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预防

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预防

一、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其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许仲宇[1](2020)在《一般系统理论视角下校园网络欺凌防治研究 ——以新广中学“ACT”项目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影响恶劣,引发国家与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校园网络欺凌日益成为校园安全新的威胁。校园网络欺凌往往与现实中的欺凌行为相互嵌入、共同发生,且危害性更强。因此,对校园网络欺凌进行防治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以新广中学校园网络欺凌防治项目(Anti-cyberbullying of Teenagers,简称“ACT”项目)为例,通过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研究社会工作对初中生校园网络欺凌的介入情况,以期探索校园网络欺凌防治的“ACT”模式,并为国内其他学校开展问题介入工作提供参照。“ACT”项目依托一般系统理论为指导,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对网络欺凌的探讨,结合笔者的调研结果与实务经验,综合运用宏观社会工作和微观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对一般学生群体、潜在高危学生群体、问题学生群体及高危学生群体分别开展干预工作。最终,服务对象认知能力显着提升、社会支持网络结构趋于合理且功能局部完善、已知的欺凌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逐渐降低,新广中学安全校园环境基本建成。通过对项目进行研究,本文尝试提出校园网络欺凌防治的“ACT”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搭建多元主体校园安全防治平台;第二,创新青少年校园网络欺凌的问题发现机制;第三,探索并运用“ACT交互评估框架”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第四,以驻校服务为基础,以校园活动为桥梁,积极回应学生需求建立“社工-青少年”关系;第五,项目实施中综合宏观社工及微观社工介入工作方法对案主系统、目标系统及行动系统进行干预。

邢馨月[2](2020)在《基层政府协调社会力量预防留守青少年犯罪研究 ——以A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与“三农”社会问题矛盾的冲击下产生了“无奈的衍生群体”——留守儿童,“留守青少年”作为高龄的留守儿童,犯罪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国家和各级政府为预防留守青少年犯罪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基层政府抓早、抓小,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单凭基层政府或留守家庭、学校、社会一己之力单向管理是难以应对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变化的,因此实现留守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合作治理势在必行。我们以A地区为例,分析了地方政府在青少年思想的教育、权益的保护、资金的投入、环境的净化等违法犯罪预防和矫正工作上的大量探索,但由于留守群体数量大、政府协调治理能力不足、关爱的机制不健全、合作治理不充分等原因造成预防工作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借鉴国内外政府在合作治理视角下犯罪预防和矫正的经验,以现阶段政府预防犯罪工作出现的问题为导向,探索得出基层政府通过协调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力量预防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建议。

王庆[3](2020)在《偏差行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文中提出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一直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对青少年自身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然而就如何减少青少年犯罪来说,关键在于如何对于青少年进行犯罪预防。因为能够让青少年走上犯罪之路的关键因素是青少年已经产生了偏差行为,而且还是比较严重的偏差行为,当青少年的严重偏差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和改正的时候,最终会发展成犯罪行为。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针对青少年的严重偏差行为进行介入干预,修正青少年的偏差行为,阻断其向犯罪发展的路径,最终达到犯罪预防的目的。本文将在充分分析青少年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基础上,运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和小组工作方法,在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增能理论等理论的指导下,对社会工作介入偏差行为青少年的犯罪预防进行论述。首先在绪论部分写清楚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在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解释分析。然后进行文献的梳理与综述,对偏差行为的分类,偏差行为青少年的干预以及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进行整理分析。其次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行为表现和形成原因进行论述。再次分别从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对偏差行为青少年开展实务工作,针对具体的服务对象进行问题诊断、需求评估和服务方案的制定,从而开展相关实务服务工作。最后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研究总结与反思,对社会工作介入偏差行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成效和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实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本文针对偏差行为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最主要的成果和最大的现实意义就是对偏差行为青少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改正了青少年的偏差行为,达到了犯罪预防的目的。帮助偏差行为青少年重新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也为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同时开展实务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关针对偏差行为青少年行为修正的经验,可以为家庭和学校提供参考,帮助更多的偏差行为青少年修正错误行为,预防其犯罪,助力他们走上正常的生活轨迹。

朱悦[4](2020)在《基于家庭环境视角的青少年犯罪影响因素研究 ——以R市看守所为例》文中指出青少年的犯罪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社会治理的焦点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社会界、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前复杂而又深刻的新时期社会背景下,青少年作为国家新时代建设的主力军,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当前青少年犯罪显现出低龄化、暴力化的不良特征趋向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梳理、总结、分析,借鉴国内外学者、专家相关研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R市看守所的青少年在押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的方式,以质性研究方法分析青少年的犯罪行为,探究了青少年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经济、家庭复原力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并结合社会治理理论,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提出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及建议。通过研究本文发现:第一,家庭关系对犯罪青少年社会互动行为有着显着影响。尤其在家庭关系失衡的家庭环境下,不同代际之间的互动方式将影响到青少年生活的人际互动行为,驱动青少年不良行为发生。第二,家庭教养方式对犯罪青少年情绪性格有着显着的影响,监管的长期缺位促进了青少年犯罪行为,不能得到父母同等对待,感觉心理不平衡,对自身行为的放纵,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第三,家庭经济条件对犯罪青少年消费行为有着显着的影响。过分的非理性消费需求和攀比,使他们出现了思想上的偏差和行动上的偏差。第四,家庭复原力对青少年再行犯罪行为有着显着的影响。父母的冷漠态度对被访者身心产生重要影响,对回归社会也带来了消极情绪。父母的理解与包容会有效减少青少年再犯罪,反之可能导致再犯罪行为的发生。结合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及建议:第一,强化社会支持和家庭教育互动,矫正青少年行为偏差。第二,强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动,树立正确行为的导向。第三,强化家庭抗逆力的培育,打造家庭共同信念系统。形成—套自成体系的积极的信念系统,形成一套较为统一的价值观系统,也为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坦然表达的氛围,来培育持续性的家庭抗逆力,实现家庭健康发展。

陈勇[5](2019)在《江西农村地区青少年再犯罪问题介入研究 ——以南昌县M个案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预防重新犯罪是一项复杂的世界性难题。青少年犯罪具有偶发、野蛮、反复、报复、模仿和共同作案等系列特征,加上矫正难、再犯罪率高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发生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涉案比例高达70%以上,其中农村地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比为82.06%,青少年再犯罪率高达40%,成人则为6%,数据表明农村地区青少年再犯罪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预防再犯罪问题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青少年再犯罪问题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也给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幸,更关系到青少年与国家的未来。本文以刑满释放的南昌县青少年M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个案访谈等研究方法收集相关资料,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为导向,运用家庭治疗模式对案主及其家庭进行个案工作。期待通过开展家庭治疗、职业生涯辅导等社会工作服务,探索如何介入农村青少年再犯罪的可能路径,从而进一步减少或降低农村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通过分析,发现案主存在家庭功能不足、亲子和人际关系不佳、自信心缺乏、工作难找等问题。通过为期六个月的个案实施持续跟踪,本次服务目标已基本达成:家庭成员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模式;案主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参与各种活动,有一定的社交技巧和心理应对技巧;对自己的个人学习工作生涯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最重要的是案主对以前的违法犯罪行为有了清醒的认识,能真诚的悔过、改过,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杨宪国[6](2019)在《青少年偏差行为致因分析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受家庭、学校、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等因素的交互影响,使得不少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偏差行为被视为犯罪行为的重要衡量指标,存在偏差行为的青少年群体是发生犯罪行为的潜在人群,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的具体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矫治青少年偏差行为,一直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广州市青少年偏差行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来了解广州市青少年发生偏差行为的现状,分析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对广州市1501名青少年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广州市青少年出现偏差行为的比例为48.6%,但是主要集中于逃学、旷课、抽烟、出入不当场所等一般不良行为,偏差行为的整体严重性较低,社会危害性较轻;其次,在社会联结、偏差接触和自我控制理论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运用二分因变量Logit模型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性别、年龄、家庭相对经济情况、依恋关系、参与因素、偏差接触、自我控制和受害经历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发生具有显着影响,其中男性、与不良朋辈交往、家庭经济情况相对较差、有受害经历的青少年发生偏差行为几率较大,而拥有良好的社会联结关系和较高自我控制能力可以有效抑制偏差行为的发生。分析结果不仅仅是对相关理论和研究的一种验证,更重要的是能够为青少年偏差行为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青少年群体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之一,社会工作凭借其专业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在防治青少年偏差行为上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文章最后基于本研究统计分析结果,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出发,提出构筑“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四道防线,来对青少年偏差行为进行立体防治。

程浩[7](2019)在《青少年暴力犯罪现状分析及其预防 ——以暴力亚文化为视角》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越加明显,改革力度愈大,改革进程愈推进,社会转型给人带来的冲击愈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意味着部分旧社会规范失灵、颠覆,但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完全建立,由此带来各种社会问题,青少年暴力犯罪就是其中之一。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在14周岁到25周岁的青少年群体或者个人,触犯了或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活动、并且造成恶劣的后果,产生严重影响。从2007-2016年我国人民法院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情况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人数虽未明显增加,但青少年暴力犯罪率却始终居高不下,而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骨干,其生活发展情况是否健康关乎民族未来、国家大计,因此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研究尤为重要。而正如我国着名犯罪学家严景耀曾说“如果不懂发生犯罪的文化,我们也不会懂犯罪。换言之,犯罪问题只能以文化来充分解释。”所以以文化角度解读青少年暴力犯罪也是应有之举。本文围绕犯罪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这个命题,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暴力及暴力亚文化的理论部分。该章节通过以暴力理论和暴力亚文化理论为开始,并进一步引导人们从暴力亚文化角度分析和思考青少年暴力犯罪。第二部分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现状的解读。通过搜寻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各类数据从中找寻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特征,趋势以及特点,以其紧迫性、现实性来进一步说明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研究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介绍暴力亚文化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相互作用。该部分通过找出暴力亚文化的来源与表现形式来为进一步探究暴力亚文化打下理论基础,同时在理论指导下对暴力亚文化在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作用做出定位,最终达成深入分析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作用机制的目的,并为下文提及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措施提供指导。第四部分是从文化角度谈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预防。该章节先介绍关于暴力亚文化的共同作用机理,找出预防青少年犯罪一般性做法,最后从社会各界不同角度给出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具体建议。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力求作出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查找各类资料以保证对研究方向的正确把握;采用信息研究方法,采集各类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数据,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现状做出全方位的评估,为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通过定性分析法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进行判断取舍,以及对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作用机制进行认识;通过比较分析法,对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在作一个综合全面的研究;通过个案分析法与经验总结法,把握个案与整体的度。

吴家骏[8](2017)在《新形势下国内青少年犯罪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在改革开放40周年来临之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扩大,加上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信息量爆炸式增长,复杂的社会生活给心智远未成熟的青少年带来了心理和物质等方面的冲击。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犯罪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青少年犯罪总数不断上升,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比例也居高不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选择新形势下国内青少年犯罪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选题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内容和创新点进行简要的论述。第二部分是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概念的基本内涵,主要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和青少年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对青少年犯罪涵义进行阐述;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个方向,列举相应案例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进行总结;从不同主体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对青少年犯罪的危害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表现和成因,主要阐述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表现,包括财产型犯罪占主体、涉毒犯罪不断上升、网络犯罪层出不穷等,进一步从青少年自身身心发展不平衡、家庭结构不平衡、学校教育偏差、社会环境影响和司法公正等方面,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当前应对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和不足,主要陈述当前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和社会的主要做法,同时查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新形势下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一是重点从维护青少年身心平衡、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加强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强化法制功能等方面,分析讨论怎样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二是从教育挽留、矫正扭曲心理、重视素质教育、培养谋生技能等方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服刑期的再教育提出对策;三是从做好考察跟踪工作、加强监管保障矫治力度、健全缓刑处置的程序和法规、大力加强社区矫正力度等方面,对判处缓刑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提出相应对策;四是从社会、家庭和再改造机构三个主体出发,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刑满释放后再犯罪提出建议。最后“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作为“世界三大社会公害”之一的青少年犯罪,如何将其有效解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一大难题。因此,探寻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对策,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徐轩[9](2017)在《广州市南沙区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基于社会治理视角》文中认为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及人数都呈递增趋势,犯罪所涉及领域亦越来越广泛,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政府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预防与矫治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众多专家学者从法学角度对青少年犯罪预防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国家也从立法角度出发,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但从社会学角度特别是从社会治理这一视角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还较少,还需进一步加强。本文收集了广州市南沙区近五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数据,文章主要部分的分析和对策建议都基于这些数据。本文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对青少年、青少年犯罪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解释了社会治理的内涵,并阐述与分析了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如社会学习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第三部分根据收集到的南沙区近五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南沙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尤其是犯罪主体、犯罪手段、犯罪类型、犯罪心理与动机等方面的特征。第四部分阐述了南沙区青少年犯罪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均息息相关。第五部分分析了南沙区青少年犯罪社会治理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即责任主体不明、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缺失、家庭和学校教育不足及社区矫治制度不够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建立青少年犯罪社会治理体系;构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体系的四道防线;构筑家庭辅导体系,改善学校教育结构;完善社区矫治制度等。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当前学术界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对我国特别是广州市南沙区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预防与矫治贡献一点力量,能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更好地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帮助。

巴莹[10](2017)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基于L省某管教所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世界难题。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青少年犯罪率逐年递增的惊人数字,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困扰当今世界的一种"疑难杂症",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都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为青少年创建和谐的成长与生活环境,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研究青少年犯规预防,并提出了很多有效办法。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更加准确地找出青少年犯罪预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切实提出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和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主要应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与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对L省某管教所的少年犯进行问卷调研和现场访谈,并归纳总结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文章以社会控制理论和综合治理理论为基础,从L省某管教所少年犯犯罪的现状出发,深入地分析了犯罪的特点,并从青少年的自身因素以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等方面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针对青少年犯罪预防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及青少年自身等预防机制,以求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共同构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网络体系。本文的研究对当前青少年犯罪预防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其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其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一般系统理论视角下校园网络欺凌防治研究 ——以新广中学“ACT”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形式多样
        2、校园网络欺凌问题日益突出
        3、校园欺凌危害严重并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1、网络欺凌的概念界定
        2、青少年网络欺凌现状及特性
        3、青少年网络欺凌原因
        4、青少年传统欺凌与网络欺凌关系
        5、防治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对策
        6、文献述评
    (四)相关概念界定
        1、校园欺凌
        2、校园网络欺凌
    (五)理论基础
        1、一般系统理论
        2、一般系统理论与项目设计
    (六)研究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项目名称及介绍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介绍
    (三)项目背景
        1、现状分析
        2、问题分析
        3、需求分析
        4、可行性分析
    本章小结
三、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1、第一步:调查评估
        2、第二步:关系建立
        3、第三步:服务开展
    本章小结
四、项目计划
    (一)项目团队说明
        1、项目社工专业素质较高
        2、项目督导资历深且专业性强
        3、志愿者队伍服务经验丰富
    (二)项目资源评估
        1、无形的公益资源
        2、有形的公益资源
    (三)服务方案设计
        1、服务效果预测及方案设计逻辑
        2、项目实施方案设计
        3、项目经费预算
    (四)项目风险评估
        1、学生层面
        2、家长层面
        3、老师层面
        4、学校层面
        5、社区层面
    本章小结
五、项目实施
    (一)获得潜在服务对象的方式
        1、以驻校服务为基础
        2、以校园活动为桥梁
        3、积极回应学生需求
    (二)项目对校园网络欺凌问题的介入
        1、宏观社会工作
        2、微观社会工作
    本章小结
六、项目评估
    (一)成效评估
        1、认知能力显着提升
        2、社会支持网络结构趋于合理
        3、社会支持网络功能局部完善
        4、已知的欺凌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5、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逐渐降低
        6、安全校园环境基本建成
    (二)过程评估
        1、项目内容具有较高的适切性
        2、项目形式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
        3、相关工具的使用具有科学性
        4、项目整体满意度比较高
    (三)财务评估
        1、项目财务管理相关规定
        2、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本章小结
七、项目总结与反思
    (一)项目经验总结
        1、一般系统理论为项目提供有力支撑
        2、创新青少年校园网络欺凌的问题发现机制
        3、“ACT交互评估框架”的开发及使用
        4、“ACT”项目教师工作流程开发与使用
        5、个案介入的“ACT”原则
        6、校园网络欺凌匿名性特征并不突出
        7、是否受到老师青睐是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的动因
    (二)项目问题反思
        1、部分服务对象改变意愿有待提升
        2、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项目成效
        3、社区层面介入效果仍需强化
        4、加强去标签化和去污名化力度
        5、建立校园网络欺凌的科学预警机制
    (三)项目研究局限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1、期刊类
        2、着作类
        3、学位论文类
        4、政府报告类
        5、社会政策类
        6、其他类
    (二)英文文献
        1、期刊类
        2、其他类
附录
    (一)访谈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二)调研问卷(问题分析阶段)
    (三)访谈提纲(问题分析阶段)
        1、对老师的访谈提纲
        2、对家长的访谈提纲
        3、对学生的访谈提纲
    (四)人际沟通能力提升小组情绪探索表
        1、情绪探索表A
        2、情绪探索表B
    (五)“零零欺——ACT行动”小组前后测问卷
        1、前测问卷
        2、后测问卷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基层政府协调社会力量预防留守青少年犯罪研究 ——以A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比较
        1.2.4 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2章 我国留守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分析
    2.1 留守青少年犯罪趋势和特点
        2.1.1 性犯罪、暴力性犯罪加重
        2.1.2 犯罪年龄日渐低龄化
        2.1.3 校园欺凌等结伙型犯罪突出
        2.1.4 以财产侵犯为主且重复犯罪率增高
    2.2 犯罪的原因分析
        2.2.1 个人人格发展不健全
        2.2.2 “生病家庭”监护缺失
        2.2.3 学校疏于管教
        2.2.4 社会监管不到位
        2.2.5 政府合作治理滞后
第3章 我国基层政府预防留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问题
    3.1 基层政府预防留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3.1.1 明确了政府的主体干预责任
        3.1.2 充分发挥了教育的引领作用
        3.1.3 完善了现有的政策设计
        3.1.4 发挥了社区矫正优势
        3.1.5 引导非政府组织加入到合作治理中
    3.2 基层政府预防留守青少年犯罪工作出现的不足之处
        3.2.1 政府各部门合作关系较弱
        3.2.2 预防主体未能实现完全精准
        3.2.3 监督考核机制存在漏洞
        3.2.4 政府职能转变还未到位
第4章 A地区基层政府协调社会力量预防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工作现状分析
    4.1 A地区留守青少年犯罪预防中的政府协调工作成效
        4.1.1 A地区概况介绍
        4.1.2 A地区政府协调现状
    4.2 A地区政府预防留守青少年犯罪工作存在的问题
        4.2.1 内部行政部门协作配合效率较低
        4.2.2 对家庭、学校缺乏统一指导
        4.2.3 文化市场发展良莠不齐
        4.2.4 协调社会力量参与预防的格局还未形成
    4.3 A地区政府预防留守青少年犯罪工作问题的原因
        4.3.1 内部行政部门间存在信息孤岛
        4.3.2 对家庭和学校预专项防资金投入不足
        4.3.3 对文化市场环境监管不到位
        4.3.4 引入社会力量协同预防意识还需提高
第5章 通过合作治理提升基层政府预防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5.1 政府启动行政协同机制
        5.1.1 硬强化政府部门职责
        5.1.2 整合资源专项推进
        5.1.3 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5.1.4 完善各级政府服务机制
        5.1.5 扭转干预预防思路
    5.2 协调家庭和学校教育功能
        5.2.1 强制监护人参加家庭教育辅导
        5.2.2 规范学校履职尽责
    5.3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5.3.1 规范大众传播媒介
        5.3.2 净化文化市场
    5.4 协调社会力量发挥积极因素
        5.4.1 整合公益资源
        5.4.2 政府购买服务搭建平台
        5.4.3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内容
致谢
作者简介

(3)偏差行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本选题相关概念和理论视角
        1.3.1 本选题的相关概念
        1.3.2 相关理论视角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偏差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对偏差行为的分类研究
        2.1.2 国内对偏差行为的分类研究
    2.2 国内外关于青少年偏差行为干预的研究
        2.2.1 国外关于青少年偏差行为干预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青少年偏差行为干预的研究
    2.3 犯罪预防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国外对犯罪预防的研究综述
        2.3.2 国内对犯罪预防的研究综述
第3章 偏差行为青少年的行为表现和形成原因
    3.1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表现
        3.1.1 青少年的一般偏差行为表现
        3.1.2 青少年的严重偏差行为表现
    3.2 青少年偏差行为形成的原因
        3.2.1 自身的原因
        3.2.2 外部环境的原因
第4章 偏差行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小组工作介入
    4.1 小组工作介入的前期准备
        4.1.1 小组组员的招募
        4.1.2 小组服务需求评估
        4.1.3 小组服务方案设计
    4.2 小组工作的具体介入过程
        4.2.1 小组工作的开始阶段
        4.2.2 小组工作的中期转折阶段
        4.2.3 小组工作的后期成熟阶段
        4.2.4 小组工作的结束阶段
    4.3 小组工作介入的成效评估
        4.3.1 小组过程评估
        4.3.2 小组结果评估
        4.3.3 小组满意度评估
第5章 偏差行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个案工作介入
    5.1 个案的服务设计
        5.1.1 个案对象的选取
        5.1.2 个案对象基本情况
        5.1.3 服务对象问题诊断
        5.1.4 个案的需求评估
        5.1.5 个案服务目标的制定
        5.1.6 个案服务计划的制定
    5.2 个案的服务过程
        5.2.1 准备阶段
        5.2.2 认知层面介入阶段
        5.2.3 行为层面介入阶段
        5.2.4 巩固发展阶段
    5.3 个案工作介入的成效评估
        5.3.1 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
        5.3.2 对服务过程进行评估
第6章 社会工作介入偏差行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总结
        6.1.1 以专业的社会工作介入帮助偏差行为青少年改正偏差行为
        6.1.2 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偏差行为青少年改正偏差行为
    6.2 研究反思
        6.2.1 专业理论应用不熟练
        6.2.2 研究介入的不全面
参考文献
附录 A:偏差行为测量量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4)基于家庭环境视角的青少年犯罪影响因素研究 ——以R市看守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对犯罪领域相关理论的探讨
        1.2.2 青少年犯罪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1.2.3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影响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青少年
        2.1.2 看守所
        2.1.3 青少年犯罪
        2.1.4 家庭环境
    2.2 理论基础
        2.2.1 犯罪社会学理论
        2.2.2 社会支持理论
        2.2.3 标签理论
        2.2.4 惯常行为理论
        2.2.5 社会治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R市看守所青少年犯罪现状分析
    3.1 R市看守所概况
    3.2 R市看守所青少年犯罪现状分析
        3.2.1 R市看守所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人口特征
        3.2.2 R市看守所青少年犯罪类型
        3.2.3 R市看守所青少年犯罪型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家庭环境视角青少年犯罪影响因素实证调研分析
    4.1 调研目的
    4.2 调研访谈问卷设计
    4.3 调研访谈问卷发放
    4.4 青少年犯罪行为影响因素实证调研结果分析
        4.4.1 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
        4.4.2 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
        4.4.3 家庭经济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
        4.4.4 家庭复原力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家庭环境视角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及建议
    5.1 强化社会支持和家庭教育互动,矫正青少年行为偏差
        5.1.1 加强社区与家庭之间的联动
        5.1.2 推动驻所社工队伍建设
    5.2 强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动,树立正确行为导向
    5.3 强化家庭抗逆力培育,打造家庭共同信念系统
        5.3.1 家庭成员形成共同的信念系统
        5.3.2 整合家庭的组织和资源系统
        5.3.3 建立家庭成员间良好的沟通模式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青少年犯罪影响因素研究访谈提纲

(5)江西农村地区青少年再犯罪问题介入研究 ——以南昌县M个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青少年
        2.1.2 留守儿童
        2.1.3 再犯罪
    2.2 相关理论
        2.2.1 认知行为理论
        2.2.2 生态系统理论
        2.2.3 抗逆力理论
    2.3 国内外预防干预青少年再犯罪研究现状
        2.3.1 社会学领域
        2.3.2 心理学领域
        2.3.3 社会工作领域
    2.4 研究述评
3.个案分析
    3.1 案主基本概况
        3.1.1 个人及家庭情况
        3.1.2 初次及再次违法犯罪情况记录
    3.2 案例来源—接案
        3.2.1 接案原因(介入优势)
        3.2.2 接案途径
    3.3 案例分析—预估
        3.3.1 问题诊断
        3.3.2 需求分析
        3.3.3 理论分析(家庭治疗理论)
4.个案实施过程
    4.1 个案实施过程—目标与计划
        4.1.1 服务目标
        4.1.2 服务计划
    4.2 个案实施过程—介入
        4.2.1 第一阶段:接触期
        4.2.2 第二阶段:改变期
        4.2.3 第三阶段:巩固期
    4.3 个案实施过程—评估
        4.3.1 过程评估
        4.3.2 结果评估
    4.4 个案实施过程—结案
        4.4.1 结案依据
        4.4.2 案主改变情况
        4.4.3 个案目标达成情况
5.总结与反思
    5.1 个案总结
    5.2 实践反思
    5.3 不足的地方
参考文献
致谢

(6)青少年偏差行为致因分析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核心概念释义
        1.3.2 偏差行为的类型
        1.3.3 青少年偏差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1.3.4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2.1 理论基础
        2.1.1 社会联结理论
        2.1.2 差别接触理论
        2.1.3 自我控制理论
    2.2 研究假设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测量工具及抽样方案
        3.1.1 测量工具
        3.1.2 抽样方案
    3.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3 变量说明
        3.3.1 因变量
        3.3.2 自变量
        3.3.3 控制变量
    3.4 数据资料分析方法
第四章 广州市青少年偏差行为现状及致因分析
    4.1 广州市青少年偏差行为现状
        4.1.1 广州市青少年偏差行为类型描述
        4.1.2 广州市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人口学特征
    4.2 青少年偏差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2.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相关性分析
        4.2.3 模型建立
        4.2.4 偏差行为Logit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章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偏差行为对策探讨
    5.1 增强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构筑个人防线
    5.2 增强青少年的家庭依附:构筑家庭防线
    5.3 增强青少年的学校和朋辈依附:构筑校园防线
    5.4 净化社区环境:构筑社区防线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青少年暴力犯罪现状分析及其预防 ——以暴力亚文化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暴力及暴力亚文化理论分析
    第一节 暴力的涵义和性质
        一、暴力基础定义
        二、暴力的性质详解
    第二节 暴力的理论解释与青少年暴力
        一、暴力产生的学理解释及其分类
        三、青少年暴力定义及其特点
    第三节 暴力亚文化
        一、暴力亚文化的定义
        二、暴力亚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我国青少年暴力犯罪现状解读
    第一节 青少年暴力犯罪现状
        一、青少年犯罪数据总体分析
        二、青少年暴力犯罪数据及其分析
    第二节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趋势
        一、青少年暴力犯罪总数居高运行
        二、青少年犯罪低龄低教育趋势
        三、手段方式的成人化与科技化
        四、犯罪流动性扩大范围更广
    第三节 青少年暴力犯罪特征
        一、犯罪动因的偶然性
        二、犯罪手段方式的残忍性
        三、危害结果侵蚀性
        四、犯罪结构形式的聚众性
第三章 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的相关性分析
    第一节 青少年接触暴力亚文化的来源和表现形式
        一、暴力意识
        二、暴力事件
        三、暴力传媒
    第二节 暴力亚文化的诱因规则
        一、内部规则——认同
        二、外部规则——模仿
    第三节 暴力亚文化的作用机制
        一、提供可模仿学习的犯罪类型
        二、破坏抵制犯罪的心理机制
第四章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文化防控
    第一节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国内外经验
        一、国外研究评述
        二、国内研究评述
    第二节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总体路径
        一、双重效应论与经济发展
        二、现代性“断裂”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文化惰距理论与文化氛围的营造
        四、社会控制论与社会管理创新
    第三节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文化措施
        一、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监管
        二、社会对法治文化的塑造
        三、学校对文化教育与宣传
        四、家庭和睦氛围的营造
        五、青少年文化素养的提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形势下国内青少年犯罪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基本内涵
    (一)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三)青少年犯罪的危害
三、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表现和成因
    (一) 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表现
    (二)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四、新形势下应对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和不足
    (一)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二)社会的主要做法
    (三)法律及理论研究方面存在不足
五、新形势下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一)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二)青少年犯罪监内服刑期的再教育
    (三)青少年犯罪判处缓刑后的矫正与监督
    (四)预防犯罪青少年刑满释放后再犯罪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广州市南沙区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基于社会治理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主要文献综述
        1.2.1 国外青少年犯罪研究现状
        1.2.1.1 国外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
        1.2.1.2 国外从社会治理视角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
        1.2.2 国内青少年犯罪研究现状
        1.2.2.1 国内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
        1.2.2.2 国内从社会治理视角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分析法
        1.3.3 实地调查法
    1.4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青少年
        2.1.2 青少年犯罪
        2.1.3 社会治理
    2.2 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
        2.2.1 社会控制理论
        2.2.2 社会学习理论
        2.2.3 公共治理理论
3 南沙区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征
    3.1 南沙区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3.2 南沙区青少年犯罪的特征
        3.2.1 犯罪主体特征:年龄层次低龄化,文化程度低层化,女性犯罪增多
        3.2.2 犯罪手段特征:呈暴力化、凶残化、智能化等特点,团伙作案比重加大
        3.2.3 犯罪类型特征:以侵财类为主体,吸毒人数剧增,犯罪类型趋于多样化
        3.2.4 犯罪心理与动机特征:呈冲动性、突发性、游戏性、易受刺激性等特点
4 南沙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1 个体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4.1.1 性意识的成熟与性道德的缺失
        4.1.2 独立意识的觉醒与认知能力的欠缺
        4.1.3 欲望需求的膨胀与价值判断的扭曲
        4.1.4 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价值选择的错位
    4.2 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4.2.1 家庭自然结构破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4.2.2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4.2.3 亲子关系不够融洽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4.2.4 父母的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4.3 学校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4.3.1 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容易产生闲散青少年
        4.3.2 教育模式偏离社会化目标,阻碍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养成
        4.3.3 教育内容不全面,影响青少年的全面、协调发展
        4.3.4 教育方法不科学,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4 社会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4.4.1 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
        4.4.2 成人娱乐场所的渗透侵蚀
        4.4.3 普通传媒的负面宣传
        4.4.4 互联网络的负面作用
5 南沙区青少年犯罪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5.1 南沙区青少年犯罪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5.1.1 责任主体不够明确
        5.1.2 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缺失
        5.1.3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不足
        5.1.4 社区矫治制度不够完善
    5.2 完善南沙区青少年犯罪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5.2.1 建立青少年犯罪社会治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
        5.2.2 构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体系的四道防线
        5.2.3 创建家庭辅导体系,提倡健康教育理念
        5.2.4 创新学校教育方法,改善教育结构和内容
        5.2.5 完善社区矫治制度,增强矫治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基于L省某管教所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2章 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青少年
        2.1.2 青少年犯罪
        2.1.3 青少年犯罪预防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控制理论
        2.2.2 综合治理理论
        2.2.3 破窗理论
第3章 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及案例分析
    3.1 L省未成年管教所的现状
        3.1.1 L省未成年管教所相关概况
        3.1.2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3.2 青少年犯罪的危害
        3.2.1 青少年犯罪对社会的危害
        3.2.2 青少年犯罪对家庭的危害
        3.2.3 青少年犯罪对学校的危害
        3.2.4 青少年犯罪对个人的危害
第4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4.1 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
        4.1.1 生理特征与青少年犯罪
        4.1.2 心理特征与青少年犯罪
    4.2 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原因
        4.2.1 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4.2.2 学校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4.2.3 社会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第5章 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对策
    5.1 国外预防青少年犯罪经验借鉴
        5.1.1 英国重视各方面资源的全面参与
        5.1.2 日本加强动机预防和条件预防
        5.1.3 美国设立青少年司法和犯罪预防机构
    5.2 社会工作介入建构预警机制
        5.2.1 开展个案社会工作
        5.2.2 运用社区工作方法介入青少年犯罪
        5.2.3 设立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5.3 完善青少年相关立法
        5.3.1 对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5.3.2 采取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司法手段和执法手段
        5.3.3 减轻青少年的惩罚力度
    5.4 加强青少年道德法律建设
        5.4.1 加强自我意识教育
        5.4.2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5.4.3 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5.5 优化青少年成长生活环境
        5.5.1 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
        5.5.2 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
        5.5.3 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5.5.4 严厉打击教唆青少年犯罪的行为和活动
    5.6 健全青少年综合治理体制
        5.6.1 建立综合治理防控系统
        5.6.2 建立和完善社区预防模式
        5.6.3 严格进行家庭监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四、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其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一般系统理论视角下校园网络欺凌防治研究 ——以新广中学“ACT”项目为例[D]. 许仲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基层政府协调社会力量预防留守青少年犯罪研究 ——以A地区为例[D]. 邢馨月.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偏差行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王庆.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4]基于家庭环境视角的青少年犯罪影响因素研究 ——以R市看守所为例[D]. 朱悦.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江西农村地区青少年再犯罪问题介入研究 ——以南昌县M个案为例[D]. 陈勇.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6]青少年偏差行为致因分析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杨宪国. 广州大学, 2019(01)
  • [7]青少年暴力犯罪现状分析及其预防 ——以暴力亚文化为视角[D]. 程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8]新形势下国内青少年犯罪及对策研究[D]. 吴家骏. 吉林大学, 2017(04)
  • [9]广州市南沙区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基于社会治理视角[D]. 徐轩.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10]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基于L省某管教所的实证研究[D]. 巴莹. 大连海事大学, 2017(09)

标签:;  ;  ;  ;  ;  

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