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关联度法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中的应用

灰色关联度法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中的应用

一、灰色关联度法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艳,李高科,李坤,祁喜涛,于永涛,刘建华,李余良,胡建广[1](2021)在《广东玉米主导品种粤甜28号的选育及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群体选育及二环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创制出亲缘关系远、互补性强的亲本材料"群1-1"和"GQ-1",并以其为父母本组配的超甜玉米单交种"粤甜28号"。该品种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2020年分别通过国家南方区和黄淮海区农作物品种审定,是通过审定区域最多的甜玉米品种。2015年以500万元成功转让了该品种的品种经营许可权,是目前转让金额最多的甜玉米品种。从2017年至今粤甜28号连续4年被评为广东省玉米主导品种,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产量优势明显、品质优、抗倒性强,其中广东省区试2季试验产量均比对照极显着增产,分别居小组第1名和第2名;国家区试产量比对照显着增产,增产点在62.5%以上;适口性专家评分均优于对照,最高评分达到91.3分;倒伏率和倒折率之和在0~2.4%之间,显着低于同期参试品种。以粤甜28号为材料进行栽培及有关营养、生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粤甜28号籽粒中叶黄素、叶酸等营养元素含量高,是理想的营养型甜玉米品种。因此,粤甜28号是当前集高产、优质、营养及强抗倒伏于一体的甜玉米新品种,种植区域广,适宜机械化栽培管理和加工,有利于大面积推广,是市场亟需的突破性品种,也是理想的甜玉米基础研究材料。

赵树琪,张华崇,闫振华,黄晓莉,戴宝生,李蔚[2](2021)在《基于因子分析对湖北省麦后棉新品种的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因子分析法在棉花区试中应用可行性,探讨湖北省麦后棉育种发展趋势。以近年参加湖北省区试麦后棉品种为实验材料,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4个品种的17个性状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可解释全部性状信息的92.041%。其中第一、第四公因子为品质因子,第二公因子为生育期因子,第三公因子为株型因子,第五、第六公因子为产量因子。通过计算各品种的因子得分,发现虽然不同品种因子得分有正负差异,但是均为了提高产量或者改善品质。通过聚类分析,发现14个品种可以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群为EZ12,ZS07,ZS03品种,这3个品种马克隆值均较低,纤维细度较好;第二类群为GB521,冈棉11号和华棉1543品种,这3个品种早熟性、产量及纤维品质等表现较好,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第三类群为荆棉93、晶华棉116、中棉所99001和福隆棉316品种,这4个品种丰产性好,有高产潜力;第四类群为荆PC10、荆棉94、中棉所94A1822和中9705品种,这4个品种早熟性好,株型较好,纤维品质较好。综合评价认为中9705、冈棉11号、ZS03、华棉1543的早熟性好、丰产、优质,是适应在湖北麦后棉推广的品种。湖北省麦后棉育种在关注产量同时,要协调产量与早熟、产量与品质、品质与早熟之间的矛盾,同时重视抗病性、抗逆性等性状。

程玉静,王小秋,仇亮,翟彩娇,宋旭东[3](2021)在《糯玉米果皮厚度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糯玉米糯、甜、嫩、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其食味品质是决定品种优劣和经济价值的重要因素,果皮厚度直接关系到糯玉米的柔嫩性和皮渣感,是影响食味品质最为重要的关键因子之一。为进一步促进糯玉米的育种及生产,本文总结了糯玉米果皮性状、果皮厚度测定方法、果皮厚度影响因素以及遗传规律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糯玉米品质育种方面进行了展望。

李慧,魏天军[4](2021)在《基于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鲜食枣果实品质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完善果实品质评价标准,筛选高品质的鲜食枣品种,为枣树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5个优选的鲜食枣实生株系的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优选株系果实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为7.92%~37.92%,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糖酸比的变异系数较大,变异系数大于20%,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小,变异系数小于10%。通过主成分分析,从10项果实品质指标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0.90%,可代表鲜食枣果实品质90.90%的信息量。第1主成分反映的指标为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糖酸比,第2主成分反映的指标为横径、单果质量,第3主成分反映的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第4主成分反映的指标为维生素C含量。根据所建立的鲜食枣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品质排序前5位的株系分别为Z-4、2-2、Z-3、F-4、Z-1。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品质指标的权重,纵径、可滴定酸含量的权重最大,均为0.114,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构建了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得出的综合品质排序前5位的株系分别为Z-4、2-3、2-2、F-4、Z-3。采用2种方法得出的各株系排序的秩相关系数为0.895。【结论】Z-4、2-2、Z-3、F-4株系的枣果实综合品质较优。根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对鲜食枣果实品质进行评价,结果全面可靠。

孟静娇,谢志坚,李海静,刘婷婷,陈国斌,杨钏杰[5](2020)在《因子分析法对玉米生产试验品种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研究因子分析法在玉米生产试验中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探讨生产试验结果更全面科学的评价方式,使优良品种投入更高效的大面积栽培和推广,本研究对2018年云南省农科院玉米品种联合体生产试验(中海拔组)12个参试品种(含对照)在保山试点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抗病性等进行了因子分析,并利用因子得分进一步作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公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3.22%,第一公因子主要包含大斑病、灰斑病和穗腐病3个性状,称为抗病性因子;第二公因子主要支配了株高和穗位高,称为主要农艺性状因子;第三公因子仅生育期的载荷值较大,称为生育期因子。通过计算公因子得分,昭黄10号和保玉16号综合因子得分最佳,适宜在保山市中海拔区域大面积常规化栽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品种聚为四大类:第Ⅰ类包括昭黄10号、保玉16号和楚单1404,综合生产力强;第Ⅱ类包括靖都1号、大玉1533和云瑞818,生产潜力较大;第Ⅲ类包括云瑞66和海禾2号(ck),综合生产力中等;第Ⅳ类包括临玉11号、文研1905、宏单2号和靖都2号,生产潜力有限。综合评判12个参试品种,昭黄10号和保玉16号总体表现最优,生产效益最好,栽培最高效,建议在保山地区扩大示范种植。因子分析法用于玉米生产试验品种的分析与评价是可行的,在栽培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因子得分对各玉米品种采取具体有效的栽培措施,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薛志伟,韩勇,杨春玲[6](2020)在《应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法评估安麦1241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文中提出对小麦新品种安麦1241的农艺性状表现进行综合评估,旨为该品种进一步改良和生产利用提供全面客观的理论依据。利用2016~2017年河南省种子管理站14个试点的冬水生产试验结果汇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麦1241新品种11个农艺性状在河南省不同试验点的综合表现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1个性状观测值中,子粒黑胚率的变异系数、关联度和权重均为最大,指标值分别为181.64%、0.667 9和0.105 1。利用聚类分析法可以将安麦1241的11个农艺性状分为3类,其中,第一类性状包括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第三类性状包括成穗率、有效穗数和容重,两类性状均属于产量因素性状,其权重总和达到了0.524 2。在安麦1241的品种评价中产量及其相关因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品种改良中要消除子粒黑胚对产量的影响。

冯浩然[7](2020)在《羽衣甘蓝杂交组合观赏性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 DC.)是二年生草本观叶植物,叶片具有独特且多样的形状、叶缘以及鲜艳的颜色。羽衣甘蓝耐寒性良好,易于栽培,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本试验选取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旨在培育出景观效果好、抗性好的优质种质资源,降低我国在羽衣甘蓝生产与应用上对进口品种的依赖,为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羽衣甘蓝品种做准备。本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北山科研基地的74个自交系为材料,进行性状调查。性状调查的物候期选择在莲座期,调查记录了33个性状指标,分别属于株形、叶形、叶色和抗性这四类,为理想品种的确立奠定基础。2.构建了羽衣甘蓝观赏性状评价体系。从74个自交系中选择16个作为亲本,配制得到38个杂交组合,调查记录了莲座期的性状指标,建立以优良杂交组合为目标的目标层,株形、叶形、叶色和抗性的准则层和24个指标层。以构建的层次分析法为依据进行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和分析。最终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科学的羽衣甘蓝观赏性评价体系。3.采用构建的观赏性评价体系将38个杂交组合分为五级,Ⅰ级共有9个杂交组合,分别为J2、J4、J9、J1、J34、J3、J12、J29、J11,Ⅰ级的杂交组合普遍有鲜艳的中叶和内叶颜色,有丰富的观赏趣味,叶片茂密,紧实度好,开展度适中,植株健壮,抗虫性抗病性好;Ⅱ级共14个杂交组合,Ⅲ级共7个杂交组合,Ⅳ级共5个杂交组合,Ⅴ级共3个杂交组合,评价了每个杂交组合在观赏性方面的应用价值。

赵玉坤,高根来,王向东,甄胜虎,宁慧云,李宝珠[8](2012)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文中提出与回归、相关、方差、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相比,灰色关联分析在多变量数据要求上有自身的优势,是分析各因素关联性的一种量的测度。在农作物育种实践中,灰色关联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新品种评价、自交系选育、性状关联分析等各个方面。通过论述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育种领域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孙峰成[9](2012)在《12个玉米群体重要性状的遗传及改良利用潜力分析》文中认为玉米群体的遗传基础广泛,分析和掌握其来源、系谱关系及遗传差异,并据此将其合理地划分为不同的杂优类群,建立杂种优势模式,对于避免杂交种组配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至关重要。为提高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改良利用效率,本研究以蒙群1、蒙群2、蒙群3、蒙群4、蒙A群、蒙B群、蒙C群7个自有群体,中综5号、中综7号2个国内合成的群体,以及3个加拿大引进群体C群1、C群2、C群3为供试材料,B73、Mo17、丹340、黄早4、掖4785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通过田间鉴定和分子水平检测,对其表型性状、配合力、杂种优势、增密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划分杂种优势群,确定高效杂种优势利用模式,鉴别和筛选出利用前景广、育种潜力大的优良群体,为玉米种质创新与杂交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12个玉米群体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依次是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百粒重、株高、穗粒数、穗长、穗行数、穗位高和秃尖长度,与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等营养品质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依次是穗粒数、百粒重、行粒数、出籽率、穗行数、株高、穗粗、穗位高、穗长与秃尖长度。2.12个玉米群体在内蒙古东部、中部、西部三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15个农艺性状GCA效应分析表明,蒙C群、蒙群3、蒙群4、中综7号4个群体产量潜力高,主要农艺性状优良,是选育自交系和培育杂交种的理想材料,可优先考虑作为育种材料直接利用。产量SCA效应分析表明,除C群2外,其余11个群体划分成4个杂优类群。3.在12个群体与测验种测交的60个杂交组合中,中综7号×掖478、蒙A群×Mo17、蒙B群×B73、蒙C群×B73、蒙群4xB73、C群1×黄早4、C群2×黄早4、中综5号×B73这8个组合的SCA值均较高,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大,优良非加性基因频率高,具有潜在杂种优势模式和强杂种优势,可用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4.综合产量与抗性指标,玉米群体增密效应分析得出,蒙A群、蒙群4适宜增密种植,蒙群1、蒙B群、蒙C群、中综7号4个群体可适当增密,C群2、C群3、蒙群3、蒙群2、C群1、中综5号6个群体不适于增密。5.群体改良效果分析得知,蒙群2、蒙群4、中综7号、蒙C群、蒙A群产量遗传增益均较大,并在其它农艺性状中改良效果显着,可直接选择优株自交进行选系,而其余7个群体遗传增益小,改良利用潜力不大。6.玉米群体DNA取样试验确定出,每个群体60株、每12株叶片混合提取DNA,组成5个样本,为玉米群体DNA的最优取样方法。7.利用筛选出的86对SSR适宜引物,对12个玉米群体及6个对照自交系的基因组DNA扩增得到391条多态性带,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2-11之间,平均5.67条,各群体间的GD值在0.268-0.807之间,平均为0.528,群体遗传基础较宽。以GD值0.67为基准,将12个群体及6个对照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

李伟忠,安英辉,许崇香,孙梅,闵丽,姜森,陈庆山,胡国华[10](2012)在《玉米自交系表型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257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玉米自交系产量(单株粒重)的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关联序排在前三位的是全生育期、散粉期与吐丝期,生育期是影响玉米自交系单株粒重最重要的因素,其他性状与单株粒重的密切程度依次减小;与产量相关的主要性状中,关联序排在前三位的是穗位、穗长、百粒重;总体排序为全生育期>散粉期>吐丝期>穗位>穗长>百粒重>全株叶数>株高>穗位叶面积>穗粗>出苗期>行粒数>行数;高产玉米自交系选育目标:尽量延长生育期,提高穗长及百粒重,其他性状适中,协调相关因素,提高产量。本试验利用大量有代表性的玉米自交系,明确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为选育高产玉米自交系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二、灰色关联度法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灰色关联度法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玉米主导品种粤甜28号的选育及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粤甜28号的选育过程及审定
    1.1 母本选育
    1.2 父本选育
    1.3 粤甜28号的选育及审定
2 粤甜28号参加国家及省级区域试验表现
    2.1 农艺性状
    2.2 产量表现
3 粤甜28号品种特征特性分析
    3.1 品质分析
        3.1.1 可溶性糖含量
        3.1.2 果皮厚度
        3.1.3 适口性专家评分
    3.2 抗倒性分析
4 粤甜28号推广应用概况

(2)基于因子分析对湖北省麦后棉新品种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数据分析
    2.1 供试品种主要性状相关性分析
    2.2 因子分析
    2.3 各个品种因子得分分析
    2.4 聚类分析
3 讨论和结论

(3)糯玉米果皮厚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糯玉米果皮的作用
2 糯玉米果皮厚度测量方法
    2.1 品尝鉴定法
    2.2 硬度计法
    2.3 测微计法
    2.4 显微测微尺法
3 影响糯玉米果皮厚度的因素
4 糯玉米果皮厚度遗传规律研究
5 展望

(4)基于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鲜食枣果实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指标测定和统计
    1.3 分析方法
        1.3.1 主成分分析
        1.3.2 灰色关联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枣果实品质指标统计
    2.2 枣果实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
    2.3 枣果实品质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
    2.4 枣果实品质指标综合评价
3 结论与讨论

(5)因子分析法对玉米生产试验品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因子分析
        2.1.1 因子矩阵分析
        2.1.2 因子得分分析
    2.2 聚类分析
    2.3 综合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6)应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法评估安麦1241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分析方法
        1.2.1 灰色关联度分析
        1.2.1. 1 构建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1.2.1. 2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1.2.1. 3 关联系数、关联度和权重计算。
        1.2.2 聚类分析
    1.3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麦1241主要农艺性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2 安麦1241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2.3 安麦1241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7)羽衣甘蓝杂交组合观赏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
    1.2 羽衣甘蓝观赏性育种研究进展
    1.3 观赏性评价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2.2 试验材料
        2.2.1 亲本材料
        2.2.2 灰色关联编号与杂交组合
    2.3 试验方法
        2.3.1 性状调查
        2.3.2 性状筛选及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确定
        2.3.3 构造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
        2.3.4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性状调查结果及性状赋值
    3.2 层次分析法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3.3 灰色关联度分析
        3.3.1 权重值的排序
        3.3.2 理想品种的确立
        3.3.3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3.4 加权关联度等级划分
        3.4.1 杂交组合综合等级评价排序
        3.4.2 杂交组合景观评价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灰色关联分析 (GRA) 的统计原理和意义
2 灰色关联分析 (GRA) 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2.1 GRA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2.1.1 玉米主要性状间关联分析
        2.1.3 玉米新品种及杂交鉴定组合评价
    2.2 GRA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2.3 GRA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2.4 GRA在其他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9)12个玉米群体重要性状的遗传及改良利用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及育种利用研究进展
        1.1.1 国外玉米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2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1.2 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
        1.2.1 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1.2.2 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进展
        1.2.3 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构建杂种优势模式的方法
    1.3 遗传多样性分析
        1.3.1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3.2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1.3.3 米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取样技术
    1.4 米群体改良主要创新途径和方法
        1.4.1 米种质资源拓展创新的主要途径
        1.4.2 米群体改良的方法
    1.5 今后研究方向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2 12个玉米群体产量、品质、抗性等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间试验设计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14个农艺性状方差分析
        2.2.2 主要数量性状分析
        2.2.3 主要数量性状相关性分析
        2.2.4 主要数量性状聚类分析
        2.2.5 品质性状分析
        2.2.6 米群体的产量及营养品质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2.3 讨论与小结
3 12个玉米群体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田间试验设计
        3.1.3 内蒙古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自然气候条件
        3.1.4 田间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15个农艺性状联合方差分析
        3.2.2 12个玉米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GCA分析
        3.2.3 米群体的产量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
        3.2.4 60个杂交组合的产量、杂种优势反应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分析
        3.2.5 60个组合的产量在3个试验环境下的综合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4 12个玉米群体的密度效应遗传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9个农艺性状方差分析
        4.2.2 在2种密度下玉米株高、穗位及产量性状比较
        4.2.3 在2种密度下抗性性状分析
        4.2.4 在2种密度下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5 混合选择法对群体改良效果的比较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群体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变化
        5.2.2 穗部性状的变化
        5.2.3 植株性状的变化
        5.2.4 群体的遗传变异
    5.3 讨论与小结
6 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DNA最优取样技术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材料
        6.1.2 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SSR扩增带型
        6.2.2 遗传变异分析
        6.2.3 单株DNA样本与多株混合叶片提取的DNA样本的PCR扩增比较
        6.2.4 单株DNA样本与单株DNA混合样本的扩增结果比较
        6.2.5 12、10株混合叶片提取的DNA样本与其相应单株DNA混合样本扩增结果比较
    6.3 讨论与小结
7 12个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供试材料
        7.1.2 研究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SSR多态性分析
        7.2.2 遗传距离(GD)分析
        7.2.3 SSR聚类分析
    7.3 讨论与小结
8 全文讨论
    8.1 四种划分类群方法的比较
    8.2 在3种不同环境下玉米群体杂种优势群划分及其与SSR聚类结果的比较
    8.3 12个玉米群体育种潜力综合评价
        8.3.1 塘四平头群
        8.3.2 兰卡斯特群
        8.3.3 P群
        8.3.4 BSSS群
    8.4 12个玉米群体进一步改良利用潜力探讨
9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作者简介

(10)玉米自交系表型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田间试验及表型性状测定
        1.2.2 表型性状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自交系表型变异分析
    2.2 玉米自交系产量与表型性状灰色关联分析
3 讨论
5 结论

四、灰色关联度法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玉米主导品种粤甜28号的选育及特性分析[J]. 李春艳,李高科,李坤,祁喜涛,于永涛,刘建华,李余良,胡建广.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 [2]基于因子分析对湖北省麦后棉新品种的评价[J]. 赵树琪,张华崇,闫振华,黄晓莉,戴宝生,李蔚. 棉花科学, 2021(06)
  • [3]糯玉米果皮厚度研究进展[J]. 程玉静,王小秋,仇亮,翟彩娇,宋旭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08)
  • [4]基于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鲜食枣果实品质评价[J]. 李慧,魏天军. 经济林研究, 2021(01)
  • [5]因子分析法对玉米生产试验品种评价[J]. 孟静娇,谢志坚,李海静,刘婷婷,陈国斌,杨钏杰. 种子, 2020(12)
  • [6]应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法评估安麦1241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J]. 薛志伟,韩勇,杨春玲. 河北农业科学, 2020(06)
  • [7]羽衣甘蓝杂交组合观赏性评价研究[D]. 冯浩然.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8]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J]. 赵玉坤,高根来,王向东,甄胜虎,宁慧云,李宝珠. 山西农业科学, 2012(10)
  • [9]12个玉米群体重要性状的遗传及改良利用潜力分析[D]. 孙峰成.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07)
  • [10]玉米自交系表型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J]. 李伟忠,安英辉,许崇香,孙梅,闵丽,姜森,陈庆山,胡国华. 作物杂志, 2012(05)

标签:;  ;  ;  

灰色关联度法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