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天性巨结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庞文帅,马建苏,刘晓丽,周丽霞,王博,王淼[1](2021)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不同肠管中SOX-2、SOX-10、GDN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不同肠管中SOX-2、SOX-10、GDN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8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5例作为观察组,取切除的狭窄段、扩张段和移行段肠管组织,将同期行结肠造瘘术的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肠管组织SOX-2、SOX-10、GDNF的表达。结果各组肌间神经丛直径、神经节细胞直径、神经节细胞数、神经节细胞质/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肠肌间神经丛直径:HD组狭窄段<HD组移行段<HD组扩张段和对照组;神经节细胞直径、神经节细胞数、神经节细胞质/核:HD组移行段<HD组扩张段和对照组;各组SOX-2、SOX-10、GDN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D组狭窄段<病例组移行段<HD组扩张段和对照组。对照组与HD组扩张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病变肠管组织中SOX-2、SOX-10、GDN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逐渐降低,这与病变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关。
孔萌,刘秀美,张士松[2](2021)在《神经导向因子-2及受体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先天性巨结肠(HSCR)患儿各段肠壁内神经导向因子-2(SLIT-2)及受体(ROBO-1)的表达、分布,探讨其在HSCR发病中的作用关系。方法 30例结肠标本选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HSCR患者,根据术中结肠形态及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正常段组(n=30)、移行段组(n=30)和痉挛段组(n=30)。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SLIT-2和ROBO-1在各组中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LIT-2和ROBO-1在痉挛段组中的阳性细胞表达量分别为53.767±14.395和42.933±14.034,明显低于移行段组和正常段组(89.667±14.822和93.867±15.874;126.733±9.770和119.674±12.933,t=11.437、6.902,P<0.05)。(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LIT-2及ROBO-1蛋白在痉挛段组肠管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48±0.086和0.225±0.069,明显低于移行段组和正常段组(0.541±0.085和0.392±0.081;0.702±0.123和0.634±0.081,t=5.532、8.622,P<0.05)。(3)RT-qPCR结果显示SLIT-2及ROBO-1 mRNA在痉挛段组肠管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74±0.159和0.477±0.169,明显低于移行段组和正常段组(0.749±0.162和0.663±0.175;0.914±0.146和0.834±0.116,t=4.128、8.624,P<0.05),与蛋白表达结果一致。结论 SLIT-2和ROBO-1在HSCR痉挛段肠管的表达量低于移行段组和正常组,提示其可能参与了结肠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过程,并可能与HSCR的发生有关。
雷秋萍[3](2021)在《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肠造瘘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总结我院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的临床资料,指导临床诊疗。2.探讨小婴儿HSCR肠造瘘的危险因素,为手术时机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01例小婴儿HSCR临床资料、手术及术后情况。2.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01例小婴儿HSCR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总结分析肠造瘘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组共201例患儿,男女比例5.9:1,其中95.5%的患儿有腹胀,77.6%的患儿有呕吐,54.2%的患儿存在胎便排除延迟,11.9%患儿有发热,6.0%患儿有腹泻。一期行巨结肠根治术156例,分期手术45例,分期手术均先行肠造瘘。急腹症(8例),并发严重小肠结肠炎且非手术治疗难以稳定病情(22例)、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TCA)(14例)是本组患儿肠造瘘的主要原因。16例(8%)患儿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是本组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为伤口感染14例(7%)、造瘘口肠管脱垂3例(1.5%)、伤口裂开2例、肠梗阻2例及肠穿孔1例。2.本组201例患儿中,先行肠造瘘45例,肠造瘘发生率22.4%。本研究共纳入15项肠造瘘相关危险因素,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就诊年龄≤28d、术前体重、术前发热、腹泻、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8mg/L、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2ng/m L、白蛋白水平、大便常规异常、右侧型HSCR与肠造瘘的发生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白蛋白降低(0R值=0.753,95%CI=0.654~0.867,P=0.000),大便常规异常(0R值=11.533,95%CI=3.281-40.535,P=0.000),PCT>2ng/m L(0R值=7.776,95%CI=2.135-28.328,P=0.002),右侧型HSCR(0R值=4.024,95%CI=1.365-11.862,P=0.012)为本组患儿肠造瘘的危险因素。结论:1.小婴儿HSCR主要以反复腹胀、呕吐、胎便排除延迟等主要临床表现。若能早诊断,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大多可直接行一期巨结肠根治术;但是因急腹症起病,并发严重小肠结肠炎且非手术治疗难以稳定病情、TCA等情况,暂时性肠造瘘术仍是重要治疗方法。2.HSCR术后早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小肠结肠炎为根治组主要并发症,而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主要集中在造瘘组。3.血清白蛋白降低,大便常规异常,PCT>2ng/m L,右侧型HSCR为本组小婴儿HSCR肠造瘘的危险因素。
赵平,李婷,李志,王有亮,王勇,顾琦,高明太[4](2021)在《平滑肌蛋白抗体、组织蛋白酶D、S-100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平滑肌蛋白抗体(Smoothelin)、组织蛋白酶D(CAD)、S-100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在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32例,分别取患儿术中切除的病变肠段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比较各病变肠断的Smoothelin RNA和蛋白的表达、CAD、S-100蛋白阳性表达及肌间神经丛、成熟神经节细胞数量。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患儿扩张段的Smoothelin mRNA(27.15±16.46)及蛋白灰度值(43.13±12.46)显着高于狭窄段(21.62±10.03、36.82±9.44)及移行段(19.64±9.91、23.65±4.96,t=4.491、3.296、16.688、4.638,P值均<0.05),且移行段的Smoothelin蛋白灰度值显着高于狭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89,P<0.05)。患儿扩张段的CAD阳性表达的占比(82.58%)显着高于移行段、狭窄段(31.82%、0.00%,χ2=185.652、69.454,P值均<0.05),且移行段CAD阳性表达的占比显着高于狭窄段(χ2=49.946,P<0.05),扩张段S-100蛋白阳性表达的占比(29.55%)显着低于移行段、狭窄段(51.52%、90.15%,χ2=100.884、13.217,P值均<0.05),且移行段S-100蛋白阳性表达的占比显着低于狭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88,P<0.05)。患儿扩张段的肌间神经丛[(3.80±0.54)个]及成熟神经节细胞数量[(3.12±0.22)个]显着高于移行段[(3.12±0.37)、(2.41±0.38)个]、狭窄段[(2.13±0.32)、(0±0)个,t=11.935、30.566、18.578、162.937,P值均<0.05],且移行段的肌间神经丛及成熟神经节细胞数量显着高于狭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51、72.865,P<0.05)。结论 Smoothelin、CAD、S-100蛋白的表达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节及神经纤维细胞数量有关。
李霁伟,谢余澄,武红芳,阿智祥,高燕,周军[5](2021)在《实验性先天性巨结肠症大鼠结肠神经节细胞中PHOX2B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配对同源异型盒蛋白2B(paired-like homebox 2B,PHOX2B)在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 HD)的表达意义及其在HD发病机理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方法构建40只SD乳鼠HD动物模型,取其狭窄段和移行段与40只正常乙状结肠段进行比较。分别在HD狭窄段、移行段、对照组肠壁组织切片对PHOX2B、calretinin和S-100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定在各组肠组织黏膜下神经丛中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HD的移行段和对照组正常段经PHOX2B、calretinin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证实神经节细胞存在;HD狭窄段未见神经节细胞;PHOX2B定位于细胞核,着色强阳性,较定位于细胞质的calretinin和定位于神经纤维及施旺细胞的S-100,更具有特异性,具有神经节细胞标记"有或无"的特点;在对照组正常段内和HD移行段内PHOX2B免疫阳性标记的节细胞数量均多于calretinin和S-100标记的节细胞数量。结论 PHOX2B特异性定位于神经节细胞胞核、具有标记清晰、着色背景干净、无假阳性表达等特点,可成为一种优于calretinin和S-100的HD新诊断标志物。
刘俊,王建峰,陆士蛟,王彭,王倩倩,陈杰[6](2021)在《钙库操纵性钙通道在先天性巨结肠结肠平滑肌层表达改变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结肠平滑肌上钙库操纵性钙通道(store-operated calcium channel,SOCC)的相关的基因及蛋白Orai1和Stim1表达,初步探索SOCC与HSCR结肠动力障碍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及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HSCR患儿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均为常见型巨结肠;年龄为(8.6±3.6)个月,范围为6~14个月。采用蛋白质印迹法、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在24例HSCR患儿手术切除的近端切缘段(正常段)、狭窄段和扩张段结肠平滑肌标本中检测与SOCC相关的基因及蛋白Orai1和Stim1的表达情况。结果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24例HSCR患儿结肠狭窄段Orai1及Stim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扩张段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6,P=0.012;t=2.779,P=0.011);扩张段Orai1及Stim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近端切缘段相比也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6,P=0.031;t=2.403,P=0.025);狭窄段Orai1及Stim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近端切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15,P<0.01;t=7.726,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和扩张段相比,狭窄段Orai1和Stim1的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0,P=0.029;t=2.698,P=0.013);扩张段Orai1和Stim1的mRNA的表达也较近端切缘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25,P=0.024;t=2.186,P=0.039);狭窄段Orai1及Stim1的mRNA的表达显着高于近端切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32,P<0.01;t=18.052,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显示与扩张段相比,Orai1和Stim1蛋白在狭窄段的表达明显增加,扩张段Orai1和Stim1蛋白的表达较近端切缘段亦明显增加。结论 HSCR患儿结肠病变部位平滑肌层的SOCC的表达明显增强,说明该信号通路的异常可能与HSCR的结肠动力障碍机制相关。
王李[7](2020)在《排便梗阻综合征个体化手术方式探索及TRPV1、TRPA1在其直肠粘膜的表达变化》文中指出背景:排便梗阻综合征(Obstructive defecation syndrome,ODS)是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CC)的一种常见的类型。它发病率高,临床治疗疗效往往不尽满意,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ODS患者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辅助灌肠、生物反馈和手术治疗等。当患者不能耐受泻药或灌肠等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时,即需要考虑手术治疗。迄今为止,文献报告的针对ODS的手术方法超过百种,主要分为经腹手术途径和经会阴手术途径两大类,两种手术途径都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和优缺点,目前国际上尚无一种手术方法成为金标准。到底选择经腹手术途径还是会阴手术途径仍存在很多争论,迄今为止,尚无共识。2017年美国结直肠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ons,ASCRS)颁布的直肠脱垂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取决于医生的经验、手术习惯和患者因素如疾病的严重程度、分类并结合性别、年龄以及患者意愿等综合考虑。因此,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ODS患者的治疗疗效,个体化的手术方式选择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估,选择最为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意义重大。ODS作为一种多因素多症状性疾病,患者排便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盆底及盆腔器官松弛脱垂的解剖结构异常、神经肌肉异常调控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完整的直肠肛门排便感觉功能对排便反射过程至关重要,ODS患者便意感频繁、肛门直肠坠胀疼痛却又排便困难的临床表现,很可能与直肠的神经感受器及敏感性异常变化有关。然而,迄今为止,有关ODS患者的直肠粘膜神经感受器分子表达变化及敏感性研究尚未见报告,非常值得观察和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1 vanilloid 1,TRPV1),也称作辣椒素受体,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亚型A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subtype A1,TRPA1)广泛分布于肠道的感觉神经元、粘膜层、粘膜下层及肌层中,参与肠道的运动、分泌及内脏疼痛感觉等机制调节,在肠道的运动感觉等功能调节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TRPV1在肠道神经和非神经纤维上均可以与TRPA1共表达,在功能上具有协同作用,它们在肠道的运动感觉等信号传入通路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团队前期的研究发现,TRPV1、TRPA1在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中存在异常表达的现象,可能与结肠低敏感有关。但TRPV1和TRPA1在ODS患者直肠粘膜中的表达变化尚未见报道,值得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ODS患者及成人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的手术后疗效,探索ODS患者的个体化手术选择方案。同时检测TRPV1、TRPA1和5-HT3R、5-HT4R在ODS患者直肠粘膜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OD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183例ODS患者和22例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后疗效,分析个体化手术方式的选择原则。2.前瞻性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对以ODS为主要特征的重度混合型便秘患者进行经腹直肠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联合左结肠切除术,分析其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3.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PV1、TRPA1和5-HT3R、5-HT4R在ODS患者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RPV1和TRPA1在OD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1.经腹手术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与经会阴手术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两组患者在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术后晚期并发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2)。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33)。两组患者手术后便秘评分比较,经腹手术组优于经会阴手术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主观有效性及满意度评价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经腹手术患者中,经腹直肠固定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与经腹直肠固定+乙状结肠切除术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便秘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观有效性及满意度评价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下结肠切除、Duhamel吻合手术对成人巨结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急诊巨结肠患者行一期造口术,二期再行结肠切除术亦是有效的办法。2.经腹直肠腹侧补片固定联合左侧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对以ODS为主要特征的混合型便秘患者的术后长期随访功能结果是有效的。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TRPV1、TRPA1和5-HT3、5-HT4受体在ODS患者的直肠粘膜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TRPV1、TRPA1和5-HT3、5-HT4受体在ODS患者的直肠粘膜中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01)。结论:1.在ODS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经腹手术和经会阴手术途径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术后疗效。经腹手术患者的便秘改善率优于经会阴手术,且其复发率要明显低于经会阴手术。而在经腹手术中,额外增加乙状结肠切除术并不能有更好的便秘改善情况。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针对患者情况个体化进行。腹腔镜下结肠切除、Duhamel吻合手术对成人巨结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成人巨结肠患者采用一期确定性手术还是分期手术,以及肠管切除的范围均需要个体化分析,应早诊断早手术,尽量避免急诊手术,减少肠造口的可能。2.经腹直肠腹侧补片固定联合左侧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它对以ODS为主的重度混合型便秘患者具有满意的疗效,可作为个体化术式选择的一个选项。3.ODS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个体化分析患者的主诉和需求,结合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和一般情况,以及医生个人的经验习惯等多方面因素个体化选择,同时还需要有长期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支持。4.TRPV1、TRPA1和5-HT3、5-HT4受体在ODS患者的直肠粘膜中表达明显升高,提示TRPV1、TRPA1可能通过5-HT3、5-HT4受体的信号传导通路在ODS患者的排便感觉运动机制调控上起着重要作用。
李霁伟,谢余澄[8](2020)在《内置式双向电极观察先天性巨结肠动物模型肠电图》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肠道神经节细胞数量、形态分布的改变对肠电图电信号强弱的影响。方法将4~5日龄SD乳鼠的乙状结肠用浸泡过0.5%BAC溶液滤纸条紧贴肠壁环形包绕后,造成无神经节细胞带的先天性巨结肠模型,取其狭窄段和移行段与正常乳鼠的乙状结肠段进行比较。观察常规HE染色与PHOX2B抗体着色神经节细胞在肠道的正常段、移行段和狭窄段的分布和数量。观察内置内环状电极分别记录的正常段、移行段和狭窄段肠电图电信号强弱。结果常规HE染色和PHOX2B抗体着色神经节细胞数量,正常段、移行段和狭窄段各段之间细胞数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内置式双向电极记录的各段之间电信号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肠道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分布与肠电图电信号强弱呈正相关,即神经节细胞数量越少,电压强度越小;反之,电压强度越大,越接近正常肠道。
王正岭[9](2020)在《Neurexin、5-HT4R蛋白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Neurexin、5-羟色胺受体4(5-HT4R)蛋白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保存的先天性巨结肠标本1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肠管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Neurexin蛋白、5-HT4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各段Neurexin蛋白和5-HT4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狭窄段Neurexin和5-HT4R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扩张段和移行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移行段Neurex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扩张段(P <0. 05);观察组移行段和扩张段5-HT4R蛋白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扩张段、移行段和狭窄段Neurexin蛋白表达水平与5-HT4R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 797、0. 686、0. 579,P <0. 05)。结论 Neurexin蛋白、5-HT4R蛋白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两者间有一定相关性,可能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林鹏[10](2020)在《姜黄素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肠蠕动障碍的作用及机制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化疗药--环磷酰胺给小鼠腹腔注射造成肠蠕动障碍模型,观察姜黄素减轻小鼠肠蠕动障碍的作用,并通过检测卡介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及其特异性配体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ICC和平滑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的变化以及十二指肠组织HE染色结果的组织学观察,进一步探讨姜黄素的作用是否与十二指肠组织中ICC以及肠组织结构的改变有关。方法选取雄性健康昆明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姜黄素组、环磷酰胺组和姜黄素+环磷酰胺组,每组10只。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200 mg/kg,0.2ml)阿拉伯胶混悬液灌胃12天,后7天加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每天1次;环磷酰胺组给予等量阿拉伯胶混悬液灌胃12天,后7天加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0.6ml),每天一次;姜黄素+环磷酰胺组先给予等量姜黄素阿拉伯胶混悬液灌胃12天,后7天加入腹腔注射等量环磷酰胺,每天一次;对照组按照上述方式给予阿拉伯胶混悬液和生理盐水对照。于第一次给药前和末次给药后,通过动物秤测量各组小鼠体重,并计算体重变化值;于末次给药后,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24 h,给予0.8 ml亚甲蓝混悬液(800 g/L)灌胃,20分钟后以脊椎脱臼法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甲蓝混悬液的肠推进率;以脊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后,剖腹切取适量的十二指肠组织,分别提取其总RNA和蛋白,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C-kit、SCF以及Cx43的m RNA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kit、SCF以及Cx43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取十二指肠组织粘膜下深肌层,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kit以及Cx43的表达变化;另外制备十二指肠组织切片运用HE染色法观察其组织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组小鼠体重显着降低(P=0.000),小肠推进率也显着降低(P=0.000);十二指肠组织中C-kit、SCF以及Cx43的m RNA相对定量显着下降(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上述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着降低(P=0.000);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组织粘膜下深肌层中C-kit和Cx43的阳性表达面积也明显减少(P=0.000);HE染色显示十二指肠粘膜下层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P=0.000),其余无明显异常。姜黄素+环磷酰胺组小鼠体重与小肠推进率明显高于环磷酰胺组(P=0.000);十二指肠组织中C-kit、SCF以及Cx43的m RNA相对定量(P=0.001)以及蛋白表达水平(P=0.001-0.007)也显着高于环磷酰胺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组织粘膜下深肌层中的C-kit和Cx43的阳性表达面积也明显增加(P=0.002、0.033);十二指肠粘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减少(P=0.002),其余无明显异常。单用姜黄素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576-0.997)。结论姜黄素能显着改善环磷酰胺引起的胃肠蠕动障碍,减轻小鼠的体重消耗和恶病质。姜黄素可通过增强C-kit/SCF以及Cx43的信号来减轻ICC功能障碍,并改善ICC与平滑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从而促进胃肠蠕动。
二、先天性巨结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巨结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不同肠管中SOX-2、SOX-10、GDN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显微观察及测量 |
1.2.2 q RT-PCR |
1.2.3 逆转录合成c DNA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肠肌间神经丛直径等相关指标比较 |
2.2 各组SOX-2、SOX-10、GDNF m RNA相对表达量比较 |
3 讨论 |
(3)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肠造瘘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基本临床资料 |
2.2 本组患儿肠造瘘的原因 |
2.3 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 |
2.4 小婴儿HSCR肠造瘘的单因素分析 |
2.5 小婴儿HSCR肠造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诊疗中面临的挑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实验性先天性巨结肠症大鼠结肠神经节细胞中PHOX2B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动物 |
2试剂 |
3 HD乳鼠动物模型建立 |
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5 结果判定 |
6 统计学分析 |
结 果 |
讨 论 |
(7)排便梗阻综合征个体化手术方式探索及TRPV1、TRPA1在其直肠粘膜的表达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排便梗阻综合征手术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及疗效比较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经腹直肠腹侧补片固定术联合左结肠切除术治疗以ODS为主要特征混合型便秘的初步探索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TRPV1、TRPA1在ODS患者直肠粘膜中的表达变化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直肠脱垂的手术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8)内置式双向电极观察先天性巨结肠动物模型肠电图(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动物 |
1.1.2 试剂 |
1.1.3 仪器 |
1.2 方法 |
1.2.1 HD动物大鼠模型的建立和分组 |
1.2.2 常规HE染色观察神经节细胞 |
1.2.3 免疫组织化学PHOX2B抗体在神经节细胞中的特异表达 |
1.2.4 肠道电生理检测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HD幼鼠模型鉴定 |
2.2 PHOX2B抗体特异性表达 |
2.3 不同阶段肠道电生理测定 |
2.4 神经节数量与电压幅度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9)Neurexin、5-HT4R蛋白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组织标本 |
1.2 免疫组化染色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2各组5-HT4R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
2.3 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10)姜黄素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肠蠕动障碍的作用及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动物 |
1.1 .实验动物来源 |
1.2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2.实验试剂 |
2.1 .实验基本试剂及配置 |
2.2 .RT-PCR实验测定所用试剂 |
2.3 .Western blots法测定所用试剂及配置 |
2.4 .免疫组化法测定所用试剂及配置 |
2.5 .HE染色法测定所用试剂及配置 |
3.实验仪器 |
4.实验方法 |
4.1 .小鼠的一般情况及体重变化 |
4.2 .小肠推进率的测定 |
4.3 .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C-kit、SCF 及 Cx43 的 m RNA 的相对表达量 |
4.3.1 .十二指肠组织总RNA的提取 |
4.3.2 .q RT-PCR法 |
4.3.3 .荧光定量PCR反应 |
4.4 .Western blot 法检测 C-kit、SCF 以及 Cx43 的蛋白相对表达量 |
4.4.1 .蛋白的制备 |
4.4.2 .Western blot 法 |
4.5 .免疫荧光组织学染色法检测十二指肠组织 C-kit、Cx43 蛋白变化 |
4.5.1 .十二指肠组织平铺片的制备 |
4.5.2 .免疫荧光组织学染色 |
4.6 .HE 染色观察十二指肠组织学变化 |
5.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小鼠一般状况及体重的变化 |
2.小肠推进率的变化 |
3.C-kit和 SCF m RNA相对定量的变化 |
4.C-kit和 SCF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
5.C-kit免疫荧光表达的变化 |
6.Cx43 m RNA相对定量的变化 |
7.Cx4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
8.Cx43免疫荧光表达的变化 |
9.小鼠十二指肠HE染色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四、先天性巨结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不同肠管中SOX-2、SOX-10、GDN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庞文帅,马建苏,刘晓丽,周丽霞,王博,王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1(19)
- [2]神经导向因子-2及受体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J]. 孔萌,刘秀美,张士松.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09)
- [3]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肠造瘘的危险因素分析[D]. 雷秋萍.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平滑肌蛋白抗体、组织蛋白酶D、S-100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J]. 赵平,李婷,李志,王有亮,王勇,顾琦,高明太.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04)
- [5]实验性先天性巨结肠症大鼠结肠神经节细胞中PHOX2B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J]. 李霁伟,谢余澄,武红芳,阿智祥,高燕,周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21(01)
- [6]钙库操纵性钙通道在先天性巨结肠结肠平滑肌层表达改变的初步研究[J]. 刘俊,王建峰,陆士蛟,王彭,王倩倩,陈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1(01)
- [7]排便梗阻综合征个体化手术方式探索及TRPV1、TRPA1在其直肠粘膜的表达变化[D]. 王李.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8]内置式双向电极观察先天性巨结肠动物模型肠电图[J]. 李霁伟,谢余澄.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09)
- [9]Neurexin、5-HT4R蛋白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及意义[J]. 王正岭.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07)
- [10]姜黄素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肠蠕动障碍的作用及机制初探[D]. 林鹏. 青岛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