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痰软坚法治疗脑瘤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蔡超产[1](2020)在《加味慈桃丸辅助治疗颅内肿瘤临床回顾性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Tumors,ICT)是指原发或继发于颅腔内的肿瘤,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脑瘤发病与死亡分析》研究数据显示,颅内肿瘤居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的第9位,死亡顺位的第8位,已逐渐成为危害中国人群健康与造成死亡的重要肿瘤疾病之一。颅内肿瘤因其部位性,容积有限,在疾病早期会出现一系列肿瘤压迫性的局灶性症状,如头痛、头晕、视物不清等。若脑瘤侵犯血管或继续增大,进一步产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对脑组织的压迫进一步加重,导致压迫部位神经功能损害,出现诸如呕吐,肢体抽搐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目前,针对颅内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西医在清除、缩小脑瘤局部病灶方面体现其独特的优势,但在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提高,症状、体征的改善,以及防止复发、延长预后等方面,治疗方法尚显不足。中医药是颅内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在对颅内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方面,概括来讲,其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痰、瘀、毒、火、虚,病机属本虚标实,其中尤以痰、瘀为重,聚于脑日久而成肿块,因此,中医药在祛邪的基础上辅以扶正是治疗颅内肿瘤的基本大法。综合来讲,中医药在协助西医抑瘤、消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症状、体征及预后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并且,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整体调节,不受剂量、频次限制,可贯穿于颅内肿瘤治疗全过程的特点。基于此,特设计本临床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加味慈桃丸治疗颅内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与评价.目的:观察加味慈桃丸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与特点;传承发展中医对颅内肿瘤的诊疗学术思想。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病房及门诊,符合本研究诊断、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且资料相对完整者39例。通过查询病例信息及电话随访,完善治疗前后的实体瘤、脑水肿影像学信息,症状体征的头痛、头晕症候量表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生活质量的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及预后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分析治疗前后各项数据的改善程度及控制率,得出结果,分析讨论。结果:以下研究指标结果均为实际数值,以SPSS 22.0处理数据,进行统计。①实体瘤、脑水肿疗效评价:实体瘤方面,颅内肿瘤的总控制率达到83.33%,治疗前均值:6.40±8.29,治疗后均值:5.43±7.00,P>0.05,在统计学上无差异,说明加味慈桃丸在治疗前后对实体瘤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脑水肿方面,脑水肿的总控制率达到83.33%,治疗前均值:91.49±115.47,治疗后均值:46.45±63.92,P<0.05,在统计学上有差异,说明加味慈桃丸对缓解颅内肿瘤相关性脑水肿确有效果。②症状、体征疗效评价:头晕症候方面,头晕症候的总控制率达到83.33%,治疗前均值:7.28±3.88,治疗后均值:4.33±3.96,P<0.05,在统计学上有差异,说明加味慈桃丸对改善头晕症候确有效果;头痛症候方面,头痛症候的总控制率达到78.57%,治疗前均值:11.93±4.03,治疗后均值:7.07±4.80,P<0.05,在统计学上有差异,说明加味慈桃丸对改善头痛症候确有效果;NIHSS方面,NIHSS量表的总控制率达到95.84%,治疗前均值:2.05±3.17,治疗后均值:1.35±1.55,P<0.05,在统计学上有差异,说明加味慈桃丸对改善神经功能确有效果。③在生活质量及预后方面:生活质量方面,KPS的总控制率达到83.78%,治疗前均值:75.68±16.25,治疗后均值:78.65±16.70,P>0.05,在统计学上无差异,说明加味慈桃丸改生活质量的效果不明显;预后方面,37例患者中,死亡16人,健在23人,自发病至死亡存活不足1年者12人(32.43%),1-3年者13人(35.14%),3年以上者12人(32.43%),与既往文献比对,优于既往数据。④在安全性评价方面:治疗前后钠离子、钾离子数值经统计分析,P>0.05,在统计学上无差异,说明加味慈桃丸在治疗前后对电解质无影响;治疗前后肌酐数据经统计分析,治疗前:74.64±41.95,治疗后:66.96±34.06,均值呈降低趋势,且P<0.05,说明加味慈桃丸不仅具有安全性,而且在改善肌酐方面,亦有一定的作用。结论:①加味慈桃丸能有效消减颅内肿瘤相关性脑水肿,对缩减脑瘤体现出其有效趋势;②加味慈桃丸能有效缓解颅内肿瘤患者的症状、体征,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方面有一定优势;③加味慈桃丸在用药方面未对电解质造成影响,且对改善肌酐有一定的作用,说明加味慈桃丸用药具有安全性。
肖安琪[2](2019)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伽玛刀及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内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观察周期,比较两组的脑转移瘤实体瘤疗效、一般生活状况(采用KPS评分评定)、中医证候疗效及放疗不良反应。结果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脑转移瘤实体瘤临床受益率,治疗组为83%(25/30),对照组为77%(23/30),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改善11例,稳定15例,降低4例,对照组改善6例,稳定12例,降低1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效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26/30),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为63%(1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轻放射性脑水肿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可有效提高患者一般生活状况,改善主要临床症状,减轻放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张顺贤,蒲朝晖,吕鹏强,王静,党会芬[3](2016)在《脑胶质瘤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胶质瘤是由神经外胚层分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形成的肿瘤,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为第一位。我国颅内肿瘤的平均年发病率很高,其中胶质瘤占40%67%,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和低治愈率的特点。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大多数属恶性,预后差,胶质瘤组织大多数呈浸润性生长,与其周围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手术很难全切,极易复发。近年来脑胶质瘤的治疗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如中医药治疗、现代医学先进技术。该文就临床上中西医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马保玉[4](2014)在《峨参提取物和峨参内酯衍生物抗肿瘤活性及对细胞凋亡的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5-(3-甲氧基-1-丙烯)-1,3-苯并二氧杂茂(13号)和鬼臼苦素(15号)对HepG2、A549、Hela及MG-63四种肿瘤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探讨峨参内酯、13号、15号及4’-去甲基峨参内酯(0号衍生物)对Bcl-2、Bax作用观察;探讨峨参内酯、13号、15号、0号衍生物对四种肿瘤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20、40、80、160ug/ml)13号、15号对HepG2、A549、Hela及MG-6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峨参内酯、13号、15号、0号衍生物对HepG2、A549、Hela及MG-63肿瘤细胞Bcl-2、Bax作用观察,以峨参内酯、13号、15号、0号衍生物作为观察组,紫杉醇作为阳性对照组,以0.1%DMSO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作用48h后Bcl-2及Bax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Propidium Iodide (PI)检测细胞周期进程及凋亡的影响,以峨参内酯、13号、15号、0号衍生物作为观察组,紫杉醇作为阳性对照组,以0.1%DMSO (Oug/ml)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1.13号对A549、HepG2、MG-63、HeLa四种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403.023μg/ml、83.893μg/ml、274.191μg/ml、95.086μg/ml;15号对A549、 HepG2、MG-63、HeLa四种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41.912μg/ml、81.574μg/ml、72.840μg/ml、16.582μg/ml。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其抑制率越高,故呈药物浓度依赖性。2.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表明,紫杉醇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作用四种肿瘤细胞48h后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峨参内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作用四种肿瘤细胞48h后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13号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仅作用Hela、MG-63细胞48h后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15号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作用HepG2、MG-63及A549细胞48h后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0号衍生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作用四种肿瘤细胞48h后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3.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峨参内酯、13号、15号及0号衍生物对四种肿瘤细胞周期进程及凋亡表明,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数逐渐降低,G2/M期细胞百分数变化不大,而S期细胞百分数逐渐上升,故说明峨参内酯、13号、15号、0号衍生物阻滞四种肿瘤细胞于S期,且细胞sub-G1细胞亚二倍体凋亡峰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多,故说明峨参内酯、13号、15号、0号衍生物具有诱导四种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13号和15号对A549、Hela、HepG2及MG-63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与作用时间-药物浓度呈一定关系;峨参内酯、13号、15号及0号衍生物通过上调Bax、下调Bcl-2,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峨参内酯、13号、15号及0号衍生物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同时还可使细胞周期进程发生变化。
梁松岳,黄政德[5](2013)在《中医药治疗脑胶质瘤概况》文中研究指明脑胶质瘤约占脑肿瘤的40%,虽然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的首选方法,但仍难以根除,且胶质瘤细胞对射线不敏感,化疗药物又难以透过血脑屏障,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手段,因而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及较短的平均生存期,其综合治疗生存期不足2年[1]。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脑胶质瘤的报道也日渐增多,较多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表
梁松岳[6](2013)在《脑瘤方加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恶性脑胶质瘤术后应用脑瘤方联合放疗同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放疗+脑瘤方)和对照组(单纯放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上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从术后3周开始,采用全脑+局部照射,每天1次,每周5天,总时间42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脑瘤方,每次服周一包,每日2次,连续服用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包括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变化、中医症候改善情况骨髓抑制情况、放疗毒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方面改善情况,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较对照在降低复发转移方面有优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卡氏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减轻毒副作用方面有优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脑瘤方联合放疗同步治疗脑胶质瘤,能够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毒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李海龙[7](2013)在《蛇六谷、莪术提取物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蛇六谷和莪术提取物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影响,以及对趋化因子和粘附分子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为临床中医药抗乳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蛇六谷石油醚萃取物、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蛇六谷正丁醇萃取物、蛇六谷水提物、莪术石油醚萃取物、莪术乙酸乙酯萃取物、莪术正丁醇萃取物、莪术水提物干预人三阴性乳腺癌肺转移细胞株MDA-MB-231,以表阿霉素为阳性对照,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CCK-8法检测各组药物对MDA-MB-231细胞株的抑制增殖作用;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体外迁徙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粘附因子E-cadherin、E-selectin和趋化因子CCR7、SLC、SDF-1、CXCR4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结果①表阿霉素、蛇六谷石油醚萃取物、高浓度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莪术石油醚提取物、莪术乙酸乙酯萃取物和高浓度的莪术水提取对MDA-MB-231细胞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莪术石油醚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表阿霉素、蛇六谷的石油醚提取物和水提物、莪术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水提取物均有抑制MDA-MB-231细胞体外侵袭的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P<0.05,其中以表阿霉素作用最为显着,中药提取物种以莪术石油醚提取物组作用最为显着,蛇六谷石油醚提取物组次之,两者之间经统计学处理P<0.05。③经流式细胞仪分析,表阿霉素和莪术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可提高体外生长MDA-MB-231细胞G1期细胞比率,降低S期和G2细胞数(P<0.05);而蛇六谷石油醚提取物则将231细胞阻滞在S期(P<0.05),使得细胞无法完成DNA复制而进入G2期。④莪术石油醚提取物可显着下调细胞粘附因子E-selectin蛋白表达(p<0.05),降低细胞趋化因子CCR7和CXCR4蛋白的表达(p<0.05);蛇六谷石油醚提取物可下调细胞粘附因子E-selectin蛋白表达(p<0.05),降低细胞趋化因子CCR7蛋白的表达(p<0.05);且莪术石油醚提取物作用均超过蛇六谷石油醚提取物组(p<0.05)。⑤莪术石油醚提取物可显着提高细胞粘附因子E-cadherin mRNA表达(p<0.05),降低细胞粘附因子E-selectin和趋化因子CCR7、SLC和CXCR4mRNA的表达(p<0.05);蛇六谷石油醚提取物则可显着下调细胞粘附因子E-selectin蛋白表达(p<0.05),降低细胞趋化因子CCR7、SLC和CXCR4的mRNA表达(p<0.05);且与蛇六谷石油醚提取物组相比,莪术石油醚提取物作用超过蛇六谷石油醚提取物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了蛇六谷和莪术抗三阴性乳腺癌的作用,并发现莪术石油醚萃取物和蛇六谷石油醚作用最强,对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粘附因子E-cadherin表达,下调粘附因子E-selectin和趋化因子CCR7、SLC、CXCR4表达有关。
夏豪天[8](2012)在《张培宇主任从六经论治脑胶质瘤经验总结》文中提出背景: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2/100000,国内报道约占颅内肿瘤的35%-60%。脑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不同部位病理特征不同,其恶性程度也不同。由于脑胶质瘤手术难以根除,且胶质瘤细胞对放射线不敏感,化疗药物又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在单纯西医治疗下,具有很高的复发率,故脑胶质瘤的治疗仍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难题。中医古代虽然没有脑胶质瘤的病名,但在关于“头痛”、“眩晕”、“呕吐”、“中风”“风痱”等古代文献的中可以找到类似脑胶质瘤的记载。现代中医从整体论治观出发,采用扶正固本、解毒抗癌等多种手段,在治疗脑胶质瘤方面已取得可观的效果。由于中药相对的安全性和作用的持久性,已越来越多的得到西医同道的重视和认可成为治疗脑胶质瘤的重要手段之目的:张培宇主任任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师从于着名中医肿瘤学家张代钊,临床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在对于脑胶质瘤的中医治疗方面尤有独到的经验。本文通过对其在治疗脑胶质瘤方面的临床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从而为中医治疗脑胶质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和结果:文献综述部分总结了近年来中医界在对脑胶质瘤病因、病机、病位的认识,及相关专家在治疗脑胶质瘤时的辨证特色及用药特色。发现虽然现代医家均将脑胶质瘤病位定于脑,认为脑胶质瘤是髓海病,是由于痰、湿、瘀、毒等邪上犯于脑而发生的。但在治疗上,处方用药却大多从脏腑理论体系出发,以治疗肝、脾、肾三脏虚损,攻逐痰、瘀、湿为主。对于脑的病位的对应治疗极少提及,仅少数医家在处方时运用引经药。经验总结部分笔者通过对张培宇主任近两年的跟诊学习,查阅古代相关文献,结合中医及现代医学认识,将其在治疗脑胶质瘤方面的临床经验整理和总结如下:①在脑胶质瘤病位方面,张培宇主任从《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出发,认为脑腑在六经中属于太阳、少阴两经,脑胶质瘤的病位在疾病的初期,往往是从太阳经开始的,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位向少阴经转化,形成太少同病,但即使到终末期,仍会留有部分太阳经病变的表现,单纯的少阴病较少。②在脑胶质瘤病因病性方面,张培宇主任认为以风、痰二邪为主,兼夹以寒、热、瘀邪。其中痰的疾病发生的基础,痰的生成从病理机制方面大致可分为脾虚生痰、阴虚炼痰、水泛为痰三种。风则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其中风以外风为主,肝阳上亢动风和肝肾阴虚生风虽然有,但较少见。③在脑胶质瘤治疗方面,张培宇主任以经方、晋唐古方为主,在病在太阳时,采用辛温、辛凉之品开表祛风,攻痰通络,再结合病性之寒热不同辅以温阳、清热之品;在病入少阴后,详判肾之阴虚、阳虚,以通补之品平调阴阳,兼以祛痰通络,不忘给邪以出路;同时,张培宇主任注重外用药物治疗,对部分病人给予马钱子散外敷,取得了良好的疗效。④在脑胶质瘤用药上,张培宇主任多从经方、古方入手,结合相同时代的本草着作如《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等,形成了稳、准、狠的用药特色,特别是对麻黄、半夏、天南星、马钱子等具有一定毒性及副作用的药物,把握得炉火纯青,发挥了这些药物在治疗脑胶质瘤上的最大功效结论:张培宇主任独到的从《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出发分析脑胶质瘤,采用经方、晋唐古方,内外兼顾的针对性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治疗脑胶质瘤。
张慧[9](2011)在《辨证治疗脑转移瘤引起头痛症状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脑转移瘤出现头痛患者的头痛中医分型及中药饮片用药规律,观察中药饮片治疗脑转移瘤引起头痛及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将52例恶性肿瘤合并脑转移瘤出现头痛患者根据是否服用中药汤剂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服用中药饮片,对照组20例患者应用常规疗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头痛的中医分型及治疗效果,并对32例治疗组患者使用的中药饮片进行频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对各个数据进行例数和百分数的统计及图表描述。结果:1.对52例恶性肿瘤合并脑转移瘤出现头痛患者的头痛中医分型进行分析发现,肝阳头痛型13例,痰浊头痛型18例,瘀血头痛型5例,血虚头痛型10例,肾虚头痛型6例。2.两组患者头痛及伴随症状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9%;对照组患者显效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5.0%。P<0.05,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各个分型中,治疗头痛及伴随症状效果最好的为痰浊型头痛,总有效率为81.9%。其余总有效率,肝阳型头痛为75.0%,瘀血型头痛为66.7%,血虚型头痛为50.0%,肾虚型头痛为75.0%。4. 32例恶性肿瘤合并脑转移瘤出现头痛患者中使用参类等扶正中药30人,占总人数93.8%;使用半夏、陈皮、胆南星等化痰类中药27人,占总人数84.4%;使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抗肿瘤类中药19人,占总人数59.4%;使用天麻、钩藤、地龙、全蝎等平肝熄风类中药13人,占总人数40.6%。结论:1.52例恶性肿瘤合并脑转移瘤出现头痛患者中痰浊头痛型的人数较多。2.中医药辨证论治可以缓解脑转移瘤引起的头痛及伴随症状。3.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脑转移瘤出现头痛患者常用药物为补益类、抗肿瘤类及化痰熄风类中药。
康宁[10](2011)在《通窍抑瘤方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脑转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通窍抑瘤方(课题组自拟)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脑转移的安全性、可行性、近期及远期疗效。初步明确通窍抑瘤方对放疗具有一定的减毒、增敏、增效功效,为恶性肿瘤脑转移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寻找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并通过实验探讨通窍抑瘤方联合放疗提高恶性肿瘤脑转移疗效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脑转移方面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了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口服汤剂通窍抑瘤方联合放疗治疗的恶性肿瘤脑转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通窍抑瘤方联合全脑常规剂量放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脑常规剂量放疗,于放疗之前及放疗后4周,分别测定相关指标,分析通窍抑瘤方联合放疗的临床疗效,以及中药联合放疗对恶性肿瘤脑转移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生存期等方面的影响。【结果】1.客观缓解率方面: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43.33%、30.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通窍抑瘤方联合放疗具有一定的增效趋势。治疗组患者血清CEA、LDH、VEGF及VEGFR-1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着差异(P>0.05)。2.临床症状体质改善方面:临床证候改善率,治疗组为70.00%、对照组为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卡氏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窍抑瘤方联合放疗在恶性肿瘤脑转移临床症状改善及体质改善优于单纯放疗。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口腔粘膜炎,治疗组发生率33.3%,对照组63.33%;放射性皮炎,治疗组发生率36.67%,对照组70.00%;白细胞下降治疗组发生率30.0%,对照组5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窍抑瘤方具有减轻白细胞下降、放射性皮炎、口腔炎等放疗副反应的作用。4.远期疗效方面:治疗组、对照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观察时间较短有关。【结论】1.通窍抑瘤方具有减毒、增效作用,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减轻放疗不良反应等方面有着西医无法替代的优势。考虑其可能机制为通窍抑瘤方联合放疗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减少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2.放疗前后患者血清CEA、LDH、VEGF及VEGFR-1表达水平有明显下降,可将一系列实验检测指标引入临床,用于脑转移瘤患者的诊断预后及疗效评估。3.“通窍抑瘤方联合放疗”是现代局部治疗与传统中医药整体治疗的有机结合,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可推广于治疗恶性肿瘤脑转移。
二、化痰软坚法治疗脑瘤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痰软坚法治疗脑瘤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加味慈桃丸辅助治疗颅内肿瘤临床回顾性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西医对颅内肿瘤的研究进展 |
1 病因学研究 |
2 颅内肿瘤的分类及症状、体征 |
3 诊断与治疗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对颅内肿瘤的研究进展 |
1 病名探讨 |
2 古代文献研究 |
3 病因病机 |
4 辨证分型 |
5 重点研究 |
6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 |
2.1 一般资料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案 |
3.1 研究方法 |
3.2 评测指标与评价标准 |
3.3 数据分析 |
3.4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统计分析 |
4.1 病例纳人数据情况 |
4.2 —般情况分析 |
4.3 疗效分析 |
4.4 安全性分析 |
5 讨论 |
5.1 中医对颅内肿瘤的认识与思考 |
5.2 加味慈桃丸的组成及药物分析 |
5.3 加味慈桃丸对缓解颅内肿瘤实体瘤及脑水肿的疗效分析 |
5.4 加味慈桃丸对缓解颅内肿瘤患者症状、体征疗效分析 |
5.5 加味慈桃丸对提高颅内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疗效分析 |
5.6 加味慈桃丸对颅内肿瘤患者电解质及肌酐的影响性分析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979年版) |
附录2 脑水肿疗效评价标准 |
附录3 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 |
附录4 头痛症候评测量表 |
附录5 头晕症候评测量表 |
附录6 症候量表评价标准 |
附录7 SKP评分量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6 终止实验标准 |
2.研究设计 |
2.1 观察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3.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比较 |
1.1 性别比较 |
1.2 年龄比较 |
1.3 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比较 |
1.4 脑转移瘤数目比较 |
2.实体瘤疗效比较 |
3.一般生活状况比较 |
4.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5.放疗不良反应比较 |
6.一般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NSCLC脑转移瘤的西医治疗进展 |
1.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 |
1.2 全脑放射治疗(WBRT) |
1.3 外科手术治疗 |
1.4 化学药物治疗 |
1.5 分子靶向治疗 |
2.NSCLC脑转移瘤的中医治疗进展 |
2.1 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
2.2 中医治疗进展 |
3.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立方依据 |
4.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用药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
4.1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用药特点 |
4.2 方中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5.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综述 |
参考文献 |
(4)峨参提取物和峨参内酯衍生物抗肿瘤活性及对细胞凋亡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肿瘤概述 |
1.2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
1.3 抗肿瘤中药的分类 |
1.3.1 扶正培本药 |
1.3.2 清热解毒类 |
1.3.3 活血化瘀药 |
1.3.4 以毒攻毒药 |
1.3.5 化痰祛瘀药 |
1.4 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 |
1.4.1 对肿瘤的直接杀伤作用 |
1.4.2 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 |
1.4.3 影响相关抑癌基因以及癌基因的表达 |
1.4.4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1.4.5 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
1.4.6 影响凋亡信号传导 |
1.4.7 激活某些细胞因子 |
1.4.8 总结 |
1.5 峨参概述 |
1.5.1 植物形态学特征 |
1.5.2 化学成分研究 |
1.5.3 药理作用研究 |
1.6 课题研究背景 |
1.6.1 课题研究意义 |
1.6.2 课题来源 |
1.6.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峨参石油醚部位提取物13号、15号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药物及细胞 |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复苏 |
2.2.2 细胞传代 |
2.2.3 细胞计数 |
2.2.4 MTT法测定13号、15号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
2.3 实验结果 |
2.3.1 13号和15号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
2.3.2 13号和15号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
2.3.3 13号和15号对MG-6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
2.3.4 13号和15号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峨参内酯、13号、15号及0号衍生物对BCL-2、BAX作用观察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药物及细胞 |
3.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细胞培养及加药处理 |
3.2.2 Bax检测方法 |
3.2.3 Bcl-2检测方法 |
3.2.4 统计学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峨参内酯对四种肿瘤细胞Bcl-2、Bax作用 |
3.3.2 13号对四种肿瘤细胞Bcl-2、Bax作用 |
3.3.3 15号对四种肿瘤细胞Bcl-2、Bax作用 |
3.3.4 0号衍生物对四种肿瘤细胞Bcl-2、Bax作用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峨参内酯、13号、15号及0号衍生物对四种肿瘤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细胞和药物 |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细胞培养 |
4.2.2 流式细胞仪PI单标检测细胞周期 |
4.2.3 流式细胞仪PI单标检测细胞凋亡 |
4.2.4 统计学处理 |
4.3 实验结果 |
4.3.1 峨参内酯、13、15及0号衍生物对四种肿瘤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
4.3.2 峨参内酯、13号、15号及0号衍生物对四种细胞凋亡的影响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附录 |
(6)脑瘤方加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西医对胶质瘤的认识 |
1.1 脑胶质瘤的定义、分类与诊断 |
1.2 脑胶质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1.3 脑胶质瘤的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2 中医对胶质瘤的认识 |
2.1 脑胶质瘤的中医病因病机 |
2.2 脑胶质瘤的中医辨证分型 |
2.3 脑胶质瘤的名医诊疗经验 |
3 脑瘤方是本院经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的经验方,其疗效确定 |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与观察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不良事件 |
2 研究内容 |
2.1 病例分组 |
2.2 药物制备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三部分 结果 |
1 治疗后实体瘤缓解率情况比较 |
2 治疗后中医证候情况比较 |
3 治疗后卡氏评分情况比较 |
4 治疗后毒副反应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脑瘤方的组方依据与方义分析 |
1.1 脑瘤方的组成 |
1.2 脑瘤方组方依据 |
1.3 脑瘤方方义分析 |
1.4 脑瘤方的临床疗效分析 |
2 脑瘤方治疗脑胶质瘤的机制探讨 |
2.1 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2.2 抑制复发转移 |
2.3 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
3 研究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脑瘤方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观察表 |
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 |
实体瘤WHO通用疗效标准表 |
Karnofsky理分表 |
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表 |
综述 脑胶质瘤的中医药诊疗概况 |
参考文献 |
(7)蛇六谷、莪术提取物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蛇六谷、莪术提取物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2 蛇六谷和莪术各提取物对体外细胞迁徙能力的影响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3 蛇六谷与莪术各提取物对MDA-MB-231细胞周期的影响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4 Western Blot检测粘附因子E-cadherin、E-selectin和趋化因子CCR7、SLC、SDF-1、CXCR4蛋白表达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 |
5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对粘附因子E-cadherin、E-selectin和趋化因子CCR7、SLC、SDF-1、CXCR4基因表达的影响 |
5.1 材料 |
5.2 方法 |
5.3 结果 |
6 分析与讨论 |
6.1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现状 |
6.2 乳腺癌复发转换的中医病机认识 |
6.3 从粘附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特性讨论肿瘤的复发转移 |
6.4 蛇六谷是祛痰解毒的常用抗乳腺癌中药 |
6.5 莪术是化瘀解毒的常用抗乳腺癌中药 |
6.6 本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附图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8)张培宇主任从六经论治脑胶质瘤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中医病名对照 |
2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病位病性认识 |
4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
4.1 风痰内扰型 |
4.2 痰瘀互结型 |
4.3 气虚血瘀型 |
4.4 肝肾阴虚型 |
4.5 肝风内动型 |
5 中医专方治疗 |
6 中药专药及特色用药治疗 |
6.1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 |
6.2 全蝎、蜈蚣、地龙 |
6.3 莪术、三棱 |
6.4 马钱子 |
6.5 川芎、藁本 |
7 展望 |
第二部分 经验总结 |
1 脑胶质瘤病位、病性、病因、病机分析 |
1.1 脑胶质瘤的六经病位分析 |
1.2 脑胶质瘤的病性分析 |
1.3 脑胶质瘤的病因、病机分析 |
2 张培宇教授从六经辨证治疗脑胶质瘤特色 |
2.1 先究病位,详判虚实 |
2.2 明辨病邪,审因施治 |
2.3 标本缓急,治有主次 |
3 张培宇教授治疗脑胶质瘤常用方剂分析 |
3.1 小续命汤加减 |
3.2 大秦艽汤加减 |
3.3 五苓散合白虎汤加减 |
3.4 礞石滚痰丸加减 |
3.5 八味地黄丸加减 |
3.6 六味地黄丸合封髓丹 |
3.7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合小半夏加茯芩汤 |
3.8 理中汤合吴茱萸汤加减 |
3.9 马钱子散外敷 |
4 张培宇教授治疗脑胶质瘤常用药物分析 |
4.1 麻黄 |
4.2 桂枝 |
4.3 黄芪 |
4.4 生石膏 |
4.5 大黄 |
4.6 半夏 |
4.7 天南星 |
4.8 竹沥 |
4.9 地黄 |
5 验案举隅 |
5.1 病例一 |
5.2 病例二 |
5.3 病例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辨证治疗脑转移瘤引起头痛症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病因病机 |
2 中医药治疗 |
3 现代研究 |
4 结语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通窍抑瘤方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脑转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恶性肿瘤脑转移中医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脑转移瘤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化痰软坚法治疗脑瘤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味慈桃丸辅助治疗颅内肿瘤临床回顾性研究与分析[D]. 蔡超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D]. 肖安琪.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脑胶质瘤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张顺贤,蒲朝晖,吕鹏强,王静,党会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36)
- [4]峨参提取物和峨参内酯衍生物抗肿瘤活性及对细胞凋亡的观察[D]. 马保玉.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9)
- [5]中医药治疗脑胶质瘤概况[J]. 梁松岳,黄政德. 湖南中医杂志, 2013(05)
- [6]脑瘤方加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D]. 梁松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10)
- [7]蛇六谷、莪术提取物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D]. 李海龙.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3(12)
- [8]张培宇主任从六经论治脑胶质瘤经验总结[D]. 夏豪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9]辨证治疗脑转移瘤引起头痛症状的临床研究[D]. 张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01)
- [10]通窍抑瘤方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脑转移的临床研究[D]. 康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