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教学教务工作职责及教务员素质要求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刘旭华[1](2022)在《浅谈加强高校教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文中研究说明高校教务员队伍是高校连接教学行政部门和师生的关键纽带,但其工作量繁重、待遇低、队伍流动性大、发展空间小。因此,加强高校教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需要改革相关机制,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和科研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使教务员队伍实现专业化,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张传东[2](2021)在《新时代提升高校基层教务员工作能力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层教务员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运行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工作开展的好坏事关高校院系的教学活动和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高低。本文在分析新时代高校基层教务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高校基层教务员工作能力的策略。
游春华,黄吉群[3](2020)在《高校教务员工作现状和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务员是教学管理不可或缺的执行者。高校教务员面临着责任重,压力大,工作事务庞杂,服务对象多元,待遇不高,缺少常态化的激励措施,岗位职责定位和人数配备不明确等工作现实问题。需要通过改变职能管理部门认识、组织定期培训交流、建构协同工作模式、完善评价激励机制等提升教务员的工作能力,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性保障。
黄桃梅[4](2020)在《独立学院教务员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文中认为独立学院不断发展的同时,对教务员的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务员在独立学院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为独立学院的管理工作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独立学院教务员的基本工作内容,随后分析了独立学院教务员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独立院校教务员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以此供各界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参考。
任慧娟,肖福礼,金守峰[5](2020)在《信息技术在教学业务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物联网与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革命,高校作为新技术的普及地,不仅需要教授新技术的原理,同时要结合新技术运用在教学中。由于目前教务管理系统存在耗费劳动力大、办公效率低、系统交互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教务管理系统现有的问题,本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论述了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教务员之间的交互式教务管理系统,并利用假设检验的方法论证了其在提高学生成绩中的作用。
江冰,顾焰波[6](2019)在《应用型本科二级学院教务员工作探析》文中提出二级学院教务工作承担着学院思想理念到具体实施的重要桥梁作用。其工作繁杂琐碎,但是决定整个二级学院的教学运行质量和师生的幸福指数。探讨分析教务员工作模式,以及如何提升效率显得尤其重要。
何志英[7](2019)在《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文中提出学校教务管理是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教务人员是学校教务工作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当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团队建设还不能满足需要。可通过引入激励机制,加强培训等措施提升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水平。
李劲珊[8](2019)在《高职院校教务处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框架下教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探索》文中提出近年来,高职院校迎来了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机遇,同时也给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带来了创新和转变的挑战。为解决教务处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框架下教务员队伍建设停滞不前的现状,本文提出以日常教学管理提效为抓手,提高教务处与二级学院教务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以新形势下教学管理新要求为引领,着眼于教学处内部与外部的管理协同和创新,提炼新质量意识和新教育理念并融合到日常教学管理中,促进二级学院教务员不断更新质量意识和教育理念,从而提高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成雪冬[9](2019)在《广东省高校编外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以MBA教育中心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根据2017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要求,高校和公立医院将保留事业单位的属性,取消其编制。目前,高校管理人员主要分为编制内管理人员、编制外管理人员两种,而编制外管理人员又分为短期合同工、劳务派遣、临时工三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形式的用人机制将是以后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大趋所在。近几年来,专业学位教育展现了飞跃式发展。作为第一个专业学位项目之一,MBA项目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迅猛,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作为MBA教育项目的管理人员,其工作积极性及创造力直接影响着MBA项目的管理水平及MBA教育发展的质量。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在系统回顾国内外关于高校基层管理及编外人员的相关激励机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激励、激励机制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对激励理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进行阐释,并对高校MBA教育中心编外管理人员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构建了MBA教育中心编外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模型,该模型的构建以公平公正、自我激励、权变、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为原则,以薪酬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培训机制、晋升机制、政策激励机制、情感激励机制为内容;通过该模型的构建,不断完善广东省MBA教育中心编外管理人员激励机制,使其组织文化更为团结向上、人岗配置更加优化合理、竞争氛围更加良性和谐、工作绩效更加优质高效,从而促进MBA教育项目的长效发展。
赵静[10](2019)在《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高校肩负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任,并承担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使命。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保证国家长效发展的基础,这不仅是教育学界的重要问题,而且是国家、社会发展必须重视的事情。高校必须培养创新人才,承担起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以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对创新人才的内涵结构做了创新性研究,探究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有助于深入理解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有利于高校科学制定培养目标,科学定位创新人才。再者,研究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对高校立足自身特色,更新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也有一定理论意义。本文将创新人才培养分为探索与改革两个阶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设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出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北京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分析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从培养理念、培养体系、培养方式、师资发展、环境管理五个方面对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分析,发现当前培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培养理念趋同、培养体系固化、培养方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缺少创新环境;原因是急功近利的大环境背景下,对创新人才的认识有偏差,创新人才培养容易受文化和体制的影响,加上保障条件的不足,导致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出现了问题。针对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五要素入手来解决:第一,升华人才培养理念;第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第三,优化人才培养方式;第四,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第五,营造创新环境。明确人才培养能够为高校办学指明方向,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与人才培养实践的顺利开展,科学合理的培养定位有利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其次,创新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最后,明确创新人才培养定位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不仅包含高校育人的使命,也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以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背景,立足高校长远发展,从实践的层次,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解决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低的问题。
二、数学教学教务工作职责及教务员素质要求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学教学教务工作职责及教务员素质要求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加强高校教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教务员工作的基本内容 |
(一)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
(二)学籍管理工作 |
(三)教材管理工作 |
(四)实践教学管理工作 |
(五)考务工作 |
(六)教师教学项目申报工作 |
二、高校教务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
(一)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 |
(二)教务员队伍人员待遇低、稳定性差、流动性大 |
(三)职称评审难度大,工作发展空间小 |
三、高校教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途径 |
(一)教学管理工作内容系统化 |
1. 教学资料管理系统化 |
2. 排课工作系统化 |
3. 考务工作系统化 |
4. 教学项目申报系统化 |
(二)工作流程网络化,简单化 |
1. 科学制定计划 |
2. 高效执行 |
3. 严格检查 |
(三)队伍专业化 |
1. 加强教务员的思想政治建设 |
2. 注重教务员的心理健康 |
3. 提升教务员的专业素质 |
4. 开拓教务员参与科研工作的途径 |
5. 完善激励机制 |
四、结语 |
(2)新时代提升高校基层教务员工作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高校基层教务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 认识不深刻,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职业倦怠倾向 |
1.1.1 认识不深刻,容易产生得过且过思想 |
1.1.2 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
1.1.3 有职业倦怠倾向 |
1.2 基层专职教务员少,压力大 |
1.3 处理信息技术技能不够熟练,参加培训不多,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
2 新时代提升高校基层教务员工作能力的策略 |
2.1 基层教务员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克服职业倦怠倾向 |
2.1.1 提高认识,工作要讲质量和效率 |
2.1.2 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
2.1.3 克服基层教务员的职业倦怠倾向 |
2.2 基层教务员要增强服务意识,统筹协调所兼职的工作 |
2.3 高校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
2.3.1 通过学习培训,提升基层教务员的个人素质 |
2.3.2 通过学习培训,提升基层教务员的业务技能 |
3 结语 |
(3)高校教务员工作现状和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方高校教务员现状分析 |
(一)工作责任重,压力大 |
(二)工作事务庞杂,服务对象多元 |
(三)待遇不高,缺少常态化的激励措施 |
(四)岗位职责定位和人数配备不明确 |
二、地方高校教务员的多重角色 |
(一)二级学院领导的协理员 |
(二)教师、学生的服务员 |
(三)教学过程的协调员 |
(四)教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员 |
三、提升教务员教学管理能力的途径 |
(一)改变职能管理部门认识,明确教务员工作的重要地位 |
(二)组织定期培训交流,提升教务员职业素养 |
(三)科学评价教务员工作,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
四、建构科学化的协同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率 |
(4)独立学院教务员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独立学院中教务员的基本工作内容 |
1.1 学生方面工作内容 |
1.2 日常活动处理工作内容 |
1.3 院校相关教师事务管理 |
1.4 考试事务的相关管理 |
2 独立学院教务员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 |
2.1 主观层面上分析 |
2.2 客观层面上 |
3 独立院校中教务员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
3.1 按照规章制度实行事务 |
3.2 运用技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
3.3 增强心理素质,树立正确工作态度 |
4 结束语 |
(5)信息技术在教学业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高校教务管理业务 |
1.教务员角色 |
2.教务员的工作内容 |
3.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三、信息化驱动下的教务管理 |
1.信息化 |
2.信息化教务新模式 |
3.信息化教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
四、交互式教务管理系统 |
1.交互式教务管理工作方法 |
2.交互式教务管理的优势 |
五、交互式教务管理系统在学生成绩中的应用 |
六、结论 |
(6)应用型本科二级学院教务员工作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二级学院教务员的工作特性 |
2 二级学院教务员的工作模式 |
2.1 教务常规工作模式 |
2.1.1 做好二级学院教师的教务工作 |
2.1.2 做好学生教务工作 |
2.1.3 其它教务工作 |
2.2 服务工作模式 |
2.2.1 服务二级学院领导 |
2.2.2 服务二级学院教师 |
2.2.3 服务二级学院学生 |
2.3 拓展工作模式 |
3 二级院系教务员工作效率低的原因 |
3.1 院系事务繁杂 |
3.2 教务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
3.3 缺乏激励奖励机制 |
4 提高二级学院教务员工作效率的策略 |
4.1 加强学习,提高教务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
4.2 建立科学有序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率 |
4.3 增强主动服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
4.4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工作潜能 |
(7)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当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团队建设现状 |
2.1 对教学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低 |
2.2 教务管理团队人员不稳定 |
2.3 教育管理观念落后 |
2.4 教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
3 在高职院校中教务管理团队出现的问题 |
3.1 难以提升教务管理团队整体素质 |
3.2 教务团队业务能力不足, 有待提高 |
3.3 教务管理研究意识需要加强 |
3.4 教育管理中缺乏高职院校特色 |
4 强化高职院校教务员队伍建设的意见 |
4.1 重视教务工作, 提升团队建设能力 |
4.2 引入激励机制, 完善管理制度 |
4.3 加强对教务员培训工作 |
4.4 教务员自身要努力, 不断提升自己 |
4.5 创新与彰显高职教育特色 |
5 总结 |
(9)广东省高校编外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以MBA教育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案设计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激励 |
2.1.2 激励机制 |
2.1.3 高校管理人员 |
2.1.4 高校编外管理人员 |
2.2 理论基础 |
2.2.1 激励理论 |
2.2.2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东省高校MBA教育中心编外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
3.1 问卷内容设计及结果 |
3.1.1 问卷内容设计 |
3.1.2 问卷统计结果 |
3.2 广东省高校MBA教育中心编外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
3.2.1 人员基本结构 |
3.2.2 工作条件 |
3.2.3 中心的组织架构及岗位人员设置 |
3.2.4 工作内容 |
3.3 广东省高校MBA教育中心编外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现状 |
3.3.1 工作现状分析 |
3.3.2 激励机制现状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工作积极性偏低 |
4.1.2 用人管理不规范 |
4.1.3 薪资福利不高 |
4.1.4 考核机制不健全 |
4.1.5 岗位晋升机制狭窄 |
4.1.6 职业培训机制不到位 |
4.2 原因分析 |
4.2.1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 |
4.2.2 人员意识滞后,用人机制转换任务艰巨 |
4.2.3 培训机制及晋升机制缺乏具体政策依据 |
4.2.4 内部评价体系和社会化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 |
4.2.5 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科学激励机制的构建及实施策略 |
5.1 激励模型设计目标、任务、思路 |
5.1.1 构建目标 |
5.1.2 构建任务 |
5.1.3 构建思路 |
5.2 构建原则 |
5.2.1 公平公正的原则 |
5.2.2 自我激励原则 |
5.2.3 权变原则 |
5.2.4 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5.2.5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原则 |
5.3 激励机制的实施策略 |
5.3.1 完善公平的薪酬机制 |
5.3.2 构建适合编外人员特点的绩效考评机制 |
5.3.3 构建合理的培训机制 |
5.3.4 构建畅通的晋升机制 |
5.3.5 政策激励机制 |
5.3.6 情感激励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的结论 |
二、研究的局限 |
三、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创新人才的相关概念 |
第一节 创新 |
第二节 创新人才 |
一、创新人才的内涵 |
二、创新人才的结构 |
第三节 创新人才培养 |
一、影响人才培养的要素 |
二、人才培养模式归类 |
第二章 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
第一节 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进程 |
一、探索起步阶段 |
二、摸索尝试阶段 |
三、深入思考阶段 |
第二节 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 |
一、国家层面 |
二、高校层面 |
第三节 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 |
一、多元选拔管理 |
二、学科交叉融合 |
三、指导教师责任制 |
四、营造创新氛围 |
第三章 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培养理念趋同 |
二、培养体系固化 |
三、培养方式单一 |
四、师资力量不足 |
五、缺少创新环境 |
第二节 创新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创新人才认识有偏差 |
二、文化和体制的影响 |
三、保障资源投入不足 |
四、急功近利的大环境 |
第四章 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
第一节 升华人才培养理念 |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
二、坚持学生中心地位 |
第二节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
一、更新培养方案 |
二、深化课程改革 |
第三节 优化人才培养方式 |
一、定性定量的选拔机制 |
二、鼓励研究性教学思维 |
三、加大实践教学投入 |
第四节 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 |
一、升级创新教师队伍 |
二、提高创新教学质量 |
第五节 营造创新环境 |
一、高校环境 |
二、社会环境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数学教学教务工作职责及教务员素质要求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加强高校教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 刘旭华. 大学, 2022(01)
- [2]新时代提升高校基层教务员工作能力的研究[J]. 张传东.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4)
- [3]高校教务员工作现状和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 游春华,黄吉群. 职业教育(中旬刊), 2020(12)
- [4]独立学院教务员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J]. 黄桃梅.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20(26)
- [5]信息技术在教学业务管理中的应用[J]. 任慧娟,肖福礼,金守峰.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0(06)
- [6]应用型本科二级学院教务员工作探析[J]. 江冰,顾焰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24)
- [7]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 何志英.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8]高职院校教务处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框架下教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探索[J]. 李劲珊. 教育现代化, 2019(48)
- [9]广东省高校编外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以MBA教育中心为例[D]. 成雪冬.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10]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D]. 赵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