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单相异步电动机槽数的选择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小型单相异步电动机槽数的选择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一、小型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槽数选择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富仁杰[1](2021)在《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起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是采用单相电源供电的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结合单相异步电动机以及永磁同步电机的优势,依靠转子鼠笼绕组实现自起动。与同容量的单相异步电动机相比,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效率高、功率因数高、体积小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家用电器和小型工农业机械的驱动装置。本文对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电磁设计及起动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论文分析了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原理,推导电机基本方程和等效电路。对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的稳态过程进行理论分析与数学推导,得到了电机的对称运行条件以及其异步起动时的电磁转矩表达式。介绍了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的主要尺寸和正弦绕组的设计方法,并结合电机效率对其永磁体的尺寸进行了设计。其次,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电机的起动性能以及稳定运行性能进行建模与仿真。针对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起动性能不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电机起动过程中各电磁转矩产生的原因。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反电动势、副绕组串联电容值以及转子槽深度等方面对电机起动性能和稳定运行性能的影响。最后,以降低电机起动过程中发电制动转矩为目的,对变极起动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研究。分析了变极起动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在起动过程中的发电制动转矩和脉动转矩。研究了不同绕组切换时刻对变极起动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性能的影响。

李金宏[2](2021)在《复合式绕组五相感应电机结构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多相电机因其具有低供电电压、转矩脉动小、系统可靠性高等优点,在低电压供电场合和高可靠性场合应用较广泛,尤其在舰船电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及武器装备等领域优势更加突出。本文以15k W三相感应电机为参考,设计开发了两种绕组结构的五相感应电机,并对其设计实现方法、两种绕组五相感应电机的特性、绕组谐波磁动势的分布特点、数学模型的建立、动态调制与随机零矢量结合的SVPWM算法的实现方法、构建五相电压源逆变器控制系统、断相故障特性等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仿真试验分析。在分析现有五相电机绕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以现有三相电机的设计制造经验和电机设计手册为依据,同时为有效降低样机研制成本,采用具有标准三圆尺寸的冲片及通风结构,通过设计槽配合、定转子槽形、定子绕组和线规组合,设计完成了星形绕组结构五相感应电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复合式绕组结构五相感应电机,并对两种绕组结构五相感应电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了两种绕组结构五相感应电机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对其磁场特性、启动特性、断相运行特性等进行了研究,表明所设计的复合式绕组五相感应电机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基于绕组函数理论和傅里叶级数展开法,在分析星形绕组五相感应电机时空谐波磁动势的基础上,对复合式绕组结构五相感应电机的谐波磁动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其基波电流产生的谐波磁动势最低次数为19次,与星形绕组结构的五相感应电机谐波磁动势最低次数9次相比,显着降低了谐波磁动势对电机性能的影响,随后给出了相应的时空谐波磁动势表,进行了复合式绕组结构五相感应电机、星型绕组结构五相感应电机和同容量三相感应电机谐波磁动势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然坐标系下五相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采用空间解耦变换理论,给出了五相感应电机空间解耦模型,为后续研究五相感应电机的控制提供了基础。对电压源逆变器的SVPWM算法在五相感应电机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相邻四矢量SVPWM算法可知其虽然能够较好的抑制低次谐波,但直流母线利用率较低,效率下降明显。由此本文提出了动态调制和随机零矢量相结合的SVPWM算法,通过动态调制提高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通过随机零矢量调整零矢量的作用时间,离散化谐波的分布范围,从而降低谐波成分,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为了对所设计的两种绕组结构的五相感应电机进行测试,从普适化应用的角度出发,开发了基于STM32主控芯片为控制器+信号转换电路+逆变器相结合的五相感应电机驱动系统,设计了相关的硬件和控制软件。最后基于所构建的五相感应电机驱动系统对所设计的两种绕组结构的五相感应电机进行了一些基本的测试和算法的验证,测试结果表明了复合式绕组结构五相感应电机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和提出算法的可行性,同时分析表明复合式绕组五相感应电机具有更好的低压运行性能和可靠性。

庾波[3](2021)在《基于磁场差调制的无刷双馈电机理论与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无刷双馈电机(brushless doubly-fed machine,BDFM)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多功能新型感应电机。以往研究的磁场调制式无刷双馈电机,都是基于和调制,即等效极对数等于功率绕组极对数pp与控制绕组极对数pc之和,使得无刷双馈电机在工频条件下只能应用于低转速场合,转速的范围也受到限制。而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由于等效极对数为pp与pc之差,从而可以实现更低的等效极对数以及更高的自然同步速,并且随着转速的提高,功率密度也会有所增加。制约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发展的关键瓶颈在于转子的设计,采用目前主流的设计方法无法设计出具有理想性能的差调制转子。因此本文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对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另辟蹊径寻找出切实有效的转子设计方案以实现无刷双馈电机在差调制模式下的稳定运行,从而提高其自然同步速和转速范围。进而拓展无刷双馈电机的应用领域,推动它的实用化进程。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选题背景,阐述对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研究的必要性。概述无刷双馈电机的发展历程。对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其次,分析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的基本原理。提出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特有的“负极”特性,分析级联异步转矩产生机制,基于稳态等效电路模型对级联异步转矩进行计算,解释“负极”现象产生的原因,讨论稳态电路参数对异步启动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并分析电机系统内部在不同的转速、极数分配条件下的功率传输特征。接着,推导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在ABC静止坐标系和dq0旋转坐标系中的瞬态数学模型,并利用推导的运动方程搭建Simulink仿真模型,通过对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的不同运行模式的仿真结果验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然后,讨论极对数和槽数的选取,并给出了了1/4对极和3/2对极无刷双馈电机定子绕组的一般方案。并经过一定的探索,采用两种不同的新方法分别对1/4对极和3/2对极差调制转子进行设计、优化。通过磁势谐波理论的初步分析,采用新方法设计的两套转子绕组满足差调制运行的基本要求。最后,基于1/4对极和3/2对极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的定、转子方案,分别研制了对应的实验样机,并根据设计参数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结合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差调制运行的可行性以及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贾天豪[4](2020)在《超超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文中提出全球能源日益枯竭,但是新能源开发远不足以满足需求。目前,电能依然是应用最多的二次能源,而在转化为电能的一次能源中,火电占比依旧很高,这就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因此,一方面需要开发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应当减少能源消耗。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效率高、体积小等优点突出。研究低损耗、性能优异的PMSM对响应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减少用户运行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通过研究PMSM的磁场分布及其谐波,对影响电机损耗的因素进行分析,从电机电磁设计方面,削弱气隙磁场的谐波,降低电机损耗,使电机获得良好的性能。首先,本文阐述所选课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介绍了PMSM的损耗组成和常用降低损耗的结构,最终确立本文的研究思路:铁心损耗、转子涡流损耗和杂散损耗都与气隙磁场的谐波有直接关系,可以通过降低谐波幅值降低损耗。然后对降低谐波的方法进行研究:定子方面,通过建立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对不同定子绕组形式产生的磁通进行比较,并以低谐波含量为原则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转子方面,通过建立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对不同的转子结构产生的磁通进行比较,分析转子结构对谐波含量与输出能力影响。在保证电机输出能力的前提下,通过降低转矩脉动减少谐波。通过采用隔磁桥不等宽度设计和转子打孔,减少转矩脉动58.85%,而输出转矩平均值仅降低3.67%。由于铁心材料磁饱和时,加工误差导致的结构尺寸变化对饱和程度基本没有影响,使电机性能对加工误差有抑制作用,降低了加工制造工艺要求,电机性能更加稳定,且新型转子结构的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最后,根据课题设计要求,效率要达到IE5标准。在初步设计的PMSM模型基础上,通过有限元仿真,利用场路耦合的方法对电机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提高电机的输出性能。考虑制造加工等方面的经济性,最终设计出效率显着提升、成本显着降低、综合性能更好的方案,并给出电机的设计方案和参数。

武宁[5](2020)在《起重机用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分析与设计》文中提出起重机作为一种对各种物料完成垂直升降和水平移动的机械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工厂和民用建筑工程中。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可以用来简化调速系统和实现合理的功率匹配,并且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经久耐用等显着优点,是机械系统节约能源的理想动力,起重机通常采用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噪声已经成为衡量电机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并被广泛的关注,而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经常存在某种极数运行时电磁噪声较高的问题。因此分析电机的电磁噪声问题以及采用合理的设计手段降低电机的电磁噪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福建宁德安波电器有限公司的一款起重机用9.5kW/1.5kW,2/12极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降噪与提升起动性能的目的。目前该电机在2极下存在起动困难和12极运行下存在较严重的电磁噪声的问题,后经过修改电磁方案,采用槽配合36/42使得12极下电磁噪声有所减小,但2极运行下存在由同步附加转矩引起的无法正常起动,只能在某一个低速下旋转的问题。由于本电机要求在两种极数下均能正常起动,因此需要重新对该电机进行分析与设计,通过重新设计转子槽型,选择合适的槽配合和斜槽,解决存在的起动困难问题以及适当降低电磁噪声。主要内容如下:(1)对起重机用2/12极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特点进行分析,针对原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的电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设计思路以及设计方案。利用ANSYS Maxwell软件Rmxprt模块进行磁路法计算分析,对比原样机方案和新方案的计算结果,对起动转矩等参数分析,初步确定电磁设计方案。最后通过ANSYS Maxwell2D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对电机处于2极和12极状态下的下磁力线分布和磁密分布进行分析。(2)对9.5kW/1.5kW,2/12极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机槽配合的选择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解析法计算径向力波表的方法完成槽配合的初步分析与选择,其中优先保证起动性能,并同时避免同步附加转矩对起动性能的影响。然后采用有限元法仿真计算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机电动机在不同槽配合下,2极和12极运行时在空载和额定负载下的气隙磁密分布、径向电磁力分布,并与力波表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以互相印证解析法与有限元方法的准确性,归纳总结仿真结果,并从中选出起动性能好,对电磁噪声影响较小的槽配合方案。(3)对9.5kW/1.5kW,2/12极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机转子斜槽进行研究以抑制电磁噪声。提出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斜槽度的选择方法,通过基于多截面法的有限元法对转子斜槽进行仿真,将直槽和不同斜槽度下的气隙磁密、径向电磁力的结果对比,分析转子斜槽的影响并从中挑选对于电磁噪声抑制较强的斜槽方案。(4)根据新的电磁方案制作样机并进行测试,将Maxwell2D的仿真结果与样机试验结果对比,原样机与新样机噪声测试结果进行对比。本文通过对2/12极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以及在槽配合和斜槽变化时,电机的磁场、径向电磁力分析研究,为变极电机槽配合和斜槽的选取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于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应凯文[6](2020)在《11kW扶梯曳引三相异步电机电磁设计与振动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的大型商场和轨道交通站蓬勃发展,且用户对便捷性要求的提升,使得电梯配置密度逐步提高。曳引电机作为扶梯的核心动力部件,需要达到中低速、大转矩、良好的起动性能以及较低的振动噪声的设计的需求。为此本文结合上述设计需求,设计了一台曳引三相异步电机作为扶梯的驱动电机,并对其性能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曳引电机的研究现状。从自动扶梯所需运行特性入手,如起动频繁以及运行噪声低,确定了曳引三相异步电机电磁设计的总体方案。选取两种转子槽型结构形式设计,以多项电气性能进行对比,以选定更加适合该工况的转子槽型。其次,建立了两种转子槽型电机Maxwell模型,对两种电机模型的电气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着重分析了转子槽型对电机的损耗特性以及起动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转子刀型槽可产生更明显的集肤效应,可利用转子电阻和电感在起动过程中的集肤效应随频率变化的规律,来实现降低起动电流的同时提高起动转矩从而改善起动性能并可有效降低损耗。然后,在不牺牲其他电气性能的前提下,选取了转子刀型槽作为曳引电机的槽型方案。根据电磁场相关理论,运用有限元分析法,得到了电机径向气隙磁密和电磁力幅值。在此基础上对电机的定子系统固有模态进行了研究,并将电磁力与定子模态进行直接耦合,分析了径向电磁力对电机电磁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间介次低、频率与定子系统固有频率接近的电磁力会引起较强的电磁振动。最后,试制了一台11kW定转子槽配合为54/42转子刀型槽样机,以验证理论分析以及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利用GB/T 1032-2012中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对样机进行了测试。对电机进行了损耗特性、温升、起动性能、振动噪声性能的测试,实验数据有效验证了理论与仿真的正确性。

李德高[7](2019)在《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研究》文中指出当前的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LSPMSM)大多采用钕铁硼永磁材料,使用的永磁材料比较多,所以生产成本较贵。而永磁磁阻电机是从同步磁阻电机(SRM)演变而来,它的凸极率比较高,在输出转矩中磁阻转矩的利用率也较大。因此,同等规格的电机,它的永磁体用量更少,而且它还具有与稀土永磁电机相似的功率密度和效率。这就使得其制造成本比较低,性价比高,但它不能实现自起动。鉴于此,为了解决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文提出设计一台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代替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本文首先介绍了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和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现状,针对这两种电机存在的问题,提出用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取代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接着,阐述了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的磁阻转矩原理,讨论了不同永磁体层数和不同永磁体厚度下电机凸极率和磁阻转矩利用率的变化,还有转子槽数、槽宽对它们的影响;并与采用铁氧体永磁材料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基于以上分析确定电机转子结构,设计了一台3kW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随后,本文电机的异步起动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法计算该电机的堵转电流、堵转转矩以及起动性能;最后通过与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的比较;总结了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的优势和不足。本文对转子结构不同的电机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的凸极率和磁阻转矩利用率的变化规律,为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的进一步设计提供了参考。

洪岑岑[8](2019)在《盘式双定子异步实心转子飞轮电机设计与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盘式双定子异步实心转子飞轮电机(Disc type dual stator solid rotor induction flywheel motor,DSSRFM),立式结构,实心转子位于中间,与飞轮一体化集成,成为新型的飞轮电机。该电机的径向轴承采用被动磁轴承,轴向轴承由被动磁轴承与实心转子所受轴向磁拉力共同担当。由DSSRFM、背靠背变换器、轴承系统构成的飞轮储能装置(Flywheel energy storage system,FESS)具有成本低、易制造等优点。电磁场分布是分析电机工作原理、能量转换机制、性能的基础。为分析DSSRFM内的电磁场分布,本文采用了分环分层法,首先将DSSRFM等分为一系列宽度相等、长度递增的双初级钢次级直线感应电机(Double-sided steel secondary linear induction motor,DSLIM),然后将DSLIM中钢次级等分为N-4层,上、下气隙层为第N-1层与第2层,上、下初级绕组为第N层与第1层,进而可利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分析了各层内的电磁场分布,从而获得DSSRFM内的电磁场分布。等效电路模型、数学模型可用于分析电机的性能,阐述电机内能量流动的关系,为该电机的优化设计、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DSSRFM等效电路的参数获取方法,包括准一维理论法、透入深度法、单位磁阻法、等效复磁导率法、坡印廷定理法、二维有限元法、三维有限元法。前四种方法未考虑该电机的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计算量小,适用于电机的优化设计。后三种方法适用于该电机的输入电压、输入电流已知的工况,计算量大。该电机通入相同幅值、相同相位的电流时,对比了七种方法计算的参数及各组参数计算的性能。对比可知:七种方法均可计算参数,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然而DSSRFM上、下定子绕组间存在耦合,前述方法在计算DSSRFM通入不相同幅值、不相等相位电流时的参数时,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利用表面阻抗理论,推导了新型等效电路模型。该电机上、下定子绕组通入相同幅值和相同相位的电流、通入相同幅值和相反相位的电流以及仅上定子绕组通入电流时,利用新型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电磁转矩、效率以及功率因数。结果表明:传统等效电路模型适用于上、下定子绕组通入同样的电流的工况,新型的等效电路模型适用于任意工况。文章同样分析了该电机传统数学模型与新型数学模型,传统数学模型适用于上、下定子绕组通入幅值相同、相位相同的电流的工况,而新型数学模型使用任意工况。本文研究了DSSRFM的电磁设计方法,设计了一台原理样机,并介绍了该电机的实验方法,测试了该原理样机的性能。为改善由光滑实心转子构成的DSSRFM的性能,本文研究了六种改进的转子结构,包括表面镀铜的实心转子、开径向槽的实心转子、表面镀铜且开径向槽的实心转子、开周向槽的实心转子、鼠笼条式实心转子、三层实心转子。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其中三种转子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其中三种转子进行了实验测试。介绍了通用模型分析各种转子构成的DSSRFM的电磁场分布、等效电路模型,比较了各转子构成的DSSRFM的性能。研究了FESS充放电控制策略,提出了增加负载功率前馈补偿的电压平方外环、功率内环的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快速切换FESS充放电状态,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与动态性能。分析了实心转子所受轴向磁拉力与电磁转矩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实心转子的轴向气隙大小控制与增减转速的充放电控制的协调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DSSRFM可提供稳定的轴向磁拉力与转矩,可实现稳定部分自轴承悬浮运行。本文通过对DSSRFM的电磁场分布、性能分析、电磁计算方法、FESS充放电控制策略、DSSRFM的轴向磁拉力与转矩解耦控制策略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赵安东[9](2017)在《小功率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设计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特点是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占空间小、具备多种功能,是性能优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小功率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更是21世纪人们所青睐的电机产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发展空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1.通过对大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相关资料文献的研究,概括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前景,讨论了当今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趋势,给出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根据基本的电机理论推导出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起动特性、机械特性、调节特性三种工作特性。2.阐述了常用的电机设计方法——磁路法的工作原理,解析了运用磁路法推导得出的的等效电路,并基于磁路法设计了一种小功率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计算出电机的基本结构性能参数,包含定子冲片尺寸、转子结构、永磁体选择和尺寸设计等。由于磁路法得出的结果需要利用经验公式,无法满足设计的精确度,然后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分析该电机分别在静态磁场和瞬态磁场下的磁场分布结果,重点研究在空载状态下和在负载状态下电机的磁场分布情况,通过对结果的后处理得到了电磁转矩、绕组磁链、感应电流以及其他重要性能曲线,并基于磁路法研究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反电势、电感和损耗三个特性的计算方式,验证了所设计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可行性。3.由于内置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磁路结构会造成较高的齿槽转矩,会产生振动和噪音,基于设计的需要,提出了优化极弧系数、设置辅助槽、改善定子铁心槽口宽度三种齿槽转矩抑制方法,通过有限元实验分析了不同抑制方案的抑制效果和特点,证实了以上齿槽转矩抑制措施的可行性,然后针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转子偏心问题,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模型进行了转子偏心处理,设置了6组转子偏心模型,完成了仿真实验研究,利用场计算器求出了不同偏心程度下的气隙径向磁通密度和径向磁场力,通过对比结果分析了转子偏心问题对电机造成的影响。

槐孝纪[10](2016)在《宽电压单相双值电容异步电动机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路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都取决于电力能源的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国电力的整体水平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以单相电源为主的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远离负荷中心的偏远地区,电压幅值波动较大,电压质量难以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本课题基于实际情况的需要,与沈阳强微隔爆电机电器厂合作研制出起动和运行性能良好且能够在140V-260V电压范围内运行、额定功率为750W的单相电容起动与运转异步电动机。目前,并没有一款电机设计程序能够设计出在宽电压范围内运行的单相异步电动机,为了实际的需要,利用MATLAB编写通用的宽电压单相异步电动机设计程序。该程序不仅能够满足设计的需要,还能用于开发宽电压下运行的其他型号单相异步电动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就是开发出一款通用的宽电压单相异步电动机电磁设计开发程序,构建电机设计开发平台并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单相异步电动机。电机设计平台的开发,主要包括电磁计算程序和人机交互界面两大部分,分别编写这两大部分程序,然后将其完美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电机设计开发平台。首先,根据单相异步电动机电磁计算的基本原理,结合电机的结构特点,绘制单相异步电动机设计流程图,利用MATLAB语言分别计算单相异步电动机的主要结构尺寸、绕组参数、磁路参数、电机的额定性能参数、起动性能参数、空载性能以及最大性能参数等,输出电机的机械特性曲线以及电机结构参数和其他相关性能参数。然后,利用MATLAB GUI作为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对单相异步电动机电磁设计程序进行封装。为了便于用户输入参数,该界面程序应具有分类输入数据并显示电机相关结构图。计算完成后,能够显示电机结构参数及相关性能参数的计算结果,并以图像形式显示电机的机械性能。最后,结合实际需要,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单相异步电动机,利用Ansoft建立电机模型,对电机进行电磁仿真分析,验证电机性能和程序的可实用性。

二、小型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槽数选择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型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槽数选择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起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单相电机研究现状
        1.2.1 单相异步电机研究现状
        1.2.2 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电磁设计
    2.1 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及原理
    2.2 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稳态分析
        2.2.1 电机基本方程与等效电路
        2.2.2 异步起动时的电磁转矩
    2.3 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设计
        2.3.1 电机主要尺寸的确定
        2.3.2 绕组设计
        2.3.3 永磁体设计
        2.3.4 电机有限元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起动性能研究
    3.1 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起动性能分析
        3.1.1 电磁转矩分析
        3.1.2 牵入同步过程分析
    3.2 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起动性能仿真
        3.2.1 起动性能仿真
        3.2.2 起动过程最小转矩仿真
        3.2.3 电机牵入同步能力仿真
    3.3 电机参数对起动性能的影响
        3.3.1 反电动势对起动性能的影响
        3.3.2 副绕组串联电容值对起动性能的影响
        3.3.3 采用异型转子槽对起动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变极起动单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
    4.1 变极起动单相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及原理
        4.1.1 变极起动单相永磁电机结构
        4.1.2 变极起动单相永磁电机工作原理
    4.2 起动过程分析
        4.2.1 磁场分析
        4.2.2 电机起动性能有限元分析
    4.3 不同绕组切换时刻对电机性能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复合式绕组五相感应电机结构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多相电机的研究现状
    1.3 多相电机结构设计与建模方法
        1.3.1 多相电机的结构设计
        1.3.2 多相电机的建模方法
    1.4 多相感应电机的控制技术概述
        1.4.1 多相电机的矢量控制
        1.4.2 直接转矩控制
        1.4.3 模型预测控制
    1.5 多相电机的PWM控制
    1.6 多相电机的断路和容错控制
    1.7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五相感应电机设计分析与绕组磁动势分析
    2.1 五相电机绕组的构建
        2.1.1 多相电机的定义
        2.1.2 现行五相绕组的基本结构
        2.1.3 本文样机用五相绕组的构建
    2.2 五相感应电机样机槽配合确定与分析
        2.2.1 基于附加损耗与附加转矩对转子槽数的初步选取分析
        2.2.2 基于电机电磁性能对转子槽数的选取分析
    2.3 定转子槽形分析
    2.4 星形五相绕组磁动势分析
        2.4.1 星形绕组磁动势计算
        2.4.2 星形绕组磁动势分析
    2.5 复合式绕组五相感应电机谐波磁动势分析
        2.5.1 复合式绕组磁动势计算
        2.5.2 复合式绕组磁动势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五相感应电机的磁场特性及性能分析
    3.1 有限元场-路耦合模型的建立
    3.2 正常运行条件下的电磁场性能分析
        3.2.1 空载运行星形绕组电磁场性能分析
        3.2.2 额定负载运行星形绕组电磁场性能分析
        3.2.3 空载运行复合式绕组电磁场性能分析
        3.2.4 额定负载运行复合式绕组电磁场性能分析
        3.2.5 两种绕组五相感应电机转速和转矩性能分析
        3.2.6 正常运行条件下的气隙磁密特性分析
    3.3 故障条件下电磁场性能分析
        3.3.1 星形绕组额定转矩下单相开路的电磁性能分析
        3.3.2 复合式绕组额定转矩下单相开路的电磁性能分析
        3.3.3 单相开路时两种绕组五相感应电机气隙磁密特性分析
    3.4 两种绕组结构五相感应电机的性能分析
        3.4.1 转速-转矩特性
        3.4.2 损耗和效率分析
        3.4.3 功率因数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五相感应电机数学建模和控制技术研究
    4.1 星形绕组五相感应电机数学建模
        4.1.1 自然坐标系下星形绕组五相感应电机数学模型
        4.1.2 基于谐波基星形绕组五相电机空间解耦模型
    4.2 复合式绕组五相感应电机数学建模
    4.3 动态调制与随机零矢量相结合SVPWM算法
        4.3.1 相邻四矢量SVPWM算法
        4.3.2 动态调制与随机零矢量相结合SVPWM算法
        4.3.3 动态调制与随机零矢量相结合SVPWM算法仿真分析
    4.4 五相感应电机的断相控制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五相感应电机的试验研究
    5.1 五相感应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构建
    5.2 试验测试与分析
        5.2.1 SVPWM算法验证
        5.2.2 五相感应电机低压运行特性测试
        5.2.3 额定电压和频率下空载运行特性测试
        5.2.4 空载正常运行后断相测试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基于磁场差调制的无刷双馈电机理论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无刷双馈电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定、转子结构
        1.3.2 数学模型与等效电路
        1.3.3 控制策略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的基本理论研究
    2.1 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的基本原理
    2.2 基于稳态电路模型的级联异步转矩分析
        2.2.1 稳态电路模型
        2.2.2 级联异步运行模式与转矩产生机制
        2.2.3 级联异步转矩计算与影响因素
    2.3 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的功率分配原则
    2.4 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的功率传输特征
f_(c0))'>2.4.2 亚同步速区运行且(f_c>f_(c0))
        2.4.3 同步速运行
        2.4.4 超同步速运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瞬态数学模型与Simulink仿真
    3.1 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在ABC静止坐标系中的分析模型
        3.1.1 磁链方程
        3.1.2 电压方程
        3.1.3 转矩方程
        3.1.4 系统状态方程
    3.2 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在dq0 旋转坐标系中的分析模型
    3.3 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的瞬态特性仿真
        3.3.1 级联异步运行模式仿真
        3.3.2 直流同步运行模式仿真
        3.3.3 交流同步运行模式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定、转子绕组的设计
    4.1 1/4 对极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绕组设计实例
        4.1.1 极对数选择
        4.1.2 定子绕组设计
        4.1.3 转子绕组设计
    4.2 3/2 对极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绕组设计实例
        4.2.1 极对数选择
        4.2.2 定子绕组设计
        4.2.3 转子绕组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有限元仿真与实验研究
    5.1 1/4 对极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的有限元仿真
        5.1.1 有限元模型与仿真条件
        5.1.2 磁场与电磁力分析
        5.1.3 电压与电流分析
        5.1.4 电动机惯例分析
    5.2 1/4 对极差调制无刷双馈发电机的实验验证
        5.2.1 实验平台
        5.2.2 实验结果分析
    5.3 3/2 对极差调制无刷双馈发电机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5.3.1 磁场分析
        5.3.2 转子制造问题与实验平台
        5.3.3 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超超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优点
        1.2.1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应用发展
        1.2.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损耗分类
    1.3 降低永磁同步电动机损耗的研究现状
        1.3.1 定子绕组的谐波抑制研究
        1.3.2 转子磁场的谐波抑制研究
    1.4 本文课题的研究内容
        1.4.1 本文课题简介
        1.4.2 本文课题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1.5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不同绕组结构性能对比
    2.1 双层叠绕组性能分析
    2.2 △-Y混合联接绕组性能分析
    2.3 双层同心绕组性能分析
    2.4 单双层绕组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转子磁场谐波与转矩脉动的研究
    3.1 转矩脉动的产生
        3.1.1 永磁转矩谐波与转子磁场分布
        3.1.2 齿槽转矩与极弧系数
        3.1.3 磁阻转矩与交直轴电感
    3.2 转矩脉动量化
    3.3 降低转矩脉动的研究
        3.3.1 电机模型
        3.3.2 磁极夹角对输出转矩的影响
        3.3.3 隔磁桥宽度对磁场分布的影响
        3.3.4 转子冲片打孔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永磁电机方案设计
    4.1 电机设计要求
    4.2 方案设计
        4.2.1 转子结构对比
        4.2.2 确定电机主要尺寸
        4.2.3 定子槽满率设计
        4.2.4 气隙长度的影响
        4.2.5 气隙磁密强度的确定
    4.3 电机模型
    4.4 损耗计算
        4.4.1 铁耗计算
        4.4.2 铜耗计算
        4.4.3 机械损耗
        4.4.4 杂散损耗
    4.5 方案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起重机用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变极多速电机绕组结构设计的研究现状
        1.2.2 槽配合的研究现状
        1.2.3 转子斜槽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起重机用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原理与设计
    2.1 变极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
    2.2 变极电机绕组理论及设计方法
    2.3 起重机用2/12极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特点与设计思路
    2.4 起重机用2/12极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电磁设计
    2.5 起重机用2/12极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建模
        2.5.1 Rmxprt仿真计算模块简介
        2.5.2 磁路法仿真计算结果
        2.5.3 Maxwell2D仿真计算模块简介
        2.5.4 电机二维有限元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槽配合的选择
    3.1 变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径向电磁力波解析分析
        3.1.1 气隙磁导和定子转子绕组磁势
        3.1.2 气隙磁场产生的径向电磁力波
    3.2 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槽配合的选择
    3.3 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槽配合的径向力波表分析
    3.4 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槽配合对气隙磁场的影响
        3.4.1 槽配合对2极电机气隙磁场的影响
        3.4.2 槽配合对12极电机气隙磁场的影响
    3.5 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电动机槽配合对电磁力的影响
        3.5.1 槽配合对2极电机电磁力的影响
        3.5.2 槽配合对12极电机电磁力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斜槽分析
    4.1 基于多截面法的斜槽模型
    4.2 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斜槽距离的选择
        4.2.1 斜槽的使用原则
        4.2.2 转子斜槽距离的计算
    4.3 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斜槽仿真计算
        4.3.1 2极运行时直槽与斜槽仿真计算对比
        4.3.2 12极运行时直槽与斜槽仿真计算对比
        4.3.3 不同斜槽度的仿真计算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样机试制与分析
    5.1 样机试制
    5.2 仿真与样机测试结果对比
    5.3 原样机与新样机测试结果对比
    5.4 噪声试验结果对比
    5.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成果
致谢

(6)11kW扶梯曳引三相异步电机电磁设计与振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曳引电机的研究现状
        1.2.2 异步电机电磁设计研究现状
        1.2.3 电机振动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内容
第二章 曳引三相异步电机的电磁设计
    2.1 电机额定数据及要求
    2.2 中低速大转矩曳引电机主要尺寸计算
    2.3 低噪声曳引电机定转子槽数及配合选取
    2.4 高起动性能电机的定转子槽型设计
        2.4.1 定子槽型设计
        2.4.2 高起动性能电机的转子槽型设计
    2.5 曳引电机定子绕组选择
    2.6 中低转速大转矩曳引电机电磁总体设计方案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转子槽型对电机的损耗特性及起动性能分析
    3.1 电机损耗特性分析
        3.1.1 定子铜耗计算方法
        3.1.2 转子铜耗计算方法
        3.1.3 铁耗计算方法
        3.1.4 空载电机损耗特性对比
        3.1.5 额定负载下电机损耗特性对比
    3.2 电机起动性能分析
        3.2.1 起动电流计算方法
        3.2.2 起动转矩计算方法
        3.2.3 起动性能有限元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转子刀型槽异步曳引电机的电磁力分析
    4.1 转子异步电机电磁力解析计算
    4.2 径向电磁力计算方法
    4.3 转子刀型槽径向电磁力有限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子刀型槽异步曳引电机的振动特性分析
    5.1 电机定子系统模态分析
    5.2 异步电机振动特性基本理论
    5.3 电机电磁振动有限元分析
    5.4 声辐射理论
    5.5 声辐射有限元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测试
    6.1 试制样机参数
    6.2 电机综合测试平台介绍
    6.3 三相异步曳引电机性能试验
        6.3.1 电机损耗特性与温升试验
        6.3.2 电机起动性能试验
        6.3.3 振动噪声试验
    6.4 试验与仿真数据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7.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1
附录2

(7)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发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国外研究情况
        1.3.2 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国内研究情况
    1.4 文献综述小结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的转子结构设计
    2.1 引言
    2.2 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的磁阻转矩
    2.3 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转子磁路结构设计
        2.3.1 永磁体层数对电机凸极率的影响
        2.3.2 永磁体厚度对电机凸极率的影响
    2.4 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转子槽设计
        2.4.1 转子槽数对电机凸极率的影响
        2.4.2 转子槽宽对电机凸极率的影响
    2.5 与铁氧体永磁材料的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的设计及起动性能分析
    3.1 3 kW-4 极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的电磁设计
        3.1.1 电机的设计要求
        3.1.2 主要尺寸的确定
    3.2 3 kW-4 极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的有限元仿真计算
        3.2.1 有限元分析法的特点
        3.2.2 电机静磁场有限元仿真
        3.2.3 电机瞬态场有限元仿真
    3.3 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起动性能分析
        3.3.1 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起动过程中的磁场分析
        3.3.2 3 kW-4 极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起动性能分析
        3.3.3 3 kW-4 极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设计方案性能参数总结
    3.4 与内置W形转子结构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对比
        3.4.1 内置W形异步起动永磁电机的额定数据和性能要求
        3.4.2 3kW-4 极内置W形异步起动永磁电机设计
        3.4.3 3 kW-4 极内置W形异步起动永磁电机有限元仿真分析
        3.4.4 3 kW-4 极内置W形转子结构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性能参数总结
    3.5 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与W形异步起动永磁电机的比较
        3.5.1 两台电机电磁设计方案对比
        3.5.2 两台电机性能的对比
        3.5.3 两台电机的综合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盘式双定子异步实心转子飞轮电机设计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及背景
    1.2 FESS的研究现状
    1.3 基于盘式双定子异步实心转子飞轮电机的FESS
        1.3.1 DSSRFM的介绍
        1.3.2 DSSRFM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DSSRFM内的电磁场分析
    2.1 麦克斯韦方程组
        2.1.1 麦克斯韦方程组
        2.1.2 分界面条件分析
    2.2 二维电磁场分析
        2.2.1 二维非线性电磁场建模
        2.2.2 二维非线性电磁场分布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SSRFM的性能分析
    3.1 T型等效电路模型
        3.1.1 T型等效电路模型分析
        3.1.2 定子阻抗分析
    3.2 实心转子阻抗计算方法
        3.2.1 未知电磁场分布时参数计算方法
        3.2.2 已知电磁场分布时参数计算方法
    3.3 DSSRFM的实验方法
        3.3.1 DSSRFM的结构参数
        3.3.2 DSSRFM的测试方法
        3.3.3 DSSRFM的性能
    3.4 传统动态数学模型
        3.4.1 传统动态数学模型分析
        3.4.2 DSSRFM的性能
    3.5 失效机理分析
    3.6 新型等效电路模型
        3.6.1 表面阻抗理论
        3.6.2 新型等效电路模型
        3.6.3 DSSRFM的性能
    3.7 新型动态数学模型
        3.7.1 新型动态数学模型
        3.7.2 新型等效电路模型
        3.7.3 DSSRFM的性能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SSRFM的电磁设计
    4.1 DSSRFM的设计方法
        4.1.1 主要尺寸方程
        4.1.2 定子铁芯设计
        4.1.3 磁路计算
    4.2 DSSRFM损耗计算
    4.3 DSSRFM的参数优化
    4.4 DSSRFM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SSRFM不同转子结构的性能改进与分析
    5.1 不同转子结构的DSSRFM
        5.1.1 开径向槽实心转子构成的DSSRFM的优化设计
        5.1.2 镀铜实心转子构成的DSSRFM的优化设计
        5.1.3 鼠笼条式实心转子构成的DSSRFM的优化设计
    5.2 多层理论通用模型
        5.2.1 多层理论通用模型
        5.2.2 等效磁路法
    5.3 不同转子构成的DSSRFM的电磁场分布
        5.3.1 各向异性介质电磁场方程
        5.3.2 不同转子构成的DSSRFM的电磁场分析
    5.4 通用等效电路模型分析
        5.4.1 通用等效电路模型
        5.4.2 通用等效电路的实用形式
        5.4.3 新型通用等效电路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飞轮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
    6.1 FESS充放电控制
    6.2 背靠背变换器控制系统
        6.2.1 网侧PWM变换器数学模型
        6.2.2 直流母线电容数学模型分析
        6.2.3 DSSRFM的数学模型分析
        6.2.4 负载功率前馈补偿
        6.2.5 飞轮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
    6.3 飞轮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分析
        6.3.1 电压平方外环控制策略分析
        6.3.2 功率内环控制策略分析
        6.3.3 负载功率前馈环节分析
    6.4 性能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DSSRFM的轴向悬浮力控制策略分析
    7.1 轴向悬浮力与转矩的数学模型分析
        7.1.1 轴向悬浮力数学模型
        7.1.2 电磁转矩数学模型
    7.2 控制策略分析及推导
        7.2.1 轴向位移控制策略
        7.2.2 转矩控制策略分析
        7.2.3 DSSRFM的控制策略
    7.3 性能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小功率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设计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应用前景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研究热点
        1.4.1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设计
        1.4.2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系统
        1.4.3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性能参数分析
        1.4.4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故障研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与特性
    2.1 电机本体定子结构
        2.1.1 定子齿槽设计
        2.1.2 定子铁心材料选取
        2.1.3 定子绕组设计
        2.1.4 导线选取
    2.2 电机本体转子结构
        2.2.1 转子结构设计
        2.2.2 永磁体材料选取
        2.2.3 永磁体的充磁与加工
    2.3 转子位置传感器
        2.3.1 霍尔式传感器
        2.3.2 光电式传感器
        2.3.3 磁阻式传感器
    2.4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和工作特性
        2.4.1 数学模型
        2.4.2 起动特性
        2.4.3 机械特性
        2.4.4 调节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磁路法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设计
    3.1 磁路法原理
    3.2 等效磁路
        3.2.1 永磁体的等效磁路
        3.2.2 外磁路的等效磁路
        3.2.3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总体的等效磁路
    3.3 等效磁路中相关参数的标幺值和解析解
    3.4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设计
        3.4.1 额定指标
        3.4.2 主要尺寸计算
        3.4.3 电磁负荷计算
        3.4.4 气隙长度的选取
        3.4.5 相数、极数、槽数的选择
        3.4.6 定子冲片的设计
        3.4.7 转子部分的设计参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4.2 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4.3 有限元前处理
        4.3.1 有限元建模
        4.3.2 定义相关参数
        4.3.3 网格剖分设置
        4.3.4 求解项设置
    4.4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有限元仿真结果
        4.4.1 静磁场仿真
        4.4.2 空载瞬态仿真
        4.4.3 负载瞬态仿真
    4.5 电机相关性能参数的计算
        4.5.1 反电动势系数
        4.5.2 绕组电感计算
        4.5.3 电机损耗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齿槽转矩脉动及转子偏心研究
    5.1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的产生
    5.2 齿槽转矩脉动的抑制措施
        5.2.1 优化极弧系数
        5.2.2 设置辅助槽
        5.2.3 改善槽口宽度
    5.3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偏心问题
        5.3.1 矢量磁位计算
        5.3.2 气隙磁密计算
    5.4 不同程度转子偏心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宽电压单相双值电容异步电动机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意义和背景
    1.2 国内外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发展状况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难点
    1.4 论文内容安排
第2章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1 单相电容起动与运转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2.2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3 单相电容起动与运转异步电动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宽电压单相异步电动机电磁计算分析
    3.1 电动机额定的数据与技术要求
    3.2 定转子铁芯尺寸的计算
    3.3 电动机绕组有效匝数比和外接电容器的选择
    3.4 绕组计算
    3.5 主副相参数计算
    3.6 电动机定转子磁路
    3.7 电动机铁耗和和风磨耗的计算
    3.8 电动机起动性能、运转性能及最大转矩时性能的计算
        3.8.1 运行性能的分析
        3.8.2 起动性能分析
        3.8.3 单相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机电磁计算程序及界面设计
    4.1 电磁计算程序设计思路
    4.2 交互界面设计程序
        4.2.1 GUI界面设计方法
        4.2.2 GUIDE开发环境
        4.2.3 回调函数
    4.3 双值电容异步电动机设计的界面实现
    4.4 程序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宽电压电机设计及有限元仿真分析
    5.1 程序设计分析
    5.2 宽电压电动机有限元仿真分析
        5.2.1 有限元分析方法
        5.2.2 宽电压单相电动机建模及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小型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槽数选择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起动性能研究[D]. 富仁杰. 沈阳工业大学, 2021
  • [2]复合式绕组五相感应电机结构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D]. 李金宏.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磁场差调制的无刷双馈电机理论与设计研究[D]. 庾波.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4]超超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D]. 贾天豪.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5]起重机用变极双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分析与设计[D]. 武宁.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6]11kW扶梯曳引三相异步电机电磁设计与振动分析[D]. 应凯文. 上海电机学院, 2020(01)
  • [7]异步起动磁阻辅助永磁电机研究[D]. 李德高. 沈阳工业大学, 2019(08)
  • [8]盘式双定子异步实心转子飞轮电机设计与控制[D]. 洪岑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1)
  • [9]小功率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设计及研究[D]. 赵安东. 桂林理工大学, 2017(06)
  • [10]宽电压单相双值电容异步电动机设计与研究[D]. 槐孝纪. 沈阳工业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小型单相异步电动机槽数的选择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