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揭风险及其防范(论文文献综述)
孙蓓蓓[1](2021)在《房价波动下银行住房按揭项目信贷风险评估研究 ——以昆明G银行信贷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经济在其影响下获得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我国房地产业随着大行业的发展趋势迅猛发展,同时,在各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兴起许多房地产企业,对应的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也达到了历史的最大规模,逐步成长为我国经济组成当中的重点产业。通过对房地产业运行状况的了解,有着产业经济的周期波动的特征,至今仍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因而产生了对房地产经济周期各种类型的解释,综合起来分析,对于表现形式有着一致的意见和看法,即房价波动成为成为该产业是否能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于房地产业来说,货币资金是保证企业运行的重要资源,影响着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重要提供方,是各大房地产业争相合作的对象。随着房地产业的日益发展,房子作为中国人生活最重要的必需品和投资品,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份额呈大幅度上涨,发放贷款,激活了经济,也维持了经济的发展。房价的波动不仅仅是给银行业带来冲击,更是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因此研究房价的波动,对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体系构建,以及风险预防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主要采用指标法和例证法,通过采集数据的建立,分析评估商业银行在地产项目的风险评估做法。通过房价波动影响银行风险的相关理论,刻画了昆明G银行在当地地产信贷项目中,住房购买者,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三者反而传递关系。发现房价波动会直接影响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证明研究房价波动下银行住房按揭项目信贷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给予意见和期望,旨在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期望。
张文[2](2020)在《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法律规制》文中认为股权,作为股东向公司出资行为而享有的特殊权利,具有财产性权利和经营管理权利等多项权能复合的权利属性。正因股权具有财产的属性,因而可以成为股东为债权人提供担保的标的之一种。股权的交换价值,亦或者说股权的流通性,在上市公司领域表现的最为明显,不仅如此,专门为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提供交易场所和辅助性服务的证券交易所,为上市公司股权的转让提供了公开的市场和实时的转让价格,增强了上市公司股权的流通性。也正因上市公司股权具有较强的流通性,资金融出方愿意接受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作为担保标的,为其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上市公司股东利用其股权作为担保标的物进行融资行为,具有私法层面的合法性。但是,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股东高比例质押其股权、多家上市公司股东涉及股权质押交易,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上市公司股东屡屡出现股权质押违约的发生,多家上市公司股东面临平仓风险,大面积、高比例的上市公司股票平仓成为我国证券交易市场的达摩克里斯之剑。2018年10月,深圳政府宣布成立专项小组,筹集150亿元“风险共济”资金,帮助存在股权质押、流动性压力的上市公司化解风险,随后北京、珠海、浙江、成都、厦门等多个省市宣布“救援”本地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但是,由政府发起的资金援助只能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实现短期内的纾缓,以缓解因市场风险给上市公司股东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并不能从本质上化解积存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亦无法有效的防范新增股权质押平仓风险。本文正是选取现阶段威胁我国证券交易市场秩序和安全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风险为起点,通过历史的方法、域外比较的方法以及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以上市公司股权作为担保标的物的担保交易活动之法理基础,由此探究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的风险以及现有规则的不足,并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提出相应的制度完善建议,以期通过法律规制的方式,化解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的风险。通过法治化的路径,实现对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风险的长效管控机制。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展开对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风险化解法制规范的探讨,论文在结构上除去导论和结语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聚焦于当前资本市场中广泛应用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活动本身,通过背景的梳理、交易特殊性的分析,以及对交易活动的经济学视角下的分析,以期为交易活动法律规制提供基础。第一章共有三节,第一节梳理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背景,包括对这一交易活动历史沿革的梳理,以及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对应的经济基础和法律规制的演进。文章认为,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在现阶段的发展有其历史的原因,以及经济基础和法律制度的支持。从历史的视角看,我国改革放开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我国建立了资本市场。在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即已出现了以股权作为担保标的物的股权质押贷款活动。当时以商业银行作为唯一的资金融出方,并且以股权作为担保标的物的质押贷款行为,符合传统担保法律制度的交易目的;同时,仅以我国《担保法》中有限的法律条文,亦足以满足当时股权质押贷款活动法律规制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开始着手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与此同时,我国《公司法》、《证券法》先后颁布,为巩固资本市场的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构建发挥重要作用。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的流通性增强,同时鼓励投资者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交易,鼓励金融创新活动的开展,为我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提供必要的基础。我国资本市场在制度的支持下逐渐活跃,在制度上允许证券公司作为资金融出方,参与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同时,资本市场的活跃也使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对流动性资金需求的增加,寻找更为便利、高效的融资方式。在制度完善和经济发展的共同作用下,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在我国资本市场迎来了扩张式的发展时期。在缺少必要的监管要求和法律规制下,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数量激增,市场参与主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交易风险及担保物的质量,为当前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面对因资本市场波动而带来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平仓风险,监管者逐渐意识到该项交易对资本市场稳定带来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布相关监管规则,使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风险得以化解,并为日后交易的有序开展提供必要的法律引导。在简单商品经济背景下,市场主体的交易活动较为简单且数量有限,因而传统的股权质押式贷款活动足以满足当时经济发展程度下市场主体的交易需求。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体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与这一经济发展相对应,市场主体的交易模式变得丰富且复杂化,在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市场主体探索高效、便捷的融资途径,进而逐渐形成股权质押式回购的交易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全球经济进入金融化的时代,我国或为主动或为被动地参与到经济金融化的历史进程中。在经济金融化的趋势下,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亦埋下了金融风险。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且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主体,使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忽视了对安全的价值要求,为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安全的威胁。除了经济发展背景的因素,我国当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广泛开展的背后还有我国制度因素的影响,也即是法律及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行为的约束。我国法律和监管机构,基于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投资者等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对上市公司股东的减持行为作出必要的限制性规范。但是上市公司股东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规避“减持规则”的约束,在缺少监管要求的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中,上市公司股东能够间接的实现减持的目的。因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成为上市公司股东新的“套利”方式。在分析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形成的经济背景和制度背景后,第一章第二节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特殊性进行法学视角下的分析。首先,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是传统质押法律行为的“异化”。这一结论所暗含的基本观点即是: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以传统担保法律制度中的质押法律行为为模板,但又不同于传统质押法律行为,发展出了新的交易模式以满足股东融资目的的实现。其次,从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所涉及到的主体范围来看,呈现出结构性特征。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除了涉及到资金融出方和融入方两方交易主体外,还涉及到利益相关主体,包括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其他股东,以及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为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提供辅助服务的证券公司、交易所以及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最后,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已不仅是简单市场经济下的传统为债权之担保而形成的交易模式,而演变为更具专业性、更为复杂的具有金融属性的交易活动。本节除了对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本身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外,还通过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对比,突显以上市公司股权作为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特殊性,以及其交易风险的危害性。第三节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所具有的经济属性,为后续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制的制度设计提供多维度的参考。在经济学视角下,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具有效率优势和公允性特征,能够为交易主体提供便捷且公平的融资方式和权益保护的基础,但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中同样存在着第二类委托代理的问题,易于发生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大股东利用其地位和权利上的优势,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论文第二章在第一章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本身分析的基础上,对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以及对交易活动进行法律规制时,可能涉及到的价值冲突展开分析,以期为法律规制的具体规则设计提供价值指引。第二章共有三小节,第一节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所具有的负外部性,包括交易活动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对上市公司利益的影响,以及对金融市场运行秩序和效率的影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大股东出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中小股东在上市公司中股东权利行使与利益保护,侵害中小股东权益;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对上市公司利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公司商誉、股票价格等带来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处置违约的上市公司质押股票会加剧证券交易市场的价格波动,影响金融市场稳定。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外部性的存在,成为其需要通过法律制度予以规制的必要性基础。第二节是在前述外部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法律规制时可能涉及到的股东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的协调,以及法律规则的制定对交易效率价值与经济安全价值的平衡展开分析。从交易主体的权源上来看,上市公司股东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源于股东对其股权的自由处分之权利,其权利行使之自由应该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但是,从其交易行为的外部性来看,该交易行为的结果影响到众多其他主体的利益,因而在对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进行法律规制时,应当考虑到股东个人利益与其他主体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协调。同时,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是有效率的融资模式,但在上市公司股东不当或过度融资的情形下,其结果将会对金融市场运行的秩序和安全带来威胁。对于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进行法律规制时,既要关注于给金融市场安全带来隐患的行为予以必要的规制,同时也应考虑到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所追求的效率价值的实现,法律规制的制度设计应当平衡交易效率与经济安全之间的价值冲突。第三节基于法律规制的利益协调和价值平衡的分析,论文提出应当以私法与公法协同共治的方式,有效实现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法律规制。基于利益协调及价值平衡的要求,本文认为以私法赋权的方式保护股东个人的自由和经济效率目标的实现,同时,以公法限权及增加义务的方式保障公共利益和经济安全的实现。通过私法和公法规制手段相协同的方式,实现对股权质押交易的有效规制,既保护个人权利自由,又维护公众利益的实现;既尊重交易效率价值的实现,又保障经济安全的价值追求。通过私法自治和公法规制的合力,形成有效防范和化解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的长效机制。论文第三章在前两章交易分析和规制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在实践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类型化分析,并结合域外的相关法律规则,检视我国现有的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之法律规制及风险化解措施。第三章共三小节,第一节针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进行类型划分,本文将实践中主要出现的风险划分为市场主体的道德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违约处置环节的风险三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风险应施以有针对的规制措施,以实现对现存风险的化解以及未来交易风险的防控。本文认为,因市场波动而引起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平仓风险,其原因来自于市场风险的客观存在。对于市场中本就存在的价格波动风险,法律难以通过规制的方式予以防范和化解,需要相关市场参与主体自行作出判断,以减小因市场风险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能够通过法律规制的方式有效规制是市场主体的道德风险,以及通过有序处置违约股权,防范因大面积平仓行为而对金融市场稳定带来的威胁。基于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的类型化,对应地检视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及风险化解措施。第二节论文通过对比的方法,将我国现有制度与大陆法系传统担保法律制度中的权利质押制度,以及英美法系一元化的动产担保交易制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检视我国现有制度与域外制度的差异。与大陆法系国家相比,我国《担保法》与《物权法》在具体的规则设计与其他大陆法系国家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较为突出的差异即是我国以物权法理论为统领的担保法律制度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到商事领域、甚至金融领域中对担保制度的灵活运行,仅以传统民事法律规制作为担保法律制度设计的原则,难以满足商事、金融实践中主体对交易的灵活性、效率性的需求,制度涉及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制度中,担保交易作为商事活动中一种独立的交易模式,美国《统一商法典》专门规定了担保交易制度,并以“担保权益”这一一元化的概念统领以权利类型划分的质权、抵押权、留置权等具体的担保情形。相比英美法系一元化的担保法律制度体系,我国现有以民事权利划分为基础的担保法律体系难以进行简单的形式上的移植,但是英美法系以商事行为为视角,构建的担保交易规则能够为我国担保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论文还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针对当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的纾困措施。就目前来看,各地方政府的纾困措施仅仅是针对因市场风险而引起的平仓威胁进行短期的“救助”行为,这一政府行为具有短期性,并不能形成对风险防范和化解的长效机制。另外,政府的干预不当还会产生更为严重的“政府失灵”,增加政府负债的同时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而要形成对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长效的法律规制手段,需要对现有规制措施和规制理念进行对应的完善,也即是对现已积聚平仓风险予以有序的疏导,以及对新增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未来风险的积聚。第三节基于前述对我国现有股权质押法律制度的检视,提出了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下确立商事思维下的“股权担保交易”的概念。首先,以“股权”作为担保标的物的交易活动具有金融创新的属性,并且在实践中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是以股权作为担保标的物的交易种类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股权收益权信托、股权收益权质押等多种情形,但在本质上都是以股权的经济价值作为融资交易开展的基础;其次,传统以民法规制理念和手段的担保法律制度规则的设计,难以满足金融实践中各方主体利益平衡及权益保护之需求;最后,“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概念也难以符合我国民法体系下法律关系种类的划分,从民法理论上看,“质押”与“回购”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难以统合在同一个交易活动之中。因此,本文提出以“股权担保交易”之概念,以概称实践中所有以股权经济价值作为担保标的物的交易活动。第四章即是针对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中的道德风险,提出构建多维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主体规制体系。通过对主体的规制,以控制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的风险,本文主要以上市公司股东内部协议的自律管理方式、金融机构作为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相对方的风险管控,以及证券交易所、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管功能的有效发挥,多方的共同作用实现对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主体道德风险防控。本文提出以下思考路径:在上市公司股东之间的内部管理层面,上市公司股东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是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人,因而股东之间为了实现公司的整体利益和保护股东自身在内全体股东利益,通过协商形成对股东权利的必要限制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上市公司股东之间的自治性规则的实现,需要上市公司股东具有一定的权益保护意识。我国公司实践中,股东自我权益保护意识相较于英美国家公司股东的权益保护意识较弱,典型表现即是我国公司章程的同质化明显,未能充分发挥公司章程的个性化权益保护的作用。对此,我国《公司法》可以对股东自治下的权益保护作出必要的规则指引,以形成股东之间有效的自治管理。在金融机构作为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相对方的风险管控层面,金融机构作为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资金的融出方,除了能够为出质股东提供必要的流动性资金外,金融机构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其行为受到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需要符合监管规则的要求,也即是说,金融机构需要承担必要的合规责任,而风险管控即是金融机构需要承担的一项重要的合规责任。一方面,金融机构作为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的相对方,享有检查、监督上市公司股东资金使用的权利,以实时监控风险。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作为被监管的对象,需要履行监管者对其风险管控的要求。因而,金融机构在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中的严格履责,亦能够有效防控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的风险。金融机构严格履责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即是对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的持续性跟踪,而对于金融机构的疏于履责行为应当承担必要的行政责任。在证券交易所及证券市场监管部门的外部监管层面,外部监管者只能以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的负外部性规制为限,因而其规制的手段较为有限。而外部监管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即是通过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则设定,约束上市公司股东的股权担保交易行为,同时为其他金融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最大程度的减小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上市公司股东的道德风险。论文第五章聚焦于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违约处置风险,以同类股权相同处置措施,不同类型股权差异化处置规制为原则,完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违约处置,以期及时、有效的纾解因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大面积违约而引起的积聚风险。对于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风险的化解,一方面应当从根源上控制新增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风险,在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风险的积聚进行必要的防范;另一方面,化解现已形成的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风险,其重要措施之一即是通过统一、有效、影响范围最小的处置方式,对现已违约的上市公司股权予以处置和疏通,以减弱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大面积违约处置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及时恢复因股东违约对其他主体经济造成的损害。对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违约处置的法律规制,首先应当对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的违约行为作出认定,以便及时识别风、减小损失的程度。除了一般借贷行为中债务人到期未能履约的行为,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合同增加了先兆性违约事件条款,在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发生技术性违约,或者其他交叉违约的情形时,资金融出方能够及时识别上市公司或者股东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及时行使担保权,以减小担保权人经济利益损失。除了对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违约行为进行必要的提前识别,对于不同类型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其处置的措施也应具有差异性。对于场内股权担保交易行为,其主要的处置措施通过场内平仓的方式处置担保股权。但是实践中对于证券公司的平仓行为存在一定的争议,例如证券公司并未通过平仓方式,而是选择通过诉讼的方式主张其权益的实现,股东对于证券公司的诉讼行为提出异议;除此之外,对于证券公司怠于行使平仓权利而造成股东损失的进一步扩大,证券公司是否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纠纷。本文认为,证券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场内股权担保交易的相对方,有权选择是否通过平仓的方式实现其资金安全的合法权益,对此,证券公司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在股权担保交易违约情形已实际发生后,证券公司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控制损失的进一步扩大,而因证券公司怠于行使权利而造成的损害进一步的扩大,对于扩大部分的损失证券公司不能向出质股东主张相应的赔偿。在场外股权担保交易活动中,一般上市公司股东所持有的股权具有限售条件时,难以通过场内股权担保交易的方式实现融资需求,只能通过条件更为宽松的场外股权担保交易实现融资。在以限售股作为股权担保交易标的物时,我国学者曾对此有合法性争议,认为限售股之“限售”条件使标的股权不具有流通性,与担保法律制度中担保物“可转让性”的要求相冲突。但是,目前我国在司法裁判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限售股在担保权实现时,其限制转让的期限已经届满,限制转让的情形消灭,债权人在特定股权之上的担保权益能够有效设立,股权担保交易活动有效且生效。从限售股的本质来看,该类股权具有流通性,只是在一定期间内流通性受到限制;其次,限售条件设置的目的在于对股东之外的其他主体的利益予以保护,而非股权本身不具有流通性,因此,对于限售股的处置,在满足保护相关主体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能够予以特殊的处置。因此,以限售股作为股权担保交易的标的物并不与传统担保法律制度中的“可转让性”相冲突。场外股权担保交易的另一个特殊性在于,资金融出方不具有强制平仓的权利,不能通过场内直接平仓的方式处置担保股权。因此,场外股权担保交易的违约处置,需要资金融出方选择诉讼程序、仲裁程序,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和公证债权文书执行的方式实现其权益保护。在具体的司法处置环节,对于有限售条件的上市公司股权,我国司法机构也在积极探索与证券交易所之间的合作,制定有效且合理的违约处置制度,例如上海金融法院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达成《关于协助上海金融法院办理上市公司股票司法强制执行的备忘录》,在证券交易所的配合下有效实现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的违约股权处置,以减小因处置担保股权对证券交易市场稳定的影响。
马丽[3](2020)在《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的扶持力度,促使民族地区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从而带动商业银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业务迅速发展起来,其风险也逐渐显露出来。由于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通常为中期或长期贷款,贷款期限为5-30年,在贷款存续期内,借款人收入来源的变化、信用水平变化、房地产市场变化、相关政策变动等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个人一手住房贷款作为银行主要的资产业务,承担着增加银行利润、控制风险的双重压力,如何将个人一手住房贷款的管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是目前商业银行亟需考虑的问题。近年来,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贷款余额成倍增长;但业务发展的同时,贷款质量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近5年来,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不良贷款年均増量率高达29.31%,贷款风险若不及时得到控制,将对A银行湘西分行的信贷业务甚至是正常经营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找出A银行湘西分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并进行深入研究,基于研究成果提出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对策建议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根据在工作中收集到的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对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业务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识别出该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操作风险、开发商管理不到位的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通过归纳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筛选具体的风险因子,根据2010-2019年A银行湘西分行的个人一手住房贷款的相关数据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借款人年收入越高、贷款期限越长、首付款比例越高,则违约概率越低;男性借款人比女性借款人的违约概率高;借款人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单位对违约概率没有显着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严格把关借款人贷前调查环节、加强对个贷中心人员和客户经理的综合管理、加大换证工作力度、加强对开发商的管理、加快个贷经营模式改革,从而切实防范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本文提出的对策建议能为A银行湘西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这不仅有利于A银行湘西分行自身的稳健运行,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对其他同业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宜鑫[4](2020)在《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增加,以支付宝理财、微信理财为代表的网络借贷渠道创新层出不穷,这对于商业银行的传统线下信贷业务产生了巨大的负向影响,特别是对于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难以预料的显着冲击,并随之衍生出日渐多元复杂的风险因素。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增强商业银行应对新型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重点针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进行识别和管控,并据此构建有助于增强我国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应对策略,便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核心工作。C银行早在2008年便开展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近年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不仅成为C银行最为核心的传统信贷业务,同时在C银行整体信贷业务规模中的占比不断增加。但快速增长亦带来了难以预判的衍生性风险,此时应系统理清C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因素,并据此构建有利于提高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抗风险能力的应对策略,以助推C银行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核心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基础理论与关键概念界定。重点针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和信贷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为后文定性与定量研究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奠定理论基础。第二,对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情况和风险类型进行研究。重点从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三个方面分析了C银行当前个人住房贷款的现存风险。第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C银行当前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进行评价,以理清当前对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具有显着影响的风险因素,并据此提炼出其在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与操作风险管理等方面所存在的关键问题。第四,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防控策略。以前述研究所提炼的研究结论为基础,重点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三个方面构建可着力化解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防控策略。
周淑玉[5](2020)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及防范研究 ——以建设银行HG支行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住房制度进一步改革,购房政策不断完善,人民买房需求越来越明显,个人住房金融业务在这一背景下迅速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因收益高、发放速度快等特点,备受商业银行重视。在相关政策的导向下,银行纷纷扩大信贷规模,增强其效益贡献。但是各家银行在抢占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同时也暴露诸多问题,如部分贷款潜在风险逐渐显现、不良贷款余额日益增多。这些问题都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一定的隐患。因此对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及防范研究极为重要,这不仅能够保障银行收益增长,更能确保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HG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及风险隐患,对影响贷款质量的因素进行深入探索。这对于提升中国建设银行HG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业务稳健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第一章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相关理论,分别为: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业务简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概述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理论。第三章介绍本文研究主体建设银行HG支行的风险管理情况,主要分析该行按揭贷款业务发展情况,贷款流程演变以及当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现状。第四章引入HG支行不良贷款案例,重点分析该行在借款人违约风险、内部操作风险、第三方机构风险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五章主要阐述对策建议即根据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问题提出对应的主动管理措施。最后章节为研究结论和展望。本文依据实际工作情况展开研究,对HG支行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提出防范风险的主动管理措施,对HG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贷前、贷中、贷后”操作流程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魏阳光[6](2019)在《农行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用风险源自信贷业务,是资金使用者在资金的取得、使用、偿还等各个环节出现的虚假承诺或违背合同的行为所产生的风险。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不断加快,相应的信贷风险也在逐渐增大。尤其是近年来,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频出,也给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农行Z分行自2016年至2018年间,住房贷款的时点数从22.07亿到33.74亿,增速达52.88%。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的数据,农行Z分行占Z市个人住房贷款市场份额为14.78%,居四大行第四位。一方面印证了该段时间Z市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房价也节节升高;另一方面也是与农行Z分行在2016年建立专门的个人贷款中心、组建个人住房贷款信贷团队是分不开的。但与系统内相比,以2018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来看,Z分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关注类余额达3987万元,占比1.20%,不良类贷款达3666万元,不良贷款占比1.10%。与农行省内其他二级分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虽然表面上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不高,但这其中与近几年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基数大有很大的关系,并不能掩盖实质存在的贷款风险。提升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水平是维持房地产市场发展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行Z分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信贷风险的迫切选择。因此,在快速发展相关业务的同时,提高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水平,避免出现较高的信用违约率也是十分必要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是个人抵押贷款业务的主要风险点,如何识别和度量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从源头上降低不良贷款率,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收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别进行界定。主要有宏观层面的市场风险、微观层面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然后分别对应阐述了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宏观层面的LTV理论以及微观层面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下文对风险管理的实践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结合农行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现状,从Z市房地产市场情况、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情况展开分析,并总结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面临的市场风险有房价下跌风险和同业恶性竞争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有信贷调查岗未尽职调查的风险、贷款审批及发放过程中的风险、贷后管理过程产生的风险。而信用风险主要有由借款人收入水平、征信状况不真实的信用风险以及开发商办理虚假按揭贷款、项目烂尾导致的贷款风险。并对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研究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本文重点对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进行度量。首先阐述了 Z分行目前使用的贷款评分卡模型的度量,然后根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Z分行相关信贷人员关注重点因素。调研结果发现除Z分行的个别新入职员工对信贷模型、制度等概念不清外,信贷人员对本行的模型认知情况基本合格。相关信贷人员重点关注的因素有借款人的征信记录、职业、交易流水、首付款比例及面谈情况,容易忽视借款人的学历水平和借款人的婚姻状况。并利用Z分行的实际数据结果及调研发现的重点因素,运用Logistic的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征信记录的违约次数、职业、首付比例、婚姻情况对违约率有显着影响,流水、学历水平和面谈情况对借款人违约率的影响不够显着,可为Z分行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参考。针对农行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内部信用风险防控措施和完善外部信用评价体制建设提出建议。内部措施主要在于建立全流程考核评价机制,定期调整风险评估测算模型,强化贷前信用审核及尝试推出住房贷款创新产品。然后,从整个宏观层面出发,针对当前信用评价机制情况提出加快整合个人信用数据、加强信息沟通机制建设、完善信用法制环境。
钟波[7](2019)在《基于信用脆弱论XX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控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的金融行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有了跨越式的进步,个人贷款市场的兴起与繁荣尤为突出,个人贷款形式多样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个人融资需求。其中规模占比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要数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为银行带来了巨大利润,但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模式也为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目前我国房市火爆、房价逐年攀升,人们为了居住和投资不断向银行借款买房,背上巨额的负债,纷纷成为房奴,社会已经渐渐由“全民存款”向“全民负债”转变。然而国际上各种经济危机以及国内各种金融乱象已经证明,在经济形势动荡以及国家对宏观政策和货币政策做出巨大调整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会出现批量式违约,呈现出信用脆弱性。另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般有几十年的存续期,风险潜伏期也较长,如何在复杂多变及持续下行的经济环境下,做好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控制,降低违约率,使其能够可持续性健康长远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备受社会和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我国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起步晚,现有的风险防控措施还不够完善,发展速度也跟不上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化速度,加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受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不良率有所攀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仅直接决定了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且也影响着国家经济的运行和社会稳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不良率持续上升引起了监管机构和公众的高度重视。商业银行要不断优化和完善风控体系,能做到提前识别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还要不断进行自我风险管理评价与改进,真正做到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健康可持续长远发展,此乃商业银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社会责任,也是银行自身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理论进行了描述,结合我国国情以及XX银行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研究内容,选取了适合的研究方法。依据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及分类、以及信用脆弱理论,对XX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操作流程和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对XX银行的经营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分析,建立了政治风险、市场风险、不可抗拒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五个方面的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XX银行的风险管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XX银行在信用、操作风险控制和运营管理水平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对XX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控制提出了:强化借款人的准入管理以防范信用风险,加强员工素质教育以防范道德和操作风险、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做实贷后管理和不良资产处置以化解风险的对策和建议。论文对XX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控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不仅可以为XX银行在未来的个人住房按揭风险控制上提供一定的改进和指导意义,而且也可以为其他银行同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操参考。
胡瑞珏[8](2019)在《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98年房改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经历了蓬勃发展的20年。个人住房贷款凭借着相对量大、风控佳、利润高的特点,成为各商业银行间的兵家必争之地。截止2018年上半年,全国26家上市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20.7万亿元。但在新形势下,随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规模不断增长,商业银行各种风险问题也频频暴露。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成因如果能够被有效的识别和分析,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乃至对房地产市场和整个宏观经济的健康运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其经营情况和资产情况具体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结合现有风险管理举措,总结了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其次,从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典型风险案例着手展开了深入研究,从银行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论述了业务发展和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问题,并分析了造成风险的成因。最后,根据风险各成因相应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本文以C银行案例展开研究,希望从根源上找到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的成因,并进行风险控制。论文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分行业务开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姚宇龙[9](2019)在《建行A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经济形势之下,随着房产交易市场日益火爆,房价一路飙升,同时,在相关房贷利率政策的带动下,商业银行也在无形当中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随着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规模逐步扩大,贷款不良率也在逐年攀升,这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商业银行对房贷的风险把控必须要有新的认识、新的措施及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方法,这不仅仅关乎到商业银行的自身利益,更对这个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建行A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为例,阐述建行A支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运用定量分析法实证分析建行A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存在问题的风险因素,最后提出针对建行A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风险因素提出具体的风险防范对策。希望通过对建行A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的研究,在确保建行A支行银行资产安全的同时,能够对建行A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业务提供参考和借鉴,能够对商业银行业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做出一定贡献。
郑点点[10](2018)在《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以某国有银行成都市某支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加之我国居民财产投资渠道相对狭窄,房地产在满足置业居住功能同时,作为不动产投资已然成为我国居民财产保值增值的主要渠道。随着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也呈加速发展的趋势,贷款投放量大幅度上涨。尽管政府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保障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平稳发展出台了诸多调控政策,但在商业银行内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制约着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一系列难以确定的因素产生影响,造成其资产和预期收益蒙受损失或者额外收益不能获得的可能性。虽然只有在触发一定条件后,这种潜在的可能性才会转化为真正的损失,但是风险防控应当成为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经营的核心。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风险被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类。由于债务人、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或者其信用质量发生变化继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被称为信用风险,它又被称之为违约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比如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等,而使商业银行表内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可能性;由不完善或者有问题的人员、内部程序以及系统或者外部事件而导致银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被称为操作风险。本文则是以某国有银行成都某支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为例,依据操作风险的相关理论,结合该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中的几个案例,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业务系统三方面分析该行在业务发展中的疏漏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改进建议。笔者作为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部门的一线员工,将结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站在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的角度展开研究。通过对目前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和房地产贷款现状的介绍,阐明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稳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为了保证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有效控制房地产金融中存在的风险势在必行。文章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主要介绍国内外针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操作风险的相关论述研究及发展趋势。第三章介绍操作风险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某国有商业银行成都某支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基本情况,并结合该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自身的特点,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该行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中潜在的操作风险点,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业务系统三方面梳理该行个人住房贷款操作风险主要面临的问题。第五章则依据上述论述及分析,对现有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操作风险防控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能够在操作层面上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第六章为全文总结和不足。
二、按揭风险及其防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按揭风险及其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1)房价波动下银行住房按揭项目信贷风险评估研究 ——以昆明G银行信贷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房地产价格周期及银行风险体系评估构建文献综述 |
二、国内房地产价格周期及银行风险体系评估构建文献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我国房地产价格周期波动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概述 |
第一节 我国房地产价格周期波动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二节 我国房地产价格周期波动的因素 |
第三节 我国房地产价格周期波动对个人住房按揭信贷产生风险的形成原因 |
第三章 房价波动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信贷风险评估构建 |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信贷风险及现状 |
一、商品房“假按揭”风险 |
二、个人真实住房按揭贷款存在的风险 |
第二节 房价波动下个人住房按揭信贷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三节 房价波动下个人住房按揭信贷产生风险评估的方法 |
一、风险评估原形 |
二、风险评估方法 |
三、风险评估计量模型 |
第四节 房价波动下个人住房按揭信贷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第四章 房价波动下昆明G银行对昆明市场金地集团房地产项目的个人按揭信贷的风险评估运用 |
第一节 房价波动下当地房地产项目及市场基本情况 |
一、房价波动下的当地房地产项目 |
二、房价波动下产当地房地产市场状况 |
第二节 房价波动下当地房地产项目市场及建设风险指标 |
一、房价波动下当地房地产项目市场风险指标 |
二、房价波动下当地房地产项目建设风险指标 |
第三节 G银行的个人按揭贷款风险指标构建 |
第四节 G银行采用的个人按揭贷款评估模型 |
第五章 昆明G商业银行个人按揭信贷风险评估的问题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该银行地产项目个人按揭贷款风险评估有待研究的问题 |
一、信贷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性 |
二、信贷体系构建框架单一薄弱 |
三、信贷绩效考核制度缺乏标准化 |
四、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缺乏有效性 |
第二节 该银行地产项目个人按揭贷款风险评估的对策 |
一、加快培养专业的借款人资质审查人 |
二、构建完善的信贷预警体系 |
三、创新信贷产品机制 |
四、建立适合自身的信贷风险评估模型 |
第三节 该银行地产项目个人按揭贷款风险处理的建议 |
一、增加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文化程度 |
二、开发实时高效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 |
三、增加个人信用等级范围,制定授信规则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起 |
二、选题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四、研究主要内容和框架 |
五、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经济学分析 |
第一节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背景 |
一、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历史沿革 |
二、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产生的经济背景——经济金融化 |
三、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制度背景——公司股东“减持规则” |
第二节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特殊性 |
一、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是传统质押的“异化” |
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主体的结构性 |
三、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金融属性 |
四、上市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差异 |
第三节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经济学基础 |
一、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效率优势 |
二、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公允性特征 |
三、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第二类委托代理 |
第二章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规制的法律价值取向 |
第一节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负外部性 |
一、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 |
二、对上市公司利益的影响 |
三、对金融市场运行秩序和效率的影响 |
第二节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法律规制的利益协调与价值平衡 |
一、股东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 |
二、交易效率与经济安全的价值平衡 |
第三节 私法与公法协同的规制模式 |
一、私法以赋权的方式保护主体自由和经济效率 |
二、公法以限权及增加义务的方式保障社会利益和经济安全价值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类型及现有规制的检视 |
第一节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风险划分 |
一、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主体的道德风险 |
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市场风险 |
三、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违约处置风险 |
第二节 我国现有规制措施与域外相关制度的对比与检视 |
一、大陆法系股权质押制度为模板的“担保物权” |
二、英美法系以担保交易为核心的一元化的担保权益 |
三、对我国现行法律对股权质押规制的检视 |
四、我国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风险纾困措施的局限性 |
第三节 确立我国商事思维下的“股权担保交易”的法律规制 |
一、准确识别以“股权”作为担保标的物的金融创新实践 |
二、现行以传统民法视域下构建的担保制度对股权质押规制的局限性 |
三、“股权担保交易”概念的提出 |
第四章 构建多维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主体的法律规制体系 |
第一节 上市公司股东内部控制机制的发挥——自律管理 |
一、以股东自治为核心的股东协议 |
二、英美公司股东协议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东自治的启示 |
三、完善《公司法》实现上市公司股东的自律管理 |
第二节 金融机构风险管控功能发挥——中间层控制 |
一、交易前调查对风险管控的作用 |
二、资金使用的持续监督 |
三、信息共享实现风险管控 |
四、风险管控规则的完善 |
第三节 证券交易所及证券监管部门对主体行为的约束——外部监管 |
一、美国有关上市公司股权担保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 |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信息披露的完善 |
第五章 完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违约处置的法律规制 |
第一节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违约认定规则 |
一、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一般违约情形 |
二、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先兆性违约事件条款 |
第二节 上市公司场内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违约处置——平仓 |
一、上市公司场内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特殊性 |
二、平仓处置的合法性基础 |
三、证券公司平仓处置权利的保护与约束 |
第三节 上市公司场外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司法处置 |
一、场外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特殊性 |
二、特殊民事诉讼程序的适用 |
三、限售股司法处置与传统担保理论的冲突与平衡 |
四、非限售流通股场外股权担保交易的特别处置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文献评析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三、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二章 个人一手住房贷款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个人一手住房贷款 |
二、风险管理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二、道德风险理论 |
三、理性违约与被迫违约理论 |
四、信贷配给理论 |
第三章 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现状及风险分析 |
第一节 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业务经营发展情况 |
一、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业务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
二、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不良贷款情况分析 |
第二节 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特点 |
一、个人贷款业务集中经营管理模式独具特色 |
二、多层级的风险管理体系 |
三、对个人一手住房贷款业务办理全流程设置规定动作 |
第三节 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
一、操作风险 |
二、开发商管理不到位的风险 |
三、信用风险 |
第四章 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风险实证分析 |
第一节 变量选取与处理 |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
二、研究假设 |
三、变量处理 |
第二节 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及显着性检验 |
一、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 |
二、模型的显着性检验 |
第三节 Logistic模型回归过程与结果 |
一、回归过程 |
二、回归结果 |
第四节 主要研究结论 |
一、借款人特征对贷款风险的影响 |
二、贷款业务特征对贷款风险的影响 |
第五章 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对策 |
第一节 加强对借款人的管理 |
一、重点关注对贷款风险影响较大的借款人特征 |
二、审慎调查借款人的贷款资料 |
三、完善相关限购政策 |
第二节 强化对个人贷款业务从业人员的管理 |
一、明确支行及个贷业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
二、规范对个人信贷系统的使用与管理 |
三、加快个人信贷专业资格考试改革 |
第三节 加大换证工作力度 |
一、完善相关行内制度及指导办法 |
二、强化合作项目监测 |
第四节 加强房地产开发商企业管理 |
一、采用名单制准入及管理方式 |
二、对开发商企业担保执行差异化及精细化管理 |
三、加强开发商企业存续期管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关于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识别的研究 |
二 关于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评价的研究 |
三 关于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控的研究 |
第三节 论文基本概念的界定 |
一 个人住房贷款 |
二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内容 |
第五节 创新点 |
第二章 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现状及风险类型 |
第一节 C银行及其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现状 |
一 C银行简介 |
二 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状况分析 |
第二节 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类型 |
一 市场风险 |
二 信用风险 |
三 操作风险 |
第三章 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评价 |
第一节 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一 调研问卷设计 |
二 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影响因素的构成 |
第二节 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评价的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三节 实证检验结果与讨论 |
第四节 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现存问题 |
一 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
二 操作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
三 市场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
第四章 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策略 |
第一节 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防控策略 |
一 信用风险识别阶段的防控策略 |
二 信用风险计量阶段的防控策略 |
三 信用风险监控阶段的防控策略 |
第二节 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操作风险防控策略 |
一 加强贷前调查 |
二 加强贷中审核 |
三 加强贷后管理 |
第三节 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市场风险防控策略 |
一 强化因市场动荡所导致的抵押物价值贬值管理 |
二 合理使用借款人人身保险等财产保险制度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及防范研究 ——以建设银行HG支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相关理论 |
2.1 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业务简介 |
2.2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概述 |
2.3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理论 |
2.3.1 风险五级分类 |
2.3.2 信贷风险类型 |
第三章 建设银行HG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现状分析 |
3.1 建设银行HG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展基本情况 |
3.1.1 HG支行住房贷款业务发展的宏观环境 |
3.1.2 HG支行概况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经营状况 |
3.2 建设银行HG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贷款流程 |
3.3 建设银行HG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3.3.1 建设银行HG支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监测发展 |
3.3.2 建设银行HG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
3.3.3 建设银行HG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贷款现状 |
第四章 建设银行HG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因素分析 |
4.1 建设银行HG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借款人违约风险分析 |
4.1.1 建行HG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借款人资质与贷款风险分析 |
4.1.2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借款人违约诱因与贷款风险分析 |
4.2 建设银行HG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内部操作风险原因分析 |
4.2.1 操作风险问题分析 |
4.2.2 案例分析 |
4.3 建设银行HG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第三方机构风险分析 |
第五章 建设银行HG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防控管理措施 |
5.1 多策并举,化解个贷催收难题 |
5.2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且加强贷款各环节防控 |
5.2.1 严格落实贷前调查与贷中审核 |
5.2.2 加强贷后管理 |
5.3 积极建设信贷文化稳健经营发展 |
5.4 联合同业共享开发商及中介黑名单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农行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关于住房贷款风险识别的文献综述 |
1.2.2 国内外关于住房贷款风险度量的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关于住房贷款风险防控的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个人住房贷款的定义及分类 |
2.1.1 个人住房贷款的定义 |
2.1.2 个人住房贷款的分类 |
2.2 商业银行住房贷款风险的界定 |
2.2.1 个人住房贷款宏观层面风险的界定 |
2.2.2 个人住房贷款微观层面风险的界定 |
2.3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理论基础 |
2.3.1 LTV理论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3 委托代理理论 |
2.3.4 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农行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情况及风险分析 |
3.1 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情况 |
3.1.1 Z市房地产市场情况 |
3.1.2 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现状 |
3.2 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分析 |
3.2.1 市场风险分析 |
3.2.2 操作风险分析 |
3.2.3 信用风险分析 |
3.3 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
第4章 农行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度量 |
4.1 使用评分卡模型度量 |
4.1.1 评分卡模型介绍 |
4.1.2 评估因素分析 |
4.1.3 评分卡使用方法 |
4.2 Z分行信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
4.2.1 调查问卷内容及反馈结果 |
4.2.2 调查因素分析 |
4.3 基于LOGISTIC的回归分析 |
4.3.1 Logistic模型介绍 |
4.3.2 违约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5章 农行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防控对策 |
5.1 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防控措施 |
5.1.1 建立全流程考核评价机制 |
5.1.2 定期调整风险评估测算模型 |
5.1.3 强化贷前信用审核 |
5.1.4 尝试推出住房贷款创新产品 |
5.2 加强信用评价机制建设的建议 |
5.2.1 加快整合个人信用数据 |
5.2.2 加强信息沟通机制建设 |
5.2.3 完善信用法制环境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附录——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基于信用脆弱论XX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概述 |
2.2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概述 |
2.3 信用脆弱理论 |
3 XX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概况与风险管理现状 |
3.1 XX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概况 |
3.2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操作流程 |
3.3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与制度 |
4 XX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评估 |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要素 |
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2 风险评价方法的确定 |
4.2.1 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
4.2.2 层次分析法 |
4.3 XX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评价 |
4.3.1 评价指标的选择 |
4.3.2 评价指标的确定 |
4.4 XX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实证分析 |
4.4.1 判断矩阵构建 |
4.4.2 确定权重 |
4.4.3 结果分析 |
5 XX银行个人住房按掲贷款风险控制策略优化建议 |
5.1 加强借款人管理,防范信用风险 |
5.1.1 完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
5.1.2 强化借款人信用风险的识别 |
5.1.3 加强借款人收入真实性的核查 |
5.1.4 借款人收入意外风险的防范 |
5.2 规范内部管理,防范操作风险 |
5.2.1 落实岗位职责 |
5.2.2 加强教育,持续提升员工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 |
5.2.3 运营管理水平风险防范 |
5.3 完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预警体系 |
5.3.1 完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预警系统 |
5.3.2 建立房地产行业风险预警系统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2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个人住房贷款基本内容 |
2.1.1 个人住房贷款概念及分类 |
2.1.2 个人住房贷款的特点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1 危机管理理论 |
2.2.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3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相关内容 |
2.3.1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含义及特点 |
2.3.2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概念 |
2.3.3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理论 |
3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3.1 云南省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面临的环境 |
3.1.1 云南省地区经济金融形势与房地产发展状况 |
3.1.2 云南省个人住房贷款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3.2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经营情况 |
3.2.1 C银行云南分行简介 |
3.2.2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基本情况 |
3.2.3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资产情况 |
3.2.4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基本流程 |
3.3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 |
3.3.1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 |
3.3.2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具体措施 |
4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分析 |
4.1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4.1.1 XX借款人不良案例分析 |
4.1.2 XX支行不良案例分析 |
4.2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银行内部风险管理问题 |
4.2.2 银行外部风险管理问题 |
4.3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
4.3.1 主观原因 |
4.3.2 客观原因 |
5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类贷款风险管理改进措施 |
5.1 培养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和风险文化 |
5.2 健全风险管理的人力资源体系 |
5.2.1 加大对信贷员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
5.2.2 增强信贷员队伍的稳定性 |
5.3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5.3.1 事前风险识别 |
5.3.2 事中风险评估 |
5.3.3 事后风险控制 |
5.4 规范外部合作方的管理 |
5.5 加快不良资产化解 |
5.5.1 建立多样化的风险转移机制 |
5.5.2 探索不良处置与“互联网+”的结合 |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建行A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目的 |
1.1.3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的理论分析 |
2.1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不可控风险 |
2.1.1 法律风险 |
2.1.2 贷款结构风险及流动性风险 |
2.1.3 市场风险 |
2.1.4 地区风险 |
2.2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不可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 |
2.2.1 开发商信用风险 |
2.2.2 借款人信用风险 |
2.2.3 商业银行自身风险 |
2.2.4 抵押物风险 |
2.3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成因 |
2.3.1 市场信息不对称 |
2.3.2 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 |
2.3.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意识薄弱,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 |
2.3.4 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不规范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发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建行A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建行A支行基本情况介绍 |
3.2 建行A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3.2.1 风险管理流程 |
3.2.2 风险管理的组织构架 |
3.2.3 规章制度 |
3.2.4 流程框架 |
3.2.5 保障措施 |
3.3 建行A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建行A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实证验证与分析 |
4.1 选用的分析方法 |
4.1.1 主成分分析法 |
4.1.2 Logistic回归分析法 |
4.2 实证研究的样本和变量选择 |
4.2.1 样本选择 |
4.2.2 变量选择 |
4.2.3 变量的处理 |
4.3 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3.1 主成分分析 |
4.3.2 Logistic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建行A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风险防范及对策 |
5.1 加强对借款人信誉度和还款能力的调查 |
5.2 实行差异化资信评估策略 |
5.3 合理筛选,防范借款人违约 |
5.4 做好项目的基本情况调查 |
5.5 采用灵活的准入机制防范风险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以某国有银行成都市某支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理论分析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2.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理论分析 |
2.2.1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操作风险 |
2.2.2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操作风险 |
3 操作风险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基本概述 |
3.1 操作风险的基本概述 |
3.1.1 商业银行的风险种类及其定义 |
3.1.2 操作风险的分类 |
3.1.3 操作风险的特征 |
3.2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基本概述 |
3.2.1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定义 |
3.2.2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分类 |
3.2.3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分类 |
4 个人房贷业务操作风险分析:基于某国有银行成都市某支行 |
4.1 房地产市场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发展现状 |
4.1.1 房地产市场现状 |
4.1.2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现状 |
4.2 该行下属成都某支行经营现状 |
4.2.1 该行下属成都某支行总体经营情况介绍 |
4.2.2 该行近三年个人贷款业务经营现状 |
4.2.3 该行个贷部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及业务系统介绍 |
4.3 成都市某支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现状 |
4.3.1 该行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定义 |
4.3.2 该行操操作风险管管理的基本原原则 |
4.3.3 该行操操作风险防防范体系 |
4.3.4 该行操操作风险管管理流程 |
4.4 该行个人房贷业务操作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
4.4.1 该行个人房贷业务损失事件 |
4.4.2 该行个人房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问题 |
5 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改进建议 |
5.1 组织架构的改进建议 |
5.2 业务流程的改进建议 |
5.3 内部系统的改进建议 |
6 结语 |
6.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6.2 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按揭风险及其防范(论文参考文献)
- [1]房价波动下银行住房按揭项目信贷风险评估研究 ——以昆明G银行信贷项目为例[D]. 孙蓓蓓.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法律规制[D]. 张文.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2)
- [3]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马丽. 吉首大学, 2020(03)
- [4]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王宜鑫. 郑州大学, 2020(02)
- [5]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及防范研究 ——以建设银行HG支行为例[D]. 周淑玉.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6]农行Z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魏阳光. 山东大学, 2019(03)
- [7]基于信用脆弱论XX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控制[D]. 钟波. 云南大学, 2019(03)
- [8]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胡瑞珏. 云南大学, 2019(03)
- [9]建行A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姚宇龙.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10]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以某国有银行成都市某支行为例[D]. 郑点点. 西南财经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