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聚丙烯装置生产工艺的优化

批量聚丙烯装置生产工艺的优化

一、间歇式聚丙烯装置生产工艺的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申超群,张守辉[1](2022)在《国内聚丙烯装置先进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国内在聚丙烯装置先进过程控制(APC)技术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的进展。APC系统可以充分挖掘化工装置的生产潜能,实现"卡边生产",降低能耗,减少浪费,提高装置的整体经济效益。在大力采用引进APC技术的同时,应该加强创新力度,尤其是要给予国内自主开发的APC技术实际应用的机会,以摆脱国外APC技术在我国化工装置上的垄断地位。

王鹏飞[2](2021)在《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文中提出洗涤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洗涤技术是人类保持健康、维持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人类洗涤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绵长,从4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到我国的先秦,无不昭示着洗涤与洗涤技术的古老。但现代意义上的洗涤及其技术,是以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标志的,在西方出现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更是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中央工业试验所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我国日化工业特别是洗涤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洗涤技术研发的核心和龙头。以之为研究对象和视角,有助于系统梳理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全貌。迄今国内外关于我国洗涤技术发展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成果的介绍或者是某一时段前沿的综述,且多为专业人员编写,相对缺乏科学社会学如动因、特征与影响等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讨论;同时,关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系统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基于丰富一手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院史档案,本文从该院70年洗涤技术研发的发掘、梳理中透视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的历程、动因、特征、影响及其当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时,笔者提炼出一些问题,如:为何我国50年代末才决定发展此项无任何研发究经验的工业生产技术?在薄弱的基础上技术是如何起步的?各项具体的技术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究竟哪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技术与社会交互上,哪些因素对技术发展路径产生深刻影响?洗涤技术研发的模式和机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技术的发展又如何重塑了人们的洗涤、生活习惯?研究主体上,作为核心研究机构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在我国洗涤技术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其体制的不断变化对技术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曲折发展史对我国今天日用化工的研发与应用走向大国和强国有哪些深刻的启示?……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国内外洗涤技术的发展为大背景,分别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它离子型(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剂及产品、合成脂肪酸等四大洗涤生产技术入手,以关键生产工艺的突破和关键产品研发为主线,重点分析各项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过程,以及具体技术研发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究竟是哪些关键工艺开发引起了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的巨大变化;同时,注重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缘由、研究背景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具体探讨,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经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到若干重要发现,譬如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技术是当时社会急切需求的产物,因此开发呈现出研究、运用、生产“倒置”的情形,即在初步完成技术开发后就立刻组织生产,再回头对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深化研究;又如,改革开放后市场对多元洗涤产品的需求是洗涤技术由单一向多元转型的重要动因。以上两个典型,生动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因素对技术研发的内在导向。经过“分进合击”式的案例具体研究,本文从历史特征、发展动因和研发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洗涤技术整体上经历了初创期、过渡期、全面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而这正契合了我国技术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新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以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分析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反映出社会需求、政策导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环保要素在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共塑了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走向;伴随洗涤领域中市场在研究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洗涤技术的研发机制逐渐由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度和转化。本文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全面拓展,如全球视野中我国洗涤技术的地位以及中外洗涤技术发展的比较、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核心力量的潜力发挥等。

焦煜涵[3](2020)在《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影响因素分析及节能环保措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污水处理厂的数量也逐渐增长,但是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行需要长期投入费用较高,缺少专业人士运营等各种原因,很多污水处理厂不能保证正常运行。因此,论文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污水处理厂为例,探讨工艺和设备的能耗情况,提出节能降耗的措施,旨在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节省成本。研究结论如下:(1)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污水处理厂的能耗主要由预处理单元、二级生化处理单元和污泥处理单元三个单元产生,产生能耗最大的处理单元为生化处理单元,耗电量高达21792 k Wh·d-1,经计算,占总耗电量的比例占63.75%,产生能耗排在第二位的处理单元是预处理单元,产生能耗排在最后的处理单元是污泥处理单元;(2)根据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污水处理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特点,在保证安全、稳定、连续达标的前提下,根据进水水质、水量情况,合理调配生化池运行时间,及时调整工艺运行参数,优化工艺运行方式,同时结合污水处理厂的自身特点和运行经验,充分利用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合理设置溶解氧(DO)、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MLSS)、污泥停留时间(SRT)等控制参数,自动控制鼓风机、内回流、污泥外回流泵等运行,以自动调整优化生物处理的工序,达到最佳的生化处理效果,真正实现优化工艺,节能降耗,低成本经济运行;(3)通过对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污水处理厂提升泵系统进行能耗分析判断泵的选型设计是否合理,进而按照实际运行工况重新选用高效低耗的提升泵设备,彻底解决能耗浪费问题。另外通过更换叶轮和加装变频器的方式,保持水泵在高水位运行,实现提升泵系统的相对高效运行;(4)对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污水处理厂曝气系统而言,其能耗一般占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总用电量的4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60%。通过能耗分析将其表面曝气方式改为底曝方式,提高曝气系统充氧效率,保证生产经济运行;其次,更换选用高效低耗的风机,比如空悬浮或磁悬浮风机,充分发挥曝气风机节省空间、操作简单易维护的优点,提升曝气系统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另外采用板式橡胶膜微孔曝气器,发挥其布气均匀,氧利用率高的优点,可降低曝气系统20-30%的能耗,极大地节约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

朱维权[4](2019)在《高档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开发研究》文中认为聚丙烯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用途日益广泛,成为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的合成材料,在许多领域取代了金属材料,聚丙烯向高端化、专用化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升级换代速度加快成为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纺布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无纺布消费爆发式增长,同时越来越细化、专业化,极大激发了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的需求。近几年来,我国聚丙烯专用料牌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高端领域依然有较大缺口,尤其是无纺布成为新兴的消费需求暴增点后,我国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牌号量少质低的矛盾比较突出,与欧美、日本的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提高档次与品质,丰富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牌号形势紧迫。洛阳石化通过与中石化北化院合作,共同研究开发了高档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实现了工业化批量生产。论文针对聚丙烯市场、催化剂市场、丙烯原料市场现状、聚丙烯工艺现状、无纺布市场、无纺布工艺现状等进行了总结。针对Spheripol和Hypol工艺,采用非含塑化剂新型催化剂研究开发高端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PPH-Y35X,根据催化剂性能,装置工艺特点,明确了催化剂配置、PP生产控制参数,同时,根据下游无纺布制造企业工艺类型、设备现状及市场消费特点,针对性设计分子结构,使其具备特定结晶行为、分子量大小等微观结构,从而使其具备相应的宏观力学性能、质量指标,开发出独特的聚丙烯无纺布专用料。PPH-Y35X是一种环保型高端无纺布聚丙烯,不含塑化剂,各项性能指标优良,在下游无纺布企业得到推广应用,逐渐替代进口高端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论文针对利用两种工艺生产出的高端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与韩国进口料3155E进行了宏观分析性能对比,并进行了分子量分布、结晶度等微观分子层面的对比,同时,针对两种料在下游客户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性分析。开发的高端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高度的满足了客户需求,符合欧盟的相关标准,促进了无纺布消费向高端迈进。

胡娜[5](2019)在《塑料着色过程中颜料分散性对着色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着色是塑料制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何改善颜料在塑料载体中的分散均匀性,一直是塑料着色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以粉体颜料/聚丙烯(PP)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索和分析了粉体颜料在PP基体中的混合机理、混合过程的实验研究以及颜料分散性能BP神经网络预测。采用流体力学软件POLYFLOW,对粉体颜料/PP体系在同向双转子间歇式混合器的混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剖析了转子转速、混合时间和转子构型对粉体颜料/PP体系分布混合及分散混合过程的影响规律。采用自行研发的干法颗粒加热包覆预处理装置和同向双转子间歇式混合器,对粉体颜料/PP体系预处理工艺和混合过程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考察不同工艺参数(颜料配比、转子转速以及混合时间)对颜料在PP基体中的分散状态以及样本色彩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正交试验及常规试验数据,对塑料制品色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应用BP神经网络的数据预测功能,构建了颜料分散性能的预测模型,并设计开发了色彩差异的预测系统。

黄舜尧[6](2019)在《间歇本体法聚丙烯工艺模拟与优化》文中提出随着国内炼化一体化进程的加深,丙烯的利用成为炼厂、石化产生效益的关键。聚丙烯市场基础牌号已经趋于饱和,高端牌号聚丙烯产品市场尚有开发空间,价格显着优于基础牌号。间歇本体法聚丙烯装置采用间歇批次操作,可以灵活的切换产品方案,相对于其他连续法工艺,在高端牌号生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并且批次催化剂用量小,可以生产多种高附加值的聚丙烯产品,但该工艺尚存在产品批次稳定性差的问题,因此对该工艺进行工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基于Aspen Polymer Plus平台上建立间歇本体法聚丙烯工艺流程模型,结合工业数据微调反应动力学数据,得到可以反映真实聚合情况的反应器模型。根据工艺流程特性,使用闪蒸罐、冷凝器等模块对丙烯高压回收、低压回收过程进行建模,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小于5%,可以用于指导工业实际生产和模型预测。基于搭建的模型对反应过程可能对产品性能产生影响的工艺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聚合温度和氢气加入量可以显着的影响聚合产品分子量分布,随聚合温度升高、氢气加入量增加,产物重均分子量显着下降;升温时间对反应过程参数影响不大,升温时间增加,产物重均分子量轻微上升。催化剂和反应温度可以显着的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根据反应过程工艺参数对聚合产物影响的分析,对聚合过程可能对生产聚丙烯产品性质产生波动的工艺操作进行排查,认为造成产品批次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回收丙烯中溶解的氢气无法计量和反应放热峰值时温度不可控。针对高压回收丙烯中溶解氢气无法计量的问题,提出基于相平衡的丙烯浓度软测量模型,利用高压回收丙烯储罐中丙烯与氢气处于相平衡的特性,通过储罐温度、压力计算溶氢量,提高氢气预测浓度精度66.7%,减少生产期间牌号重均分子量偏差80%。恒温阶段难以控制的根源在于聚合釜设计采用基于平均聚合热的经验规则设计,难以响应峰值放热量以及反应后期聚丙烯颗粒导致换热效率下降的问题。为解决反应过程撤热问题提出基于反应模型放热峰值的设计方案,在同一工况下,基于反应模型放热峰值的设计所需换热面积比基于平均聚合热经验规则的换热面积多108%,针对已有聚合釜反应撤热困难的问题,提出丙烯外循环的取热工艺,对比分析气相外循环工艺以及原夹套取热技术经济,认为丙烯气相外循环更加适合该工艺的高效取热,该工艺仅增加气相冷凝器和不凝气压缩机两台设备以及0.12 KW·h/批次电功,降低循环水泵功耗80.0%。

姚敏[7](2018)在《聚丙烯球形催化剂载体废料回用工艺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选择聚丙烯球形催化剂“载体废料”回用工艺研究作为课题,以醇镁比2.2~3.0 mol/mol,粒径d(0.5)在40~200μm之间的“载体废料”替代常规载体制备工艺中的氯化镁,研究其制备合格载体的可行性,确定“载体废料”回用制备载体的工艺控制参数,对比“载体废料”回用制得的聚丙烯球形催化剂和普通球形催化剂的表征数据和工业应用数据。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比“载体废料”回用工艺制备的球形载体和常规工艺制备的球形载体的X-射线衍射图谱,各个角度上呈现明显相似的特征峰,“载体废料”二次熔融未破坏载体基本晶型结构,废料具备回用可行性。2.“载体废料”的最佳熔融温度为120±10℃,恒温时间5小时能充分熔融。“载体废料”醇镁比低于2.42mol/mol时,在投料时补加适量乙醇,可以得到合格的回用载体。由“载体废料”制成的回用载体,粒度分布更加集中。3.通过改变固液比和白油硅油使用比例调整聚丙烯球形载体粒径的规律对于“载体废料”回用制备载体仍然适用。4.“载体废料”回用工艺生产的聚丙烯球形催化剂,活性≥5kgPP/gCat,等规度≥97.0%,熔融指数在2~6g/10min,实验室聚合评价各项数据组成与常规载体产品相当,波动范围在允许范围内。使用“载体废料”回用工艺生产的聚丙烯球形催化剂在单环管上业装置中生产高丙烯含量产品SP179,生产过程装置操作平稳,生产的聚合物产品性能优异。通过推广应用聚丙烯球形催化剂“载体废料”回用工艺,可以大幅提高装置清洁生产能力,节约“载体废料”的存储和处理费用,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赵近川[8](2018)在《大倍率聚丙烯泡沫高压发泡注塑成型技术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聚合物泡沫不仅具有质轻、比强度高、抗冲击性好、隔音及隔热等优异特性,而且还具有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低和可加工性好的优点,故被广泛地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组织工程、建筑、运输以及包装等领域。与聚苯乙烯、聚乙烯等通用塑料泡沫相比,聚丙烯泡沫具有成本低、可回收性及环保性好、耐热及力学性能优良等特点,因此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是,聚丙烯的熔体粘弹性低、熔体强度差,致使聚丙烯的发泡倍率小、泡孔结构不良且均匀性差。目前,交联、支化、共混改性是改善聚丙烯发泡能力的常用方法,而这些改性方法都存在缺陷。另外,常用的聚合物发泡技术主要有间歇式、挤出、珠粒和发泡注塑。与其他发泡技术相比,发泡注塑成型具有生产效率高和产品质量稳定的优势,并且可以生产高性能复杂结构产品。因此,研究聚丙烯发泡注塑成型理论及关键技术,制备多功能高质量聚合物泡沫,对于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抑制环境污染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聚丙烯泡沫的高压发泡注塑成型机理及其性能,在经典泡孔成核理论基础上,研究聚合物弹性应变能对泡孔成核的影响规律,提出利用原位成纤和链支化的方式增强聚丙烯熔体的粘弹性和强度,实现了大发泡倍率隔热聚丙烯泡沫的高效制备。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典泡孔成核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忽略了熔体的弹性应变能在泡孔成核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经典成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冯米塞斯屈服准则,分析、计算了熔体弹性应变能引入后泡孔成核过程中吉布斯自由能的能量变化,研究了泡孔成核的动力与阻力的来源,并据此得到熔体弹性应变能对泡孔成核的影响规律与机理。之后,设计并完成了热塑性聚氨酯的拉伸及压缩辅助间歇式发泡成型实验,分别探讨了拉伸和压缩应变能及其能量大小对泡孔成核的影响,实验验证了粘弹性泡孔成核理论模型。对线性聚丙烯(LPP)的结晶及流变特性进行了表征,设计并完成了LPP的低压和高压发泡注塑成型工艺实验。通过低压注塑成型泡孔形貌的检测,结合成型工艺条件,揭示了皮层的形成机理、发泡层泡孔的演变过程;通过高压注塑成型泡沫质量的表征,研究了保压时间与保压压力对泡孔形貌的影响机制,以及影响泡沫发泡倍率的主要因素。基于原位成纤技术,制备了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增强LPP复合材料,通过表征PTFE纤维结构、流变及结晶特性,探讨了PTFE纤维对熔体粘弹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高压发泡注塑成型实验及泡孔质量检测,揭示了PTFE纤维改善LPP发泡能力的机理。此外,测量了LPP泡沫隔热及压缩性能,研究了泡孔结构对泡沫热导率及压缩强度的影响机理。以链支化改性聚丙烯(BPP)为研究对象,对比了LPP、BPP及PTFE纤维增强BPP复合材料的结晶和流变特性,获得了PTFE纤维对BPP熔体粘弹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机制。设计并完成了BPP高压发泡注塑成型实验,表征了BPP泡沫的泡孔形貌,测量了BPP泡沫的隔热和压缩性能,制备了25倍发泡且热导率低至32.4 mW·m-1·K-1的聚丙烯泡沫。

张锐,谭忠,周奇龙,徐秀东,李凤奎,于金华[9](2018)在《BCZ-308型催化剂在间歇式聚丙烯装置制备高性能均聚聚丙烯》文中认为使用BCZ-308型催化剂在间歇式聚丙烯装置制备了高性能均聚聚丙烯(记作BCZ-PPH)。与用参比催化剂制备的均聚聚丙烯(记作Ref-PPH)相比,BCZ-PPH在拉伸屈服应力、弯曲应力和模量、负荷变形温度等刚性指标高5%16%的前提下,常温冲击强度达到了36.8 k J/m2,是Ref-PPH的5倍多,低温冲击强度是Ref-PPH的3倍多,具有极佳的刚韧平衡性。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BCZ-PPH的性能,以及加入β成核剂后对其性能的影响,证明了BCZ-PPH优异的力学性能是由其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较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10.1)带来的。

保泽民[10](2017)在《聚丙烯生产工艺及影响聚合反应杂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采用间歇式的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利用丙烯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对影响聚合反应的杂质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控制影响聚合反应的各项因素,达到设计的聚丙烯的产品质量目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提高聚丙烯的生产效率。

二、间歇式聚丙烯装置生产工艺的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间歇式聚丙烯装置生产工艺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聚丙烯装置先进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PC技术研究进展
2 APC技术应用进展
    2.1 在间歇液相本体聚合装置上的应用
    2.2 在环管PP装置上的应用
    2.3 在双环管PP装置上的应用
    2.4 在其他工艺PP装置上的应用
3 结语

(2)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0.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0.4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中外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1 洗涤技术的相关概念
        1.1.1 洗涤、洗涤技术及洗涤剂
        1.1.2 表面活性剂界定、分类及去污原理
        1.1.3 助剂、添加剂、填充剂及其主要作用
        1.1.4 合成脂肪酸及其特殊效用
    1.2 国外洗涤技术的发展概述
        1.2.1 从偶然发现到商品——肥皂生产技术的萌芽与发展
        1.2.2 科学技术的驱动——肥皂工业化生产及其去污原理
        1.2.3 弥补肥皂功能的缺陷——合成洗涤剂的出现与发展
        1.2.4 新影响因素——洗涤技术的转型
        1.2.5 绿色化、多元化和功能化——洗涤技术发展新趋势
    1.3 中国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3.1 取自天然,施以人工——我国古代洗涤用品及技术
        1.3.2 被动引进,艰难转型——民国时期肥皂工业及技术
        1.3.3 跟跑、并跑到领跑——新中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发展沿革
        1.4.1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
        1.4.2 建国初期组织机构调整
        1.4.3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筹建
        1.4.4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壮大
        1.4.5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转制和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2.1 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开端(1957-1959)
        2.2.1 早期技术研究与第一批合成洗涤剂产品的面世
        2.2.2 早期技术发展特征分析
    2.2 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主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1960-1984)
        2.2.1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研究及石油生产原料的拓展
        2.2.2 烷基苯新生产工艺的初步探索
        2.2.3 长链烷烃脱氢制烷基苯的技术突破及其它生产工艺的改进
        2.2.4 技术发展特征及研究机制分析
    2.3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研究(1985-1999)
        2.3.1 磺化技术的进步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α-烯基磺酸盐的开发
        2.3.2 醇(酚)醚衍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3.3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研究
        2.3.4 烷基苯磺酸钠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3.5 技术转型的方式及动力分析
    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及升级发展(2000 年后)
        2.4.1 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4.2 主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产业化
        2.4.3 油脂基绿色化、功能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4.4 新世纪技术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3.1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初步发展(1958-1980)
    3.2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迅速崛起(1981-2000)
        3.2.1 生产原料的研究
        3.2.2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2.3 叔胺的制备技术的突破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开发
        3.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更新及新品种的开发
        3.2.5 技术发展特征及动力分析
    3.3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品种的开发(2000 年后)
        3.3.1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开发及乙氧基化技术的利用
        3.3.2 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3.3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发展
        3.3.4 技术新发展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剂及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
    4.1 从三聚磷酸钠至4A沸石——助剂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4.1.1 三聚磷酸钠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65-2000)
        4.1.2 4 A沸石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80 年后)
        4.1.3 我国助剂转型发展过程及社会因素分析
    4.2 从洗衣粉至多类型产品——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
        4.2.1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初步开发(1957-1980)
        4.2.2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1981-2000)
        4.2.3 新世纪洗涤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2000 年后)
        4.2.4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力与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5.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及技术发展
        5.1.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
        5.1.2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
        5.1.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研发路线的选择性分析
    5.2 我国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初创(1954-1961)
        5.2.1 技术初步试探与生产工艺突破
        5.2.2 工业生产的初步实现
    5.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1962-1980)
        5.3.1 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开展的技术研究
        5.3.2 为提升生产综合效益开展的技术研究
    5.4 合成脂肪酸生产的困境与衰落(1981-90 年代初期)
    5.5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历史反思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洗涤技术历史特征、发展动因、研发机制考察
    6.1 我国洗涤技术的整体发展历程及特征
        6.1.1 洗涤技术内史视野下“发展”的涵义与逻辑
        6.1.2 我国洗涤技术的历史演进
        6.1.3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特征
    6.2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
        6.2.1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2.2 政策导向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6.2.3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驱动的双轮
        6.2.4 环保要求是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
    6.3 我国洗涤技术研发机制的变迁
        6.3.1 国家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2 国家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化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3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影响因素分析及节能环保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我国水环境现状及污水处理厂能耗研究现状
        1.1.1 我国水环境现状
        1.1.2 国内污水处理厂的能耗研究现状
        1.1.3 国外污水处理厂的能耗研究现状
    1.2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分析
        1.2.1 污水处理厂各生产运行指标分析
        1.2.2 污水处理厂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措施分析
        1.2.3 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管理分析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工艺及能耗点分析评价
    2.1 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工艺及能耗点分析
        2.1.1 厌氧好氧法工艺及能耗点分析
        2.1.2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能耗点分析
        2.1.3 氧化沟工艺及能耗点分析
        2.1.4 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及能耗点分析
        2.1.5 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及能耗点分析
    2.2 小结
第三章 城市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设备能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污水处理厂概况
    3.2 预处理单元设备能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3 二级生化处理单元设备能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4 污泥处理单元设备能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节能降耗措施关键技术研究及实施
    4.1 工艺方面的节能措施研究
    4.2 设备方面的节能措施研究
        4.2.1 提升泵系统节能措施研究
        4.2.2 曝气系统节能措施研究
        4.2.3 污泥脱水系统节能措施研究
        4.2.4 其他节能降耗措施研究
    4.3 结论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4)高档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丙烯市场现状
        1.1.1 我国聚丙烯市场概况分析
        1.1.2 我国聚丙烯行业存在问题
    1.2 聚丙烯催化剂现状
        1.2.1 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
        1.2.2 国产聚丙烯催化剂的性能及应用
    1.3 丙烯原料市场现状
    1.4 聚丙烯工艺技术现状
        1.4.1 聚丙烯工艺技术分类
        1.4.2 我国聚丙烯工艺技术的发展
    1.5 聚丙烯无纺布市场现状
        1.5.1 无纺布的市场现状
        1.5.2 无纺布的发展趋势
    1.6 无纺布工艺技术现状
        1.6.1 高效催化剂氢调法
        1.6.2 化学降解法
    1.7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 DQC-401,Y35)的开发研究
    2.1 引言
    2.2 环管工艺流程
    2.3 实验原料、公用工程规格
        2.3.1 实验原料
        2.3.2 公用工程规格
    2.4 试生产方案
        2.4.1 基础树脂的选择
        2.4.2 生产Y35
        2.4.3 工艺条件及控制指标
        2.4.4 聚丙烯树脂的技术要求
    2.5 PPH-Y35的性能
        2.5.1 熔融指数稳定性
        2.5.2 产品性能指标
        2.5.3 等规度
        2.5.4 灰分
        2.5.5 相对分子量分布
        2.5.6 产品加工性能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井工艺高档聚丙烯纤维料开发研究
    3.1 引言
    3.2 工艺流程简介
    3.3 实验原料及辅助材料性质
        3.3.1 主要原料性质
        3.3.2 主要辅助材料性质
    3.4 BCZ-108H催化剂在三井工艺上的应用试验
        3.4.1 催化剂的预聚合
        3.4.2 主要工艺参数控制
        3.4.3 试用情况
        3.4.4 产品质量控制情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石化环管工艺聚丙烯纤维料开发研究
    4.1 引言
    4.2 HR催化剂配置过程
    4.3 工艺流程
    4.4 HR催化剂试用过程
    4.5 HR催化剂试用性能
        4.5.1 活性和单耗
        4.5.2 氢调敏感性
        4.5.3 D502粉料性能
        4.5.4 成品性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品的应用研究
    5.1 产品应用基本情况
    5.2 产品应用性能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塑料着色过程中颜料分散性对着色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合物混合机理
    1.3 塑料着色概述
        1.3.1 塑料着色工艺
        1.3.2 颜料的分散
    1.4 间歇式混合器混合性能的研究
        1.4.1 填充率对混合性能的影响的研究
        1.4.2 混合时间对混合性能的影响的研究
        1.4.3 转子转速对混合性能的影响
        1.4.4 转子几何构型对混合性能的影响
    1.5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1.5.1 人工神经网络
        1.5.2 神经网络的特点
        1.5.3 BP神经网络在工程预测方面的研究现状
    1.6 课题的意义及内容
        1.6.1 本研究的意义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同向间歇式混合器中聚合物/粉体颜料混合过程的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及检测仪器
    2.2 实验技术路线及步骤
        2.2.1 实验技术路线
        2.2.2 实验步骤
    2.3 干法颗粒加热包覆预处理装置对物料的预处理
        2.3.1 干法颗粒加热包覆预处理装置工作原理
        2.3.2 干法颗粒加热包覆预处理装置工艺设定
        2.3.3 干法颗粒加热包覆预处理装置处理结果分析
    2.4 检测样本的制备
        2.4.1 物料混合
        2.4.2 平板硫化机制样
    2.5 检测评价指标
        2.5.1 色彩性能测试
        2.5.2 粒径均值及标准差
    2.6 结果分析
        2.6.1 转子转速的影响
        2.6.2 混合时间的影响
        2.6.3 颜料添加总量波动对配色产品颜色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颜料在间歇式混合器中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
    3.1 数值模拟
        3.1.1 基本假设
        3.1.2 控制方程
        3.1.3 转子三维构型的设计
        3.1.4 有限元模型
        3.1.5 边界条件
    3.2 不同转子构型对混合器性能的影响
        3.2.1 流场特征分析
        3.2.2 混合性能分析
    3.3 工艺参数对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
        3.3.1 转速对同向双转子混合器分散混合性能的影响
        3.3.2 转速对同向双转子混合器分布混合性能的影响
        3.3.3 混合同向双转子混合器时间对分散混合性能的影响
        3.3.4 混合时间对同向双转子混合器分布混合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P神经网络对聚合物中颜料分散性能预测研究
    4.1 BP神经网络
        4.1.1 BP神经网络原理
        4.1.2 BP神经网络结构
        4.1.3 BP神经网络算法
    4.2 BP神经网络模型
        4.2.1 样本的获取及数据处理
        4.2.2 BP神经网络设计
    4.3 性能评价
    4.4 BP神经网络训练与验证
        4.4.1 训练过程
        4.4.2 仿真结果
    4.5 预测模型的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所做的工作及阶段性成果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6)间歇本体法聚丙烯工艺模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与综述
    1.1 论文背景
    1.2 聚丙烯工业现状
        1.1.1 淤浆法工艺
        1.1.2 本体法工艺
        1.1.3 气相法工艺
        1.1.4 溶液法工艺
    1.3 间歇本体法工艺进展
        1.3.1 间歇本体法聚丙烯工艺流程
        1.3.2 聚丙烯模型化研究进展
    1.4 选题及意义
2 间歇本体法丙烯聚合反应器模型化
    2.1 丙烯聚合反应机理分析
    2.2 丙烯聚合动力学
    2.3 间歇本体法丙烯聚合反应器模型化
        2.3.1 组分
        2.3.2 聚丙烯基础物性计算
        2.3.3 反应器模型
        2.3.4 模型结果与误差分析
    2.4 小结
3 聚合模型应用
    3.1 升温时间优化
    3.2 聚合温度优化
    3.3 聚合配方优化
        3.3.1 氢气
        3.3.2 催化剂
    3.4 小结
4 聚丙烯批次产品稳定性优化
    4.1 反应系统干扰因素分析
    4.2 氢气投料工艺优化
        4.2.1 高压回收丙烯中溶解氢气
        4.2.2 基于相平衡的高压回收丙烯储罐氢浓度软测量
        4.2.3 工艺误差分析
    4.3 反应撤热工艺优化
        4.3.1 反应器温度波动
        4.3.2 基于反应模型放热峰值的反应撤热系统设计
        4.3.3 丙烯外循环的反应撤热工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丙烯聚合动力学参数
附录B 符号说明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聚丙烯球形催化剂载体废料回用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丙烯发展概述
        1.1.1 聚丙烯生产工艺发展历程
        1.1.2 国内聚丙烯装置及技术发展历程
    1.2 聚丙烯催化剂
        1.2.1 Ziegler-Natta催化剂
        1.2.2 茂金属催化剂
        1.2.3 非茂金属催化剂
    1.3 聚丙烯催化剂载体
        1.3.1 球形催化剂载体制备技术来源
        1.3.2 影响制备球形催化剂性能的因素
    1.4 催化剂载体废料
        1.4.1 载体废料的产生
        1.4.2 载体废料的危害
        1.4.3 载体废料的处理
    1.5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5.1 研究的背景
        1.5.2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思路
    2.2 小试
        2.2.1 实验设备
        2.2.2 实验原料
        2.2.3 实验目的及方法
    2.3 工业生产
        2.3.1 主要设备
        2.3.2 主要原料
        2.3.3 工艺路线
        2.3.3.1 球形催化剂载体生产工艺
        2.3.3.2 球形催化剂“载体废料”回用工艺
        2.3.3.3 球形催化剂生产工艺
    2.4 分析表征
        2.4.1 载体的晶型分析
        2.4.2 球形催化剂载体醇镁摩尔比的测定
        2.4.3 球形催化剂载体及催化剂粒度分布的测定
        2.4.4 球形催化剂载体颗粒形态
        2.4.5 催化剂中钛含量的测定
        2.4.6 催化剂中酯含量的测定
        2.4.7 催化剂活性的测定
        2.4.8 聚合物表观密度的测定
        2.4.9 聚丙烯等规指数的测定
        2.4.10 聚合物熔融指数的测定
    2.5 小结
第三章 载体废料回用制备载体的工艺参数确定
    3.1 “载体废料”的基本情况
    3.2 “载体废料”回用的可行性分析
    3.3 “载体废料”回用最佳熔融温度的研究
    3.4 “载体废料”回用最佳醇镁比的研究
    3.5 固液比对“载体废料”回用生产载体粒径的影响
    3.6 分散介质对“载体废料”回用生产载体粒径的影响
    3.7 “载体废料”制备载体条件验证
    3.8 小结
第四章 球形催化剂及其在聚丙烯装置上的应用
    4.1 “载体”废料制备球形催化剂载体
        4.1.1 工业装置上回用工艺熔融温度和恒温时间的确定
        4.1.2 工业装置上回用工艺乙醇加入量的确定
        4.1.3 工业装置上回用工艺的验证
    4.2 催化剂的性能表征
        4.2.1 钛含量
        4.2.2 酯含量
        4.2.3 催化剂粒径分布
        4.2.4 活性
    4.3 聚丙烯的性能表征
        4.3.1 聚合物粒度分布图
        4.3.2 聚合物的堆积密度
        4.3.3 聚合物等规度
        4.3.4 聚合物熔融指数
    4.4 新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8)大倍率聚丙烯泡沫高压发泡注塑成型技术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发泡成型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成核理论的研究进展
        1.2.3 聚丙烯发泡性能的增强方法
        1.2.4 发泡注塑成型聚丙烯的发展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弹性应变能对聚合物发泡泡孔成核的影响机理及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弹性应变能对泡孔成核影响的理论分析
        2.2.1 经典泡孔成核理论
        2.2.2 弹性应变能对泡孔成核的影响机理
    2.3 弹性应变能对泡孔成核影响的实验研究
        2.3.1 实验材料及装置
        2.3.2 间歇式发泡成型实验方案设计
        2.3.3 拉伸应变与压缩应变对泡孔成核的影响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丙烯低压和高压发泡注塑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性能检测
        3.2.1 实验材料
        3.2.2 结晶特性测试
        3.2.3 流变特性表征
    3.3 LPP低压发泡注塑成型实验及泡孔形貌
        3.3.1 实验方案及泡孔结构表征
        3.3.2 低压发泡注塑成型LPP泡沫泡孔形貌演变过程研究
    3.4 LPP高压发泡注塑成型实验及泡孔形貌
        3.4.1 实验方案及泡孔形貌表征方法
        3.4.2 高压发泡注塑成型LPP泡沫泡孔形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线性聚丙烯/聚四氟乙烯泡沫高压发泡注塑成型及其隔热与压缩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LPP/PTF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4.2.1 实验材料及制备
        4.2.2 PTFE纤维结构表征
    4.3 LPP和 LPP/PTFE材料结晶及流变特性表征
        4.3.1 结晶特性表征
        4.3.2 流变特性表征
    4.4 LPP和LPP/PTFE材料高压发泡注塑成型及泡孔形貌研究
        4.4.1 实验设计及泡孔结构表征方法
        4.4.2 LPP泡孔结构的形成机理分析
    4.5 LPP和LPP/PTFE泡沫的隔热性能研究
        4.5.1 聚合物泡沫传热模型及测量原理
        4.5.2 泡孔结构对热导率的影响
    4.6 LPP和LPP/PTFE泡沫的压缩强度研究
        4.6.1 聚合物泡沫压缩强度模型
        4.6.2 泡孔结构对压缩强度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支化聚丙烯/聚四氟乙烯泡沫高压发泡注塑成型及其隔热与压缩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BPP/PTF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5.2.1 实验材料及制备
        5.2.2 PTFE纤维结构表征
    5.3 BPP和 BPP/PTFE材料结晶及流变特性检测
        5.3.1 BPP和BPP/PTFE复合材料的结晶特性表征
        5.3.2 BPP和BPP/PTFE复合材料的流变特性表征
    5.4 BPP和BPP/PTFE材料高压发泡注塑成型及泡孔形貌研究
        5.4.1 实验方案设计
        5.4.2 BPP泡孔结构的形成机理分析
    5.5 BPP和BPP/PTFE泡沫的隔热及压缩性能表征
        5.5.1 泡孔结构对热导率的影响
        5.5.2 泡孔结构对压缩强度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BCZ-308型催化剂在间歇式聚丙烯装置制备高性能均聚聚丙烯(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与试剂
    1.2 工业试验
    1.3 测试与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BCZ-308型催化剂及其工业应用情况
    2.2 BCZ-308型催化剂所制PPH的性能
        2.2.1 粉料性能
        2.2.2 粒料性能
3 结论

(10)聚丙烯生产工艺及影响聚合反应杂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间歇式聚丙烯生产工艺
    1.1 原材料净化处理工艺过程
    1.2 聚丙烯生产工艺
2 影响聚合反应的杂质分析
3 结束语

四、间歇式聚丙烯装置生产工艺的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聚丙烯装置先进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 申超群,张守辉.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22
  • [2]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D]. 王鹏飞. 山西大学, 2021(01)
  • [3]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影响因素分析及节能环保措施研究[D]. 焦煜涵. 西北大学, 2020(02)
  • [4]高档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开发研究[D]. 朱维权.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5]塑料着色过程中颜料分散性对着色质量的影响研究[D]. 胡娜.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6]间歇本体法聚丙烯工艺模拟与优化[D]. 黄舜尧.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7]聚丙烯球形催化剂载体废料回用工艺研究[D]. 姚敏. 北京化工大学, 2018(06)
  • [8]大倍率聚丙烯泡沫高压发泡注塑成型技术及其性能研究[D]. 赵近川.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9]BCZ-308型催化剂在间歇式聚丙烯装置制备高性能均聚聚丙烯[J]. 张锐,谭忠,周奇龙,徐秀东,李凤奎,于金华.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8(03)
  • [10]聚丙烯生产工艺及影响聚合反应杂质分析[J]. 保泽民. 化工设计通讯, 2017(04)

标签:;  ;  ;  ;  ;  

批量聚丙烯装置生产工艺的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