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0种中成药说明书分析规范中成药说明书的重要性——中医药发展的困惑(四)

从100种中成药说明书分析规范中成药说明书的重要性——中医药发展的困惑(四)

一、从100种中成药说明书的分析中看规范中成药说明书的重要性——传统中医药发展中面临的困惑(之四)(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新[1](2021)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目前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本研究拟运用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方法学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南制定手册,系统检索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Cochran系统评价方法,参考当前最佳证据,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制定《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遴选出临床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或专家共识意见高度支持的中成药,解决哮喘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中成药滥用、不合理使用的问题,规范化并推广中成药在成人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并推动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的产生。研究方法:1.形成指南制定小组:指南发起者中国中药协会建立指南指导委员会,指南指导委员会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原则确立指南共识专家组成员、指南秘书处和指南专家顾问。2.指南选题:依据PICO(P:人群;I:干预措施;C:对比;O:结局指标)模式,确定指南范围、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本指南主要关注中成药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优势。通过两轮调查问卷获取临床专家的意见并使用专家共识法完成临床问题的确立和结局指标重要性排序。临床问题通过PICO进行解构,达成共识。结局指标分为关键结局(7-9分)、重要结局(4-6分)、不重要结局(1-3分),由指南小组组员进行打分并有效排序。3.中成药遴选:基于全面的数据库(《国家医保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等药品查询网站)检索和专家推荐意见进行中成药的筛选。4.证据获取与系统评价:制定高效准确的检索策略,运用网络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根据纳排标准,筛选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如果为质量较高的系统评价则直接利用,如果需要更新则在原研究基础上进行更新。如需进行新的系统评价,则严格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指导手册进行。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结局指标相同、数据类别相同的RCT研究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合中医药的特殊性,本指南充分考虑中医古典文献、中医教科书中推荐的中成药并将中医经典方药的汤剂文献也纳入到指南证据当中。5.证据质量分级:对于证据数量充足的中成药,采用GRADE方法对纳入的中成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体进行汇总和质量评价,制定证据总结表和从证据到决策的框架表。证据数量不足、无法进行Meta分析的中成药由秘书组制作共识意见表,通过德尔菲法进行问卷调查,形成基于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根据GRADE方法,专家应在充分考量5个降级因素(偏倚风险、间接性、异质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和3个升级因素(大效应量、剂量效应关系和负偏倚)基础上形成证据总结表,得出初步推荐意见。6.推荐意见形成与共识方法:指南共识小组成员基于当前最佳研究证据,考虑经济学因素、患者偏好和价值观、公平性、可及性等因素就形成推荐意见。对基于临床证据水平的推荐意见采取1次或多次的专家共识法,对于某些中医传统经典名方和根据名老中医验方化裁的中成药,采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1轮调查,形成推荐意见共识。研究结果:1.循证研究:共纳入10种中成药(循证证据支持:8种,专家共识推荐:2种),涉及研究文献69篇,包括13篇小青龙汤研究、32篇苏黄止咳胶囊、3篇玉屏风颗粒、2篇丹龙口服液相关、3篇平喘益气颗粒、喘可治注射液10篇、2篇固本咳喘胶囊、三拗片4篇,另有寒喘祖帕颗粒、止喘灵口服液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共识法纳入指南。2.指南推荐意见:(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遇寒受冷发作,咳嗽痰少或清稀泡沫痰,舌淡苔白(寒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推荐联合使用小青龙制剂(极低质量,强推荐);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咳嗽,咳痰较重(寒哮证)的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寒喘祖帕颗粒(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白清稀、神疲乏力,怕风怕冷(气虚寒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推荐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平喘益气颗粒(低质量,弱推荐)。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黄粘稠、烦热燥渴,舌红苔黄(热哮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推荐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中等质量,强推荐)。(2)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以喘息,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多,痰黄粘稠,舌红苔黄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咳嗽,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期患者,如胸闷、咳嗽较重,兼见痰多,色白或黄白相间,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止喘灵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胸闷,气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症状反复加重,怕风怕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肾虚挟痰证)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喘可治注射液(极低质量,弱推荐);间歇状态或轻度持续患者,如患者不耐受或不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考虑单独使用丹龙口服液、止喘灵口服液或喘可治注射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3)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以出汗多,怕风怕冷,气短乏力,体弱易感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玉屏风颗粒(极低质量,弱推荐);以气短乏力,咳痰,食少,面色萎黄,手脚发冷,腰腿酸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固本咳喘胶囊(低质量,弱推荐);(4)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咳嗽,阵发性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风咳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苏黄止咳胶囊(低质量,强推荐);以咳嗽声重,咳嗽有痰,痰白清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推荐联合使用三拗片(低质量,弱推荐)。3.指南质量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方面,本指南纳入的多数研究质量偏低,严重影响了研究结果的证据水平,因此本指南推荐意见的质量等级较低,只有1项B级(中等质量)、4项C级(低质量)和3项D级(极低质量)。指南方法学方面,基于AGREE-Ⅱ工具的指南评价显示本指南的得分较高,范围与目的得分为96.3%、参与人员为75.9%、制定的严谨性为93.1%、清晰性与可读性为90.5%、应用性为16.7%、编辑的独立性为100%,全面评估方面均为建议使用。研究结论: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本指南的制定,将中成药治疗哮喘从经验用药发展为“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推荐。经专家共识后得出以下推荐意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患者正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小青龙制剂(强推荐,极低质量)、寒喘祖帕颗粒(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气虚寒哮证患者推荐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平喘益气颗粒(弱推荐,低质量),热哮证患者推荐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中等质量,强推荐)。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推荐痰热壅肺证患者使用丹龙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胸闷咳嗽痰多患者使用止喘灵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肾虚挟痰证患者使用喘可治注射(极低质量,弱推荐),间歇状态或轻度持续患者,如患者不耐受或不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考虑单独使用以上中成药(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推荐表虚自汗证患者使用玉屏风散(弱推荐,极低质量)、脾肾气虚证患者使用固本咳喘胶囊(弱推荐,低质量)。咳嗽变异性哮喘,推荐风咳证患者使用苏黄止咳胶囊(强推荐,低质量)、咳嗽声重有痰患者使用三拗片(弱推荐,低质量)。本指南基于循证方法,严格遵循指南制定方法学,但局限于低质量的临床研究和有限的证据,本指南推荐意见证据质量较低,且依赖于间接证据和专家共识意见,因此本指南的推荐意见可靠性较低。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为中成药治疗哮喘提供有力的证据。

杨立斌[2](2015)在《中成药名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文中指出中成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享誉中外的医学成就之一。对于这一中国文化瑰宝,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研究,去发扬光大。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在收集来的5000个中成药名的语料基础上,详实地描述了中成药名的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希望能揭示中成药名的语言文化特色,也希望揭示其在语言文字上的一些不足,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思考。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中成药名的语音分析。从音节和韵律两个角度对中成药名的语音进行详细分析,在音节构成上,从双音节到十一音节均有不等分布,其中以五音节居首,三、四、六音节次之,音节数目上呈现出“黄金格”规律;在韵律上,中成药名以高声调结尾居多,平仄相间的声调组合形式使中成药名抑扬顿挫,更具有回环美,在节律上,“头重尾轻”的音节节律形式以标准音步为主,符合汉语用词规律,更具有节奏美。第二章为中成药名的用字分析。选择单纯的汉字搭配入药名,不夹杂其他外文、符号等文字形式,本土气息更为浓郁。该章以高频字、生僻字、多音字为视角对中成药名用字详细解析。高频字的使用大多都体现出中成药名在用字上的语义取向:一是表明治疗病症的方法,二是寄托人们的美好寓意,三是含有身体器官部位。收集来的5000个中成药名中共有70个生僻字,多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难认、难记的字;中成药名中还出现69个多音字,部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易区分读音的字。第三章为中成药名的用词分析。这一章主要对中成药名中的专有名词、缩略词语、数词、颜色词等的使用情况做出分析。分析发现专有名词在使用上具有较强的标记性特征。中成药名中主要包括名词缩略语和数词缩略语两大类,其中名词缩略语是采用较多的命名方式。数词在中成药名的使用中体现出简单精准的特点,也折射出数词背后蕴含的文化意蕴。中成药名中的颜色词反映出人们的色彩观念,与人们的文化心理密切相关。第四章为中成药名的内部构成分析。有剂型的中成药名形式更受到人们青睐,无剂型的形式较不常见。根据“可别度领前原理”对中成药名修饰语的排序进行认知分析后,得出多层修饰语的排列顺序为:人名/地名/临床科名>中药材名>疾病名>治疗功效。第五章为中成药名中存在的问题及规范思考。研究后发现中成药名中有一些语言文字方面问题。在语音方面:有些药名音节过短,不便于传递出相应的讯息;八音节以上过长,不便于识记与交流。在用字方面:中成药名中出现生僻字、多音字,不便于识记。在用词方面:有些用词过于直白、粗俗化;有些用词过于文雅,不便于理解,还有一些用词过于夸张化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语音、文字、用词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

魏强[3](2015)在《J药品生产成本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涉及的L企业是一家传统中成药制作企业,J药品作为其生产和销售的重点品种,因产量和销量占企业产品中的比例较大,其成本的改变直接影响L企业的收益水平。近年来该企业一直做着降低J药品生产成本的努力,但还没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和优化体系。为使企业在获得合理收益的前提下控制好药品成本和市场价格,本文深入研究J药品生产的各环节,先寻找适合开展研究的理论,确定采用全面质量管理、5S现场管理、数据搜集成本分析等方法,然后开展J药品相关数据搜集和对L企业存在问题的分析,最后结合L企业及J药品的实际生产情况,挖掘与其成本相关的采购、人力、成品率、质量、制造费用、生产布局、排产计划和市场营销八个方面的可控成本点,以及其他可能带来产品收益的优化,提出优化方案,并阐述已获得的优化效果。希望通过本文对J药品各环节生产成本的控制探究,能够达到在保证药品符合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争取达到降低其生产成本20%左右的目的,为企业其他药品成本控制和同性质企业中成药品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廖星[4](2011)在《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探索中医师诊治疾病的过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使用定性研究方法探讨中医师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医诊病,其传统的方式主要有“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方法。中医治病主要有三个层次,即“未病”、“欲病”、“已病”。中医师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始终以中医药的基础理论为基石,或根据“辨证论治”或根据“整体性原则”或根据药物的“四气五味”,或根据“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来诊察个体所患疾病的病因、病性及其变化,进而获得符合个体特性的方药。然而,当今现代化的中医,新时代中的中医师,在其传统诊治疾病的基础上,更多地结合了现代西医学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诊疗特色。对于这样一个中医师诊治疾病过程的研究,目前定量研究领域里尚无明确的指标或客观统计数据可以完全定论。为此,换一个角度用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不失为一种方法学上的创新和开拓。此外,中医虽然是中国传统的主流医学,但是在其他国家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又如何呢?本研究对中英两国中医师诊治疾病的异同进行了对比研究。从方法学研究来角度来讲,本研究就如何应用定性研究及其相关方法也进行了探索。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个体访谈法、焦点组访谈法和观察法,对中国中医师及其病人和英国中医师诊治疾病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进行探索。本研究的次要目的:期望通过引入三角互证法(Triangulation)和框架理论分析法(Framework Analysis),对中医研究领域应用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方法学上的探索。总之,研究者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将来中医研究领域开展相关定性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为循证中医药的发展提供证据补充。研究内容本研究内容一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部分,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近三年来有关医学研究领域里应用定性研究方法的文献,主要关注两方面的研究信息:首先是综述定性研究方法在医学研究领域、补充替代医学研究领域和中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其次介绍定性研究中三种具体方法的应用;第二部分是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探索中医师诊治疾病过程的应用实例,介绍了个体访谈提纲和个体访谈法实际操作过程;焦点组访谈提纲和焦点组访谈法实际操作过程;观察法提纲和观察法的实际应用;框架分析法及其实际应用。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半结构化个体访谈法、焦点组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通过引入“三角互证法”将三种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同一研究之中,使得资料收集面增广,资料结果可信度增加。本研究资料收集分为两个部分,中国部分和英国部分。中国部分在北京五家大型三甲医院进行,运用半结构化个体访谈法分别医院里的部分中医师及其所管理的病人进行了访谈,对他们之间的部分临床门诊活动进行了观察。英国部分在伦敦进行,对在英国从事中医临床实践的中医师进行了半结构化的个体访谈和焦点组访谈。其中中国医院选取了14名内分泌科或肾病科的中医师及其所管理的18名住院病人进行了个体访谈,并对其日常门诊实践进行了41次观察。英国部分,选取了在英国行医的中医师9人进行个体访谈,并举行了一次9个中医师参与的焦点组访谈。通过对录音材料和观察笔记的转录,本研究共获得了48万多字的转录稿(即原始材料)。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滚雪球抽样方法和方便抽样方法),使用框架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使用定性数据分析包RQDA,一个中文定性资料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管理和分析。研究地点本研究在中国北京和英国伦敦进行。北京部分选取了五家大型三甲医院(其中四家为中医医院,一家为中西医结合医院),伦敦部分在个体门诊和指定地点进行。研究发现系统检索国内外近三年内医学研究领域里有关定性研究的文献,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获知中医药研究领域引入定性研究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文献的总结,获得了如何使用定性研究方法探索中医师诊治过程的研究思路。本研究的研究发现基于两个层面:第一是对于中国中医师及其病人资料的分析;第二是对于中英两国中医师异同对比的分析。通过框架分析理论对访谈资料和观察资料进行分析,探索关于中医师临床实践过程的相关要素,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中医师的诊疗过程,主要涉及到了七大要素,即中西医结合、经典理论的应用、疗效、经验、科研证据、发展和挑战、医患关系。2)通过对比中英两国中医师诊治实践的过程,研究发现中英两国中医师的诊疗实践有三大共同点和五大不同点。三大共同要素为:疗效、经典理论、经验;五大不同要素为:文化背景、环境、政策、理解、病人研究一:关于中国中医师的定性资料,通过分析得出7大类主题:中西医结合、经典理论的应用、疗效、经验、科研证据、发展和挑战、医患关系。对于病人的定性资料和观察法所获得的资料,主要围绕七大主题之一的“医患关系”进行补充和说明,通过分析,获得三个主题:中医诊疗、中医师、医患交流。虽然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它成长于无数古代中医师的经验积累之中,也成长于中医师个人的体会和觉悟之中,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但是面对现今高度发达的社会,面对西医的蓬勃发展,中医师面临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是质疑。早已习惯在正规中医院里工作的中医师为了谋得自己在医学行业里的立足之地,为了维持和巩固中医在行业中的地位,他们慢慢地走上了中西医结合或者说中西医并用的道路。研究二:病人资料和观察法资料的分析。对于来中医院就诊接受治疗的病人来说,医患之间的关系是他们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医患关系的分析中,就病人而言,病人对中医诊疗的关注主要有:疗效和经费两个方面。而对于中医师的资历和医患之间的交流,病人也颇为重视。研究三:关于英国中医师资料的分析,英国中医师和中国中医师诊疗的一般过程有许多共同之处,如同样的注重疗效,同样地运用经典理论进行诊疗活动,同样地重视经验的积累。他们都会依赖于感性思维,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倾向于一种以病人为中心(Patient-Centred-Care, PCC)的医疗模式,在考虑到职业道德和责任的同时,他们也会告知病人诊治的安全性问题。然而,由于是东西方两个不同世界的国家,而且中医药源自中国,因此,在两国行医的中医师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文化背景、环境、政策、理解、病人。从学习经历,教育背景,对中医的理解,到所面临的病人以及他们的实践环境,两国的中医师在诊疗实践中面临着许多不同的实际问题。虽然文化背景是不可否认的主要因素,但是政府部门的支持及其相关政策,都会非常直接地影响到中医师的临床实践。最后,关于方法学上的发现,本研究不再是讨论是否需要应用定性研究于中医临床研究之中,而是如何使定性研究规范地严谨地应用到中医研究中。通过实际应用,本研究就如何加强定性研究实施的严密性,提出需要考虑三个方面和谨记四个要素。三个方面是不要刻意去避免主观偏倚,定性研究本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研究者个人的创造性;建议使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于一体之中,比如“三角互证法”,这可以使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提高;定性研究认为研究实际是多样化而且是可塑的,那么不要期望定性研究按照定量研究的思维去获得和其他研究统一的研究结果。四个要素指的是内部效度/可信性;外部效度/可转移;信度/可靠性;中立性/适应性。定性研究的质量控制可以通过这三个方面和四个要素得到较好的保证。研究结论引入定性研究方法可以为定量研究提供互补信息,可以为循证中医药学提供综合证据。通过定性研究方法,本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关于中医师诊治疾病过程的相关要素。无论是中国中医师还是英国中医师,疗效、经典理论和经验是他们诊疗实践活动中较为突出的三个方面。疗效是整个诊疗实践的生命力。而经典理论的指导是整个实践活动的灵魂所在,经验既是中医师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又是他们赋予中医诊疗实践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中国中医师的诊疗实践还有另外四个方面的考虑:中西医结合、科研证据、发展和挑战、医患关系。对于中英两国中医师诊疗实践的不同点,虽然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是这却是定性研究可以发挥其特长的一个研究现象。本研究通过发掘,对于两国中医师诊疗实践中突出的不同,有着不同角度的阐释。而对于中国医院里的接受中医诊治的病人来说,他们对于诊疗活动的体验主要通过医患之间的关系得以阐释,参与诊疗实践的双方,就是中医师和病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诊疗实践过程的践行者,因此通过病人的角度,来体验诊疗的实践活动,通过医患关系来阐释中医师的诊疗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江芝婷[5](2011)在《代谢组学在疾病预测诊断以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转化医学的目标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快速、有效的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对于西方医学,需要发展对疾病诊断更为灵敏的临床指标;而对于中医诊断,亟待找到能为抽象的症状予以客观描述的量化指标。本文将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筛选疾病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包括代谢靶标分析和代谢指纹谱两种手段,代谢靶标分析针对已有先验知识的特定代谢循环进行深入研究,而代谢指纹谱可用于发现潜在生物标志物。1.含硫氨基酸循环定量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研究。高半胱氨酸与慢性肾功能衰竭密切相关,但其是否是独立的疾病相关因素仍存在争议。为了研究高半胱氨酸及其代谢物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本文发展了基于HPLC-MS/MS血浆中8种含硫氨基酸的测定方法。对西医Mogensen分期以及中医辨证分型的患者体内含硫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筛选了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到诊断临界浓度。本文创新性的将含硫氨基酸与西医临床生化、中医量化的症状进行相关研究,并发现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在表征西医分期和中医分型病理变化的效果优于高半胱氨酸,说明它更可能成为糖尿病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含硫氨基酸定量研究也被应用于中药糖肾方的疗效评价,发现干预治疗改善了患者的甲基化和氧化应激水平。以含硫氨基酸代谢为靶标的分析可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预测诊断和疗效评价研究。2.代谢指纹谱应用于脑梗塞研究。目前临床往往缺乏对于脑梗塞快速诊断的生化指标而延误治疗。本文发展了UPLC-TOF MS血清代谢指纹谱测定方法,采用层级PLS首先构建脑梗塞组和对照组的PLS-DA模型,筛选得到1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发现脑梗塞与一碳代谢、脂肪酸代谢以及甾体激素代谢紊乱相关;进而对中医阴、阳类证进行了判别研究发现了14种与分型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PCA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经治疗后体内代谢趋于正常化。创新性的将PLS-KNN预测模型应用于脑梗塞患者的预测,准确率达到100%,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代谢指纹谱在脑梗塞的诊断生物标志物筛选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有助于指导临床的诊疗。3.代谢指纹谱应用于三聚氰胺毒理研究。三聚氰胺事件造成大量婴儿肾结石甚至死亡,但是其毒性机制仍不清晰。本文建立了不同剂量三聚氰胺干预的大鼠模型,应用UPLC-TOF MS得到血浆以及尿液代谢指纹谱。根据血浆、尿液的PCA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三聚氰胺对于大鼠体内代谢的干预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特点。进一步对三聚氰胺干预组与正常组大鼠的血浆和尿液建立PLS-DA模型,发现血浆中15个、尿液中19个与三聚氰胺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表明肾毒性的产生可能与花生四烯酸、嘌呤嘧啶、磷酸戊糖的代谢紊乱相关。代谢指纹谱也可被应用于三聚氰胺干预的毒性的机制研究。

尹瑾[6](2009)在《基于核心专利分析的中国中药生产企业专利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我国在中药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优势、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资料,中药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2009年4月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医改方案规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50%以上为中成药或中医药,中医药以其廉价、优质的特点必将在今后我国普通居民用药,乃至世界药品市场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入WTO,我国中药企业也将更广泛地融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当前很多国家已经建立起严密的专利壁垒,我国中药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和国际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特殊作用。建立和健全中药企业专利战略,是中药生产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中药生产企业必须尽快把握国情,掌握规则,规避风险,掌握专利保护这个防身之术和制胜之道。本文中,笔者首先在对我国中药专利信息进行广泛调研、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中药企业专利现状,得出我国中药领域核心IPC专利分类并对核心专利文献专利权人字段进行挖掘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CHI专利记分牌对中药核心专利集中分布企业进行打分,从而实证了专利战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提升作用:构建出中药企业专利战略评价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我国核心专利集中分布企业现行专利战略进行调研,利用SWOT分析法评价研究了我国核心专利集中分布中药企业专利战略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从中发现问题。通过借鉴美、日等专利战略强国制药企业经验,重点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探讨我国中药企业专利战略发展中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出具体对策,最终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中药企业的集成式功能型专利战略选择模式。最后从企业、地方政府和国家三个层次为我国中药企业专利战略的广泛实施和落实办法提出建设性意见。本研究为广大中药企业专利战略选择和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对根本提升我国中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廖立东[7](2008)在《中成药生产企业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的对策探讨》文中提出中成药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中成药的发展是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国际化是中药被世界所接受的重要标志之一。中成药国际化将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中成药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是中成药国际化非常关键的一步,也将为中成药生产企业开拓其他西方国家市场提供有益的帮助。中成药生产企业是现代中成药发展最主要的参与者,担负着现代中成药国际化发展的使命,是实现中成药国际化的重要中坚力量。本文从中成药生产企业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面临的国内、欧盟内的传统药品市场需求、法律法规、政策入手,全面分析中成药生产企业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以“中成药注射剂”为例,说明中成药生产企业如何创新解决中成药标准问题以应对欧盟药品注册的难题,进而探索出中成药生产企业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的对策,为中成药生产企业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提供借鉴。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概述中成药及中成药在我国和欧盟市场的现状。概述中医药学的优势和《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北京宣言》及《欧盟传统药品法》生效,说明这三点对中成药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章阐述中成药生产企业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面临的国内政策机遇、欧盟市场需求增长机遇、国际合作机遇、中医药重释机遇及中成药创新提升中成药生产企业竞争力的机遇。第三章在详细解读欧盟药品注册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指出中成药生产企业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面临的问题。中成药生产企业同时面临着来自跨国公司和邻国企业的竞争。第四章在系统分析了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适应欧盟药品管理要求,成分简单化、生产标准化、质量管理规范化。”为指导的中成药生产企业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的对策。

于培明[8](2007)在《药品安全性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药品是物质,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或人工方法制得的物质。但从来没有一种物质天生是药品。一种物质只在人们发现和确认其医疗价值并用于医疗用途时,它才成为药品。但人对药品的确认具有很大的不可靠性。古人靠经验性的人体尝试来发现和确认药品具有不可靠性,现代实验室系统研究也没有消除这种不可靠性。以制药公司为主导的现代药品研究主要偏重于对药品有效性的发现和证明,忽视药品安全性缺陷的发现和改进。药品的安全性问题始终是一把悬在药品使用者头顶的利剑,成为患者生命健康的巨大威胁。本文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实地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案例研究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等逻辑研究的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方法,从药品的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和使用缺陷这一独特的视角,对药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剖析,并将药品安全性问题解析成既具有独立性又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设计缺陷与药品不良反应问题、制造缺陷与药品质量问题、使用缺陷与不合理用药问题,以此来分析药品安全性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对药品安全性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借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理论和实践,总结药物警戒理论的创新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统一的药品安全警戒理论。论文从产品缺陷的一般分析入手,分析产品缺陷的含义、类型和判断标准;然后对药品缺陷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分析药品的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和标识说明缺陷的含义和特征。药品的制造缺陷与药品质量问题、设计缺陷与不良反应问题、使用缺陷与不合理用药问题构成本文研究的主要部分,内容包括这三大问题的含义、本质、判定标准、证明方法、法律责任和控制防范等,并对药品安全监管实践中出现的复杂疑难问题的处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出立法建议。论文探讨了药品安全警戒从理论进入实践所需要的组织保障、技术保障和立法保障,并通过“齐二药事件”和“欣弗事件”的研究与分析,论证了现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经过充实和调整,为包括药品不良反应在内的所有药品安全问题提供安全警戒的可行性和光明前景。本文提出的药品安全警戒理论,为解决当前药物警戒理论存在的目标不明确,理论研究无法深入的问题,提供了一条解决途径,为目前一直处于理论探讨阶段的药物警戒理论,走向明晰,走向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吴晶[9](2007)在《药品价格决定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药品价格是国际学术界关注了四十年的焦点问题。过高的药品价格不仅会降低贫困人口的药物可及性,加重国家和社会的负担,而且过低的药品价格也会阻碍制药业对新药研发的投资,进而减少创新药品的出现。因此,为达到药物可及性目标而需要的低价格和激励研发创新需要的高价格形成了一个矛盾体。从全球角度来看,如何合理地确定药品价格,成为药品是否可以继续或者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关键问题。当前,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群众普遍反映“看病贵”、不合理药费增长和虚高定价已成为影响卫生服务利用和可及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药品费用占医疗费用的50%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看病贵”的实质问题成为药品费用问题。因此,在整个医疗体制改革中,如何形成合理的药品价格以及降低药品费用成为改革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尝试对中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一个探索性研究。首先,本研究结合药品市场的固有特点,从理论上探讨了价格机制如何在药品市场发挥作用。分析了垄断和道德风险存在的情况下,药品价格的直接控制(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导致的社会经济福利变化。结果发现,垄断和道德风险是两种方向相反的市场力量,由于药品市场中多种力量作用的复杂性以及多种竞争形式的存在,国家统一的价格控制将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其次,对中国药品价格决定机制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包括中国药品价格管制的沿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竞争程度、药品流通过程和主要价格政策效果等。结果表明,我国医疗机构药品终端销售的垄断地位以及“以药养医”和“顺加作价”政策,扭曲了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在医院药品批零差价收入留用的利益驱动下,药品的供求关系对药品价格的变化并不敏感,而与药品零售价格和企业出厂价格之间的差价密切相关。药品降价政策和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较大程度地降低了药品零售价格,但由于医院药品使用结构和数量的变化使得患者最终承担的医疗费用的降低程度有限。另外,本研究对国际药品定价的理论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中国借鉴。跨国制药公司通常从市场角度估计反映产品价值的价格上限,从制药公司角度估计可以覆盖成本和投资者收益的价格下限,并在二者之间的可行价格区域内设定价格。从世界范围来看,药品价格的上涨速度低于其它卫生服务价格的上涨速度,药品费用占总医疗费用中的比例较小,而且比例在不断降低。国际药品市场是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药品价格由供方因素和需方因素共同决定的,证据显示需方因素(产品特征)在价格的决定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而且,市场上存在着品牌药品和通用名药品之间的激烈竞争。随后,本文对世界药品价格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尤其是参考定价和平行贸易。总的来说,通用名参考定价符合保险设计的公平和有效原则,给患者带来较低的健康风险,而治疗参考定价产生了更多的负面影响。药品平行贸易并没有从贸易中产生正常的效率收益,因为低价格国家是通过强制的管制而达到较低价格的,而不是通过较高的效率达到的。最后,本研究利用数据对中国药品价格问题进行了经验分析。价格指数研究显示,2002—2005年间,抗生素类药品价格下降,循环系统药品价格上升,各类药品价格水平变化情况有较大差异。数量指数研究显示,四年间药品使用数量出现了非常态上升,北京市抗生素类上升了4倍多,循环系统药品上升了9倍多。另外,我国药品价格和数量之间存在非正常的正相关关系,与国际药品市场上二者的负相关关系完全不同。这些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我国医疗机构垄断了80%的药品终端销售,而且在医疗机构内部90%以上为公立医院,彼此间缺乏竞争。再加上我国“以药养医”和医疗机构“顺加作价”的政策导致医生诱导高价药的需求导致的。对地区间价格差异进行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药品质量和竞争特征都对药品价格及地区间价格差异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包括药品的单位剂量、包装大小、方便性以及通用名厂商数量等,这表明药品价格更多地由质量和竞争特征决定。在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综合政策框架,以解决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促进药品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综合框架包括合适的政府职能定位、科学合理地设定药品价格、推进医疗机构的市场化进程、严格划分医师和药师的职业分工、不断推进临床诊疗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实施通用名处方制度以及完善医疗保险中的第三方购买机制。

田丽娟[10](2006)在《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药学史的任务是按照年代顺序,应用具体事实揭示并阐明药学发展的规律。通过药学史的研究,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可记取的教训,为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现代药学史是中国药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近代药学发展的沿袭和进步。为了更好的理解现代药学发展的历程和前后衔接,本文首先概要论述了古代和近代药学发展的历史,研究了各个阶段药学发展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研究之余,我为祖先所创造的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自豪。接下来,在现代药学史研究部分,本文从药学事业发展和药学科学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在药学事业发展部分,分别从中药事业的发展、药品监督管理、制药工业、医药商业、药学教育、医药科技、医院药学、药学社会团体、药学书刊与网站、香港和澳门药学发展共十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在药学科学研究部分,分别从现代药学史研究、中药研究、药学分科研究和药物学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科学的进展和成就。研究之余,关心祖国药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通过研究现代药学史发现,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巨大的挫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此时的广大药学工作者,面对困难,怀着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之情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尽自己最大所能在工作岗位上发出各自的光和热,很多科研成果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他们忘我的辛勤劳动而产生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药学工作者焕发了高度的热情和能量,积极投身到药学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现代药学工作者要学习前辈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团结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中去,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共同努力!

二、从100种中成药说明书的分析中看规范中成药说明书的重要性——传统中医药发展中面临的困惑(之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100种中成药说明书的分析中看规范中成药说明书的重要性——传统中医药发展中面临的困惑(之四)(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近20年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述评
        一、前言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五、文献综述结果与结论
        六、文献质量评估结果与结论
        七、讨论
        八、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我国中成药发展历程与临床应用分析
        一、前言
        二、中成药的概念
        三、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四、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
        五、中成药常见剂型与制备
        六、中成药临床应用现状——以连花清瘟胶襄为例
        七、中成药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八、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
    一、前言
    二、研究方法
        1. 临床问题
        2. 中成药遴选
        3. 文献检索
        4. 纳排标准与资料提取
        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6. 证据综合分析
        7. 证据体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
        8. 推荐意见形成
    三、结果
        1. 研究概述
        2. 推荐意见及其证据描述
        2.1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2.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
        2.3 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
        2.4 咳嗽变异性哮喘
        4. 指南质量评价
    四、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课题组
    附录2:临床问题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临床问题调查问卷
    附录3 常用产品使用临床情况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临床应用指南》常用产品临床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4 慢性持续续期中成药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拟通过专家共识法新增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成药的调查问卷
    附录5 新增中成药及修改意见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拟通过专家共识法新增中成药品种及修改推荐意见调查问卷
    附录6 中成药筛选目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中成药名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中成药名语音分析
    一、音节分析
    二、韵律分析
        (一)声调分析
        (二)平仄分析
        (三)节律分析
    小结
第二章 中成药名用字分析
    一、高频字的使用情况
    二、生僻字的使用情况
    三、多音字的使用情况
    小结
第三章 中成药名用词分析
    一、专有名词的使用情况
    二、缩略词语的使用情况
    三、数词的使用情况
    四、颜色词的使用情况
    五、其他词语的使用情况
    小结
第四章 中成药名的内部构成分析
    一、中成药名的剂型分布
    二、修饰语的排序分析
        (一)并列结构中名词性修饰语的语序分析
        (二)并列结构中动词性修饰语的语序分析
        (三)多项修饰语的语序分析
    小结
第五章 中成药名中存在的问题及规范思考
    一、中成药名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些音节长度不适宜,声调单调乏味
        (二)生僻字生疏难懂,多音字不易区分
        (三)有些用词不恰当,缩略不规范
        (四)一药多名易混淆,民族药名难辨认
    二、中成药命名规范思考
        (一)音节长度要适中,声调搭配彰显平仄美
        (二)用字应通俗易懂,多音字应避开使用
        (三)用词应适宜,缩略应规范
        (四)一药一名,规范汉字结合民族文字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J药品生产成本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成药发展现状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1.4 研究的内容
        1.1.5 研究的方法
    1.2 中药面临的生产成本和流程问题
        1.2.1 生产成本
        1.2.2 中成药的生产流程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药物生产成本现状
        1.3.2 国外药物生产成本现状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的理论基础
    2.1 成本分析的定义
        2.1.1 药品成本分析
        2.1.2 成本分析的作用
    2.2 人力成本理论
        2.2.1 人力成本的含义
        2.2.2 人力成本控制的意义
    2.3 全面质量管理
        2.3.1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2.3.2 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2.3.3 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益处
    2.4 5S管理理论
        2.4.1 5S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2.4.2 5S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2.4.3 推行 5S管理的目的
        2.4.4 推行 5S管理的注意问题
        2.4.5 推行 5S管理的收益
第三章 L企业现状及J药品成本分析
    3.1 L企业现状
        3.1.1 L企业概况
        3.1.2 L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3 L企业 5S管理现状分析
        3.1.4 L企业人力成本问题分析
    3.2 L企业数据分析
        3.2.1 主要经济指标对标分析
        3.2.2 2012-2014年L企业总体数据分析
    3.3 J药品成本分析
        3.3.1 J药品概况
        3.3.2 J药品成本构成
        3.3.3 J药品生产损耗
        3.3.4 J药品制造费用分析
        3.3.5 J药品生产进行的其他分析
第四章 J药品成本优化措施
    4.1 原辅料、包材的采购成本优化
    4.2 人力成本优化
        4.2.1 优化组织机构
        4.2.2 做好招聘成本预算
        4.2.3 做好培训开发成本控制
        4.2.4 薪酬管理结构的优化
        4.2.5 做好用人成本控制
    4.3 J药品成品率优化
        4.3.1 成品率优化方案
        4.3.2 成品率优化方案的执行
        4.3.3 具体措施及数据分析
    4.4 质量管理优化
        4.4.1 做好全面质量管理
        4.4.2 建立L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程序
    4.5 J药品制造费用优化
        4.5.1 调整J药品批量
        4.5.2 J药品生产流程优化
        4.5.3 拟采取的其他优化措施
    4.6 J药品生产布局优化
        4.6.1 生产布局定义
        4.6.2 生产布局分析
        4.6.3 J药品生产布局优化
        4.6.4 优化生产布局需要注意的问题
    4.7 L企业排产计划管理优化
        4.7.1 排产计划管理
        4.7.2 优化排产计划的几点因素
    4.8 J药品营销策略优化
        4.8.1 产品特点因素
        4.8.2 产品销售因素
第五章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探索中医师诊治疾病的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定性研究方法在医学研究领域里应用的述评
        1 定性研究方法的介绍
        2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
        3 定性研究的抽样方法
        4 定性研究资料的分析概况
        5 定性研究方法的伦理学问题
        6 定性研究方法的质量控制、结果评价和报告
        7 定性研究在医学研究领域里应用的切入点
        8 定性研究在补充替代医学研究领域和中医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9 定性研究方法研究中医师诊治疾病的思考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个体访谈法、焦点组访谈法和观察法的介绍
        1 个体访谈法的简介
        2 焦点组访谈法的简介
        3 定性研究观察法的简介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探索中医师诊治疾病的过程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3.1 研究理论
        3.2 研究方法
        3.3 抽样方法
        3.4 资料分析
    4 研究方案
        4.1 研究流程
        4.2 资料分析
    5 研究实施
        5.1 中国方面的研究
        5.2 英国方面的研究
        5.3 质量控制
    6 研究资料分析过程
        6.1 分析理论概况
        6.2 中国中医师个体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
        6.3 中国病人个体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
        6.4 观察法资料的分析发现
        6.5 英国中医师个体访谈资料和焦点组资料分析发现
        6.6 结果汇总分析图谱
    7 讨论
        7.1 研究背景
        7.2 研究内容和发现
        7.3 研究创新点
        7.4 研究不足
        7.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件1 个体访谈和焦点组访谈的32项条目清单
附件2 中国医生个体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件3 中国医生个体访谈提纲
附件4 中国病人个体访谈提纲
附件5 英国个体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件6 英国个体访谈提纲
附件7 英国伦敦焦点组访谈提纲
附件8 原始资料转录稿
附件9 RQDA软件中的初步分析
附件10 RQDA软件分析中的代码
附件11 原始材料缩影1
附件12 原始材料缩影2
附件13 原始材料缩影3
附件14 原始材料缩影4
附件15 结构化观察记录表格

(5)代谢组学在疾病预测诊断以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论
    1.3 代谢组学的研究策略
        1.3.1 代谢靶标分析
        1.3.2 代谢指纹谱分析
    1.4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
        1.4.1 基于液质联用的数据采集方法
        1.4.2 基于液质联用的代谢组学数据处理
    1.5 代谢组学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1.5.1 代谢组学在疾病预测、诊断中的应用
        1.5.2 代谢组学在药物研发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1.5.3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应用
    1.6 小结
    1.7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含硫氨基酸定量应用于糖尿病肾病预测诊断以及疗效评价
    2.1 糖尿病肾病与含硫氨基酸代谢
        2.1.1 糖尿病肾病
        2.1.2 含硫氨基酸代谢
        2.1.3 含硫氨基酸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意义
    2.2 含硫氨基酸检测方法建立
        2.2.1 实验部分
        2.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 病例样本的分组及采集
        2.3.1 中西医病例分组标准
        2.3.2 病例样本的采集
        2.3.3 样本处理以及保存
        2.3.4 临床生化指标测定
    2.4 糖尿病肾病的横断面研究
        2.4.1 基于Mogensen分期的糖尿病肾病横断面研究
        2.4.2 基于中医辨证分型的糖尿病肾病横断面研究
        2.4.3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分期分型比较研究
    2.5 含硫氨基酸代谢定量用于糖肾方疗效评价
        2.5.1 糖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
        2.5.2 病例样本采集
        2.5.3 治疗前后定量结果差异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代谢指纹谱应用于脑梗塞的预测以及疗效评价
    3.1 脑梗塞诊治现状
    3.2 实验部分
        3.2.1 病例样本采集
        3.2.2 材料与试剂
        3.2.3 仪器设备
        3.2.4 样本分析前处理
        3.2.5 临床生化指标测定
        3.2.6 UPLC-MS测定分析条件
        3.2.7 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
        3.2.8 差异表达代谢物的鉴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样本前处理方法优化
        3.3.2 UPLC-TOF MS测定条件优化
        3.3.3 方法学考察
        3.3.4 病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3.3.5 脑梗塞患者与正常组的多元统计分析
        3.3.6 PLS-DA的模型验证
        3.3.7 脑梗塞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的鉴定
        3.3.8 脑梗塞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生理学意义
        3.3.9 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体内的代谢变化
        3.3.10 PLS-KNN应用于脑梗塞的预测
        3.3.11 中风阴类证与阳类证的判别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代谢指纹谱应用于三聚氰胺肾毒性机制研究
    4.1 三聚氰胺相关背景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动物
        4.2.2 材料与试剂
        4.2.3 仪器设备
        4.2.4 实验样本采集和制备
        4.2.5 血浆生化指标测定
        4.2.6 血浆和尿液样本前处理
        4.2.7 UPLC-MS测定条件
        4.2.8 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
        4.2.9 差异表达代谢物的鉴定
    4.3 结果与结论
        4.3.1 大鼠生化指标测定分析
        4.3.3 血浆以及尿液代谢指纹谱的方法学考察
        4.3.4 三聚氰胺干预大鼠的PCA分析
        4.3.5 三聚氰胺干预大鼠的PLS-DA分析
        4.3.6 三聚氰胺干预大鼠尿液的PLS-DA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本人在学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6)基于核心专利分析的中国中药生产企业专利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中药是我国的优势产业
        1.1.2 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1.1.3 国策要求发展中药产业
    1.2 研究背景及现状
        1.2.1 我国企业专利战略研究背景及现状
        1.2.2 我国中药生产企业专利战略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4 创新点
第二章 企业专利战略理论基础
    2.1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基础
    2.2 企业专利战略
        2.2.1 企业专利战略的概念、特征及其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的地位
        2.2.2 企业常用专利战略模式分类
        2.2.3 专利战略在中药企业战略中的地位
第三章 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中药核心专利分布现状研究
    3.1 专利分析法
        3.1.1 专利分析法的主要战略应用
        3.1.2 专利地图及其应用价值
    3.2 2008 IPC中药相关专利技术分类研究
        3.2.1 IPC专利分类体系
        3.2.2 IPC专利分类体系在中药领域的作用
        3.2.3 与中药领域相关IPC专利分类体系研究
    3.3 1988-2008我国中药核心专利研究
        3.3.1 布拉德福定律在专利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3.3.2 利用布拉德福定律研究中药领域核心专利分布
    3.4 近20年我国中药核心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第四章 我国中药核心专利的专利权人分析
    4.1 我国中药核心专利专利权人构成分析
    4.2 中药核心专利境内外企业专利权人比例分析
    4.3 境内外中药生产企业专利权人合作程度比较分析
    4.4 我国中药核心专利地域分布研究
        4.4.1 我国中药核心专利集中分布地区研究
        4.4.2 部分我国中药核心专利集中地区特色研究
        4.4.3 我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中药生产企业专利技术发展研究
    4.5 各核心专利集中分布企业名录和排序
        4.5.1 核心作者的计算方法
        4.5.2 各核心专利集中分布企业名录(见附录)
        4.5.3 我国中药专利核心技术集中分布企业
第五章 我国中药企业专利战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研究
    5.1 我国中药专利技术集中分布企业CHI记分牌分析
        5.1.1 CHI专利记分牌
        5.1.2 我国中药专利技术集中分布企业CHI记分牌分析
    5.2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专利以及专利战略的关系
        5.2.1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专利以及专利战略的关系
        5.2.2 运用专利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5.3 我国中药专利技术境内领先企业CHI排序与竞争力排序关联分析
第六章 基于核心技术集中分布企业专利战略调研的我国中药生产企业专利战略研究
    6.1 中药企业专利战略评价体系构建
        6.1.1 我国制药企业专利战略评价体系
        6.1.2 中药企业专利战略评价体系指标构建
    6.2 我国中药核心专利集中分布企业现行专利战略评价研究
        6.2.1 企业领导层的专利意识评价研究
        6.2.2 企业专利管理体制和创新激励机制评价研究
        6.2.3 专利工作网络和企业专利文献数据库评价研究
        6.2.4 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的数量和质量评价研究
        6.2.5 技术创新的活力评价研究
        6.2.6 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6.3 基于专利战略调研的我国中药核心专利集中分布企业专利战略SWOT分析
        6.3.1 SWOT分析法
        6.3.2 我国中药核心专利集中分布企业专利战略SWOT分析
        6.3.3 美、日制药企业专利战略借鉴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我国中药产业专利战略的改进对策
第八章 提升竞争力的我国中药生产企业专利战略试行模式
    8.1 我国中药生产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
        8.1.1 制定原则
        8.1.2 立项与前期准备
        8.1.3 目标确定
        8.1.4 专利战略定位
    8.2 我国中药企业集成式功能性专利战略的具体内容
        8.2.1 专利战略起始阶段
        8.2.2 专利战略实施阶段
        8.2.3 专利战略调整阶段
    8.3 我国中药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办法与注意事项
        8.3.1 我国中药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办法
        8.3.2 我国中药企业专利战略实施的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附录: 各核心IPC分类专利集中分布企业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中成药生产企业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的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中成药及中成药市场概述
    1.1 中成药概述
    1.2 中成药市场概述
        1.2.1 我国中成药市场现状
        1.2.2 欧盟传统药品市场
    1.3 中医药的优势及发展
        1.3.1 中医药学的优势
        1.3.2 《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北京宣言》
        1.3.3 《欧盟传统药品法》简介
第二章 中成药生产企业迈向欧盟的机遇
    2.1 中成药生产企业面临的国内政策机遇
        2.1.1 中医药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20)颁布意义
        2.1.2 中药品种保护条列的制定与修订
        2.1.3 《中药注册管理补充》简介
        2.1.4 医保目录中中成药品种增加
        2.1.5 中药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2 中医药国际合作
        2.2.1 中医药国际合作现状
        2.2.2 中医药中欧国际合作广阔的前景
    2.3 中医药的重释研究
        2.3.1 《本草纲目》的提炼与重释研究
        2.3.2 中药词汇术语标准化的尝试
    2.4 创新中崛起的中成药生产企业的竞争力
        2.4.1 中成药注射剂的成功
        2.4.2 传统配方进一步开发成功案例
第三章 中成药生产企业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的制约因素
    3.1 国内政策对中成药生产企业发展不利的因素
    3.2 中成药进入欧盟市场的五大难题
        3.2.1 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尚未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
        3.2.2 具中医药特点的国际标准规范尚未形成
        3.2.3 中成药应用现代新技术和方法还有不足
        3.2.4 国内政策与法制建设上
        3.2.5 人才短缺
    3.3 欧盟的药品管理
        3.3.1 欧盟的药品注册管理介绍
        3.3.2 欧盟药品生产GMP 管理与质量风险管理
    3.4 来自行业的竞争
        3.4.1 来自跨国企业和欧盟成员国药企的竞争
        3.4.2 来自我们邻国的竞争
第四章 中成药生产企业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对策探讨
    4.1 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的战略
    4.2 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具体策略
        4.2.1 欧盟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
        4.2.2 药品选择定位
        4.2.3 药品生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
        4.2.4 注册申请
        4.2.5 途径选择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8)药品安全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
        1.1.1 触目惊心的药害与药品使用安全问题
        1.1.2 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使用安全的威胁之一
        1.1.3 不合理用药问题─药品使用安全的威胁之二
        1.1.4 药品不良反应问题─药品使用安全的威胁之三
    1.2 相关概念
        1.2.1 药品与药物
        1.2.2 药品的安全性
        1.2.3 药品的安全性研究
    1.3 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到药物警戒
        1.3.1 药品不良反应灾难与世界范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建立
        1.3.2 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到药物警戒
    1.4 药物警戒理论的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1.4.1 我国对药物警戒理论的引进
        1.4.2 药物警戒理论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理论的拓展
        1.4.3 药物警戒理论的创新
        1.4.4 药物警戒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药品安全警戒的提出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5.1 药品安全警戒的提出
        1.5.2 药品安全警戒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6 主要研究方法与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
    1.7 文章结构安排
    1.8 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药品缺陷的一般研究
    2.1 产品缺陷的一般分析
        2.1.1 产品缺陷的含义
        2.1.2 产品缺陷的类型
        2.1.3 产品缺陷的判断标准
    2.2 药品缺陷的一般分析
        2.2.1 药品的质量特性与药品缺陷
        2.2.2 药品的起源与从物质到药品的飞跃
        2.2.3 药品缺陷的不可避免性
        2.2.4 药品缺陷的类型划分
    2.3 药品的设计缺陷
        2.3.1 药品设计与药品设计缺陷
        2.3.2 药品设计缺陷的特征
        2.3.3 药品设计缺陷的类型
    2.4 药品的制造缺陷
        2.4.1 药品制造与药品制造缺陷
        2.4.2 药品制造缺陷的特征
    2.5 药品的标识说明缺陷
        2.5.1 标识说明与药品标识说明缺陷
        2.5.2 药品标识说明缺陷的考量
        2.5.3 药品的标识说明缺陷的性质
    2.6 药品说明书的定性及管理制度设计
        2.6.1 药品说明书的定性问题
        2.6.2 药品说明书管理的制度设计
        2.6.3 说明书之外用法的合法性问题
第三章 药品设计缺陷与药品不良反应问题研究
    3.1 药品不良反应的本质是药品存在的设计缺陷
        3.1.1 药品损害与药品不良反应
        3.1.2 药品不良反应的本质
        3.1.3 药品不良事件
        3.1.4 药源性疾病
        3.1.5 中药的不良反应
    3.2 药品不良反应概念问题辨析
        3.2.1 不良反应概念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3.2.2 药学基础学科使用的不良反应概念及其合理界定
        3.2.3 管理规章中药品不良反应概念的理论分析
    3.3 药品不良反应的控制防范
        3.3.1 药品不良反应的控制防范思路和重点
        3.3.2 药品不良反应控制防范责任的理论分析
        3.3.3 我国不良反应控制防范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立法建议
    3.4 不良反应损害法律责任设置
        3.4.1 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法律责任设置的总的原则
        3.4.2 告知的风险发生不良反应损害的法律责任设置
        3.4.3 未告知的风险发生不良反应损害的法律责任设置
        3.4.4 完善药品不良反应责任设置的立法建议
第四章 药品制造缺陷与药品质量问题研究
    4.1 药品质量问题的本质是药品存在的制造缺陷
        4.1.1 药品的特殊性
        4.1.2 药品质量的特殊重要性
        4.1.3 药品质量问题的本质是药品存在的制造缺陷
    4.2 药品标准在药品质量判定中的作用
        4.2.1 药品标准
        4.2.2 药品标准法律体系
        4.2.3 药品标准在药品缺陷判定中的作用与局限
        4.2.4 国家提高药品标准行动计划
    4.3 假药的判定标准问题研究
        4.3.1 假药定义问题
        4.3.2 按假药论处制度的设置问题
        4.3.3 三种特殊情形的处理及按假药论处制度的完善
        4.3.4 假药判定标准案例研究
    4.4 劣药的判定标准问题研究
        4.4.1 劣药的定义问题
        4.4.2 按劣药论处制度的设置问题
        4.4.3 四种特殊情形的处理及按劣药论处制度的完善
        4.4.4 劣药判定标准小结
    4.5 假药劣药判定的证明问题研究
        4.5.1 假药判定的证明问题
        4.5.2 劣药判定的证明问题
    4.6 药品质量检验问题研究
        4.6.1 药品质量检验概述
        4.6.2 补充检验方法和补充检验项目问题
        4.6.3 药品检验异议与复验问题
        4.6.4 《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八条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建议
第五章 药品使用缺陷与不合理用药问题研究
    5.1 药品使用缺陷与不合理用药威胁药品使用安全
        5.1.1 严重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
        5.1.2 合理用药的含义与生物医学标准
        5.1.3 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5.1.4 使用缺陷与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系统原因
    5.2 执业药师制度与不合理用药问题
        5.2.1 我国执业药师制度概况
        5.2.2 执业药师与执业医师工作的交点
        5.2.3 我国执业药师法律地位问题
        5.2.4 我国执业药师职能定位问题
        5.2.5 执业药师制度的统一和完善
    5.3 不合理用药监测
        5.3.1 不合理用药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
        5.3.2 不合理用药监测的基本思想
        5.3.3 美国经验的借鉴
    5.4 不合理用药干预
        5.4.1 宏观层面的干预措施
        5.4.2 微观层面的干预措施
        5.4.3 不合理用药干预举例
第六章 统一的药品安全警戒体系的构建
    6.1 药品安全三大危险因素的事前、事中控制防范机制
        6.1.1 市场主体审批制度
        6.1.2 上市药品审批制度
        6.1.3 药品生产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
        6.1.4 保障药品合理使用的管理制度
    6.2 药品安全性三大危险因素事后发现与警戒的基本方法
        6.2.1 不良反应缺陷事后发现与警戒的基本方法
        6.2.2 药品质量问题事后发现与警戒的基本方法
        6.2.3 不合理用药事后发现与警戒的基本方法
    6.3 统一的药品安全警戒体系的构建
        6.3.1 构建统一的药品安全警戒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3.2 构建统一的药品安全警戒体系的基本设想
    6.4 药品安全警戒体系的组织保障、技术保障和立法保障
        6.4.1 药品安全警戒体系的组织保障
        6.4.2 药品安全警戒体系的技术保障
        6.4.3 药品安全警戒体系的立法保障
    6.5 齐二药事件与欣弗事件的启示
        6.5.1 齐二药事件及其启示
        6.5.2 欣弗事件及其启示
结论
主要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主要参考文献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着作
致谢

(9)药品价格决定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药品在健康产品中的地位与作用
        1.1.2 药品可及性与鼓励新药研发
        1.1.3 药品价格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
    1.2 研究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药品价格机制和价格控制理论
    2.1 价格机制
        2.1.1 市场结构特征
        2.1.2 价格形成
    2.2 药品市场特征
        2.2.1 安全性和有效性管制
        2.2.2 专利保护制度
        2.2.3 信息不对称
        2.2.4 医疗保险和道德风险
        2.2.5 药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
    2.3 价格控制
        2.3.1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控制
        2.3.2 垄断市场中的价格控制
        2.3.3 道德风险下的价格控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药品价格决定机制现状
    3.1 中国药品价格管制的沿革及现状
        3.1.1 中国药品价格管制沿革
        3.1.2 中国药品价格管制现状
    3.2 中国药品市场特征
        3.2.1 医药产业现状
        3.2.2 药品需求弹性特点
    3.3 中国药品价格决定机制现状
        3.3.1 政府定价
        3.3.2 药品注册与定价脱节
        3.3.3 药品流通环节多,费用率高
        3.3.4 药品零售环节缺乏竞争:医疗机构垄断终端
        3.3.5 以药养医和顺加作价
    3.4 中国主要药品价格政策效果
        3.4.1 药品降价政策效果
        3.4.2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效果
        3.4.3 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际药品定价及价格政策
    4.1 国际药品定价理论与实践
        4.1.1 国际药品定价基础
        4.1.2 以价值为基础的定价
        4.1.3 制药公司角度定价
        4.1.4 设定药品价格
    4.2 国际药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4.2.1 药品价格和费用的变化趋势
        4.2.2 药品市场结构:垄断是否存在?
        4.2.3 药品价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4.2.4 药品价格竞争(品牌药品和通用名药品)
    4.3 国际药品价格政策
        4.3.1 直接价格控制
        4.3.2 利润控制
    4.4 主要价格政策1:参考定价
        4.4.1 介绍
        4.4.2 参考价格体系的结构
        4.4.3 利用经济理论和原则评估参考定价
    4.5 主要价格政策2:平行贸易
        4.5.1 介绍
        4.5.2 价格差异的福利效果
        4.5.3 平行贸易的福利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药品价格指数及地区间价格差异决定因素
    5.1 数据来源及数据
        5.1.1 数据来源
        5.1.2 数据描述
    5.2 理论和方法
        5.2.1 相关概念界定
        5.2.2 相关理论和方法
    5.3 结果1:药品价格和数量指数
        5.3.1 价格指数
        5.3.2 数量指数
    5.4 结果2: Gerschenkron效应(帕氏/拉氏比值分解)
    5.5 结果3:跨区域的价格差异及原因
    5.6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中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战略与政策选择
    6.1 当前药品价格管制中的政府定位
    6.2 科学合理地设定药品价格
        6.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药定价和报销模型设计
        6.2.2 专利期外药品的参考定价设计
    6.3 推进医疗机构市场化进程
    6.4 实施真正意义的医药分业
    6.5 制定临床诊疗规范和规范处方形式
    6.6 完善医疗保险中的第三方购买机制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10)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源起
    2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2.1 药学史研究相关着作
        2.2 药学史研究文献
    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4 论文的研究意义
    5 论文的创新点
    6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古代药学史概论
    1 原始社会药物的萌芽
    2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的药学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6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药学
第三章 近代药学史概论
    1 近代中药发展概况
        1.1 药物学的发展
        1.2 方剂学的成就
        1.3 旧中国歧视中医药和中医药界的反抗斗争
        1.4 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1.5 中医药学术团体与刊物
    2 近代西药发展概况
        2.1 西方药学的输入
        2.2 西药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2.3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2.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2.5 药学(西药)教育
        2.6 药学(西药)研究
        2.7 医药学术团体和医药期刊
    3 解放军革命根据地的医药卫生工作
        3.1 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3.2 医药教育
        3.3 医药工业
        3.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第四章 现代药学史研究
    1 药学事业的发展
        1.1 中药事业的发展
        1.2 药品监督管理
        1.3 制药工业
        1.4 医药商业
        1.5 药学教育
        1.6 医药科技工作
        1.7 医院药学
        1.8 药学社会团体
        1.9 药学书刊与网站
        1.10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药学事业的发展
    2 药学科学研究进展
        2.1 现代药学史研究
        2.2 中药研究
        2.3 药学分科研究进展
        2.4 药物学研究
第五章 结论
    1 对现代药学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关单位必须加强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2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遗产,必须坚决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药学事业各项改革
    4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5 实施“科教兴药”战略,推动药学事业全面进步
    6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7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表1

四、从100种中成药说明书的分析中看规范中成药说明书的重要性——传统中医药发展中面临的困惑(之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王建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成药名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 杨立斌. 沈阳师范大学, 2015(10)
  • [3]J药品生产成本优化研究[D]. 魏强. 天津大学, 2015(03)
  • [4]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探索中医师诊治疾病的过程[D]. 廖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5]代谢组学在疾病预测诊断以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 江芝婷. 华东理工大学, 2011(12)
  • [6]基于核心专利分析的中国中药生产企业专利战略研究[D]. 尹瑾. 中南大学, 2009(05)
  • [7]中成药生产企业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的对策探讨[D]. 廖立东. 西南财经大学, 2008(S2)
  • [8]药品安全性问题研究[D]. 于培明. 沈阳药科大学, 2007(09)
  • [9]药品价格决定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吴晶. 沈阳药科大学, 2007(09)
  • [10]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D]. 田丽娟.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4)

标签:;  ;  ;  ;  ;  

从100种中成药说明书分析规范中成药说明书的重要性——中医药发展的困惑(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