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0~2000年宜春市袁州区淋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永真,吴静,邬秋林,杨云[1](2019)在《宜春市2014-2018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宜春市2014-2018年五种监测的性传播疾病疫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制定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春市2014-2018年性病报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8年宜春市共报告性病病例12104例,年均发病率为43. 90/105,各年发病率依次分别为40. 55/105、39. 74/105、39. 46/105、48. 88/105、50. 79/105,先呈缓慢下降趋势后呈上升趋势;全市性病发病数排首位为梅毒,其次为尖锐湿疣、淋病;男女性病发病比值是1. 10:1,男性略多于女性;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20-59岁(77. 33%);职业以农民和无业为主;地区以袁州区、丰城市和高安市报告病例数较多。结论:宜春市性病流行趋势呈上升趋势,应加强性病的监测和干预,对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对以梅毒为主的性病进行积极防治。
曾艺旋[2](2019)在《江西省12-15岁人群龋病和牙周健康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江西省12-15岁人群龋病和牙周健康流行现状进行研究,了解本省12-15岁人群口腔健康相关行为,掌握不同特征人群龋病和牙周疾病发病规律,发现影响该年龄段人群口腔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江西省卫生部门针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制定适宜口腔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江西省5市10个县(区)8160例12-15岁人群。口腔临床检查由三名具有10年以上口腔临床工作经验的医生进行临床检查诊断,诊断标准、问卷调查与填写规范均参照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使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数据,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χ2检验、秩和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影响龋病和牙周健康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江西省12-15岁人群知信行现状:(1)知识知晓率:该人群8个口腔健康知识点平均知晓率为57.18%,其中,氟化物可保护牙齿43.81%、吃糖可致龋齿65.85%、细菌可引起龋齿50.22%、刷牙可防牙龈炎72.18%。(2)正确态度率:定期口腔检查68.82%、牙齿好坏是天生92.16%、预防牙病靠自己92.84%、口腔健康很重要94.2%。(3)口腔相关行为:每天刷牙次数2次及以上刷牙率26.23%、含氟牙膏使用率51.17%、牙线每天使用率0.44%、甜点心及糖果食用频率(很少/从不13.80%、每周1次14.67%、每天≧2次11.65%)甜饮料食用频率(很少/从不33.90%、每周1次16.78%、每天≧2次3.26%)。(2)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龋流行特征。恒牙患龋率为25.81%(95%CI:24.86%-26.76%),龋均为0.48,龋补充填比为14.10%。12-15岁各年龄组分别为24.36%、26.52%、26.52%、25.83%。5个地区患龋率依次为南昌29.41%、九江29.17%、赣州18.69%、宜春19.49%、上饶32.29%。农村患龋率29.34%和龋均0.56均高于城市22.28%与0.41(均P<0.05),女性患龋率28.90%高于男性22.7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农村vs城市OR=1.489(95%CI:1.3451.649);女性vs男性OR=1.385(95%CI:1.2521.533);九江vs南昌OR=0.980、赣州vs南昌OR=0.550、宜春vs南昌OR=0.586、上饶vs南昌OR=1.156。加糖牛奶摄入频率越频繁,患龋风险越大。(3)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牙龈出血流行特征。恒牙牙龈出血率为66.52%(95%CI:65.50%-67.54%),平均出血牙数为4.65。12-15岁各年龄组分别为65.10%、65.83%、65.39%、69.75%。5个地区患牙龈出血率依次为南昌81.62%、九江62.01%、赣州58.09%、宜春62.68%、上饶68.20%。城市患病率68.04%和平均出血牙数4.94均高于农村65.00%与4.36(均P<0.05),男性患牙龈出血率67.62%高于女性65.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越大,患牙龈出血的风险越高;农村vs城市OR=0.840;九江vs南昌OR=0.361、赣州vs南昌OR=0.297、宜春vs南昌OR=0.363、上饶vs南昌OR=0.455;每天刷牙次数<1次vs次数≧2次OR=1.590;知识评分≧65分vs<60分OR=0.891。(4)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牙结石流行特征。恒牙牙结石率为70.54%(95%CI:69.55%-71.53%),平均牙结石牙数为4.35。12-15岁各年龄组分别为63.38%、69.17%、72.21%、77.40%。5个地区患牙结石率依次为南昌58.95%、九江65.32%、赣州72.98%、宜春77.21%、上饶78.25%。城市患病率73.31%和平均结石牙数4.64均高于农村67.77%与4.05(均P<0.05),男性患牙结石率72.35%高于女性68.7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越大,患牙结石的风险越高;农村vs城市OR=0.689;女性vs男性OR=0.868;九江vs南昌OR=1.285、赣州vs南昌OR=1.780、宜春vs南昌OR=2.366、上饶vs南昌OR=2.366;母亲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vs小学及以下OR=0.259;每天刷牙次数<1次vs次数≧2次OR=1.330。结论: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龋流行率及龋患严重程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龋补充填较差,且呈现出女高于男、农村高于城市、赣北高于赣南、赣东高于赣西的特点。牙龈出血和牙结石流行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现出男高于女、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卫生部门制定口腔健康规划应对弱势地区有所倾斜,公平配置口腔卫生资源,应重点关注12-15岁人群的饮食习惯、刷牙习惯等口腔健康卫生行为的培养,以社区,学校,家庭为依托开展口腔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减轻口腔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雷蕾[3](2017)在《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文中认为目的:构建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明确江西省输入性疟疾的分布特征以及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为科学开展江西省消除疟疾后阶段的监测响应工作和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重要参考。方法:①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建立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②收集江西省2012-2015年输入性疟疾病例疫情以及个案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对2012-2015年江西省疟疾病例诊断和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疫情概况、病例的初次就诊(以下简称初诊)单位、实验室检测单位、诊断方式、报告单位、发病到初诊时间、初诊到报告时间、发病到报告时间等,数据间比较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③收集2012-2015年江西省100个县(市、区)的疾疫情、媒介分布以及防控能力等数据,构建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数据库,计算各县(市、区)疟疾传播潜能指数(Transmission Potential Index,TPI)、消除疟疾防控能力指数(Intervention Capacity Index,ICI)和疟疾传播风险指数(Malaria Risk Index,MRI);应用ArcGIS10.2软件制作风险分布地图,直观显示各县(市、区)风险特征。结果:①通过专家咨询,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以及1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专家协调系数为0.423)。一级指标中传染源权重最高(1.000),二级指标中组合权重前三位依次是输入性病例数(0.979)、媒介种群(0.893)、输入性疟疾病例种类(0.882)。②2012-2015年共报告207例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疟疾,病例以实验室诊断为主,占96.62%(200/207);病例初诊单位主要分布在县级(29.95%,62/207)和地市级医疗机构(25.60%,53/207);病例实验室检测单位主要分布在地市级医疗机构(36.27%,73/207)和县级疾控机构(20.29%,42/207),不同年份间实验室检测单位构成存在显着差异(P<0.05);病例发病到初诊时间中位数为1d(0~149d),初诊到报告时间中位数为3d(0~144d),发病到报告时间中位数为5d(0~149d)。③TPI、ICI和MRI计算结果显示,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风险指数前10位的县(市、区)分别为临川区(2.131)、信州区(1.609)、九江县(1.404)、章贡区(1.365)、丰城市(1.225)、青山湖区(1.184)、于都县(1.171)、定南县(1.018)、浔阳区(1.015)和珠山区(1.006);潜在风险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较多、历史上存在传疟能量较高的传播媒介的县(市、区)。结论:①构建的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本符合江西省消除疟疾实际,能为科学地开展江西省消除疟疾后监测响应工作和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②明确了江西省输入性疟疾病例初诊单位和实验室检测单位的主要分布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输入性病例的管理和对重点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能力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③江西省存在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且不同地区的风险水平存在差异,流动人口越多、防控能力越薄弱的地区,其风险也越高。但是,目前江西省是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分布区,加之在消除疟疾项目的支持下,防控力度较大,输入性病例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较低。
宋丽新[4](2015)在《江西省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现状及重点地区甲肝疫苗强化免疫流行病学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1999-2014年江西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了解江西省重点地区甲肝疫苗接种率及甲肝疫苗强化免疫流行病学效果,研究其相关关系,探讨科学有效的甲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的策略,客观评价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我省以及甲型病毒性肝炎重点地区科学防控甲型病毒性肝炎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1.通过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江西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通过历年江西省统计局统计年鉴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14年江西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进行分析,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在2009年在于都县、瑞金市、万安县、袁州区、万载县等5个县(区、市)开展甲肝灭活疫苗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对五县(区、市)无甲肝患病史及无甲肝疫苗接种史的18月龄-12岁儿童(1997年1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出生的儿童)免费接种1剂次甲肝灭活疫苗。收集五县(区、市)甲肝疫苗接种数据及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14年五县(区、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接种率及疫情进行分析,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江西省1999-2014年的甲型病毒性肝炎平均发病率为6.7302/10万,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χ2=30956.867,P<0.001)。2.江西省1999-2007年的甲型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0.7172/10万,高于2008-2014年的年均发病率1.8568/10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997.944,P<0.001)。3.江西省2001-2014年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累计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35月发病数相对较多。4.江西省2005-201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年平均发病率前三位的是景德镇市、宜春市、鹰潭市,年平均发病率最低的是上饶市,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0.768,P<0.001)。5.江西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男女发病性别比为2.01:1,男女之间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52.242,P<0.001)。年龄分布上,江西省2005-201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主要以儿童少年为主,014岁年龄组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49.04%;职业分布上,农民发病数最多,托幼儿童及中小学生次之。6.自2008年将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以来,于都县、瑞金市、袁州区、万载县、万安县2008-201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均低于接种甲肝疫苗前2003-2007年年均发病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2009年于都县、瑞金市、袁州区、万载县实施甲肝疫苗群体性接种后,4个县(区、市)2009-201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均低于2008年年发病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于都县、瑞金市、袁州区、万载县2010-2014年发病率变化较小,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江西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儿童接种甲肝疫苗防控效果明显,人群甲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水平提高;但报告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仍然集中于014岁年龄组,提示托幼儿童及中小学生仍是甲型病毒性肝炎防控的重点人群。农民作为高发职业群体,今后要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措施,重点加强宣传健康教育,进一步降低其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保护劳动力。2.于都县、瑞金市、袁州区、万载县、万安县将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明显下降。在发生自然灾害后,对受灾地区进行甲肝疫苗群体性接种,有效的预防了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从而达到降低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今后应进一步研究制定最佳免疫程序,提高甲肝疫苗的接种率,减少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率。
王丽娟[5](2015)在《中国大城市与贫困农村居民铁营养状况综合评估》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ID较为普遍并可发展为IDA。ID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疲劳虚弱并易感疾病。此外,ID还会导致儿童智力损失并造成成人劳动能力下降。铁过载是铁代谢紊乱的疾病,过多的铁质沉积在肝、胰、心、脾、脑、皮肤等组织,引起广泛纤维化及脏器功能损害。虽然已有多项调查报告了我国一些人群的铁营养状况数据,但总体上,我国人群铁营养数据不足,尚缺乏全国性铁营养数据。本调查为2010-2012年对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部分工作,开展了人群抽样、血液样本收集及背景资料调查并检测抽样样本的SF、sTfR、hsCRP,计算BI,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评估,提供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我国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居民铁营养状况基础数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分别以两种方法抽样:(1)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血样本为基础,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分别按男女性别和4个年龄段(6-17、18-44、45-59、≥60)分成8层,8层抽样为4432人,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SF、sTfR和hsCRP。(2)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血样本为基础,参照WS/T 441-2013判定贫血标准,确定贫血人群,所有贫血人群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SF、sTfR和hsCRP。排除hsCRP>5 mg/L有炎症的人群,由SF和sTfR计算BI,分析SF、sTfR及BI的水平及百分位数分布。分别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居民及贫血居民的SF、sTfR、BI水平,并对年龄、性别、hsCRP、是否孕妇及调查地区对SF、sTfR、BI的影响进行分析。判定ID发生率使用不同标准体系:(1) SF<15ng/mL; (2) SF<25 ng/mL; (3) sTfR>sTfRkit,即sTfR>5.0mg/L(男),sTfR>4.4 mg/L(女);(4)BI<0mg/kg; (5) SF< 15 ng/mL或sTfR>sTfRkit两者符合任一,分析不同指标及界值判定ID一致性,分别使用上述标准分别判定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居民ID发生率及贫血居民IDA发生率,并对年龄、性别、hsCRP、是否孕妇及调查地点对于ID或IDA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基于2010-2012年中国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居民SF含量分析,参照WHO等组织推荐的高储存铁的评价标准,分别使用SF的不同判定标准,对2010-2012年中国居民的高储存铁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基于2010-2012年中国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居民和贫血居民hsCRP含量分析,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居民及贫血居民的hsCRP水平及分布。研究结果1.中国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居民SF、sTfR, BI水平和分布及ID状况大城市居民SF平均浓度为103.2 ng/mL,其中男性为146.5 ng/mL,女性为76.0 ng/mL。贫困农村居民SF平均浓度为98.7 ng/mL,其中男性为140.0 ng/mL,女性为72.1 ng/mL。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居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均为孕妇SF浓度最低。大城市居民sTfR平均浓度为3.00 mg/L,其中男性为2.93 mg/L,女性为3.06mg/L。贫困农村居民sTfR平均浓度为3.33 mg/L,其中男性为3.19 mg/L,女性为3.46 mg/L。贫困农村居民sTfR水平显着高于大城市。大城市居民BI平均浓度为9.52±3.93 mg/kg,其中男性为10.87±3.40 mg/kg,女性为8.35±3.98 mg/kg。贫困农村居民BI平均浓度为9.02±4.29 mg/kg,其中男性为10.42±3.70 mg/kg,女性为7.78+4.40 mg/k。大城市居民BI水平显着高于贫困农村。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均为孕妇B1浓度最低。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居民SF、sTfR和BI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SF<15 ng/mL或sTfR>sTfRkit两者符合任一判定ID发生率,大城市ID发生率为7.4%,其中男性为3.4%,女性为10.8%。贫困农村ID发生率为14.3%,其中男性为7.5%,女性为20.5%。不同年龄、性别居民ID发生率差异显着。参照WHO联合SF与sTfR判定患ID风险的标准,大城市12-17 y青少年女性、孕妇、贫困农村儿童、青少年及所有非孕成年女性SF<20%, sTfR>10%,均为ID发生率高,感染患病率高的人群,贫困农村孕妇SF>30%, sTfR>10%,属于ID发生率高人群。2.中国大城市和贫困农村贫血居民SF、sTfR、BI水平和分布及IDA状况大城市贫血居民SF平均浓度为58.6 ng/mL,其中贫血男性为107.0 ng/mL,贫血女性为45.6 ng/mL。贫困农村贫血居民SF平均浓度为58.5 ng/mL,其中贫血男性为109.2 ng/mL,贫血女性为38.9 ng/mL。大城市贫血女性SF水平显着高于贫困农村。大城市贫血居民sTfR平均浓度为3.67 mg/L,其中贫血男性为3.26 mg/L,贫血女性为3.85 mg/L。贫困农村贫血居民sTfR平均浓度为4.05 mg/L,其中贫血男性为3.48 mg/L,贫血女性为4.47 mg/L。贫困农村贫血居民sTfR水平显着高于大城市。大城市贫血居民B1平均浓度为6.80±6.12 mg/kg,其中贫血男性为9.36±5.05mg/kg,贫血女性为5.72±6.22 mg/kg。贫困农村贫血居民BI平均浓度为6.45±6.42mg/kg,其中贫血男性为9.22±4.78 mg/kg,贫血女性为4.65±46.71 mg/kg。大城市贫血女性BI水平显着高于贫困农村。大城市和贫困农村贫血居民SF、sTfR和BI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SF<15ng/mL或sTfR>sTfRkit两者符合任一判定IDA发生率,大城市贫血居民IDA发生率为29.4%,其中贫血男性为13.7%,贫血女性为36.0%。贫困农村贫血居民IDA发生率为32.6%,其中贫血男性为15.5%,贫血女性为43.7%,不同年龄、性别贫血居民IDA发生率差异显着,其中贫血孕妇、18-44 y贫血育龄妇女IDA发生率最高。3.中国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居民高储存铁率评估初探使用男性及老年女性SF>300ng/mL、其他女性SF>200ng/mL判定标准,大城市居民高储存铁率为17.3%,其中男性为20.8%,女性为14.2%。贫困农村居民高储存铁率为20.7%,其中男性为20.7%,女性为15.1%。不同年龄、性别居民高储存铁率差异显着,结果提示成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均存在患高储铁的风险。4.中国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居民hsCRP分布大城市居民hsCRP平均浓度为0.68 mg/L, P5-P95为0.13-5.48 mg/L。贫困农村居民hsCRP平均浓度为0.72 mg/L,P5-P95为0.16-6.09 mg/L。结论本研究采用免疫生化分析技术,针对2010-2012年中国居民SF、sTfR、hsCRP进行测定分析,并对2010-2012年中国居民铁营养状况进行评估。1.大城市居民SF、sTfR和BI平均浓度为103.2 ng/mL、3.00 mg/L和9.52+3.93mg/kg。贫困农村居民SF、sTfR和BI平均浓度为98.7ng/mL、3.33 mg/L和9.02±4.29 mg/kg。不同年龄、性别居民SF、sTfR和BI水平差异显着。2.大城市居民ID发生率为7.4%,贫困农村居民1D发生率为14.3%,不同年龄、性别居民ID发生率差异显着。大城市12-17 y青少年女性、孕妇属于ID高风险人群。贫困农村儿童、青少年及所有成年女性都属于ID高风险人群。结果提示上述人群为ID防治的重点人群,特别是孕妇、18-44 y的育龄妇女和12-17 y的青少年女性。男性是ID低风险人群。3.大城市贫血居民SF、sTfR和BI平均浓度为58.6 ng/mL、3.67 mg/L和6.80±6.12mg/kg,贫困农村贫血居民SF、sTfR和BI平均浓度为58.5 ng/mL、4.05 mg/L和6.45+6.42 mg/kg,不同年龄、性别贫血居民SF、sTfR和BI水平差异显着。4.大城市贫血居民IDA发生率为29.4%,贫困农村贫血居民IDA发生率为32.6%,不同年龄、性别贫血居民IDA发生率差异显着,其中贫血孕妇、18-44 y贫血女性IDA最高,提示该人群IDA是贫血的主要原因。5. 大城市居民hsCRP平均浓度为0.68 mg/L, P5-P95为0.13-5.48 mg/L。贫困农村居民hsCRP平均浓度为0.72 mg/L, P5-P95为0.16-6.09 mg/L。
江文斌[6](2013)在《鹰潭市畜牧业发展与主要动物疫病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央对“三农”的逐步的重视,特别是近些年,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鹰潭市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规模得到了扩大,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逐年的提高,为农民增加收入贡献了力量。本文从鹰潭市畜牧业经济、主要畜禽产品产量、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养殖方式、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七个方面概括了鹰潭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同时阐述了鹰潭市畜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规划。风险分析作为预防消极事态发生的一种工具,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对风险因素评估中,利用专家学者的意见,结合现代概率论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减少社会经济损失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引入风险分析的概念,为预防动物疫病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动物疫病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 of AnimalDisease)作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防范动物疫病区域性发生、发展及流行,甚至大规模爆发的预防性管理的一种工具,在区域内动物疫病日常管理过程中,起到预报警示的作用,可以为区域内畜牧业的稳步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保障畜产品安全以及人们的公共卫生安全。特别是近些年,动物疫病的严重性及复杂性日益明显,病毒性疫病成为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难题,继发的细菌性疫病给防控工作雪上加霜,养殖场为了预防需要,抗生素滥用引发了公共卫生安全,畜牧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困境,因此,动物疫病风险分析成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工具。动物疫病风险分析包括动物疫病风险因素的确定、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交流四个环节,风险评估作为动物疫病风险分析的基础,其方法有三种:动物疫病风险定性评估,动物疫病风险定量评估,动物疫病风险定性和定量评估。通过对风险因素(病原微生物稳定性,温度、光照、辐射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以往或者周边疫情,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否到位,日常消毒制度和畜产品流通监督)进行风险评估指标评价,建立了适合当地的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模型,以便能对动物疫病进行综合评定风险水平。本文选择了对七种主要或者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接近以往的动物疫病流行态势,这对保障鹰潭市畜牧业有着积极的作用。
徐宜玲,谢国春[7](2012)在《宜春市1959~2009年病毒性肝炎疫情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宜春市1959~2009年5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59~2009年宜春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9~2009年宜春市疫情报告病毒性肝炎共149 324例,死亡516人,发病率波动在9.14~129.93/10万之间,1979年达历年高峰,21世纪以来发病率稳定在较高水平,位居传染病首位;病例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的病例占62.96%,农民发病较多占52.46%,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总体呈散发,但甲型肝炎偶有局部暴发,各型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占60.95%。[结论1959年以来该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有呈波浪式上升的趋势,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最主要的传染病。
游秀英,黄秋艳,崔鹏[8](2010)在《宜春市1999-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煜[9](2010)在《中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对卫生服务利用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如下定义:“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与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1959年,美国学者Dunn提出了整体健康(Holistic health)的概念,他认为健康是一种完美的状态(Wellness),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 health)、社会健康(Social health)、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情绪健康(Emotional health)和精神健康(Spiritual health)五个方面。随着医学模式由经验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医学模式,再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的定义和测量健康的手段也在不断地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关心生存时间的长短,而是越来越多地关心生活质量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与之前的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相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既能反映躯体健康,也能反映心理、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健康。它不仅考虑到疾病现象的存在,还涉及疾病所致的后果。1974年,加拿大政府发布了Lalonde报告。该报告指出,决定国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生物学(遗传因素),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卫生服务系统因素。由此开始,卫生服务系统对于健康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服务系统若要有效率地运行,要求其卫生服务的供给和需要达到相对平衡。因此,政府不但要致力于扩大卫生服务供给规模,还必须重视社会和居民对健康及卫生服务需要的变化,以及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情况,这样才能维持社会医疗服务的供给与需要的平衡。西方国家研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20多年中,除了将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作为健康的测评工具对人群健康状况进行测定之外,还涉及到了它对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作用。我国关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研究刚刚起步,探讨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对卫生服务利用影响的研究少之又少。经文献检索,发现目前仅有三项相关的研究。而且,这三项研究在方法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都存在改进的空间。关于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对卫生服务尤其是医疗服务利用影响作用的研究对目前中国的健康管理行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自2000年以来,健康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由于健康管理在中国以实践先于理论的模式产生并发展,使得这一领域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成为制约健康管理行业和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对健康管理领域中的健康信息搜集、健康风险评估以及需求管理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使用了2008年6月-7月间进行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的部分数据,全面系统地描述中国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探索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对我国居民的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高血压病的门诊及住院服务利用的概率和费用预测。同时,借助人口预测数据,预计未来四十年内,我国总人口中因九类常见的慢性病而造成的质量调整寿命年损失。目的本研究有两个主要研究目的:1.分析使用欧洲生命质量量表(EQ-5D)测评的中国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2.探讨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各项指标对我国城乡居民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状况的影响作用。上述两个主要研究目的延伸出三个次要研究目的:1.分析我国居民常见九类慢性病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质量调整寿命年的影响作用;2.预计未来四十年内由于九类慢性病患病造成的中国总人口中质量调整寿命年的损失;3.建立城市和农村高血压患者门诊及住院服务利用概率和费用的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进行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的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资料。本研究为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根据研究设计对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深入剖析,探索中国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作用,并在两者建立了关联的基础上延伸出卫生服务费用预测、质量调整寿命年损失估计等研究内容。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主要有:1.统计描述和推断:描述研究对象社会经济和人口学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特征、慢性病患病状况以及使用欧洲生命质量量表测定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各项指标(包括行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不适、焦虑/沮丧五个健康维度、总体健康评分以及由五维度健康状况换算出的综合健康指数)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2.托比模型(Tobit Model):使用托比回归模型分析五个维度的健康状况在不同特征人群中对总体健康评分的影响作用;分析研究选定的九类慢性病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中的综合健康指数的影响。3.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五个维度是否存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大小;分析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五个维度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对研究对象是否利用门诊或住院服务的影响及其作用大小。4.两步模型法(Two-part Model):使用预测服务利用概率的Logistic回归模型和预测服务费用(以费用的对数形式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城市和农村高血压患者门诊及住院费用预测模型。本研究使用到的软件包括:(1) Epi DATA3.0软件,用于数据编码录入并做逻辑检错;(2)SAS9.12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检验、多元回归和建立模型;(3) ArcGis8.3软件,进行相关研究内容全国地理信息分布的绘制。结果本研究以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为主要分析资料,研究对象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4个区县的居民。根据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取舍标准共选择120,738名接受调查的居民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一、中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测评结果全体研究对象表现出欧洲生命质量量表系统中包含的243种作答情况中的167种。所占比例最大的回答为五个维度均不存在问题,共有105,057名研究对象选择此种情况,占总人群的87.01%;其次为“疼痛/不适”这一维度存在中等程度的问题,共有3,789名研究对象选择此种情况,占总人群的3.14%;有91名研究对象认为自己在接受调查当日出现了最差的健康状况,也就是各个维度均存在严重问题,占总人群的0.08%。全体研究对象自报在“疼痛/不适”这一维度存在中等或严重问题的人所占比例最大,为9.25%;紧随其后的是“焦虑/沮丧”以及“行动”这两个维度,存在中等问题或严重问题的人群所占比例分别为6.43%和5.14%。自报存在健康问题最少的是“自我照顾”这一维度,存在中等问题或严重问题的研究对象所占比例为3.26%。全体研究对象的总体健康评分平均为80.14分(标准差为14.88分);城市人群的平均得分为79.33分,低于农村人群的80.44分。共有11,378名研究对象将总体健康评分评为满分,即“100”分,在总人群中所占比例为9.42%;此外有24名研究对象认为自己当日的总体健康评分为“0”分,所占比例为0.02%。本研究分别使用了日本和英国开发的换算表将五维度健康状况换算为单一的综合健康指数。使用日本的换算表计算出的综合健康指数平均为0.956(标准差为0.124),其中男性人群的综合健康指数为0.960(标准差为0.120),女性人群为0.952(标准差为0.127)。使用英国的换算表计算出的综合健康指数平均为0.955(标准差为0.144),其中男性人群的综合健康指数为0.960(标准差为0.140),女性人群为0.951(标准差为0.148)。使用托比回归模型分析五维度健康状况对不同特征人群的总体健康评分的影响如下:总人群中,“疼痛/不适”维度对总体健康评分的边际效应值最大,为7.89;其次是“焦虑/沮丧”,为7.74。城市人群中“焦虑/沮丧”维度的边际效应值最大,为8.58;农村人群中,“疼痛/不适”维度的边际效应值最大,为8.15。“疼痛/不适”维度对男性人群总体健康评分的影响作用大于女性(男性:8.29,女性:7.61);“焦虑/沮丧”维度对女性人群总体健康评分的影响作用略大于男性(男性:7.55,女性:7.85)。“自我照顾”维度对50岁及以下人群的总体健康评分不存在显着的影响作用。15-35岁人群中,“焦虑/沮丧”和“疼痛/不适”两个维度的边际效应值最大;35岁以上人群中“疼痛/不适”维度的边际效应值最大。使用多元回归模型(托比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五个维度是否存在问题,以及总体健康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出明显的年龄梯度。年龄越大的人群每个维度出现健康问题的概率均比年轻人群高,总体健康评分比年轻人群低。除年龄因素之外,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受教育水平、就业状况、收入水平、医疗保障的享有情况等因素均对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有影响。总体趋势是受教育水平越高、未失业而收入水平较高的居民具有较好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对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这三项行为和生活方式特征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生活方式较健康的人群有较好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表现。随着同时患有的慢性病数目增多,五个维度出现健康问题的概率明显增大,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降低。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本研究发现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均存在关联。五个维度中对门诊服务利用影响作用最大的是“疼痛/不适”维度。城市人群中,“疼痛/不适”维度存在问题的OR值为1.792。农村人群中,这一维度的OR值为2.098。城市人群中“自我照顾”维度出现问题会降低门诊就诊概率,OR值为0.647。农村人群中,“行动维度”出现问题会降低居民门诊就诊概率;而“焦虑/沮丧”维度出现问题则会增大门诊就诊概率,OR值分别为:0.813和1.144。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总体健康评分均起到保护作用,OR值均小于1。城市人群中“行动维度”存在问题的居民住院的可能性是不存在这类问题居民的1.42倍;“日常活动”存在问题的居民住院的可能性是不存在这类问题居民的1.66倍;农村人群中这两个指标分别是1.290和1.455。另外,农村人群的“焦虑/沮丧”维度出现问题也会增大住院的可能性,OR值为1.155。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总体健康评分越高,住院概率越小(OR值均小于1)。三、高血压患者门诊和住院服务概率及费用预测模型的建立将总人群按照城市和农村分层,使用两步模型法建立高血压患者门诊和住院概率及费用预测模型:1.城市高血压患者两周门诊就医概率预测模型:Y=-5.4588+insur*0.6639+in3*0.5979-c2*0.4530-h10* 0.1676+i202*0.9616+i203*0.7497+chronic3*1.7797+chronic4* 1.4647-sport5 * 0.2058公式中各项代码的意义如下:insur:医疗保障情况;in3:低收入组;c2:中等城市;h10:最近医疗机构距离家庭所在地的物理距离;i202:疾病严重程度一般;i203:疾病很严重;chronic3: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病;chronic4:同时患有三种慢性病;sport5:参加体育锻炼每周6次以上。2.城市高血压患者两周门诊就医费用预测模型:X=-0.0834-active*0.1339+selfcare*0.1288+insur * 0.1334+in3* 0.0897-c3*0.0845+chronic3*0.1085-sport4*0.0814-sport5* 0.0787+loca2*1.7450+loca3*1.7755+loca4*1.9510+treat3*0.5536公式中各项代码的意义如下:active:行动;selfcare:自我照顾;insur:医疗保障情况;in3:低收入组;c3:小城市;chronic3: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病;sport4:参加体育锻炼每周3-5次;sport5:参加体育锻炼每周6次以上;loca2:县/市/区(中)医院;loca3:市/地(中)医院:loca4:省级(中)医院;treat3:肌肉注射。3.农村高血压患者两周门诊就医概率预测模型:Y=-4.6181-active*0.2878-hun2*0.3087+r2*0.9207+r3* 0.6253+r4*0.5294+i202*1.6341+i203*1.7269+chronic3*0.5691+ smoke3*0.2205公式中各项代码的意义如下:active:行动;hun2:在婚;r2:二类农村;r3:三类农村;r4:四类农村;i202:疾病严重程度一般;i203:疾病很严重;chronic3: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病:smoke3:吸烟。4.农村高血压患者两周门诊就医费用预测模型:X=-0.1397-usual*0.1123+hun4*0.0671+in3*0.0933+r3* 0.0388+i202*0.3805+i203* 0.2450+smoke3*0.0436+loca2* 1.2268+loca3*0.4564+loca4*1.3907+treat2*1.1978+treat3* 0.2610公式中各项代码的意义如下:usual:日常活动;hun4:丧偶;in3:低收入组;r3:三类农村;i202:疾病严重程度一般;i203:疾病很严重;smoke3:吸烟;loca2:县/市/区(中)医院;loca3:市/地(中)医院;loca4:省级(中)医院;treat2:口服药物;treat3:肌肉注射。5.城市高血压患者一年内住院概率预测模型:Y=-3.7530+ageg5*0.3812+active*0.4597-m57*0.0114+ +chronic3*0.5000公式中各项代码的意义如下:ageg5:60岁以上;active:行动;m57:总体健康评分;chronic3: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病。6.城市高血压患者一年内住院费用预测模型:X=0.1422-depress*0.1019-m57*0.0024-emp*0.1192+in3* 0.1732+chronic3*0.1048+opera*1.6410+hos11*0.0330公式中各项代码的意义如下:depress:焦虑/沮丧;m57:总体健康评分;emp:就业状况;in3:低收入组;chronic3: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病;opera:住院手术;hos11:住院天数。7.农村高血压患者一年内住院概率预测模型:Y=-5.7638+hun4*0.3604+r2*1.2567+r3*0.8694+r4* 1.0097+chronic3*0.4827+acl3*0.8675公式中各项代码的意义如下:hun4:丧偶;r2:二类农村;r3:三类农村;r4:四类农村;chronic3: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病;acl3:每周至少饮酒3次。8.农村高血压患者一年内住院费用预测模型:X=-0.1847-selfcare*0.0757-m57*0.0024+hun4*0.0909-insur* 0.1078-in2*0.0508+r2*0.2146+r3*0.1131+r4*0.1220+ +chronic3*0.0703+opera*1.8640+hos11*0.0597+acl3*0.1017-sport2*0.3529-sport3*0.1497-sport5*0.1127公式中各项代码的意义如下:selfcare:自我照顾;m57:总体健康评分;hun4:丧偶;insur:医疗保障情况;in2:中等收入;r2:二类农村;r3:三类农村;r4:四类农村;chronic3: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病;opera:住院手术;hosll:住院天数;ac13:每周至少饮酒3次;sport2:参加体育锻炼每周不足1次;sport3:参加体育锻炼每周1-2次;sport5:参加体育锻炼每周6次以上。四、慢性病造成的质量调整寿命年损失总人群和各年龄段人群中,九类慢性疾病基本上均会显着地降低综合健康指数。总人群中对综合健康指数影响最大的是永久性伤残,综合健康指数平均降低0.1175;其次是恶性肿瘤,会使综合健康指数平均下降0.0842。对综合健康指数相对影响最小的是循环系统疾病,总人群中患循环系统疾病会使综合健康指数降低0.0323;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降低0.0352。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类慢性病对综合健康指数的降低作用也随之增大。总人群的分析结果显示,每十万人群中,每年因患循环系统疾病造成质量调整寿命年下降238.7年;其次为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每年降低质量调整寿命年145.1年。分年龄组分析结果显示,对15-50岁人群质量调整寿命年影响最大的疾病是肌肉和骨骼系统疾病;50岁以上人群中循环系统疾病则是最主要的疾病负担。总体看来,质量调整寿命年的损失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变化最明显的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60岁以上人群中因患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而造成质量调整寿命年损失的量是15-30岁人群质量调整寿命年损失的1,000-2,000倍。从2010年至2050年的5个时点中,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从2010年的占12.56%,发展为2050年的28.78%,从2010年的1.73亿,上升到2050年的4.38亿,绝对数字增长了153%。2010年中,九类慢性病会损失我国总人口共7,960,596个质量调整寿命年;2020年将损失9,982,808个质量调整寿命年;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2,927,305;2040年增加到14,213,016;到了2050年,本研究中选定的九类慢性病将损失中国人群共14,892,228个质量调整寿命年。结论本研究分析了卫生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应用欧洲生命质量量表对中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测评的相关资料,与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相结合,获得以下的结论:一、欧洲生命质量量表包括行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不适、焦虑/沮丧五个维度。对中国居民的测评结果显示出中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各项指标中存在问题最多的两个维度是“疼痛/不适”和“焦虑/沮丧”。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男性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好于女性。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存在明显的年龄梯度,年龄越大的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越低。多个社会经济和人口学因素,如: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就业状况、医疗保障情况、居住区域等均对五个维度是否存在健康问题、总体健康评分以及综合健康指数有影响。三、具有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如:不吸烟,少饮酒和经常性的体育锻炼的人群有较好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表现。四、中国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受慢性病患病状况影响显着。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显着低于未患慢性病的人群。同时患有的慢性病数目越多,反映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指标越差。五、通过托比回归模型对五个维度的健康状况与总体健康评分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总人群中行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不适以及焦虑/沮丧这五个维度均与总体健康评分存在明显的关联,五个维度中影响最大的是“疼痛/不适”维度。不同特征的人群五个维度的表现对总体健康评分影响的程度各有不同。城市人群中对总体健康评分影响最大的是“焦虑/沮丧”维度;农村人群与总人群一致,影响最大的是“疼痛/不适”维度。“疼痛/不适”维度也是男性人群以及35岁以上人群中对总体健康评分影响最大的维度。女性人群中对总体健康评分影响最大的维度是“焦虑/沮丧”。在15-35岁年龄段人群中,上述两个维度(“疼痛/不适”和“焦虑/沮丧”)的影响作用几乎相等。六、使用欧洲生命质量量表测评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是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独立影响因素。七、从门诊服务利用方面来看,行动和日常活动维度存在健康问题会降低门诊服务利用的概率和费用,而自我照顾维度存在问题会增大城市患者的就医费用。从住院方面来看,存在行动问题的城市高血压患者有过住院经历的概率较大。无论在城市或是农村,总体健康评分较高的患者有较低的住院概率和较少的医疗费用。八、患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肌肉和骨骼系统、精神系统、神经系统等九类常见慢性病的约20个病种,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损失程度如下:全人群和各年龄段人群中,永久性伤残和恶性肿瘤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最大;对15-40岁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最大的是肌肉和骨骼系统疾病;对40-60岁人群影响最大的是神经系统疾病;60岁以上人群中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造成最大损失的是精神系统疾病。九、慢性疾病造成质量调整寿命年的损失程度如下:15-50岁人群中对质量调整寿命年造成损失最大的慢性病是肌肉和骨骼系统疾病;50岁以上人群中循环系统疾病是最主要的疾病负担。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会显着增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四十年后我国人群因为慢性病造成的质量调整寿命年损失将增加87.07%,达14,892,228个质量调整寿命年。
徐宜玲,游秀英[10](2009)在《1998~2007年宜春市传染病疫情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1998~2007年宜春市传染病疫情特征,为有效防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8~2007年宜春市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8~2007年宜春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1819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6.84/10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新老传染病发病率有升有降,计划免疫相应的疾病得到控制或消除;肝炎发病仍居高不下,肺结核卷土重来,梅毒、艾滋病等急剧上升;狂犬病明显回升,死亡人数已高居各种传染病的首位。[结论]传染病防治仍然是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提升防控水平,尽快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大大控制和减少传染病对人民的危害。
二、1990~2000年宜春市袁州区淋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0~2000年宜春市袁州区淋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宜春市2014-2018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流行概况 |
2.2 人群分布 |
2.2.1 性别分布 |
2.2.2 年龄分布 |
2.2.3 职业分布 |
2.3 地区分布 |
3 讨论 |
(2)江西省12-15岁人群龋病和牙周健康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与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3 抽样方法 |
2.3.1 样本量的估计 |
2.3.2 抽样方法 |
2.4 现场调查方法 |
2.4.1 临床口腔检查 |
2.4.2 问卷调查 |
2.5 诊断标准及指标定义 |
2.5.1 诊断标准 |
2.5.2 指标定义 |
2.6 统计分析 |
2.7 质量控制 |
2.7.1 人员培训 |
2.7.2 组织协调 |
2.7.3 感染控制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3.2 江西省12-15岁人群刷牙习惯现状 |
3.3 江西省12-15岁人群甜食摄入现状 |
3.4 江西省12-15岁人群吸烟行为现状 |
3.5 江西省12-15岁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知识、态度现状 |
3.6 江西省12-15岁人群龋病流行现状 |
3.6.1 龋病的地理分布 |
3.6.2 不同人群龋病的分布 |
3.6.3 江西省12-15岁人群刷牙习惯与龋病 |
3.6.4 江西省12-15岁人群甜食摄入与龋病 |
3.6.5 江西省12-15岁人群吸烟与龋病 |
3.6.6 江西省12-15岁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知识、态度与龋病 |
3.7 影响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龋的多因素分析 |
3.8 江西省12-15岁人群牙龈出血流行现状 |
3.8.1 牙龈出血的地理分布 |
3.8.2 不同人群的牙龈出血分布 |
3.8.3 江西省12-15岁人群刷牙习惯与牙龈出血 |
3.8.4 江西省12-15岁人群甜食摄入与牙龈出血 |
3.8.5 江西省12-15岁人群吸烟与牙龈出血 |
3.8.6 江西省12-15岁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知识、态度与牙龈出血 |
3.9 影响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牙龈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
3.10 江西省12-15岁人群牙结石流行现状 |
3.10.1 牙结石的地理分布 |
3.10.2 不同人群的牙结石分布 |
3.10.3 江西省12-15岁人群刷牙习惯与牙结石 |
3.10.4 江西省12-15岁人群甜食摄入与牙结石 |
3.10.5 江西省12-15岁人群吸烟与牙结石 |
3.10.6 江西省12-15岁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知识、态度与牙结石 |
3.11 影响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牙结石的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江西省12-15岁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知信行现状分析 |
4.2 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龋现状分析 |
4.2.1 龋病流行现状分析 |
4.2.2 龋病影响因素分析 |
4.3 江西省12-15岁人群牙龈出血现状分析 |
4.3.1 牙龈出血流行现状分析 |
4.3.2 牙龈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
4.4 江西省12-15岁人群牙结石现状分析 |
4.4.1 牙结石流行现状分析 |
4.4.2 牙结石影响因素分析 |
4.5 建议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本次研究的特色 |
5.3 本次研究的不足 |
5.4 进一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江西省2012-2015年输入性疟疾诊断与报告情况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件 |
(4)江西省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现状及重点地区甲肝疫苗强化免疫流行病学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流行现状 |
1.3 传播途径及危害 |
1.4 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影响因素 |
1.5 甲肝疫苗 |
1.5.1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
1.5.2 甲肝灭活疫苗 |
1.6 存在问题 |
1.7 拟解决的问题 |
第2章 江西省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资料来源 |
2.1.2 分析方法 |
2.1.3 分析指标 |
2.2 结果 |
2.2.1 流行强度 |
2.2.2 病例分布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江西省重点地区甲肝疫苗强化免疫流行病学效果分析 |
3.1 项目目标 |
3.2 实施范围、内容、时间及要求 |
3.2.1 项目范围 |
3.2.2 疫苗种类和接种对象 |
3.3 项目组织实施 |
3.3.1.组织形式 |
3.3.2.资金安排 |
3.3.3 分析指标 |
3.4 结果 |
3.4.1 江西省重点地区 2008-2014年甲肝疫苗接种率及2009年甲肝疫苗强化接种率 |
3.4.2 重点地区 2003-2014年甲肝发病总体情况及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后发病情况 |
3.4.3 重点地区甲肝疫苗强化前后发病率变化 |
3.4.4 重点地区 2010-201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4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中国大城市与贫困农村居民铁营养状况综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实验方案与方法 |
第一章 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居民ID状况 |
1 引言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大城市和贫困农村贫血居民IDA状况 |
1 引言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居民高储存铁状况初探 |
1 引言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居民HSCRP状况 |
1 引言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鹰潭市畜牧业发展与主要动物疫病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风险分析 |
1.2 国内外将风险分析应用于畜牧业的现状 |
1.2.1 国外将风险分析应用于畜牧业的现状 |
1.2.2 国内将风险分析应用于畜牧业的现状 |
2 鹰潭市畜牧业发展概况 |
2.1 鹰潭市 2012 年经济运行情况 |
2.2 鹰潭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
2.2.1 畜牧业经济 |
2.2.2 主要畜产品产量 |
2.2.3 畜产品质量安全 |
2.2.4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
2.2.5 畜禽养殖方式 |
2.2.6 产业化经营水平 |
2.2.7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
2.3 鹰潭市畜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2.4 鹰潭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
2.4.1 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 |
2.4.2 鹰潭市“十一五”时期畜牧业发展成效 |
2.4.3 目标任务 |
2.4.4 主要工作措施 |
3 鹰潭市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
3.1 动物疫病风险分析的内容 |
3.2 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的方法 |
3.2.1 动物疫病定性风险评估 |
3.2.2 动物疫病定量风险评估 |
3.2.3 动物疫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 |
3.3 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意义评价 |
3.4 确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
3.4.1 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 |
3.4.2 重要性原则 |
3.4.3 可操作性原则 |
3.4.4 相对稳定原则 |
3.4.5 相对独立原则 |
3.4.6 易于评价原则 |
3.4.7 专家论证与实践验证相结合 |
3.5 风险评估指标 |
3.5.1 动物疫病风险发生的概率(Y) |
3.5.2 目标要素层(X) |
3.6 指标评判标准 |
3.7 综合指标函数表达式 |
4 鹰潭市主要动物疫病及其风险评估 |
4.1 鹰潭市动物疫病风险分析 |
4.1.1 潜在致病因子 |
4.1.2 风险因素的确定 |
4.1.3 动物疫病风险评估 |
4.2 口蹄疫及其风险评估 |
4.2.1 口蹄疫 |
4.2.2 口蹄疫的风险评估 |
4.3 猪瘟及其风险评估 |
4.3.1 猪瘟 |
4.3.2 猪瘟的风险评估 |
4.4 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风险分析 |
4.4.1 高致病性禽流感 |
4.4.2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评估 |
4.5 非洲猪瘟及其风险分析 |
4.5.1 非洲猪瘟 |
4.5.2 非洲猪瘟的风险评估 |
4.6 新城疫及其风险分析 |
4.6.1 新城疫 |
4.6.2 新城疫的风险评估 |
4.7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其风险评估 |
4.7.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
4.7.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风险评估 |
4.8 猪流行性腹泻及其风险评估 |
4.8.1 猪流行性腹泻 |
4.8.2 猪流行性腹泻的风险评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7)宜春市1959~2009年病毒性肝炎疫情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发病率变化情况 |
2.2 病死率变化情况 |
2.3 地区分布 |
2.4 季节、年龄、职业及性别分布 |
2.5 病源学分类 |
2.6 发病形式 |
3 讨论 |
(9)中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对卫生服务利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中表目录 |
论文中图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产生背景及概念 |
(二) 卫生系统对健康的影响作用 |
(三)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作用 |
(四) 本研究在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问题和假说 |
(一) 研究问题 |
(二) 研究假说 |
第三节 研究目的 |
第四节 论文基本结构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一节 资料来源 |
(一)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简要介绍 |
(二) 抽样设计 |
(三) 调查内容 |
(四) 调查方法 |
(五) 质量控制 |
第二节 关键概念或定义 |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一)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描述 |
(二) 中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测评和分析 |
(三) 中国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
(四) 建立常见慢性病医疗卫生服务费用预测模型 |
(五) 本研究结果在健康管理实际应用中的探索 |
第五节 研究变量的确定和数量处理 |
第六节 统计分析方法 |
(一) 统计描述及检验 |
(二) 多因素回归分析 |
(三) 本研究使用的软件 |
第七节 研究指标 |
(一) 总体健康评分 |
(二) 综合健康指数 |
(三) 反映卫生服务需要的指标 |
(四) 反映卫生服务利用的指标 |
(五) 评价预测模型效果的指标 |
第八节 研究设计流程图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描述 |
(一) 社会经济和人口学特征 |
(二) 行为和生活方式特征 |
(三) 健康状况 |
第二节 中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结果 |
(一) 中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总体概况 |
(二)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分布 |
(三)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
第三节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对卫生服务利用影响的研究结果 |
(一)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对门诊服务利用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二)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对住院服务利用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第四节 建立高血压患者卫生服务费用的预测模型 |
(一) 高血压患者门诊费用预测模型的建立 |
(二) 高血压患者住院费用预测模型的建立 |
(三) 费用预测模型的使用和参数总结 |
第五节 慢性病造成的质量调整寿命年损失 |
(一) 九类慢性疾病患者的综合健康指数 |
(二) 九类慢性病对综合健康指数影响的托比回归结果 |
(三) 九类慢性疾病造成的质量调整寿命年损失 |
第六节 本研究结果在"北京市某出版社员工的健康和生产力管理研究"中的应用 |
(一) 北京市某出版社员工一般情况 |
(二) 北京市某出版社员工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 |
(三) 北京市某出版社员工中高血压患者的门诊和住院费用预测 |
第四章 讨论 |
第一节 中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现状 |
(一) 我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
(二) 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 |
(三) 托比模型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二节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
第三节 关于高血压患者医疗费用预测模型的建立 |
(一) 模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
(二) 模型预测能力的分析 |
(三) 选择两步模型法建立预测模型的原因 |
第四节 本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
第五节 本研究结果在"北京市某出版社员工的健康和生产力管理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主要发现 |
第二节 创新性 |
第三节 局限性和今后研究方向 |
(一) 研究设计类型方面的局限性和今后研究方向 |
(二) 资料搜集过程中的局限性和今后研究方向 |
(三) 使用工具和资料分析过程中的局限性和今后研究方向 |
(四) 对九类常见慢性病造成的综合健康指数及质量调整寿命年损失估计时的局限性和今后研究方向 |
(五) 建立高血压医疗费用预测模型的局限性和今后研究方向 |
(六) 卫生服务涵盖内容方面的局限性和今后研究方向 |
(七)研究结果应用于“北京市某出版社员工的健康和生产力管 理研究”中的局限性和今后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综述 |
附录二:国家统计局关于同意开展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的函 |
附录三:本研究使用到的《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问卷》中的问题 |
附录四: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样本地区的抽取方法 |
附录五: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样本地区及其行政区划代码 |
附录六: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家庭健康询问样本户的抽取方法 |
附录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疾病分类 |
附录八:本研究咨询专家名单 |
附录九:本研究中的多元回归结果附表 |
附录十:健康和生产力管理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索引 |
(10)1998~2007年宜春市传染病疫情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资料分析 |
2 结果 |
2.1 传染病疫情动态 |
2.2 各种传染病的特点 |
2.3 各类传染病的特点 |
2.4 传染病死亡的特点 |
3 讨论 |
四、1990~2000年宜春市袁州区淋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宜春市2014-2018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 黄永真,吴静,邬秋林,杨云. 宜春学院学报, 2019(06)
- [2]江西省12-15岁人群龋病和牙周健康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 曾艺旋. 南昌大学, 2019(01)
- [3]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D]. 雷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1)
- [4]江西省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现状及重点地区甲肝疫苗强化免疫流行病学效果分析[D]. 宋丽新. 南昌大学, 2015(06)
- [5]中国大城市与贫困农村居民铁营养状况综合评估[D]. 王丽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10)
- [6]鹰潭市畜牧业发展与主要动物疫病风险分析[D]. 江文斌.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2)
- [7]宜春市1959~2009年病毒性肝炎疫情特点分析[J]. 徐宜玲,谢国春. 现代预防医学, 2012(01)
- [8]宜春市1999-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J]. 游秀英,黄秋艳,崔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12)
- [9]中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对卫生服务利用影响的研究[D]. 王煜.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0(07)
- [10]1998~2007年宜春市传染病疫情特征分析[J]. 徐宜玲,游秀英. 现代预防医学, 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