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胡演奏中的音准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凯琳[1](2021)在《二胡内弦演奏技法研究 ——以刘天华《独弦操》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二胡作为一件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乐器,代表着中华传统民族之精神与生命力。在其漫长的发展中,正是音乐家们对于二胡演奏技法的继承与创新源源不断,才有了二胡艺术的跨越性发展。作于1932年的《独弦操》,又名《忧心曲》,是刘天华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富有悲剧色彩的二胡作品。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时,刘天华对祖国前景感到十分担忧,又因其独特的内弦演奏形式,故称之为《独弦操》。作为刘天华二胡作品中唯一一部全曲用内弦演奏的作品,因其独特的演奏形式和丰富的情感体现被广为流传。本文试图将以二胡的内弦演奏作为研究对象,将以刘天华的《独弦操》作为切入点,旨在通过对内弦演奏技法的发展运用梳理、及其所形成的音乐表现、《独弦操》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内弦演奏技术难点分析与情感表达体现、结合自身演奏体会,帮助二胡学习者突破内弦演奏技法难点,从而更好地表达丰富内在情感,将其运用于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中,并阐述由内弦演奏技法研究引发对二胡艺术发展的相关思考。
孙超凡[2](2020)在《二胡演奏音准问题探究》文中认为二胡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拉弦乐器,其无指板无品位的形制构造,使二胡音色具有可变性,丰富了乐器的音乐表现力,同时加大了演奏者对音准把握的难度。本文立足于二胡的形制,从演奏技术、音乐审美两个方面,对二胡演奏中常出现的音准问题进行探究、讨论,通过阐述二胡演奏音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为日后科学探讨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赵文琪[3](2020)在《论视唱练耳对二胡演奏技巧提高的重要性》文中提出二胡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乐器,已经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特有的演奏技法深受人们青睐。在二胡演奏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平时练习中容易出现的技巧问题,从而导致演奏者无法完整、熟练地演奏出乐曲,所以,视唱练耳在平时的二胡演奏训练中十分重要。通过视唱练耳训练,演奏者可以改善在二胡演奏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二胡演奏技巧,提高二胡演奏水平。
缪诗韵[4](2020)在《马友德二胡“感觉”教学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友德教授“感觉”教学法是其二胡演奏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音乐表演学科重要的教学方法。“感觉”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演奏感觉”的引导,使学生充分掌握演奏技术的应用核心;从感觉中把握声音的特质,构建作品的内在情韵;提升舞台表演的艺术魅力。“感觉”教学法立足于听觉、触觉、视觉及动觉感官的运用,训练学生对技术感觉、声音感觉、作品意蕴感知和舞台表演感受的综合演奏感觉把握。注重学生艺术联想、形象思维能力及内心听觉的建立,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意识的形成。“感觉”教学法中建构的“五为”演奏论、“五合一”人才论及“八心”师德论等音乐教育思想,为二胡演奏艺术培养出众多的复合型音乐人才,是中国二胡演奏教育事业的思想结晶。
安宙[5](2020)在《二胡曲《曾侯乙传奇》演奏难点的对策探究》文中提出二胡曲《曾侯乙传奇》是一部具有创新性与时代性的二胡作品,由当代优秀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乐曲融入湖北民歌《龙船调》元素,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色,通过二胡模仿战鼓、编钟的音色描写出战国时代战场壮烈的场景。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论三部分构成。正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曾侯乙传奇》音程关系不规则变化、音区大跨度等方面进行了难点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结合心理学的思考对音准的难点进行探究和分析;第二部分从复合节拍、不规律节拍重音等方面进行了难点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结合生理学的思考对节奏和速度的难点进行探究和分析;第三部分从主题旋律、和声等方面进行了难点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结合音乐美学的思考对音乐主题处理的难点进行探究和分析。
刘琨[6](2020)在《严洁敏《二胡弓法练习曲三十七首》的弓法分析及实践运用》文中指出二胡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在经历了百年的绽放依旧散发出自己独有的魅力与特色。作为中国的弓弦乐器之一,弓法在二胡演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人通过研究严洁敏的《二胡弓法练习三十七首》,并结合两首二胡作品《悲歌》、《秋韵》对二胡弓法进行系统科学的剖析,并从多个角度解读二胡弓法在实际演奏中的重要性,分析二胡弓法的变化运用对于作品音乐形象有何影响。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本文的开篇绪论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及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一是对二胡的起源与发展进行简单介绍。二则是分析严洁敏弓法练习曲的弓法特点以及总结弓法的运用规律,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三是借用两首曲目《悲歌》、《秋韵》来分析弓法在具体二胡作品中的实际运用,以此来总结弓法对表达音乐形象的影响。四是本书的未来应用展望以及使用建议。本文不仅仅是研究严洁敏的这本练习曲集,同时也是对二胡弓法进行一个系统的归纳与整理,并将弓法的不同变化合理利用于二胡作品分析中,使我们在演奏中能够更好地突出音乐形象表达音乐作品。
李泽镇[7](2020)在《二胡江南丝竹流派的教学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江南丝竹"是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南部地区地丝竹合奏乐,以轻巧明朗、清新优雅地音乐风格深受大众喜爱。二胡作为江南丝竹主奏乐器之一,在江南丝竹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演奏技法丰富多样,具有悠扬舒展、清秀柔美地音乐特征,体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审美风情,因此,江南丝竹的二胡学习成为了江南丝竹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江南丝竹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和学习江南丝竹二胡的精湛技艺及教学方法,改进和推动江南丝竹二胡学习的有效程度,在当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繁荣江南丝竹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二胡器乐的自身特点,使得其学习面临着风格性不强,学习效率性不高的问题,特别是训练方法科学性的总结和运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究与发展江南丝竹二胡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传统的江南丝竹二胡的学习一般具有明显的传统方式,但要达到音乐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不仅仅要通过艰苦的训练,也应该更新观念,利用丰富的传媒手段,了解国内外对音乐学习的理论研究,运用中国文化包容性高的特点,去粗取精,探索传承与革新相结合的符合二胡教学规律的路子。这不仅有利于江南丝竹音乐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江南丝竹二胡教学虽然底蕴深厚,特点鲜明,但因为技巧繁多、练习方法机械,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而从传统民族音乐形式的变化总体趋势来看,全面系统的考虑教学的基础性、完整性、科学性、审美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建立系统的教学观,在教学理念、方法革新、审美重塑、学习者中心等一系列教学涉及的问题方面都提供了反思空间和新的视角。因此带着这样的思考,把中西融合的教育理论以及科学的训练方法作为江南丝二胡教学的有效借鉴,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有利于形成民族音乐课程特色,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对新音乐教学理念的不适应。将江南丝竹二胡的教学方式与国外的教学理论,特别是一些科学的训练方法的融合,充分体现了传统音乐在科学教学方法运用上的异而求和、学习先进的包容精神,同时在继承发扬和中西结合的道路上更体现出创新发展、力求卓越的文化自信,对新时期学习民族器乐,坚守传统文化阵地的学生而言,无疑既是学习辨别思考,理性对待,立足国情,放眼世界的一种人生态度养成,又是提升素养,注重传承,增强自信,积极参与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实践,必然对江南丝竹教学改革提供有更多的启示。
张珂[8](2020)在《浅析二胡演奏中的雨手配合 ——以作品《河南小曲》为例》文中指出二胡属拉弦类乐器,在演奏中需尤其注重两手配合的协调性,这不但是大多数初学者所面临的挑战,更是许多专业演奏家们终身探究的难题。二胡的两手配合不仅囊括了基本的弓指法、音准以及节奏等基本要素,还包含了左右手是否协调一致,相互配合达到统一等要求。本文中,笔者就以风格性作品《河南小曲》为例,结合多年学习及演奏实践,从二胡两手配合的角度出发,力求通过实际作品的具体分析,将两手配合的问题具象化,向读者阐述二胡两手配合的训练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拓宽二胡基本功训练的思路,从而进一步促进二胡演奏者演奏水平的提高。
畅瑞晨[9](2019)在《“眉户二胡”演奏技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眉户戏是一种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的民间小戏,起源于地摊说唱。盛行于山西南部的临汾地区和运城地区、陕西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西部地区。二胡是眉户乐队中“三大件”之外的包腔乐器,在眉户乐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眉户戏作为民间小戏,在伴奏乐器的演奏技法上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文中“眉户二胡”特指眉户戏曲中的二胡,对“眉户二胡”演奏技法进行研究,使二胡在演奏眉户戏曲时具有理论依据。通过对眉户戏曲历史发展以及曲牌唱腔的了解,对目前“眉户二胡”在乐队中存在的技法问题进行分析,并规范一些演奏技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眉户戏曲的伴奏起到改进作用,更有利于二胡演奏出独具眉户韵味的音乐。“眉户二胡”演奏技法的研究,对提高当下“眉户二胡”演奏者的演奏技法有着重要意义,正确规范的使用演奏技法对“眉户二胡”的发展和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许叶蓁[10](2017)在《论二胡音准训练的刻意练习》文中指出刻意练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博士及同伴所提出来的概念。该理论引起各研究音准问题是二胡演奏领域一项基础且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当前学者广泛关注的刻意练习理论,从新的角度对二胡演奏的音准训练问题进行阐述,提出几点关于二胡音准的刻意练习方法。
二、二胡演奏中的音准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胡演奏中的音准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二胡内弦演奏技法研究 ——以刘天华《独弦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二胡“内弦演奏”之发展与运用 |
第一节 北宋时期和20 世纪的独弦运用 |
第二节 刘天华《独弦操》的内弦运用 |
第二章 刘天华《独弦操》的文本分析与技术情感表达 |
第一节 乐曲创作背景 |
第二节 乐曲结构形态与曲体特点 |
第三节 《独弦操》中的内弦演奏技法运用及难点分析 |
第四节 《独弦操》的内弦演奏及其情感表达 |
第三章 由内弦演奏技法研究引发对二胡艺术发展的相关思考 |
第一节 内弦演奏技法研究对于拓展二胡演奏技法的重要性 |
第二节 二胡演奏技法如何拓展创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二胡演奏音准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与演奏技术有关的音准问题 |
(一)按弦的位置与力度 |
(二)其他演奏技术对音高的影响 |
1. 稳定度 |
2. 清晰度 |
二、与音乐审美有关的音准问题 |
(一)功能音 |
(二)色彩音与辅助音 |
结语 |
(3)论视唱练耳对二胡演奏技巧提高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二胡演奏技巧训练的内容及常见问题 |
(一)音准的训练及存在的问题 |
(二)节奏的训练及存在的问题 |
(三)视奏能力的训练及存在的问题 |
二、二胡演奏中常见问题存在的原因 |
(一)忽视对听辨音程、节奏能力的培养 |
(二)忽视对视唱、视奏能力的培养 |
(三)忽视对独立分析、处理作品能力的培养 |
三、视唱练耳对二胡演奏技巧提高的重要作用 |
(一)对提高音准能力的作用 |
(二)对提高乐感和节奏感的作用 |
(三)对记忆演奏曲目上的作用 |
(四)对提升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作用 |
四、总结 |
(4)马友德二胡“感觉”教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缘起 |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四、课题的重点、难点创新点和预期成果 |
第一章 马友德二胡“感觉”教学法的理论内涵 |
第一节 马友德“感觉”教学法的提出 |
一、马友德二胡“演奏感觉”概念的提出 |
二、马友德对“感觉”教学法的充实 |
三、马友德“感觉”教学理论的确立 |
第二节 马友德“感觉”教学法的内容 |
一、通过感觉建构演奏技术 |
二、通过感觉建构声音观念 |
三、通过感觉建构作品情韵 |
四、通过感觉建构舞台经验 |
第三节 马友德二胡“感觉”教学法的特色 |
第二章 “感觉”教学法的核心任务 |
第一节 “感觉”教学法的训练目标 |
一、艺术联想训练 |
二、形象思维建立 |
三、内在听觉培养 |
第二节 “技术感觉”的训练 |
一、听觉感受对“音”的记忆 |
二、视觉和触觉感受对“技”的辅助 |
三、“力”在动觉感受中的肌体训练 |
第三节 “中间位置”演奏感觉的训练 |
一、“中间位置”感觉的概念及运用 |
二、“中间位置”的力学原理体现 |
第四节 声音感觉在作品意蕴描绘中的运用 |
一、“白”的基础音色 |
二、声音色彩的区分及在音乐情境中的显现 |
第五节 舞台表演感受 |
第三章 “感觉”教学法建构的音乐教育思想 |
第一节 “感觉”教学法与“五为”演奏论 |
第二节 “感觉”教学法与“五合一”人才论 |
第三节 “感觉”教学法与“八心”师德论 |
第四节 “感觉”教学法的教学成果 |
结语 |
附录:马友德教授访谈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二胡曲《曾侯乙传奇》演奏难点的对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曾侯乙传奇》音准的难点探究 |
(一) 音准的难点分析 |
1. 快速十六分音符下的半音演奏 |
2. 音区音域的大跨度跳跃 |
(二) 音准难点的对策探究 |
1. 演奏技法方面的对策 |
2. 利用心理学“塑造”的方法建立相对音准概念 |
二、《曾侯乙传奇》节奏节拍的难点探究 |
(一) 节奏节拍的难点分析 |
1. 复合节拍及复杂节奏型的运用 |
2. 节奏重音的准确把握 |
(二) 节奏难点的对策探究 |
1. 演奏技法方面的对策 |
2. 运用生理学知识促进演奏呼吸 |
三、《曾侯乙传奇》音乐主题的难点探究 |
(一) 音乐主题的难点分析 |
1. 多层次的主题旋律 |
2. 和声与主题旋律的揉和 |
(二) 主题处理的难点对策 |
1. 演奏技法方面的对策 |
2. 结合音乐美学原则呈现最佳的表演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严洁敏《二胡弓法练习曲三十七首》的弓法分析及实践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二胡的起源与发展 |
1.1 二胡的起源 |
1.2 二胡的发展 |
2 严洁敏《二胡弓法练习三十七首》弓法分析 |
2.1 严洁敏《二胡弓法练习三十七首》概述 |
2.1.1 严洁敏教授简介 |
2.1.2 二胡弓法简介 |
2.1.3 本书内容介绍及特色 |
2.2 严洁敏《二胡弓法练习三十七首》弓法分析 |
2.2.1 长弓练习5 首 |
2.2.2 连弓的多变运用4 首 |
2.2.3 分弓练习5 首 |
2.2.4 变化弓法的运用9 首 |
2.2.5 换弦练习4 首 |
2.2.6 快弓3 首 |
2.2.7 顿弓、断弓 |
2.2.8 重音练习3 首 |
3 严洁敏《二胡弓法练习三十七首》实践运用 |
3.1 《悲歌》两个乐谱版本弓法剖析 |
3.2 《秋韵》弓法特色浅析 |
3.3 弓法合理运用中美学价值的反思 |
3.3.1 “音与意合” |
3.3.2 “刚柔相济” |
3.3.3 “中和之美” |
4 严洁敏《二胡弓法练习三十七首》的未来应用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7)二胡江南丝竹流派的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一章 二胡江南丝竹流派的历史沿革 |
第一节 江南丝竹流派的由来及发展概况 |
一、江南丝竹流派的形成 |
二、江南丝竹流派的流传 |
三、江南丝竹流派的发扬 |
第二节 江南丝竹二胡的基本美学特征 |
一、江南丝竹流派的审美定位 |
二、江南丝竹流派的实操特征 |
第三节 江南丝竹二胡的基本教学方法 |
一、效仿教学法 |
二、固定注释法 |
三、精神鼓励法 |
四、复式磨练法 |
第二章 江南丝竹二胡教学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 |
第一节 江南丝竹二胡技巧繁多带来的学习困难 |
一、手法技巧的主要特点 |
二、简单学习带来的学习自主性和动力不足 |
第二节 江南丝竹二胡教学中审美易于疲劳 |
一、教学思路窄,缺乏基于情感机制的教学动机 |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基于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 |
三、教学效果弱化,缺乏基于审美的美育理念 |
第三节 改进江南丝竹二胡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
一、通过改革二胡教学方法推进民族器乐的可持续发展 |
二、在新型教学关系的建立中加强二胡演奏人才的全面发展 |
三、在继承和发扬江南丝竹艺术流派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
第三章 江南丝竹二胡教学的改革思路和举措 |
第一节 强化江南丝竹二胡教学的基础性 |
一、强化技巧教学的完整性 |
二、强化演奏练习的基础性 |
三、强化多部合奏的互补性 |
第二节 突出江南丝竹二胡教学的完整性 |
一、乐感训练 |
二、劳逸结合与艺术功能的关系 |
三、全局观念与完整性 |
四、实践与心理训练 |
第三节 注重江南丝竹二胡教学的科学性 |
一、阶梯式教学法 |
二、精细化教学法 |
三、启发式教学法 |
第四节 展现江南丝竹二胡教学的审美性 |
一、审美提升的基础 |
二、审美形式的内化 |
三、审美个性的启发 |
第五节 丰富江南丝竹二胡教学的多样性 |
一、联想学习法 |
二、化繁为易法 |
三、总结法 |
四、交流法 |
五、游戏法 |
第四章 新时期江南丝竹二胡教学方法的反思和启示 |
第一节 新时期江南丝竹二胡教学理念的反思和启示 |
一、从苏格拉底“助产术”对现代二胡教学的思考 |
二、从奥尔夫教学原则对现代二胡教学的思考 |
三、针对具体练习的二胡点线式教学的新思考 |
第二节 新时期江南丝竹二胡教学中对基础文化的反思和启示 |
一、江南丝竹二胡独特的器乐审美特点认同 |
二、江南丝竹二胡教学中审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
第三节 新时期江南丝竹二胡教学对青年学习者的反思和启示 |
一、加强对江南丝竹二胡教学对当代青年素质提升的内部作用 |
二、加强对江南丝竹二胡教学对当代青年素质提升的外部作用 |
三、加强对江南丝竹二胡教学文化传承的积极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浅析二胡演奏中的雨手配合 ——以作品《河南小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两手配合中的技法训练——演奏时的两手配合技法重难点剖析 |
第一节 《河南小曲》简析 |
作曲家的成长经历及创作背景简述 |
第二节 《河南小曲》本体分析 |
一、曲式特征 |
二、《河南小曲》与戏曲文化的渊源 |
第三节 《河南小曲》演奏时的两手配合技法重难点剖析 |
一、两手配合中以左手为主右手为辅的演奏技法 |
二、两手配合中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的演奏技法 |
第二章 两手配合中的听觉训练——内外在听觉与音乐要素的协同配合 |
第一节 两手配合中的听觉训练——内在听觉与音乐要素的协同配合 |
一、节奏配合 |
二、音高配合 |
第二节 两手配合中的听觉训练——外在听觉与音乐表现手法的协同配合 |
一、两手配合中的力度配合 |
二、两手配合中的音色配合 |
第三章 两手配合中的思维训练——演奏过程中思维与机能的协同配合 |
第一节 思维引导下的两手配合 |
一、演奏时需控制感觉提前量 |
二、演奏时左手需提前准备 |
三、演奏时右手应注意的问题 |
四、演奏时左右手的配合问题 |
第二节 二度创作 |
一、不同演奏家对于《河南小曲》的二度创作简析 |
二、形成属于自己的二度创作思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眉户二胡”演奏技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二胡在眉户乐队中的特殊功能 |
1.1 眉户乐队的形成与演变 |
1.1.1 “眉户二胡” |
1.1.2 “眉户二胡”的音域、音色与强弱幅度 |
1.1.3 “眉户二胡”在乐队中平衡与融合功能 |
1.2 “眉户二胡”的作用 |
1.2.1 “眉户二胡”的定弦、弦式及音色特性 |
1.2.2 “眉户二胡”的包腔 |
1.2.3 “眉户二胡”的角色 |
2 “眉户二胡”的左手技法 |
2.1 “眉户二胡”的滑音 |
2.1.1 滑音的主要类别 |
2.1.2 普通滑音的分析 |
2.1.3 特殊滑音的技术理论 |
2.1.4 演奏滑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2.2 “眉户二胡”的换把 |
2.2.1 换把的种类 |
2.2.2 换把动作的分析 |
2.2.3 弦式与调式形成“把位模式” |
2.3 “眉户二胡”的揉弦 |
2.3.1 普通揉弦 |
2.3.2 特殊揉弦 |
2.3.3 揉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2.4 “眉户二胡”的指法规律及特点 |
2.4.1 常用指法规律及特点 |
2.4.2 常用指法的把位特点 |
2.4.3 特殊指法规律及特点 |
3 “眉户二胡”的弓法问题及其对策 |
3.1 “眉户二胡”的弓法 |
3.1.1 “眉户二胡”弓法认识的误区 |
3.1.2 “眉户二胡”的弓向与弓段 |
3.1.3 “眉户二胡”弓法问题的不良影响 |
3.1.4 “眉户二胡”的琴弦及其摩擦 |
3.2 “眉户二胡”的弓法拟订 |
3.2.1 “眉户二胡”为什么要拟订弓法 |
3.2.2 “眉户二胡”弓法统一的条件 |
3.2.3 “眉户二胡”与“主胡”弓法统一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论二胡音准训练的刻意练习(论文提纲范文)
一、刻意练习理论 |
(一) 在学习区练习 |
(二) 进行大量重复 |
(三) 及时反馈 |
二、二胡音准的刻意练习 |
(一) 学习区:放慢速度 |
(二) 大量练习:有目的的重复 |
(三) 及时反馈:察觉错误 |
四、二胡演奏中的音准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二胡内弦演奏技法研究 ——以刘天华《独弦操》为例[D]. 李凯琳. 上海音乐学院, 2021(09)
- [2]二胡演奏音准问题探究[J]. 孙超凡. 当代音乐, 2020(12)
- [3]论视唱练耳对二胡演奏技巧提高的重要性[J]. 赵文琪. 明日风尚, 2020(13)
- [4]马友德二胡“感觉”教学法研究[D]. 缪诗韵.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5]二胡曲《曾侯乙传奇》演奏难点的对策探究[D]. 安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6]严洁敏《二胡弓法练习曲三十七首》的弓法分析及实践运用[D]. 刘琨.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7]二胡江南丝竹流派的教学方法研究[D]. 李泽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8]浅析二胡演奏中的雨手配合 ——以作品《河南小曲》为例[D]. 张珂. 上海音乐学院, 2020(01)
- [9]“眉户二胡”演奏技法研究[D]. 畅瑞晨.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10]论二胡音准训练的刻意练习[J]. 许叶蓁. 黄河之声, 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