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策研究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娄洋[1](2020)在《河南省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小学生发展要求提高的同时,教师自身所接受的教育知识已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要时刻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知识,才能应新时代教育发展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为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各级教育部门发起和制定了针对教师培训的政策法规,要求相关部门贯彻执行实施,通过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的开展,能够切实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满足新时代体育教师在体育理念、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新需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法等研究方法,以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郑东新区、洛阳新安县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为研究对象,利用校本培训、专项培训等机会,结合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实际情况,从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动机需求、课程内容和形式、时间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主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本研究力图为三地区乃至河南省今后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性别、年龄和学历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洛阳新安和开封示范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男性居多,性别差距大,洛阳新安和开封示范区中青年体育教师较多。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主要以二级和高级为主。职后培训方式以集中培训模式为主,教学方式是以传统的课堂专家讲座和专项技术培训为主。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动机共同点排前三的是:提升理论文化水平、满足教学需要和增强自身技术水平。2.影响三地区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共同点占前四位的分别是学校支持度、培训经费、培训名额和个人需求。开封示范区在三地区岗前培训教师需求调查中做的最好,三地区培训时间多安排在寒暑假和节假日,教师大多希望培训时间安排在工作时间。3.郑东新区在区/县、片区和学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频率较高。三个地区市级培训教师参加人数是最多的,开封示范区省级培训参训教师在三个地区增长中最为明显。体育教师总体上对学校、片区、区/县培训结合的程度认为是紧密的。三地区的绝大多数教师职后培训的费用是由学校来承担的。4.三地区教师培训内容排前四位的是体育教材教法理论培训、体育专业技术培训、体育教师基本功培训和竞赛裁判知识培训;洛阳新安和开封示范区加强了教师在竞赛裁判知识的培训。5.三地区教师培训学习形式和考核方式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培训的实践性很强,教师的说课、有生和无生上课的比例也在增加,超过半数以上的考核评价方式是教学展示和出勤考核。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半数以上。三地区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结束后都反映培训学习对工作改进提高效果良好。6.郑东新区将教研活动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了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立体教研新模式。开封示范区形成了学区制管理模式,以“引进来,走出去”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以老带新的作用,对引导青年教师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洛阳新安县的教师职后培训形成了以校园足球特色引领的新安培训模式,当地以各种足球赛事为切入点,以集中和分散的教师培训形式,并借以当地俱乐部的优秀人才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及技术指导,对引导教师成长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7.研究发现三地区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组织模式单一、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内容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差、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体育教师职后培训考核方式较单一、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结束后的追踪监测不完善、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投入资金欠缺且学习与工作的矛盾突出;提出的对策:建立多元培训模式、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培训结束后的追踪检测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职后培训福利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奖惩制度、加强培训经费监督管理,缓和教师学习与工作的矛盾。

孔玥[2](2020)在《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继续教育的质量评价经常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对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行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有利于妥善处理好社会发展过程中教师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与相应匮乏的继续教育评价方式之间的矛盾,在完善潍坊市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同时,也为广大地区的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一些理论、实践经验。潍坊市的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目前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最早时期的缺乏评价方式,到人为评价,单一评价,直至今日的电子系统评价,逐渐统一了评价模式。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不符合教师需求和工作需求、继续教育评价方式不当,评价得不到贯彻实施、继续教育评价缺少专业性人才、评价过程缺乏连贯性。直接导致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传承困难。究其原因主要为科研上的误区、师德内容的缺失、教师继续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指导思想不正确,缺乏对教师需求分析以及教师学习,评价过程不连贯等。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多方收集并后认真整理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献资料,为开展调研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研究思路;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定潍坊市西关小学、南小于河小学、大胥家小学、潍城实验中学等几个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例进行研究,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评价目的四个方面,以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探索,总结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的经验。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选取的实例进行研究,提出适合潍坊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综合评价体系优化,提升全市中小学教师基本能力和素养,为论文提供可靠依据,并希望通过改进找到更大的适用范围。

杨秋兰[3](2020)在《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以邹平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青年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是学校发展和成长的支柱。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有效的教师激励管理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保证。我国的基础教育就像建筑学的基础,是我国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工程。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中小学青年教师开展有效的激励管理,可以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对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当今的教学团队存在一些不和谐之处。如何有效地调动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中小学如何留住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从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部分中小学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学设施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但也有部分学校青年教师流动性较大,青年教师对学校缺乏归属感,表现出的工作积极性不强,既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也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有效的激励措施的支持下,教师的潜能可以得到有效激发,自身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带动,同时青年教师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我提升和发展。然而,教师必须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实施激励。本文旨在丰富青年教师激励的理论内容,完善学校管理理论,研究青年教师激励问题。落实教师权益的规定;帮助学校培养优秀教师和创新人才,提升学校竞争力;帮助激发青年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帮助为地方中小学管理者提供管理参考。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带动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已成为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收集了有关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和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文献和数据,借鉴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选取邹平市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深入研究,结合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对全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并从多个角度审视其相关内容,全面探讨激励的相关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从多个方面探索构建科学的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的最佳对策。最后,本文根据政府职能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完善邹平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规范中小学教育体制管理,建立和完善教育监督与评估机制,做好学校激励管理体系建设,深化教育监督体制,促进政府绩效评估,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激励方法。

王榕[4](2020)在《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实施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呈贡区三所小学为例》文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因此,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国家教育工作发展的总体质量。近年来伴随国家层面对教师队伍素质与质量提高的重视和推动,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一种重要和有效途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研究。通过全面实施校本研修,深化教师培训模式并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不仅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而且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是一项极为重要并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长期性要求的教育发展举措。但在校本研修的具体实施中,目前仍面临一系列实际困难和实效性不高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对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开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进行实例性的调查研究,进而分析、归纳并探讨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及促进建议。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及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导向,首先在文献分析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本研究的必要性与研究方向,进而以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三所城市小学为实例,通过深入实地的调查并综合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开展研究,在深入了解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实施现状及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进行了归纳、总结与探讨,并针对性提出可供参考的发展策略及建议。本文分为以下四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综述国内外关于校本研修的相关概念、背景、内容、模式、现状和对策等,并确定本文研究的方向、方法及重难点等;第二章-校本研修的理论分析,主要包括校本研修的价值导向、基础和原因、内涵解读、相关概念辨析、理论基础等内容;第三章-城市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选取呈贡区三所小学进行实地调研,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调研资料和数据,了解当前城市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及问题并分析问题原因;第四章-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增效实施的策略及建议,以对城市小学进行实例调查的结论为基础,结合理论研究的结论与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及促进建议;结语部分包括主要结论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及理念在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培训模式,更注重同事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与相互协作。对学校而言,深入实施校本研修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对学校的长远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教师而言,通过校本研修有利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与职业发展,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对学生而言,教师通过校本研修提高了专业素养、职业技能与教学水平,促进了实施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的能力发展,学生亦成为重要的受益者。在整体意义上,校本研修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提高专业水平和突破高原平台的一种有效设计,也是教师由平庸走向卓越、由被动转向主动、实现职业理想并提高职业幸福感的一条重要路径。

刘长生[5](2020)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以四川省X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民族地区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民族地区教育水平。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促进民族地区教师素质的提升的同时,也保障着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且也是构建终身教育的重要部分。我国自1999年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之后,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然而,民族地区基于其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原因,教师素质较低、教师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缓慢。本文通过对四川省X县教师继续教育的调查,发现政府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法律体系、继续教育经费、继续教育体系创新、教师继续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缺失问题,论文结合国内外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研究政府在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责任,提出政府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上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加大监管力度、统筹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等,以保障并促进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陈静言[6](2020)在《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L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教师教育也由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初任教师的入职培训是教师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升初任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实践教学能力、从事教育事业的适应能力和角色意识,高效解决他们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如何在小学初任教师的入职期内合理地开展教师培训,这不仅关系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连贯性和持久性,也影响了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质量与活力。然而我国关于初任教师入职培训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小范围的调查,深入了解L区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开展情况,希望可以对其他学校提供参考。本文以L区小学初任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国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相关政策。其次,利用问卷调查,从初任教师基本信息、入职培训目的和价值、需求、时长与频率、内容、形式、评价、效果八个维度设计问卷并展开调查,从而了解了L区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现状,探寻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具体来说,本论文主要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论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界定,国内外关于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已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我国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政策分析。论文分别从培训文件、目标、内容、形式、时间、管理和评估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L区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围绕入职培训相关的八个方面进行调查,根据问卷结果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第四部分为L区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问题探究。问题主要有: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各方认识不充分;培训内容缺乏科学性;培训方式传统;培训评价缺失。第五部分为改善L区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工作的对策。第一,完善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相关制度;第二,培训各方提高重视度;第三,更新培训内容;第四,丰富培训形式,改进师徒结对式;第五,健全评价机制。

张妮[7](2020)在《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权益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主体力量,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对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则肩负着提高农村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是农村学校体育的主要力量。教师权益作为教师的基本权利理应受到法律保护,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不仅影响到农村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关系到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本文以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权益保障现状为研究对象,以体育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情况为研究的切入点,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河南省广大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权益保障现状和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将结合目前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权益、各种待遇和法律意识现状等方面,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权益保障现状进行研究。在具体阐释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权益保障现状时分别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状况,权利享有状况,法律维权情况并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针对以上各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发展的对策。调查对象按照豫东、豫西、豫南、豫中、豫北五个地区,在每个地区中随机抽取两个市,再从两个市中共抽取5个县,再从每个县中抽取2所农村乡镇小学,共计调查150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本文结论如下:(1)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权益保障存在缺口,救济渠道虽有规定但实际维权过程不够畅通。(2)小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整体质量良好,教师学历、年龄等多方面结构合理。(3)体育教师专业权利保障不很充分,教育教学权受到一定制约和限制,进修培训机会少,培训经费支出不足,科研意识弱。(4)体育教师工资待遇与同级别教师报酬相比稍低且部分工作未被合理计入工作量。(5)维护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权益的工会组织,制度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农村小学在管理形式和人员配置上不完善。(6)农村小学缺乏有效的民主管理制度,校长专权现象比较突出,体育教师较少参与民主管理。(7)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法律知识淡薄,维权能力弱,不善于维护自身权利。

钟晓[8](2020)在《湘西片区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要兴国,就要实践教育;要兴教,就要培养师资。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出来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来促进我国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主要是在体育教师职后继续教育这一方面。因此,有必要对校园足球师资培训的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影响校园足球师资培训的因素,从而提出促进校园足球发展的策略。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与翻阅书籍,笔者发现现阶段对足球教师或足球教师培训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湘西片区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现状的研究,旨在促进“国培计划”校园足球教师培训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参加湘西片区吉首大学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的教师进行调查,主要研究内容为参训学员的基本现状、承训单位现状、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针对培训问题提出的相关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吉首大学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现状主要从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课程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承训单位的师资、承训单位管理以及培训成效等方面进行分析。参训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年龄结构布局合理,学历层次普遍较高,教龄10年以上居多、职称三级与二级占多数;培训内容主要为基本理论、教学设计、教材教法,培训形式主要为专家讲座、案例研讨、观摩实践、分组讨论以及参与式体验等多种培训形式。2.培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培训目标不够明确,培训对象选拔不够严格,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时间不够合理,承训单位师资有待加强,培训方式枯燥单一,培训考核制度不够完善。3.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发展对策:结合培训对象的需求设置科学的培训目标;有关部门进行合理的统筹和选拔;根据培训对象足球基础进行合理分班;培训内容应与参训教师相符合;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灵活运用各种培训形式;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严谨的考核评价制度。

吴蓉[9](2020)在《上海市小学职初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研究》文中认为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他们自身的内在动力与自我支持,也需要外在环境的支持。上海市继推出常态化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后,又着力关注入职2-5年的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教师入职后2-5年是初步形成自我教学理念、完整掌握课堂教学办法、整体理解学科结构的关键期。因此,研究这一群体特点,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平台,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创建适用的支持体系,是提高整个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的关键。本研究以上海市S区三所小学对职初教师的培养举措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收集S区以及区内三所学校的职初教师支持体系的现状,并结合职初教师群体的特征总结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法,对职初教师的特征与现有的支持体系进行现状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上海市职初教师的总体特征:学历较高、工作繁忙、发展参差不齐等特点。第二,上海市职初教师最迫切希望获得足够的时间、资源与增加教师间的合作,其次是希望市级区级的政策支持和指导。第三,上海市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因校不同,各有优劣,缺乏市区级的指导和合作。本研究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市级引领,提供方向性的政策支持、确立分层次的培养机制;区校联动,创设联合性的发展平台、制定系统性的培养方案;职初教师,寻找关键性的自我突破、培养综合性的教师素质。

金雁[10](2020)在《延安市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后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大计,教师为先。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为响应教育改革新要求,教师教育一体化已拉开帷幕并取得傲人的成绩。职后教育在教师职业生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教师蓬勃向上、超越自我和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亦是学校对追求卓越师资队伍管理的主要方式。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给予抓好“三农问题”的意见,而农村教育是突破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中学义务教育中扮演主角之一,参与职后教育提升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已然成为必要性举措。绪论部分突出阐明了研究缘由、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教师职后教育研究和我国农村英语教师职后教育现状等问题,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师教育、教师职后教育进行了概念界定,对与本研究相关的成人学习理论、终身学习理论、继续教育理论及反思性教学理论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以延安市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及学校行政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及实习等方法,对其师资队伍基本构成情况及职后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发掘当前延安市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师资队伍整体对职后教育的必要性认知能够与时俱进。但教育职后发展工作并不理想,存在诸如:职后教育频率低、形式化严重;课程内容缺乏英语学科针对性;理论与实际粘连性不强;职后教育方式单一;评价方式千篇一律、迁移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主要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及家庭角色的影响,缺乏完善的职后教育监督管理机制等因素构成。本研究按照延安市农村实际发展状况提出:提升频率、重拾教师信心;丰富课程内容;扩增教师队伍、减轻教学任务;构建农村区域性多元化培训方式;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建立专门市级单位职后教育管理监督部门等具有针对性及时效性对策促进延安市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后教育高质量发展,英语教师队伍有质量的提升。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1.1.2 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发展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教师培训
        1.3.2 教师职后培训
        1.3.3 体育教师职后培训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关于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
        1.4.2 国外关于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教师基本情况调查与对比分析
        3.1.1 体育教师性别和年龄调查与对比分析
        3.1.2 体育教师学历层次调查与对比分析
        3.1.3 体育教师任职年限和职称调查与对比分析
        3.1.4 体育教师所承担的体育教学的工作量调查与对比分析
    3.2 河南省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情况调查与对比分析
        3.2.1 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动机和需求现状调查与对比分析
        3.2.2 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时间和频率调查与对比分析
        3.2.3 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经费来源调查与对比分析
        3.2.4 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教授课程内容和形式调查与对比分析
        3.2.5 体育教师职后培训考核评价方式和培训效果调查与对比分析
        3.2.6 体育教师职后特色培训模式调查与对比分析
    3.3 河南省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主要经验
        3.3.1 培训形成制度,合理规范
        3.3.2 依托利用高校资源
        3.3.3 利用传帮带促进教师成长
        3.3.4 以赛促培,检验成果
        3.3.5 形成特色培训项目
        3.3.6 培训结束后的培训效果跟踪调查
    3.4 河南省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
        3.4.1 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组织模式单一
        3.4.2 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内容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差
        3.4.3 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3.4.4 体育教师职后培训考核方式较单一
        3.4.5 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结束后的追踪监测不完善
        3.4.6 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投入资金欠缺且学习与工作的矛盾突出
    3.5 促进河南省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对策
        3.5.1 建立多元培训模式
        3.5.2 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3.5.3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3.5.4 完善培训结束后的追踪检测体系
        3.5.5 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职后培训福利保障体系
        3.5.6 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奖惩制度
        3.5.7 加强培训经费监督管理,缓和教师学习与工作的矛盾
        3.5.8 保持并推广三地区教师职后培训特色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继续教育与继续教育质量评价
        2.1.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2.1.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
    2.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
        2.2.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概念
        2.2.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
        2.2.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特点
    2.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2.3.1 继续教育评价理论
        2.3.2 教师专业化评价理论
        2.3.3 反思教师教育评价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潍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现状
    3.1 潍坊市基础教育基本情况
    3.2 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基本情况
        3.2.1 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
        3.2.2 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的方法
        3.2.3 潍坊市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的过程
        3.2.4 潍坊市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的目的
    3.3 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现状调研
        3.3.1 调查研究方法
        3.3.2 调研问卷设计
        3.3.3 调研结果
    3.4 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3.4.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内容忽视师德考核
        3.4.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单调流于形式
        3.4.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不完整
        3.4.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目的过分强调管理忽略个体差异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失之偏颇的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理念
        4.1.1 评价理念忽视了科学研究
        4.1.2 评价理念忽视了师德素养
        4.1.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匮乏
    4.2 继续教育质量评价忽视中小学教师的需求
        4.2.1 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4.2.2 缺乏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分析
    4.3 继续教育质量评价过程的规划缺乏科学性
        4.3.1 缺少继续教育前的调查和评价
        4.3.2 忽视继续教育的后续评价
        4.3.3 中小学教师教学过程不连贯
        4.3.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专家小组不连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潍坊市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对策
    5.1 优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5.1.1 进行有效的需求评估
        5.1.2 明确师德继续教育体系
    5.2 正确使用评价方法
        5.2.1 进一步细化论文评价方式
        5.2.2 做到时间上的跟踪评价
    5.3 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过程的完整
        5.3.1 注重继续教育前的评价策略
        5.3.2 做好继续教育中的评价
        5.3.3 保证继续教育后的评价策略
    5.4 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目的
        5.4.1 贯彻中小学教师评价发展理念
        5.4.2 关注继续教育教师的个人需求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附录Ⅰ 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Ⅱ 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研究访谈提纲
致谢

(3)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以邹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概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思路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基本研究思路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概念阐述与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中小学年轻教师
        2.1.2 激励
        2.1.3 激励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职能理论
        2.2.2 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
        2.2.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第3章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队伍激励机制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效果
    3.1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发展历程
        3.1.1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创立与探索(1949-1992)
        3.1.2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发展与创新(1993至今)
    3.2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现状
        3.2.1 城市基本情况
        3.2.2 教师调查设计
        3.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4 激励需求分析
    3.3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3.3.1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确立
        3.3.2 基本的薪酬福利得到保障
        3.3.3 各项激励制度逐步规范化
第4章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4.1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4.1.1 薪酬体系存在系列弊端
        4.1.2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4.1.3 考评标准不够科学规范
        4.1.4 继续教育培训流于形式
        4.1.5 激励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
    4.2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政府教育性经费投入不足
        4.2.2 教育资源分配缺乏均衡化
        4.2.3 刚性约束和监管措施乏力
        4.2.4 中小学教育督政落实困难
        4.2.5 教育激励管理制度不健全
第5章 国外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及其借鉴
    5.1 国外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分析
        5.1.1 日本
        5.1.2 德国
        5.1.3 美国
    5.2 发达国家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5.2.1 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5.2.2 建构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保障体系
        5.2.3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激励培训机制
第6章 优化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6.1 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
        6.1.1 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6.1.2 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
        6.1.3 科学管理使用教育经费
    6.2 规范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
        6.2.1 健全教育行政执法机制
        6.2.2 加强完善政府服务机制
        6.2.3 加大教育行政监督力度
    6.3 建立健全教育监管和评价机制
        6.3.1 建立完整统一的教育监管体系
        6.3.2 进一步健全教育经费绩效评价
        6.3.3 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
    6.4 搞好学校激励管理制度建设
        6.4.1 搞好绩效工资提高教师综合收入
        6.4.2 多种形式完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
        6.4.3 构建多元考评体系规范教师培养
    6.5 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推进政府履职评价
        6.5.1 深化教育督导管理体制
        6.5.2 深化教育督导运行机制
        6.5.3 深化教育督导问责机制
    6.6 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激励方式
        6.6.1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6.6.2 激励过程中更加注重差异性
        6.6.3 塑造激励性文化环境促进共同成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情况调查结果
    附录3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因素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4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情况访谈问卷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实施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呈贡区三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校本研修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实施与研究存在不足
        四、基于在调研中的实践与问题思考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国内研究综述
        四、述评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重点与难点
第二章 校本研修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校本研修的价值
        一、提升学校整体水平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二节 校本研修的内涵解读
        一、校本研修的独特内涵
        二、校本研修的特征与要素
        三、校本研修的实施理念
    第三节 校本研修的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
        二、终身教育理论
        三、新课程教学理念
        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三章 城市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一、研究设计思路
        二、调查区域概况
    第二节 呈贡区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调查
        一、制度现状与分析
        二、实施现状与分析
        三、调查结论
    第三节 呈贡区小学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本研修定位方面的问题
        二、校本研修内容方面的问题
        三、校本研修方式方面的问题
        四、校本研修评价方面的问题
    第四节 呈贡区小学校本研修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校本研修的时间难以保障
        二、校本研修的设计不够合理
        三、校本研修的方式方法单一
        四、校本研修的制度不够健全
第四章 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增效实施的策略及建议
    第一节 国家层面
        一、构建校本研修评价机制
        二、构建校本研修保障机制
    第二节 学校层面
        一、发挥校长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
        二、优化校本研修的定位与内容设计
        三、丰富校本研修方式
    第三节 教师层面
        一、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
        二、强化终身学习意识
        三、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5)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以四川省X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民族地区
        二、继续教育
        三、政府责任
        四、公共产品
    第二节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公平理论
        二、终身教育理论
第三章 四川省X县概况及教师继续教育调查分析
    第一节 X县概况
    第二节 X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调查及分析
        一、X县中小学教师学历调查
        二、X县中小学代课教师情况
        三、X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现状
第四章 政府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责任缺失问题
    第一节 教师继续教育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问题
        一、我国现有的教育法律体系
        二、教育法律体系缺少教师继续教育法
        三、监管法律缺失
    第二节 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保障及监管不到位问题
        一、费用缺乏保障
        二、经费缺乏监管
    第三节 继续教育质量缺乏保障问题
        一、培训者授课水平有待提高
        二、培训目标和内容不合适
        三、培训反馈处理欠缺
    第四节 对教师继续教育资源配置中缺乏统筹规划问题
        一、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影响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二、教师数量不足导致工学矛盾突出
        三、高质量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缺乏
第五章 美日教师继续教育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政府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
        一、完善的法律保障
        二、充足的费用投入
        三、合理的激励措施
    第二节 日本政府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
        一、政府的法律保障
        二、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
    第三节 美日两国对我国的启示
第六章 政府提升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对策
    第一节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一、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
        二、制定配套法规
    第二节 加大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费用投入
        一、上级政府投入为主
        二、设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
    第三节 创新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
        一、制定事业激励政策
        二、制定利益驱动政策
    第四节 加强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监管力度
        一、强化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执行监督
        二、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监督
        三、加强对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监管
    第五节 统筹教师继续教育资源
        一、切实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能
        二、建立教师跨市流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L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初任教师的入职培训
        1.1.2 小学教育的定位
        1.1.3 初任教师的特点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小学初任教师
        1.3.2 入职培训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概念研究
        1.4.2 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内容及形式的研究
        1.4.3 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目标的研究
        1.4.4 初任教师入职培训评价的研究
    1.5 研究思路、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政策分析
    2.1 培训文件
    2.2 培训目标
    2.3 培训内容
    2.4 培训形式
    2.5 培训时间
    2.6 管理体系
    2.7 培训评估
第三章 L区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基本情况
        3.1.1 L区教师招聘基本情况
        3.1.2 问卷的设计
        3.1.3 调查实施
    3.2 问卷分析
        3.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2 培训目的与价值
        3.2.3 培训需求
        3.2.4 培训时长与频率
        3.2.5 培训内容
        3.2.6 培训形式
        3.2.7 培训评价
        3.2.8 培训效果
第四章 L区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的问题探究
    4.1 培训制度不完善
    4.2 培训各方认识不充分
        4.2.1 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教育研究机构
        4.2.2 入职学校
        4.2.3 教师
    4.3 培训内容缺乏科学性
        4.3.1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4.3.2 培训内容缺乏实践性
        4.3.3 职前职后培训内容衔接失当
    4.4 培训方式传统
        4.4.1 集中培训—岗前培训
        4.4.2 分散培训—师徒结对式
    4.5 培训评价缺失
        4.5.1 评价内容片面
        4.5.2 评价主体单一
        4.5.3 评价方法流于形式
第五章 改善L区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工作的对策
    5.1 完善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相关制度
    5.2 培训各方提高重视度
        5.2.1 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教育研究机构
        5.2.2 入职学校
        5.2.3 教师
    5.3 更新培训内容
        5.3.1 明确培训目标
        5.3.2 优化培训内容
        5.3.3 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连贯性和实用性
    5.4 丰富培训形式,改进师徒结对式
        5.4.1 注重培训形式多样化
        5.4.2 以学校为阵地,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
    5.5 健全评价机制
        5.5.1 对入职培训有效性的评价
        5.5.2 对初任教师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权益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有关国外教师权益保障的相关研究
        1.3.3 国内有关教师权益保障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
        3.1.1 小学体育教师性别、年龄及学历现状
        3.1.2 小学体育教师职称与教龄现状
        3.1.3 小学体育教师编制现状
    3.2 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权益保障的现状分析
        3.2.1 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权利状况
        3.2.2 小学体育教师学术科研权利状况
        3.2.3 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进修权利状况
        3.2.4 小学体育教师福利待遇权利状况
        3.2.5 小学体育教师民主管理的话语权状况
        3.2.6 小学体育教师法律意识现状
    3.3 制约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权益保障的因素
        3.3.1 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权利保障不充分
        3.3.2 小学体育教师待遇报酬不容乐观
        3.3.3 教师权益保障法规存在盲区
        3.3.4 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3.3.5 小学体育教师自身法律知识与维权能力弱
        3.3.6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维权表达渠道不畅通
        3.3.7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体育教师权益救济渠道整体不畅通
    3.4 对保障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权益的对策
        3.4.1 转变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观念,正确认识体育教师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3.4.2 加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自身维权的能力
        3.4.3 建立畅通的农村体育教师权利救济途径
        3.4.4 逐步完善立法和制度建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权益保障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小学体育教师权益保障的访谈提纲
    附录C 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湘西片区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校园足球
        2.1.2 培训的概念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我国体育师资现状研究
        2.2.2 我国足球体育教师研究
        2.2.3 我国体育师资培训研究
        2.2.4 我国足球体育教师的培训研究
    2.3 国外研究综述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湘西片区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现状分析
        4.1.1 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目标
        4.1.2 培训对象学习目标分析
        4.1.3 培训对象基本情况
        4.1.4 承训单位基本情况
        4.1.5 培训效果分析
    4.2 湘西片区校园足球教师培训取得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分析
        4.2.1 湘西片区校园足球教师培训取得的成功经验
        4.2.2 湘西片区校园足球教师培训存在问题
    4.3 湘西片区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的对策研究
        4.3.1 结合培训对象的需求设置科学的培训目标
        4.3.2 有关部门进行合理的统筹和选拔
        4.3.3 根据参训教师足球基础进行合理的分班
        4.3.4 培训内容应考虑学员实际需要和意向
        4.3.5 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4.3.6 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灵活运用培训手段
        4.3.7 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严谨的考核评价制度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一 湘西地区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9)上海市小学职初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有关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研究
        1.2.2 国内有关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研究
        1.2.3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研究评析
        1.2.4 国外有关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1.2.5 国内有关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1.2.6 综合评析
    1.3 概念界定
        1.3.1 职初教师
        1.3.2 支持体系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理论基础
        1.5.1 教师“关注”阶段论
        1.5.2 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论
第2章 上海市职初教师的特征分析
    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2.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2.1.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1.3 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2.2 职初教师群体的特征
    2.3 职初教师的真实需求
第3章 S区三所学校职初教师支持体系的运行现状
    3.1 S区职初教师支持体系现状
        3.1.1 S区背景
        3.1.2 强师举措
        3.1.3 发展成效
        3.1.4 支持分析
    3.2 A校培养计划——“鸿鹄”展翅,唱响金球之歌
        3.2.1 学校背景
        3.2.2 组织文化
        3.2.3 强师举措
        3.2.4 发展成效
        3.2.5 支持分析
    3.3 B校培养计划——“启明星工程”,引导共同成长
        3.3.1 学校背景
        3.3.2 组织文化
        3.3.3 强师举措
        3.3.4 发展成效
        3.3.5 支持分析
    3.4 C校培养计划——课题引领,项目推进,专业成长
        3.4.1 学校背景
        3.4.2 组织文化
        3.4.3 强师举措
        3.4.4 发展成效
        3.4.5 支持分析
第4章 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剖析
    4.1 职初期与见习期的衔接
    4.2 校内对职初教师的培养举措
    4.3 自身发展需求
    4.4 访谈结果分析
        4.4.1 职初期与见习期的衔接
        4.4.2 教师感知到的支持体系
        4.4.3 职初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第5章 构建职初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5.1 市级引领
        5.1.1 提供方向性的政策支持
        5.1.2 确立分层次的培养机制
    5.2 区校联动
        5.2.1 创设联合性的发展平台
        5.2.2 制定系统性的培养方案
    5.3 自我成长
        5.3.1 寻找关键性的自我突破
        5.3.2 培养综合性的教师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延安市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后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五)文献综述
一、教师职后教育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教师职后教育相关理论
二、延安市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后教育现状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三、延安市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后教育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二)归因分析
四、延安市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后教育对策
    (一)提升频率、重拾教师信心
    (二)丰富课程内容
    (三)扩增教师队伍、减轻教学任务
    (四)构建农村区域性多元化培训模式
    (五)创新评价方式
    (六)建立专门市级单位管理监督部门
五、结论与展望
    (一)总结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三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 娄洋. 河南大学, 2020(02)
  • [2]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研究[D]. 孔玥. 燕山大学, 2020
  • [3]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以邹平市为例[D]. 杨秋兰. 山东大学, 2020(12)
  • [4]城市小学校本研修实施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呈贡区三所小学为例[D]. 王榕.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5]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以四川省X县为例[D]. 刘长生.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6]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L区为例[D]. 陈静言. 山西大学, 2020(01)
  • [7]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权益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妮. 河南大学, 2020(02)
  • [8]湘西片区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 钟晓. 吉首大学, 2020(03)
  • [9]上海市小学职初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研究[D]. 吴蓉.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延安市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后教育研究[D]. 金雁. 延安大学, 2020(12)

标签:;  ;  ;  ;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