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8年奥运会现代五项(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宁[1](2021)在《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3月,成都获得2021年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下文简称“大运会”)的承办权,“大运会”的举办为成都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为此,成都市新建了13个大型体育场馆、改建了36个体育场馆满足赛事需求。成都“大运会”体育场馆设施群赛后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因此,选题研究“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具有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价值和现实应用研究意义。本文以成都“大运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为研究对象,以供需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研究的基础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主要分析成都“大运会”体育场馆建设与规划利用概况,剖析成都“大运会”改建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解析国内外典型大型体育场馆有效利用案例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探究成都“大运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多元化利用模式。通过研究获得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分析成都“大运会”体育场馆建设与规划利用概况后,“大运会”体育场馆规划利用目标是充分有效利用体育场馆资源,通过优化现有体育场馆设施,使其赛后功能更加完善,资源更加丰富,有助于体育场馆赛后可持续发展。(2)调查分析成都“大运会”改建大型体育场馆发展现状是: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效益不高,体育场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平衡,体育场馆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大部分体育场馆“入不敷出”现象仍然存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单一,管理体制改革不足;体育场馆专业人才匮乏;场馆自身运营灵活性不够,过度依赖租赁业;体育场馆供给和社会需求存在差异等问题。(3)针对成都大运会大型体育场馆新建与改建情况、借鉴国内外典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有效经验,提出了成都“大运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多元化模式。一是转变理念,深化运营机制改革是事业单位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主要出路,坚持多元化利用模式,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深度开发体育场馆资源,是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基本途径。二是结合成都“大运会”大型体育场馆实际情况与消费者的需求,成都“大运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应走多元化利用模式道路:事业型大型体育场馆可选择“事转企”利用模式,企业型大型体育场馆可继续完善“企业化”利用模式,新建大型体育场馆则可选择资本多元化合作利用模式。三是提出了成都“大运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多元化路径:建立体育场馆内部管理机制,调动场馆员工积极性;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体育场馆专业人才培养;完善大型体育场馆扶持政策,推动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积极采取服务外包,降低体育场馆运营支出;完善体育场馆配套设施,打造体育场馆特色服务;有形无形资源有机结合,深度开发体育场馆资源;体育场馆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满足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加快建设智慧体育场馆,提升体育场馆管理服务水平。
胡阳[2](2021)在《上海市竞技体育比较优势与项目布局研究》文中认为近三届全运会上海代表团处于金牌榜的前列,尤其是第13届全运会,使我国竞技体育格局有了新的变化;全运会之后的2018年上海市举行了第16届运动会,使得上海各区亦呈现出新的竞技格局。项目布局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是决定其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战略问题。所以,对上海市竞技体育比较优势与项目布局进行研究,可为上海市更好地配置资源服务,亦可为更好地备战第14届全运会服务。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在对近三届全运会上海代表团竞技体育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上海优势、潜优势项目在第16届市运会的奖牌分布进行分析,提出了上海市竞技项目的布局策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上海市近三届全运会皆为比较优势项目的有排球、足球、游泳、帆船、水球、沙滩排球、射击、乒乓球、现代五项、蹦床、赛艇11项;皆为比较潜优势项目的有田径、拳击、举重3项;皆为弱势项目的有羽毛球、曲棍球、垒球、跆拳道、铁人三项5项。2.上海市近两届全运会皆为比较优势项目的有网球、手球、高尔夫球和自行车4项;前两届全运会上的弱势项目棒球在第13届全运会上变为比较优势项目;第13届全运会上海的优势项目的夺牌点共计61个,潜优势项目的夺牌点共计16个。3.上海市竞技项目群体采用一、二、三级的分级布局。一级优势项目有水球、棒球、足球,二级优势项目有场地自行车、高尔夫、沙滩排球、蹦床,三级优势项目有手球、帆船、网球、赛艇、游泳、乒乓球、马术、现代五项、射击、武术散打、跳水、排球;一级潜优势项目有体操、田径、击剑,二级潜优势项目有拳击,三级潜优势项目有举重。4.上海市竞技项目单位采用重点、较重点及一般的分层布局。优势项目的重点布局单位为:水球在徐汇,棒球在闵行,足球在普陀,场地自行车在浦东、闵行,沙滩排球在静安、浦东,蹦床在徐汇,手球在杨浦,网球在徐汇,赛艇在徐汇,游泳在浦东,乒乓球在宝山,马术在奉贤,射击在奉贤,武术散打在静安;潜优势项目的重点布局单位为:体操在徐汇,田径在松江、嘉定,击剑在宝山,拳击在嘉定,举重在浦东,松江。5.细化上海市各区的全运会优势项目及潜优势项目布局,如松江区的全运会优势项目有游泳、马术、射击,潜优势项目有田径、击剑、举重,其布局项目的人、财、物情况除教练员外总体尚可;及时调整上海市竞技项目等级与单位层次。
冯杨[3](2020)在《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特征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铁人三项运动现在处于快速发展期,虽然已经步入亚洲铁人三项强国行列,但竞争实力与国外铁人三项强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进行分析,以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特征对比为研究对象,以2009-2018年进行的三届全运会、两届奥运会以及2016-2018年世锦赛前八名运动员的成绩为数据统计对象,对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成绩特征之间的差距,丰富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成绩特征对比分析的理论研究,为提高我国铁人三项成绩提供理论借鉴。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与国外优秀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外部构成特征相比,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成绩外部构成特征是不稳定的。国外优秀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各单项对成绩的作用程度形成了自行车>游泳>越野跑稳定的构成特征,而我国男子运动员各单项成绩与成绩之间没有形成稳定的关联性,对成绩的贡献率起主要作用的单项是不断变化的。2.我国与国外优秀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的成绩外部构成特征都是不稳定的,各单项成绩与成绩之间关联度排序大小不断变化,没有形成稳定的关联性,因此成绩的外部构成特征也是不稳定的。3.我国与国外优秀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内部功能特征相比,我国优秀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各比赛单项之间的内部功能关系弱。我国铁人三项只有游泳和自行车存在中度相关性关系,其他各比赛单项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低,不存在意义上的相关性,体现了各比赛单项成绩之间的独立性特征。国外优秀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各比赛单项成绩之间呈中度相关性关系,各比赛单项之间的功能关系强。4.我国与国外优秀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内部功能特征相比,我国与国外优秀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各比赛单项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低,不存在意义上的相关性,各比赛单项之间的内部功能关系弱。
张康[4](2020)在《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再次强调了体育强国不仅意味着竞技体育的领先,还体现在体育产业、全民健身、运动文化项目建设等五大方面的繁荣发展。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和体育大省,应在体育强国建设方面做出表率,特别是在社会体育、大众体育方面勇立潮头。本文以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路径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发展现状,本着推动该项目向社会化发展的研究初衷,从社会体育学视角,解析社会化内涵,以大众化和产业化两个维度,首先对该项目社会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梳理,然后通过提炼影响其社会化发展的若干因素,论述项目实现社会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思路与路径。沿此逻辑脉络,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开展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在社会化开展方面尚有许多提升空间,存在社会普及度不高、自身特点局限、社会整合力度不强、社会影响力不足等问题。2、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民健身水平提高和体育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3、分别提炼影响该项目社会化发展的外部、内部和融合影响因素可得,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具备环境、项目基础和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可行性。4、可以通过继续完善项目发展外部环境建设;加强项目比赛规则创新;加强项目推广、宣传及舆论引导;建立合适的人才选拔机制;教体结合,建立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融合发展的良性机制等路径促进项目向社会化发展。
邢佳[5](2017)在《中国现代五项队程序化参赛的研究》文中提出程序化参赛是对赛前准备工作的系统安排,是对参加比赛的科学管理,是集约化参赛的具体体现,是细节决定成败的核心表现,可以达到参赛准备工作充分、忙而不乱、稳定心理、避免失误,表现最佳竞技状态的目的。近年来,程序化参赛现已运用到很多竞赛项目的备战和比赛中并经过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现代五项队在2008年备战北京奥运会期间首次确立了程序化参赛理念,但对于现代五项程序化参赛的研究相对滞后。国家队成绩在近十年的备战、参赛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提升,中国现代五项队程序化参赛也通过十年时间,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具有现代五项项目特点的程序化参赛内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现代五项队程序化参赛内容为切入点,对它们的重要程度和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根据现代五项项目特点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中国现代五项队的程序化参赛过程是备战参赛的过程,它应包含三个阶段:赛前阶段、赛中阶段、赛后阶段。2中国现代五项队程序化参赛三个阶段含盖15项主要内容,每项内容都有其所属阶段,它们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改变或调换;每个阶段所包含内容的重要程度有主次之分。3中国现代五项队程序化参赛适用于所有现代五项比赛,近年来现代五项比赛成绩的取得说明了中国现代五项队程序化参赛是科学的、合理的,它对运动员比赛成绩、备战参赛团队利益最大化的获得起到积极作用。4中国现代五项队在不同的程序化参赛之间存在共性,备战参赛倒计时计划、参赛时间内容安排、参赛指挥方案、参赛运动员个性化对手分析与应对等重要内容是程序化参赛的骨架,缺一不可。5中国现代五项队在不同的程序化参赛之间存在个性,主要体现在参赛性质、心理状态和个体差异三个方面。
孙虹毅[6](2017)在《2016年里约夏季奥运会现代五项运动员成绩结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现代五项规则的不断变化,对现代五项新规则的适应程度及现代五项运动发展趋势研究已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重点。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既是对训练和比赛的效果进行诊断的客观标准,也是确定该项目制胜对策的重要依据。在此背景下,现代五项运动成绩分布是否有新的特征?单项成绩之间关系如何,是此消彼长还是相互促进;各单项的成绩与总成绩关系如何?我国选手所处的位置?这些运动成绩特征是制定训练和比赛计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对2016年里约热内卢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五项运动员成绩特征的研究,从中发现规律和不足,寻找影响我国选手夺得奖牌的某些训练学原因,改进下一阶段的训练和比赛质量。进一步丰富、完善现代五项运动训练理论,为提高我国乃至世界现代五项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016年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现代五项参赛运动员决赛时的运动成绩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子36名,女子36名。综合运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运动成绩特征进行研究,主要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现代五项运动成绩分布特征。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的总分、击剑、游泳、马术以及跑射联项的偏态系数均呈左偏正态分布,其中总分、马术和跑射联项这3项左偏分布相对严重,击剑和游泳成绩的偏态系数接近正态分布,男子马术有4名运动员马术成绩取消(EL);女子现代五项运动员的总分、击剑、游泳、马术以及跑射联项的偏态系数中总分、马术和跑射联项这3项也是左偏分布相对严重,女子马术也有6名运动员马术成绩取消(EL)。2)现代五项运动成绩相关分析。男子现代五项总分与各单项得分,除击剑外(P=0.117),均呈显着相关(P<0.05),各单项与总分相关强度由大到小依次是马术、游泳、跑射联项、击剑。具体来看,各单项之间马术与游泳、跑射联项相关显着,其他单项相关性不强;女子现代五项总分与游泳、马术单项得分显着相关(P<0.05),但与击剑(P=0.313)、跑射联项(P=0.103)单项得分相关性相对较弱,各单项与总分相关强度由大到小依次是马术、游泳、跑射联项、击剑。具体来看,各单项之间除马术与跑射联项相关显着外,其他各单项相关性不强。采用偏相关统计方法对各项目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深析,从偏相关系数来看,击剑与游泳、击剑与马术、击剑与跑射联项、游泳与马术、游泳与跑射联项的成绩几乎没有相关性;而马术与跑射联项的成绩密切相关。3)现代五项运动成绩等级评判。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第一类和第三类相比,差距主要在击剑,第一类运动员击剑成绩相对更好,但跑射联项第三类要稍好一些,第二类较之于其他两类各项均差。我国男子现代五项2名选手一位居于第三类,一位居于第一类。表明他们努力的重点在击剑和跑射联项上。女子现代五项运动员第三类与第一类相比,击剑、游泳、马术均优于第一类,但跑射联项第一类要好于第三类,第二类游泳好于第一、第三类,其他均差。我国女子现代五项2名选手均为第三类,表明她们努力的重点在跑射联项上。4)中、外优秀男、女现代五项运动员成绩结构比较。世界优秀运动员各项得分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跑射联项→游泳→马术→击剑;我国优秀运动员各项得分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跑射联项→游泳→马术→击剑。我国选手游泳和马术明显高于国外优秀选手,击剑、跑射联项均低于世界优秀选手的得分比例。世界优秀运动员各项得分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跑射联项→游泳→马术→击剑;我国优秀运动员各项得分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跑射联项→马术→游泳→击剑。我国选手除游泳外,击剑、马术和跑射联项均高于国外优秀选手。我国男、女优秀选手成绩结构与世界优秀选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1)男、女现代五项运动员总分与各单项成绩特征主要呈左偏分布,得分高的选手较多,比赛较为激烈;2)男子单项成绩与总分相关强度由大到小依次是马术、游泳、跑射联项、击剑;女子单项成绩与总分的相关性由大至小依次是马术、游泳、跑射联项、击剑。可参照上述关联强度进行训练;3)男运动员各项目之间击剑与游泳、击剑与马术、击剑与跑射联项、游泳与跑射联项的成绩几乎没有相关性,而游泳与马术、马术与跑射联项的成绩密切相关;女运动员各项目之间击剑与游泳、击剑与马术、击剑与跑射联项、游泳与马术、游泳与跑射联项的成绩几乎没有相关性;而马术与跑射联项的成绩密切相关;4)我国男子现代五项的弱项由马术和跑射联项变成了击剑和跑射联项,女子现代五项的弱项由击剑和马术变成了跑射联项。建议:1)在今后的训练中,中国选手男子应加强击剑和跑射联项的得分能力,女子应加强跑射联项的得分能力;2)要善于寻找现代五项的共性规律,促进训练效益最大化;3)要转变现代五项选材观念,制定科学、客观的选材体系,选拔优秀后备人才。
边雨霏[7](2017)在《江苏省女子现代五项队运动员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冬训期的研究》文中指出现代五项运动是由击剑、游泳、马术、跑步、射击五个单项组成的一项综合性运动项目,也是一项体现人体综合竞技能力的运动项目。随着现代五项竞技水平的提高,系统有效的科学化训练成为提高现代五项成绩的必经之路。冬训期是年训练计划中训练负荷最大、训练周期最长的一个阶段。一直以来,冬训期的训练一直作为提高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的关键环节而被教练员们所高度重视。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测量法、专家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女子现代五项队运动员在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冬训期的训练计划及其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江苏省女子现代五项运动员在赛前冬季训练(广州8周)的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训练要素。探讨赛前冬训期训练计划的基本特点和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出适合江苏省现代五项女子运动员的赛前冬训期的训练模式,为今后江苏省女子现代五项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与突破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江苏省女子现代五项队在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冬训期的指导思想是在进行有氧储备、体能积累、跑射联项新规则训练的结合,提高体能项目成绩的同时,以主抓技术性项目和跑射联项体能、跑射技术相结合为重点训练要素。2.按照从整体训练结构到各单项的训练思路,除了对各项基本技术进行强化外,击剑训练逐渐演变成针对奥运会各个竞争对手的技战术而制定的实际作战策略,跑射联项和马术训练的重点是强化运动员的实际作战能力结合。训练思路以加强有氧储备、强化跑步后程速度、巩固技术动作,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稳定发挥.3.冬训期为8周,分为冬训前期(1-2周),冬训中期(3-5周)和冬训后期(6-8周)。在训练安排上:约占每周训练时间的45%用于体能性项目的训练,技术性项目时间约占55%。在技术性项目的训练中,主要是击剑项目,训练时间约占35%;体能性训练主要用于跑射联项基础训练时间,约占45%。4.注重击剑的技术训练,训练时间约占训练总时间的35%,冬训前期以基础技术强化为主。冬季训练中期的3-5周根据运动员打法特点,加强专项素质、专项技术能力,强化针对性的技战术组合。冬训后期6-8周的特点是提高击剑战术能力,根据个人特点进行技术组合整理、战术演练。建议在赛前冬训后期3周增加高水平的运动员实战训练量,以巩固运动员的实战能力和基础步伐能力。5.游泳冬训前期1-2周的训练目的突出高有氧能力积累和速度练习,强化专项力量。采用低有氧耐力练习积极恢复。赛前冬训中期3-5周的训练突出速度耐力训练和分段游节奏、后程加速能力强化;同时,采用低有氧耐力练习手段,促进恢复;平均每天训练时间保证在90分钟,通过大幅度的混氧训练,提高200米自由泳的速度耐力水平。在赛前冬训后期6-8周结合各个单项的体能分配训练,从而达到赛前模拟训练的要求和体能储备。6.马术项目所占赛前冬训期时间比例较小,平均每周训练仅约3个小时,占每周训练总时间的1/10,冬训中期3-5周以熟悉全程障碍跳跃感觉,强化细节为主。赛前冬训后期6-8周采用的主要手段是强化全程障碍训练来适应比赛的要求,解决了全程的骑行能力和比赛节奏的连贯性,基本符合现代五项马术的发展趋势。7.跑射联项训练安排在下午三点以后。赛前冬训中期3-5周突出专项段落强度刺激,加强关节、肌肉力量训练,提高有氧能力积累,强化专项力量训练;冬训后期6-8周的训练目标是赛前强化训练,结合实战需要,以速度耐力、耐乳酸能力训练为主要手段,保持有氧耐力训练和专项速度素质训练。建议在训练中应强调在一定负荷量的基础上突出强度训练,注重速度和速度耐力的提高,将速度和耐力有机融合起来,突出训练的强度与节奏变化。8.冬训期后耐力指标3000米跑、200米游泳均有显着提高,冬季训练效果良好。9.冬训期间运动员Hb、CK、T随运动负荷的变化而变化,运动员对上述生化指标的敏感度较高。在调整期或者休息日后指标能回到正常水平,说明运动负荷综合安排合理,恢复手段有效。同时冬训结束后,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均有所提高,说明冬训的负荷量对运动员的刺激是科学有效的。10.江苏省女子现代五项冬训期训练效果良好,冬训期模式科学合理。
袁磊[8](2016)在《世界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成绩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文中认为现代五项包括射击、击剑、游泳、马术及越野跑5个单项,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能类运动项目,每个运动单项的失误,都对总体成绩产生重要影响。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精湛的运动技术、敏锐的思维能力、顽强的拼搏精神。目前,现代五项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逐步引起不少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现代五项成绩也在不断进步,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接连取得佳绩,但整体上与国际顶尖水平尚存差距,如何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现代五项运动取得更大突破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以20052014世界男子现代五项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归纳、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其20052014年比赛成绩表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旨在通过对世界男子现代五项优秀运动员成绩分析,提炼世界男子现代五项运动成绩的制胜特征,找出世界差距,为中国现代五项发展提出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现代五项国际竞争格局体现为欧洲实力最强,亚洲次之,其它各洲基本不具有奖牌竞争实力;世界现代五项总成绩呈现螺旋上升状态,未来仍有提升空间。2、从20052014年举办的世界锦标赛与奥运会看,优秀选手的年龄在26.2928.44岁、身高在182.5625182.7887cm、体重在74.619775、6875kg的范围内更易取得优异成绩,且优秀选手的年龄呈现下降趋势。3、中国现代五项男子选手20052014年在世界锦标赛与奥运会上创造过优异成绩,钱震华在2005年世界锦标赛获得金牌和第29届奥运会第4名,曹忠荣在2010年世界锦标赛取得第4名和第30届奥运会获得银牌,其余12选手均未进入过各赛事优秀选手之列,且整体上排名位于当届赛事中等偏下水平。选手郭建力在20102014年间四次参加世界锦标赛决赛,成绩呈明显上升趋势,在2014年世界锦标赛取得第13名,相对于总参赛人数36人,位于排名中等偏上位置。4、影响中国男子现代五项成绩的因素有:所有中国选手总成绩构成上均至少存在一个明显短板;单次赛事的单项发挥不稳定;大多数中国选手击剑单项表现偏弱,与国际优秀选手间存在明显差距;世界选手共同的成绩影响因素为临场发挥,表现为击剑成绩由敌我双方实力决定,马术单项成绩受人与马两方面的影响,且马术与跑射联项的成绩还受到天气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此外,不同运动员临场心理承受力也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5、世界男子现代五项成绩带来的启示:每届赛事奖牌获得者极少存在明显短板项目,各单项均衡发展;击剑与马术单项成绩突出的选手更易获得奖牌;年龄偏大的选手更易在击剑与马术单项取得优势,以击剑最为显着,统计内的优秀选手中马术单项成绩多趋于不稳定状态;年轻选手在以体能为主的游泳与跑射联项上更易创造佳绩;击剑与马术单项的成绩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分数易得易失,在总成绩的构成上影响程度高于游泳与跑射联项。6、中国男子现代五项运动成绩带来的启示:运动员获取优异竞技成绩,在各竞技单项上应有高度均衡的发展,确立个人优势项目,加强针对性训练,消除明显短板;充分发挥运动员技术、心理、战术能力优势,格外注重击剑与马术单项的发展,重点加强击剑、马术、射击单项训练;寻求游泳项目进一步突破;更新训练理念、创新训练方法与手段、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力求取得跑步单项突破。
郭权[9](2016)在《多项组合项群成绩结构模型及演变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项组合项群为以项目构成方式为标准划分出的一类竞技项目,该类项目在对竞技能力要求、成绩评定方法等训练学要素上都具有其它项目不可比拟的复杂性。多项组合竞技类项目成绩结构受多元因素影响,依据对成绩结构影响较大的两因素——成绩评定方法和比赛进程的组织方式,可将多项组合项群划分为无间歇测量类、有间歇测量类、有间歇评分类与成绩指标转化类四种类型。分别选取十项全能、男子体操个人全能、男子200米混合泳和北欧两项作为代表项目,以1992-2015年期间各代表项目重大赛事运动员成绩为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构建该类项目的成绩结构模型并对子项成绩之间、子项成绩与项目成绩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多项组合竞技类项目成绩结构受多元因素影响,各子项的竞技水平、子项之间的相互影响,各子项在项目成绩中的权重、成绩评定方法和比赛进程的组织方式等竞赛规则是影响成绩结构的重要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有机集合构成的多项组合类竞技项目成绩结构的理论模型可系统表述其结构特征。依据对成绩结构影响较大的两因素——成绩评定方法和比赛进程的组织方式,可将多项组合项群划分为无间歇测量类、有间歇测量类、有间歇评分类与成绩指标转化类四种类型。并各选择一个代表性的项目进行典型案例解析。2.多项组合项目成绩结构的复杂程度主要与所含子项数量及子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差异程度有关:所含子项数量越多,成绩结构越复杂;所含子项数量较少,成绩结构则较为简单。子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差异越大,成绩结构越复杂;子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差异较小,成绩结构则较为简单。3.多项组合项目成绩结构具有全面性、非均衡性和系统性等特征。全面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多项运动技术的全面性和体能要求的全面性,非均衡性主要表现为运动员各子项竞技能力水平发展程度的不均衡,系统性主要表现为各子项成绩彼此关联并组成一个完整的组合性竞技项目。4.有间歇测量类代表项目十项全能成绩结构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4.1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是十项全能各子项所需最重要的体能要素,成绩结构模型因二者的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具有各自的类型特征;二者对全能成绩的作用也因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在各个子项中,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子项水平的提高,对全能成绩提高的作用更大。4.2十项全能成绩结构因所含项目数量多而复杂,子项成绩间关系随着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水平变化而变化,100米和铅球两个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代表项目是子项作用的核心,撑杆跳高、跳高和1500米与其它子项作用程度较弱。5有间歇评分类项目的代表项目男子体操个人全能的成绩结构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5.1男子体操个人全能运动员的成绩结构在一个历时4年、使用新规则的奥运会周期中呈现规律性的周期变化。随着一个奥运周期中运动员对竞赛规则的逐渐适应,得分逐渐提升,成绩结构模型的拟合程度逐年提高。5.2在10分制规则时代,体操各子项成绩更加均衡是全能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在A、B分规则时代,各子项成绩水平的非衡性明显加大。在4年奥运周期的首批赛事中,吊环、跳马、自由操等对力量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对全能成绩作用较大;而在奥运年的赛事中,技术结构更加复杂的鞍马、单杠项目对全能成绩作用较大。6.无间歇测量类项目的代表项目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具有如下特征:6.1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不仅受运动员各子项竞技水平发展程度影响,与运动员类型也有一定关系,以仰泳—自由泳成绩为标准划分出的类别,运动员的成绩结构共性较大。6.2男子200米混合泳4种泳姿中,处于比赛顺序中间的两种泳姿仰泳和蛙泳对混合泳成绩影响较大,自由泳次之,蝶泳最小。仰泳和蛙泳对混合泳成绩的作用也处于变化之中,蛙泳的作用逐渐减小,仰泳的作用逐渐增大。6.3不同类型混合泳游泳运动员有不同的优势子项,其成绩结构模型各有不同。本文为不同类型混合泳游泳运动员分别建立的成绩结构模型可应用于各自的竞技能力诊断及训练计划制定。7.成绩指标转换类代表项目北欧两项的成绩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成绩均是北欧两项成绩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两者对北欧两项成绩的作用不同,多数赛事中运动员北欧两项成绩的成绩差别主要为跳台滑雪成绩的差别所致,但并不排除个别赛事和个别运动员可通过越野滑雪较大幅度地改变北欧两项成绩。8.多项组合类项目所属子项的竞技水平多呈不均衡分布,通常,子项竞技水平由不均衡到逐渐均衡的演进可明显地促进组合项目成绩的提高。9.本文为不同项目、不同类型、不同水平运动员的组合成绩结构分别构建了数学模型,反映了不同子项之间、子项与项目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于不同多向组合项目的运动员状态诊断、训练-参赛目标制定、训练计划制定、比赛结果评价。10.多项组合类项目成绩结构模型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不稳定性,会随着竞技水平、对比赛对手、竞技规则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刘兴[10](2016)在《现代五项中击剑项目针对性战术打法的制定和实施》文中指出本研究依据从业者多年来的执教经验,结合中、外优秀现代五项运动员大赛的成绩结构,探索提高我国现代五项运动员击剑项目成绩的途径。从中发现规律,寻找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战术打法的制定及实施过程。旨在为我国现代五项击剑项目的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以期丰富、完善现代五项击剑项目的训练理论,为提高我国现代五项运动成绩提供新的视角。
二、2008年奥运会现代五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8年奥运会现代五项(论文提纲范文)
(1)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数据来源 |
2 研究基础 |
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2.1.1 国内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相关研究 |
2.1.2 国内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相关研究 |
2.1.3 国内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相关研究 |
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2.2.1 国外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相关研究 |
2.2.2 国外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相关研究 |
2.3 研究述评 |
2.4 基础理论 |
2.4.1 供给与需求理论 |
2.4.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 成都“大运会”体育场馆建设与规划利用概况 |
3.1 成都“大运会”体育场馆总体布局情况 |
3.2 成都“大运会”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概况 |
3.3 成都“大运会”大型体育场馆规划利用情况 |
4 成都“大运会”改建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4.1 成都“大运会”改建大型体育场馆现状 |
4.1.1 成都“大运会”改建大型体育场馆基本概况 |
4.1.2 成都“大运会”改建大型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分析 |
4.1.3 人员管理情况分析 |
4.1.4 成都“大运会”改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效益情况 |
4.2 成都“大运会”改建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2.1 管理模式单一,场馆管理体制改革不足 |
4.2.2 人才资源配置受限,员工激励机制不健全 |
4.2.3 体育场馆运营灵活性低,过分依赖租赁业 |
4.2.4 体育场馆具有同质性现象,缺乏竞争力 |
5 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
5.1 国内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案例分析 |
5.1.1 国内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模式及利用基本情况 |
5.1.2 凯迪拉克体育中心 |
5.1.3 国家游泳中心 |
5.2 国外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案例分析 |
5.2.1 美国斯台普斯体育中心 |
5.3 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经验借鉴与启示 |
5.3.1 顶级的体育设施,场馆配套设施趋于完善 |
5.3.2 场馆收入渠道多元化 |
5.3.3 专业的管理团队,成熟的运营管理方式 |
5.3.4 成熟的无形资产开发 |
5.3.5 提升场馆的竞争力 |
5.3.6 完整的体育场馆产业链 |
6 成都“大运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多元化利用模式 |
6.1 成都“大运会”体育场馆的消费需求度分析 |
6.1.1 体育消费者人口特征统计分析 |
6.1.2 体育消费者对改建大型体育场馆服务产品评分情况 |
6.1.3 消费者对成都“大运会”大型体育场馆产品需求 |
6.2 成都“大运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基本思路 |
6.2.1 转变大型体育场馆利用理念 |
6.2.2 深化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机制改革 |
6.2.3 积极探索大型体育场馆多元化利用模式 |
6.2.4 坚持有效开发大型体育场馆资源 |
6.2.5 建立专业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团队 |
6.3 成都“大运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多元化利用模式 |
6.3.1 事业型大型体育场馆——“事转企”利用模式 |
6.3.2 企业型大型体育场馆——完善“企业化”利用模式 |
6.3.3 新建大型体育场馆——资本多元化合作利用模式 |
6.4 成都“大运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多元化利用路径 |
6.4.1 建立体育场馆内部管理机制,调动场馆员工积极性 |
6.4.2 完善大型体育场馆扶持政策,推动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 |
6.4.3 重视体育场馆专业人才培养,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6.4.4 积极采取服务外包,降低体育场馆运营支出 |
6.4.5 完善体育场馆配套设施,打造体育场馆特色服务 |
6.4.6 有形无形资源有机结合,深度开发体育场馆资源 |
6.4.7 体育场馆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满足大众体育消费需求 |
6.4.8 加快建设智慧体育场馆,提升体育场馆管理服务水平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1.1 成都“大运会”场馆规划利用目标是充分有效利用体育场馆资源 |
7.1.2 成都“大运会”改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效益不佳 |
7.1.3 成都“大运会”改建大型体育场馆还无法有效满足体育消费需求 |
7.1.4 国内外典型大型体育场馆给“大运会”体育场馆赛后利用提供了宝贵借鉴经验与启示 |
7.1.5 成都“大运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应走多元化利用发展道路 |
7.2 研究的展望 |
8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成都“大运会”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 |
附件2 成都市体育消费者消费需求问卷调查表 |
(2)上海市竞技体育比较优势与项目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比较优势理论 |
2.1.2 竞技体育比较优势理论 |
2.2 比较优势理论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
2.3 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研究 |
2.4 上海市竞技体育方面的相关研究 |
2.4.1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
2.4.2 上海市竞技体育其他方面的有关研究 |
2.5 综述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访谈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近三届全运会上海市竞技体育的比较优势 |
4.1.1 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 |
4.1.2 竞技项目群体的划分 |
4.2 上海竞技体育优势、潜优势项目在第16 届市运会的奖牌分布 |
4.2.1 优势项目的分布 |
4.2.2 潜优势项目的分布 |
4.3 第14 届全运会周期上海市参赛项目的成绩变化 |
4.3.1 比较优势项目的成绩及变化 |
4.3.2 比较潜优势项目的成绩及变化 |
4.4 上海市竞技体育的项目布局 |
4.4.1 项目群体的分级布局 |
4.4.2 项目单位的分层布局 |
4.4.3 单位项目的细化布局 |
4.4.4 及时调整项目与单位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3)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特征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我国铁人三项竞技水平与国外强国存在一定的差距 |
1.1.2 我国铁人三项成绩特征研究的必要性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关于铁人三项运动项目的研究 |
1.3.2 国内外关于体育项目成绩特征的研究 |
1.3.3 灰色理论在体育方面的应用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数理统计法 |
2.2.3 灰色关联分析法 |
2.2.4 比较分析法 |
2.2.5 灰色预测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变化趋势对比分析 |
3.1.1 我国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变化趋势分析 |
3.1.2 国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变化趋势分析 |
3.1.3 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变化趋势对比分析 |
3.2 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各单项成绩变化趋势对比分析 |
3.2.1 我国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各单项成绩变化趋势分析 |
3.2.2 国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各单项成绩变化趋势分析 |
3.2.3 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各单项成绩变化趋势对比分析 |
3.3 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外部构成特征对比分析 |
3.3.1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外部构成特征分析 |
3.3.2 国外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外部构成特征分析 |
3.3.3 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外部构成特征对比分析 |
3.4 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内部功能特征对比分析 |
3.4.1 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内部功能特征分析 |
3.4.2 国外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内部功能特征分析 |
3.4.3 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内部功能特征对比分析 |
3.5 对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展望 |
3.5.1 对我国铁人三项成绩发展趋势预测 |
3.5.2 提高我国铁人三项项目竞争实力的发展对策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4)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现代五项的相关研究 |
1.3.2 关于体育社会化的相关研究 |
1.4 概念界定与本文主要研究框架 |
2 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
2.1 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发展现状 |
2.1.1 山东省竞技现代五项运动发展现状 |
2.1.2 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现状 |
2.1.3 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衍变的社会现实要求 |
2.2 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2.1 社会普及度有待提高 |
2.2.2 社会整合力度有待加强 |
2.2.3 项目影响力有待提升 |
3 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影响因素 |
3.1 外部影响因素 |
3.1.1 政策因素 |
3.1.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3.1.3 地域和文化传统影响 |
3.2 内部影响因素 |
3.2.1 项目自身竞赛成绩水平 |
3.2.2 项目自身影响力及其产生的行为效应 |
3.3 融合影响因素 |
3.3.1 体企合作 |
3.3.2 教体合作 |
3.3.3 家庭参与合作 |
4 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4.1 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性 |
4.1.1 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 |
4.1.2 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对项目的竞技发展价值 |
4.1.3 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对推动全民健身的社会价值 |
4.1.4 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对体育经济的价值 |
4.2 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的可行性 |
4.2.1 良好的宏观环境 |
4.2.2 先进的项目发展水平 |
4.2.3 发达的社会合作 |
5 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的思路与路径 |
5.1 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 |
5.1.1 提高大众化水平,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创新项目发展 |
5.1.2 提升产业化规模,着眼于发动社会力量 |
5.2 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
5.2.1 创新项目发展机制建设 |
5.2.2 加强项目比赛规则创新 |
5.2.3 加强推广、宣传及舆论引导 |
5.2.4 培养专项社会体育指导员 |
5.2.5 教体结合 |
5.3 小结 |
6 结语 |
6.1 结论 |
6.2 本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5)中国现代五项队程序化参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现代五项研究现状 |
2.2 程序化参赛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分析法 |
3.2.5 案例分析法 |
4 讨论与分析 |
4.1 程序化参赛概述 |
4.1.1 程序化参赛在现代五项项目实践价值 |
4.1.2 现代五项程序化参赛过程 |
4.2 现代五项程序化参赛内容研究分析 |
4.2.1 赛前阶段程序化参赛内容 |
4.2.2 赛中阶段程序化参赛内容 |
4.2.3 赛后阶段程序化参赛内容 |
4.3 中国现代五项程序化参赛实践分析 |
4.3.1 共性化分析 |
4.3.2 个性化分析 |
5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2016年里约夏季奥运会现代五项运动员成绩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现代五项运动科学训练的需要 |
1.1.2 丰富竞技体育训练理论的需要 |
1.1.3 现代五项规则变化对训练提出的新要求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的目的 |
1.2.2 选题的意义 |
1.2.2.1 选题的理论意义 |
1.2.2.2 选题的现实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现代五项运动的发展与项目特点 |
2.1.1 现代五项运动的发展 |
2.1.2 现代五项运动各单项的特点 |
2.1.2.1 击剑单项的特点 |
2.1.2.2 游泳单项的特点 |
2.1.2.3 马术单项的特点 |
2.1.2.4 跑射连项的特点 |
2.2 现代五项各单项训练特征的研究 |
2.2.1 现代五项射击训练学特征 |
2.2.2 现代五项击剑训练学特征 |
2.2.3 现代五项游泳训练学特征 |
2.2.4 现代五项马术训练学特征 |
2.2.5 现代五项越野跑训练学特征 |
2.3 现代五项成绩特征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综述法 |
3.2.2 个案分析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2016 年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现代五项运动员成绩 |
4.1.1 2016 年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现代五项运动员总成绩 |
4.1.2 2016 年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现代五项运动员各单项成绩 |
4.2 2016 年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现代五项运动成绩分布特征 |
4.2.1 男子现代五项运动成绩分布特征 |
4.2.2 女子现代五项运动成绩分布特征 |
4.3 2016 年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现代五项运动成绩相关分析 |
4.4 2016 年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现代五项运动成绩等级评判 |
4.5 中、外优秀男、女现代五项运动员成绩结构比较 |
4.5.1 中、外优秀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单项得分比较 |
4.5.2 中、外优秀女子现代五项选手单项得分比较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文(着)及科研情况 |
(7)江苏省女子现代五项队运动员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冬训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现代五项运动的发展与项目特点 |
1.1.1 现代五项运动的发展 |
1.1.2 现代五项运动各单项的特点 |
1.2 选题依据 |
1.2.1 现代五项运动科学训练的需要 |
1.2.2 丰富竞技体育训练理论的需要 |
1.2.3 提高江苏省女子现代五项运动水平的需要 |
1.2.4 女子现代五项专项竞技训练理论丰富与发展的需要 |
1.2.5 现代五项规则的变化对训练提出的新要求的需要 |
1.2.6 冬训期对提高现代五项竞技水平的作用与意义 |
1.3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3.1 选题的目的 |
1.3.2 选题的意义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4.1 相关定义的界定 |
1.4.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4.3 国外研究综述 |
1.5 现代五项运动的发展与项目特点 |
1.5.1 现代五项运动各单项的特点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测量法 |
2.2.3 个案分析法 |
2.2.4 调查法 |
2.2.5 专家访谈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江苏省女子现代五项队冬训期前竞技水平、技战术与训练现状 |
3.1.1 江苏省女子现代五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现状分析 |
3.1.2 各单项技战术水平分析 |
3.1.3 江苏省女子现代五项运动冬训前的训练现状分析 |
3.1.4 运动员伤病问题 |
3.2 江苏省女子现代五项队冬训期训练分析 |
3.2.1 冬训期的训练目标与任务、训练指导思想分析 |
3.2.2 冬训期八周训练计划分析 |
3.2.3 冬训期各阶段总体运动负荷的安排 |
3.2.4 冬训期各项目运动负荷安排特点 |
3.2.5 各单项冬训前期、中期、后期训练分析 |
3.3 江苏省女子现代五项冬训效果分析 |
3.3.1 冬训期前、中、后三次运动员成绩分析 |
3.3.2 国内优秀女子现代五项运动员成绩结构特征比较 |
3.3.3 冬训前、中、后三次耐力指标分析 |
3.3.4 冬训前、中、后三次生化指标分析 |
4 结论 |
4.1 江苏现代五项冬训训练计划特点 |
4.2 冬训训练负荷的安排特点 |
4.3 各项目冬训训练安排特点 |
4.3.1 击剑项目 |
4.3.2 游泳项目 |
4.3.3 马术项目 |
4.3.4 跑射联项 |
4.4 冬训效果 |
4.4.1 成绩特征 |
4.4.2 耐力指标 |
4.4.3 生化监控 |
4.5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8)世界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成绩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文献综述检索概况 |
1.3.2 文献综述 |
1.3.2.1 关于成绩特征对不同竞技项目发展启示的研究 |
1.3.2.2 中国现代五项运动发展对策的研究 |
1.3.2.3 关于现代五项运动的生理学特征的相关研究 |
1.3.2.4 从训练学角度对现代五项所含各单项的研究 |
1.3.3 文献述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数理统计法 |
2.2.3 逻辑归纳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2005~2014年世界男子现代五项运动成绩表现特征 |
3.1.1 2005~2014年历届奥运会男子现代五项运动成绩表现特征 |
3.1.1.1 参赛选手基本情况特征 |
3.1.1.2 参赛选手总体成绩特征 |
3.1.1.3 参赛选手分项表现特征 |
3.1.2 2005~2014年历届现代五项世锦赛世界男子运动成绩表现特征 |
3.1.2.1 参赛选手基本情况特征 |
3.1.2.2 参赛选手总体成绩特征 |
3.1.2.3 参赛选手分项成绩表现特征 |
3.2 2005~2014年中国男子现代五项运动成绩表现特征 |
3.2.1 2005~2014年历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现代五项运动成绩表现特征 |
3.2.1.1 参赛选手基本情况特征 |
3.2.1.2 参赛选手总体成绩特征 |
3.2.1.3 参赛选手分项成绩表现特征 |
3.2.2 2005~2014年历届现代五项世锦赛中国男子运动成绩表现特征 |
3.2.2.1 参赛选手基本情况特征 |
3.2.2.2 参赛选手总体成绩特征 |
3.2.2.3 参赛选手分项成绩表现特征 |
3.3 中国现代五项运动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
3.3.1 总成绩表现方面 |
3.3.2 分项成绩表现方面 |
3.3.2.1 在击剑单项上 |
3.3.2.2 在游泳单项上 |
3.3.2.3 在马术单项上 |
3.3.2.4 在跑步、射击、跑射联项方面 |
3.3.3 运动员发挥稳定性方面 |
3.4 世界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成绩表现带来的启示 |
3.4.1 确立个人优势项目,加强针对性训练 |
3.4.2 开发项目共同规律,实现各项平衡发展 |
3.4.3 坚持走出去原则,以实战促提升 |
3.4.4 优化选材理念,科学选拔后备力量 |
3.4.5 教练秉持优良执教素质,运动员树立公平竞赛精神 |
3.4.6 改善训练条件,完善硬件设施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多项组合项群成绩结构模型及演变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有关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综述 |
1.2.2 多项组合结构项群所属项目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任务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1.6 本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多项组合项目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及成绩结构模型演变的影响因素 |
2.1 多项组合项目成绩结构模型的科学价值 |
2.2 多项组合项目成绩结构模型的构成范式 |
2.3 影响成绩结构的训练学要素 |
2.4 多项组合项群亚群的划分 |
2.5 多项组合项目成绩结构模型演变及影响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3章 间歇—测量—查分类代表项目——田径男子十项全能成绩结构模型及演变 |
3.1 田径男子十项全能成绩结构特征 |
3.1.1 全面性特征 |
3.1.2 竞技水平的不均衡性 |
3.1.3 系统性特征 |
3.2 男子十项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表达与选择标准 |
3.3 男子田径十项全能整体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 |
3.3.1 模型的构建及优选 |
3.3.2 成绩模型分析 |
3.4 不同竞技水平成绩模型的构建 |
3.4.1 成绩等级的划分 |
3.4.2 不同组别各子项成绩差异程度的比较 |
3.4.3 不同组别运动员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优选 |
3.4.4 不同组别子项成绩之间的关系 |
3.5 不同类型运动员成绩结构分析 |
3.5.1 类型标准的确定及划分 |
3.5.2 低速型运动员成绩结构模型及其变化 |
3.5.3 中低速型运动员成绩模型 |
3.5.4 中速型运动员成绩模型 |
3.5.5 中高速型运动员成绩模型 |
3.5.6 高速型运动员成绩结构模型及其变化 |
本节小结 |
3.6 男子田径十项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演变 |
本章小结 |
第4章 间歇—评分类代表项目——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及其演变特征 |
4.1 系统观下的体操个人全能成绩决定因素 |
4.1.1 所属子项竞技水平是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的决定因素 |
4.1.2 子项竞技能力间不同性质和程度的作用是影响全能成绩的重要因素 |
4.1.3 竞赛规则是影响成绩的外部因素 |
4.2 1996年奥运会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4.2.1 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 |
4.2.2 成绩结构模型的分析 |
4.2.3 奖牌运动员的成绩结构特征 |
4.3 1997—2000奥运周期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4.3.1 1997年世锦赛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4.3.2 1999年世锦赛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4.3.3 2000年奥运会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4.3.4 1997-2000年奥运周期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演变 |
4.3.5 奖牌选手的成绩特征 |
本节小结 |
4.4 2001-2004奥运周期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4.4.1 2001年世锦赛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构建与分析 |
4.4.2 2003年世锦赛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构建与分析 |
4.4.3 2004年奥运会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构建与分析 |
4.4.4 2001至2004奥运周期成绩结构模型的演变特征 |
4.4.5 奖牌选手的成绩特征 |
本节小结 |
4.5 2005-2008奥运周期男子体操个人全能运动员成绩结构模型构建与分析 |
4.5.1 2006—2008年世锦赛和奥运会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4.5.2 2005-2008奥运周期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演变 |
本节小结 |
4.6 2009-2012奥运周期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成绩模型构建与分析 |
4.6.12009-2012奥运周期成绩模型构建 |
4.6.2 成绩结构模型的分析 |
4.6.3 成绩结构模型的发展变化 |
4.6.4 奖牌选手的成绩特征 |
本节小结 |
4.7 体操男子个人全能成绩结构模型的演变 |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无间歇测量类代表项目——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及演变特征 |
5.1 混合泳的系统特征和系统观下的成绩影响因素 |
5.1.1 混合泳的系统特征 |
5.1.2 系统观下的混合泳成绩影响因素 |
5.2 混合泳的竞技能力分析 |
5.2.1 体能对混合泳成绩的主导作用 |
5.2.2 技术对混合泳成绩的影响 |
5.2.3 战术对混合泳成绩的影响 |
5.3 混合泳成绩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
5.4 整体成绩结构模型构建与分析 |
5.4.1 整体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 |
5.4.2 整体成绩结构模型的分析 |
5.5 不同时期运动员成绩结构模型的分析 |
5.5.1 不同阶段成绩模型的构建: |
5.5.2 混合泳成绩与各泳姿成绩相关性 |
5.5.3 各子项对混合泳成绩作用程度的比较 |
5.5.4 三个不同阶段的成绩结构模型的比较 |
5.6 不同赛事成绩结构模型 |
5.6.1 2013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分析 |
5.6.2 2012年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6.3 2011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6.4 2009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6.5 2008年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6.6 2007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6.7 2005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6.8 2004年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6.9 2003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6.10 2001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6.11 2000年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6.12 1998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6.13 1996年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6.14 1994年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6.15 1992年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本节小结 |
5.7 不同类型运动员成绩结构模型 |
5.7.1 单一标准下的运动员类型划分及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7.2 复合标准下运动员类型的划分及成现模型的构建 |
本节小结 |
5.8 不同成绩运动员成绩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9 不同泳姿在混合泳中的作用与地位 |
5.9.1 蝶泳成绩的作用与地位的训练学解释 |
5.9.2 仰泳和蛙泳作用与地位的训练学解释 |
5.9.3 自由泳作用与地位的训练学解释 |
5.10 混合泳成绩结构模型及其演变 |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成绩指标转换类代表项目——男子北欧两项成绩结构模型的研究 |
6.1 比赛规则、方法与成绩评定 |
6.1.1 跳台滑雪竞赛主要竞赛规则 |
6.1.2 越野滑雪主要竞赛规则 |
6.2 北欧两项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分析 |
6.2.1 跳台滑雪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分析 |
6.2.2 越野滑雪竞技能力主导因素 |
6.3 北欧两项运动员成绩结构的分布 |
6.3.1 运动员成绩类别的划分 |
6.3.2 运动员成绩结构的分类 |
6.3.3 成绩优秀组运动员名次分布和成绩类型 |
6.3.4 冠军运动员成绩结构特征 |
6.3.5 奖牌运动员成绩结构特征 |
6.4 成绩良好组运动员名次分布 |
6.4.1 成绩良好组运动员的名次分布 |
6.4.2 成绩良好组运动员成绩类型 |
6.4.3 中等水平运动员名次分布和成绩结构类型 |
本节小结 |
6.5 北欧两项成绩差别致因 |
6.5.1 比赛方法和成绩评定方法 |
6.5.2 两子项成绩差异程度的比较 |
6.5.3 名次相关分析 |
6.5.4 子项成绩的变异系数 |
小结 |
本章结论 |
第7章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现代五项中击剑项目针对性战术打法的制定和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现代五项中的击剑项目的特点 |
3. 制定现代五项击剑项目的针对性战术打法 |
3. 1 针对性战术打法的重要性 |
3. 2 针对性战术打法制定的过程 |
3. 2. 1 录像采集和整理 |
3. 2. 2 研究分析, 制定针对性战术 |
3. 2. 7 模拟对手, 演练针对性战术 |
4. 比赛中如何实施针对性战术打法 |
4. 1 临场监督战术的实施 |
4. 2 执行战术要坚决 |
4. 3 临场战术在执行时可以有变化 |
4. 4 有选择性的应用针对性战术 |
5. 结论与建议 |
四、2008年奥运会现代五项(论文参考文献)
- [1]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研究[D]. 张金宁.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2]上海市竞技体育比较优势与项目布局研究[D]. 胡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中外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成绩特征对比分析[D]. 冯杨.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山东省现代五项运动社会化路径研究[D]. 张康.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中国现代五项队程序化参赛的研究[D]. 邢佳. 北京体育大学, 2017(07)
- [6]2016年里约夏季奥运会现代五项运动员成绩结构研究[D]. 孙虹毅. 江西师范大学, 2017(04)
- [7]江苏省女子现代五项队运动员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冬训期的研究[D]. 边雨霏. 苏州大学, 2017(06)
- [8]世界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成绩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D]. 袁磊. 曲阜师范大学, 2016(02)
- [9]多项组合项群成绩结构模型及演变特征[D]. 郭权. 苏州大学, 2016(08)
- [10]现代五项中击剑项目针对性战术打法的制定和实施[J]. 刘兴.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01)
标签:现代五项论文; 游泳论文; 铁人三项论文; 马术论文;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