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CIA考试首考圆满成功

湖北省CIA考试首考圆满成功

一、湖北省CIA考试首考取得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辛颖[1](2021)在《汉代乐舞戏剧形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讨中国古代戏剧从上古祭祀歌舞逐渐演进到“歌舞演故事”的戏剧形态的根源,前辈先贤从“戏”的文字训诂考证寻求答案,然而“戏”只是中国古代戏剧早期形态之一。“戏”的演化路径只能代表中国古代戏剧早期形态演进方向。上古祭祀乐舞涵养了中国古代戏剧的萌芽,而汉代乐舞则是中国古代戏剧从乐舞向“歌舞演故事”的戏剧形态演进的过渡环节。本文拟用五章展开论述。第一章讨论秦汉时期“戏”的具体含义及其表演形态。通过对“戏”字的训诂考源,发现“戏”从“戈”有演武传统;从“虍”有军事活动的性质;从“豆”袭得祭祀功能。通过近古期两周系和六国系“戏”字用例证明,“戏”是具有演武传统和祭祀功能的角抵表演。在秦汉时期,“戏”在角抵的表演形态之外,又受到上古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影响,形成诸如《蚩尤戏》《东海黄公》等角抵演故事的戏剧形态。“戏”并不是中国古代戏剧的统称,而是指具体的表演形态。在汉代,不仅角抵呈现出戏剧形态特征,汉代歌舞百戏中的一些节目也呈现出“演故事”的戏剧形态特征,中国古代戏剧早期形态是多种“戏”的集合。第二章讨论汉代的司乐机构。“戏”只是中国古代戏剧由乐舞向戏剧演进的个案,汉代乐舞管理机构及职能调整深刻影响了汉代乐舞向戏剧形态演进的进程。汉代的司乐机构由执掌郊庙雅乐的太乐、参与制作郊祀乐舞的乐府以及执掌皇家卤簿的黄门鼓吹三部分组成。相较周秦时期的司乐机构,汉王朝一方面承袭了周秦太乐,继续由太乐执掌郊庙雅乐;另一方面扩大乐府职权,增设黄门鼓吹。具体说来,通过为乐府设置协律都尉,扩大乐府司乐的职权。乐府有采诗入乐的职能,拓展了汉代乐舞的来源和渠道。同时,汉代将边地鼓吹纳入到皇家法驾卤簿,作为仪式乐,也用于赏赐军功。汉代司乐机构及职能调整,不仅拓展了乐舞的来源渠道,汲取民间和西域歌舞;也使得汉代乐舞从礼乐阐释向娱乐观赏转变,形成乐舞的演述形态。第三章讨论汉代乐舞的演述形态。在周代礼乐制度下,诗是天子“听政”的渠道之一。沿续先秦采诗入乐的传统,在叙事参与下,汉代乐舞实现了由先秦“听政”向汉代“观政”的演述形态转变。歌、舞甚至伎艺表演构成了汉代乐舞“演”的形态,而歌辞、舞辞中的叙事内核则构成了乐舞“述”的内容。在“观政”的诉求下,“观”与“演述”形成了二维互动。汉代乐舞演述形态在留存时“演”与“述”的分离,乐舞形态留存于汉代乐舞画像石(砖)、乐舞人俑等乐舞文物中;而乐舞的歌辞、舞辞则留存于传世文献,形成后世所见的乐府诗。汉代乐舞的演述形态极具开放性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通过改题创作和模仿乐府古题两种方式生成新的乐舞。第四章讨论汉代乐舞的节目组织形态。东汉时期对歌舞、角抵、总会仙倡、幻术、戏车等表演概称之为“百戏”。通过传世文献与乐舞文物的双重印证,汉代乐舞中的“百戏”在节目组织形态上呈现出节目团块结构,“百戏”实则是各类节目的集合。乐舞节目的团块结构按照同类归属的原则形成次级“类目”,最终呈现出“百戏——类目——节目”团块结构。乐舞节目的团块结构极具灵活性,可以根据表演时长和表演场地等具体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既可以在大规模广场使用几个类目联演,也可以择取几个类目中的经典节目用于达官贵人府邸的厅堂娱乐。在乐舞、百戏中个别节目高度发达,形成经典剧目。第五章汉代经典剧目属性考辨。由于百戏节目之间以及类目团块之间的松散性,使得这个以节目为基础的团块结构不仅可以随着时间推移增减节目,还可以依据广场、园林、厅堂表演过程中随主客喜好任意配搭,经典节目反复搬演,推动汉代乐舞生成诸如《蚩尤戏》《东海黄公》《公莫舞》《优孟衣冠》等经典剧目。经典剧目的出现使得节目在命名上,摆脱以歌、舞或伎艺等以属性命名,而是以叙事内容命名。这就使后世学者误认为中国古代戏剧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用于搬演的成熟戏剧。客观地说,汉代经典剧目只是乐舞反复搬演的结果,剧目是汉代乐舞向戏剧形态演进的一个阶段特征。

刘美澳[2](2020)在《<蟫史>中的才学探析》文中认为《蟫史》是中国小说史上篇幅最长的文言小说,带有鲜明的辞章化特征,鲁迅先生将其归为“才学小说”。作为“才学小说”,《蟫史》颇具个性化特点,但因语言风格“务为古涩艳异,晦其义旨”,内容涉及神仙魔怪、色情、佛道法术、阴阳五行等,内容驳杂,“迂怪而不可究”1,所以现今学者对《蟫史》“才学”研究多局于外围,而对《蟫史》中才学的具体内涵缺少分析。此外,对于《蟫史》中展现的大量才学,学界多呈负面评价,认为只是屠绅在炫才耀学,“徒奇崛而无深意也”,而对其才学之下隐藏着的屠绅对于当时社会之强烈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以及治世理想与个人抱负,缺少深度及广度的研究,因此本文对《蟫史》中的才学进行了详细探析,从而发掘作者择取才学的原因和背后生发的态度意旨。本篇论文以《蟫史》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蟫史》中的“才学”进行探析,从而发掘作者择取才学的原因和背后生发的态度意旨。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专题进行研究:一.通过传记资料、屠绅本人及好友着作了解屠绅的家世背景、性格思想、生平遭际,廓清关于其生平的不确定之处,从而探究他的生平际遇、个人志向及生活喜好对于《蟫史》创作产生的影响。二.《蟫史》中引入了不少前代神话或传说中的着名人物,屠绅并不拘泥于已有文本记载,而是独运匠心,重新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生发出新的故事,借此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及伦理观念,很有个性化特点。本章主要以龙女、庆喜、员夫人这三位主要人物为例进行探讨。三.生心、麻犵狫、相柳同样可以在前代典籍中找到原型,但与一般的人物形象不同,它们更多地是作为相当集中的寓意之载体出现在小说文本中。这三者都是在行军征剿的途中出现,而作者在如火如荼的战事过程中放缓节奏,转而对其细致地记述描写,显然是有意为之的。在屠绅的笔下,生心、麻犵狫、相柳三个形象体现出屠绅这样的创作主张:越是重要的内容,越是深刻的寓意,越要借由荒诞的风格呈现,只有这样方能引起读者注意,进而引发读者深思。四.《蟫史》中穿插了大量的诗文,这些诗文是屠绅炫学逞才的重要方式。由于典故堆垛、僻典怪典的使用,很多时候破坏了正常的叙事节奏,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阅读障碍,也不利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个性化特点。屠绅所欲炫耀之才学总体来看并没有太大意义。但也须注意到有些“才学”的运用在文本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能够较好传达屠绅的思想意趣、创作意旨等,对于研究《蟫史》甚至研究作者屠绅很有帮助。因此笔者对《蟫史》诗文中“才学”使用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探究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作者意旨与艺术匠心。此外本章还选择了能够体现屠绅才学独创性的《四灵图》、《璇玑图》,发掘《四灵图》中表现出的易学思想,解出《璇玑图》中诗作的不同读法,并对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效果作出评价。

吴知宜[3](2018)在《武汉市网约车行业协同治理模式研究》文中指出自2013年,网约车出现在中国市场,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兴起,成为大众出行的新型方式。以滴滴打车为主的网约车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大量闲置车辆资源,有效缓解各地“打车难”的问题。在2016年国家交通部正式承认网约车合法地位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网约车合法性的国家,这也为国内网约车管理带来新的创新挑战。同时,中央政府在网约车治理中给予地方政府较大自主权,由各地依据自身发展条件制定相应政策,因此不同地区的网约车治理政策也存在差异。本文选取国内中部交通枢纽城市武汉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同治理理论,分析总结武汉市网约车治理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网约车协同治理模型,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通过对武汉市网约车行业治理的研究,为各地方政府针对网约车行业的管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平衡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之间的利益,探寻新型交通出行市场治理模式,推动政府治理能力,明确各治理主体间的职责边界,使网约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国内外学者关于网约车治理的研究,通过共享经济概念的类比和传统巡游出租车的对比,解释网约车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并简要概述协同治理理论,阐明协同治理理论运用于网约车行业治理的意义及优势。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武汉市网约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现阶段出台的治理政策,通过对比现行网约车治理模式与传统巡游车管理模式,结合共享经济特征下的新挑战,分析武汉市对于网约车这一新业态的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之上,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结合网约车行业特性,构建出一套由协同引擎、协同行为以及协同结果三个部分组成的适用于网约车协同治理的模型,最后一部分以构建的模型为框架,从政府、市场以及社会三个主体角度出发,提出武汉市网约车协同治理的政策建议,包括确定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强化网约车平台企业的管理职能以及发挥第三方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主体的治理作用,形成各方主体协同治理武汉市网约车行业的治理格局。

王璐[4](2018)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研究》文中认为微信公众号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信息传播平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同时改变了传统的以报纸、广播、电视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逐渐向新媒体靠拢。在新闻信息传播领域,《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是最早且较为成功的在新媒体领域实现信息传播功能的。通过对《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标题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的。前人做过很多关于《人民日报》报纸标题的语言学分析,但是关于《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语言分析较少。为了更好的关注新兴网络媒体视角下《人民日报》在进行信息传播时采用标题的语言特点,故而对《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进行了相应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词汇语句角度对《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词汇语句组成成分及其结构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从语法的角度对《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进行相应分析,包括标题用词的词类、句型和标点符号,并结合新闻的特点,分别对新闻类和非新闻类文章标题特点进行概括并尝试找出其中的原因。第三部分,主要结合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中的人际功能概念,对《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中实现人际功能的语气和情态系统进行分析,总结新闻类与非新闻类人际功能特点的异同及其原因。第四部分在前三章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从词汇、语法和人际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不足之处并给出建议。《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在词汇使用特点上,多以基本词汇为主,这是与当代汉语的词汇使用情况一致的,其他的词汇语句可分为六个方面:网络词语、方言词语、外来词语、新词语、引用语句和固定搭配。在词类上,《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多以实词为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等,除了以实词为主外,还部分使用虚词表示语义中的成分。在句子类型上,《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以主谓句为主要结构类型,其中又以动词谓语句为主,而非主谓谓语句使用不多,且多出现在非新闻类文章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上,《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使用较为突出的是感叹号,用来表示强调或强烈的感情。在人际功能方面,主要从语气词和句类方面体现语气,从情态动词、情态副词和人称代词的使用方面体现情态,实现的人际功能分别是表示说话者的意图、显示说话者与听话者的社会地位。通过对词汇、语法和人际功能进行分析,提出《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在词汇语句、语法和人际功能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不足之处给出了一些建议。

何泽[5](2017)在《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英语教育被高度重视同时却低效重复一直是英语教育的一大顽症。如何破解这一顽症,凸显为当前英语教学和研究中的紧迫问题。前期相关研究将导致上述顽症的原因聚焦于:英语学习功利化、英语教学工具化、英语教育缺失人文性等。本研究认为: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助于破解英语教学低效重复这一顽症;尤其是将文学阅读作为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核心,它将有助于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养成英语思维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陶冶人格品质等。本研究主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方法,研究问题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采用文学作品以及效果如何,整个行动研究历时近五年,研究对象是N市两所重点中学F中学和X中学共535名学生。行动研究共分为三轮:第一轮是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尝试和摸索阶段,主要聚焦于文学阅读的课堂教学;第二轮是调整和改进阶段,主要聚焦于文学阅读的课程建设;第三轮是提升和应用阶段,主要聚焦于复习教学中的文学阅读。除行动研究外,本研究还结合了反思性研究和发展性研究。反思性研究是针对三轮行动研究的总结和反思;发展性研究所探讨的是高中文学阅读的前景及其质量提升问题等方面。本研究结论主要为:1.通过行动研究,探讨了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并提出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四种课堂教学模式:任务展示课、综合分析课、读写实践课、影视表演课及其相应的操作策略。2.建立了适合校情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课程体系,提出文学阅读课程必修和选修结合的课程框架,并提出"文学圈"阅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3.通过调查、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论证了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实践能显着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和阅读素养,而且它还具有特殊的思想、人文等诸方面的课程价值。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为:1.拓展了高中英语课程资源。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内容缺乏经典的完整的文学语篇。本研究为课程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力拓展了现有高中英语课程资源。2.建构了本土化的阅读教学模式。本研究中"文学圈"模式、群文阅读、持续默读等等阅读模式在国外文学课教学中已经流行多年,本研究借鉴这些理念,建构了适合我国高中生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在阅读选材和文学阅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性研究,在"外国经验"的本土化进程中实现了自我创新。3.探索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机制。本研究几乎与国内"核心素养"研究大环境同步,实施文学阅读过程中,尝试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在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寻找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触发点、关联点和结合点,探索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可行路径。综合来看本研究对于改进英语课堂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实现学科育人,从而实现从英语教学到英语教育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镇祝桂,陈皓曦,程粉香,张放,李丽茹,葛炳芳,扈华唯[6](2017)在《聚焦广东高考“人机对话”》文中认为《英语学习》线上系列沙龙第27期的主题是"聚焦广东高考人机对话",主持人和嘉宾围绕以下话题展开了讨论:高考人机对话(听说考试)改革方案的背景与实施条件;方案的研制过程与方法;命题的原则及构念;题型特点及分值;高考听说考试试题分析;听说考试备考经验分享;听说考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我们将讨论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樊其国[7](2016)在《注税考试助我提升人生价值》文中研究指明我是一名注册税务师,我的网名为助您税税平安,意为帮助纳税人平安办税。我这一辈子始终钟情财税工作:工作年限45年,其中企业财会12年,审计专业11年,执业注会注税14年。友人戏言:一辈子只会财税审。我最切实的感受是,注会注税职场考试,助我确定人生价值取向,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去年《中国会计报》记者的一次专题采访,勾起了我对执业经历的回顾,往年旧事拿出来晒晒,或许对现在的职场同仁,或即将入职的新人有所帮助和启发。

张玉娟[8](2012)在《明清时期河南省级官员施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明清时期,省级行政机构经历了较大变革。明代督抚制度的确立打破了原有三司统辖,各有分职的地方权力格局,督抚成为地方最高级别的领导者,而三司则变成督抚下僚。明政府为牵制督抚力量,不断加强品级较低的巡按御史的权力,二者遂成为地方的实际掌权者,且彼此牵制。清代初期裁撤巡按御史,意味着督抚在地方上失去了分庭抗礼的掣肘力量,一方独大。而河道总督的专设又给地方注入了新的省官血液,同时改变了地方的权力结构。守道、巡道逐渐脱离布、按二司的事实又是省级机构的一大变革,布、按二司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减,布政司成了名副其实的管粮部门。随着省级内部机构的裁设变动,两代省级官员的选任与考绩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省级官员权力此消彼长的过程即是其职能变化的过程。总体而言,布政司主管民政、按察司掌握刑政的大方面不变,督抚的设置使二者在办理各自原本事务之时多了受制力量。尽管如此,二者仍然有与中央直接对话的权力。河南作为中原腹里的省份,有与他省共性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上述省级官员权力的消长及职能的变化即是河南与其它各省共有的相同点。不同的是,各省根据各自省内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施政内容。元、明、清朝代更替之际,河南遭遇严重兵燹,流民载道,田多荒芜,开垦荒地以安置流民和增加其财政收入是省级官员的当务之急。明、清建国走上正轨道路之后,兵乱虽已减少,流民问题却始终存在,河南南阳尤为突出。因此,开垦土地、安置流民是两代省级官员施政的必修课程。赋税的收支是各省官员的分内事务。每省都会涉及夏税、秋粮、耗羡、盐规的收支情况,而省级官员的任务是处理这些银粮收支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各不相同。河南宗室繁多,省级官员与其交流较为频繁,需要解决支发禄粮及其连带出现的问题。河南省级官员对各种问题的处理主要通过他们行使另一职能而进行,即司法职能。在其行使此项职能的过程中,省级官员对中央、府州县官员上传下达的作用体现地淋漓尽致。河南是黄河流经的主要省份之一。这就意味着治理黄河是河南省级官员的施政内容之一。因为,明清时期黄河在河南的决口异常频繁。他们需要不间断的抢修、护修河工,治理河灾。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需时刻处理官吏、河兵、河夫人等造成的各种漏弊。治河方面,清代与明代的最大变化是后者开始专设河道总督,且设河东河道总督,专理河南、山东河务。这是省级官员体制的一大变动。雍正二年(1724年)闰四月,嵇曾筠以兵部左侍郎的身份被任命为河南副总河。这又是河南治河官的一次调整,一改过去总河对河南河务鞭长不及的弊端。由此,清代河南出现了两条互不统属的治河省官体系。一是以河东总督为首的地方行政体系;一是以河东河道总督为首的河官体系。两者均有管理河务的权力,在通力协作的基础上难免会有矛盾,可说是利弊并存。明代河南军事治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矿盗和流寇的剿抚上。河南南阳府、汝宁府、汝州地势多山,盗贼易藏,且其地又有矿产资源,为盗贼的聚集创造了地利条件。清代河南的不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邪教猖獗方面。不管是矿盗、流贼、邪教都是地方百姓在生活所迫的情形下铤而走险的行为,省级官员要剿抚并用。对纠众倡乱者、谋反朝廷者以及危急地方安全者采取严厉的剿灭手段,而对被迫为盗为匪者仍是以抚为主。河南省级官员的另项职能是考核属员,对廉能者举,对不职者劾。但是,省级官员自身亦有廉能和不职之分,这就决定了其举荐与弹劾具有不公平的成分。不该举被举、不该劾被劾的情形会有出现。这恰恰反证了省级官员具体的施政并不是与制度的规定始终吻合。在教育方面,河南省级官员根据本地区具体的情形进行治理,修建贡院、学宫、书院等教育场所,完善宗室教育,通过祭祀的方式实现教化的普及。省级官员是沟通中央与府州县的桥梁,在其每一方面的职能中都能体现其对上、对下的互动。要达到上下良好的互动性,省级官员的贤能与否尤为重要。对上、对下的互动有直接影响省级官员施政的效率。无论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如何消长,终归要回归于百姓,回归到社会。对省级官员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给百姓做出实事,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即是给行政向对方排忧解难,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欣[9](2011)在《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维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教育肩负着为各国培养优质劳动力资源的重任,它对国家发展与繁荣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在新的经济格局中获得或保持优势地位,世界范围内各国都进行了旨在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教育改革。因高中教育的特殊性,普通高中的教育改革尤其受到各国关注。普通高中教育对各国人才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固本强基”的作用。高中学生面临分流,普通高中教育首先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劳动力的重责,要向社会负责,保证所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知识和技能的基本需求;普通高中教育还肩负着向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生源的重责,要向高等学校负责,保证所输送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础;普通高中教育还要向学生本人负责,特别是在中国这样高中教育尚未实现义务化的国家,学生需要经过筛选和付费才能接受高中教育,因此各普通高中有责任和义务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帮助他们为日后的就业和升学打好基础。一言以蔽之,高中教育能够“固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关系到各国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建立科学、规范、富有公信力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是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都先后建立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其中以美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发展较为完善和成熟,作为引领世界的“评价强国”,其教育评价与测量方面的先进理论和技术,使其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典范。中国正在经历着建国后基础教育领域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欲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模式,并且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也提出要与高中阶段的评价相挂钩,于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运而生。在这一点上,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考试古国”与美国这个年轻的“评价强国”产生了超越历史的共鸣。我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才刚刚起步,将其与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比较,有利于为我国的考试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经验,发现和纠正我国考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防微杜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美两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实践领域的事务,牵涉面甚广。本文旨在通过特定的五个维度对两国的考试进行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找出两国考试在诸多方面的异同,最后在前述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两国考试各自的特点、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走向。具体而言,本论文分析的维度包括历史的维度、教育评价的维度、教育测量的维度、教育行政的维度和未来的维度,中间三个维度重在对两国考试现状的描述与分析,由此构成对两国考试从历史、到现在,再到未来的纵向研究,而每个维度内部却是从不同方面进行的横向研究,意欲通过这样纵横交错的方式尽可能全面地分析两国的考试。其中,历史的维度是对考试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作分析比较,旨在回答两国的考试“从何而来”的问题。本文认为,两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都是由两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促成的,体现了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该考试在中国的发展源于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动,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为我国的民族振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该考试在美国的出现也是由于政治经济原因。从七八十年代最初的“最低能力测验”到如今的“综合考试”和“课程结业考试”,每一次考试难度的提升和考试内容的扩充,其背后最有力的推手都是国家政治经济需要。对两国考试现状的考察从教育评价、教育测量和教育行政三个维度展开。教育评价的维度是对考试内涵与定位的分析比较,旨在从教育评价本身来考察两国的考试“是什么”、“是什么样的考试”。其中包括考试的性质、功能、与高中其他评价体系的关系以及考试的意义。中国各地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目前尚缺少统一的认识。各地对该考试的功能预设主要有导向功能、监管功能、鉴定功能和选拔功能。在与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关系上,主要存在两种关系:“整合式”和“并列式”。该考试在中国的意义表现为有利于高中新课改的深化、有利于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而且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美国各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都是基于各州课程标准的州级考试,都是在特定年级的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终结性考试;在考试功能上,美国的考试与中国相似,都具有导向功能、监管功能和鉴定功能这些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功能,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还具有问责功能;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各州的教育问责体系具有“嵌入式”和“剥离式”两种关系。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美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督促学生、教师和学校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并改善公立教育而负起责任,最终保持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教育测量的维度是对考试要素与实施的分析比较,旨在从教育测量的要素和实施过程来考察两国考试“怎么考”的问题。具体为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时间安排、考试命题、成绩评定和考试结果使用六个方面。整体而言,中国的考试内容覆盖面广,考试方式比较多样,能比较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然而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考试命题上不够严谨,致使教育测量所收集的信息缺乏信度和效度,后期对考试结果的等级处理加重了测量的不规范问题,特别是最后如何把考试结果应用于高校招生,各地的做法尚不明朗,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考试内容上呈逐渐多样化的趋势,但仍以传统的阅读、写作、数学和科学作为核心考试科目,考试的类型也正在由综合考试逐步过渡到课程结业考试,考试方式较为单一。但美国的整个考试过程更为科学严谨,在信度、效度和可操作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在结果上也更好地发挥了教育测量对教育实践的反馈效果;教育行政的维度是对两国考试的组织与管理进行的分析比较,旨在从行政管理工作的角度来考察两国的考试“怎么管”的问题,具体包括管理体制、负责机构和规章制度。在管理体制上,中国的考试大多采取省市区(县)的三级管理体制,有个别地方还把学校明确纳入管理体制,形成四级管理体制;中国考试的具体负责机构较为多样,可大致分为四类;在考试的管理规章方面,各地大多出台了有关考试的通知和细则;各省区在考试是否要向考生收费以及收费标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收费的依据不够明确。总体而言,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组织和管理上还需进一步理顺关系、精简机构,政府机关对考生的服务意识有待提升;美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二级管理体制,这是由美国特有的教育行政体制决定的;美国各州的考试负责机构通常都是州和学区的问责评价部门,机构设置简约清晰,管理层级少,信息沟通更为通畅;美国各州的考试都是州议会以立法的形式确立的,具有法律效应;对残障学生和英语学习生等弱势群体的考试政策更是体现了其有教无类的人本主义思想。几乎所有州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都是免费的,其教育行政部门都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未来的维度是指对两国考试进行的探讨与展望,旨在总结两国考试的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走向做出建议或展望,从而回答两国考试“去往何处”的问题。中国高总学业水平考试在整体上体现了三个特点:首先是在组织和管理上的行政化,其次是在考试内容与方式上的多元化,以及在参与程度和考试范围上的全面化;中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对考试的性质缺乏统一认识、考试的组织管理亟待加强、考试命题及成绩评定缺乏科学性、考试结果缺乏通用性、如何与高考合理挂钩不明朗等五大问题。其未来发展应首先更新管理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其次要大力发展专业测评,引入专业考试服务机构;最后还需要完善高中评价体系,理顺上下关系;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体现在整个考试活动中的民主化精神;二是在考试政策的创设和执行过程中所体现的“依法治考”;三是考试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专业化。美国考试的问题主要为:考试费用过高、对考试结果的过度使用、考试公平性不足、考试经济价值估计过高,以及考试导致高中教育功能异化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预计未来会做出如下努力:首先就是尽可能在源头上确保所有学生具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其次是完善现有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统一全国考试标准,扩大考试评价范围;此外还有建立多元化的高中教育评价体系,引入替代性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论文最后对两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做出共同思考,既有对教育管理体制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织管理的深度思考,也有对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运动的逆向思考,以此为结语。

王舲[10](2008)在《武汉市初中科学课程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经历一次大的改革。《科学》(7~9年级)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置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了原有的初中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地理的内容,同时在天文学及一些交叉学科领域有所涉及。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科学课程的基本结构和课程标准等方面分析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并通过调查问卷、课堂案例和文献分析等方法考察和分析了科学课程的实施现状,比较初中科学课程和初中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及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促进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进一步完善的设想。论文由七章组成。第一、二章从中外科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出发阐述了初中科学课程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科学课程改革和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武汉市科学课程发展的现状,从而提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三、四章从武汉市科学课程的实践出发,总结科学课程与物理课程在课程目标、课堂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异同,并提出笔者的相关思路及方法。第五、六两章对比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重点探讨了科学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和实验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第七章针对前面所提出的问题,从科学教育的本质出发,剖析武汉市推进科学课程的利弊,提出笔者设想的措施及对策。

二、湖北省CIA考试首考取得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北省CIA考试首考取得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汉代乐舞戏剧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汉代人对“乐”和“百戏”的认知与反思
        1.2.2 汉代乐舞研究史钩沉
        1.2.3 汉代乐府的相关研究述评
        1.2.4 从乐舞文物出发的汉代乐舞研究
        1.2.5 汉代乐舞与中国古代戏剧早期形态
    1.3 研究对象
        1.3.1 考辨“戏”的具体含义及其表演形态
        1.3.2 考察汉代乐舞的管理机构
        1.3.3 论证汉代乐舞的演述形态
        1.3.4 分析汉代乐舞的节目组织结构
    1.4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戏”字与中国古代戏剧早期形态
    1.1 “戏”字训诂释义
        1.1.1 例证释“戏”字
        1.1.2 部首拆分释“戏”字
    1.2 “戏”字源流释义
        1.2.1 近古期两周系“戏”字
        1.2.2 近古期六国系“戏”字
    1.3 “戏”的演武传统和祭祀功能
        1.3.1 “戏”从“戈”形成的演武传统
        1.3.2 “戏”从“虍”附加的军事含义
        1.3.3 “戏”从“豆”袭得的祭祀功能
    1.4 角抵戏与中国戏剧的早期形态
        1.4.1 商周时期的角抵演武和角抵祭祀
        1.4.2 秦汉时期的角抵娱乐
        1.4.3 从礼乐到娱乐的中国戏剧的早期形态嬗递
第二章 汉代乐舞的司乐机构
    2.1 汉代太乐及职能
        2.1.1 汉代太常职官溯源
        2.1.2 汉代太乐及职能
    2.2 汉代乐府及职能
        2.2.1 乐府建置考源
        2.2.2 乐府司乐职能的衍生
        2.2.3 汉代乐府司乐职能改革
    2.3 汉代黄门署及职能
        2.3.1 黄门职官溯源
        2.3.2 汉代黄门鼓吹及职能
第三章 汉代乐舞的演述形态
    3.1 汉代乐舞的“演述”形态
        3.1.1 “演述”形态的历史钩沉
        3.1.2 汉代乐舞的演述形态
        3.1.3 汉代乐舞演述形态的形成机制
    3.2 汉代乐舞“观”与“演”的二维互动
        3.2.1 从“听政”到“观政”的功能嬗递
        3.2.2 “观”对“演”的“述”求
        3.2.3 “观”与“演述”的制约与影响
    3.3 汉代乐舞“演述”形态与中国古代戏剧早期形态
        3.3.1 演述形态下新乐舞的生成方式
        3.3.2 “演”、“述”分离的留存方式
        3.3.3 汉代乐舞演述形态与中国古代戏剧
第四章 汉代乐舞的节目组织形态
    4.1 汉代百戏的认知钩沉
        4.1.1 学界对“百戏”的界定
        4.1.2 学界对汉代百戏的误读
    4.2 汉代百戏源流考辨
        4.2.1 汉代百戏的源流考辨
        4.2.2 汉代百戏的属性辨析
    4.3 汉代百戏的节目团块组织
        4.3.1 汉代百戏与中国古代戏剧
        4.3.2 汉代百戏的节目组织形态
第五章 汉代典型剧目属性考辨
    5.1 汉代角抵《蚩尤戏》溯源及功能考辨
        5.1.1 关于“蚩尤”的研究现状
        5.1.2 以“蚩尤”为主神的各类祭祀传统
        5.1.3 《蚩尤戏》角抵娱乐功能演进轨迹
    5.2 《公莫舞》属性考释
        5.2.1 前辈先贤对《公莫舞》属性的认识
        5.2.2 《公莫舞》的戏剧属性辨析
        5.2.3 《公莫舞》歌舞属性考释
    5.3 再论《优孟衣冠》的戏剧属性
        5.3.1 关于《优孟衣冠》性质问题的讨论
        5.3.2 《优孟衣冠》戏剧性的来源
        5.3.3 《优孟衣冠》的戏剧属性斟疑
    5.4 《东海黄公》从表演到剧目的逻辑进程及理论意义
        5.4.1 《东海黄公》剧目的属性讨论
        5.4.2 《东海黄公》从表演到剧目的逻辑进程
        5.4.3 《东海黄公》剧目形态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2)<蟫史>中的才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屠绅家世生平与《蟫史》
    第一节 家世背景及其在《蟫史》中的关涉
    第二节 生平遭际及其在《蟫史》中的折射
        (一)、求学之路:天资聪颖,少年得志
        (二)、宦仕之路:虽有贤才,屡遭见波
        (三)、去世原因:内心沉郁,寄情酒色
第二章 《蟫史》中“衍古”式的人物形象探析
    第一节 龙女、木兰形象的前文本及其在《蟫史》中的合体
    第二节 以淫止淫的佛禅观念与《蟫史》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前代诗文中的织女形象《蟫史》中的员夫人
第三章 《蟫史》作为寓意载体的人物形象所涉才学探析
    第一节 昆虫志怪与麻犵狫
    第二节 相柳:作乱
    第三节 生心:“失其本心”,生成私心
第四章 《蟫史》中穿插的诗文与屠绅所炫才学
    第一节 《蟫史》中所穿插诗文的“斤斤典则,介介纤微”
    第二节 于游戏娱乐中寄寓才学
    第三节 “炫学”的成功个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屠绅字号考论
后记

(3)武汉市网约车行业协同治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及评析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共享经济
        2.1.2 网约车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协同治理理论
        2.2.2 协同理论治理在网约车行业的运用
3 武汉市网约车行业治理现状
    3.1 武汉市网约车行业发展现状
    3.2 武汉市网约车行业治理情况
        3.2.1 相关治理政策
        3.2.2 网约车治理现状
4 武汉市网约车行业治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武汉市网约车行业治理存在的问题
        4.1.1 准入门槛设置过高
        4.1.2 政策操作单一机械
        4.1.3 行业垄断问题突出
        4.1.4 社会参与力量薄弱
    4.2 武汉市网约车行业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策制定前期考察不足
        4.2.2 治理理念未能与时俱进
        4.2.3 规模企业容易形成垄断
        4.2.4 新旧行业存在利益冲突
5 网约车行业协同治理模式构建
    5.1 协同引擎
        5.1.1 发展多元主体
        5.1.2 形成思想共识
        5.1.3 完善协同能力
        5.1.4 制定协同规则
    5.2 协同行为
        5.2.1 沟通机制
        5.2.2 合作机制
        5.2.3 监管机制
        5.2.4 制衡机制
    5.3 协同结果
        5.3.1 结果评估
        5.3.2 问责反馈
6 武汉市网约车行业协同治理政策建议
    6.1 政府主导,促进多方合作
        6.1.1 明确各方职责边界
        6.1.2 加强主体沟通信任
    6.2 依托平台,完善市场规范
        6.2.1 完善行业准入标准
        6.2.2 加强政府平台合作监管
        6.2.3 制定反垄断政策
        6.2.4 治理问责常态化
    6.3 各方治理,强化社会管理
        6.3.1 构建网约车行业协会
        6.3.2 增强社会各方参与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4)《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研究评述
        (一)新闻标题研究现状
        (二)微信公众号研究现状
        (三)《人民日报》及其微信公众号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词汇语句特点
    第一节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词汇语句构成情况
        一、词汇方面
        (一)网络词语
        (二)新词语
        (三)方言词语
        (四)外来词语
        二、语句使用方面
        (一)引用语句
        (二)固定搭配/结构
        三、《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词汇语句特点
    第二节 新闻类和非新闻类文章标题的词汇语句特征及原因
        一、新闻类与非新闻类文章标题的词汇语句特点
        (一)新闻类文章标题的词汇语句特点
        (二)非新闻类文章标题的词汇语句特点
        二、新闻类与非新闻类文章标题的词汇语句差异原因
第二章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语法特征
    第一节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词类分析
        一、《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词类使用情况
        (一)公众号文章标题的实词情况
        (二)公众号标题的虚词情况
        二、新闻类与非新闻类文章标题的词类使用特点及原因
        (一)新闻类与非新闻类文章标题的词类使用特点
        (二)新闻类与非新闻类文章标题词类特征的原因
    第二节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句型特征
        一、《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句型分析
        (一)主谓句标题
        (二)非主谓句标题
        (三)《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句型特点
        二、新闻类和非新闻类文章标题句子结构特征及原因
        (一)新闻类与非新闻类文章标题句子结构特征
        (二)新闻类非新闻类文章标题句子结构特征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标点符号使用情况
        一、《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标点符号类型
        二、《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标点符号使用特点
第三章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人际功能分析
    第一节 人际功能理论
        一、韩礼德的元功能
        二、语言的人际功能
    第二节 人际功能影响下《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整体特点
        一、《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语气表达系统
        (一)《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语气词
        (二)《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句类
        二、《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情态表达系统
        (一)表情态动词
        (二)副词的情态性
        (三)人称代词情态
        三、《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人际功能特点
    第三节 新闻类与非新闻类文章标题的人际功能特点与原因
        一、新闻类与非新闻类文章标题人际功能特点
        (一)新闻类文章标题的人际功能特点
        (二)非新闻类文章标题的人际功能特点
        二、新闻类与非新闻类文章标题人际功能差异的原因
        (一)新闻的客观性决定的
        (二)媒介的网络性决定的
        (三)语言的特质决定的
第四章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设置的不足及建议
    第一节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设置问题
        一、标题过于情绪化
        二、挑战已有语言规范
    第二节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选取及编撰建议
        一、增强新闻传递性
        二、陈述语气,客观表达
        三、增加标题的文学性
        四、体现语法规律的制约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新闻类文章标题
附录二:《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非新闻类文章标题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英语教育被过度重视却低效重复
        二、英语教学中工具论盛行而人文性被漠视
        三、英语学习中阅读量少而面窄
    第二节 研究问题
        一、初始的研究问题
        二、研究问题的变更
        三、高中文学阅读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和过程
        三、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四、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有关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阅读的目的
        二、阅读教学的模式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
    第二节 国内外语言教学中的文学教学
        一、文学的功能
        二、国外语言教学中的文学教学概况
        三、国内语言教学中的文学教学回顾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英语的文学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一、文学阅读教学的专题研究
        二、中小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学阅读研究现状
        三、硕博论文对文学阅读教学的研究
    第四节 行动研究及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和发展
        二、行动研究的特点
        三、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本研究所采用的行动研究的模式
第三章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和探索
    第一节 问题和分析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的问题
        二、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第二节 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
        一、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选材
        二、开展文学阅读教学的准备
        三、文学阅读的教学策略
        四、文学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典型课例
        一、教学分析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反思
    第四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和反思
        一、学生访谈问题和数据收集
        二、访谈数据分析的方法
        三、访谈结果
        四、总结和反思
第四章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和改正
    第一节 问题和研究设计
        一、第二轮行动研究问题
        二、研究设计
    第二节 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
        一、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选修课实践探索
        二、"文学圈"阅读模式在文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三、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文学阅读教学实践
    第三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典型课例
        一、课例背景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反思
    第四节 反思和总结
        一、访谈内容和方法
        二、访谈内容的整理和分析
        三、总结和反思
第五章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和应用
    第一节 第三轮行动研究问题和行动计划
        一、研究问题
        二、制定行动计划
    第二节 行动计划的实施
        一、基于自由自主原则的文学阅读实践
        二、基于文学阅读的高三复习教学的实践
    第三节 第三轮行动研究典型课例
        一、课例背景
        二、教学设计
        三、课例反思
    第四节 前三轮行动研究初步回顾
第六章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反思性研究:成效和改进
    第一节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有利于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高中英语文学阅读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文学阅读的课程价值:从英语教学到英语教育的嬗变
    第二节 高中英语文学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阅读教育越来越被重视
        二、重塑英语阅读教学的路径
        三、从文学阅读到阅读习惯的养成
    第三节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后续影响
        一、追梦国际名校的少年Frank Hu
        二、坚持写report和summary的名校艺术生Berial Zhang
        三、坚信自由阅读圆留学梦的Maxine Zhou
        四、回顾和反思
    第四节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改进措施
        一、调查问卷介绍
        二、问卷的发放和结果分析
        三、访谈及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文学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一、文学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四种课型及操作
        二、文学阅读的课程模式:必修和选修结合
        三、文学阅读的理想模式:基于"文学圈"的自由自主阅读
    第二节 文学阅读的理想效果:从阅读能力到阅读素养
        一、英语教育目标的嬗变
        二、阅读素养是实现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从阅读能力到阅读素养
    第三节 研究创新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课程资源的拓展性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阅读教学的本土化
        三、教学理念的创新:核心素养的学科性
    第四节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学生作业选
    附录二: 读书报告和自由阅读演讲词选
    附录三: "文学圈"阅读模式分工清单
    附件四: 选修课课程纲要:英文原着阅读与欣赏:《相约星期二》
    附录五: 文学阅读导学案选
    附录六: 高三群文阅读时文及解读样例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8)明清时期河南省级官员施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之处
第一章 明清省级行政体制
    第一节 明代省级行政体制
        一、 省级行政机构的演进
        二、 设官与官署
        三、 省级官员的选任
        四、 省级官员的考绩
    第二节 清代省级行政体制
        一、 设官与官署
        二、 省级官员的选任
        三、 省级官员的考绩
第二章 明清河南省级官员对经济和财政的经理
    第一节 土地开垦
        一、 明代的土地开垦
        二、 清代的土地开垦
    第二节 赋税征收
        一、 处理宗室禄粮及其连带问题
        二、 清除赋税征缴中的弊端
        三、 耗羡银
        四、 盐规
    第三节 财政支出
        一、 夏税秋粮及杂税的支出
        二、 耗羡银的支出
        三、 河工开支
第三章 明清河南省级官员的司法运行
    第一节 诉讼案件的类别及运作程序
        一、 按察司官员经理之案件
        二、 布政司官员经理之案件
        三、 司法审判的程序
    第二节 明代河南省级官员的司法作为
        一、 惩治不法宗室
        二、 严办盗匪
        三、 纠正冤假错案
    第三节 清代河南省级官员的司法作为
        一、 整顿盐硝事务以减诉讼
        二、 严缉严惩邪教
        三、 妥善处理案件的善后事宜
第四章 明清河南省级官员的黄河治理
    第一节 明代河南省级官员的河灾治理
        一、 河决的具体情况
        二、 河决危害的深化
        三、 治河的措施
    第二节 清代河南省级官员的河工修筑
        一、 致力于救灾抢险工程
        二、 致力于抢修护修工程
    第三节 清代河工财政弊端的治理和灾赈
        一、 河工财政弊端治理
        二、 黄河灾害的赈济
第五章 明清河南省级官员的治安管理
    第一节 明代的矿盗处置
        一、 万历以前缉捕矿盗的大刀阔斧
        二、 万历时期应对矿盗机制
        三、 万历以后的无能为力
    第二节 明代的流盗剿抚
        一、 配合中央、各省武力剿杀乱匪
        二、 整饬军备
        三、 安置盗寇
        四、 任命贤官
    第三节 清代对待邪教的策略变化
        一、 乾隆后期以前的温和抵御
        二、 嘉庆之后的严厉剿杀
第六章 明清河南省级官员的属员考核
    第一节 明代属员考核
        一、 举荐属员
        二、 弹劾渎职官员
        三、 考核制度在地方官僚群体中的矛盾
    第二节 清代属员考核
        一、 清代河南省级官员对属员的举荐
        二、 河南省级官员对属员劾与不劾的并存
        三、 以督抚为核心的省级官员举劾的重要性
第七章 明清河南省级官员对教育的管理
    一、 修建教化场所
    二、 规整宗室教育
    三、 宣扬教化
第八章 省级官员的桥梁作用
    一、 省级官员与中央官员间的政务互动
    二、 省级官员与府州县官员间的政务互动
    三、 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分析
结语
附录
    表 1:明代河南巡抚年表
    表 2:明代河南巡按御史年表
    表 3:明代河南左布政使年表
    表 4:明代河南右布政使年表
    表 5:明代河南布政司左参政年表
    表 6:明代河南右参政年表
    表 7:明代河南布政司左参议年表
    表 8:明代河南布政使司右参议年表
    表 9:明代河南按察使年表
    表 10:明代河南按察司副使年表
    表 11:明代河南按察司佥事年表
    表 12:明代河南都司都指挥使年表
    表 13:清代河南总督年表
    表 14:清代河南巡抚年表
    表 15:清代河南布政使年表
    表 16:清代河南按察使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维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考试古国"与"评价强国"的历史对接
第一章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学术意义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学术意义
    第二节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路径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世界体系理论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法
        三、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路径:多维向度
    第三节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概念与边界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相关概念解析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研究边界厘定
    第四节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结构与局限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结构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局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的维度
    第一节 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背景
        二、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与发展
        一、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背景
        二、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与发展比较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背景比较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程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涵与定位:教育评价的维度
    第一节 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涵与定位
        一、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
        二、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
        三、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综合评价体系的关系
        (一) 高中新课程的结构与特点
        (二) 高中新课程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新课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关系
        四、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意义
    第二节 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涵与定位
        一、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
        二、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
        三、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问责评价体系的关系
        (一) 美国高中课程的结构与特点
        (二) 美国各州基础教育问责评价体系
        (三) 美国各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教育问责评价体系的关系
        四、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意义
    第三节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涵与定位比较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比较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比较
        三、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评价体系的关系比较
        四、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意义比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素与实施:教育测量的维度
    第一节 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素与实施
        一、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内容
        二、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方式
        三、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时间安排
        四、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
        五、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评定
        六、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使用
    第二节 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素与实施
        一、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内容
        二、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方式
        三、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安排
        四、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
        五、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评定
        六、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使用
    第三节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素与实施比较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内容比较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方式比较
        三、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比较
        四、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比较
        五、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评定比较
        六、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使用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与管理:教育行政的维度
    第一节 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体制
        一、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体制
        二、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负责机构
        三、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 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一、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体制
        二、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负责机构
        三、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规章制度
    第三节 中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与管理比较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体制比较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负责机构比较
        三、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规章比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探讨、展望与思考:未来的维度
    第一节 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问题与未来发展
        一、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
        二、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问题
        三、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未来发展
    第二节 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问题与未来发展
        一、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
        二、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问题
        三、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未来发展
    本章小结
结语——对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共同思考
    一、统独之争:对教育管理体制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织管理的深度思考
    二、标准之殇:对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运动的逆向思考
    三、公平之问:对教育公平性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公平性的追问
参考文献
后记

(10)武汉市初中科学课程中物理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武汉科学课程现状
    1.1 学生对科学课程的态度
    1.2 教师及家长对科学课程的态度
第二章 国内外几次科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2.1 美国第一次科学课程改革
    2.2 反思美国的科学课程改革
    2.3 当代美国的科学课程改革
    2.4 中国科学课程改革的历程
    2.5 武汉市科学课程改革的历程
    2.6 武汉市科学课程的现状
第三章 科学课程的特点
    3.1 科学课程的特点与教材分析
    3.2 科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整合
    3.3 科学课程的特点之二:探究
第四章 科学课程与物理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分析比较
    4.1 初中物理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4.1.1 控制变量法
        4.1.2 类比法
        4.1.3 等效法
        4.1.4 建模法
        4.1.5 实验推理法
        4.1.6 比较法
    4.2 初中科学课程中的教学方法
        4.2.1 在理论教学中有机渗透、点拨,揭示科学方法
        4.2.2 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体验科学方法
        4.2.3 在习题教学中迁移、运用,训练科学方法
第五章 科学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
    5.1 探究式学习的原则
    5.2 科学课程中物理知识点探究式学习方法
        5.2.1 变教师单边的演示性实验为师生双边的合作探究性活动
        5.2.2 变学生单一的验证分组性实验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性活动
        5.2.3 用“想想议议”、“小制作”、“小实验”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5.2.4 用实验性试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性活动
    5.3 科学课程中探究式学习的案例
    5.4 初中科学课程中探究式学习的不足与反思
    5.5 科学课程中探究式学习的案例
第六章 实验课上常见的问题
第七章 措施及对策
    7.1 武汉市开设科学课程的利弊
    7.2 科学课程教师的角色定位
    7.3 结束语
参考书目
致谢

四、湖北省CIA考试首考取得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汉代乐舞戏剧形态研究[D]. 辛颖. 西北大学, 2021(11)
  • [2]<蟫史>中的才学探析[D]. 刘美澳.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3]武汉市网约车行业协同治理模式研究[D]. 吴知宜. 广东海洋大学, 2018(01)
  • [4]《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研究[D]. 王璐. 广西师范学院, 2018(01)
  • [5]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行动研究[D]. 何泽.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9)
  • [6]聚焦广东高考“人机对话”[J]. 镇祝桂,陈皓曦,程粉香,张放,李丽茹,葛炳芳,扈华唯. 英语学习, 2017(03)
  • [7]注税考试助我提升人生价值[J]. 樊其国. 税收征纳, 2016(10)
  • [8]明清时期河南省级官员施政研究[D]. 张玉娟. 河南大学, 2012(09)
  • [9]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维比较研究[D]. 李欣.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10]武汉市初中科学课程中物理教学的研究[D]. 王舲. 华中师范大学, 2008(04)

标签:;  ;  ;  ;  

湖北省CIA考试首考圆满成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