电话网VR3 VCC13 NRT-VBR
        4.6.9 办公网VR1 VCC11 UBR,电话网VR3 VCC13 UBR
    4.7 试验结果总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致谢

(4)弹性分组环拥塞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 录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目的和意义
    1.2 宽带城域网
    1.3 论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2章 用弹性环传输实时数据业务
    2.1 弹性分组环RPR
    2.2 RPR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2.2.1 高带宽利用率
        2.2.2 公平接入
        2.2.3 有效的保护机制
        2.2.4 提供QoS保证
        2.2.5 便捷的业务供给
        2.2.6 关键技术
    2.3 IEEE 802.17协议
        2.3.1 体系结构
        2.3.2 帧格式
    2.4 小结
第3章 RPR拥塞控制算法分析
    3.1 拥塞控制
        3.1.1 控制方法
        3.1.2 设计难点
        3.1.3 弹性环拥塞控制
    3.2 公平性
        3.2.1 MAX_MIN公平
        3.2.2 Propotional公平
        3.2.3 现有算法公平性讨论
    3.3 GPS模型
    3.4 DFAR-BF算法
        3.4.1 算法说明
        3.4.2 伪码
        3.4.3 可实现性分析
    3.5 仿真
        3.5.1 一源多流
        3.5.2 非平衡流
        3.5.3 关于仿真的几点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分组环的EOF实现
    4.1 城域多业务接入环境
    4.2 功能描述
    4.3 总体设计
        4.3.1 网络拓扑
        4.3.2 节点结构
        4.3.3 帧格式
        4.3.4 路由机制
        4.3.5 QoS机制
        4.3.6 保护恢复
        4.3.7 时钟同步
    4.4 小结
第5章 核心芯片设计
    5.1 总体结构和功能
    5.2 功能模块
        5.2.1 速率适配和保护倒换
        5.2.2 接收逻辑
        5.2.3 发送逻辑
        5.2.4 以太网接口
        5.2.5 RS232/485接口
        5.2.6 队列管理
    5.3 参量配置
    5.4 性能测试
    5.5 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电信网的发展和演进趋势(上)(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业务应用加速向IP化汇聚
2 网络交换技术继续向分组化和IP化演进
3 向分组化网演进的策略
    3.1 重叠网策略
    3.2 混合网策略
    3.3 策略选择
4 网络容量的挑战
    4.1 传输链路容量的宽带化可望突破
    4.2 传送节点的容量有待突破

四、电信网的发展和演进趋势(上)(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论智能建筑通信系统网络[J]. 宋传扬.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3(02)
  • [2]网络演进的业务驱动模式分析[A]. 叶云. 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 2005
  • [3]ATM VP通路中多个VC通道动态占用带宽的研究[D]. 于文良. 中国海洋大学, 2004(01)
  • [4]弹性分组环拥塞控制研究[D]. 谭步律. 清华大学, 2004(03)
  • [5]下一代网启动昭示全业务经营乃大势所趋[N]. 刘玉其. 通信信息报, 2003
  • [6]基于IP技术的下一代电信网[J]. 余英泽,严伟荣. 天津通信技术, 2003(02)
  • [7]谈谈向下一代宽带网的演进[A]. 万亮,孟庆鼐. 全国第十四届计算机科学及其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1
  • [8]智能建筑中通信技术——智能建筑学术讨论系列文章之五[J]. 肖寒春,吕翊. 建筑电气, 2001(04)
  • [9]电信网的发展和演进趋势(上)[J]. 韦乐平. 电信技术, 2001(01)

标签:;  ;  ;  ;  ;  

电信网络发展与演进趋势(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