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灭鼠剂中毒防治探讨

禁用灭鼠剂中毒防治探讨

一、禁用灭鼠剂中毒防治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普荣凤[1](2021)在《三七种植土壤氯化苦熏蒸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且易产生连作障碍。氯化苦作为土壤熏蒸剂,能够杀死土壤中病原菌、害虫、线虫等有害生物,并在草莓、生姜、番茄、茄子、辣椒、人参、山药等作物上广泛应用,有效缓解了连作障碍问题,保障了作物的质量与产量。但是氯化苦在三七应用上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探究了氯化苦熏蒸三七种植土壤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与修复技术,及地膜对氯化苦熏蒸效果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氯化苦处理对三七种植土壤和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氯化苦能够解决三七连作障碍,且增加土壤中氮含量,为三七生长提供氮元素,其对土壤蛋白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熏蒸过程中会使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脲酶活性减小。其中,当氯化苦用量为40 kg/666.7 m2时,三七叶片、根、茎生长状态最好,三七植株营养元素和三七根部五个主要皂苷含量最佳,呈现为CP40>CP50>CP30。当氯化苦用量为40 kg/666.7 m2能够有效的解决三七连作障碍,其增加三七产量与质量。(2)微生物有机肥对氯化苦熏蒸土壤微生物的修复及对三七生长发育的影响氯化苦的熏蒸后微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组成结构发生改变,微生物有机肥能够增加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物种组成结构。氯化苦熏蒸后降低优势菌与有益菌的物种丰度,而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后能够修复部分微生物物种如芽孢杆菌门(Gemmatimonad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Clathrosphaerina属,Chrysosporium属同时增加土壤中物种丰富水平。微生物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中物种丰富水平,修复氯化苦造成的部分微生物物种缺失和减少,与此同时,施用微生物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三七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三七主根五个主要皂苷含量。说明,氯化苦熏蒸会减少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而微生物有机肥能够修复,且能够促进三七的生长。(3)地膜覆盖氯化苦熏蒸效果的影响氯化苦土壤熏蒸覆盖不同厚度地膜,6S厚度地膜下氯化苦持效时间长。从熏蒸第1 d到熏蒸第7 d,土壤中氯化苦大幅度降低,降低89.00%-90.53%,且6S地膜下土壤中氯化苦含量始终大于8S地膜处理,与此同时,熏蒸过程中微生物菌落数呈现先降低而后增加趋势,且6S地膜下更有利于减少致病菌镰刀菌属(Fusarium)的丰度。氯化苦熏蒸后,地膜的表观情况、物理性质(透光率、重量、厚度、断裂拉伸率和拉伸强度)及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表现为8S被腐蚀情况大于6S。因此,地膜6S更有利于氯化苦土壤熏蒸,对氯化苦存留量、微生物的杀死情况以及地膜腐蚀性,都表现为地膜6S更佳。

陈燕[2](2020)在《鼠类抗药靶基因多态性及在黄胸鼠抗药性评估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啮齿目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哺乳类动物之一,其中的一些鼠类不仅危害农林牧业的生产,并且携带多种疾病,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抗凝血类灭鼠剂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灭鼠剂,但近年来鼠类的抗药性的问题愈发严重。鼠类产生抗性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多数鼠类抗性种群的产生是因为在抗凝血类灭鼠剂的选择作用下,导致种群中携带抗性突变的个体的频率逐渐升高;另外,一些生活在干旱地区的鼠类对抗凝血类灭鼠剂表现出天然的抗性。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亚基1(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complex subunit 1,Vkorc1)是维生素K循环中的关键基因,也是抗凝血类灭鼠剂作用的靶基因,该基因上的突变可以导致鼠类的抗性。维生素K循环中的依赖还原型辅酶I(II)醌氧化还原酶(NAD(P)H Quinone Dehydrogenase 1,Nqo1)和与凝血因子活化相关的γ-谷氨酰羧化酶(Gamma-Glutamyl Carboxylase,Ggcx)也被认为与鼠类的抗药性相关。本文通过比较干旱地区和其它生境鼠类的Vkorc1、Ggcx、Nqo1基因多态性,结合系统进化分析和选择压分析,探讨3个基因在干旱区鼠类尤其是在天然抗性的鼠类中是否发生适应性进化及推测可能导致适应性进化的原因;同时以黄胸鼠为重点研究对象,利用Vkorc1基因多态性评估我国黄胸鼠种群的抗性水平,并以相对中性进化的线粒体基因D-loop为分子标记,分析我国抗性黄胸鼠抗性相关变异在种群间的基因流。主要结果如下:1.发现干旱区鼠类的Vkorc1基因进化速率(dN/dS值)要明显高于其它生境中的鼠类,并且在地中海小家鼠和嗜沙肥鼠的Vkorc1基因中检测到适应性进化的信号。然而,在干旱区鼠类的另外2个基因Ggcx和Nqo1均没有检测到选择信号。干旱区鼠类地中海小家鼠和嗜沙肥鼠Vkorc1基因的加速进化可能与适应缺乏维生素K的干旱环境相关。2.发现我国黄胸鼠种群的Vkorc1基因携带3个突变Ala26Thr、Ala41Ala和Tyr139Cys,其中Tyr139Cys已被证实可以导致不同鼠类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类灭鼠剂的抗性,在四川、广东、福建、湖南、西藏种群中都有发现,其中湖南突变频率最高可达66.7%。结合D-loop基因流分析发现,西藏地区黄胸鼠抗性突变可能是从四川输入的。我国多地区黄胸鼠Vkorc1出现Tyr139Cys抗性突变,该突变在种群中的频率可以用来监测种群的抗性水平。Ala26Thr突变可能会导致黄胸鼠的抗性,但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生理抗性检测。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鼠类Vkorc1基因的多态性,揭示了干旱区鼠类的Vkorc1与其它生境中鼠类相比更容易产生适应性进化,获得的Vkorc1突变数据也为后续开展不同鼠类抗药性机制研究提供了分子基础。同时通过对黄胸鼠种群内Vkorc1多态性分析,发现一个用于抗性检测的分子标记,有效评估了我国不同黄胸鼠种群的抗性水平,为抗凝血类灭鼠剂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孙丽华[3](2019)在《苏州地区急诊就诊儿童误服中毒的临床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苏州地区急诊就诊儿童误服中毒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2.分析导致该地区急诊就诊儿童误服中毒的可能影响因素。3.进一步探寻导致这部分儿童误服中毒的深层次原因,为制定科学的综合预防、干预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描述性分析法和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法。1.临床调查: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8月31日因误服中毒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就诊的332例误服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毒物名称、服用剂量、中毒时间、首发症状、发生地点、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性质、辅助检查、急救措施及患儿转归、家庭经济负担等,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2.质性访谈:采用质性研究的目的抽样法,选取其中PSS(中毒严重程度评分)≥2分的患儿,经签订家长知情同意书后,进行半结构化质性访谈,直到资料信息量饱和,最终访谈了12位家属,进一步探询患儿误服中毒的深层次原因。结果1.流行病学特点:儿童误服中毒临床调查一般资料显示,本次调查研究的332例误服中毒患儿,男孩186例(56.02%),女孩146例(43.98%),男孩发生比例高于女孩,男女孩比例1.27:1;患儿年龄45天~15岁2月,平均年龄为(2.36±0.76)岁,其中1~3岁幼儿期儿童188例(56.63%)误服中毒最多;毒物种类繁多,以药物中毒211例(63.55%)居首位,依次为:内服药183例(55.12%),生活日用品31例(9.34%),其他毒物30例(占9.04%,以干燥剂最多,其次有水银、油性笔芯油等),农药、鼠药及除草剂(主要为百草枯)较少见,但毒性很强,误服中毒时症状多为昏迷、意识障碍;从误服毒物到就诊的时间约为20分钟~8小时,平均中毒时间为(2.02±0.46)小时;中毒原因包括意外误服258例(77.71%),药物过量服用61例(占18.37%),家属喂错13例(占3.92%);误服中毒患儿中103例来自农村,93例来自城市,136例流动儿童;误服中毒地点以自己家中最多,共311例(占93.67%);发生误服时的照顾者以父母居多230例(占69.23%);而72.33%的患儿在发生误服后未采取任何应急措施,仅13.46%的患儿误服后家属采取了催吐或服用牛奶、酸奶等方法;对于毒物保管89.72%的家属会随处放(患儿可及的地方);经紧急催吐、洗胃、活性炭吸附、静脉输液等抢救处理,53例(15.96%)收住入院治疗(其中21例收住入重症监护室),最终治愈出院325例,留有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后遗症患儿6例,1例毒蘑菇中毒患儿仍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暂无死亡病例。2.儿童误服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显示:两变量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以及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识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3.儿童误服中毒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好奇、喜动,认知能力、生理和心理成熟程度不高;家庭成员安全意识淡漠,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知识;生活节奏快,家庭结构不稳定,父母缺乏直接的监护和教育;陪护人监管不力;社会安全教育宣传不够等是造成儿童误服中毒的综合影响因素。结论1.儿童误服中毒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因性别、年龄而有不同程度发生,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性。2.家庭安全教育意识淡薄、缺乏安全教育知识和理念,应引起重视。3.重视毒物保存和管理,改进毒物外包装,限购或改进剧毒物质购买途径,应该得到全社会关注。

董建光[4](2017)在《71例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总结抗凝血杀鼠剂中毒引起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维生素K1等综合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通过了解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患者的诊疗过程,分析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的误诊原因,从而提高确诊率。为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的诊疗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013年12月2016年9月我院中毒救治科收治的71例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中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情况、中毒原因、中毒时间、住院时间、临床表现、血红蛋白及凝血功能、毒物检测等相关化验指标,诊疗过程及其预后情况作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此71例病例资料中涉及误诊的27例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出院3个月至1年予以电话随访。结果71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40岁(1579),平均中毒时间为1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2天。中毒原因包括自杀(27例)、误服(7例)、谋杀(1例)、原因不详(36例)。27例患者来自河北,16例来自北京,7例来自山西,5例来自内蒙古,山东、湖北各3例,陕西、四川、江西各2例,辽宁、湖南、河南、广西各1例。来自城市21人,占29.58%,来自农村50人,占70.42%,农村明显多于城市。按照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轻、中、重度中毒患者人数分别为10人、24人、37人。有65例患者入院时送检血样中查到溴鼠灵,含量为95300ng/ml,平均为95ng/ml,有34人出院时复查血中毒物浓度,溴鼠灵含量为22456ng/ml,平均为162.5ng/ml。有70例患者入院时抽血化验毒检并在血样中查到溴敌隆,含量为34348ng/ml,平均为30ng/ml,出院时有6人复查毒物检测,溴敌隆含量为726ng/ml,平均为16.2ng/ml。出院时凝血功能指标较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明显好转,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维生素K1(VK1)平均用量为60mg/天,出院时VK1用量平均为10mg/天。19例患者能明确出院后停用VK1的时间,为0.314个月,平均为3个月;有9例患者停药时复查了毒检,为085ng/ml,平均为11ng/ml。42例患者未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而自动出院,29例为好转出院。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长时间的多部位出血共140例次,尿血、牙龈出血、(耳)鼻出血等症状是该病的主要首发症状,占83次(59.3%),其余还有皮下瘀斑(9例)、腹痛(9例)、便血(8例)、月经量多(5例)、肢体疼痛(5例)、恶心呕吐(3例)、腰痛(3例)、结膜出血(2例)、呕血、痰中带血、乏力各1例。患者的性别、中毒原因、入出院凝血功能指标(PT、APTT、PTA)有明显的差异性。患者的中毒时间与入院时凝血功能、毒检量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VK1用量与凝血功能指标、血红蛋白(Hb)、毒检量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停VK1时间与毒检量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例患者出院后未用VK1,不治死亡。本组误诊率38.1%,误诊例次共43次。误诊时间1天7个月,平均误诊时间24.8天。误诊医院:社区医院(诊所)7例,二级医院17例,三级医院17例,不详(当地医院)2例。误诊范围涉及多个专科,共14种疾病,其中居前四位的是泌尿系结石(5例)、凝血功能障碍(5例)、泌尿系感染(3例)和牙龈出血(3例),另有鼻出血2例,血液病2例,亚硝酸盐中毒、感染性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阑尾炎、阴道出血、腰椎间盘突出症、肿瘤性病变合并出血各1例,未明确诊断16例。临床表现多样,23例尿血、10例牙龈出血、8例(耳)鼻出血,5例肢体疼痛(或活动障碍),4例月经量增多,腰痛、腹痛各2例,1例便血,无症状(凝血异常)1例。19例患者入院时出现凝血功能指标异常,14例患者血细胞分析提示中、重度贫血。本组均符合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的临床诊断标准,确诊后给予补液促排、补充VK1、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预后均良好。住院期间患者均未出现VK1注射液严重过敏及不良反应。结论1.本组研究资料中,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发病率明显多于城市,病人大部分来自北京、河北等周边省市,中毒原因包括自杀、误服、谋杀、原因不详,以中青年为主,平均中毒时间为1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2天。2.抗凝血杀鼠剂中毒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和不同部位的自发性出血,对不明原因出现尿血、牙龈出血、(耳)鼻出血等症状患者,应考虑可能为抗凝血杀鼠剂中毒,并尽快完善相关化验检查。3.VK1为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的特效拮抗剂,VK1的用量及用药时间与抗凝血杀鼠剂的毒物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红蛋白呈负相关。4.VK1的用量应足量、足疗程,治疗上应根据凝血功能和体内毒物浓度逐渐调整VK1用量,平均停药时间为3个月,长者可达14个月,平均停药时毒物浓度为11ng/ml,停药时VK1平均用量为10mg/天。注意防治VK1的副反应,适时补充悬浮红细胞,改善贫血。5.血液灌流对降低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患者体内毒物浓度有效,可以缩短总的治疗时间,尤其对血中毒物浓度较高的患者效果明显。6.抗凝血杀鼠剂中毒起病隐匿,临床特征不典型,容易误诊。临床中对不能用一元化解释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要考虑可能为抗凝血杀鼠剂中毒。7.凝血功能化验和VK1试验性治疗可助于鉴别诊断,毒物检测可明确诊断。为提高确诊率,还应加强接诊医生,尤其是低年资和非中毒专科医师对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的认识。

白丽娜[5](2017)在《血液灌流对急性溴敌隆中毒体内毒物清除效果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评价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在急性溴敌隆(Bromadiolone)中毒患者和染毒犬体内毒物的清除作用;2.比较活性炭罐和树脂炭的毒物清除作用的优劣。方法:1.测定生物样品中溴敌隆含量的HPLC方法:实验采用3200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色谱条件及质谱条件符合实验检测标准,参照溴敌隆毒检标准检测方法。2.溴敌隆中毒HP治疗的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溴敌隆中毒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收集解放军307医院的病例,实验入组条件为所有溴敌隆中毒患者入院后同意接受HP并留取血样本送检,初步筛选后有21例病例纳入本研究,分析21例行HP(活性炭罐)治疗的急性溴敌隆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每次灌流前后血液中溴敌隆浓度变化,观察其单次清除率和总清除率,评价HP的治疗效果。3.溴敌隆染毒比格犬模型的建立:将3只比格犬随机编号(体重9-11kg),分别给予150mg、50mg、10mg剂量溴敌隆溶液经腹腔注射染毒。观察比格犬的症状表现,并采集1d、2d、3d、4d、5d、6d外周静脉血进行毒物检测。4.活性炭和树脂血液灌流救治溴敌隆染毒比格犬的对比研究:将15只比格犬(体重9-11kg)随机分为对照组(仅溴敌隆染毒)、实验组1(溴敌隆染毒后6h予活性炭HP)及实验组2(溴敌隆染毒后6h予树脂HP)三组,每组5只,全部比格犬采用溴敌隆4.5mg/kg腹腔注射染毒。染毒后0.5h、2h、4h、6h、8h、12h、24h、30h于外周静脉取血检测血浆中溴敌隆浓度,观察溴敌隆的浓度变化,评价HP的清除毒物效果。结果:1.测定生物样品中溴敌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发现血清中溴敌隆200ng/ml标准品质谱图中样本溴敌隆出峰时间是5.4min,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均能满足实验要求,可以用于本实验研究。2.临床研究21例急性溴敌隆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血液中溴敌隆浓度有明显变化(p<0.01),随着hp次数增加,对毒物的总清除率提高更显着(p<0.01),且单次hp对溴敌隆清除率可高达30%以上。3.动物实验研究:根据文献记录,分别对三只比格犬进行不同剂量染毒,结果显示,大剂量染毒犬(150mg)经染毒后,2小时后出现精神萎靡,24小时后开始出现牙龈出血,并有少量便血,并3天后死亡,而小剂量染毒犬(10mg)经染毒后,无明显异常表现。而中剂量染毒犬(50mg)经染毒后,出现便血,但无死亡现象,因此,确定50mg(4.5mg/kg)为本动物实验研究的染毒剂量。4.活性炭和树脂的毒物清除作用比较:实验结果显示,hp能明显加快比格犬体内溴敌隆的清除,在检测各个时间点上,三组清除率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其中以实验组2清除率最大(p<0.05)。各组血浆溴敌隆浓度数据经统计后得到各组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三组消除半衰期具有统计学差异(170hvs.90hvs.43h,p<0.05),且清除率三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差异(66.58ml/hvs.225.0ml/hvs.493.3ml/h,p<0.05),溴敌隆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组间比较差异显着(663790h*ng/mlvs.356830h*ng/mlvs.137910h*ng/ml,p<0.05),而峰浓度(maximumconcentration,cmax)及平均保留时间(meanretentiontime,mr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从实验结果来看,实验组2对溴敌隆清除效果最好。结论:1.hp能有效降低溴敌隆中毒患者(或染毒动物)血液溴敌隆浓度,单次hp对溴敌隆清除率可高达30%以上,反复hp可显着提高总体毒物清除率。且不良反应少,从而能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再次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2.活性炭罐和树脂罐均可有效清除体内溴敌隆,但树脂罐效果更优。提示:急性溴敌隆中毒早期除进行胃肠道内毒物清除外应尽早行hp治疗,条件允许时优选树脂罐。

郑智民,郭志南,郑维平[6](2010)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六)——震灾水灾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文中提出

周兰[7](2010)在《基于角膜图像的死亡时间推断研究和中毒死亡案件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 PMI)推断一直刑事科学技术和法庭科学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实现准确、快速的推断,对迅速侦破案件,处理司法鉴定中的疑难问题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死亡时间推断实验成果颇多,但均因检材制备较为复杂,实验方法难以统一,离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距离。本实验以易于观察、结构单一的角膜为实验对象,通过高清数码摄像机连续拍摄48小时,对家兔死后角膜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直接的观察和记录。在角膜区域图像分割和图像特征提取的基础上,使用分类计算的方法建立死亡时间推断模型。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步骤简单,运算方法可靠,预测结果较为满意。[目的]1.建立0-48小时内,连续高清摄像,间隔15min截取兔眼数码照片以观察角膜变化的方法。2.应用matlab软件,在角膜图像分割方法的基础上和建立进行参数提取和运算的方法,取得角膜混浊图片特征库。3.建立用分类器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模型。4.对不同分类器预测效果的进行比较。[方法和步骤]1.预实验:健康家兔1只,空气栓塞法处死。尸体置于温度控制在(25±1)℃,相对湿度20%-60%的暗室中,门窗关紧遮光,台灯照明,用止血钳使角膜暴露于空气中。从死后即时到48小时内,使用高清摄像机(SONY,HDR-SR12)连续拍摄48小时,取得视频每15分钟截图,取死后15分钟至47小时的图片依次标号为1-188。2.对兔眼图片进行直方图分割,将图片分割为角膜瞳孔区域和其他区域,并提取出角膜瞳孔区域。3.利用matlab软件提取一下9种视觉特征:GF, EL, G, S, C, J, Mean, Var和Ske。其中,GF、MEAN/VAR和SKE为颜色特征量,G、S、C和J为纹理特征量。9个特征参数分别为:GF:描述两区域灰度值的区别;MEAN:反应图像颜色的平均值;VAR:表达颜色在图像上的分布均匀程度;SKE:表达图像颜色分布的不对称性;EL:描述图像纹理的光滑程度;G:描述图像纹理清晰程度;S:反映图像纹理的多少和质地;C:描述矩阵中行或列元素之间相似程度的;J对图像灰度分布均匀性的度量。4.用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 KNN)分类器对兔子的所有图片进行分类计算,采用4-折的交叉验证运算结果取平均值,进行5轮运算。将15分钟到47小时依次分为3个、4个、5个、6个、8个、10个和14个时间段(分类数为3时,则表示将死后时间分隔成三段,每个时间段15小时左右),观察各个时间段分类的准确率和时间精度对结果的影响。5.取家兔4只。依次标为兔1,兔2,兔3,兔4,图片摄取和分析处理的方法以及KNN运算方法同预实验。6.取9个参数联合使用,分别用KNN分类器、Adaboost (Adaptive Boosting)分类器和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分类器对4只兔子的所有图片进行分类计算,采用4-折的交叉验证运算结果取平均值,进行5轮运算。将15分钟到47小时依次分为3个、4个、5个、6个、8个、10个和14个时间段(类别数),比较三种种分类器的分类准确率。[结果]1.建立的分类模型能较好的完成死亡时间的分类运算以进行预测。2.所用角膜分割方法均能较好的完成的兔眼图像分割。3.9种视觉特征均可用于推断模型,单独使用的分类能力较弱,联合使用结果较好。4.同类别数下,9个参数联合运用KNN分类器,单只兔子和4只联合运算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5.联合使用各特征,随着死后时间分段数的增加,各时间间隔内的分类准确率下降。对单只兔子数据使用KNN分类器,在分类数为3时,单只兔子的分类准确率平均值为97.1%,分类数为8时准确率平均值为88.5%,分类数为14时平均值为81.5%;取四只兔子图片数据一起进行分类,其准确率在分类数3时为96.9%,分类数为8时准确率为87.6%,分类数14时准确率为80.9%。6.使用Adaboost分类器,9参数联合使用,单只兔子的分类准确率平均值在分类数为3时,为94.4%;分类数为8时,平均值为85.3%,分类数为14时,平均值为72.9%。四只兔子联合运算,分类数为3时准确率为85.1%;分类数为14时准确率为64.7%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较之于KNN分类器,单只兔子运算,分类数较少时两者无明显差异,而分类数较多(10个和14个)有统计学差异,Adaboost分类器低于KNN分类器的结果。而多只兔子联合运算时Adaboost明显低于KNN分类器。7.使用SVM分类器,9参数联合使用,分类数为3时,单只兔子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为88.3%,四只兔子联合运算时准确率为78.9%;分类数为14时,单只兔子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为50.9%,四只兔子联合运算时准确率为30.2%。远低于前两种分类器。[结论]1.成功建立了用9个图像特征对死亡时间进行推断的分类模型。2.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方法可以对角膜瞳孔区域进行有效地截取。3.本实验所选取的9个视觉特征可以对兔的死亡时间的进行较准确的推断。4.建立的KNN分类器推断模型能较好的完成本实验数据的运算,得出较为稳定的结果。5.在本实验中,KNN分类器优于SVM分类器和Adaboost分类器。背景:中毒在全球均有较高的发生率,危害人类健康,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均有比较大的影响。本文旨在描述华中地区中毒死亡案件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为案件调查和公共防治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取1999年-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暨湖北同济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218例中毒案件,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年龄主要集中分布于20-49岁,占69.7%,男女比率为1.7:1。其中最为常见的为杀鼠剂中毒,占19.7%,农药及除草剂中毒占17.9%,一氧化碳中毒占16.5%,而药物、酒精中毒分别为13.8%、12.4%。口服为主要的中毒途径,占65.1%,其次依次为吸入、注射及皮肤接触。死亡方式大多数为为意外中毒,占64.7%;自杀占25.2%,而他杀中毒死亡占3.7%,未定性的占4.1%。与本单位1956-1984年和1983-1999年两次的研究资料相比,杀鼠剂、CO、酒精和药物中毒的比例升高,意外中毒死亡的案件比例也升高。结论:农药中毒在中国仍为突出的威胁公共安全和健康的问题,政府实行有效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对农药,尤其是杀鼠剂的应用,进行有效的限制及管理将尤为重要。

沈建忠,吴光华[8](2006)在《鼠的防治(八)——常用灭鼠剂中毒的急救》文中提出

丁茂柏[9](2005)在《致痉挛性灭鼠剂中毒反应及救治》文中研究表明常见的致痉挛性灭鼠剂有八个品种,其中五种为禁用品种。该类灭鼠剂对所有哺乳动物毒性都很大,对中枢神经系统均有直接兴奋作用,主要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常伴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食含灭鼠剂的毒饵或被灭鼠剂污染的食物。多数致痉挛性灭鼠剂无特效解毒剂,仅乙酰胺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及甘氟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吴志坚[10](2005)在《灭鼠药物中毒的诊治分析》文中认为

二、禁用灭鼠剂中毒防治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禁用灭鼠剂中毒防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三七种植土壤氯化苦熏蒸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氯化苦的理化性质与应用
        1.1.1 氯化苦的理化性质
        1.1.2 氯化苦的应用
    1.2 氯化苦熏蒸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 氯化苦熏蒸对土壤氮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1.4 氯化苦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5 三七的连作障碍与解决办法
    1.6 微生物有机肥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6.1 微生物有机肥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6.2 微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7 地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与降解
        1.7.1 地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7.2 地膜的降解腐蚀
    1.8 研究背景、目的及内容
        1.8.1 研究背景
        1.8.2 研究目的
        1.8.3 研究内容
        1.8.4 技术路线
第2章 氯化苦熏蒸对土壤和三七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检测项目与方法
        2.2.4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氯化苦处理对三七种植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2.3.2 氯化苦处理对三七种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3.3 氯化苦处理对三七生长发育的影响
        2.3.4 .氯化苦处理对三七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影响
        2.3.5 氯化苦处理对三七主根皂苷含量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微生物有机肥对氯化苦熏蒸土壤微生物的修复及对三七生长发育和品质提升影响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计
        3.2.3 实验采样与检测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有机肥处理对氯化苦熏蒸三七种植土壤微生物菌落数的影响
        3.3.2 有机肥对氯化苦熏蒸三七种植土壤细菌与真菌菌群结构影响
        3.3.3 有机肥处理对氯化苦熏蒸三七种植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3.4 有机肥处理对氯化苦熏蒸后三七生长发育影响
        3.3.5 有机肥处理对氯化苦熏蒸土壤三七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3.3.6 有机肥处理对氯化苦熏蒸土壤三七皂苷累积的影响
    3.4 讨论
        3.4.1 微生物有机肥对氯化苦熏蒸三七种植土壤细菌与真菌菌群结构影响
        3.4.2 有机肥处理对氯化苦熏蒸三七种植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三七生长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不同厚度地膜对三七种植土壤氯化苦熏蒸效果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检测项目及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影响
        4.3.2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中氯化苦含量的影响
        4.3.3 不同厚度地膜覆盖处理对氯化苦熏蒸后土壤中微生物影响
        4.3.4 氯化苦对不同地膜的腐蚀性
    4.4 讨论
        4.4.1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以及氯化苦持效的影响
        4.4.2 不同地膜覆盖对氯化苦熏蒸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4.3 氯化苦熏蒸对不同地膜化学及物理结构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2)鼠类抗药靶基因多态性及在黄胸鼠抗药性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常用灭鼠剂的种类及毒性概述
    1.2 鼠类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1.3 鼠类抗药性的形成机制
        1.3.1 天然抗性
        1.3.2 后天获得抗性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干旱区鼠类抗性基因的多态性及选择信号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样品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数据库和软件
    2.2 实验方法
        2.2.1 DNA的提取
        2.2.2 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2.2.3 序列的收集、拼接及比对
        2.2.4 序列多态性及3D结构
        2.2.5 系统发育分析
        2.2.6 选择压分析
    2.3 结果
        2.3.1 序列特征
        2.3.2 系统发育分析
        2.3.3 维生素K循环相关基因的选择压分析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我国黄胸鼠Vkorc1基因多态性及抗药性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样品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1.4 主要数据库和软件
    3.2 实验方法
        3.2.1 PCR扩增黄胸鼠Vkorc1 基因
        3.2.2 我国黄胸鼠种群遗传多态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3.3 结果
        3.3.1 黄胸鼠Vkorc1基因多态性分析
        3.3.2 我国黄胸鼠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苏州地区急诊就诊儿童误服中毒的临床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技术路线图
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调查研究工具
    第四节 伦理考量
    第五节 可行性分析
    第六节 资料及数据收集
    第七节 质量控制
    第八节 统计学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第一节 儿童误服中毒现状
    第二节 儿童误服中毒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
讨论与分析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
    第四节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误服中毒现状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
致谢

(4)71例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71例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27例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的误诊误治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附录
附图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血液灌流对急性溴敌隆中毒体内毒物清除效果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测定生物样品中溴敌隆含量的HPLC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小结
第二部分 急性溴敌隆中毒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研究
    1 实验资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小结
第三部分 急性溴敌隆中毒实验研究——溴敌隆染毒比格犬模型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小结
第四部分 活性炭和树脂血液灌流救治溴敌隆染毒比格犬的对比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基于角膜图像的死亡时间推断研究和中毒死亡案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语英汉对照
第一部分 基于角膜图像的死亡时间推断研究
    绪论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PMI推断的研究现状和图像分析技术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本部分的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正文
        1. 引言
        2. 图像处理和分类模型基础
        2.1 角膜图像分割
        2.2 特征提取
        2.3 分类器介绍
        2.3.1 分类器概论
        2.3.2 KNN分类器
        2.3.3 支持向量机SVM
        2.3.4 Adaboost算法
        3. 基于角膜混浊程度的死亡时间推断模型研究
        3.1 工作平台和技术路线
        3.2 预实验
        3.2.1 分类模型流程图
        3.2.2 材料和方法
        3.2.3 结果
        3.2.4 结论
        3.3 KNN分类推断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3.3.1 引言
        3.3.2 材料和方法
        3.3.3 结果和结论
        3.4 分类器的进一步选择
        3.4.1 引言
        3.4.2 材料和方法
        3.4.3 结果和结论
        4.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眼部检材在死亡时间推断研究中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第二部分 十年中毒死亡案例的调查研究——华中地区(1999年-2008年)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3.1 发生率及趋势
        3.2 年均发生率及性别分布
        3.3 年龄分布
        3.4 毒物类型
        3.5 中毒途径
        3.6 中毒方式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实验相关照片
    附录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3: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目录
致谢

(10)灭鼠药物中毒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辅助检查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禁用灭鼠剂中毒防治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三七种植土壤氯化苦熏蒸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D]. 普荣凤.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鼠类抗药靶基因多态性及在黄胸鼠抗药性评估中的应用[D]. 陈燕.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3]苏州地区急诊就诊儿童误服中毒的临床调查研究[D]. 孙丽华. 苏州大学, 2019(02)
  • [4]71例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的临床研究[D]. 董建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7(02)
  • [5]血液灌流对急性溴敌隆中毒体内毒物清除效果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D]. 白丽娜. 安徽医科大学, 2017(01)
  • [6]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六)——震灾水灾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J]. 郑智民,郭志南,郑维平.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0(06)
  • [7]基于角膜图像的死亡时间推断研究和中毒死亡案件的调查研究[D]. 周兰.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8]鼠的防治(八)——常用灭鼠剂中毒的急救[J]. 沈建忠,吴光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6(03)
  • [9]致痉挛性灭鼠剂中毒反应及救治[J]. 丁茂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01)
  • [10]灭鼠药物中毒的诊治分析[J]. 吴志坚. 浙江临床医学, 2005(01)

标签:;  ;  ;  ;  ;  

禁用灭鼠剂中毒防治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