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牌战略与入世后的中国企业(论文文献综述)
阴雅婷[1](2017)在《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研究 ——基于广告传播的视角(1978-2015)》文中提出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许多知名品牌早已成为国家文化的代名词,如苹果、可口可乐、麦当劳、迪士尼等,不仅在美国本地,而且在全球各地源源不断地以各种品牌传播形式输出美国文化价值观。这些世界级品牌通过青春流行文化和多元文化的铸造表现自我,并通过对外传播品牌精神文化,尝试着在这个多元化而又和谐的世界中构建一种国际性的、友好的资本主义乌托邦视野,其完整、成熟的品牌象征性符码已经等同于文化本身。反观中国本土企业,绝大多数一直以来都缺乏品牌文化意识,未能重视品牌文化传播对消费者的影响,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价值和作用。从1978年至2015年,中国本土品牌文化的传播过程并非是直线式的、跳跃式的,新的发展阶段也不是完全取代之前的发展阶段,而是在某个过渡时期,前后两个阶段互相交错、重叠,并继续在共存并进中此消彼长,最终表现为今天的品牌资产文化呈现、品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虽然中国品牌的核心理念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由不尽相同的文化价值主导,但在同一个时期,上一时期主导性的品牌文化价值并不会消失,而是与这一时期主导性的品牌文化价值交融化合、共存并进,共同丰富并影响当时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同时,虽然中国当代企业的品牌文化在广告的表现和传播中,于不同时期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但是,即使是同一阶段主导性的品牌文化传播也受到多种广告事件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该时期政治、经济、媒体、文化等多重因素与关系交互作用的结果,凸显出该阶段的品牌文化传播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显着特征。本论文从广告的内容表现与传播、广告的消费文化表现、广告的艺术审美表现三个角度,观察1978年~2015年中国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轨迹与规律,考察品牌文化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价值取向产生的影响,促使中国企业反思自身的品牌营销策略与品牌国际化道路。经过梳理发现,20世纪80年代,外商品牌的涌入唤醒了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中国本土品牌文化整体上处于品牌符号文化的传播阶段;20世纪90年代,虽然过度的商业化、功利化追求,使相当多的本土企业一度忽视了品牌理念文化的建设,但是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用下,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文化逐渐进入到品牌附加价值文化的传播阶段,21世纪初至今,在企业并购重组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品牌资产问题,逐步意识到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重要地位,于是,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文化进一步迈向品牌资产文化呈现,以及数字化媒体环境下的品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阶段。从整体上看,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文化传播呈现出现代化、多元化和美学化的特征和趋势,企业和消费者的品牌文化意识也在不断发展成熟。
李文讯[2](2011)在《实施名牌战略 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文中研究说明该文论述了泉州市培育名牌的现状、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存在问题,提出了实施名牌战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若干建议。
李宝峰[3](2008)在《入世保护期中国公司国际化战略与绩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战略管理理论认为公司国际化是公司的一种成长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因此“国际化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点,出现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结论。同时,这些研究基本上以发达国家公司为研究对象,缺少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针对中国入世保护期内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证研究,更缺乏有中国特色的变量,本文提出以入世保护期的视角进行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与绩效的研究。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库的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期、国际化、特定优势转移、国有企业和公司绩效构成一定逻辑关系,提出4组10个假设,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2001、2004和2006年符合统一条件的上市公司进行包括多元回归在内的实证研究以及4家公司的结构性案例分析。在对研究结果讨论的基础上,本文得到以下结论:一、保护期内公司国际化程度呈U型变化;二、保护期内公司绩效呈倒U型变化;三、因中国国际化尚处于初级阶段,未达到“门槛值”,因此保护期内公司国际化与绩效呈现复杂的交互和交替状态;四、保护期内,国有企业与国际化程度呈现负相关;五、保护期内,特定优势对公司绩效影响不显着;六、保护期内,海尔绩效仍处与J型的左边;七、国际化要考虑成本和时机,不要急于国际化,但要明确国际化战略,形成特定优势,注意“门槛效应”和“破窗理论”。本文针对我国入世保护期这一特殊环境,研究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以及国际化程度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结论,出现了新的解释。首先,这是新的情景嵌入下的研究,参与了国际相关学术研究的对话,丰富和补充了该领域的研究;第二,得到的结论对指导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借鉴意义;第三,有助于对保护期内中国公司的战略和国际化进程进行评估,作为政府出台相应措施的参考;第四,对国际化中的中国特色变量—是否为国有控股进行实证研究,对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民经济质量有一定借鉴意义;第五,运用比较规范和国际通行的实证研究方法弥补了国内企业国际化研究缺乏实证研究的不足,同时采取案例研究方法,有助于揭示中国公司国际化的内在特征,可能促进国内相关研究的纵深发展。
唐平[4](2008)在《对中国企业商标战略的法律思考》文中指出商标是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标记,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黄金名片”,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知识产权。商标的财产价值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来讲早已成为共识,它在企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所认可。商标法律制度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开端,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企业商标及企业商标战略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现代管理学对企业管理提出科学化、法律化、民主化的要求,而企业商标战略正是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运用商标法律制度提供的保护手段,促成商品或服务占领市场的科学的总体性谋划。本文正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企业商标战略概论。从分析企业商标战略的概念入手,特别提出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该概念,并对比相近的名牌战略,品牌战略等概念,最后分析了实施商标战略的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二部分:企业商标策略的法律分析。商标策略是企业为实现商标战略的目标及任务而运用的具体技巧、手段和方法。其内容具体多样性,变化性的特点,文中拟对其进行初步的纵向分类。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做法律分析,叙述了商标的设计选择,注册使用以及保护不同阶段的策略要点。本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内容之一。第三部分:企业创立驰名商标相关法律问题。创立驰名商标是企业商标战略的根本目标,也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本章从驰名商标的概念和国内外法律制度环境入手,提出了其对企业发展的六点重要作用。随后提出了企业创立驰名商标的环节。最后论述了驰名商标的保护和发展问题。第四部分:企业商标战略的重要外部资源-政府和中介。商标的重要作用逐步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商标也正在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法宝。在一定程度上,高知名度商标群聚集的品牌效应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本章就政府在商标战略中的作用做了初步的探讨。同时对商标中介的现状和作用也略做了分析。第五部分:通过生动的实际案例:深圳飞亚达集团成功实施商标战略的分析,对在目前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形势下,我国企业如何通过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这一市场商战利器开拓、占领国内外市场的作用,培育商标资产价值,从而立企业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侯胜田[5](2008)在《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世界家具制造业在向中国加速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家具出口国。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家具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市最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但是,在国际国内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最近几年,面对家具产业区域集聚日趋明显的趋势,北京家具产业在国内市场的相对竞争优势已经丧失,企业普遍面临着竞争力下降、增长乏力的问题,部分企业甚至陷入生存困境,企业关门、倒闭现象严重。现有流行的企业战略和竞争力分析范式,并不能完全反映现阶段北京家具企业的实际情况,更难以有效地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北京家具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广泛而深入的概念框架和方法体系,以应对产业与环境的复杂关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本论文采用标杆对比分析、案例研究、实地访问、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集成研究方法,在总结以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战略研究的基础上,用新的视角探讨北京家具企业如何获取持久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发展。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北京家具企业与国内领先地区深圳的对比分析;北京家具企业竞争的优势和劣势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障碍的根源分析;如何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来提升北京家具企业的竞争力;如何通过构建核心竞争力获得企业持久竞争优势;持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责任竞争力、和谐利益攸关方关系、文化竞争力、学习与创新能力在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和实现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北京家具企业成熟度分类;不同类型家具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等。结论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制定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培育核心竞争力是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获取持久竞争优势是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软实力是北京家具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责任力、文化力、学习力与创新力是软实力的四大要素,也是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和谐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和鼓励创新是北京家具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加快产业整合,重视产业集聚效应,有利于北京家具企业和区域产业提升竞争力。不同类型的家具企业在进行战略选择时,应根据企业的成熟度,结合行业成熟度及产业环境的变化,综合进行决策。本论文试图在理论应用上有所创新,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由宏观领域引向微观领域——企业,这一经济基本单位的研究与应用,针对北京家具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家具企业如何培育可持续竞争力、成长型和成熟型家具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等提出了具体对策与措施建议,同时,在分析和论述如何通过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方面提出了新的设想和观点。论文还进一步论述了近年来企业战略理论领域的一些创新性论点,如软实力是持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用企业利益攸关方共同利益最大化取代只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传统观点;责任也是竞争力;如何兼顾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如何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环境责任的统一;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利益攸关方的关系;处理好利益攸关方的关系,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企业生态,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等。在研究过程中,除用标杆分析法将北京家具企业与国内领先地区深圳对比分析外,还选择“中国家具大王”——天坛家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企业管理人员座谈会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天坛家具的成功原因,实证分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和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途径。在案例研究中,还借鉴试验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如在分析企业隐性竞争优势时采用了因果映射法。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用新的视角探讨北京家具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与途径;希望研究的结果不仅能丰富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企业战略理论,而且可以用来指导北京家具企业通过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持久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北京家具企业在中国家具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并进而促进北京家具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北京的宏伟蓝图。
张玉虎[6](2006)在《引进外资与实施名牌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名牌是品牌的一部分,是品牌中的佼佼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已经成为推动企业成长壮大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无形力量。名牌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增值效应。一个企业拥有名牌,既表明其经济实力和市场地位,也反映其持续发展力的大小;一个国家拥有名牌或拥有多少名牌,既是衡量其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也反映着该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名牌已成为其立足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金钥匙。谁拥有名牌,谁就能够货如轮转,财源滚滚;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创立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截至2004年,共利用外资5621亿美元。外资的大量涌入,使我国名牌获得了改造、发展的资金技术,推动了我国名牌企业的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换代和竞争力的提高。如走向世界的“海尔”、“联想”等。但随着外资的引入,许多外国名牌大举进入我国市场,这些外国名牌以其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和雄厚的资金技术对我国名牌进行“围剿”:挤占市场份额,消灭我国名牌等。如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的“富康”汽车、“白猫”洗衣粉等。外资对我国名牌的“围剿”,造成我国名牌这笔无形资产的巨大损失。因此,在日益激烈的当代国际竞争中,如何正确处理引进外资与保护我国名牌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国产名牌能否立足国内并走向世界,而且还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本文在阐述名牌战略的作用及意义后,就外资对我国名牌的威胁进行实例分析,结合美国企业名牌战略的经验,提出我国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措施。本文按以下思路展开:第一章:实施名牌战略的作用及意义。要实施名牌战略,首先要探讨何谓名牌,名牌与普通品牌的区别,名牌的实质。其次要研究名牌的作用,我国名牌与世界名牌的差距有多大。最后阐述实施名牌战略对我国企业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第二章:外资对我国名牌的威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数千亿美元的外资。这些外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挤压和消灭我国的名牌,造成国产名牌无形资产的流失。本部分重点介绍了外资进入我国汽车行业、信息通讯行业、啤酒行业等名牌领域的现状,并对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名牌领域的形式、原因和结果进行实证
陈平[7](2006)在《我国服装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素有“衣冠之国”的美称,也是目前世界服装产量和出口量第一的大国,但我国还不是纺织服装的强国,因为至今还没有真正的国际品牌。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量大,主要不是靠品牌,而是靠成本低廉、劳动力丰富和大规模生产。所以在名牌称雄的国际市场,我国服装的出口主要靠替国际名牌完成生产环节:定牌或贴牌生产,换取低廉的加工费。但服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迫使世界级品牌不断压低成本,因而留给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而一些欠发达国家凭借其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有取代我国内地加工基地的趋势。同时,许多企业由于专注于定牌生产而忽视了自有品牌的发展,加之入世后国际品牌的猛烈冲击,使得很多“中国名牌”危在旦夕,我国服装品牌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综合经济实力已进入世界前列,但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凤毛麟角。加入“WTO”之后,有利于拓展国际市场。然而,对于国内大多数服装品牌企业来说,面对“WTO”的机遇,面对国际市场强大竞争对手的重压,它们在服装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方面都相对处于劣势。可喜的是,在纺织服装业大规模产业调整过程中,有相当多企业茁壮成长起来,并且多元化发展开来。国内已有相当着名的服装品牌正着手实施国际化战略,比如,“杉杉”、“雅戈尔”、“鹿王”、“鄂尔多斯”等等,都已经开始迈向国际,使品牌国际化。虽然都仅属于刚刚起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个好兆头。当新形势到来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应该更远,我国要成为世界服装强国,就必须“走出去”,走国际化之路。 缺乏有效竞争战略是我国服装企业落后的关键原因之一。目前最适合中小型服装企业的战略是目标集中的差异化战略,所以实力不大的中小企业往往始于目标集中的差异化战略。其中所谓的目标集中就是集中诉求特定的某一、二个目标市场,设计和销售适合该市场的独特产品,企业争取以此为支点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随着差异化实力的增强,企业逐个拓展目标市场,推出一系列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实现目标宽广的差异化。 品牌是企业的战略资产,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建树国际品牌是我国服装企业摆脱落后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难以满足发达国家市场对品牌差异化的要求、在国内形成的品牌价值无法复制到国外、缺乏有效的战略性品牌管理,已成为弱势地
林浩莉[8](2004)在《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名牌战略探讨》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下竞争的日益加剧,名牌战略成为许多企业最有效和最成功的战略之一。实施名牌战略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经济地位有着重要意义。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有力保障。本文从企业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张庆滨[9](2004)在《论入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加入WTO后,对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冲击。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阐述企业文化的构成、特点,较为全面的剖析了企业文化的内容体系,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了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文章全面分析了入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及要求,并提出加入WTO后,中国企业文化重构的思考,并深入剖析了国内知名大企业在入世后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典型案例。最后,笔者认为,面对入世,中国企业必须采取六大应对措施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全方位全过程地输入文化活动,中国企业才能在重塑企业文化战略的指导下,迎战WTO。
卢进勇[10](2003)在《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海外直接投资》文中研究指明本篇论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海外直接投资的关系问题。论文共分9章,分别阐述和分析了本文研究的意义与重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与评价指标、中外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国企业在国际性评比中的排名与地位分析、企业国际竞争力与海外直接投资、海外投资的策略选择、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措施建议、具体企业案例研究和本文所得出的主要结论等方面的内容。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中国的一个国家战略,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考虑到加入WTO后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与挑战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当今的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生产投资国际化和市场开放化,导致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这些现象的出现给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要求我们的企业不仅要敢于竞争,还要善于竞争,不仅要在国内参与竞争,还要到国外去竞争,不仅要发展对外贸易,还要开展对外投资,创办海外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大批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的跨国公司。一批大、中、小兼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的存在,是中国取胜国际竞争的坚实基础。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寸步难行,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也难于立足于国际市场。要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就必须千方百计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企业的国际投资竞争力。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因“走出去”战略的实行而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从商品输出为主的阶段走向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并举的阶段。从直接投资的角度来讲,资本输出实质上就是输出企业,一同输出的还包含技术、管理和品牌等。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进入一国市场的步骤来看,今后还会发展到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品牌输出三结合的更高阶段。目前,中国企业中只有海尔集团等少数企业做到了上述三个输出的结合,初步开始了从中国品牌向世界品牌的演变过程。当前,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企业对外经济活动中除贸易以外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比较优势不仅是开展对外贸易的基础,也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没有国际竞争力就无法有效地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就无法在国外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本文在研究和表述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结合法、中外比较分析方法、案例剖析方法和实证方法等。本文主要的创新和特点是:(1)从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入手分析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问题,即重点从可能性的角度进行研究,阐述国际竞争力与海外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从而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角度的研究,目前在国内相关研究中属于创新。 (2)对现有的企业国际竞争力概念进行了修改和重新定义,增加了体现对<WP=11>外投资内容的表述,从而克服了竞争力定义中忽视对外投资的现象。另外,在第一和第二章中还对目前有关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以及相关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分析和恰当的评价,为本文其他部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3)与此同时,研究分析了企业国际竞争力在海外投资中与在对外贸易中表现的区别,提出了企业国际投资竞争力的新概念,认为应将企业国际竞争力分为企业国际贸易竞争力和企业国际投资竞争力两个方面。国际投资竞争力与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展示企业的项目投融资、技术、管理和品牌方面的竞争力,而后者主要代表的是产品、价格、质量、服务、营销和品牌等方面的竞争力。换句话说,对外投资对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特殊要求。(4)对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实证考察。通过对中外500强企业的多角度对比分析,以及对9个系列和两个机构总共11个系列国际企业评选结果的研究,较全面地把握了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总体情况。我们可以用三句话来形容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提升迅速,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仍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5)提出了企业海外投资中应当遵循的7大策略。这7大策略的提出是在分析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实际情况之后提出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6)基于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竞争力的分析,认为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四个不平衡因素强化了海外投资的可能性。这四个不平衡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成熟程度不平衡、企业国际竞争实力不平衡、居民收入水平不平衡。(7)在政策措施建议一章中,提出政府在对企业海外投资实行监管的同时,要特别重视采取措施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如制定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实施方案和成立相应的社会促进机构等。企业国际投资能力低,海外投资业务的发展必将受到影响,这与监管工作的总目标是矛盾的,因为监管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8)在分析问题和阐述观点时,比较全面地收集和整理了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与海外投资方面的统计资料和研究信息,尽可能使用最新最全的统计数据和图表,全文中应用的图表数量近70张,以求增加论证的力度和分析的深度。
二、名牌战略与入世后的中国企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名牌战略与入世后的中国企业(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研究 ——基于广告传播的视角(1978-201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
一、问题的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理论与相关研究 |
一、相关理论 |
二、相关研究 |
第三节 解决的主要问题 |
一、品牌文化核心概念的界定 |
二、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历史分期 |
三、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相关问题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基本框架 |
一、采取的研究方法 |
二、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一章 品牌的文化本质 |
第一节 品牌与文化 |
一、品牌的文化内涵 |
二、品牌是商品的文化符号 |
三、品牌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资本 |
四、品牌文化资本对经济资本的还原 |
第二节 品牌文化的"无意识"自然发展 |
一、品牌符号的文化雏形 |
二、品牌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商业广告的恢复 |
三、本土品牌文化的"无意识"生长 |
第二章 商品经济下的品牌符号文化孕育 |
第一节 品牌符号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 |
一、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调整与社会变化 |
二、社会转型期的文化思潮 |
第二节 品牌符号文化的构建与传播 |
一、企业初具品牌符号文化意识 |
二、品牌符号文化保护意识不足 |
三、品牌符号文化的传播 |
四、CI——系统化的品牌形象文化战略 |
五、品牌文化传播方式的跨越式发展 |
第三节 品牌审美消费文化的萌发 |
一、品牌符号文化的传统艺术性 |
二、广告视觉文化符号揭起品牌之路 |
三、品牌文化表现形式的艺术化 |
第四节 感性诉求:品牌文化的情感构建 |
一、品牌文化物质层面的情感构筑 |
二、品牌理念文化的感性诉求 |
第三章 名牌战略下的品牌理念文化匮乏 |
第一节 新时期的名牌战略 |
一、名牌战略兴起的社会背景 |
二、政府推动下的"名牌工程" |
第二节 名牌战略下品牌文化的空心化传播 |
一、品牌文化的核心——理念文化的缺失 |
二、企业的品牌理念意识淡薄 |
三、品牌文化的规范化传播 |
第三节 本土品牌广告中初现的理念文化 |
一、传承民族文化——食品饮料类广告 |
二、传播现代品牌理念——美容与个人护理用品类广告 |
三、以情感文化定位——家用电器类广告 |
四、突出品牌物质文化——交通品类广告 |
五、以理性文化诉求实现差异化——药品及保健品类广告 |
六、传导新型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形象类广告 |
第四章 市场经济下的品牌附加价值文化凸显 |
第一节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品牌文化传播 |
一、消费者品牌文化意识增强 |
二、品牌附加价值文化的"攻心战" |
第二节 品牌附加值文化中的消费主义色彩 |
一、消费主义文化的品牌传播 |
二、品牌中的消费主义文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
第三节 品牌文化定位实现品牌差异化 |
一、从"心"出发的品牌文化定位 |
二、品牌文化定位的价值诉求 |
第四节 品牌文化传播的窄化与扭曲 |
一、广告文化表现的"双重扭曲" |
二、品牌文化传播的民族精神与平民意识 |
三、广告生产的身体文化符号 |
第五章 经济全球化下的品牌资产文化呈现 |
第一节 品牌资产文化的建构 |
一、顾客资产驱动品牌资产 |
二、由浅入深的品牌资产文化建构 |
第二节 品牌资产文化的传播 |
一、品牌资产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
二、品牌资产文化的复合式呈现 |
第三节 广告文化价值观体现品牌资产文化 |
一、广告价值诉求体现品牌理念 |
二、西方现代文化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
三、外商与本土品牌广告中所呈现的文化价值观比较 |
四、中国本土品牌资产文化日趋多元化 |
第六章 数字化时代下的品牌文化多元化发展 |
第一节 数字媒体环境下品牌文化多元化传播 |
一、品牌事件导入品牌认知 |
二、品牌体验构建品牌文化 |
三、病毒式营销传播品牌文化 |
四、整合品牌传播提升品牌价值 |
五、品牌忠诚:品牌资产文化的核心与体现 |
第二节 品牌审美文化的数字化协同共建 |
一、广告审美提升品牌传播效果 |
二、企业与消费者协同共建审美理想 |
三、消费者积极的品牌态度驱动品牌忠诚 |
第三节 品牌文化传播场域中的多元权力关系 |
一、经济力量对"品牌文化传播"的构筑 |
二、大众媒体对"品牌文化"的广泛传播 |
三、政策法规对"品牌文化传播"的规范 |
四、西方消费文化对"品牌文化传播"的推动 |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发现 |
一、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轨迹与规律 |
二、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影响因素与特征 |
三、品牌文化传播的价值实现 |
四、品牌文化传播的战略启示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的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2)实施名牌战略 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1 名牌培育现状 |
1.1 名牌产品数量逐年增多, 占全省比重较大 |
1.2 名牌产品区域分布与行业分布特点 |
1.3 支柱产业名牌优势凸显 |
2 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
2.1 企业规模扩大、综合实力增强 |
2.2 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突出 |
2.3 大中型名牌生产企业规模效益明显 |
3 名牌建设存在问题 |
3.1 名牌产品的行业过于集中, 新兴产业名牌少, 技术含量不高 |
3.2 名牌产品的外向度仍不高 |
3.3 质量稳定性有待提高, 品牌运用效率不高 |
3.4 企业规模小, 有实力名牌少 |
4 实施名牌战略, 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
4.1 加强宣传, 营造名牌发展良好氛围 |
4.2 提高产品质量和强化服务意识, 确保名牌战略实施 |
4.3 通过名牌战略充分发挥聚集效应, 壮大产业集群 |
4.4 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走多元化的品牌之路 |
4.5 千方百计培育自主出口品牌, 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 |
4.6 加强法律意识, 注重名牌保护 |
(3)入世保护期中国公司国际化战略与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概念界定 |
1.3.1 入世保护期的概念及其界定 |
1.3.2 中国公司的概念及其界定 |
1.3.3 公司国际化的概念及其界定 |
1.3.4 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概念界定 |
1.3.5 公司的特定优势与竞争优势 |
1.3.6 公司绩效的说明 |
1.4 研究的内容、意义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流程 |
1.6 本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世界贸易组织概述 |
2.2 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的基础理论 |
2.2.1 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
2.2.2 现代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基础理论 |
2.2.3 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研究 |
2.3 公司国际化战略进程的相关研究 |
2.3.1 国际化阶段论(U-M模型) |
2.3.2 与创新相联系的国际化进程理论(I-M模型) |
2.4 战略管理研究视角的文献综述 |
2.4.1 战略、环境与组织视角的国际化研究 |
2.4.2 资源视角的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 |
2.5 企业国际化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 |
2.6 国内学者对中国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外公司国际化的发展历程比较 |
3.1 公司国际化总体趋势 |
3.2 中国公司的国际化发展历程 |
3.2.1 我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几个阶段 |
3.2.2 我国公司国际化取得的主要成绩及成功经验 |
3.3 国外公司国际化发展历程 |
3.3.1 主要发达国家公司国际化发展历程 |
3.3.2 其他发展中国家公司国际化发展概述 |
3.4 我国公司与外国公司国际化发展趋势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公司国际化战略与绩效的模型 |
4.1 研究假设 |
4.1.1 入世、国际化程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
4.1.2 公司性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
4.1.3 入世、国际化程度、特定优势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
4.2 模型的建立 |
4.2.1 入世的影响 |
4.2.2 国际化的影响 |
4.2.3 公司特定优势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公司国际化战略与绩效关系的数量分析 |
5.1 研究设计与方法 |
5.1.1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
5.1.2 变量的测量与统计方法 |
5.2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库的统计结果及分析 |
5.2.1 保护期内公司国际化程度与公司绩效的比较分析 |
5.2.2 保护期内公司研发密集度和广告密集度的调节作用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中国公司国际化战略与绩效关系的案例研究 |
6.1 研究对象与案例选择 |
6.2 案例描述 |
6.2.1 海尔集团 |
6.2.2 联想集团 |
6.2.3 中国石油集团 |
6.2.4 万向集团 |
6.3 案例综合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中国公司国际化战略与绩效关系的结论及其对策建议 |
7.1 假设检验结果总结 |
7.2 研究结果讨论 |
7.2.1 保护期内中国公司国际化程度与绩效的讨论 |
7.2.2 保护期内国际化程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的讨论 |
7.2.3 保护期内公司特定优势对公司绩效影响的讨论 |
7.3 研究结果的实践启示 |
7.4 思考与建议 |
7.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后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详细摘要 |
(4)对中国企业商标战略的法律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三、研究的思路框架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企业商标战略概论 |
第一节 企业商标战略含义 |
第二节 我国企业商标战略的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 |
第二章 企业商标策略的法律分析 |
第一节 商标选择 |
第二节 商标注册 |
第三节 商标使用 |
第四节 商标保护 |
第三章 企业创制驰名商标相关法律问题 |
第一节 驰名商标的含义及其构成特征 |
第二节 创立驰名商标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
第三节 企业创立驰名商标路径 |
第四章 企业商标战略的外部因素:政府与中介 |
第一节 地方政府对企业商标战略的外部支持 |
第二节 发展规范商标中介服务机构 |
第五章 案例研究:深圳“飞亚达”公司的驰名商标战略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3 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2.2 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 |
1.3 研究总体构思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1.3.3 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
2 相关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
2.1 竞争力理论 |
2.1.1 主要竞争力理论及演进 |
2.1.2 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 |
2.2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基本思想 |
2.2.2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主要理念 |
2.3 其他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理论的讨论 |
2.3.1 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攸关方 |
2.3.2 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与企业创新 |
2.3.3 产业集群与集聚效应 |
2.3.4 企业生命周期与成熟度 |
3 中国家具产业状况与发展趋势 |
3.1 中国家具市场概况 |
3.1.1 中国家具行业基本状况 |
3.1.2 中国家具贸易与进出口状况 |
3.1.3 中国家具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
3.2 中国家具业发展趋势与企业集聚状况 |
3.2.1 中国家具市场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
3.2.2 中国家具行业企业集聚状况 |
4 北京家具企业状况与竞争力分析 |
4.1 北京家具产业与企业状况 |
4.1.1 北京家具产业基本状况 |
4.1.2 北京家具行业的沿革 |
4.2 北京家具产业与深圳的比较分析 |
4.2.1 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标杆对比分析法 |
4.2.2 北京与国内领先城市深圳的比较分析 |
5 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
5.1 北京家具企业SWOT分析 |
5.1.1 分析所采用的方法: SWOT分析 |
5.1.2 北京家具企业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
5.1.3 北京家具企业竞争机会与挑战分析 |
5.1.4 北京家具企业发展落后的根源 |
5.2 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
5.2.1 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总体思路 |
5.2.2 北京家具企业的类型与战略选择 |
5.2.3 北京家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机制 |
6 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建议 |
6.1 关于提升北京区域家具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
6.1.1 重视产业区域集聚效应,加快区域家具产业整合 |
6.1.2 差异化北京家具产业定位——北京设计,中国制造,世界品牌 |
6.2 关于北京家具企业软实力培育措施建议 |
6.2.1 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和谐企业文化 |
6.2.2 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学习能力 |
6.2.3 强化营销方式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
6.3 关于不同成熟度家具企业的竞争战略建议 |
6.3.1 成长型家具企业的竞争战略 |
6.3.2 成熟型家具企业的竞争战略 |
7 北京家具企业个案研究:天坛家具 |
7.1 研究天坛家具的原因 |
7.1.1 天坛家具简介 |
7.1.2 选择天坛家具的原因 |
7.2 案例研究方法 |
7.2.1 实地调查目的与思路 |
7.2.2 实地调查方法 |
7.3 访谈结果 |
7.3.1 天坛家具的竞争优势与业绩 |
7.3.2 天坛家具的持久竞争力及其来源 |
7.3.3 天坛家具的企业文化 |
7.4 访谈结果解释与相关措施建议 |
7.4.1 访谈结果的解释 |
7.4.2 相关措施建议 |
8 研究总结及未来研究展望 |
8.1 论文研究结论总结 |
8.2 论文创新、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
8.2.1 论文创新之处 |
8.2.2 论文不足之处 |
8.2.3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博士生期间部分成果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附件 企业管理人员面访与座谈会提纲 |
致谢 |
(6)引进外资与实施名牌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实施名牌战略的作用及意义 |
一、名牌 |
(一) 名牌的概念 |
(二) 名牌的实质 |
(三) 名牌与普通品牌的区别 |
二、名牌的作用 |
(一) 市场控制作用 |
(二) 价值增值作用 |
(三) 资源优化作用 |
(四) 社会文化作用 |
(五) 积累作用 |
(六) 扩散作用 |
(七) 经济带动作用 |
三、我国名牌与世界名牌的差距 |
四、我国实施名牌战略的意义 |
(一) 实施名牌战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二) 实施名牌战略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三) 实施名牌战略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 |
第二章:外资对我国名牌的威胁 |
一、我国引进外资情况概述 |
二、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名牌领域的现状 |
(一) 汽车行业 |
(二) 信息通讯行业 |
(三) 啤酒行业 |
(四) 其他行业 |
三、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名牌领域的途径 |
(一) 抢注和假冒我国名牌中的知名商标 |
(二) 通过倾销、合资和独资挤占我国名牌的市场 |
(三) 通过控股输入本国名牌 |
四、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名牌领域的原因 |
(一) 企业缺乏创新观念,名牌保护意识淡薄 |
(二) 企业规模小,难以与世界知名品牌抗衡 |
(三) 法规、政策不完善,是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名牌领域的主要原因 |
五、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名牌领域的结果 |
(一) 市场问题 |
(二) 名牌问题 |
(三) 控股问题 |
(四) 产业安全问题 |
第三章:美国企业的名牌战略及其启示 |
一、美国企业的名牌战略 |
(一) 宣传和保护战略 |
(二) 质量支撑战略 |
(三) 技术创新战略 |
(四) 市场细分战略 |
(五) 规模牵引战略 |
(六) 服务配套战略 |
二、美国企业的名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
(一) 正确的品牌宣传,及时的品牌保护 |
(二) 注重产品质量,重视技术创新 |
(三) 准确市场细分,扩大企业规模 |
(四) “顾客至上”的服务战略 |
第四章:开放体制下我国名牌战略的实施 |
一、微观方面 |
(一) 坚决扞卫我国名牌地位 |
(二) 大力提升我国名牌竞争力 |
(三) 正确评估我国名牌价值 |
(四) 培养我国名牌企业家 |
(五) 利用外资促进我国名牌走向世界 |
二、宏观方面 |
(一) 完善法律法规,为我国名牌成长提供法律保障 |
(二) 制定产业政策和优惠政策,为我国名牌成长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
(三) 构筑信息平台,为我国名牌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
(四) 培育国民国货情结,支持我国名牌发展 |
(五) 适当运用政治手段,加强我国名牌、产业的安全保护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我国服装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理由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文献综述 2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 |
2.1 服装行业的特点 |
2.1.1 服装行业发展的三大优势 |
2.1.2 服装行业竞争的主要特点 |
2.2 服装企业的现状 |
2.3 服装国内市场 |
2.4 服装进出口 3 我国服装品牌的现状与矛盾 |
3.1 品牌与品牌战略理论 |
3.1.1 品牌管理 |
3.1.2 服装品牌的确立 |
3.1.3 品牌经营 |
3.2 我国服装品牌的运作状况 |
3.2.1 名优企业与名牌产品 |
3.2.2 中国国产服装品牌的差距 |
3.3 我国服装品牌竞争力影响的研究 |
3.4 我国服装业的出路——品牌经营 |
3.4.1 成功的品牌经营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
3.4.2 挑战机遇中,服装业应如何“突围”、如何“强身” 4 品牌国际化战略与服装业竞争力的提升 |
4.1 战略选择与竞争力 |
4.1.1 恰当的市场战略定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
4.1.2 我国服装企业缺乏有效的竞争战略 |
4.1.3 建树国际品牌是我国服装企业摆脱落后现状的有效对策之一 |
4.2 品牌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必要性 |
4.3 国内品牌服装企业国际化战略 |
4.3.1 “杉杉”:打造国际化高级成衣品牌 |
4.3.2 “雅戈尔”:稳固国内第一,打住基础建设,拓展国际市场 |
4.3.3 “鹿王”:利用本土资源,“引进来”与“走出去”实现国际化 |
4.4 品牌国际化战略与服装业竞争力的提升 5 打造我国服装国际品牌的策略 |
5.1 知觉质量是品牌资产的生命 |
5.2 独特的品牌联想取决于定位,定位有赖于品牌个性 |
5.2.1 独树一帜才能导致期望的品牌联想 |
5.2.2 有效定位的诀窍是别具一格地满足市场需求 |
5.2.3 创建品牌个性是服装品牌定位的有效策略 |
5.2.4 市场调研有助于确立品牌个性 |
5.3 品牌营销服务定位以实现品牌认知、品牌联想 |
5.3.1 通过款式、面料和服务等产品特征体现品牌定位 |
5.3.2 用价格体现定位 |
5.3.3 缩短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
5.4 品牌延伸是实现企业扩张的途径 |
5.4.1 品牌延伸的理由 |
5.4.2 品牌延伸的好处 |
5.4.3 品牌延伸的空间 6 案例模拟:审视“七匹狼”国际化之路 |
6.1 “七匹狼”品牌概述 |
6.2 “七匹狼”品牌战略优势 |
6.3 “七匹狼”品牌运作差距 |
6.4 “七匹狼”的五年计划与国际化理念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词 |
(9)论入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介绍 |
1.2.1 企业文化内涵与特点 |
1.2.2 入世后对中国企业提出的挑战 |
1.3 入世后对中国企业文化的要求 |
1.4 本课题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1.5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
第2章 中国企业文化概述 |
2.1 中国企业文化的构成 |
2.2 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
2.3 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入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
3.1 入世后中国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
3.1.1 新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 |
3.1.2 入世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
3.2 加入WTO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及要求 |
3.3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文化重构的若干思考 |
3.4 入世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趋势 |
3.4.1 管理方式理念化 |
3.4.2 管理手段信息化 |
3.4.3 人才争夺本土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知名企业企业文化经典案例分析 |
4.1 海尔的文化战略与理念营造 |
4.1.1 管理的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
4.1.2 管理的变革: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
4.2 雅格尔的理念——装点人生 |
4.2.1 企业理念的提出 |
4.2.2 理念的展开和推出 |
4.2.3 遵循的原则 |
4.2.4 成功理念 |
4.3 中国人寿“双成”企业文化理念 |
4.4 杉杉集团的“四名”战略 |
4.5 中国文化名酒的企业文化战略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对入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应对措施 |
5.1 中国企业文化弊端产生的因素分析 |
5.1.1 社会文化因素 |
5.1.2 制度因素 |
5.2 入世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应对措施 |
5.2.1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
5.2.2 避开若干建设误区 |
5.2.3 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
5.2.4 培养优秀企业家队伍 |
5.2.5 突出个性与特色 |
5.2.6 重视人性化管理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海外直接投资(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重点 |
一、 本文研究的背景 |
二、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四、 研究的重点 |
第二节 内容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
一、 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企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与评价指标 |
第一节 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
一、 竞争力 |
二、 企业竞争力 |
三、 企业国际竞争力 |
四、 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现有概念的评价 |
第二节 企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
一、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
二、 波特的国际竞争力理论 |
三、 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评价 |
第三节 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
一、 评价指标体系设定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
二、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企业效率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三、 世界经济论坛(WEF)企业运营与战略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四、 中国学者提出的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五、 对上述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评析 |
六、 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 |
第三章 中外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一节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总体状况 |
一、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势群体:中国企业500强 |
二、 中国企业500强竞争力的整体分析 |
三、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分析 |
第二节 中外企业500强对比分析 |
一、 规模对比分析 |
二、 劳动生产率 |
三、 盈利能力 |
四、 创新能力 |
五、 国际化水平 |
六、 综合竞争力水平 |
第三节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所有制结构不合理 |
二、 竞争机制不健全 |
三、 专业化协作水平低 |
四、 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
五、 管理落后 |
第四章 中国企业在国际性评比中的排名与地位分析 |
第一节 中国企业在9个系列国际性企业评比中的排名 |
一、 中国企业在2001年世界500强中的排名与地位 |
二、 中国企业在2002年度全球500强竞争力评选中的排名与地位 |
三、 中国企业在2001年全球最大的225家承包公司中的排名与地位 |
四、 中国企业在2001年全球最大的200家国际工程设计公司中的排名与地位 |
五、 入选2000年世界最大250家电子公司的中国公司情况 |
六、 入选2001年全球500大上市公司的中国公司情况 |
七、 中国企业在2000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中的排名与地位 |
八、 中国银行在2001年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的排名与地位 |
九、 入选2002年度全球最佳小公司的中国公司情况 |
第二节 IMD和WEF对中国总体竞争力和企业效率(管理)国际竞争力的评价 |
一、 中国在IMD2002年度《世界竞争力年鉴》中的总体排名状况 |
二、 IMD对中国企业效率国际竞争力的评价 |
三、 中国在WEF2002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总体排名状况 |
四、 WEF对中国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的评价 |
第三节 从国际排名和评价看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 |
一、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
二、 具有行业垄断性质、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为主、国有独资或国家控股、规模比较大等特征的企业入选的多,国际竞争力较强 |
三、 与发达国家入选企业相比,中国在入选企业的数量、企业规模、企业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
四、 中国企业的现实国际排名说明,近年来政府实行的鼓励与扶持大企业和大集团发展,加速其提升竞争力的政策已经开始生效 |
五、 从IMD和WEF的评价可以看出,中国总体国际竞争力排名基本稳定,但优劣势明显 |
六、 IMD和WEF对中国企业效率(管理)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结果说明,中国企业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第五章 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海外直接投资 |
第一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概述 |
一、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
三、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作用 |
第二节 企业国际竞争力与海外投资的关系 |
一、 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海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和前提 |
二、 海外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要不断提高竞争力 |
三、 海外投资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走出去”战略 |
一、 “走出去”战略的含义与提出 |
二、 “走出去”战略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
三、 “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作用 |
第四节 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与创建中国的跨国公司 |
一、 跨国公司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趋势 |
二、 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与现状 |
三、 发展中国跨国公司的必要性和原则 |
四、 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
第六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策略选择 |
第一节 区位策略 |
一、 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 |
二、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区位策略的选择 |
第二节 产业策略 |
一、 产业策略的主要内容 |
二、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产业策略的类型和选择 |
三、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导向 |
第三节 设立方式策略 |
一、 新建与购并方式的利弊分析 |
二、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设立方式选择 |
三、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购并案例介绍 |
第四节 所有权策略 |
一、 所有权策略的主要内容 |
二、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所有权策略选择 |
第五节 品牌策略 |
一、 品牌在海外直接投资中的重要性 |
二、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品牌策略的选择 |
三、 海外直接投资中品牌的塑造 |
第六节 出资物、融资和税收筹划策略 |
一、 出资物策略 |
二、 融资策略 |
三、 税收筹划策略 |
第七节 经营管理模式策略 |
一、 管理模式策略 |
二、 经营模式策略 |
第七章 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措施建议 |
第一节 政府政策建议 |
一、 政府职能定位的总思路 |
二、 政府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具体政策措施 |
第二节 企业对策建议 |
一、 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
二、 尽快形成全面创新的机制 |
三、 实施品牌战略 |
四、 组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
五、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八章 案例研究 |
第一节 海尔集团案例研究 |
一、 海尔集团跨国经营和海外直接投资的最新发展 |
二、 海尔集团国际竞争力状况分析 |
三、 海尔集团国际竞争力对其海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和决定作用 |
四、 海尔集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经验 |
第二节 万向集团案例研究 |
一、 万向集团跨国经营和海外直接投资概述 |
二、 万向集团国际竞争力状况分析 |
三、 万向集团国际竞争力对其海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
四、 万向集团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
第九章 结论 |
第一节 本文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 |
第二节 论文写作结束时的一些思考 |
后记 |
主要参考文献 |
主要中文参考文献 |
主要英文参考文献 |
四、名牌战略与入世后的中国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研究 ——基于广告传播的视角(1978-2015)[D]. 阴雅婷.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9)
- [2]实施名牌战略 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 李文讯. 海峡科学, 2011(09)
- [3]入世保护期中国公司国际化战略与绩效关系研究[D]. 李宝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08)
- [4]对中国企业商标战略的法律思考[D]. 唐平. 复旦大学, 2008(04)
- [5]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略研究[D]. 侯胜田.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7)
- [6]引进外资与实施名牌战略研究[D]. 张玉虎. 山东师范大学, 2006(11)
- [7]我国服装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D]. 陈平. 东华大学, 2006(07)
- [8]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名牌战略探讨[A]. 林浩莉. 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 [9]论入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D]. 张庆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01)
- [10]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海外直接投资[D]. 卢进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