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1](2020)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筝器美》文中认为古筝,作为中国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其历史底蕴深厚,文化价值丰富。随着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文化也显露出蓬勃生机。筝乐艺术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而大多古筝演奏者多注重于古筝演奏技法,而忽略其文化内涵,所以提高古筝文化地位乃迫在眉睫之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古代文人对待艺术文化始终抱着虔诚及欣赏的态度,在无形之中支撑着古筝不断发展。笔者通过古代文人这一视角对筝器的流变传承进行梳理研究。本文以古代历史发展为脉络分五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先秦时期筝器概况,根据相关史料及文献可知,先秦时期筝器发展处于萌牙阶段,在这一阶段,筝器与“瑟”、“筑”相借鉴、相融合最终形成了自身独树一帜的特点。通过探索这一时期筝器的历史渊源可为后续文人笔下筝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后三部分为汉魏六朝、唐、宋时期筝器美研究及探索。汉魏六朝以及唐朝为筝器发展的两大巅峰时期,宋朝文人笔下对筝器也多有点墨。筝器在这三段历史时期之中不断发展完善并各有特色。汉魏六朝筝器富有崇高神圣之美、唐朝筝器散发出美轮美奂之意、宋朝筝器则有其雅俗共赏之美。同时,这期间的文学作品也散发着绚丽光彩。而后,筝器趋于稳定,代表性文学作品较少,故笔者对辽金元及明清时期文人笔下筝器特点加以整合,将其归纳为第五部分。总结出这一段历史时期中筝器多元融合之美。从历代文人笔下不仅可探筝器之美,还可从相关作品之中探索出筝、瑟、琴、凤首箜篌这些极为相近的古代乐器的巧妙关联,发掘出文人对筝器的看法及情感寄托并从文人作品之中总结历代筝器的历史地位及社会影响。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文人角度及层面去洞悉筝器美所在,进而推动当代古筝演奏者对筝器的审美意识。音乐作品脱离文化基础无法丰满,现代筝曲作品多是根据文人笔下诗词为灵感创作而来。只有从文人角度出发,更深层次的了解筝器发展,才能帮助习筝者将古筝作品的文化内涵融入到实际演奏之中。
施欣彤[2](2018)在《弹古筝》文中研究表明"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说的便是古筝了。它的琴声,像是天边的云彩,不可触碰;又像是深谷的百合,素淡优雅;却又有着战场英雄久经沙场的磅礴气概,令人心惊。古筝由琴头、琴尾、二十一根琴弦组合而成,可弹行云流水般的轻柔,可弹雄伟的高山气势。人间大喜大悲,相聚离散,尽收琴声之中。初见古筝,是在几年前。那天,我散步
李传鹏[3](2018)在《只要阅读方法当,古诗赏析就很棒——备战2018年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指导及演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方法指津】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都加大了对古诗词考查的比重,试题的呈现形式变得灵活多样,试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无论中考古诗鉴赏的材料如何选择,问题的设置如何变幻,其考查的能力和价值取向都是基本不变的。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命题中某些共同的特点。其一,古诗第一题着眼于从整体上对诗歌诗意的理解与把握,命题时主要就诗句中的重要词、句的意义进行考查。其二,古诗第二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高于第一题,在理解诗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分析、欣赏古诗的主题、情感、形象、写作技巧及语言
李书[4](2018)在《论白居易乐舞诗的乐舞美学内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居易在长期与乐舞相伴的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的乐舞诗,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乐舞美学思想。白居易乐舞诗的乐舞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大和之美","唱情之美"和"无声之美"。本文通过对其的论述,以期对白居易散落于乐舞诗中的乐舞美学内涵有一个提炼与总结,从而引起更多的学者来关注白居易及其乐舞诗。
肖娇雨[5](2018)在《对古筝演奏音色的探析和思考——以《西域随想》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清末魏晋时期出现,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筝以它独具一格的音韵特征而久立于民族音乐之巅,器乐演奏音色的追求从古至今都是技术重难点,古筝演奏也不例外。古筝的音色非常独特,能够表现出丰富优美的艺术韵味和各地特点。本文以影响古筝演奏音色的客观因素、主观技术因素、主观心理因素三方面为切入点,重点突出气息在古筝演奏中的作用,并以现代筝曲《西域随想》作为案例进行论述。
彭程[6](2017)在《文学史料中记载的“筝”》文中提出筝的历史悠久,很多学者和诗者都不惜笔墨描述筝或筝曲。本文试图从文学史料中发掘关于筝的命名、形制及演奏风格的些许记载,旨在探寻有关筝的史实,同时为筝的诸多说法追溯根源。
叶英儿,黄丽霞,王适,张小燕,高雪萍[7](2017)在《学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开题报告文化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境界;文化是一种导向,更是一种习惯;文化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力量!中职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基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探索和研究中职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图书馆加强自身建设,有助于中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育人"细无声"的效果,达到"读有字书,识无字理"的境界。
李腾凤[8](2016)在《从白居易诗中看无声音乐的美》文中研究说明理解音乐需有一定的文学底蕴,阐释文学当有一定的音乐涵养。白居易擅"自援琴,操宫声",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感悟与体验,读白居易描写音乐方面的诗更是如此。自古人们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其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来创造形象、表达情感,但在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中,音响(有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与其对应的另一方面即是"无声",二者缺一不可,那么在无声的情况下,怎样体现其艺术性?人们将怎样去感受音乐的美?无声在整个音乐作品中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本文将从文学音乐家白居易的诗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马语晨[9](2016)在《白居易诗词赏析(十一)》文中认为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一曲《琵琶行》,道出"天涯沦落人"之无限心酸。经过多年官场沉浮的诗人于长庆元年(821)再次回到长安,回想半生荣辱,寄言于筝声,写下了这首与《琵琶行》相互应和的《夜筝》。本诗开篇从月夜中弹筝的女子起笔,"紫袖""红弦"分
张英华[10](2015)在《《夜筝》赏读》文中研究表明夜筝白居易1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注释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简析大唐时期,不只诗歌璀璨,音乐艺术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不必说华清宫中"仙乐风飘处处闻",也不必说杜甫曾于崔九堂前欣赏
二、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筝器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先秦筝器发展概况 |
1.1 “筝与筑瑟”渊源 |
1.2 先秦筝器特点 |
2 汉魏六朝文人笔下筝器美——崇高神圣 |
2.1 从《筝赋》中探筝器 |
2.1.1 筝身制作 |
2.1.2 筝身装饰 |
2.1.3 筝弦工艺 |
2.1.4 筝柱构造 |
2.1.5 筝器定弦 |
2.2 从咏筝诗选中探筝器 |
2.2.1 筝器材质 |
2.2.2 筝柱工艺 |
2.2.3 筝弦工艺 |
3 唐代文人笔下筝器美——美轮美奂 |
3.1 从唐诗中探筝器 |
3.1.1 筝器美称 |
3.1.2 筝柱类型 |
3.1.3 筝柱构造 |
3.1.4 筝弦工艺 |
3.1.5 筝器义甲 |
3.2 从唐代代表性文人作品中探筝器 |
3.2.1 .朱湾笔下窥筝柱 |
3.2.2 王仁裕笔下观筝瑟 |
3.2.3 白居易笔下话筝意 |
4 宋代文人笔下筝器美——雅俗共赏 |
4.1 从宋代诗词之中探筝器 |
4.1.1 筝器美称 |
4.1.2 筝弦工艺 |
4.1.3 筝柱形态 |
4.1.4 筝器义甲 |
4.2 从宋代代表性文人作品中探筝器 |
4.2.1 晏殊笔下筝器与文人雅趣 |
4.2.2 曹勋、陈允平笔下咏筝器词选 |
4.2.3 晏几道笔下筝人筝器互动 |
5 元明清文人笔下筝器美——多元融合 |
5.1 从元明清时期文人笔下探筝器 |
5.1.1 筝器美称 |
5.1.2 筝器弦制 |
5.1.3 筝器义甲 |
5.2 从元明清代表性文人作品中探筝器 |
5.2.1 张可久笔下辨筝与凤首箜篌 |
5.2.2 元筝与《白翎雀》历史渊源 |
5.2.3 张翥笔下筝人、筝工与筝器之交流 |
5.2.4 明朝诗人笔下筝人“李节”与筝器之交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4)论白居易乐舞诗的乐舞美学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和之美 |
二、唱情之美 |
三、无声之美 |
(5)对古筝演奏音色的探析和思考——以《西域随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响古筝演奏音色的主观技术因素 |
(一) 琴曲《西域随想》的创作背景及技术重难点介绍 |
(二) 演奏方法对音色的影响 |
1. 义甲触弦的深浅变化对音色的影响 |
2. 恰当的触弦速度及力度 |
二、影响古筝演奏音色的主观心理因素 |
(一) 旋律的歌唱对于演奏音色的影响 |
(二) 演奏技巧在气息带动下对于音色的影响 |
三、影响古筝演奏音色的客观因素 |
(一) 古筝的选材对于音色的影响 |
(二) 古筝义甲对于音色的影响 |
(三) 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对于古筝演奏音色的影响 |
四、结语 |
(6)文学史料中记载的“筝”(论文提纲范文)
1 有关筝命名的史实 |
1.1 蒙恬造筝之说的史料 |
1.2 分瑟为筝之说的史料 |
2 有关筝形制的史实 |
2.1 弦制 |
2.2 制作材料 |
3 有关筝的演奏风格的描述——“夜筝”与“哀筝” |
3.1“夜筝” |
3.2“哀筝” |
(7)学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
一.图书馆是优秀文化的中心和集散地 |
二.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 |
三.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 |
(一) 价值导向作用 |
(二) 教育促进作用 |
(三) 精神陶冶作用 |
第二部分:结题报告 |
一.图书馆是优秀文化的中心和集散地 |
二、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 |
三、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 |
(一) 价值导向作用 |
(二) 教育促进作用 |
(三) 精神陶冶作用 |
四、努力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 |
五.努力打造师生“悦读”氛围 |
(一) 学生读书活动 |
(二) 教师读书活动 |
(三) 家庭亲子共读 |
(8)从白居易诗中看无声音乐的美(论文提纲范文)
一、“无声”之别 |
二、“无声”之妙 |
(一)有声和无声是互为条件、是动与静,是内与外的统一。 |
(二)以有为主,以无为辅,但关键在于对两者巧妙地把握。 |
(三)恰到好处的运用无声,可以表现出有声音符所无法表现的某些意象及特殊的情感体验。 |
三、“无声”的美 |
四、结语 |
四、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筝器美[D]. 王宇.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2]弹古筝[J]. 施欣彤. 小学生优秀作文, 2018(34)
- [3]只要阅读方法当,古诗赏析就很棒——备战2018年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指导及演练[J]. 李传鹏. 课外语文, 2018(14)
- [4]论白居易乐舞诗的乐舞美学内涵[J]. 李书.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5]对古筝演奏音色的探析和思考——以《西域随想》为例[J]. 肖娇雨. 北方音乐, 2018(03)
- [6]文学史料中记载的“筝”[J]. 彭程. 艺术科技, 2017(08)
- [7]学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A]. 叶英儿,黄丽霞,王适,张小燕,高雪萍.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 2017
- [8]从白居易诗中看无声音乐的美[J]. 李腾凤. 黄河之声, 2016(14)
- [9]白居易诗词赏析(十一)[J]. 马语晨. 老同志之友, 2016(21)
- [10]《夜筝》赏读[J]. 张英华. 作文,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