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义[1](2017)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纳洛酮注射液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纳洛酮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625%高于对照组6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25%低于对照组1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5)。结论纳洛酮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应用上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以起到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李土明,王潇,钟萍[2](2016)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再次评价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制定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及向药厂索取资料,全面收集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7月,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再次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共计1 098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纳洛酮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NIHSS评分、ESS评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纳洛酮注射液仅有少量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纳洛酮注射液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安全性好,但由于所纳入的研究质量及数量有限,仍需更多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宋书兰,李琦珂[3](2012)在《以醒脑静联合用药为中心综合治疗意识障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意识障碍是人们赖以感知环境的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的一种状态,常有嗜睡、昏睡、昏迷、谵妄以及意识模糊、精神错乱等临床表现。意识障碍是对生命有机体有着严重危害的病理过程。患者脑功能发生紊乱,出现意识障碍,是病情危重的信号。在临床实践中,醒脑静因能醒神止痉,行气活血,解毒止痛,抗炎保肝,常被作为缓解意识障碍症状的有效药物。以安宫牛黄丸为基础配置而成的醒脑静注射液,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实现调节中枢神经、保护大脑、减轻脑水肿和改善微循环等多重功效。
黄芳,周首邦[4](2011)在《舒血宁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急性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脑缺血、缺氧可造成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自由基反应、细胞死亡等一系列缺血性连锁反应,导致神经细胞不可逆的死亡。大量研究证明,
杨彭[5](2008)在《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一种,其急性期临床目前的治疗主要是溶栓,卒中单元,抗血小板等,川芎类药物作为中药制剂动物试验证实可以改善缺血脑部血运,在临床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也有不少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但结果却有不少争议,缺乏其使用中的具体证据,需综合分析具体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现状。目的: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川芎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合理选择应用治疗措施提供临床研究证据。方法:采用Cochrane脑卒中协作组的收集策略,检索数据库:CCTR(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2007.issue.4、Database ofAbstracts of Reviews of effectiveness 2007.issue.4、ACP Journal Club(1991 to12,2007)、Cochrance Databases of Systematic Review(4th Quarter 2007)、Medline(1980-12,2007)、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2-2007)、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1989-2007);手检《中华神经科杂志》等10种杂志;追踪检索相关的综述、论文的参考文献。纳入有关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无混杂因素、真正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名评价人员提取每个纳入试验关于研究质量、基线资料。结果:共收集到240个已完成的RCTs,其中46个(包括4808例患者)试验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均为阳性药物对照试验。所有纳入试验均未说明具体随机方法及分配隐藏方法,没有试验报告了盲法具体内容和方法,亦无随访资料。Meta分析结果显示46个试验异质性很大(I2=83.7%,P=0.14),治疗组的有效率(1874/2387,78.5%)弱于于对照组(1854/2421,76.5%),有统计学差异(RR=1.06,95%CI[0.98-1.14】,P=0.14)。川芎类治疗发生不良反应作用的情况其中chi?=17.52,p=0.35,I?=8.7%,两者有统计学异质性,合并后副作用发生率:治疗组(35/1031,3039%)与对照组(19/1032,1.8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4,95%CI=[1.00,2.68])。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川芎类药物在改善脑卒中功能性结局(死亡及其不良结局)等主要终点指标尚无证据支持,因此还不能将其推荐为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规治疗方案。其改善功能性结局的效果有待于更多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RCTs予以进一步证实。
李可建[6](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孙茜,吕雅宁[7](2006)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年第13卷关键词索引》文中研究指明
付高爽[8](2020)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的负担。缺血性中风是中风病最常见的类型,在中国占中风病的69.6%~70.8%。WHO 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显示,在中国,缺血性中风对健康寿命损失年(YLDs)的贡献居于首位。因此,缺血性中风的防治尤为重要。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病具有丰富的经验,中药注射液作为中成药的一种剂型,使用方便,疗效确切,随着制剂工艺的改良不良反应逐渐减少,受到临床医师的欢迎。醒脑静注射液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常用中药注射剂,在各级医疗机构和院前抢救环节广泛使用,然而许多情况并非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方证”的对应关系用药,不符合中成药的用药原则。并且通过临床工作观察和相关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的疗效存在差异,其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若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明确醒脑静注射液的适应证候与不适应证候,并且以确切的症状组合表达出来,则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筛选适应人群,从而加强临床用药的针对性,提高用药疗效。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是以中医病机为内涵,现代医学及中医症状为表现,指导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的一种概念,是指在某种疾病的某个阶段出现的2个或2个以上的一组症状、体征、理化检查组合,这些症状、体征、理化检查相关且同时发生共同影响着药物疗效,以指导中成药临床的合理运用,既包括什么情况下适合用药,也包括什么情况下不适合用药。明确中成药的临床适应症状群,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分析醒脑静注射液针对缺血性中风的适应证候,包括适合用药的情况与不适合用药的情况。探讨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的研究模式,为其他中成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共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筛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与不适应症状。咨询专家条目是否为醒脑静注射液的适应症状或不适应症状,并对适应症状条目采用Likert分级法进行评价,同时设置开放性问题请专家对条目内容进行补充。以均数、满分比、变异系数评价适应症状条目的重要性,以“界值法”筛选出最终条目。以“过半率”筛选出不适应症状条目,即认为条目存在时不适用醒脑静注射液的专家数超过50%时,对条目予以保留。第二部分为回顾性病历分析,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住院记录作为研究资料,基于德尔菲法的结果采集信息,根据治疗前后病情变化,以临床疗效为标准,分析适应症状群。根据疗效标准将病例分为“有效”与“无效”两组,首先通过卡方检验筛选出对用药疗效有影响的指标。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临床适应症状群相关的指标,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利用决策树模型构建用药疗效的预测模型,分析临床适应症状群相关指标。将二元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共进行了 3轮,其中适应症状部分进行了 3轮咨询,不适应症状部分进行了 2轮咨询。最终筛选出40个适应症状条目,31个不适应症状条目,包括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合并疾病、理化检查等方面内容。以治疗是否有效为标准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对于醒脑静注射液疗效起正向影响的指标有:红舌(OR=1.772;95%CI:1.101-2.853)、滑脉(OR=1.844;95%CI:1.239-2.743);对醒脑静注射液疗效起负向影响的指标有:神疲(OR=0.511;95%CI:0.311-0.840)、面色萎黄(OR=0.544;95%CI:0.318-0.929)、少苔(OR=0.410;95%CI:0.176-0.954)。根据回归系数建立用药疗效的预测模型,用列线图将模型可视化。利用C5.0决策树和C&RT决策树构建了疗效预测模型,C5.0决策树引入了少苔、神疲、C-反应蛋白升高、细脉、滑脉、言语謇涩或不语作为预测指标,生成了 7项规则。C&RT决策树引入了弱脉、黄苔、少苔、困倦思睡、C-反应蛋白升高、口苦、痴呆、细脉、反应迟钝、红舌作为预测指标,生成了 8项规则。但是二者与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准确率低,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过拟合情况,最终未予以采纳。结论1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具备以下特征:红舌、滑脉。2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不适用有以下特征的人群:神疲、面色萎黄、少苔。3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证候为:火热证、痰湿证、痰热证。4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不适应的证候为:气虚证、阴虚证、气阴两虚证。
杨运堂[9](2019)在《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5月—2019年3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均5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研究组加用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血流数据与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峰流速、平均流速、血流灌注指数无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血流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用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 <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采取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好转,且神经功能有效获得改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值得应用。
郑志君[10](2018)在《纳洛酮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纳洛酮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3例、观察组4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5%,高于常规组的67.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9,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分)、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分别为(11.55±3.89)分、(54.68±8.12)μmol/L、(53.98±8.44)ng/L,常规组分别为(17.68±3.84)分、(40.75±8.23)μmol/L、(68.02±8.47)n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54、7.900、7.699,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缺氧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二、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2)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纳入标准 |
1. 设计类型: |
2. 研究对象: |
3. 干预措施: |
4. 结局指标: |
二、排除标准 |
三、检索策略 |
1. 对外文数据库的英文检索式如下: |
2. 对中文数据库的中文检索式如下: |
四、研究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 |
五、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一、检索结果、纳入研究一般特征及质量评价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 |
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二、疗效及安全性 |
1. 随访期末(至少3个月)时死亡及依赖率: |
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
3. 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
4. 总有效率: |
三、不良反应 |
四、敏感性分析 |
五、发表偏倚评估 |
讨论 |
(3)以醒脑静联合用药为中心综合治疗意识障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脑外伤引发的意识障碍 |
2 脑血管病 |
2.1 脑缺血: |
2.2 急性脑梗死: |
2.3 急性脑出血: |
3 代谢性脑病 |
3.1 肺性脑病: |
3.2 肝 (肾) 性脑病: |
4 脑炎 (脑膜炎) |
5 中毒导致的意识障碍 |
5.1 气体中毒: |
5.2 酒精中毒: |
5.3 药物中毒: |
6 其它 |
7 小结 |
(4)舒血宁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2 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3 与巴曲酶、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4 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5 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6 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7 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8 其他 |
9 评价与展望 |
(5)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
论文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
1.1 文献检索 |
1.1.1 检索范围 |
1.1.2 检索策略 |
1.2 检索结果合并 |
1.2.1 合并策略 |
1.2.2 关键类 |
2 文献选择 |
2.1 文献选择标准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文献选择方法 |
2.2.1 初筛 |
2.2.2 二次筛选 |
2.2.3 三次筛选 |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
3.1 文献分组 |
3.2 文献分类 |
3.3 文献编号 |
3.4 文献登记 |
4 文献质量评价 |
5 文献信息收集 |
6 统计分析方法 |
6.1 Q统计量检验法 |
6.2 固定效应模型 |
6.3 随机效应模型 |
6.4 漏斗图分析 |
6.5 敏感性分析 |
6.6 失效安全数 |
7 效应指标 |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
7.2 需治疗病人数 |
结果 |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讨论 |
1 临床疗效分析 |
1.1 有效治法筛选 |
1.2 有效方药筛选 |
1.2.1 扶正方药筛选 |
1.2.2 祛邪方药筛选 |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
2 安全性分析 |
2.1 不良反应分析 |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
6.1 纳入研究质量 |
6.2 发表性偏倚 |
6.3 临床异质性 |
6.4 待评价研究 |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
7 后续研究 |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查新报告 |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
详细摘要 |
(8)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进展 |
1 中风病的中医内涵与表现 |
2 中药辨证治疗 |
3 针刺治疗 |
4 中成药治疗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醒脑静注射液的临床研究进展 |
1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 |
2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 |
3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炎 |
4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 |
5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毒性疾病 |
6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的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症状群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
2 中医方证思想研究现状 |
3 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与精准医疗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基于德尔菲法症状条目筛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1 成立工作小组 |
2 建立条目池 |
3 专家遴选 |
4 德尔菲法问卷设置 |
5 统计分析及指标 |
三、研究结果 |
1 条目池建立结果 |
2 第1轮专家咨询结果 |
3 第2轮专家咨询结果 |
4 第3轮专家咨询结果 |
四、讨论 |
1 德尔菲法的应用 |
2 适应症状群的条目特点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临床数据的适应症状群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1 方案设计 |
2 研究资料 |
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4 信息采集 |
5 数据录入 |
6 统计分析方法 |
7 质量控制 |
三、研究结果 |
1 基本资料 |
2 临床相关情况 |
3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适应症状群筛选 |
四、讨论 |
1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 |
2 醒脑静注射液适应证候分析 |
3 中风病疗效评价标准的选择 |
4 中成药适应症状群的研究方法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适应症专家问卷-第1轮 |
附录2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适应症专家问卷-第2轮 |
附录3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适应症专家问卷-第3轮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9)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
2.2 治疗前后NIHSS评分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血流灌注指数 |
3 讨论 |
四、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J]. 张金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06)
- [2]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J]. 李土明,王潇,钟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17)
- [3]以醒脑静联合用药为中心综合治疗意识障碍研究进展[J]. 宋书兰,李琦珂. 内蒙古中医药, 2012(23)
- [4]舒血宁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J]. 黄芳,周首邦.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05)
- [5]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D]. 杨彭.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 [6]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7]《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年第13卷关键词索引[J]. 孙茜,吕雅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6(06)
- [8]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研究[D]. 付高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杨运堂.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15)
- [10]纳洛酮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郑志君. 中国基层医药,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