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动气象站原始数据文件自动定时备份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肖贺[1](2019)在《基于SQLite的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存储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据采集器是自动气象站的核心,主要用于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一直以来数据采集器都是使用普通的二进制文件和文本文件存储处理后的各类气象要素数据。随着嵌入式数据库的诞生和不断发展,使用普通文件存储大量数据存在的应用程序设计复杂且效率低、数据安全性能差等问题逐渐凸现,越来越多的嵌入式设备开始将嵌入式数据库移植过来进行数据管理,如手机等移动终端。本文仔细分析和研究了目前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在数据存储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几个不同方面重点讨论了三种常见的嵌入式数据库,以及能够解决采集器数据存储问题的可行性,经对比后选择将SQLite应用于采集器平台。基于SQLite嵌入式数据库的采集器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可分为两个部分:(1)数据存储方式的设计。存储气象要素数据的数据库文件每天生成一个,数据库中的每一个数据表存储当天的一种组合结构的气象要素数据。数据表共两种,内部FLASH存储器中的数据库表将整条记录作为一个字段并以二进制格式存储,外部CF卡中的数据库表将每个要素作为一个字段以原始类型存储。(2)数据管理功能设计。基本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存储、读取、删除等,分别由INSERT、SELECT、DELETE命令实现,命令通过SQLite提供的简单的API来调用。同时还利用数据库的备份机制设计了数据库损坏修复功能。以上功能最终以接口的形式提供给采集器的应用程序,相关数据库操作程序封装成一个动态库。本设计已应用于WUSH-BH型数据采集器,并在观测场进行了三个月的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基本的存取功能和异常情况时的修复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数据存储方案除实现方法简单外,数据存取效率和数据安全性相比于传统方式都有一定的提升,此外还大大方便了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因此,将嵌入式数据库应用于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在自动气象观测领域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王建庄,余秀娟[2](2016)在《新型自动气象站业务运行监控工具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采用C++语言开发了基于新型站的业务监控工具,实现了数据上传监控、数据补传,对上传文件进行业务逻辑实时检查、新型站业务软件卡死后重启等功能,并实现了自动备份台站参数及数据。经过近半年的试运行,证实能较大程度改善台站新型站观测业务质量。
张玲[3](2015)在《遂宁市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气象工作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各级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和关心气象事业的发展,中国气象局要求各级气象部门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提供高效、优质的气象服务,近几年来气象部门也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完善气象综合监测体系,这在气象数据资料的应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如何将海量的气象观测数据实现科学的管理和共享,为气象预报业务和气象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成为气象数据管理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本文分析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应用现状,利用当前流行的C/S和B/S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对各类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共享需求对各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借助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以数据库表的方式储存各类气象观测数据,打破了以往以文件方式存储气象资料的格局,借助数据库编程技术建立了一个集实时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历史气象观测资料以及相关气象数据产品为一体的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管理系统,具备各类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实时收集、分析处理、自动入库以及B/S和C/S两种方式的数据管理、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提供表格化和图形化的数据产品,实现了科学、高效、集约化的气象数据综合管理,大大提高了气象数据应用和共享服务的水平。
方国强[4](2015)在《省级自动气象站资料处理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发展更新气象观测资料,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气象预测预报。当前,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是地面自动气象观测设备,其中站点数最多的则是观测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雨量等要素的自动气象站,如何在全省范围内更好的实现这些观测资料收集分发、处理存储、桌面应用,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论文以省级自动气象站资料处理应用系统为基础,分析了当前气象站资料处理应用系统存在的问题,根据气象站资料处理流程,设计了自动气象站资料处理应用系统的体系架构。省级自动气象站资料处理应用系统的核心功能可以分为三部分,包括原始观测资料收集转发子系统、处理存储子系统、应用展示子系统。其中,资料收集转发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资料的收集与转发;处理存储子系统是关键,优秀的入库程序和合理的数据库设计是系统运行效率的保证;应用展示则是核心,系统是否受业务人员的认可,其设计功能、效率和人性化是关键。论文首先是根据系统建设目标进行了需求分析工作,然后是根据需求提出的目标对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工作,最后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需求提出的目标。本文分析了全省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现状和应用需求,结合气象信息基础系统和自主研发,利用JAVA、FLEX、Oracle、GIS等语言和工具,设计实现了一套基于地面宽带和卫星通信进行原始资料收集、Oracle数据库作为存储及应用支撑、应用系统B/S呈现的省级自动气象站资料处理应用系统,为气象业务人员提供高效、快捷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查询、填图、分析、统计、下载等功能,有效提升了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应用服务水平。
贺磊[5](2014)在《基于ARM9自动化气象站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自动气象站是地面气象探测中的重要测量仪器,它测量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直接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自动气象站被气象局广泛的分布全国的各个地区,可以获得全国各个地区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雨量等气象要数。通过对各个气象环境实时的掌握,可以更好的促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对气象灾害起到预警从而将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通过对全国气象数据的存储、统计,对我国区域气候的研究、环境的治理、资源的开发、航海事业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课题为了满足自动气象站的高精度、低功耗、稳定性好的特点,采用模块化思想,把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分成两个部分,设计出了新一代的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系统。系统硬件平台选用ARM9+MSP430处理器,扩展了 32M SDRAM和32M NANDFLASH,同时扩展了外围通信接口,主要包括RS232,RS485,CAN总线接口、以太网接口和人机交互接口等。同时,根据实际测量环境的需要,选择满足国家气象局要求的气象传感器。根据自动气象站的业务要求,软件部分设计主要包括U-Boot引导程序修改,配置和裁剪Linux的内核,并改写、添加驱动程序到内核中进行编译,例如以太网口驱动、按键、CAN总线驱动等。把编译好的内核镜像文件下载到自动站数据采集器上,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应用程序的编写,实现GPS授时、GPRS数据通信,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存储等任务。最后,对自动气象站进行性能测试,分别在常温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数据采集系统满足地面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器的规范要求。
张磊[6](2014)在《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人们的衣食住行对气象的依赖越来越紧密。因此,保证气象台观测的数据资料的正确性,是气象站的基础而关键的工作,其中质量控制工作在整个过程中都应当落实到位,包括站点观测到最后数据输出提供使用。气象观测的密度和强度在不断增大,得到的观测数据也同时增大,人工方式操作已经不能满足大量的观测数据的处理,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一个质量控制应用软件进行自动化处理,提高观测数据的处理效率,减轻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设计的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包括自动站数据入库、质控信息导入、质量控制、数据质量监视、质控信息查询、质控信息分析、日记记录和软件管理等功能,对气象资料进行软件全面的质量控制。本人在课题中主要负责前期的技术支持、SQL Server数据库的设计、建库等相关工作,并参与了一部分B/S结构框架的搭建以及编码的编写工作。通过实际开发和测试,软件已经能够满足当前的自动气象台站的业务需求,软件的操作简单,界面简洁,功能完善,能够全面地对各种可疑数据进行检查和分析。软件运行稳定、可靠,扩展性好,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整体上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软件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正确性。
许孟会[7](2013)在《对自动气象站数据安全操作与管理维护的探讨》文中认为本文从自动气象站测报业务软件操作系统安装与备份、重装测报业务软件系统注意事项、自动气象站数据备份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自动站数据安全操作和管理维护,确保数据文件安全,避免造成数据丢失。
高磊,邹琤,艾青[8](2013)在《提高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质量方法浅析》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测报业务改革后,台站实时上传数据文件格式、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质量的影响因子、实时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分析影响实时数据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实时数据质量。
仇巧玲,史润琴,张连霞[9](2012)在《自动气象站Z文件实时数据丢失的恢复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仪器设备。自动气象站投入业务运行以来,不仅能极大地减轻观测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能提高观测资料的精确性,但是,自动气象站在业务运行中常出现因设备软硬件故障或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数据资料的全部或部分丢失或出现数据异常等问题。主要针对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Z文件中数据丢失问题,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恢复办法,使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完整、准确,以满足现代气象业务需求。
陈斌[10](2013)在《自动气象站数据的网络查询系统研究》文中指出2001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大气监测自动化项目,来替代延续多年的人工探测模式。随着近年气象探测事业的迅速发展,已经由2001年的多要素国家级台站的自动探测,发展到以国家级台站为主、中尺度加密观测站为辅的综合气象探测网,并且,由过去的一小时一个数据量,提高到现在的一分钟一个数据量,因此,如果保存和使用这些庞大的数据,将是气象探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难题。安徽省气象探测数据,经FTP和UDP两种传输方式,发送到省局中心服务器,多年来一直以文本文件打包的方式往国家局,本地气象人员使用这些数据,要读取大量的文本文件,效率不高,运算速度不快,而且给中心站服务器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在省局建立一个优质的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数据查询服务器,以解决自动气象站数据的使用问题,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也是切实可行的。目前国内对省级气象资料的网络化查询方面,基本上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他们大多是通过编写程序,将气象探测资料文件转换成Micaps系统能识别的格式文件,供Micaps来调用。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个基于SQL Server2005的后台数据库,对各观测站点上传过来的气象数据进行分解处理,并通过B/S方式提供网络图形化查询。主要内容是在省局中心服务器建立一个强大的SQL Server2005的数据库,然后通过Delphi7编写Win32程序,将省局中心服务器中的各观测站点气象要素文件进行分解处理,写入数据库保存。考虑到海量的气象数据,需要对数据库进行必要的结构设计与优化,将数据库按年或月进行分类存储,调用时通过SQL存储过程进行交换,提高数据库的稳定性和使用效率。在通过网络向用户开放查询时,用Microsoft Visual C#.net作为开发平台,编写Web服务器网页程序。而图形化的查询方式,将会用到地图文件,鉴于我们的气象查询仅到到地理信息中的站点经纬度和省界、县界、河流等少量信息,因此,本课题采用目前较为流行和较为先进的基于XML语言的SVG文件来作为背景地图。SVG是一种文本的矢量图形描述语言,并且它是开放标准的,通过SVG技术,可以在Web上显示出多种多样的高质量、高清晰的矢量图形,而且,最重要的是SVG是用文本方式来表述的,是专为网络图形显示而设计的,基于文本的图像格式,是基于XML(ExtensibleMarkup Language)的语言,扩展性很强,能够描述任意复杂的图像。
二、自动气象站原始数据文件自动定时备份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动气象站原始数据文件自动定时备份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QLite的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存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平台简介与数据库分析 |
2.1 WUSH-BH主采集器简介 |
2.1.1 采集器的硬件架构 |
2.1.2 采集器数据管理系统 |
2.2 常用嵌入式数据库简介 |
2.2.1 嵌入式Empress |
2.2.2 Berkeley DB |
2.2.3 SQLite |
2.3 嵌入式数据库的对比与选择 |
2.4 嵌入式数据库SQLite的移植 |
第三章 总体设计 |
3.1 数据存储模型设计 |
3.1.1 主采集器存储数据文件 |
3.1.2 气象要素数据的数据类型在数据库表中的表示 |
3.1.3 数据库表设计 |
3.2 数据库管理功能设计 |
3.2.1 数据宏观存储关系设计 |
3.2.2 基于SQLite的数据管理程序设计思路 |
3.2.3 数据存储 |
3.2.4 数据读取 |
3.2.5 死锁问题分析 |
3.2.6 开启预写日志 |
3.2.7 文件损坏分析与修复 |
第四章 功能实现 |
4.1 采集器数据管理程序主要API简介 |
4.2 基于SQLite的采集器数据管理程序实现 |
4.2.1 数据操作前准备程序实现 |
4.2.2 分钟数据存储程序实现 |
4.2.3 分钟数据读取程序实现 |
4.2.4 分钟数据删除程序实现 |
4.2.5 数据库删除程序实现 |
4.2.6 FLASH数据备份至CF卡程序实现 |
4.2.7 损坏数据库自动检测与修复程序实现 |
4.3 动态库编译与使用 |
第五章 系统功能与性能测试 |
5.1 数据可视化 |
5.1.1 CF卡中的分钟气象要素数据 |
5.1.2 采集器内部FLASH中的分钟气象要素数据 |
5.2 数据存取效率测试 |
5.3 可存储数据量测试 |
5.4 修复机制测试 |
5.4.1 回滚日志与预写日志模式下SQLite自动修复对比 |
5.4.2 预写日志文件损坏时数据库备份机制修复 |
5.4.3 修复机制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个人展望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新型自动气象站业务运行监控工具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架构与工作原理 |
2 技术实现 |
2.1 自适应不同台站观测任务的实现 |
1)通过程序进程获取测报业务软件安装目录。 |
2)参数的读取。 |
2.2 上传数据的业务逻辑实时检查 |
1)定时观测时次未人工质控的实时检测。 |
2)蒸发异常及深层地温进水检查。 |
3)日数据缺测检查。 |
2.3 雨量记录与天气现象矛盾的检测 |
2.4“传输”程序假死状态检测及网络监控 |
3 运行效益 |
(3)遂宁市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成果 |
1.5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自动气象站及相关理论 |
2.1 自动气象站概述 |
2.1.1 自动气象站简介 |
2.1.2 自动气象站的组成 |
2.1.3 自动气象站工作原理 |
2.2 系统相关技术 |
2.2.1 C/S与B/S |
2.2.2 数据库存储技术 |
2.2.3 Google Map API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背景需求 |
3.2 系统结构需求 |
3.3 系统性能需求 |
3.4 系统功能需求 |
3.5 系统开发平台 |
3.5.1 系统开发硬件平台 |
3.5.2 系统开发软件平台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4.1.1 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
4.1.2 系统设计原则 |
4.1.3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 |
4.2.1 国家气象观测站查询统计系统功能 |
4.2.2 自动气象站WEB综合管理系统功能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据组织与处理 |
5.1 气象观测数据的重要性 |
5.2 数据文件的种类及格式 |
5.2.1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种类 |
5.2.2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
5.2.3 Micaps系统数据 |
5.3 观测数据质量控制 |
5.4 系统数据流分析 |
5.5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5.5.1 数据库的构成 |
5.5.2 数据库设计 |
5.5.3 数据库的访问 |
5.5.4 数据库的操作 |
5.5.5 数据库的备份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功能的实现 |
6.1 数据后台处理系统 |
6.2 国家气象观测站查询统计系统 |
6.2.1 历史同期查询功能 |
6.2.2 某时段查询功能 |
6.2.3 某时段分析功能 |
6.2.4 逐时段分析功能 |
6.3 基于WEB的自动气象站综合管理系统 |
6.3.1 用户登录验证 |
6.3.2 用户、站点管理 |
6.3.3 地图填图显示功能 |
6.3.4 查询统计功能 |
6.3.5 实时数据折线图 |
6.3.6 疑误数据管理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系统测试 |
7.1 测试意义和目的 |
7.2 测试的方法 |
7.3 系统测试结果 |
7.3.1 系统界面测试 |
7.3.2 系统功能测试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工作总结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省级自动气象站资料处理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技术介绍 |
2.1 自动气象站 |
2.1.1 自动气象站定义 |
2.1.2 自动气象站分类 |
2.2 北斗通信 |
2.2.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2.2.2 北斗用户IC卡分类 |
2.3 GIS技术 |
2.4 Oracle数据库 |
2.5 WEB发布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背景 |
3.2 功能需求 |
3.3 非功能需求 |
3.4 数据规范 |
3.4.1 自动气象站资料文件命名规范 |
3.4.2 自动气象站资料文件内容格式规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整体构架 |
4.2 资料收集转发子系统 |
4.2.1 省外资料收集 |
4.2.2 省内资料地面宽带收集 |
4.2.3 省内资料北斗通信收集 |
4.3 处理存储子系统 |
4.3.1 数据库设计 |
4.3.2 数据处理入库 |
4.4 应用展示子系统 |
4.4.1 数据层 |
4.4.2 GIS服务层 |
4.4.3 Web服务层 |
4.4.4 客户层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省级自动气象站资料处理应用系统实现 |
5.1 应用展示系统 |
5.1.1 综合观测 |
5.1.2 降水统计 |
5.2 北斗收集系统 |
5.2.1 站点列表 |
5.2.2 数据到报 |
5.2.3 北斗终端管理 |
5.3 处理存储系统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省级自动气象站资料处理应用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环境 |
6.2 系统测试目标 |
6.3 系统测试方案 |
6.4 系统功能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ARM9自动化气象站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设计方案 |
2.1 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
2.1.1 新型自动气象站的设计要求 |
2.1.2 新型自动气象站的设计原则 |
2.2 系统设计方案 |
2.2.1 系统设计的总体结构 |
2.2.2 控制器选择 |
第三章 自动气象站硬件体系结构 |
3.1 传感器的选型 |
3.1.1 温湿度传感器 |
3.1.2 气压传感器 |
3.1.3 风速、风向传感器 |
3.1.4 雨量传感器 |
3.2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
3.2.1 温湿度采集电路设计 |
3.2.2 气压采集电路设计 |
3.2.3 风速、风向、雨量电路设计 |
3.3 主控制电路 |
3.4 通信接口单路 |
3.4.1 串口电路 |
3.4.2 CAN总线电路 |
3.4.3 以太网口接口电路 |
3.5 存储电路设计 |
3.5.1 SRAM电路设计 |
3.5.2 FLASH硬件电路 |
3.5.3 CF接口硬件电路 |
3.5.4 SD卡接口电路设计 |
3.6 GPRS远程通信 |
3.6.1 GPRS技术 |
3.6.2 GPRS方案确定 |
3.6.3 人机交互通信协议 |
第四章 气象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
4.1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1.1 MSP430软件开发环境 |
4.1.2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2 ARM嵌入式软件设计 |
4.2.1 软件设计步骤简介 |
4.2.2 交叉编译环境 |
4.2.3 U-Boot移植 |
4.2.4 Linux系统内核裁剪和移植 |
4.2.5 文件系统移植 |
4.3 自动站应用程序设计 |
4.3.1 应用程序设计环境 |
4.3.2 数据质量控制 |
4.3.3 应用程序设计 |
第五章 自动站性能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测试方案 |
5.3 系统测试结果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6)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自动气象站及相关技术介绍 |
2.1 自动气象站简介 |
2.2 B/S结构框架 |
2.3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 |
2.4 统一建模语言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的设计 |
3.1 软件需求分析 |
3.1.1 软件主要任务 |
3.1.2 软件的功能需求 |
3.2 软件架构设计 |
3.3 软件主要功能设计 |
3.3.1 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
3.3.2 数据接.模块设计 |
3.3.3 质量控制模块设计 |
3.3.4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
3.3.5 参数设置模块设计 |
3.3.6 软件管理模块设计 |
3.4 软件数据库设计 |
3.4.1 实体关系图 |
3.4.2 主要数据表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的实现 |
4.1 软件开发环境 |
4.1.1 硬件环境 |
4.1.2 软件环境 |
4.2 软件主要模块的实现 |
4.2.1 软件登录和主界面 |
4.2.2 数据接.模块的实现 |
4.2.3 质量控制模块的实现 |
4.2.4 人机交互模块的实现 |
4.2.5 参数设置的实现 |
4.2.6 软件管理模块的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的测试分析 |
5.1 系统测试 |
5.1.1 测试方法 |
5.1.2 测试环境 |
5.1.3 测试结果 |
5.2 软件运行情况 |
5.3 典型测试用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对自动气象站数据安全操作与管理维护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自动气象站操作系统安装与备份 |
1.1 漏洞补丁程序安装 |
1.2 NTFS文件系统的安装利用 |
1.3 关闭“Guest”账号并清除多余用户 |
2 测报业务软件系统重装注意事项 |
2.1 重装前整个目录作备份 |
2.2 卸载老版本软件 |
2.3 重装后作参数文件恢复尝试 |
3 自动气象站数据备份 |
3.1 采集器中数据未写入计算机 |
3.2 应急传输及其他应急软件备份 |
3.3 自动站数据备份 |
4 自动气象站硬件设施日常管理维护 |
(8)提高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质量方法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时观测数据文件简介 |
2 实时观测数据质量的影响因子 |
2.1 设备自身因素影响 |
2.2 外界因素影响 |
3 实时数据维护质控方式 |
3.1 软件质量检查 |
3.2 正点数据维护 |
3.2.1 定时观测数据维护。 |
3.2.2 非定时观测数据维护。 |
4 提高实时数据质量的方法 |
4.1 正确设置地面审核规则库 |
4.2 保证计算机和采集器走时准确 |
4.3 定时观测数据维护的启动时间 |
4.4 滞后降水量的处理 |
4.5 保证长Z文件的完整 |
4.6 校对上传文件质量和发送时效 |
4.7 熟练掌握故障处理流程 |
5 结语 |
(9)自动气象站Z文件实时数据丢失的恢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Z文件数据丢失原因分析 |
2 Z文件数据恢复方法 |
2.1 通过“常规数据卸载”功能 |
2.2 利用“质量控制软件” |
2.3 排除通讯串口故障的恢复方法 |
2.4 复制Z文件 |
2.5 自动站数据备份路径 |
3 防止数据丢失措施 |
4 结语 |
(10)自动气象站数据的网络查询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3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
第二章 项目分析 |
2.1 项目综述 |
2.1.1 基于地理信息数据平台(GIS) |
2.1.2 基于可视数据系统(Videotext) |
2.1.3 基于有定义的标准数据库 |
2.1.4 基于综合性与可扩展性 |
2.2 软件基本功能 |
2.2.1 GIS 地图数据操作功能 |
2.2.2 气象探测“数据场”的实时显示 |
2.2.3 气象探测数据的历史查询 |
2.2.4 气象探测数据的形势场分析 |
2.2.5 图形打印输出 |
2.3 数据库的选择 |
2.4 平台的选择 |
2.5 设计中用到的相关技术 |
2.5.1 SQL Server 2005 |
2.5.2 基于 XML 的 SVG 文件 |
2.5.3 Visual C#.net 技术 |
2.5.4 Delphi 编程技术 |
2.5.5 MapInfo 技术 |
2.5.6 ADO.NET 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原始探测数据文件的收集 |
3.1 原始探测数据文件的格式说明 |
3.1.1 文件名所表示的含义 |
3.2 数据文件的入库 |
3.2.1 数据文件入库流程图 |
3.2.2 数据文件入库的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实时探测数据库的建立 |
4.1.1 台站参数表的建立 |
4.1.2 实时资料表的建立 |
4.1.3 四要素分钟资料表的建立 |
4.2 数据库的维护 |
4.3 数据库的备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SVG 技术的应用 |
5.1.1 获取地理信息数据 |
5.1.2 SVG 图形的控制 |
5.1.3 MapBasic 的应用 |
5.2 实时数据的查询 |
5.2.1 任意时间段累积雨量的查询 |
5.2.2 任意时间气温的查询 |
5.2.3 其它观测要素值的查询 |
5.2.4 单站数据的查询 |
5.3 等值线图形的绘制 |
5.4 地图的其它功能 |
5.4.1 地图的缩放功能 |
5.4.2 地图的测距功能 |
5.4.3 地图的鹰眼功能 |
5.4.4 发报站点的数据监控 |
5.4.5 单站实时数据的监控 |
5.4.6 数据监控报警功能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论文的总结 |
6.2 进一步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自动气象站原始数据文件自动定时备份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QLite的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存储系统设计[D]. 肖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9(04)
- [2]新型自动气象站业务运行监控工具的开发[J]. 王建庄,余秀娟. 广东气象, 2016(05)
- [3]遂宁市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玲.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4]省级自动气象站资料处理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D]. 方国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5]基于ARM9自动化气象站设计与实现[D]. 贺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04)
- [6]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设计与实现[D]. 张磊.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7]对自动气象站数据安全操作与管理维护的探讨[J]. 许孟会. 农业与技术, 2013(05)
- [8]提高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质量方法浅析[J]. 高磊,邹琤,艾青.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9)
- [9]自动气象站Z文件实时数据丢失的恢复方法[J]. 仇巧玲,史润琴,张连霞.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10)
- [10]自动气象站数据的网络查询系统研究[D]. 陈斌.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