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线IC卡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梁梦涛[1](2021)在《基于北斗短报文的空情应急传输系统设计》文中指出如何实现空中情报的可靠传输是保证空中与地面安全的前提。但传统通信方式由于受到信号覆盖面积小等条件限制,无法实现长距离稳定传输,所以设计一款应急空情传输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独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具有全时段、全国覆盖的通信优势,非常适合作为一种应急通信的手段。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空情应急传输系统,并对传输系统结构与组成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设计了传输系统的雷达组网结构与通信协议。首先分析了短报文通信的相关功能与检错性能,短报文通信容量小,在通信发送时需进行数据压缩,接收后再解压缩数据,同时,空情传输系统是多部雷达对一部指挥系统进行数据传输,需在指挥系统实现发送方的识别。本文分析了传输系统的结构,再根据系统结构设计了系统通信协议,并分析了数据处理算法的流程,为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奠定基础。(2)设计了空情传输系统数据处理模块的硬件系统。为实现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数据处理模块采用了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硬件系统中选用了STM32系列芯片作为中央控制器,同时配备了串口通信转换电路、电源降压电路等外部电路,确保硬件系统可实现与北斗系统、预警雷达以及指挥终端连接与正常使用,为软件算法的实现提供硬件支持。(3)设计了空情传输系统数据处理模块的软件算法。数据处理模块的软件算法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发送方数据处理与接收方数据处理,两者的功能不同,发送方数据处理的主要功能为数据分批、威胁判断与数据压缩,而接收方数据处理的主要功能为数据解压缩与数据上传,针对不同的功能对应设计了相应的软件算法。(4)完成了系统的搭建与验证。在系统设计完成后对空情传输系统进行了实地测试,首先测试了北斗短报文通信的可靠性,其次通过将系统与雷达、指挥终端相连进行实验测试,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与运行的可靠性。
张文军[2](2020)在《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金融IC卡的普及,金融IC卡在社保、交通、医疗、旅游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金融IC卡多应用推广还存在行业应用共享度不高、缺乏跨行业技术平台支撑应用共享等缺点,“一事一卡”现象仍然存在,“一卡多用、一卡通用”的局面还未形成,既带来资源的浪费,也不方便群众携带使用。同时,随着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二维码、手机APP等无卡支付方式安全性不够高的隐患也逐步凸显。因此,进一步推进金融IC卡一卡多用,推动行业应用开放共享、互联互通,推广具有安全芯片、支持硬件数字证书、采用国密算法的移动智能终端,为群众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和民生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落实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相关要求、四川省政府金融IC卡一卡多应用相关规划为背景,通过对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研制形成了相关应用技术标准,设计建设了一个“业务安全、应用共享、设备共用、一卡通用、成本分摊、系统互联”的省级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跨行业互联互通平台,研发了一批基于金融IC卡、移动智能终端的创新金融应用和行业应用,打造了“安全可信、联网通用”的移动金融基础设施,并为未来数字货币落地应用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针对缺乏全省统一的行业应用技术规划,各行业、各市州、各商业银行各自独立地在金融IC卡上加载行业应用,带来卡片文件结构、行业应用密钥、POS终端不兼容、不利于行业应用联网通用等问题,在深入研究金融IC卡、金融移动支付行业标准基础上进行创新扩展、细化,统筹规划设计了四川省行业应用卡片规范、行业应用密钥体系、公交行业POS终端规范,解决了行业应用标准统一、行业应用信息在卡片内安全存储、在机构间和终端与后台间安全可靠传输等问题,为行业应用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奠定了技术基础。2.深入研究IC卡多应用管理技术和可信服务管理技术,解决了普通金融IC卡、移动金融IC卡上行业应用的加载和管理、行业应用的接入和共享、行业自定密钥的交换、接入国家移动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等问题,研发设计了符合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标准的架构开放、互联互通、安全可信的省级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服务平台。平台接入了国家移动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并将研发的全国通用应用和本地特色应用共享到国家平台供全国使用;平台将各个单位不同架构、模式的平台、应用互联,支持多种创新金融应用、行业应用和业务模式。该平台是国内首个建成的省级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互联互通平台,通过了国家专业机构的检测认证,并投入实际运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针对中小规模城市和县级城市公交行业缺少金融IC卡行业应用管理系统,现有金融POS终端规范缺少黑名单和优惠促销活动支持等问题,研究了金融终端安全交互技术,研发设计、建设了全省统一的金融IC卡公共交通行业平台,支持普通卡、老年卡、学生卡等多种支付模式和灵活多样的优惠模式,支持各城市、各运营公司等多种规模机构的接入和管理,为金融IC卡在公交领域快速推广奠定了基础。4.研究了金融IC卡扩展应用技术和可信服务管理技术,结合自研的行业应用卡片规范和密钥管理规范,解决了金融IC卡行业信息安全存储、传递和在地铁刷卡速度问题,国内首个实现普通金融IC卡、移动金融IC卡(手机SD卡)在地铁应用,解决了驾驶员、行驶证信息安全存储和传输问题,国内首创面向所有银行开放的基于普通金融IC卡的交通违法处理应用。
侯礼宁[3](2020)在《基于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共享公寓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智能电子锁是智慧家庭乃至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利用足够安全和便捷的智能电子锁对民宿、公寓进行智能化管理,构建共享公寓系统模型,符合人们的利益追求,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阶段,应用于民宿、公寓方面的智能电子锁的安全性能和便捷程度在某些方面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对共享公寓系统模型进行构建的研究也比较少,为此,本论文针对共享公寓和智能电子锁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基于身份证识别开锁的智能电子锁、云管理平台软件及其通信网络,构建了基于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共享公寓系统模型。本文提出了基于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共享公寓系统模型理论,并分别从硬件层、管理层和应用层的角度出发,对系统模型进行具体的设计实现,并对系统中涉及到的两种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RFID技术和无线局域网通信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完善了关于共享公寓的系统架构。从硬件层的角度出发,针对现阶段智能电子锁存在的关于安全性和便捷性方面的问题,论文设计开发了一种具备新型开锁方式的智能电子锁——通过识别身份证进行开锁。身份证具有其他门禁卡诸如插入式IC卡和射频式IC卡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如数字防伪技术和印刷防伪技术。本文介绍了智能电子锁的硬件结构设计和组成电路模块设计,阐述了识别身份证所依赖的理论基础及具体实现方式。从管理层的角度出发,本文设计了与智能电子锁配套的管理平台软件并将其搭建与阿里云服务器,设计了开放式的HTTPS通信指令帧格式以及指令调度策略——优先级队列,利用系统云管理平台软件和优先级队列指令调度策略可以实现对电子锁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操控。从应用层的角度出发,本系统模型与北京“拾号公寓”和太原逸客短租公寓进行合作,开发民宿公寓微信订房平台和订房网站,部署系统软硬件设施,同时可以带动布草、洗衣店、保洁、物业、水电、家政、餐饮多个各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陈宇擎[4](2020)在《天然气预付费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工抄表计费方式繁琐而复杂,以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卡为载体的家用燃气表、电表、水表等智能化设备近乎全面的覆盖了我们的生活。基于CPU卡的预付费型智能燃气表有效的改善了传统人工抄表方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家用天然气预付费控制系统采用了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在硬件设计方面以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为主流技术开展终端和PC机之间的通信,选用MSP430F415为主控制器,外围电路模块以CPU卡接口电路及双干簧管流量脉冲采集电路为主。天然气预付费系统在软件方面遵循模块化的处理方式,对系统进行软件方向的设计与开发,完成了对应功能。系统预付费功能的实现,需要在用户卡端创立起一一对应的发卡文件系统,通过内部认证、外部认证以及3DES的算法对卡、表端数据传输进行加密处理,保证了发卡系统的安全性。将系统搭建完成后,可将此系统向工业方向进行推广,使得超声流量计在10~70m3/h流速下,引用误差均小于0.65%,测量重复性小于0.8%;采用NewtonCotes公式与复化辛普森公式对传统泄漏点定位公式进行算法改进,精确定位泄漏点,使得泄漏点定位误差控制在0.5%左右,为工业用表中快速确定故障位置带来有效保障。图48幅;表16个;参54篇。
申燕波[5](2019)在《KD矿用IC卡设备运行控制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认为KD矿用IC卡设备运行控制管理系统由IC卡、设备运行控制器与井上监控部分构成,通过分析其工作原理、系统性能和特点,阐述了通过对IC卡进行授权,控制器对IC卡中的信息进行识别,从而判别能否启动机电设备。该控制系统在某矿进行了实际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张亚楠[6](2019)在《基于STM32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及车位查询的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不断加深,近年来以电能作为驱动力的电动汽车迅猛发展。然而,作为配套设施的交流充电桩却发展相对滞后,其中由于充电桩生产标准不统一,造成不同厂家生产的充电桩不能对所有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这严重制约着电动汽车发展的商业化、产业化。针对这一问题,根据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NB/T 33002-2018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和《GB/T 20234.1-2015电动汽车传导用电连接装置》为依据,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交流充电桩系统,并采用模块化思想对充电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进行设计。该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模块、电源模块、控制引导模块、电能计量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交易结算模块、通信模块等充电功能模块。由于目前充电桩分布点较少以及充电车位被其他非电动汽车占用,导致用户想在附近进行充电时,却难以找到距车较近的充电桩。因此,为了让用户尽快查询到附近可使用的充电桩,设计了对充电车位进行实时监控的信息查询,这样用户可以通过查看此监控信息,进而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充电桩。设计的车位监测系统是通过超声波测距和无线传输模块采集充电桩车位信息,并通过串口通信使协调器接收数据,在LabVIEW上位机平台上显示车位的空闲状态和剩余数量以及充电桩车位类型信息。通过LabVIEW中的LabSQL与阿里云MySQL数据库进行对接,可将LabVIEW上位机采到的充电桩车位信息实时存入并上传入MySQL中,再将阿里云中的数据后台接入车位查询软件,车位查询对数据进行接收以及实时显示车位信息。这样避免用户过多下载各种寻找充电桩的APP。通过对充电接口的检测、充电电量的精准计量、人机交互界面的实现以及充电车位信息的查询等主要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实现所设计的功能,并且车位信息也能进行实时查询。
董坤朋[7](2019)在《基于物联网的立体车库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然而汽车总量的急速增加,停车困难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立体车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停车难的压力,但是目前大多数立体车库仍存在停车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缺乏智能监控和远程数据服务需求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工业物联网技术,以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为对象,研究和设计了集本地立体车库PLC控制系统与远程智能控制平台为一体的智能停车系统。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实现本地立体车库前端系统、云服务器和微信公众号客户端三者相结合的立体车库智能控制平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了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分析了立体车库智能控制系统的运行需求和运行模式,结合云服务器与微信开发平台的基本特点,对所设计的远程控制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立体车库智能控制系统的整体架构与功能体系。其次,本文分别对本地立体车库前端系统、云服务器、微信公众号开发三个模块分别进行了设计。设计了基于MCU控制器的本地立体车库前端采集系统。其中包括:Modbus协议下的PLC控制器与MCU芯片的数据传输单元、MFRC522非接触式读卡器的刷卡系统单元、基于串口通信的工业屏人机交互单元、基于CH9121芯片的远程数据访问单元。实现本地立体车库的数据读取、车库控制以及远程传输等功能。云服务器构建方案的设计,其内容包括云服务器和数据库的远程管理系统、云服务器的软件部署、SOCKET套接字通讯程序与数据库管理程序的实现,结合所设计的本地立体车库前端采集系统,完成对本地车库系统的远程控制与信息存储。微信公众号的客户端开发平台,其内容包括客户端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接口程序设计和微信公众号的交互页面的设计,实现移动客户端通过云服务器对本地立体车库系统的访问和操作,包括查询车位信息、获取车库位置、在线预约存取车等功能。最后,对所设计的立体车库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样机调试,并在扬州某两层三列的升降横移立体车库进行现场测试与运行,所得到的测试结果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基于物联网的立体车库智能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能够实现对本地立体车库的远程管理和控制,满足设计要求。
陈玉卿[8](2019)在《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快速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在我国各个省(市)得到应用,基本实现了对城镇居民用电信息的自动化采集。但是,在人口稀疏、地形复杂的偏远山区、牧区,面临着光纤等有线线路铺设困难、无线专网建设成本高昂、无线公网尚未稳定覆盖等问题,供电公司只能每月派员工进行人工抄表,浪费了人力、物力,且不符合用电信息自动化管理的要求。北斗短报文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无盲区等优点。本文针对偏远地区用电信息自动化采集的难题,研制了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并通过大量测试实验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如下:(1)研制了一款北斗短报文通信一体机。该一体机采用STM32F103VBT6型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用W25Q128FVSIG型Flash芯片实现数据缓存功能,以便对采集到的大量用电信息数据进行本地处理;采用TD3201型北斗RDSS模块和叠层陶瓷块北斗RDSS天线完成北斗短报文通信。通信测试结果表明,该一体机的单次报文传输的通信成功率为93.3%。(2)实现了《国网376.1协议》与北斗短报文通信协议的转换。将研制的北斗短报文通信一体机同时部署在居民区的集中器端和供电公司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端,在无需改变电力公司已投运设备和系统的情况下,即可实现用电信息在北斗通信链路中的双向透明传输。(3)设计了一种长报文可靠性传输方案。该方案对超过75字节的长报文执行“拆包”、“组包”和基于等待超时机制的“补包”操作,解决了民用北斗通信链路中单次通信报文长度受限、无通信回执的问题。实验表明,该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北斗短报文通信一体机的长报文通信成功率。(4)采用改进的LZ77算法对居民用电数据进行压缩,压缩效果良好,提高了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采集效率。本课题研制的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偏远地区居民用电信息自动化采集的难题,还可以作为突发地震、山体滑坡等灾害地区的应急指挥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邵泽华[9](2019)在《远传IC卡燃气表在家用燃气计量领域的适用性》文中提出结合我国远传IC卡燃气表的现状,对采用短距无线通信技术和远程无线通信技术的远传IC卡燃气表的功能和运行系统进行介绍,分析认为:采用短距无线通信技术的远传IC卡燃气表计量准确性低、抄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信息安全性差;采用远程无线通信技术的远传IC卡燃气表功能冗余、运行系统复杂、通信性能低、信息安全性低、功耗高以及用气安全得不到保障。指出远传IC卡燃气表无法满足燃气公司和燃气用户对安全、公平和智慧的需要,在家用燃气计量领域已不适用。给出解决方案:升级普通IC卡燃气表为整体设计且具有信息安全功能的IC卡智能燃气表或升级为支持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技术的远控智能燃气表,在物联网智能燃气表普及后能够实现自然逐步替换。物联网智能燃气表是代表燃气表发展方向的产品。
刘雅娜,张连敏[10](2018)在《创新专业设计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智能穿戴的应用——以一种带有IC卡的智能便捷领带装饰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创新专业设计,结合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纳米纺织技术,设计出具有独特艺术造型的装饰面不同功能的弯勾结构领带装饰结,"一插一调"只需5 s即可完成智能型便捷领带的佩戴,并可用于需要使用IC卡进行无线射频技术识别的日常生产、生活等各方面。
二、无线IC卡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线IC卡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北斗短报文的空情应急传输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应急通信领域研究现状 |
1.2.2 北斗短报文通信应用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空情应急传输系统结构设计 |
2.1 空情应急传输系统总体结构 |
2.2 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分析 |
2.2.1 北斗短报文通信流程分析 |
2.2.2 北斗短报文通信协议分析 |
2.2.3 北斗短报文“校验和”检错能力分析 |
2.2.4 北斗短报文通信干扰因素分析 |
2.3 空情传输系统雷达组网功能分析 |
2.3.1 雷达数据特点分析 |
2.3.2 空情威胁度判断 |
2.3.3 空情数据压缩 |
2.3.4 空情数据解压缩 |
2.3.5 数据加密、解密处理 |
2.4 空情传输系统通信协议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空情传输系统硬件系统设计 |
3.1 主芯片模块分析与设计 |
3.2 串口模块设计 |
3.3 电源模块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空情传输系统软件设计 |
4.1 嵌入式系统软件初始化设计 |
4.1.1 系统初始化配置 |
4.1.2 GPIO口驱动LED灯配置 |
4.1.3 中断配置 |
4.1.4 串口配置 |
4.2 雷达端发送方数据处理算法 |
4.2.1 雷达数据接收与存储 |
4.2.2 数据分批算法 |
4.2.3 威胁判断算法 |
4.2.4 数据压缩、数据加密与上传算法 |
4.3 指控系统端接收方数据处理算法 |
4.3.1 数据接收、解密与解压缩算法 |
4.3.2 数据定时发送算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空情传输系统系统搭建与验证 |
5.1 北斗短报文通信性能测试 |
5.1.1 短报文性能测试系统搭建 |
5.1.2 短报文通信性能测试 |
5.2 空情传输系统搭建与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2)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不足之处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2 GlobalPlatform规范 |
2.3 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
2.3.1 金融IC卡规范体系结构 |
2.3.2 与国外标准的关系 |
2.3.3 多应用要点分析 |
2.4 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标准 |
2.4.1 移动支付标准体系结构 |
2.4.2 与国内外标准的关系 |
2.4.3 多应用要点分析 |
2.5 TSM技术 |
2.5.1 TSM作用 |
2.5.2 TSM分类 |
2.5.3 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金融IC卡行业应用卡片规范 |
3.1 引言 |
3.2 四川省金融IC卡行业应用卡片结构规范设计 |
3.2.1 公共交通应用 |
3.2.2 公用事业应用 |
3.3 加载居民健康应用的金融IC卡卡片结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行业应用密钥体系和POS终端对接规范 |
4.1 引言 |
4.2 行业应用密钥体系设计 |
4.2.1 行业应用开通密钥 |
4.2.2 行业应用管理密钥 |
4.3 POS终端对接规范设计 |
4.3.1 黑名单下载 |
4.3.2 平台参数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省级金融IC卡平台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平台建设需求 |
5.3 平台规划设计 |
5.3.1 系统总体架构 |
5.3.2 系统功能 |
5.4 金融IC卡多应用业务流程 |
5.4.1 管理类业务流程 |
5.4.2 行业注册 |
5.4.3 客户端应用下载 |
5.4.4 密钥交换申请 |
5.4.5 IC卡应用服务 |
5.5 移动金融SPTSM |
5.5.1 系统功能架构 |
5.5.2 应用管理 |
5.5.3 应用生命周期管理 |
5.5.4 应用提供商管理 |
5.5.5 客户端插件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典型行业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
6.1 引言 |
6.2 地铁应用 |
6.2.1 技术体系 |
6.2.2 业务流程 |
6.3 公共交通行业子平台 |
6.4 交警罚缴应用子平台 |
6.5 基于SE的手机银行 |
6.6 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3)基于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共享公寓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能电子锁 |
1.2.2 智能门禁系统 |
1.2.3 共享公寓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项目创新点简述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设计方案 |
2.1 系统组成 |
2.1.1 硬件层 |
2.1.2 管理层 |
2.1.3 应用层 |
2.2 系统工作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物联网电子锁 |
3.1 电子锁的组成 |
3.2 硬件电路设计 |
3.3 身份证识别模块 |
3.4 Wi-Fi模块 |
3.5 CPU控制器模块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架构设计 |
4.1.1 数据访问层 |
4.1.2 业务逻辑层 |
4.1.3 表示层 |
4.2 功能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系统设计 |
4.3.1 数据库总体设计 |
4.3.2 逻辑数据模型(LDM)设计 |
4.3.3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信息通信设计 |
5.1 RFID通信技术 |
5.1.1 TTF身份证读取 |
5.1.2 RFID系统频段选择 |
5.1.3 身份证识别防碰撞算法 |
5.1.4 RFID系统调制方法 |
5.2 HTTPS通信技术 |
5.3 Wi-Fi通信技术 |
5.3.1 补码键控(CCK)调制方式 |
5.3.2 嵌入式Wi-Fi模块通信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分析及研究 |
6.1 通信指令设计 |
6.1.1 指令功能设计 |
6.1.2 指令帧格式设计 |
6.2 电子锁指令调度分析 |
6.2.1 指令调度策略 |
6.2.2 指令查找策略 |
6.3 系统安全性能分析及研究 |
6.3.1 硬件安全 |
6.3.2 云端软件安全 |
6.3.3 通信安全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天然气预付费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管道燃气表的发展状况 |
1.1.2 低功耗集成电路和智能燃气表 |
1.1.3 窄带物联网传输技术的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智能燃气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2 国内外IC卡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3 国内外NB-IoT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天然气预付费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2.1 天然气预付费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 |
2.1.1 系统需求 |
2.1.2 系统总体结构框架 |
2.2 天然气预付费控制系统模块电路硬件设计方案 |
2.2.1 CPU卡模块硬件结构 |
2.2.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方案 |
2.2.3 窄带物联网通讯模块设计方案 |
2.2.4 阀门驱动电路模块设计方案 |
2.2.5 CPU卡接口电路模块设计方案 |
2.2.6 ESAM电路模块设计方案 |
2.2.7 流量计费模块设计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用户卡端预付费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
3.1 COS操作系统 |
3.2 预付费控制系统报文的安全传送与线路保护 |
3.2.1 预付费控制系统报文的安全传送 |
3.2.2 预付费控制系统线路保护MAC的计算 |
3.2.3 预付费控制系统报文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过程 |
3.3 天然气预付费控制系统安全性设计与实现 |
3.3.1 系统密钥的生成及管理 |
3.3.2 系统的线路加密保护 |
3.3.3 智能CPU卡的认证过程 |
3.4 用户功能卡片工作文件及密钥体系的设计 |
3.4.1 燃气卡工作文件及密钥体系的建立 |
3.4.2 ESAM工作文件及密钥体系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天然气预付费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
4.1 软件开发环境 |
4.2 CPU卡通讯协议 |
4.3 天然气预付费控制系统主程序设计 |
4.4 CPU卡卡端操作流程 |
4.4.1 CPU卡操作总流程 |
4.4.2 CPU卡上电复位和掉电流程 |
4.4.3 CPU卡合法认证流程 |
4.4.4 CPU卡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
4.5 用户卡操作流程和设计和实现 |
4.6 其他重要子程序模块程序设计 |
4.6.1 中断子程序 |
4.6.2 电动机阀门动作子程序 |
4.7 天然气预付费控制系统上位机平台 |
4.7.1 CPU卡发行系统界面 |
4.7.2 CPU卡购气系统界面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天然气预付费控制系统在工业用表中的改进 |
5.1 基于波形峰值法对流量计监测模块的精度提高 |
5.1.1 原理阐述 |
5.1.2 方案设定 |
5.1.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5.2 基于最小二乘法压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算法 |
5.2.1 原理概述 |
5.2.2 算法研究过程 |
5.2.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5.3 基于负压波管道泄漏定位算法的改进 |
5.3.1 负压波法泄漏检测与定位原理 |
5.3.2 泄漏点定位算法的改进 |
5.3.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节 |
第6章 天然气预付费控制系统终端功能测试 |
6.1 程序下载测试 |
6.2 显示模块测试 |
6.3 报警模块测试 |
6.4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KD矿用IC卡设备运行控制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作原理 |
1.1 非接触IC卡 |
1.2 控制器 |
2 系统性能 |
3 系统特点 |
4 工程实践 |
4.1 系统配置 |
4.2 具体参数 |
5 结论 |
(6)基于STM32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及车位查询的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电动汽车的国内外发展 |
1.2.1 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 |
1.2.2 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 |
1.3 充电桩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交流充电桩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2.1 充电桩应用对象 |
2.1.1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 |
2.1.2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
2.2 系统设计要求及方案 |
2.2.1 系统设计要求 |
2.2.2 系统设计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交流充电桩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控制系统组成概述 |
3.2 微控制器的选取 |
3.2.1 微控制器模块的任务设计 |
3.2.2 微控制器的选择 |
3.2.3 微控制器模块原理图与资源分配 |
3.3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3.3.1 电源模块的需求分析 |
3.3.2 电源模块的选型及应用电路 |
3.4 控制引导电路设计 |
3.4.1 充电接口 |
3.4.2 控制引导模块工作原理 |
3.4.3 充电接口检测电路 |
3.5 电能计量模块设计 |
3.5.1 电能表的选型 |
3.5.2 DL/T645-2007 协议 |
3.5.3 电能表通信电路设计 |
3.5.4 电能表计量原理 |
3.6 交易结算模块设计 |
3.6.1 充电卡的选择 |
3.6.2 充电卡读写模块的设计 |
3.7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
3.7.1 触摸屏的选型 |
3.7.2 DGUS屏的串口协议 |
3.7.3 DGUS屏的接口及电路设计 |
3.8 通信模块设计 |
3.8.1 通讯方式的介绍 |
3.8.2 通讯模式选型 |
3.8.3 通讯模式电路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交流充电桩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交流充电桩软件开发环境及主程序设计 |
4.2 控制引导连接确认 |
4.2.1 控制引导连接确认流程 |
4.2.2 控制引导连接软件程序 |
4.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4.3.1 人机交互界面的确认 |
4.4 交易结算软件设计 |
4.5 电能计量的软件设计 |
4.5.1 电参数的通信帧格式 |
4.5.2 电参数计量程序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车位信息实时监测方案设计 |
5.1 车位信息采集模块设计 |
5.1.1 车位信息采集方式的选取 |
5.1.2 车位信息采集的电路设计 |
5.2 车位信息传输模块设计 |
5.2.1 车位信息无线传输协议 |
5.2.2 车位信息传输软件设计 |
5.3 车位信息显示模块设计 |
5.3.1 LabVIEW简介 |
5.3.2 车位信息的界面显示 |
5.4 车位信息共享模块设计 |
5.4.1 数据库My SQL及软件开发 |
5.4.2 车位信息共享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
6.1 交流充电桩控制装置的搭建 |
6.2 控制导引模块的信号测试 |
6.3 人机交互界面测试 |
6.4 电能计量测试 |
6.5 车位信息实时监测系统测试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基于物联网的立体车库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立体车库的发展进程 |
1.1.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进程 |
1.2 国内外立体车库发展概述 |
1.2.1 国内立体车库发展概述 |
1.2.2 国外立体车库发展概述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安排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与关键技术 |
2.1 系统总体结构 |
2.2 立体车库系统与MCU控制器 |
2.2.1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基本结构 |
2.2.2 PLC通讯接口 |
2.2.3 MCU通讯接口 |
2.3 云平台设计方案 |
2.3.1 服务器平台选择 |
2.3.2 软件开发环境 |
2.3.3 无线通讯技术 |
2.4 微信平台设计方案 |
2.4.1 微信公众号概述 |
2.4.2 微信公众号开发优势 |
2.4.3 微信公众号通信架构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立体车库前端系统设计 |
3.1 立体车库前端系统结构设计 |
3.2 前端PLC数据采集设计 |
3.2.1 前端PLC数据采集结构 |
3.2.2 MODBUS通信协议与驱动程序 |
3.2.3 STM32芯片电路设计 |
3.3 前端刷卡系统设计 |
3.3.1 MFRC522前端结构设计 |
3.3.2 MFRC522与IC卡读写设计 |
3.3.3 MFRC522软件驱动设计 |
3.3.4 刷卡系统电路设计 |
3.4 前端人机交互设计 |
3.4.1 DGUS串口屏 |
3.4.2 SP3232电路设计 |
3.5 前端远程网络数据通讯设计 |
3.5.1 前端网络通讯结构 |
3.5.2 网络通讯驱动设计 |
3.5.3 通讯电路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云服务器与微信公众号端设计 |
4.1 云服务器架构设计 |
4.1.1 云服务器运行平台搭建 |
4.1.2 SOCKET服务进程设计 |
4.1.3 Web服务器的架构 |
4.1.4 MySQL数据库设计 |
4.2 微信公众号开发设计 |
4.2.1 公众号平台接入服务器 |
4.2.2 微信接口秘钥认证 |
4.2.3 公众号功能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功能调试 |
5.1 实验设备与环境 |
5.1.1 硬件组成 |
5.1.2 平台与服务器端环境 |
5.2 实验测试与结果 |
5.2.1 测试环境分析 |
5.2.2 立体车库前端系统调试 |
5.2.3 微信公众号功能实现 |
5.2.4 实验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内容总结 |
6.2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插图列表 |
表格列表 |
致谢 |
(8)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 |
1.2.1 课题来源 |
1.2.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论文章节工作 |
1.3.1 论文主要工作 |
1.3.2 各章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2.1 电力通信网络 |
2.1.1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
2.1.2 光纤通信技术 |
2.1.3 无线公网/专网通信技术 |
2.1.4 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 |
2.1.5 常用电力通信技术的综合比较 |
2.2 数据压缩算法 |
2.2.1 基于统计的无损压缩算法 |
2.2.2 基于字典的无损压缩算法 |
2.2.3 常用无损压缩算法的综合比较 |
第三章 系统研究与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功能需求分析 |
3.1.2 性能需求分析 |
3.2 系统设计方案 |
第四章 北斗短报文通信一体机硬件设计 |
4.1 一体机硬件设计总体框架 |
4.2 MCU外围电路设计 |
4.2.1 MCU最小系统设计 |
4.2.2 RS232/485 接口电路设计 |
4.2.3 Flash接口电路设计 |
4.3 北斗RDSS模块及外围电路设计 |
4.3.1 关键性能指标 |
4.3.2 硬件接口定义 |
4.3.3 外围电路设计 |
4.4 北斗RDSS天线 |
第五章 北斗短报文通信一体机软件设计 |
5.1 通信规约转换 |
5.1.1 国网376.1 主站通信协议 |
5.1.2 北斗短报文通信协议 |
5.1.3 规约转换 |
5.2 长报文可靠性传输方案设计 |
5.2.1 长报文“拆包”和“组包”协议 |
5.2.2 长报文“补包”协议 |
5.3 用电信息无损压缩算法设计 |
5.3.1 《国网376.1 协议》报文的信息冗余度 |
5.3.2 改进的LZ77 算法 |
第六章 系统安装与调试 |
6.1 一体机样品展示 |
6.2 一体机通信成功率测试 |
6.3 数据压缩算法对比实验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9)远传IC卡燃气表在家用燃气计量领域的适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远传IC卡燃气表 |
1.1 远传IC卡燃气表功能 |
1.2 远传IC卡燃气表运行系统 |
(1)IC卡缴费流程 |
(2)远程缴费流程 |
(3)远程抄表流程 |
(4)远程调价流程 |
2 远传IC卡燃气表存在的问题 |
2.1 采用短距无线通信技术的远传IC卡燃气表 |
2.2 采用远程无线通信技术的远传IC卡燃气表 |
(1)功能冗余 |
(2)系统复杂 |
(3)无线通信性能低,信息安全性低 |
(4)功耗高,用气安全得不到保障 |
3 解决方案 |
4 发展方向 |
(10)创新专业设计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智能穿戴的应用——以一种带有IC卡的智能便捷领带装饰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开发技术与结构功能 |
1.1 开发技术 |
1.1.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
1.1.2 纳米纺织技术 |
1.1.3 创新首饰设计技术 |
1.2 创新独特结构及功能 |
2 专利的技术优势 |
3 专利的应用 |
4 结语 |
四、无线IC卡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北斗短报文的空情应急传输系统设计[D]. 梁梦涛.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2)
- [2]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张文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3]基于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共享公寓系统研究[D]. 侯礼宁. 太原科技大学, 2020(05)
- [4]天然气预付费控制系统的研究[D]. 陈宇擎.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KD矿用IC卡设备运行控制管理系统研究[J]. 申燕波. 煤矿现代化, 2019(04)
- [6]基于STM32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及车位查询的系统设计[D]. 张亚楠.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7]基于物联网的立体车库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董坤朋.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8]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研究[D]. 陈玉卿.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9]远传IC卡燃气表在家用燃气计量领域的适用性[J]. 邵泽华. 煤气与热力, 2019(03)
- [10]创新专业设计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智能穿戴的应用——以一种带有IC卡的智能便捷领带装饰结为例[J]. 刘雅娜,张连敏. 天津科技, 2018(12)
标签:报文交换论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论文; 北京车位论文; 信息安全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