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洗法治疗小儿脑肌强直

中药外洗法治疗小儿脑肌强直

一、External washing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children's cerebral hypermyotonia(论文文献综述)

周伟娜[1](2019)在《中医药“内外合治”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口服清热除湿汤联合外用马齿苋洗剂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的变化进行评价;对于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湿热型湿疹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62例,对照组31例。除去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按92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试验组61例,对照组31例。2.治疗方法:试验组内服清热除湿汤,外用马齿苋洗剂。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若渗出明显,外用3%硼酸洗液冷湿敷,若皮损有鳞屑、结痂或肥厚,外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6周)。3.观察方法:所有患者在初诊、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时填写病例报告表,记录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形态、舌脉、二便等情况。4.疗效评价方法:参照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治疗湿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后进行疗效判定。5.安全性评价方法: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的检验。用药期间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均视为副反应事件。6.统计学方法:所用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1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总评分、瘙痒程度、皮损面积及皮损形态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2周后,试验组总评分及皮损面积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瘙痒程度及皮损形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后,试验组四项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6周后,试验组总评分、皮损面积、皮损形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缓解瘙痒程度无显着差异(P>0.05)。5.经用药治疗6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清热除湿汤联合外用马齿苋洗剂治疗湿热型湿疹疗效明确,能够有效缓解瘙痒、改善皮损严重程度。2.清热除湿汤联合外用马齿苋洗剂治疗湿热型湿疹安全性良好。

庄娟娜[2](2019)在《双筋龙外洗方防治奥沙利铂致结直肠癌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双筋龙外洗方预防及治疗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使用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等指标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进行评价,为双筋龙外洗方防治奥沙利铂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推广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将60例中医证型为瘀毒内结型且即将应用含奥沙利铂方案行术后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于化疗当天开始用双筋龙外洗方浸泡四肢,每日1次,每次治疗20min。对照组于化疗当天开始用水温40℃的温水浸泡四肢,浸泡方法及时间同治疗组。于化疗前、化疗后的3个观察点(2周方案化疗后的第3、6、9周期或3周方案的第2、4、6周期)分别观察记录2组患者神经毒性发生率、电流感觉阈值、中医证候、KPS评分的变化。并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个观察点,治疗组患者发生周围神经毒性的例数分别有7例(25%)、12例(42.9%)、16 例(57.1%);对照组分别有 9 例(32.1%)、13 例(46.4%)、23 例(82.1%)。治疗组发生Ⅱ级以上神经毒性的分别有0例、2例(7.1%)、4例(14.3%);对照组分别有1例(3.6%)、5例(17.9%)、11例(39.3%)。两组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随着奥沙利铂累积剂量的增加逐渐上升,第1、2观察点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第3观察点两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组患者神经毒性组内两两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个观察点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总发生率和Ⅱ级以上神经毒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化疗后3个观察点两组患者CPT等级异常的例数分别为治疗组10例(35.7%)、13 例(46.4%)、16 例(57.1%),对照组 13 例(46.4%)、15 例(53.6%)、24 例(85.7%)。CPT等级的异常率亦随奥沙利铂累积剂量增加而上升,且3个观察点治疗组CPT等级异常率低于对照组,经检验,第1、2观察点两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第3观察点两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CPT等级组间比较及组内两两比较结果大致与神经毒性发生情况相同。3个观察点CPT等级异常的例数均高于发生周围神经毒性的例数。第1观察点,两组患者的CPT等级以5-6.99(感觉过敏)为主,第2、3观察点,等级为7-12(感觉减退)的患者逐渐增多并成为主要部分。3.两组患者化疗后,两组患者3个观察点中医疗效评价有改善(显着改善和部分改善)的例数,治疗组分别为17例、20例,19例;对照组分别为10例、12例、10例。经检验,3个观察点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组成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4.将第3观察点患者KPS评分与化疗前比较,治疗组KPS评分稳定及提高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评分下降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5.观察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肾功能损害及心电图异常变化。治疗组有1名患者出现Ⅰ级肝功能损害,对照组有2名患者出现Ⅰ级肝功能损害,考虑与化疗药物累积相关。两组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率随化疗次数的增加而升高,且3个观察点两组患者的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考虑为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发现与中药外洗方相关的皮肤瘙痒、皮疹等皮肤毒性反应以及其他毒副反应。结论:1.双筋龙外洗方可降低瘀毒内结型结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病率,可能可以减轻患者神经毒性的严重程度。对患者的中医证候及体力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双筋龙外洗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3.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患者电流感觉阈值早期表现为感觉过敏,后期表现为感觉减退或缺失。电流感觉阈值能较客观、敏感地反映患者周围神经功能的变化,可作为奥沙利铂周围神经的客观评价指标之一。

黄颖[3](2017)在《放血疗法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奥沙利铂(L-OHP)名为左旋反式二氨环己烷草酸铂,是一个立体异构体,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阻断DNA的合成及复制。L-OHP也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新型铂类抗癌药,在结、直肠癌,胃癌等治疗中显现出卓越的疗效。但是,很多患者在肿瘤病情好转的同时也出现了周围神经或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这种化疗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用药疗程及生活质量。现有临床研究提示其机制可能主要与铂本身蓄积及其代谢产物草酸盐相关。临床上CIPN以麻木为主症,现代医学认为“麻木”的病理机制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相关,中医学认为“麻木”由卫气、荣气运行滞涩所致。中医学将CIPN归属于“血痹”、“络病”范畴,治疗上当益气活血,通痹止痛。而放血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活血祛瘀,通络除痹的作用,可缓解麻木和疼痛等症状。本研究旨在观察放血疗法对使用L-OHP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对比使用放血疗法和未使用此法患者中医证候的即时改善情况,探索有效的周围神经毒性治疗方式。方法1.治疗分组:56例确诊为结、直肠或胃癌且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并出现周围神经毒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使用甲钴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甲钴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放血疗法(化疗当日及第3日选取四肢末端的十宣穴、十二井穴或气端穴进行针刺放血),共2次,观察4个疗程。2.评估方法: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NCI-CTC)v4.0分级标准,每周期对其进行神经毒性分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CIPN严重程度;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次放血完成后)1小时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即时缓解情况;最后进行综合疗效评价。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性别、年龄、病种分布、肿瘤分期、入组时卡氏评分、化疗方案、L-OHP化疗周期数、L-OHP累积剂量、首次出现CIPN的级别上,两组患者均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2.观察结束时对两组患者的CIPN级别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结束时与首次出现CIPN时的基线情况对比,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IPN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Ⅲ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是3.57%、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次治疗结束后放血组与未放血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7.85%,对照组为35.71%,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中医放血疗法对奥沙利铂化疗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有明显改善作用。2.中医放血疗法能缓解CIPN患者的中医证候相关症状。3.中医放血疗法可能是通过改善肢体末端微循环,清除相关有毒物质而起作用,疗效优于单纯甲钴胺治疗,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康玉春[4](2016)在《王彦恒主任医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王彦恒老中医在精神科专科医院的中医科从事临床工作逾55年,临床经验丰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精神科学术思想,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研究王老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对于中医精神科学术发展和传承十分必要。学术思想渊源王老学术思想渊源受到传统中医的神志病学说,如心主神明学说、五神脏理论、癫狂痫学说、郁证学说和有关情志病治肝学说等的深远影响,但主要还是受到以下三个学说的影响:第一,是伤寒学派阳明病有关学说;第二,活血化瘀学说;第三,中西医结合思潮和实践。学术思想特点王老主张脑主神明,注重脑神在神志病和各种疾病发病和传变中的作用,强调在神志病治疗中治脑调神,其中最为重视活血、清热、补肾。主张百病治疗康复要治脑调神,怪病、难症治疗不忘脑神,防病调神。王老主张,脑主神明,以通为用。脑神“不通则乱,乱则不通”是脑神病的基本病机,活血通脑是最重要的治则治法。肾脑相通,“精”“神”互用,肾精不足,脑髓失养是脑神病基本病机之二,补肾强脑、安神宁神是治疗脑神病的基本治法之二。热扰脑神,热毒上攻,是脑神病的基本病机之三,清热宁脑乃为脑神病的基本治法之三。王老治疗精神科药物反应和精神科药源性疾病主要采取清热、养阴、解毒和活血之法,主张治未病,讲究治病时机,积极探索辨证使用西药。主要临床经验1.关于精神分裂症(癫病)王彦恒老师认为,精神分裂症属于中医癫病范畴,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病种。但中医癫病的临床范围大于精神分裂症,很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疾患也可以诊为中医的癫病,均可以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参考癫病进行辨证论治。王彦恒老师早年总结癫病的病机规律为:“始发于肝,并发于心,失调于脏,上扰于脑,癫病乃作”。王彦恒老师经验中癫病治疗临床思路,强调掌握以下三点:第一抓住证候特征,第二分析病位,第三确定病性,癫病之病性,为本虚标实,初期为邪实,中期为虚实夹杂,后期以虚为主。邪实即气滞、痰盛、血瘀;正虚即气、血、津液亏虚。脑神、五脏功能下降,应注意整体调理。王老认为中医治疗癫病,要时时不忘“治未病”和“治病求本”,不要仅仅紧盯住症状本身,过分重视中西药物的作用;应时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把握患者的心理、情志、脑神因素,对患者所关注的婚恋、生活、工作问题予以积极的指导和引导,治未病,防止癫病向阴性症状(癫病呆症)发展和药源性疾病的产生。王老主张,癫病康复的关键在于预防复发。2.双相情感障碍(狂郁病) 王彦恒老师认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虽然表现为两种矛盾情绪状态(狂、郁)的情感精神疾病,却有着内在统一的病机,二者可以相互转换,郁久可以化火,火性炎上则化为狂;狂久则耗伤气血阴阳,导致阴阳不足,气机升发不利而为郁,从狂而转郁,由此而见狂郁兼见或转换,治疗难度较大。抑郁发作的治疗思路必须掌握以下三点:第一,抓住证候特征;第二,确定病位;第三,确定病性。躁狂状态的治疗思路是要对四诊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确定病位、病性及制定相应的治法、用药,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关键所在。对待双相情感障碍的转相问题,要注意其内在机制,一方面可能是本病病势的自然体现,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与应用的药物有关。应及时调整药物和药量,不可过亦不可不及,临床上要根据正虚邪实的进退情况灵活运用药物。3.抑郁障碍(郁病) 温阳肾开郁是王老从肾论治脑神病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想。王老主张,传统的郁证和癫病都很难包容我们现在所说的抑郁障碍范畴,肾阳不足,全身气机动力不足,是郁病(抑郁障碍)的重要病机之一。在使用温阳开郁法治疗抑郁障碍时,温阳补肾是关键与核心。温肾扶阳,但不可过于温燥。4.焦虑障碍焦虑症的症状“点多面广”,病因涉及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其病位在脑而涉及五脏六腑,特别是脑、心、肾;病机是各种身心因素引起的脑神不宁、神机不畅。肾阴不足,脑神失养是焦虑症病机病性之本。焦虑的临床复杂病机类型包括脏腑未损,神机紊乱;寒热并见,虚实夹杂;上热下寒,症状繁杂等。王老治疗焦虑症,首重调养脑神,滋阴、清热、理气并举,安心神、镇肝魂以重镇祛为常法;辨别标本,补泻兼施;慎用温补,见寒慎用祛寒,不忘散郁;清上温下,不忘调理脾胃。若已长期使用西药,要注意解毒,更重清热养阴。焦虑患者要怡情养性,加强户外运动,饮食宜清淡。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症,就是要发挥两个医学体系的不同价值观、不同诊治方法的优势,取“西药起效快,中医治根本”的双重优势,以病人为本,尽快取得疗效,缩短病程,减少病痛和残留症状,加快康复。5.中医防治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 王老主张中医防治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要注意发挥自身优势。王老对精神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患的总体认识是:“药物毒邪,始发于胃,并发于脾,侵及脏腑;病势多途,筋骨受损,伤正毁形,诸病皆生。”治疗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如迟发性运动障碍、药源性闭经,要特别注意,清热,养阴,活血,解毒是常用方法。在精神科防治药毒关键是抓住“治未病”的时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对王彦恒老师用药经验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将筛选出的1903个处方转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的“方剂分析”模块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通过软件统计,总结出王彦恒老师治疗脑神病的主要药物和主要组合规律。分析显示王彦恒老师治疗脑神病常用治法,包括活血、清热(阳明热)、镇肝、补肾、养阴、通便、解毒、行气、化痰等。依据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所展示的支持度40%的核心组合是由川芎、丹参、菊花、石膏、珍珠母、山萸肉、何首乌、炒枣仁这七味药组成。这个核心组合可以看作是王彦恒老师治疗各种脑神病的核心方剂。该数据分析研究还深层次揭示了王彦恒老师脑神病治疗的一些具体用药规律。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研究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西医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示对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联合阿立哌唑或氨磺必利,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行为治疗以及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均能使患者获益。对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进行了全面综述,提示其主要病因病机是脾肾两虚(脾肾阳虚)。对脾藏意主思的神经心理学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脾藏意主思,对人体信息的接受、识别、短期记忆、初步加工处理,提取、初步储藏关系密切,即对初步形成思维、短时记忆相关,而相应的肾主封藏的功能与信息的深度处理、长期记忆有关,由此可以假设脾意与肾志精神活动的认知与情感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并体现在认知与情感活动的不同环节。如果出现脾虚,脾藏意主思的功能下降,相应的记忆学习功能就会出现认知障碍和负性情绪障碍。脾藏意主思的这些认知、情感内涵与脾脏的功能性质高度一致,并与肾藏志主恐的内涵相区别。脾虚脾意不足容易出现相应认知情感功能失常。对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中医范畴和中医病名进行了思考,建议将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称为“癫病呆证(或癫呆症、癫呆病)”探讨了健脾(意)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中医理论基础,在老师补肾法治疗阴性症状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健脾(意)补肾(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癫病呆证),是对老师经验和学术观点的发展与创新。由于健脾与补肾作用对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环节不同,二者的作用存在叠加和加强,推测健脾补肾治疗阴性症状的疗效会优于单纯补肾法。对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进行了临床观察:目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是精神科疾病主要致残因素,尚无可靠治疗方法。根据中医五脏和“五神藏”理论,阴性症状应与“脾”和“肾”有关。因此本研究试用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探讨本病的中医治疗规律。方法:选取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中医虚证标准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利培酮的同时服用健脾补肾汤剂。对照组服用利培酮的同时服用补肾汤剂。疗程为12周。利培酮用量为2-4mg。分别于基线(入组第一天)、第4、8和12周末进行量表评定,精神症状评定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全部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阳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症状量表总分、7个阴性症状量表分分别进行了重复测量数据多因素方差分析(MANOVA)。结果:对阳性症状量表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但是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对阴性症状量表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且12周末时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对各阴性症状量表亚量表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且12周末时治疗组对情感退缩、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刻板思维等亚量表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组在4、8、12周末时对情感交流障碍亚量表分改善优于对照组。讨论:健脾补肾法比单纯补肾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改善作用更加全面。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癫病呆症)值得深入研究。

吴昶[5](2016)在《基于三胚层组织结构的《伤寒论》六经实质探讨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伤寒论》自经晋·王叔和、宋·林亿等多人多次整理,开启《伤寒论》研究整理之门。研究《伤寒论》者当首推王叔和。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首开注解《伤寒论》之先河。《伤寒论》的研究关键在于六经,因而历代医家对伤寒六经实质的研究形成了多种学说,但都离不开从病位、病性、病型和病程四个方面去解读。明清以前(1840鸦片战争以前)多从传统中医理论去解读,有经络说、脏腑说、地面说、形层说、六部说、六界说、气化说和八纲说等。近、现代中西医汇通派即结合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进行解释。晚近有医家试图以器官组织结构的解剖生理去构建六经体系,以刘绍武的“三部六病”学说阐述较为明了,已经形成了有一定影响力的流派。还有“三部六经”论者,但仍不出传统脏腑经络之窠臼,与组织结构相关的内容还未深入。还有学者提出中医五脏与三胚层的关系,其后直提三阴三阳与三胚层有密切的关系,但其对中医五脏的内涵及六经组织结构相关的内容尚欠清昕、不够完备。此文有望通过分析三胚层分化的器官组织,从机体的系统结构上揭示六经实质及其辨证体系的相关性,基于这一理论并进行临床应用研究,以验证其科学性,冀其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方法:一、文献研究。全面疏理剖析历代医家对六经的传统及现代的认识。特别是晚近刘绍武的“三部六病”理论学说和其他学者提出的中医五脏与三胚层、三阴三阳与三胚层、三胚层演化与六经等论说,都基于从组织结构上认识六经,但还比较粗糙且欠具体和系统深入的分析归纳,缺乏实证和临床实践性应用。二、提出“三胚六经”相关理论。通过比较分析三胚层组织结构特点和六经的脏腑功能特性,提出“胚胎六经”与“六经系统”的概念,以“胚胎六经”的三胚层组织结构归纳构建“六经系统”,并展示它们之间的联系。“胚胎六经”:即三胚层的外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分别对应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阳厥阴经。“六经系统”:机体发育成熟后,从胚胎分化的组织器官形成各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如西医按结构与功能分九大系统,中医按不同功能特性可分为六经系统,五脏六腑系统,经络系统等。《伤寒论》本无六经之说,后世研究发展形成六经辨证体系。由于六经包含脏腑、经络及其气化功能,故六经辨证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各种病症。本文表达的“六经系统”是对“胚胎六经”,脏腑学说及西医器官系统的贯穿和总概括。分为太阳肤表系统,少阴心肾系统,厥阴肝心包系统,少阳胆三焦系统,太阴脾肺系统和阳明胃肠系统。“三胚六经”相关表明:“六经系统”是“胚胎六经”三胚层组织结构的系统组合。三、试以“三胚六经”相关理论分析中医辨证论治。四、以“三胚六经”相关为立方依据,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屈光不正观察疗效,以论证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桂枝汤加味治疗屈光不正(或伴斜视、弱视)疗效观察: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本人(吴邱保西医内科)诊所就诊治疗的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未成年组(<18岁)和成年组(≥18岁)。未成年组54人(男32人,女22人),年龄3-17岁,平均10岁;共108眼,其中正常6眼,患眼共102眼,单纯弱视3眼,远、近视99眼(或伴散光44眼、或伴弱视18眼、或伴斜视7眼)。成年组46人(男25人,女21人),年龄21~65岁,平均38岁;患眼共92眼,单纯弱视1眼,远、近视91眼(或伴散光29眼,或伴弱视3眼)。2诊断标准(1)根据《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在常态调节情况下,远(或近)视力降低,近(或远)视力正常,检影为近(或远)视性屈光不正,使用负(或正)球镜片(或加柱镜片)可提高远(或近)视力的近(或远)视状态。轻度近视≤3.0D,中度近视≤6.0D,高度近视>6.0D(2)根据1996年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8者为弱视。轻度弱视:视力(包括矫正视力)0.7-0.6。中度弱视:视力(包括矫正视力)0.5-0.2.重度弱视:视力(包括矫正视力)≤0.1。3纳入标准(1)自觉视远(或近)模糊,眼区发胀不适,易出现视觉疲劳;裸眼远视力<1.0,近视力>1.0,或裸眼近视力<1.0,远视力>1.0;(2)经眼科散瞳电脑验光检查;(3)符合弱视诊断标准,年龄在4岁以上;(4)能按时治疗和定期复查;年龄4岁以上;知情同意。4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者;(2)年龄在4岁以下;(3)符合纳入标准但依从性差者。5治疗方法以本人研究的经验方-益智明目丹(桂枝汤加味益智仁等)成方浓缩剂。药品来源:桂枝汤为台湾胜昌制药有限公司出品,批号:CP2910080浓缩单味为广东省一方制药厂出品,批号:益智仁405460T;**……;***……。药物组成:桂枝汤9g(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炙甘草)益智仁1.0g**0.8g***1.2g;剂量及服法:6.0g·bid,温开水冲服。7天一疗程,平均8疗程(1~13疗程),以达到一定疗效结束,为终止疗程。6疗效判定标准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1)根据《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视力提高到1.0以上为近期治愈;视力提高3级以上但未达到1.0为显效;视力提高1~2级为有效;视力提高不到1级或无增高为无效(以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为准;1行为一级)。(2)参照1996年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基本痊愈:裸眼或矫正视力提高至0.8以上。进步:矫正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无效: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仅1行。进步与基本痊愈列为有效。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一、桂枝汤加味治疗屈光不正(或伴视视、弱视)的疗效1未成年组与和成年组治疗前后裸眼视力比较经过治疗,未成年组和成年组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意义(P<0.05,P<0.01);两组间比较,未成年组较成年组裸眼视力提高变化明显,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2未成年组和成年组的治疗疗效比较未成年组及成年组内的远视、轻度、中度、重度近视各组间疗效有差别,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意义(P<0.05,P<0.05),以远视和轻度近视的疗效较好,程度越轻效果越好,其中未成年组和成年组的轻度近视治愈率分别为74.5%、48.6%。未成年组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率分别为51.5%、34.3%、11.1%、3.0%,总有效率为97.0%;成年组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率分别为30.8%、20.9%、41.8%、6.6%,总有效率为93.4%。两组间比较,未成年组较成年组疗效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意义(P<0.01)。3未成年组和成年组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变化及眼数分布经治疗后,未成年组和成年组各视力段的眼球构成比发生较大变化:低视力段眼球减少,高视力段眼球增多(P<0.01,P<0.01);正常视力段,未成年组比成年组眼球有明显的增高率(P<0.01)。未成年组比成年组有较好的疗效,与1和2的检验结果一致。4未成年组与成年组屈光不正中伴弱视眼球疗效比较未成年组弱视的疗效优于成年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意义(P<0.05)。未成年组治愈率71.4%;总治愈率60%。提示弱视未成年组有较高的治愈率。5未成年组屈光不正中伴斜视眼球疗效结果7例斜视中,3例治愈,4例好转。中医治疗斜视有很好的疗效。以上结果表明:桂枝汤加味治疗屈光不正或伴斜视、弱视均有很好的疗效。二、“三胚六经”相关的提出,结合伤寒六经病及其方证的分析,使辨证论治能建立在机体的组织结构之上,辨证便有了明确的病理病位,西医诊断的疾病便能应用六经辨证结合方证准确选方用药,使辨病(病位及病理病性)、辨证(六经病位及寒热虚实病性)、方治(方证病机)三者达到有机的辩证统一,为临床展示了辨病辨证治疗新思路,并以这一理论分析指导临床实践,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三、用“三胚六经”相关理论剖析了中医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实质。其所谓“异病”即解剖结构不同,因六经所属相同故同治。如扁桃腺炎和膀胱炎,其解剖病位不同,但二者同属胚胎太阴,故其治可同;同病异治,即病虽在相同的解剖结构部位,因所属的先天六经和六经系统不同故其治不同,如膀胱尿道炎,其解剖病位既属胚胎太阴又属太阳膀胱系统,可从二经论治,其治故异。一言以蔽之,其“病”在解剖部位,其“治”在六经系统,揭示出“病”与“治”的真正内涵。结论:一、此文通过分析三胚层分化的器官组织,能从机体的系统结构上揭示六经实质及其辨证体系的相关性,即“三胚六经”相关理论学说。通过以太阳病的桂枝汤加厥阴经药物治疗屈光不正,其临床疗效表明:“三胚六经”相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二、透过用“三胚六经”理论对临床病例的具体分析,揭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实质是由“病”所在的组织器官,而从相关六经系统论“治”。因此,西医诊断的病,就能从相关的六经进行辨证论治,形成“三胚、六经、方证”相应的“辨病、辨证、方治”三位一体的“三胚六经”辨病论治法。运用这理论分析指导疑难病症的治疗,收到理想的效果。从“三胚六经”相关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研究分析,此理论的提出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临床指导意义:1、证明伤寒六经包含的脏腑经络具有相应物质的组织结构基础。2、“三胚六经”可作为连系机体组织器官和中医脏腑经络的纽带。3、它能使中医辨证论治有了明确的组织结构病位,更易于达到病与治的中西医直接结合4、拓宽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指导疑难病症治疗的思路和范围,拓展了经方的临床应用。5、丰富充实了六经的内涵及六经辨证体系,促进中西医结合。

陈韦全[6](2015)在《火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对火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进行科学的疗效评价,探讨火针治疗及规范的康复治疗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旨在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方法,以减少脑卒中患者因肢体痉挛而对日后的康复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探讨其疗效及疗效与疗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课题病例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台湾台北市万华区立新诊所门诊的病人,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别纳入火针配合康复治疗组(治疗组)31例、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1例.治疗组取患侧肢体各关节(即肩、肘、膝、踝、腕等关节)附近肌腱的阿是穴,或根据”以痛为腧”的原则,选取疼痛点或发硬的部位,每关节选3-5点为治疗点,每周治疗3次,隔天1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上肢取极泉、尺泽、内关,下肢取鼠蹊、阴陵泉、三阴交,结合随症取穴+辨证配穴,每周治疗3次,隔天1次,共治疗4周.两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强调个体化治疗,采用”一对一”方式,并根据患者功能状态的改善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法.每次每个病位选择1-2种训练方法,每次训练时间为50分钟,每周训练3次,隔天1次,共训练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结果:本研究共完成病例62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93.5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火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总体有效率与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差异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后、4周后的FCA评分、NDS评分、FMA评分及CS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过2周或4周的治疗后,火针结合康复疗法均能明显改善上述评分.对照组治疗2周后的FCA评分、NDS评分、FMA评分及CS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4周后的上述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治疗2周后改善上述评分不明显,在治疗4周后则改善明显.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间FCA评分、NDS评分、FMA评分及CS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两组间上述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火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起效时间较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更快,但两组治疗方法的最终疗效差异不明显.结论:①火针结合康复疗法与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均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症状,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②火针结合康复疗法与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方方面疗效相近,差异不明显.③在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中,火针结合康复疗法比针刺结合康复疗法起效更快.

马克信[7](2014)在《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有效方药的筛选与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情重、临床症状复杂、治疗反应差、社会功能损害重、致残率及自杀危险度高、容易复发和迁延、医疗资源耗费多等特点。目前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一线治疗药物虽然疗效较好,但仍然存在副反应多、撤药症状明显、合并用药存在风险、价格昂贵等缺点。中医历代医家在抑郁、焦虑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造了大量有效方剂。因而,本研究针对抑郁症伴焦虑,挖掘中医古代方剂的组方思路,据此筛选中医有效的治疗方剂并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予以检验,以发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简、便、廉、验的优势。目的:1挖掘古代并治抑郁症、焦虑症核心症状的方剂的组方思路。2调查抑郁症伴焦虑常见的中医证型,为中药科研的临床定位提供依据。3针对抑郁症伴焦虑的一个常见证型筛选其治疗方药并检验其疗效和安全性。4针对抑郁症伴焦虑的目标证型,筛选在处方目标方剂时能导向病、证识别以及能较好反应疗效变化的主要证候指标,以辅助药品说明书为医生或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1通过R型聚类挖掘的方法挖掘古代并治抑郁症、焦虑症核心症状的方剂的组方思路。2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调查抑郁症伴焦虑的常见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3针对抑郁症伴焦虑的气郁化火证,依据数据挖掘得到的古代并治抑郁症、焦虑症核心症状的方剂的组方思路及文献资料筛选治疗方剂;并通过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将加味逍遥散与舍曲林对比验证其对抑郁症伴焦虑(气郁化火证)的疗效和安全性。4针抑郁症伴焦虑的气郁化火证,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在处方目标方剂时能导向病、证识别以及能较好反应疗效变化的主要证候指标。结果:1通过数据清理,本研究共纳入151个方剂,包括270味中药,整个数据库共41374个数据。共得到苍术、香附、栀子、川芎、神曲;黄芩、柴胡、当归、白芍、丹皮;槟榔、木香、陈皮、厚朴、紫苏、木通、青皮、枳壳、半夏、生姜;柏子仁、酸枣仁、黄芪、人参、麦冬;附子、细辛、干姜、肉桂;冰片、麝香、牛黄、阿胶、菖蒲、朱砂、龙齿;肉苁蓉、鹿茸、牛膝、五味子、熟地、山药等7个聚类方和肉苁蓉、鹿茸,肉苁蓉、牛膝,冰片、麝香,牡蛎、龙骨,冰片、牛黄,槟榔、木香,紫苏、木通,当归、白芍,紫苏、青皮,五味子、熟地,苍术、香附,紫苏、枳壳,苍术、栀子,冰片、阿胶等14对中等相关程度的聚类对药(聚类相关系数>0.4)。2第一轮调查共入选25名专家,应答率为96%,专家对证候和量化研究的熟悉程度、专家学术水平、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5、0.767、0.808;有10个证型的权重系数超过平均权重系数,但专家对各个证型常见程度的意见的协调程度不够(CV>0.25),专家之间总体意见的一致程度较低(W=0.202,P<0.05)因而进行第二轮调查。第二轮调查共发出24份问卷,应答率为87.5%,专家对证候和量化研究的熟悉程度、专家学术水平、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6、0.79、0.82;有9个证型的权重系数超过平均权重系数,并且专家对各个证型的常见程度的协调度好(CV<0.25),专家之间意见较为一致(W=0.610,P<0.05)。3加味逍遥散对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气郁火化证)的研究共纳入210例患者,191例完成本研究,其中主组(全部患者)中中药组95例、西药组96例,亚组(HAMA入组评分≥14分者)中中药组62例、西药组69例。两组基线资料均一致(P>0.05)。治疗期末,主组和亚组中中药组的抑郁症疗效、焦虑症疗效、中医证候疗效、CGI-EI均略优于西药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对CGI-SI改善程度则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因子分析表明,中药组对主组和亚组的HAMD-睡眠障碍因子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另外中药还能明显降低亚组的HAMD-焦虑/躯体化症状因子积分(P<0.05)。随访期末,主组和亚组中中药组的CGI-EI、HAMA减分值、HAMA-躯体性焦虑因子、HAMA-精神性焦虑因子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均<0.05)。两组安全性比较,中药组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除亚组中第一次随访西药组不良反应多于中药组外(P<0.05),其余访视点无论主组还是亚组,中药组的不良反应虽略少于西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中、西药人均花费分别约4.73元/天、7.14元/天。4第一轮调查共入选34名专家,应答率为100%,专家对证候和量化研究的熟悉程度、专家学术水平、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35、0.724、0.780;在重要病类、证类、疗效证候指标调查中,分别有5、7、17个证候指标的权重系数超过平均权重系数;三个调查中,虽然专家对大部分指标重要程度的意见的协调程度均较高(CV=0.12~0.30),但专家之间总体意见的一致程度均较低(W=0.202、0.355、0.230,P<0.05),因而进行第二轮调查。第二轮调查共入选34名专家,应答率为85.3%,专家对证候和量化研究的熟悉程度、专家学术水平、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34、0.721、0.778;在重要病类、证类、疗效证候指标调查中,分别有5、7、16个证候指标的权重系数超过平均权重系数,并且三个调查中,专家对各个证候指标重要程度的意见的协调度均较高(大部分证候指标的CV<0.25),专家之间总体意见的一致程度也较高(W=0.527、0.420、0.504,P<0.05)。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显示古代并治抑郁症、焦虑症核心症状的方剂的方药药性以温性居多,寒凉、平性次之,热性最少;药味以甘味略多,苦、辛次之;药物归经以五脏及胃腑经为主,其中脾经略多;药物归类药以补虚药居多,理气、安神、清热药次之,开窍、温里药、活血化瘀、化痰药,化湿、利水渗湿、平肝熄风、收涩等药应用较少。古代并治抑郁症、焦虑症核心症状的方剂组方思路为调理气机为先,治在调肝理脾,方药偏重辛燥,兼顾苦辛凉润;审因论治,兼顾祛痰开窍、养心安神,择用醒神、安神之品;审势论治,调补先天之本,施以肾命水火之品。2抑郁症伴焦虑的常见证型以次为肝郁气滞证,气郁化火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肝气郁结、心神不宁证,忧郁伤神证,心肾不交证,心神失养证,阴虚火旺证,以虚性证候居多。3加味逍遥散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气郁化火证)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效应持续时间长;对焦虑症的起效快、疗效好,更适合焦虑症状较重的患者;安全性高并且较为经济。4抑郁症伴焦虑重要病类识别指标为忧郁、失眠、易怒、常叹息、精神不振;气郁化火证的重要证类识别指标心烦、急躁、易怒、舌质红、脉弦、口苦、胁部胀痛;急躁、忧郁、失眠、精神不振、易怒、心烦、多梦、常叹息、苔黄、口苦、舌质红、易哭、胁部胀痛、担忧、咽中异物感、脉弦等指标的改善则较其他指标更能提示疾病状态的变化。

吴金勋(WU CHIN-HSUN)[8](2013)在《靳三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期望在总结前人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研究靳三针及舒乐安定对失眠的治疗效果,同时,通过对不同组别TESS的评分,研究靳三针治疗失眠的安全性。方法:收集临床失眠病例,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轻度、中度、重度分3层,按分层随机法,分为2组,①靳三针组,②西药组,每组30例。干预手段:所有患者给予基础治疗;靳三针组取穴:定神针、郁三针(四神针、内关、三阴交);各穴进针得气后加电针治疗30分钟,每天针刺1次,六天为一个疗程,每两疗程之间休息1天,共治疗4个疗程。西药组予舒乐安定,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按说明书使用:口服,1-2mg,睡前服。结果:(1)纳入病例共60例,中途退出6例,每组3例,最后,①靳三针组27例,②西药组27例。(2)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未见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①靳三针组及②西药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明显。且两组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认为靳三针能达到与西药同样的治疗效果。(3)治疗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经治疗前后比较,①靳三针组、②西药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明显,且两组经治疗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未见明显差异。(4)靳三针组、②西药组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数)为85.19%及96.3%,两组疗效无差别。(5)从治疗开始1周后,舒乐安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副作用,而靳三针未出线明显的副作用;且治疗越往后,舒乐安定的副作用就越大,与靳三针的差别就越明显。结论:(1)靳三针治疗失眠的效果明显,与舒乐安定效果相当。(2)靳三针治疗失眠的副作用比舒乐安定明显要少,靳三针是治疗失眠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刘保庚[9](2012)在《针刺足三阳经穴对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治疗作用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针刺下肢足三阳经腧穴对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优化针灸治疗方案方法:选择75例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病人,随机分为三组:足阳明经穴组25例;少阳经穴组25例;太阳经穴组25例。针刺治疗3周,通过临床痉挛指数CSI和Fugl-Meyer评分,观察病人针刺前后的下肢肢体痉挛状态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三组病人疗前与疗后比较,治疗后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均降低,但阳明经穴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足太阳经穴组下降的幅度最大,与足少阳经穴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三组病人疗前与疗后比较,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值均增高,与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增高的幅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阳明穴组、少阳经穴组、太阳经穴组,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治疗中,足太阳经穴疗效最好,其次是足少阳经穴,足阳明经穴最差

马新英[10](2012)在《杨明会教授治疗绝经后女性反复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导师杨明会教授的学术经验以及治疗绝经后女性反复尿路感染的临证经验。采用导师提出的先清热解毒调肝,后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女性反复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测定部分免疫指标,进一步探讨其发病及复发机制。方法研究导师学术思想,分析、整理临床经验,并以治疗绝经后女性反复尿路感染的经验为指导开展临床应用研究。临床共纳入绝经后反复有症状尿路感染患者112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57例先予清热解毒调肝中药水煎剂口服,250ml/次,2/日,尿常规正常后改用补肾健脾活血中药水煎剂续服2周,用法同前;对照组55例根据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治疗,若尿中段培养阴性或未做培养者,给予左氧氟沙星片0.2g口服,2次/日,尿菌转阴或尿常规正常后改为敏感抗生素或左氧氟沙星片0.2g每晚睡前口服1次,继续服药2周,两组服药总疗程均不超过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尿常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数量及尿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含量,评价其近期及远期疗效,并进行免疫指标分析。结果采用导师提出的急性期清热解毒调肝,缓解期补肾健脾活血的方法治疗绝经后女性反复尿路感染,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8.3%,治愈率为70.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9%,治愈率为52.7%,试验组近期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常见症状指标评分均有改善,但试验组在排尿不尽、小腹坠胀、腰酸乏力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尿白细胞数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尿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含量均较正常组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数较正常组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CD+++4、CD8、CD4/CD+8及尿Slg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变化,试验组各项免疫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CD+4/CD+8比值及尿SlgA水平与正常组比较P>0.05,而对照组各项免疫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半年内复发率上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1.1%vs37.5%,P<0.05)。结论根据导师辨病符合辨证,辨证兼顾辨病的辨治原则,采用病证结合、分阶段给药的方法治疗绝经后女性反复尿路感染,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感染,恢复患者全身及尿路局部免疫功能,还能更全面、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且安全性好。

二、External washing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children's cerebral hypermyotoni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xternal washing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children's cerebral hypermyotonia(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内外合治”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湿疹的中医研究概况
        1.1 中医古籍中关于湿疹的病名记载
        1.2 湿疹的病因病机
        1.3 现代医家对湿疹的认识
        1.4 湿疹的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2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研究概况
        2.1 流行病学研究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2.4 疗效评定方法
        2.5 安全性评定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临床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法依据
    2 药物分析
        2.1 试验组药物分析
        2.2 对照物药物分析
    3 结果分析
    4 安全性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2)双筋龙外洗方防治奥沙利铂致结直肠癌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OIPN的认识
        一、OIPN的中医病名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三、中医防治
    第二节 西医学对OIPN的认识
        一、OIPN的表现及致病机制
        二、OIPN的评价
        三、OIPN的西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入组及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案
        三、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基线资料比较
        二、疗效比较
        三、安全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双筋龙汤外洗方用药分析
        一、双筋龙汤外洗方用药分析
        二、中药泡洗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 研究结果分析
        一、基线资料结果分析
        二、疗效评价结果分析
        三、安全性资料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放血疗法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表
前言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结果
不良反应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4)王彦恒主任医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王彦恒老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总结
    1 前言
        1.1 王彦恒老师学医、从医经历
        1.2 王彦恒老师个人性格、气质与学术精神
        1.3 王彦恒老师学术渊源
    2 王彦恒老师学术思想的核心——立足于临床应用的脑主神明学说
        2.1 王彦恒老师主张脑主神明学说
        2.2 对王彦恒老师脑神论内涵的体会和阐发
        2.3 对王彦恒老师脑神论病机与治疗的体会与阐发
    3 王彦恒老师辨证论治脑神病概览
        3.1 脑神疾病治疗总纲
        3.2 对癫病(精神分裂症)的辨治
        3.3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辨治
    4 温阳开郁,郁病(抑郁障碍)治疗思路的换位移步
        4.1 传统中医的郁证是一个比较驳杂的概念,倡导使用"郁病"对应于抑郁障碍
        4.2 肾阳不足,全身气机动力不足,是郁病的重要病机之一
        4.3 四逆散对温阳开郁的启发
        4.4 交泰丸对温阳开郁的启发
        4.5 从巴戟天的抗抑郁作用看温阳开郁
        4.6 从抗抑郁西药有伐肾气之弊看温阳开郁
        4.7 温阳开郁法的使用
    5 王彦恒老师对焦虑障碍的认识与临床
        5.1 王彦恒老师对焦虑障碍中医范畴的认识
        5.2 从不同角度看焦虑的临床特点
        5.3 焦虑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5.4 王彦恒老师焦虑症的中医治则治法
        5.5 焦虑证诊治康复的中西医结合思路
    6 王彦恒老师对精神科药源性疾患的认识与实践
        6.1 王彦恒老师视野中的精神科药物反应
        6.2 王彦恒老师对精神科药源性反应病因病机的认识
        6.3 药源性疾患中医论治之一——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辨证论治
        6.4 药源性疾患中医论治之二——药源性闭经的辨证论治
        6.5 在精神科防治药毒关键是抓住“治未病”的时机
    参考文献
中篇:王彦恒老师用药规律统计分析
    1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对王彦恒老师用药经验的初步统计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参考文献
下篇: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观察
    1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诊疗进展
        1.1 综述进展
        1.2 病因病理研究
        1.3 临床表现研究
        1.4 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1.5 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
        1.6 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
        1.7 非药物治疗
        1.8 小结
        参考文献
    2 中医癫病之呆证诊疗进展
        2.1 “癫病”病名沿革
        2.2 病因病机研究
        2.3 证型规律研究
        2.4 方药研究
        2.5 针灸研究
        2.6 鉴别诊断
        2.7 小结
        参考文献
    3 脾藏意主思的神经心理学内涵初探
        3.1 脾藏意主思心理学内涵的中医传统认识
        3.2 近年来对脾虚与情绪相关疾患的研究
        3.3 近年来对脾虚与记忆、学习能力等神经心理功能的影响的研究
        3.4 脾意的神经心理学内涵的几点思考
        3.5 结语
        参考文献
    4 健脾意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
        4.1 从症状学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中医辨证范畴
        4.2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病机与脾意不足关系密切
        4.3 健脾意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癫病呆症)的重要治法
        4.4 健脾意治疗癫病呆症具体应用的几点考虑
        参考文献
    5 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观察
        5.1 临床资料
        5.2 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鸣谢
个人简历

(5)基于三胚层组织结构的《伤寒论》六经实质探讨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以传统中医理论解读
        1.1.1 经络说
        1.1.2 脏腑说
        1.1.3 气化说
        1.1.4 地面说
        1.1.5 六部说
        1.1.6 形层说
        1.1.7 八纲说
        1.1.8 六界说
    1.2 以现代医学理论解释
        1.2.1 病理层次说
        1.2.2 病理神经动态说
        1.2.3 高级神经活动说
        1.2.4 症群说
        1.2.5 环节说
        1.2.6 阶段说
        1.2.7 体质说
        1.2.8 病理时相说
        1.2.9 证候抽象说
    1.3 从多学科多角度分析
        1.3.1 时空说
        1.3.2 集论说
        1.3.3 模糊聚类说
        1.3.4 理想模型说
        1.3.5 多级多路立体说
        1.3.6 二值逻辑三维说
        1.3.7 系统说
        1.3.8 其余诸说
    1.4 从组织结构部位论说六经与脏腑
        1.4.1 刘绍武“三部六病”说
        1.4.2 田合禄“三部六经”说
        1.4.3 郭生白“三部六经病”说
        1.4.4 希恕“三部六经”及其“三步辨证”法
        1.4.5 五脏与三胚层
        1.4.6 三阴三阳与三胚层
        1.4.7 三胚层演化与六经
第二章 试论三胚层组织结构与六经的关系
    2.1 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2.2 “胚胎六经”
        2.2.1 外胚层
        2.2.2 内胚层
        2.2.3 中胚层
    2.3 “六经系统”
        2.3.1 太阳肤表系统
        2.3.2 少阴心肾系统
        2.3.3 厥阴肝心包系统
        2.3.4 少阳胆三焦系统
        2.3.5 太阴脾肺系统和阳明胃肠系统
    2.4 六经的有机联系及意义
        2.4.1 “胚胎六经”是六经系统之根
        2.4.2 “三胚六经”成为汇通中西医的纽带
第三章 三胚层与六经及其相关方证的辨证思考
    3.1 六经辨证是最基本的辨证体系
    3.2 《伤寒论》六经病的六气病机及其方证分析
        3.2.1 太阳病证治
        3.2.2 寒热痰湿水饮杂合病证治
        3.2.3 少阳病证治
        3.2.4 阳明病证治
        3.2.5 太阴病证治
        3.2.6 阳明太阴寒热燥湿杂合病证治
        3.2.7 少阴病证治
        3.2.8 厥阴病证治
    3.3 三胚、六经、方证三位一体的辨证思路
    3.4 “三胚六经”相关充实和发展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3.5 临床实践意义
        3.5.1 “三胚六经”相关指导临床
        3.5.1.1 辨病与辨证治疗结合
        3.5.1.2 拓展挖掘疾病六经相关的治疗空间和潜力
        3.5.1.3 无证可辨的疾病直接从病论治
        3.5.2 “三胚六经”相关实践应用
        3.5.2.1 治疗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
        3.5.2.2 治疗颈椎病
        3.5.2.3 治疗痛风
        3.5.2.4 其他疑难病症
第四章 临床应用研究及病例分析
    4.1 桂枝汤研究概况
        4.1.1 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4.1.2 古代医家的运用
        4.1.3 桂枝汤现代临床应用
        4.1.3.1 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
        4.1.3.2 治疗多系统疾病
        4.1.4 实验研究概况
        4.1.4.1 桂枝汤的药效研究
        4.1.4.2 桂枝汤的药理作用
        4.1.5 桂枝汤的应用与六经的关系
    4.2 临床研究
        4.2.1 桂枝汤加味治疗屈光不正(或伴斜视、弱视)
        4.2.1.1 临床资料与方法
        4.2.1.2 结果
        4.2.1.3 讨论
        4.2.1.4 典型病例
    4.3 病例分析
        4.3.1 异病同治
        4.3.2 同病异治
        4.3.3 疑难病症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火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状况
    1.2 中风肢体痉挛期的中医研究进展
        1.2.1 中医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的认识
        1.2.2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中风后肢体痉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1.3.1 中药治疗
        1.3.2 针刺治疗
        1.3.3 艾灸疗法及拔罐治疗
        1.3.4 针刺配合中药
        1.3.5 穴位埋线
        1.3.6 刺络放血
        1.3.7 各种刺法
        1.3.8 推拿治疗
    1.4 现代医学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状况
        1.4.1 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1.4.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方法
    1.5 火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现状
        1.5.1 古代文献对火针疗法的记载
        1.5.2 火针的使用方法以及适应症
        1.5.3 评价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病例
    2.2 临床研究和实验方法
        2.2.1 临床研究设计
        2.2.2 病例分组方法
        2.2.3 实验方法
        2.2.4 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2.2.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2.2.6 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3.2 总体疗效评价
        2.3.3 两组患者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比较
        2.3.4 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2.3.5 两组患者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
        2.3.6 两组患者临床痉挛指数评分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立题依据
    3.2 火针疗法探讨
        3.2.1 火针选穴依据
        3.2.2 火针疗法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3.3 针刺选穴依据
    3.4 量表选择依据
    3.5 研究结果分析
        3.5.1 临床疗效评定
        3.5.2 功能综合评定量表
        3.5.3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3.5.4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3.5.5 临床痉挛指数
    3.6 相关基础研究
    3.7 不足与展望
    3.8 创新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功能综合评定量表
    附录2: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
    附录3:四肢简式运动评分量表
    附录4:临床痉挛指数量表
    附录5: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6级分期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有效方药的筛选与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抑郁症伴焦虑的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研究
    2 抑郁症伴焦虑的相关因素
    3 抑郁症伴焦虑的危害
    4 抑郁症伴焦虑治疗手段
    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的有效方药的筛选与疗效评价概述
    一、古代并治抑郁症、焦虑症核心症状方剂组方思路的数据挖掘
        1 资料纳入标准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数据分析
        5 总结
        参考文献
    二、抑郁症伴焦虑中医证型的德尔菲问卷调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统计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三、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气郁化火证)的方药筛选
        1 加味逍遥散浅探
        2 本研究选用加味逍遥散的依据
        3 总结
        参考文献
    四、加味逍遥散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气郁化火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可行性
        3. 试验设计
        4 病例选择标准
        5 合并用药的规定
        6 观察指标
        7 紧急揭盲的规定
        8 质量控制
        9 数据管理
        10 数据保存及统计
        11 统计结果
        12 讨论
        13 结论
        参考文献
    五、导向临床用药及疗效判断的抑郁症伴焦虑(气郁化火证)重要证候指标的筛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统计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本研究的创新点
附件
    附表1 方剂资料
    附表2 R型聚类树状图
    附表3 第一轮抑郁症伴焦虑中医证型的德尔菲问卷调查表
    附表4 第二轮抑郁症伴焦虑证型的德尔菲问卷调查表
    附表5 纳入标准
    附表6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附表7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附表8 中医症侯观察表及评分标准
    附表9 LES(生活事件量表)
    附表10 TESS(副反应量表)
    附表11 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附表12 实验室检查
    附表13 第一轮导向临床用药及疗效判断的抑郁症伴焦虑气郁化火证重要证候指标调查
    附表14 第二轮导向临床用药及疗效判断的抑郁症伴焦虑气郁化火证重要证候指标调查
致谢
附录

(8)靳三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1.1.1 历代中医对失眠的记载
        1.1.2 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1.1.3 治疗方法
    1.2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1.2.1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病因的认识
        1.2.2 现代医学对失眠发生机制研究
        1.2.3 失眠的诊断标准
        1.2.4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及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2.1.6 全面中止试验的标准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4.1 中医证候学指标观察
        2.4.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观察
        2.4.3 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
    2.5 疗效判定标准
        2.5.1 失眠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5.2 治疗前后及各组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差异分析
        2.5.3 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分析
    2.6 统计分析方法
    2.7 研究结果
        2.7.1 一般资料
        2.7.2 中医证候学指标观察
        2.7.3 疗效结果
        2.7.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2.7.5 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
    2.8 讨论
        2.8.1 本课题的研究依据
        2.8.2 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2.8.3 失眠患者临床指标
        2.8.4 靳三针疗法的特点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针刺足三阳经穴对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治疗作用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祖国医学对中风病及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认识
        1.3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进展
    2 、现代医学对偏瘫痉挛状态的认识
        2.1 偏瘫痉挛状态产生机理研究进展
        2.2 现代医学对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进展
立题依据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分组方法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三组病人治疗前后痉挛指数比较
        3.2. 三组病人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讨论
    1. 中风后偏瘫痉挛的机理
    2. 量表的选择
    3. 针刺足三阳经穴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治疗作用的对比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10)杨明会教授治疗绝经后女性反复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正文
    第一部分 杨明会教授学术经验研究概述
        1. 临证思辨方法总结
        2. 补肾活血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
        3. 和胃安神法治疗失眠的经验
        4. 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经验
        5. 从肝脾论治胃食管返流病的经验
        6. 辨治疑难杂症的经验选介
    第二部分 杨明会教授治疗绝经后女性反复尿路感染的临证经验
        1. 临床思辨方法
        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3. 病症特点
        4. 治疗及用药特点
    第三部分 先清后补法治疗绝经后女性反复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病情分级标准
        1.5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分析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免疫指标比较
        3.4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先清后补法治疗绝经后女性反复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4.2 先清后补法对绝经后反复尿路感染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与分析
        4.3 组方分析
        4.4 现代药理机制探讨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医对尿路感染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绝经后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国外防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临床常见症状分级量化记分标准
附录二 病情分级标准
附录三 随机数字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四、External washing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children's cerebral hypermyotonia(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内外合治”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 周伟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2]双筋龙外洗方防治奥沙利铂致结直肠癌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观察[D]. 庄娟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放血疗法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D]. 黄颖.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1)
  • [4]王彦恒主任医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观察[D]. 康玉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基于三胚层组织结构的《伤寒论》六经实质探讨与应用研究[D]. 吴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6]火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D]. 陈韦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0)
  • [7]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有效方药的筛选与疗效评价[D]. 马克信.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8]靳三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D]. 吴金勋(WU CHIN-HSU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05)
  • [9]针刺足三阳经穴对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治疗作用的对比研究[D]. 刘保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10]杨明会教授治疗绝经后女性反复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研究[D]. 马新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2(01)

标签:;  ;  ;  ;  ;  

中药外洗法治疗小儿脑肌强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