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主要栽培果树根结线虫病害及防治

海南岛主要栽培果树根结线虫病害及防治

一、海南岛主要栽培果树的根结线虫病及其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党金欢[1](2021)在《昆玉市设施番茄和无花果根结线虫的鉴定及防治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根结线虫病在昆玉市辖区设施病害中呈现高发趋势,对设施作物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本研究开展了对昆玉市辖区番茄和无花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调查研究,并运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根结线虫的种类,对根结线虫病害的安全防控技术进行初步探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发现,根结线虫病在昆玉市224团和皮山农场均有分布,平均发病率达到58.8%;224团寄主为番茄的根结线虫病平均发病率为100%,且土壤中线虫密度为2000条/200g土样,寄主为无花果的根结线虫病平均发病率相对较低,为41.67%,土壤中线虫密度为1260条/200g土样。2.采用形态学特征和根结线虫基因不同区域通用引物及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昆玉市224团番茄根结线虫主要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昆玉市224团无花果根结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和摩洛哥根结线虫(Meloidogyne morocciensis),昆玉市皮山农场和和田玉龙喀什镇无花果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和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的混合种群。以上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为当地优势种。3.采用含有根结线虫病土接种法接种番茄苗在室内进行盆栽试验,对比淡紫拟青霉、哈茨木霉和氟烯线砜3种药剂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药剂在生产上对防治根结线虫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45d后的防效都可达到95%以上;但试验中发现氟烯线砜容易对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不易操控。4.高温闷棚处理结果显示鸡粪+灌水+覆膜处理对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治效果达到80%,但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在150d后其防治效果明显减弱,仅为48.48%;在闷棚处理的基础上,种植番茄60d后,如果再施用淡紫拟青霉与哈茨木霉2种生物菌剂进行处理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效,防治效果均可达85%以上;从生物药剂施用浓度和防治效果可知,淡紫拟青霉的防治效果略优于哈茨木霉的防治效果。5.生物菌剂与化学药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13%噻唑膦的防效最好,为94.7%;其次,是施用浓度为3.0g/m2的淡紫拟青霉和施用浓度为6.0g/m2的哈茨木霉,防治效果为89.5%,生物菌剂的防效略高于氟烯线砜,且在本试验设置的施用浓度范围内对根结线虫的防效随着生物菌剂施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从单位用量分析,表明淡紫拟青霉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也优于哈茨木霉,建议在选择生物菌剂防治根结线虫时首选淡紫拟青霉,其次是哈茨木霉。

姜秉政[2](2021)在《辣椒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及抗病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已发展为海南地区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培育新的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为绿色经济有效的一种方法。本研究通过对42份一年生辣椒和53份中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象耳豆根结线虫抗性评价,筛选出抗性种质,并通过对比抗感种质受到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后根内线虫发育情况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活性变化,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的研究手段,挖掘与象耳豆根结线虫抗性紧密相关的代谢通路和基因,探索辣椒抗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机理,为未来抗根结线虫品种的选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42份一年生辣椒种质和53份中国辣椒种质中,共计8份种质表现为高抗,其中包含2份一年生辣椒种质和6份中国辣椒种质;32份辣椒种质表现为抗病,其中包含6份一年生辣椒种质和26份中国辣椒种质;37份辣椒种质表现为感病,其中包含18份一年生辣椒种质和19份中国辣椒种质;18份辣椒种质表现为高感,其中包含16份一年生辣椒种质和2份中国辣椒种质。2.无论在一年生辣椒还是中国辣椒中,感病种质根系内线虫数量和线虫发育速度都远高于抗病种质,感病种质中象耳豆根结线虫在侵入后第7天就发育成三龄幼虫,在观察期结束前都发生了二次侵染,而抗病种质在接种10天后才发育成三龄幼虫,在观察期结束前并无产卵现象甚至无法发育成为成虫。3.通过测定一年生辣椒与中国辣椒抗感种质接种象耳豆根结线虫后第0、3、6、9、12、15、20、25、30天根系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发现抗感种质PPO活性整体趋势相近,但是抗病种质活性高于感病种质,且峰值出现较早。一年生辣椒中抗病种质与感病种质PAL活性除峰值存在明显差异外,其他时间点无明显区别,而中国辣椒中PAL活性感病品种普遍高于抗病品种。对于POD活性变化,一年生辣椒在接种后感病品种的POD活性普遍高于抗病品种,而中国辣椒在接种12天内,抗病品种的P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在12天后则是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木质素含量的变化则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实验组上升趋势远大于对照组,抗病种质大于感病种质。说明不同生理生化指标均会受到象耳豆根结线虫的侵染而发生改变,这些指标也会影响象耳豆根结线虫的侵染。4.通过对中国辣椒抗感种质接种象耳豆根结线虫第0、3、6、9天根系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计得到高质量序列156.8G,Q20均在97%以上,Q30均在92%以上,将测序结果与中国辣椒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所有样本都有80%以上的序列与参考基因组比对成功,将Unigene序列比对到Pfam、GO、KEGG等功能数据库进行注释,共有77352条Unigene被注释,通过基因差异表达筛选每个组合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转录因子活性、水解酶活性、氧化还原酶等基因位点与抗根结线虫病存在关联。通过DEGs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在苯丙素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菌互作、类黄酮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上,并从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了部分存在显着差异的基因位点。

樊金玲[3](2019)在《山西省果树根际植物线虫的种类及群落结构研究》文中认为在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间,先后对山西省14个县10种果树根际土壤线虫进行了调查和采样,通过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果树植物寄生线虫的种类鉴定,并对根际线虫的种群结构及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果:1.共从果树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出植物寄生线虫3个目9属10个种。分别是垫刃目:轮线虫属Criconemoides sp.,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sp.,假强壮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pseudorobustus(Steiner 1914)Golden 1956,指状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gitiformis Ivanova,1967,针属线虫Paratylenchus sp.,克莱顿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 claytoni Steiner 1937,柑橘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 Cobb1913;滑刃目: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 1865;矛线目:松树长针线虫Longidorus pinus Xu,Ye,Wang&Zhao 2018和短颈剑线虫Xiphinema brevicolle Lordello&Da Costa 1961。2.在山西不同地区的果园中,果树根际的线虫种群数量明显不同。从线虫总的数量来看,晋城>大同>祁县>运城。从线虫的类群来看,四个地方果园的线虫类群均为食细菌>寄生性>食真菌>捕食性线虫,食细菌线虫数量最多,捕食性线虫最少或无。从寄生性线虫数量来看,晋城>运城>大同>祁县。3.不同海拔枣园枣树根际土壤中线虫类群和数量存在差异。从线虫的类群来看,除海拔1200 m有捕食线虫外,海拔400 m1000 m有寄生、食真菌和食细菌3类线虫,未发现捕食线虫,这可能与样本采集有一定关系。4.不同深度土层在不同季节树体根际线虫的数量动态变化不同。一年中不同季节线虫的数量不同,一般春、夏季线虫的数量较大,冬季线虫的数量最小。果树根际土壤中的线虫数量为5 cm处线虫数量较多,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不同营养类型的线虫总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本试验基于的样本数量有限,今后应该再加大样本数量对其规律性做进一步研究。

陶冶[4](2018)在《南方果蔬根结线虫鉴定及其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种植物固着性内寄生线虫,种类多、寄主范围广、致病性强且在全球分布广泛。了解根结线虫的种类、分布及寄主是制定防治策略的基础。本研究对我国南方7个省市部分地区的果蔬作物上的根结线虫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上,对鉴定到的四种根结线虫进行线粒体基因组全长测序,并结合其他线虫的线粒体基因组信息构建了系统发育树,为根结线虫的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依据。另外,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及其他一些序列的信息,构建了奇异根结线虫(M.aberrans)和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的分子快速检测系统。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结合形态学、同工酶电泳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89个种群的根结线虫进行鉴定,其中62个种群为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占总样本数的70.8%;12个种群为象耳豆根结线虫,占总样本数的13.5%;11个种群为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占总样本数的11.2%;4个种群为本研究发现的一个新种——奇异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berrans n.sp.),占总样本数的4.5%。研究表明南方根结线虫是我国南方果蔬作物上的优势种。杨桃和葡萄是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寄主新纪录。2.描述了根结线虫新种——奇异根结线虫,其形态鉴别特征如下:雌虫会阴部凸起,颈部位于身体侧面,会阴花纹很弱、圆,口针中等长度(13.6-15.5μm);雄虫口针长(18.2-19.6μm),交合刺长(22.7-36.8μm),侧线11-15条;二龄幼虫唇区光滑,侧面观凹陷,口针长(15.9-16.8μm),侧线4条,透明尾极短(2.2-5.5μm)。其与一户町根结线虫(M.ichinohei)形态最相似,但与一户町根结线虫相比,奇异根结线虫的雄虫、雌虫和二龄幼虫口针均更长;雄虫体长更长、尾更短、DGO更小、侧线更多;二龄幼虫侧线更少。奇异根结线虫的酯酶表型为罕见的S2型,其两条带的相对迁移率(Rm)分别是40.5%和44.5%,而苹果酸脱氢酶的表型为常见的N1型。同时,本研究获得了奇异根结线虫的SSU、LSU D2D3、ITS和cox2-16S rRNA的序列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均表明该线虫与已知的根结线虫分子特征不一致。SSU和LSU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奇异根结线虫和一户町根结线虫亲缘关系最近,而在ITS和cox2-16S rRNA的系统发育树上,和奇异根结线虫亲缘关系最近的分别是巨大根结线虫(M.megadora)和山茶根结线虫(M.camelliae)。另外,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奇异根结线虫诱导取食位点形成4-6个多核的巨细胞。3.利用长片段PCR技术对奇异根结线虫、象耳豆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进行测序,四种根结线虫的线粒体全长分别为:17,004bp、17,494 bp、17,543 bp和18,392 bp;四种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的22个tRNA均为非典型的三叶草结构,并且都是单拷贝;12个蛋白编码基因的排列方式也均相同,但tRNA的排列方式具有一定的变化;所有基因具有相同的转录方向;此外,非编码区的数量及长度也有一定的变化,其中象耳豆根结线虫具有3个大的非编码区,其余三种根结线虫只有2个大的非编码区;另外,基于12个蛋白编码基因,采用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hood,ML)构建了线虫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有的根结线虫聚在同一支,其中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象耳豆根结线虫聚在同一分支上,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和哥伦比亚根结线虫聚在另一分支上,而奇异根结线虫则单独落在基部的分支上,与其他几种根结线虫形成姐妹支的关系;整个根结线虫的分支和伤残短体线虫亲缘关系最接近,而与孢囊线虫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4.基于线粒体基因组设计了检测根结线虫的通用引物对Mt-RKN-F/Mt-RKN-R、检测奇异根结线虫的特异引物对Mab-Mt-F/Mab-Mt-R和象耳豆根结线虫的特异引物对Me-Mt-F/Me-Mt-R,基于这些引物构建了检测奇异根结线虫和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双重PCR体系,该体系检测灵敏度可达到单条线虫。此外,在奇异根结线虫rDNA-ITS区分别设计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引物对Mab-qF/Mab-qR和探针Mab-Probe;在象耳豆根结线虫特异性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分别设计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引物对Me-qF/Me-qR和探针Me-Probe,利用这些引物和探针构建了检测奇异根结线虫和象耳豆根结线虫的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该体系对单条线虫DNA稀释1000倍后的模板仍可灵敏检测。将两种方法用于不同土壤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100%检测到靶标线虫,即奇异根结线虫和象耳豆根结线虫,但双重PCR无法检测到某些靶标线虫含量较低的土壤样本。

田威[5](2018)在《红麻种质资源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抗性鉴定与转录组解析》文中研究指明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是1983年杨宝君在象耳豆树上发现的1个根结线虫新种,较常见的四种根结线虫来说,具有更强的毒性,更强的适应性,能克服Mi基因的抗性,其寄主范围也在不断更新。海南岛的瓜果蔬菜、我国的麻类主产区正在受到该种线虫的严重危害,然而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抗性材料匮乏。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220份红麻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抗病性和大棚盆栽抗性鉴定试验,并根据室内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完成了根结线虫在12个不同侵染时期的转录组测序,每个样品测序产出不少于6Gb Clean Data,Q30碱基百分比达到85%。完成Unigene的拼接和功能注释,并进行Unigene的SSR分析、表达定量、差异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综合盆栽和大田抗性鉴定结果,共筛选到62份高抗种质材料,41份高感材料。(2)对代表性的高抗、高感种质资源的盆栽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接种后18h时,侵染量最大,此结果在高抗、高感材料中表现一致。(3)对关键时期的转录组结果分析表明,共获得81.95Gb Clean Data,各样品Clean Data均达到6.12Gb,Q30碱基百分比在89.69%及以上。组装后共获得125,949 条 Unigene。其中长度在 lkb 以上的 Unigene 有 38,231 条。对 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包括与 NR、Swiss-Prot、KEGG、COG、KOG、GO 和 Pfam 数据库的比对,共获得82,499条Unigene的注释结果。进行基于Unigene库的基因结构分析,其中SSR分析共获得17,622个SSR标记。进行基因在各样品中的表达量分析。基于基因在不同样品中的表达量,识别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模式聚类、功能注释以及富集性分析。(4)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感、抗红麻种质差异表达显着基因主要分布于植物-病原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过氧化物和RNA转运等通路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 BAK1、WRKY33、LAA、AHP、ARR-A、PP2C、SnRK2、BAK1、CYCD3、TGASOD、PDCRRNase2、Exp5、eEF1A、eIF3、eIF2B、ACIN1、PABP,下调表达的基因有 RBOH、ARF、EIN2、ATG1、ATG10、MPV17、HAO2、Um、eIF4E、gp210、UBC9 和 THOC5。

苏兰茜[6](2017)在《土壤熏蒸及施用生防菌对香蕉根结线虫及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海南省香蕉由于连年种植在酸性砂壤土中,容易受到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药剂,虽然见效快,但持效性差、环境污染严重,急需寻找一种高效环保且低成本的替代措施。本研究以碳酸氢铵和石灰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其施用模式,探究其对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效及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筛选拮抗根结线虫的内生菌,研究其对香蕉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效及其生防机制;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通过土壤熏蒸结合定植含拮抗内生菌的香蕉苗,测定对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效及其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为香蕉根结线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熏蒸剂的施用模式筛选结果发现,熏蒸剂在土壤中的最佳施用量为:石灰0.856 g/kg soil和碳酸氢铵0.428 g/kg soil。施用碳酸氢铵和石灰组合(LAB)较单独施用碳酸氢铵(AB)的土壤线虫总数减少近50%,较不添加任何试剂的对照减少66.2%。石灰碳酸氢铵组合在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即能发挥显着的杀线效果,且在较大温度范围内发挥显着的杀线效果,施用后能显着提高土壤pH值、NH4+-N、NO3--N和总氮含量。将筛选的熏蒸剂进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熏蒸后LAB处理能有效抑制土壤中的植食性线虫和总线虫的数量,尤其是根结属和肾形属线虫,对其他食性线虫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收获时根中和土壤中的植食性线虫和总线虫数量在LAB处理中均最低,较不添加任何试剂的对照减少根系植食性线虫数量比例达88.6%。将筛选的熏蒸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LAB的应用对酸性砂壤土,特别是线虫危害严重的土壤中的总线虫和植食性线虫有很好的防效,尤其对肾形属防效更优。石灰碳铵熏蒸提高了土壤pH,NH4+-N、NO3--N和总氮含量,而pH和NH4+-N含量与植物寄生线虫的抑制之间存在正相关。此外,第一季结果中LAB熏蒸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降低成熟度指数(MI),增加PPI/MI比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对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没有显着影响。在第二季结果中,LAB处理和不添加任何试剂的对照之间的生态指数无显着差异,表明熏蒸对土壤的扰动在逐渐减小。2.拮抗根结线虫内生菌的筛选试验结果显示,细菌丰度在高中低三个发病水平的香蕉根中较真菌丰度高,对线虫的生防潜力更大。在低发病水平的根中拮抗根结线虫内生菌的数量较少,特别是内生真菌。在中等和高发病水平的根中有超过60%的拮抗细菌和真菌。在选出的具有拮抗根结线虫能力的内生菌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相对丰度最高,为30.6%,其次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相对丰度分别为22.2%和19.4%。大部分细菌能够成功定殖于香蕉根内。其中一株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菌株SA,在香蕉根内有较好的定殖能力,能促进香蕉生长,对根系和土壤中的植物寄生线虫均有显着的防效,尤其对根结属线虫防效更优。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根内、阶段1及阶段3的样品总细菌和放线菌拷贝数,结果表明定植含生防菌SA的香蕉苗处理(SA)较定植无菌的香蕉苗(CK)显着减少了根内总细菌的拷贝数,对放线菌的拷贝数无显着影响;经SA影响的根围土壤(SA1)中总细菌和总放线菌拷贝数较无菌香蕉苗的对照(CK1)显着减少;将SA1处理形成的根围微生物收集并接种到无菌香蕉苗根围形成新的根围土壤(SA2),将SA2阶段的香蕉苗连同土壤移栽到供试病土中形成的新的根围土壤(SA3),SA3 土壤中的总细菌和总放线菌拷贝数较无菌香蕉苗根围微生物培育的新的根围土壤(CK3)显着减少。应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功能内生菌影响的根内和根围微生物区系进行测序,主坐标分析表明三个阶段的根围土壤样品被有效区分开,聚类树结果显示SA处理的根内和根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显着不同于无菌香蕉苗的对照(CK)。三个阶段根围土壤中相对丰度大于0.1%的门和根内门水平下的组成有明显变化,SA处理显着增加了根内富营养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阶段1 SA1处理的土壤中拟杆菌门(Bacterio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较对照无菌香蕉苗的对照(CK1)高;SA2处理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较无菌香蕉苗影响的根围土壤(CK2)高;SA3处理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较无菌香蕉苗根围微生物培育的新的根围土壤(CK3)高。根内细菌群落和阶段1的根围土壤细菌群落与植食性线虫丰度显着相关。经SA上调的差异属欧文氏菌属(Erwinia)、克吕沃尔氏菌属(Kluyvera)、预研菌属(Yokenella)、Castellaniell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与植食性线虫丰度呈显着负相关。SA处理的根内具有拮抗线虫能力的菌株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沙雷氏菌属(Serraria)、泛菌属(Pantoea)等的比例较无菌香蕉苗的对照(CK)高,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这两个门在SA处理中显着高于无菌香蕉苗的对照(CK)。阶段3 SA3影响的根围土壤中具有拮抗线虫能力的菌株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比例较无菌香蕉苗根围微生物培育的新的根围土壤(CK3)高,分别隶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这两个门在SA3处理中显着高于无菌香蕉苗根围微生物培育的新的根围土壤(CK3)。3.通过石灰和碳酸氢铵熏蒸结合定植含生防菌的香蕉苗(LSA)测定根系和土壤线虫及香蕉生长指标,盆栽试验结果显示,LSA处理能够促进香蕉地上部生长,且对根系和土壤中的植物寄生线虫均有显着的防效,特别是对根结属线虫的防效最优。应用LSA处理能减弱单一熏蒸对土壤造成的扰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LSA处理对根系中的植物寄生线虫有显着的防效,对土壤中的垫刃属线虫防效较优,且能够增加香蕉产量。施用LSA对土壤的扰动和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对土壤理化性质最大的影响是提高土壤pH值。结论:无论是盆栽还是田间条件下,石灰和碳酸氢铵熏蒸结合定植含生防菌的香蕉苗能够促进香蕉生长,且对根系和土壤中的植物寄生线虫有显着的防效,其通过改变根内、土壤细菌和线虫群落结构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向抑病方向发展。

苏圣淞[7](2017)在《土沉香苗木根结线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土沉香是海南省的珍贵乡土树种之一,其含有树脂的木材——沉香是我国上等天然香料,也是我国特有而名贵的药材。海南省是我国沉香的重要产区,土沉香在海南被称为“绿色黄金”,土沉香种植已日渐成为海南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根结线虫病是土沉香苗期的主要病害,感病的土沉香1年生小苗或2年生大袋苗出现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失绿,生长缓慢等症状,严重时导致苗木生长停滞、叶片凋落,甚至枯死,且罹病苗木易患其他叶部病害,调查发现澄迈地区部分土沉香苗圃死亡率达40%~60%。本论文详细阐述了土沉香苗木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症状,同时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特性对病原根结线虫进行鉴定,进一步研究了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在土沉香苗圃的发生规律与消长动态,并展开了土沉香苗木根结线虫病的防治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沉香根结线虫病的危害症状与病原鉴定。受害土沉香苗木根部会形成许多大小形状不定、表面粗糙的根结,有的连接成块,随着病情的加重,根部坏死表现为疏松多孔,大部分2年生的罹病大袋苗的根颈部会形成畸形的瘤块,有的瘤块处的直径是正常处2倍多,表皮纵裂。地上部分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失绿,生长停滞、叶片凋落,甚至植株枯死。二龄幼虫、雌虫和会阴花纹的观察结果与杨宝君描述的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利用通用引物V5367和26S对待测样品rDNA-ITS区序列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扩增出来的片段长度在750 bp左右,采用过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待测样品象耳豆根结线虫位于同一分支,支持率为100%,确定了从海南省澄迈县4个乡镇采集的样品中纯化出来的均是象耳豆根结线虫。这是首次结合形态学方法和rDNA-ITS反洗对土沉香苗木病原根结线虫进行鉴定,并首次在海南省澄迈县的土沉香上分离出象耳豆根结线虫。(2)土沉香苗木根结线虫病发生规律研究。土沉香苗圃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发生量随着土层加深,呈现数量减少的趋势。其中基质袋内土壤所含根结线虫数量占63.38%,与基质袋接触的土壤层6~10cm间根结线虫分布量占25.96%,因此从不同土层深度来看,根结线虫的发生量主要集中在基质袋内,另外还有一部分分布在与基质袋接触的浅层土壤;而从水平不同的位置来看根结线虫的发生量没有明显的差异,即在一块发病严重的苗圃地上,各位置土壤中根结线虫的发生量均比较严重。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在土沉香苗圃全年均可发生,尤其以3月中旬至4月中旬,和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的发生量达到最高;此外苗圃土壤中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发生量受极端天气影响较大,尤其是强台风、连续暴雨、连续极端高温天气等。(3)土沉香苗木根结线虫病防治研究。研究表明3.2%高氯甲维盐微乳剂、5.2%阿维高氯乳油、40%辛硫磷乳油、0.5%苦参碱水剂、3.2%阿维菌素乳油对土沉香苗土中的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数量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5.2%阿维高氯乳油处理90d后土沉香苗木基本没有高生长,而且加重了地上叶部黄化、落叶症状的发病情况。因此3.2%高氯甲维盐微乳剂、40%辛硫磷乳油、0.5%苦参碱水剂、3.2%阿维菌素乳油处理可以在降低苗土中二龄幼虫发生量的同时,促进罹病土沉香苗木恢复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地治疗土沉香苗木根结线虫病的目的。

商桑,田丽波,黄慧琴,朱军,孙前光,鲍时翔[8](2016)在《穿刺巴斯德芽菌Ppgh-3对根结线虫侵染的番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穿刺巴斯德芽菌Ppgh-3重寄生在番茄根结线虫中后对番茄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对种植在含有根结线虫土壤中的番茄根系周围接种不同量的穿刺巴斯德芽菌Ppgh-3,接种后30、45、60 d分别测定CAT活性、MDA和叶绿素含量。[结果]线虫侵染造成叶片中CAT酶活先升高后降低,根系中CAT活性下降迅速;根系中MDA含量与叶片相反,呈现出先升高,后迅速降低的趋势;叶绿素含量随根结线虫的侵染时间而逐渐降低。[结论]穿刺巴斯德芽菌对根结线虫的重寄生作用,抑制了根结线虫的侵染,从而使保护酶活性升高和下降的幅度变缓,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作用,维持了细胞膜稳定性并抑制了叶绿素的降解。

孙尹双[9](2016)在《芽孢杆菌AMCC100150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发酵条件优化》文中指出根结线虫(Root-Knot Nematodes)是线虫中一类分布广、危害大、难以防治的植物生线虫,由根结线虫危害植物根系引起的根结线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害,对作物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根结线虫,但化学药剂广泛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负面效应。近年来,生物防治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寄生环境复杂,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具有较强的次生代谢产物产生能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防菌种。本研究主要从芽孢杆菌AMCC100150防治根结线虫病及发酵条件优化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芽孢杆菌AMCC100150发酵上清液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致死率。结果表明,37℃、180rpm培养48h发酵上清液,处理二龄幼虫(J2)24h,对二龄幼虫致死率达85%。而且,杀线虫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2)芽孢杆菌AMCC100150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对黄瓜根结线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生防菌处理黄瓜根部根结数、卵囊数和卵囊内卵数都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30%、44%和53.93%,生防菌AMCC100150有一定的应用潜力。(3)芽孢杆菌AMCC100150发酵条件优化。本研究从发酵培养基方面对芽孢杆菌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首先在16组工业发酵培养基中筛选出该菌株菌体形成量较高的培养基,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PB)试验筛选出影响菌体量的显着因素为玉米粉,豆饼粉和CaCO3。利用中心组合试验对PB试验筛选出的三个显着因素进一步优化,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玉米粉2.88%,葡萄糖0.5%,豆饼粉1.68%,CaCO3 0.6%,K2HPO4 0.03%,MgSO4·7H2O 0.02%,MnSO4·H2O 0.02%,该条件下该菌株的菌体量可达3.35×109CF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27.86%。

金娜[10](2016)在《红灰链霉菌HDZ-9-47生产技术及对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类固着型植物内寄生线虫,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是威胁农业生产的重要病原物。生物防治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手段在根结线虫防治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红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rubrogriseus HDZ-9-47分离自根结线虫的卵,可寄生南方根结线虫M. incongnita的卵,产生具有杀线活性的代谢产物;在温室及田间试验中对南方根结线虫都有良好防治效果,开发前景较好。本文初步研究了HDZ-9-47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机制及其发酵滤液中杀线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重点研究HDZ-9-47的产业化生产、储存、田间应用技术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从而为其产业化奠定基础。1、首先在体外及盆栽试验中研究了红灰链霉菌HDZ-9-47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机制。体外实验结果表明HDZ-9-47具有几丁质酶及蛋白酶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发现HDZ-9-47可寄生南方根结线虫卵。盆栽实验结果表明红灰链霉菌HDZ-9-47的代谢产物和孢子在防治南方根结线虫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施用红灰链霉菌HDZ-9-47可以促进番茄根部防御酶活性增加,进而诱导番茄产生抗性,并且可以提高番茄产量及果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2、研究了红灰链霉菌HDZ-9-47发酵液中杀线化合物的特点:分子量大于3 KDa、对蛋白酶敏感、对酸碱稳定,耐高温和紫外线照射;对不同属线虫的致死率不同;可有效地抑制小麦全蚀病菌的菌丝生长。在盆栽试验中,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与化学农药立克秀的防效相当。3、用单因素和正交法优化了红灰链霉菌HDZ-9-47工业培养基组成,筛选出了适合其大规模生产,活性高,价格低廉的工业培养基SPR-2。将HDZ-9-47接种到SPR-2中在160 rpm,28。C培养3天后,发酵滤液稀释50倍后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致死率达90%以上,发酵液中的孢子量达108/ml。在50 L发酵罐上小试发酵技术,并优化发酵参数。工作体积为30 L,接种量为3%,温度为28。C,罐压0.2 MPa,通气量2 L/min,起始转速300 rpm,溶氧>35%,发酵周期72 h。红灰链霉菌发酵滤液在稀释40倍时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致死率达90%以上,孢子量可达1010/ml。4、红灰链霉菌HDZ-9-47孢子在以草炭灰为载体,常温、含水量5%的条件下储存12个月后,孢子量较初始菌量增加一个数量级,达108个/g。但是发酵滤液储存4个月后活性显着下降。5、田间试验表明,SPR-2培养的红灰链霉菌HDZ-9-47发酵液可有效地防治番茄上的南方根结线虫病,防效达48%以上;HDZ-9-47发酵液和福气多结合施用可在作物生长前期提高HDZ-9-47防效,减少福气多用量,但是在作物生长后期,其防治效果和单独施用HDZ-9-47相当;虾壳可将HDZ-9-47的防效提高10%左右;HDZ-9-47与土壤生物熏蒸联合应用在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病上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两者联合应用的防效达67%以上,较单独施用提高19%,且其防效高于化学农药福气多:不同生物熏蒸材料和HDZ-9-47结合的防效相近。6、用平板培养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法研究了红灰链霉菌HDZ-9-47发酵液与土壤生物熏蒸联合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熏蒸后施用HDZ-9-47发酵液增加了土壤中有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和种类,降低土壤中病原真菌的数量和种类,提高了土壤真菌多样性,从而有助于红灰链霉菌HDZ-9-47和生物熏蒸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

二、海南岛主要栽培果树的根结线虫病及其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南岛主要栽培果树的根结线虫病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昆玉市设施番茄和无花果根结线虫的鉴定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根结线虫的简介
        1.1.1 病害症状
        1.1.2 根结线虫病的危害及分布
        1.1.3 根结线虫病防治困境
    1.2 根结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1.2.1 根结线虫的作用机理
        1.2.2 根结线虫的发生规律
        1.2.3 根结线虫发生的影响因素
    1.3 根结线虫的分类与鉴定
    1.4 新疆设施根结线虫的研究进展
    1.5 根结线虫的防治技术
        1.5.1 农业防治
        1.5.2 物理防治
        1.5.3 化学防治
        1.5.4 生物防治
    1.6 研究的内容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根结线虫的种类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本采集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症状描述及根部分级标准的制定
        2.2.2 根结线虫病发病情况调查
        2.2.3 番茄根结线虫形态的鉴定
        2.2.4 无花果根结线虫形态的鉴定
        2.2.5 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2.3 小结
第3章 药效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症状描述
        3.2.2 盆栽试验效果
        3.2.3 高温闷棚效果
        3.2.4 高温闷棚结合生物药剂对根结线虫防治的效果
        3.2.5 生物、化学药剂处理效果
    3.3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鉴定
        4.1.2 药效试验结果
    4.2 讨论
        4.2.1 昆玉市根结线虫的发生
        4.2.2 关于根结线虫的分类鉴定工作
        4.2.3 药剂筛选试验
        4.2.4 关于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研究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辣椒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及抗病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根结线虫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1.1.1 根结线虫致病机理
        1.1.2 根结线虫抗性育种
    1.2 根结线虫抗性生理学机制
        1.2.1 被动抗性
        1.2.2 主动抗性
    1.3 根结线虫抗性分子机制
        1.3.1 辣椒的根结线虫抗性基因
        1.3.2 转录组学在根结线虫研究中的运用
    1.4 象耳豆根结线虫病的国内外发生情况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辣椒的根结线虫抗性鉴定
        2.2.2 根结线虫发育形态观察
        2.2.3 辣椒接种根结线虫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2.4 根结线虫侵染不同抗性中国辣椒的转录组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辣椒种质对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
        3.1.1 根结线虫的分子鉴定
        3.1.2 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对辣椒种质抗病指标的影响
        3.1.3 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后辣椒相关抗病指标的隶属函数值
        3.1.4 辣椒抗根结线虫能力的聚类分析
    3.2 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辣椒根系后发育形态观察
        3.2.1 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一年生辣椒根系发育形态观察
        3.2.2 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中国辣椒根系发育形态观察
    3.3 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对辣椒根系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3.3.1 象耳豆根结线虫对辣椒根系多酚氧化酶(PPO)含量的影响
        3.3.2 象耳豆根结线虫对辣椒根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的影响
        3.3.3 象耳豆根结线虫对辣椒根系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的影响
        3.3.4 象耳豆根结线虫对辣椒根系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3.4 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不同抗性中国辣椒的转录组分析
        3.4.1 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检测
        3.4.2 参考基因组比对
        3.4.3 新转录本预测与功能注释
        3.4.4 基因表达量分析
        3.4.5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4.6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
        3.4.7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3.4.8 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过程相关基因的筛选
4 讨论
    4.1 辣椒种质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
    4.2 象耳豆根结线虫对抗感辣椒种质侵染特征分析
    4.3 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对辣椒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4 抗根结线虫基因的挖掘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KEGG 富集散点图
致谢
作者简历

(3)山西省果树根际植物线虫的种类及群落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山西果业的发展现状
    2 果树线虫的研究现状
        2.1 果树寄生线虫的危害特点
        2.2 国内外果树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
    3 本研究的选题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山西果树根际植物寄生线虫种类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线虫样品的调查采样
        1.2 线虫的分离
        1.3 线虫的杀死和固定
        1.4 线虫的种类鉴定
        1.5 线虫DNA提取及PCR扩增
        1.6 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 1865
        2.2 轮线虫属Criconemoides sp.
        2.3 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sp.
        2.4 假强壮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pseudorobustus (Steiner, 1914) Golden, 1956
        2.5 指状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gitiformis Ivanova,1967
        2.6 松树长针线虫Longidorus pinus Xu, Ye, Wang &Zhao, 2018
        2.7 针属线虫Paratylenchus sp.
        2.8 克莱顿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claytoni Steiner, 1937
        2.9 柑橘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 Cobb, 1913
        2.10 短颈剑线虫Xiphinema brevicolle Lordello & Da Costa, 1961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山西果树根际土壤线虫种群结构及数量变化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取样方法
        1.2 线虫分离
        1.3 线虫的观察与计数
        1.4 线虫的分类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区果树根际线虫类群及种群数量变化分析
        2.2 不同海拔高度枣树根际线虫类群及种群数量变化分析
        2.3 山楂树根际不同土层线虫数量随季节的动态变化分析
        2.4 苹果树根际不同土层线虫营养类群数量随季节的动态变化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4)南方果蔬根结线虫鉴定及其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根结线虫的农业危害及经济重要性
    1.2 根结线虫的发生和分布
    1.3 根结线虫的分类及鉴定方法
        1.3.1 根结线虫的形态分类与鉴定
        1.3.2 同工酶电泳技术
        1.3.3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
        1.3.3.1 DNA的提取
        1.3.3.2 DNA靶标序列的选择
        1.3.3.3 植物线虫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
    1.4 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
        1.4.1 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方法
        1.4.2 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特点
        1.4.3 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在线虫学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南方果蔬作物根结线虫的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种群来源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4 线虫的纯化与扩繁
        2.2.5 线虫标本的制作及形态观察
        2.2.6 形态学观察和数据测量
        2.2.7 同工酶电泳实验
        2.2.8 扫描电镜观察
        2.2.9 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
        2.2.10 单条线虫DNA的提取
        2.2.11 PCR扩增、克隆及测序
        2.2.12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根结线虫新种—奇异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berrans n. sp.)
        2.3.1.1 形态学鉴定结果
        2.3.1.2 同工酶电泳分析
        2.3.1.3 分子生物学鉴定
        2.3.1.4 症状及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
        2.3.2 南方根结线虫 [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id, 1919)Chitwood,1949]
        2.3.2.1 形态学鉴定结果
        2.3.2.2 同工酶电泳分析
        2.3.2.3 分子生物学鉴定
        2.3.3 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Treub, 1885)Chitwood, 1949]
        2.3.3.1 形态学鉴定结果
        2.3.3.2 同工酶电泳分析
        2.3.3.3 分子生物学鉴定
        2.3.4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gyne enterolobii(Yang, 1983)]
        2.3.4.1 形态学鉴定结果
        2.3.4.2 同工酶电泳分析
        2.3.4.3 分子生物学鉴定
    2.4 讨论
第三章 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及系统发育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主要试剂及配制
        3.2.2 主要实验仪器
        3.2.3 二龄幼虫的分离与收集
        3.2.4 线虫大量DNA的提取
        3.2.5 锚定区cox1-16s RNA的扩增、克隆和测序
        3.2.5.1 锚定区cox1-16s RNA的PCR扩增
        3.2.5.2 锚定区cox1-16s RNA 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
        3.2.6 锚定区 16s RNA- cox1的扩增,克隆和测序
        3.2.6.1 锚定区 16s RNA- cox1的PCR扩增
        3.2.6.2 锚定区 16s RNA- cox1 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
        3.2.7 序列的拼接
        3.2.8 序列的注释和分析
        3.2.9 基于四种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
        3.2.9.1 系统发育树的序列来源
        3.2.9.2 序列的比对,处理和模型建立
        3.2.9.3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奇异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结果及分析
        3.3.1.1 奇异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长片段PCR扩增结果
        3.3.1.2 奇异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总特征
        3.3.1.3 奇异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编码蛋白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
        3.3.1.4 奇异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的t RNAs和r RNAs
        3.3.1.5 奇异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非编码区
        3.3.2 象耳豆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结果及分析
        3.3.2.1 象耳豆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长片段PCR扩增结果
        3.3.2.2 象耳豆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总特征
        3.3.2.3 象耳豆线粒体基因组编码蛋白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
        3.3.2.4 象耳豆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t RNAs和r RNAs
        3.3.2.5 象耳豆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非编码区
        3.3.3 南方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结果及分析
        3.3.3.1 南方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长片段PCR扩增结果
        3.3.3.2 南方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总特征
        3.3.3.3 南方线粒体基因组编码蛋白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
        3.3.3.4 南方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t RNAs和r RNAs
        3.3.3.5 南方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非编码区
        3.3.4 爪哇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结果及分析
        3.3.4.1 爪哇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长片段PCR扩增结果
        3.3.4.2 爪哇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总特征
        3.3.4.3 爪哇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编码蛋白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
        3.3.4.4 爪哇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t RNAs和r RNAs
        3.3.4.5 爪哇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非编码区
        3.3.5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关系
    3.4 讨论
第四章 奇异根结线虫和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快速分子检测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单条线虫的DNA提取
        4.2.2 双重PCR检测
        4.2.2.1 双重PCR引物的设计
        4.2.2.2 保守引物稳定性检测
        4.2.2.3 特异引物特异性检测
        4.2.2.4 普通双重PCR体系的构建
        4.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4.2.3.1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4.2.3.2 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检测
        4.2.3.3 实时荧光定量PCR灵敏性检测
        4.2.3.4 标准曲线的建立
        4.2.3.5 土壤样品中根结线虫的快速鉴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普通双重PCR检测象耳豆根结线虫和奇异根结线虫
        4.3.1.1 根结线虫保守引物的扩增
        4.3.1.2 奇异根结线虫特异引物的扩增
        4.3.1.3 象耳豆根结线虫特异引物的扩增
        4.3.1.4 双重PCR检测结果
        4.3.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象耳豆根结线虫和奇异根结线虫
        4.3.2.1 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分析
        4.3.2.2 实时荧光定量PCR灵敏度分析
        4.3.2.3 标准曲线的建立
        4.3.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土壤中根结线虫
    4.4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南方果蔬作物上根结线虫的鉴定
    5.2 根结线虫新种 — 奇异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berrans n. sp.)的鉴定
    5.3 根结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
    5.4 象耳豆根结线虫和奇异根结线虫的检测
        5.4.1 双重PCR检测
        5.4.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5.4.3 土壤样本的检测
    5.5 本研究创新之处
    5.6 本研究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红麻种质资源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抗性鉴定与转录组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红麻研究进展
    1.1 红麻生产概述
    1.2 红麻生产历史
2 根结线虫研究进展
    2.1 概述
    2.2 根结线虫的侵染机制
    2.3 根结线虫的危害特征
    2.4 根结线虫种类
    2.5 根结线虫鉴定
        2.5.1 形态学鉴定
        2.5.2 生化鉴定
        2.5.3 线粒体DNA
    2.6 防治
        2.6.1 化学防治
        2.6.2 物理防治
        2.6.3 农业防治
        2.6.3.1 田间管理
        2.6.3.2 轮作
        2.6.4 生物防治
        2.6.5 抗病育种
3 转录组研究进展
    3.1 国外研究进展
    3.2 国内研究进展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5 材料与方法
    5.1 材料
        5.1.1 种质资源和线虫资源
        5.1.2 仪器
        5.1.3 供试试剂
    5.2 方法
        5.2.1 红麻盆栽培养
        5.2.2 二龄幼虫(J2)的获得和定量接种
        5.2.3 调查方法
        5.2.4 线虫侵染组织病理学观察
6 结果与分析
    6.1 田间抗性鉴定
    6.2 盆栽抗性鉴定
    6.3 根结线虫侵染组织病理学观察
    6.4 转录组测序与组装
    6.5 转录组功能注释
    6.6 COG分类
    6.7 GO分类
    6.8 KEGG代谢通路分析
    6.9 SSR分析
7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7.1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
    7.2 KEGG通路富集分析
8 讨论
    8.1 抗性鉴定
    8.2 组织病理学
    8.3 转录组
9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土壤熏蒸及施用生防菌对香蕉根结线虫及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及专有词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香蕉寄生线虫病害概述
    2 根结线虫概述
        2.1 根结线虫的发生与危害
        2.2 根结线虫的侵染及生物学特性
    3 根结线虫的防治措施
        3.1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3.2 农业防治
        3.3 物理防治
        3.4 化学防治
        3.5 生物防治
        3.6 有机废弃物料利用
    4 土壤线虫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4.1 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生态类型
        4.2 土壤线虫多样性的评价
        4.3 土壤线虫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
        4.4 土壤线虫的生态功能及其与微生物的关系
    5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5.1 传统微生物选择培养法
        5.2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
        5.3 实时荧光定量PCR
        5.4 高通量测序
        5.5 其他研究方法
    6 本研究的目和意义
    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7.1 研究内容
        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壤熏蒸剂的筛选及其对线虫群落的影响
    引言
    第一节 土壤熏蒸剂的筛选及施用模式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的石灰碳铵组合对线虫活性的抑制效果
        2.2 土壤含水量对石灰碳铵组合抑制线虫效果的影响
        2.3 不同温度对石灰碳铵组合抑制线虫效果的影响
        2.4 石灰碳铵组合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5 不同产氨物质在培养皿中对线虫活性的抑制效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盆栽条件下土壤熏蒸剂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熏蒸对土壤不同营养类群线虫的影响
        2.2 熏蒸对土壤线虫类群的影响
        2.3 收获时土壤不同营养类群线虫的数量分析
        2.4 收获时土壤线虫类群的数量分析
        2.5 收获时根系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分析
        2.6 熏蒸后土壤线虫群落的PCR-DGGE分析
        2.7 收获时土壤线虫群落的PCR-DGGE分析
        2.8 收获时香蕉生长指标和病情调查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田间条件下石灰碳铵熏蒸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石灰碳铵熏蒸对土壤不同营养类群线虫的影响
        2.2 石灰碳铵熏蒸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2.3 收获时石灰碳铵处理对土壤不同营养类群线虫的影响
        2.4 收获时石灰碳铵处理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2.5 收获时石灰碳铵处理对根系植食性线虫的防效
        2.6 石灰碳铵处理对苗期香蕉生长指标和收获期产量的影响
        2.7 石灰碳铵处理对土壤总细菌和总真菌数量的影响
        2.8 石灰碳铵处理对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
        2.9 土壤理化、微生物量对线虫群落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拮抗根结线虫内生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研究
    引言
    第一节 拮抗根结线虫的内生菌筛选及其盆栽防治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病害水平的香蕉根内可培养微生物的分布
        2.2 不同病害水平的香蕉根内拮抗根结线虫内生菌的比例
        2.3 内生菌根内定殖能力及其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2.4 收获时拮抗根结线虫内生菌对香蕉根结线虫的盆栽防治效果
        2.5 收获时生防菌SA处理对土壤不同营养类群线虫的影响
        2.6 收获时生防菌SA处理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2.7 收获时香蕉生长指标和病情调查结果
        2.8 菌株SA生理生化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生防菌SA定殖后对根内和根围细菌区系的影响及其抑制线虫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内和土壤总细菌和总放线菌拷贝数
        2.2 菌株SA定殖香蕉根系对根内和根围细菌区系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土壤熏蒸结合施用生防菌对线虫群落的影响
    引言
    第一节 盆栽条件下土壤熏蒸结合生防菌对香蕉根结线虫及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收获时根系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分析
        2.2 土壤不同营养类群线虫的数量分析
        2.3 收获时土壤线虫类群的数量分析
        2.4 收获时香蕉生长指标和病情调查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田间条件下土壤熏蒸结合生防菌对香蕉根结线虫及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收获时根系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分析
        2.2 收获时土壤不同营养类群线虫的数量分析
        2.3 收获时土壤线虫类群的数量分析
        2.4 收获时土壤理化因子与线虫类群数量的相关性
        2.5 石灰碳铵熏蒸结合生防菌对香蕉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展望
致谢
博士期间已(待)发表论文与授权发明专利

(7)土沉香苗木根结线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发展土沉香产业的意义
    1.2 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概况
        1.2.1 根结线虫的种类与分布
        1.2.2 根结线虫对土沉香的危害
    1.3 根结线虫的鉴定方式
        1.3.1 形态学鉴定方法
        1.3.2 鉴别寄主实验
        1.3.3 细胞遗传学方法
        1.3.4 同工酶电泳技术
        1.3.5 分子生物学鉴定
    1.4 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方法
        1.4.1 栽培防治与物理防治
        1.4.2 化学防治
        1.4.3 生物防治
    1.5 课题来源、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3 主要研究内容
        1.5.4 技术路线
2 土沉香苗木根结线虫病的危害症状与病原鉴定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采集及处理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试剂配制
        2.1.4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雌虫的分离与收集
        2.2.2 二龄幼虫的收集
        2.2.3 根结线虫固定
        2.2.4 形态学观察与测量
        2.2.5 会阴花纹的制作与观察
        2.2.6 DNA提取
        2.2.7 PCR扩增
        2.2.8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2.9 系统发育树构建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土沉香根结线虫发病症状
        2.3.2 形态学鉴定结果
        2.3.3 分子生物学特征
    2.4 小结与讨论
3 土沉香苗木根结线虫病发生规律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区概况
        3.1.2 试验工具
        3.1.3 苗圃不同土层深度根结线虫的分布规律调查
        3.1.4 苗圃不同位置根结线虫分布规律调查
        3.1.5 土沉香苗圃根结线虫消长动态调查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土层深度土沉香病原根结线虫的分布规律
        3.2.2 苗圃内不同位置土沉香病原根结线线虫分布规律
        3.2.3 土沉香苗圃土壤中病原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消长规律
    3.3 小结与讨论
4 土沉香苗木根结线虫病防治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土沉香苗
        4.1.2 供试药剂
    4.2 试验方法
        4.2.1 药剂防治试验设计
        4.2.2 线虫密度调查
        4.2.3 苗木生长量的调查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各处理对土沉香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控制效果
        4.3.2 各处理对土沉香苗木生长的影响
        4.3.3 各处理对土沉香苗木叶部黄化、落叶症状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1.1 土沉香根结线虫病的危害症状与病原鉴定
        5.1.2 土沉香根结线虫病发生规律研究
        5.1.3 土沉香苗木根结线虫病防治研究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8)穿刺巴斯德芽菌Ppgh-3对根结线虫侵染的番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指标测定和方法。
        1.2.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穿刺巴斯德芽菌对番茄CAT活性的影响
    2.2 穿刺巴斯德芽菌对番茄MDA含量的影响
    2.3 穿刺巴斯德芽菌对番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9)芽孢杆菌AMCC100150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发酵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根结线虫的危害及其防治
        1.1.1 根结线虫及其危害
        1.1.2 根结线虫的防治研究
        1.1.2.1 农业防治
        1.1.2.2 物理防治
        1.1.2.3 化学防治
        1.1.2.4 生物防治
    1.2 芽孢杆菌研究进展
        1.2.1 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
        1.2.2 芽孢杆菌生防机制研究
    1.3 芽孢杆菌发酵研究
    1.4 影响芽孢杆菌发酵的因素
        1.4.1 培养基对发酵的影响
        1.4.1.1 碳源对发酵的影响
        1.4.1.2 氮源对发酵的影响
        1.4.1.3 无机盐对发酵的影响
        1.4.2 发酵条件对发酵的影响
    1.5 微生物发酵常用优化方法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土壤样品
        2.1.2 黄瓜种子
        2.1.3 线虫
        2.1.4 菌株
        2.1.5 培养基
        2.1.6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芽孢杆菌AMCC100150杀虫实验
        2.3.1.1 线虫的培养
        2.3.1.2 供试根结线虫散卵粒的制备
        2.3.1.3 发酵上清液的制备
        2.3.1.4 发酵上清液对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
        2.3.1.5 发酵上清液对卵的孵化率影响
        2.3.2 芽孢杆菌AMCC100150活性物质稳定性研究
        2.3.2.1 活性物质最大积累量实验
        2.3.2.2 活性物质不同稀释度的致死率实验
        2.3.2.3 活性物质热稳定性实验
        2.3.2.4 活性物质pH稳定性实验
        2.3.3 芽孢杆菌AMCC100150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盆栽实验
        2.3.3.1 菌悬液的制备
        2.3.3.2 卵囊的收集
        2.3.3.3 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液的准备
        2.3.3.4 二龄幼虫的接种
        2.3.3.5 黄瓜幼苗的栽培
        2.3.3.6 实验设计
        2.3.3.7 卵囊数的测定
        2.3.3.8 根结数的测定
        2.3.3.9 生物量的测定
        2.3.4 芽孢杆菌AMCC100150发酵条件优化
        2.3.4.1 菌种培养方法
        2.3.4.2 检测内容及方法
        2.3.4.3 芽孢染色法
        2.3.4.4 生长曲线的测定
        2.3.4.5 发酵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2.3.4.6 芽孢杆菌AMCC10015050L发酵罐试验
        2.3.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芽孢杆菌AMCC100150发酵产物稳定性研究
        3.1.1 活性物质最大积累量实验
        3.1.2 不同稀释度的杀虫实验
        3.1.3 发酵产物温度稳定性测定
        3.1.4 发酵产物酸碱稳定性测定
    3.2 芽孢杆菌AMCC100150盆栽实验
        3.2.1 芽孢杆菌AMCC100150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效果
        3.2.2 芽孢杆菌AMCC100150对线虫发育影响
    3.3 芽孢杆菌AMCC100150发酵条件优化
        3.3.1 芽孢杆菌AMCC100150生长曲线的测定
        3.3.2 芽孢杆菌AMCC100150菌株形态观察
        3.3.3 芽孢杆菌AMCC100150初始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3.3.4 芽孢杆菌AMCC100150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3.3.4.1 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显着因素的筛选
        3.3.4.2 最陡爬坡路径
        3.3.4.3 响应面分析法(RSA)确定最佳发酵配方
    3.4 芽孢杆菌AMCC10015050L发酵罐试验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红灰链霉菌HDZ-9-47生产技术及对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根结线虫病概述
        1.1.1 根结线虫的分类及危害
        1.1.2 根结线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1.2 植物寄生线虫防治策略
        1.2.1 化学防治
        1.2.2 农业防治
        1.2.3 物理防治
        1.2.4 生物防治
    1.3 生防菌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3.1 缺乏生防菌产业化技术
        1.3.2 生防菌生态学研究尚未建立
        1.3.3 与化学药剂不兼容
        1.3.4 缺乏生防机制的研究
    1.4 生防菌和生物熏蒸结合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5 红灰链霉菌HDZ-9-47研究进展
        1.5.1 HDZ-9-47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1.5.2 HDZ-9-47培养基
        1.5.3 HDZ-9-47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
        1.5.4 施用HDZ-9-47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HDZ-9-47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机制探索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供试番茄和化学杀线剂
        2.1.4 供试线虫
        2.1.5 盆栽土
    2.2 试验方法
        2.2.1 HDZ-9-47发酵液制备
        2.2.2 线虫悬浮液的制备
        2.2.3 透射电镜观察HDZ-9-47寄生南方根结线虫卵
        2.2.4 HDZ-9-47几丁质酶和蛋白酶活性检测
        2.2.5 HDZ-9-47发酵液不同组分的防效
        2.2.6 施用HDZ-9-47发酵液对番茄根部防御酶的影响
        2.2.7 施用HDZ-9-47对番茄长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2.2.8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透射电镜观察HDZ-9-47寄生南方根结线虫卵
        2.3.2 HDZ-9-47几丁质酶及蛋白酶活性
        2.3.3 HDZ-9-47发酵液不同组分的防效
        2.3.4 施用HDZ-9-47发酵液对番茄根部防御酶的影响
        2.3.5 HDZ-9-47对番茄长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HDZ-9-47发酵液中活性物质初探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供试线虫
        3.1.3 供试土传病原真菌
        3.1.4 供试培养基
        3.1.5 供试小麦品种
    3.2 试验方法
        3.2.1 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悬浮液制备
        3.2.2 HDZ-9-47发酵液及发酵滤液制备
        3.2.3 HDZ-9-47发酵滤液中杀线活性物质理化性质
        3.2.4 HDZ-9-47发酵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率的影响
        3.2.5 HDZ-9-47发酵滤液对不同属线虫的致死率
        3.2.6 HDZ-9-47发酵滤液对土传真菌病害的抑制
        3.2.7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HDZ-9-47发酵滤液中杀线活性物质理化性质
        3.3.2 HDZ-9-47发酵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孵化率的影响
        3.3.3 HDZ-9-47发酵滤液对不同线虫的杀线活性
        3.3.4 HDZ-9-47发酵滤液对土传真菌病害的作用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HDZ-9-47液体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储存方法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菌株
        4.1.2 供试线虫
        4.1.3 供试培养基
        4.1.4 供试载体和粘合剂
    4.2 试验方法
        4.2.1 HDZ-9-47摇瓶培养
        4.2.2 培养基优化
        4.2.3 小试发酵技术
        4.2.4 各指标测定
        4.2.5 HDZ-9-47孢子粉剂室内储存
        4.2.6 HDZ-9-47孢子颗粒剂
        4.2.7 HDZ-9-47发酵滤液室内储存
        4.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初始指标测定
        4.3.2 培养基优化
        4.3.3 中试发酵技术
        4.3.4 HDZ-9-47的储存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HDZ-9-47田间施用技术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
        5.1.1 供试菌株
        5.1.2 供试植株
        5.1.3 供试化学农药
        5.1.4 熏蒸材料
        5.1.5 供试培养基
    5.2 试验方法
        5.2.1 植株、发酵液及熏蒸材料的准备
        5.2.2 田间防效评价
        5.2.3 取样及病害调查
        5.2.4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测定
        5.2.5 PCR-DGGE
        5.2.6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HDZ-9-47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5.3.2 HDZ-9-47发酵液与福气多结合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5.3.3 不同生物熏蒸材料对HDZ-9-47发酵液防效影响
        5.3.4 HDZ-9-47和生物熏蒸结合对番茄产量和长势的影响
        5.3.5 HDZ-9-47和生物熏蒸结合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5.3.6 HDZ-9-47和生物熏蒸结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果与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根结线虫病分级标准
个人简介

四、海南岛主要栽培果树的根结线虫病及其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昆玉市设施番茄和无花果根结线虫的鉴定及防治研究[D]. 党金欢.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辣椒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及抗病机理研究[D]. 姜秉政. 海南大学, 2021(11)
  • [3]山西省果树根际植物线虫的种类及群落结构研究[D]. 樊金玲.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4]南方果蔬根结线虫鉴定及其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D]. 陶冶.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5]红麻种质资源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抗性鉴定与转录组解析[D]. 田威. 海南大学, 2018(02)
  • [6]土壤熏蒸及施用生防菌对香蕉根结线虫及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D]. 苏兰茜.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8)
  • [7]土沉香苗木根结线虫研究[D]. 苏圣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1)
  • [8]穿刺巴斯德芽菌Ppgh-3对根结线虫侵染的番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商桑,田丽波,黄慧琴,朱军,孙前光,鲍时翔. 园艺与种苗, 2016(06)
  • [9]芽孢杆菌AMCC100150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发酵条件优化[D]. 孙尹双.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1)
  • [10]红灰链霉菌HDZ-9-47生产技术及对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D]. 金娜.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海南岛主要栽培果树根结线虫病害及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