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载脂蛋白测定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别立翰[1](2021)在《血清唾液酸化转铁蛋白和触珠蛋白在HBV相关肝病中的检测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是我国肿瘤总体发病率中排第四,而死亡率排第二的恶性肿瘤,肝细胞癌是其主要的病理类型。我国80%肝细胞癌由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引起,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是发展成肝细胞癌的高危人群。糖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影响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免疫逃逸和肿瘤血管生成等过程。唾液酸是有9个碳原子骨架结构的羟基化单糖酰化衍生物的总称,有超过50种化合物,通常位于糖蛋白和糖脂的糖链结构末端,异常唾液酸修饰可促进肿瘤的增殖转移、免疫逃逸和逃避细胞凋亡。本研究主要探索唾液酸修饰的转铁蛋白、触珠蛋白在乙肝相关肝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第一部分血清唾液酸化转铁蛋白检测方法建立及其在HBV相关肝病中的应用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包含67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为79 k D,该分子通过19个二硫键稳定蛋白结构,被三个糖链结构修饰,其中2个是N-糖链(Asn-413和Asn-611),一个是O-糖链(Ser-32)。转铁蛋白是肝细胞产生和分泌的最丰富的血清蛋白之一,是一种能够将肠道吸收或代谢来源的铁结合并转运到其他细胞和组织的分子,其在血清中的浓度为200–300mg/d L。本部分研究对入选的肝细胞癌(HCC)、肝硬化(LC)和健康对照(NC)三组血清样本分别使用仪器检测血清转铁蛋白浓度,建立凝集素酶联免疫吸附法(Lectin-ELISA)检测血清中唾液酸化转铁蛋白(Sia-Trf)。血清转铁蛋白在肝癌、肝硬化、健康人三组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是:2.0(1.7,2.3)、1.8(1.2,2.2)和1.6(1.2,1.9)g/L,三组间差异显着(P<0.001),两两比较显示HCC组血清转铁蛋白水平较LC和NC组高(P<0.0001),LC与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2)。血清转铁蛋白在有MVI的患者中显着高于无MVI的患者(P=0.017),TNM分期Ⅰ和Ⅱ+Ⅲ+Ⅳ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肝癌、肝硬化、健康人血清Sia-Trf的分布分别是:0.727(0.679,0.780)、0.783(0.724,0.925)、0.702(0.663,0.747)AU/m L,三组间差异显着,P<0.0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唾液酸化转铁蛋白在MVI有、无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4),TNM分期Ⅰ和Ⅱ+Ⅲ+Ⅳ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血清唾液酸化转铁蛋白与转铁蛋白比值定义为唾液酸化转铁蛋白比率(Sia-Trf%)在肝癌、肝硬化、健康人三组的分布是:0.374(0.317,0.459)、0.488(0.377,0.702)、0.439(0.361,0.587),肝癌与肝硬化、健康人三组间差异显着,P<0.0001;而肝硬化与健康人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55。Sia-Trf%在MVI有、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Ⅰ和Ⅱ+Ⅲ+Ⅳ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阴性人群中HCC患者血清唾液酸化转铁蛋白水平低于肝硬化患者(P<0.001);同样,唾液酸化转铁蛋白比率HCC患者低于肝硬化患者(P<0.001)。使用Logistic回归建立基于SA、TRF、Sia-Trf、S-TRF%、AFP鉴别肝硬化、肝癌的诊断模型DICHCC-Trf1=0.063×SA-2.447×Trf+5.601×Sia-Trf-12.791×Sia-Trf%+0.004×AFP+2.967。该模型鉴别HCC和LC的AUC是:0.829(95%CI:0.787~0.870),以0.581为cutoff值时,敏感度85.1%,特异度68.1%。鉴别AFP阴性HCC与LC患者的Logistic回归模型DICHCC-Trf2=0.049×SA-2.321×Sia-Trf%-1.325,该模型AUC达0.714(95%CI:0.650~0.779),以0.541为Cutoff值时,敏感度69.9%,特异度67.8%。本研究提示,Sia-Trf%对乙肝相关的肝癌具有辅助诊断的潜在应用价值,联合AFP、血清唾液酸检测时可进一步提高对肝癌辅助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第二部分:血清唾液酸化触珠蛋白检测方法建立及其在HBV相关肝病中的应用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是主要由肝脏合成分泌的一种酸性糖蛋白,也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触珠蛋白分子结构类似于免疫球蛋白,有两条β链(40k Da),两条α链(α1:9.1k Da,α2:16k Da)。Hp的主要功能是结合并携带游离的血红蛋白在肝脏中降解,以防止发生血管内溶血时肾脏受损。在HCC中,异常岩藻糖基化的触珠蛋白已有相关报道,但缺少HCC中唾液酸化触珠蛋白(alpha-2,6-sialylated Haptoglobin,Sia-Hp)的研究。本研究建立凝集素酶联免疫吸附法(Lectin-ELISA),检测入选的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236例,其中肝硬化伴HCC患者121例(HCC组)、肝硬化不伴HCC患者115例(LC组),以及107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HCC组、正常对照组、LC组血清Sia-Hp分别为1.763(1.319,2.219)、1.600(1.167,1.691)、0.845(0.111,1.561)AU/m L,3组之间Sia-Hp依次降低(P<0.001)。在HCC组中,血清Sia-Hp与TNM分期有关(P<0.05),与有无MVI、肿瘤大小无关(P>0.05)。LC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之间血清Sia-H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a-Hp、AFP以及二者的联合检测模型DIAHCC-Hp=2.755×Sia-Hp+1.852×Log(AFP)-5.756,鉴别HCC与LC的AUC分别为0.826(95%CI,0.774-0.877)、0.778(95%CI,0.720-0.836)、0.922(95%CI,0.888-0.957),Sia-Hp和联合检测模型DIAHCC-Hp鉴别AFP阴性(AFP<20μg/L)的HCC和LC的AUC分别为0.836(95%CI,0.769-0.903)、AUC 0.882(95%CI,0.822-0.942)。本研究提示,血清Sia-Hp或可作为肝硬化合并HCC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吴正洁[2](2020)在《CHI3L1在HBV慢性感染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简称壳酶)由巨噬细胞等分泌,参与炎症、细胞增殖和分化及细胞外基质重构等病理过程,是有望用于肝纤维化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旨在探讨血清CHI3L1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相关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测定180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CHI3L1水平,其中包括46例慢性HBV携带者(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HBV-C)和134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评估了其性能,并将其与其他非侵入性诊断手段进行了比较。结果血清CHI3L1水平与HBV相关肝纤维化关系密切,与肝纤维化评价指标(AST、ALP、GGT)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血清CHI3L1水平与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呈正相关,随着患者的肝脏硬度值的升高而升高(F0-1至F4)(P<0.001)。本文根据LSM值>9.7 k Pa将CHB患者分为显着肝纤维化(≥F2)和无显着肝纤维化(<F2)两组。显着肝纤维化患者组CHI3L1中位血清浓度为81.91(59.14,120.45)ng/m L,而无显着肝纤维化患者组的中位血清浓度为56.48(45.72,76.10)ng/m L,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在CHB患者中,当选取临界值为75.97 ng/m L时,CHI3L1诊断显着肝纤维化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75.60%和59.10%,曲线下面积(AUC)为0.728(95%CI:0.637-0.820)。结果还显示,CHI3L1预测肝纤维化的性能优于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T-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评分(AUC:0.583,95%CI:0.472-0.694)(P=0.036),并且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rosis 4 score,FIB-4)相当(AUC:0.631,95%CI:0.521-0.741)(P=0.178)。后续对血清CHI3L1和肝脏硬度值不相称的已行肝穿刺的8名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发现CHI3L1与肝活检的病理分期的符合程度比肝脏硬度值更好。在行肝穿刺检查的50名CHB患者中,血清CHI3L1水平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S0至S3-4)(P<0.001)。在34名CHB随访患者中,抗病毒治疗前后的血清CHI3L1水平存在差异,治疗前的中位血清浓度为73.38(52.25,111.28)ng/m L,抗病毒治疗6月后的中位浓度为49.29(33.61,67.10)ng/m L(P<0.001)。结论血清CHI3L1水平与多种肝纤维化评价指标存在相关性。血清CHI3L1优于传统血清学指标如HA、PIIINP等。对于肝纤维化的不同病程阶段,血清CHI3L1与瞬时弹性成像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较其与肝穿病理的符合度更好。血清CHI3L1可作为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相关疗效及肝脏纤维化改变长期随访的血清学标记物,研究发现抗病毒治疗后血清CHI3L1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血清CHI3L1可以用于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肝脏穿刺活检作为肝纤维化诊断的指标。
潘晓燕[3](2018)在《FOXO转录因子在饮食诱导的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两种不同饮食(非常高脂饮食和适度高脂加胆固醇饮食)对野生型和肝脏特异性FOXO1/3/4三重基因敲除小鼠代谢的影响,探讨FOXOs转录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用FOXO1/3/4 floxed小鼠(WT control)和肝脏特异性FOXO1/3/4三重基因敲除小鼠(LTKO)作为研究对象。1、应用两种不同饮食即非常高脂饮食(HFD)和适度高脂加胆固醇饮食(HFC)与常规饮食(Chow)喂养小鼠12周,获取小鼠基线和不同时期的生物学特征。2、应用TRI试剂进行肝脏RNA的提取,Invitrogen试剂盒逆转录合成cDNA,real-time PCR检测FOXO1/3/4基因;提取肝脏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肝脏Foxo1,Foxo3的蛋白表达以确认肝脏基因敲除情况。3、肝脏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和天然猩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脏脂肪变和纤维化的程度,以期了解各组不同的表型特征。4、采血检测小鼠血浆各种生化指标的水平,提取肝脏脂肪检测肝脏甘油三酯含量。5、应用TRI试剂进行肝脏RNA的提取,Invitrogen试剂盒逆转录合成cDNA,real-time PCR检测跟肝脏脂肪代谢、炎症、纤维化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6、提取肝脏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Pdgfrb和Tgfb的蛋白表达水平探讨纤维化程度。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PO,TIMP-1,α-SMA蛋白表达。7、采用Image-J软件定量分析H&E染色切片肝脏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的程度,分析免疫组化染色炎症和纤维化标志物MPO,TIMP-1和α-SMA点染密度。结果:1、肝脏FOXO1/3/4基因敲除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确认,各饮食组LTKO小鼠FOXO1/3/4基因敲除成功,因为Foxo4蛋白在肝脏组织量很少,我们没有展示。2、不同饮食及肝脏FOXO1/3/4基因敲除对小鼠食物总能量的摄入没有明显影响,HFD饮食小鼠相比较chow和HFC小鼠体重增长更明显。基因敲除后肝脏重量明显增加,肝脏/体重比在HFC饮食组几乎高达2倍。3、在三种饮食条件下,LTKO肝脏脂滴的沉积明显增加。HFC小鼠呈现最坏的肝脏脂肪样变。天然猩红染色结果显示FOXO1/3/4基因敲除使各种饮食小鼠纤维化程度加重,与chow相比,HFD和HFC肝脏纤维化程度增加,HFC纤维化程度最重。4、各饮食组基因敲除小鼠血浆甘油三酯均明显增加,但在不同饮食之间没有明显差别。血浆胆固醇chow和HFC组LTKO小鼠较WT升高。FOXO1/3/4基因敲除后,肝脏损伤的炎症标志物ALT水平明显增加,HFD和HFC饮食加重肝脏的损伤,HFC损伤更明显。5、肝脏脂肪合成基因Srebp1在HFC饲养的小鼠肝脏明显升高,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脂肪酸氧化基因Cpt1a在HFC饲养的小鼠肝脏表达显着下降,Acox2在HFD饲养的小鼠肝脏比Chow小鼠肝脏明显降低。WT肝脏Emr1基因的表达被HFD和HFC诱导,HFC饮食LTKO肝脏更进一步升高。与WT小鼠相比,LTKO肝脏Cc12 mRNA的水平升高,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纤维化相关基因Pdgfrb、Tgfb在LTKO小鼠升高,并且被HFC饮食诱导。Col1a1、Timp1被HFD和HFC饮食诱导,FOXO1/3/4基因缺乏进一步升高其表达。6、Western Blot方法Pdgfrb、Tgfb蛋白检测LTKO小鼠明显升高,并且被HFC饮食诱导。肝脏组织切片免疫组化NASH标志物MPO染色炎症细胞浸润分析和纤维化标志物α-SMA和TIMP-1分析结果表明,与WT小鼠相比,三种饮食组LTKO小鼠点染的密度更高,HFD和HFC饮食升高其表达,HFC饮食最严重。7、Image-J软件定量分析数字评分结果显示LTKO小鼠脂肪变和炎症(炎症细胞浸润和MPO免疫组化染色),纤维化(α-SMA和TIMP-1免疫组化染色)的程度升高,HFD和HFC饮食加重其病变,HFC更为严重。结论:1、跟WT小鼠相比,FOXO1/3/4肝脏三重基因敲除在HFD和HFC两种饮食均诱导严重的肝脏脂肪样变,HFC饮食导致更严重的肝脏损害和纤维化。2、在分子水平上,肝脏FOXO1/3/4基因敲除触发更显着的炎症和纤维化基因的表达,包括Emr1、Cc12、Cola1、Tgfb、Pdgfrb 和 Timp1。3、FOXO转录因子在饮食诱导的脂肪性肝病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陈俊杰,戎奇吉[4](2008)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血清载脂蛋白A含量与患者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281例肝病患者(观察组)。检测其血清中TG、HDL、LDL、Tch、APOA1和APOA2的含量;并与4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APOAl、APOA2、HDL、LDL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POAl、APOA2与HDL、LDL、Tch正相关(P<0.05),与TG无相关性(P>0.05);经ROC曲线评价,APOA1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3.9%和83.6%,APOA2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3.9%和82.2%。结论血清载脂蛋白A可作为判断肝病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及肝脏合成功能的有效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贺文生,李永伟,王春霞[5](2002)在《载脂蛋白测定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 ( apo AI和 B10 0 )的浓度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2 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和 14 5例各型肝病患者 apo A I和 B10 0含量。结果 :肝病患者血清中 apo AI的浓度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经统计学处理 ,有极显着性差异 ( P<0 .0 1) ;血清中 apo B10 0的浓度除肝硬化、重症肝炎有所下降外 ,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 ,经统计学处理 ,有极显着性差异 ( P<0 .0 1)。结论 :肝病患者载脂蛋白浓度的改变 ,有助于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和了解预后
罗心绮,张敬喜,曹颖平,黄璐[6](2006)在《载脂蛋白检测及其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载脂蛋白检测在肝脏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用进口及国产试剂分别检测22例正常体检人员及140例各类肝脏疾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Ⅰ(ApoAⅠ)及载脂蛋白B(ApoB)含量。结果肝炎、肝硬化、肝癌病人血清ApoAⅠ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降低(P<0.01),且随肝脏损伤程度加重而呈下降趋势;除肝炎病人外,肝硬化、肝癌病人血清ApoB水平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肝脏病人血清中ApoAⅠ及ApoB的含量有助于了解肝实质受损程度。
李建中,郭学义,崔爱玲,贾雪梅,韩月仙[7](1996)在《171例病人血清载脂蛋白测定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171例病人血清载脂蛋白测定的临床分析附院检验科(046000)李建中,郭学义,崔爱玲,贾雪梅长治市妇幼保健院韩月仙载脂蛋白(APO)的测定有助于了解体内脂肪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过去由于方法学的限制,人们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
宋少娟,苏国华[8](2021)在《血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和前白蛋白检测在肝病诊断中应用探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血清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和前白蛋白(PA)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经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101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32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4例,肝炎型肝硬化25例,原发性肝癌20例;另选取3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其TBA、CHE、PA水平及阳性检出率,分析以上指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肝病类型患者的血清TBA、CHE、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TBA由高至低依次为急性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炎型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对照组,CHE、PA由高至低依次为对照组>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型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不同肝病类型的TBA、CHE、PA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原发性肝癌>肝炎型肝硬化>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对照组;不同Child-Pugh分级间TBA、CHE、P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BA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0.634,P<0.05),CHE、PA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r=-0.283、-0.352,P<0.05)。结论TBA、CHE、PA在肝病诊断中具有确切的指导作用,可有效反映肝脏代谢功能及肝细胞的受损情况,在不同病程阶段中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存在明显相关性。
汪雅哲[9](2020)在《围产期健康奶牛和脂肪肝奶牛血液代谢谱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脂肪肝是奶牛围产期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围产期奶牛经历严重的能量负平衡(Negative energy balance,NEB),机体动员脂肪组织以满足能量需求。这种动员常常导致血液中非酯化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浓度增加,NEFA被肝脏吸收、再酯化为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AG)并在肝脏中积累,从而导致脂肪肝的发生。脂肪肝多发生于泌乳初期的高产奶牛,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并诱发其他疾病,造成奶牛过早淘汰甚至死亡,严重制约了我国奶牛业发展。目前确诊奶牛脂肪肝唯一可靠的方法是肝活检,但该方法对操作者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且会损害奶牛肝脏,存在高概率的感染风险。监测尿液、乳和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用以评价畜群、个体的营养状态,进而预警营养代谢性疾病的方法已得到广泛认可,即“凯谱顿代谢谱”。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与分析健康奶牛和脂肪肝奶牛血液中能量代谢相关指标、肝功能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免疫学相关指标以及矿物元素和骨胶原代谢相关指标,寻找便于诊断奶牛脂肪肝的关键指标,并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确定Cut-point值,以期有效早期预警奶牛脂肪肝的发生。本研究以30头健康奶牛和30头脂肪肝奶牛为实验对象,评价其血液代谢谱的变化。检测血液中载脂蛋白B100(Apolipoprotein B100,ApoB100)、胰高血糖素(Glucagon,GC)和葡萄糖(Glucose,Glu)等11个能量代谢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等13个肝功能及肾功能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11个免疫学相关指标;Ca、Mg和Zn等5个矿物元素指标以及骨保护素(Osteoproterin,OPG)、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和降钙素(Calcitonin,CT)等5个骨胶原代谢相关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各指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sensitivity,Se)和特异度(specificity,Sp)及相对应检测指标的Cut-point值,以此比较相关指标在诊断奶牛脂肪肝中的效用,筛选出可有效用于早期预警奶牛脂肪肝的指标。结果表明,脂肪肝奶牛普遍存在NEB和Ca2+负平衡,胰岛素(Insulin,INS)敏感性降低,胆红素代谢障碍,以及严重的炎症反应和肝损伤。利用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oB100(AUC=0.993,Se=0.97,Sp=0.97,Cut-point=353(μg/mL))、GC(AUC=0.979,Se=0.97,Sp=0.90,Cut-point=47.92(ng/mL))、ALT(AUC=0.978,Se=0.97,Sp=0.90,Cut-point=22.1(U/L))、GGT(AUC=0.976,Se=0.90,Sp=0.97,Cut-point=38.2(U/L))、IL-1(AUC=0.976,Se=0.93,Sp=0.93,Cut-point=99(ng/L))、IL-6(AUC=0.975,Se=0.90,Sp=0.97,Cut-point=12.9(ng/L))和IL-8(AUC=0.986,Se=0.93,Sp=0.93,Cut-point=414(ng/L))可作为诊断以及早期预警奶牛脂肪肝的首选指标。TA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 E)等可作为诊断及早期预警奶牛脂肪肝的辅助指标。这些奶牛脂肪肝早期群体预警首选指标和辅助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阈值的确定,为研发基于“互联网+”的奶牛脂肪肝预警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盛楠[10](2020)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影响因素,为高危人群的筛查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初治患者133例为病例组(CHB+NAFLD组),选取同期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治患者139例为对照组(CHB组)。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各有40例患者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对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收集两组患者可能与CHB合并NAFLD相关的影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性别、慢性病史情况、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情况、初次血清学指标、初次腹部超声及肝脏瞬时弹性硬度检查(LSM、CAP)结果。初次血清学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 L、DBi L、ALB)、脂代谢指标(TG、TC、HDL-C、LDL-C、Ap0A1、Ap0B)、空腹血糖(FBG)、尿酸(UA)、肝纤维化四项(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Ⅳ型胶原、层粘蛋白、透明质酸)、乙肝两对半及HBV DNA结果;应用SPSS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CHB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显示,病例组及对照组在年龄(t=0.979,P=0.328)、性别(χ2=1.364,P=0.243)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间BMI(27.74±3.91 vs 24.06±4.04,t=-7.610,P<0.001)、慢性病史情况(χ2=7.253,P=0.007)、ALT(125.08±389.17 vs 57.59±36.99,t=-1.991,P=0.048)、AST(68.09±181.86 vs 35.97±18.56,t=-2.027,P=0.045)、GGT(72.75±92.44 vs 32.01±16.41,t=-5.009,P<0.001)、TG(1.71±0.99 vs1.21±0.85,t=-4.467,P<0.001)、HDL-C(1.41±0.38 vs 1.52±0.38,t=2.254,P=0.025)、FBG(6.55±2.19 vs 5.61±1.19,t=-4.329,P<0.001)、UA(345.80±57.81 vs 296.41±64.10,t=-6.664,P<0.001)、HBc Ab(339.22±222.20 vs458.12±199.85,t=4.644,P<0.001)、HBV DNA(3.99±2.33 vs 4.62±2.34,t=2.141,P=0.033)、PCIII(105.51±77.64 vs 170.17±210.23,t=3.392,P<0.001)、IV-C(111.06±99.65 vs 156.30±170.69,t=2.683,P=0.008)、LN(98.52±64.41 vs 168.11±172.66,t=4.440,P<0.001)、LSM(7.55±4.13 vs9.82±7.18,t=3.218,P=0.001)、CAP(257.94±55.33 vs212.07±53.06,t=-6.978,P<0.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这些指标与CHB患者发生NAFLD有关系。同时在CHE、TBi L、DBi L、ALB、TC、LDLC、Ap0A1、Ap0B、HA、HBs Ag、HBs Ab、HBe Ag、HBe Ab等指标方面,两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BMI(OR=5.607,95%CI:2.434-12.914)、ALT(OR=3.562,95%CI:1.013-12.528)、GGT(OR=31.517,95%CI:6.236-159.282)、TG(OR=3.861,95%CI:1.549-9.625)、FBG(OR=4.148,95%CI:1.757-9.966)、UA(OR=3.338,95%CI:1.520-7.334)、PCIII(OR=5.556,95%CI:1.538-20.069)、CAP(OR=32.019,95%CI:8.866-115.631)、合并慢性病(OR=38.287,95%CI:8.666-169.154)为CHB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而AST(OR=0.065,95%CI:0.012-0.364)及HBc Ab(OR=0.181,95%CI:0.077-0.423)的升高不增加CHB合并NAFLD的风险。4在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分级、炎症活动分级、纤维化分期三个方面,两组患者病理结果有显着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BMI、ALT、GGT、TG、FBG、UA、PCIII、CAP、合并慢性病为CHB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2 AST及HBcAb的升高不增加CHB合并NAFLD的风险。3合并NAFLD后CHB患者乙肝病毒复制减弱、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图0幅;表13个;参163篇。
二、载脂蛋白测定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载脂蛋白测定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唾液酸化转铁蛋白和触珠蛋白在HBV相关肝病中的检测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血清唾液酸化转铁蛋白检测方法建立及其在HBV相关肝病中的应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血清唾液酸化触珠蛋白检测方法建立及其在HBV相关肝病中的应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小结 |
综述 唾液酸类标志物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2)CHI3L1在HBV慢性感染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表 |
1.前言 |
2.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血清CHI3L1检测 |
2.3 肝脏活检组织检查 |
2.4 瞬时弹性成像检测 |
2.5 数据收集与无创模型 |
2.6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慢性HBV感染者的基本资料 |
3.2 血清CHI3L1水平与肝纤维化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3 血清CHI3L1 水平在CHB患者中随肝脏硬度值的升高而升高 |
3.4 血清CHI3L1在CHB患者中诊断肝纤维化的ROC分析 |
3.5 血清CHI3L1水平、肝脏硬度值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
3.6 血清CHI3L1水平与肝活检病理分期相关 |
3.7 血清CHI3L1 水平在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变化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纤维化和预后的非侵入性评估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3)FOXO转录因子在饮食诱导的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FOXO1/3/4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确认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 分FoxO1/3/4基因敲除和不同饮食对小鼠代谢和表型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 分FOXO1/3/4转录因子对肝脏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FOXO1/3/4转录因子对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分类词表 |
博士生期间的科研活动 |
致谢 |
(4)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1 对象 |
2 方法 |
3 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1 血清生化指标 |
2 肝病组 |
3 应用 |
讨 论 |
(5)载脂蛋白测定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方法: |
2 结 果 |
2.1 肝病组及正常对照组载脂蛋白测定结果: 见表1。 |
2.2 ALT与apoAI和B100的关系: 见表2。 |
2.3 A/G与apoAI和B100的关系见表3。 |
2.4 TB与apoAI和B100的关系: 见表4。 |
3 讨 论 |
(6)载脂蛋白检测及其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试剂及仪器: |
1.3 原理[1]: |
1.4 方法: |
2 结果 |
2.1 进口与国产试剂检测结果比较:如表1所示。 |
2.2 肝病组与正常对照组ApoAⅠ及ApoB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
3 讨论 |
(8)血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和前白蛋白检测在肝病诊断中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肝病类型与对照组TBA、CHE、PA水平比较 |
2.2 不同肝病类型与对照组TBA、CHE、PA阳性检出率比较 |
2.3 不同Child-Pugh分级下TBA、CHE、PA水平比较 |
2.4 TBA、CHE、PA指标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 |
3 讨论 |
(9)围产期健康奶牛和脂肪肝奶牛血液代谢谱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章 奶牛脂肪肝 |
1.1 奶牛脂肪肝分类 |
1.2 奶牛脂肪肝发病原因 |
1.3 奶牛脂肪肝发病机制 |
1.4 奶牛脂肪肝病理学特征 |
1.5 奶牛脂肪肝危害 |
1.6 奶牛脂肪肝的症状及诊断 |
1.7 奶牛脂肪肝的防治 |
第2章 奶牛脂肪肝群体营养代谢监测 |
2.1 能量平衡的监测 |
2.2 蛋白质营养状态的监测 |
2.3 矿物元素营养状态的评价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章 脂肪肝奶牛血液中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2章 脂肪肝奶牛血液中肝功、肾功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脂肪肝奶牛血液中免疫学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脂肪肝奶牛血液中矿物元素及骨胶原代谢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病例组及对照组的选择 |
1.1.2 研究方法 |
1.1.3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及年龄的比较 |
1.2.2 单因素分析 |
1.2.2.1 病例组与对照组BMI及慢性病史比较 |
1.2.2.2 病例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
1.2.2.3 病例组与对照组脂代谢指标比较 |
1.2.2.4 病例组与对照组乙肝病毒指标比较 |
1.2.2.5 病例组与对照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
1.2.2.6 病例组与对照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 |
1.2.3 多因素分析 |
1.2.4 两组患者肝组织病理结果比较 |
1.3 讨论 |
1.3.1 CHB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 |
1.3.2 CHB合并NAFLD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 |
1.3.3 CHB合并NAFLD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
2.1 CHB合并NAFLD的流行病学 |
2.2 CHB合并NAFLD的发病机制 |
2.3 CHB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 |
2.3.1 CHB合并NAFLD的环境影响因素 |
2.3.2 CHB合并NAFLD的遗传影响因素 |
2.4 CHB合并NAFLD的临床特征 |
2.4.1 生化指标学特征 |
2.4.2 乙肝病毒指标学特征 |
2.4.3 对肝脏纤维化的影响 |
2.5 CHB合并NAFLD的诊断 |
2.6 CHB合并NAFLD的治疗 |
2.7 CHB与 NAFLD的相互影响 |
2.7.1 CHB对 NAFLD的影响 |
2.7.2 NAFLD对 CHB的影响 |
2.8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四、载脂蛋白测定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唾液酸化转铁蛋白和触珠蛋白在HBV相关肝病中的检测及意义[D]. 别立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2]CHI3L1在HBV慢性感染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 吴正洁. 浙江大学, 2020(02)
- [3]FOXO转录因子在饮食诱导的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潘晓燕. 苏州大学, 2018(04)
- [4]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检测的临床意义[J]. 陈俊杰,戎奇吉. 浙江预防医学, 2008(05)
- [5]载脂蛋白测定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J]. 贺文生,李永伟,王春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01)
- [6]载脂蛋白检测及其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罗心绮,张敬喜,曹颖平,黄璐. 福建医药杂志, 2006(01)
- [7]171例病人血清载脂蛋白测定的临床分析[J]. 李建中,郭学义,崔爱玲,贾雪梅,韩月仙. 长治医学院学报, 1996(02)
- [8]血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和前白蛋白检测在肝病诊断中应用探析[J]. 宋少娟,苏国华. 医学信息, 2021(23)
- [9]围产期健康奶牛和脂肪肝奶牛血液代谢谱的比较分析[D]. 汪雅哲. 吉林大学, 2020(08)
- [10]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D]. 李盛楠.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载脂蛋白论文; 肝病饮食论文; 血清蛋白论文; 脂肪肝浸润论文; 肝纤维化指标检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