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心肌梗死综合治疗后的护理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钦钦[1](2020)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的认知水平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基于知信行模式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案,比较常规健康教育与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以期为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知识宣教和心脏康复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1.根据成组设计中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含量估算,确定每组所需研究对象为45例,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自2019年2月至5月在河南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抽取的信封中的数字,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干预组。最终纳入对照组41例、干预组43例患者。2.两组患者在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本研究所需量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生活质量水平、心理状态等,干预组采取以知信行模式为依据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方案进行指导,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及康复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疾病知信行水平、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健康行为的改善效果。4.观察指标:量表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得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得分、广泛性焦虑量表-7项(GAD-7)和健康问卷-9项(PHQ-9)量表得分;实验室数据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值、LDL-C值、血压值、LVEF值;健康行为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吸烟情况;5.采取EXCEL数据表格录入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所用统计方法有:统计描述,卡方检验(x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年龄、民族、性别、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个数及工作情况、家庭收入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和既往病史、冠脉病变情况、置入支架个数等疾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10.473,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SF-36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25.797,P<0.05)。干预组患者尤其在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心理健康这四个维度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4.干预前两组患者GAD-7、PHQ-9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量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吸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吸烟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血压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23.852,P<0.05)。结论1.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效果良好,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树立健康的信念和态度,降低疾病的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经过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患者的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血压情况控制良好,吸烟情况得到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提高。3.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量表可以作为衡量患者术后健康教育、疾病认知、行为改善的评价指标。
周鹏[2](2022)在《研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对其服药依从性以及不良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组;延续性护理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法完成PCI术后护理;常规护理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完成PCI术后护理;就组间服药依从性评分、不良情绪评分(SDS、SAS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延续性护理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8.83±2.22)分高于常规护理组(6.06±2.06)分明显(P <0.05);护理前延续性护理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SDS(48.33±8.85)分、SAS(46.15±9.05)分同常规护理组(48.59±8.59)分、(46.27±8.88)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护理后延续性护理组SDS(38.71±5.51)分、SAS(37.36±5.26)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42.75±6.75)分、(41.93±7.39)分明显(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可使其服药依从性显着提升,一系列不良情绪显着改善,改善预后。
肖娜,谭朝艳[3](2022)在《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实施针对性治疗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和治疗。根据收集阶段不同进行分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重症监护室护理,后期对工作进行改革和优化,观察组实施重症监护优化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影响。结果:护理干预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较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患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较高,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后,实施重症监护优质护理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可确切提升患者对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应用价值显着值得借鉴并推广。
李晓欢[4](2022)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发生率及死亡风险较高。急性心肌梗死呈进行性发展,病情复杂,危险因素较多,治愈可能性低,患者需终身进行治疗、干预。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普遍应用,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的重要措施,在改善患者心功能,预防疾病复发、加重,预防心血管事件中效果确切。康复护理涉及情绪、认知、膳食、运动等多个方面,不仅注意疾病方面的康复,也强调尽可能地恢复患者在精神、心理、生活活动等方面的能力,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造成的负面影响,改善远期预后。本文针对康复护理概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原因、早期康复护理内容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提供借鉴。
吾丹萍,李霞,陈寅霞[5](202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焦点式心理护理对焦虑心理的缓解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焦点式心理护理对焦虑心理的缓解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3月,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作为本次的入组成员,根据这些患者的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了对照组(n=18)和观察组(n=18),对照组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观察组的患者则是通过焦点式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为94.44%(17/18),对照组患者的依从率为83.33%(15/18),两组数值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4.44%(17/18),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2.22%(13/18),两组数值差异较大(P<0.05)。结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经过焦点式心理护理模式后,患者的情绪明显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同时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度更高,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更加满意,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
潘婧婧,许建新,黄丽娟[6](2021)在《细节人文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介入治疗期间配合细节人文护理模式对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4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介入治疗标准,在数字编序后用软件SAS 18.0辅助完成随机均等分组,设为对照组与人文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人文组给予细节人文护理干预。比较对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后心功能指标[心率(HR)、校正后QT间期(QTc)、QT间期离散度(QTd)]、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SF-36)等。结果在抢救率方面,人文组患者成功率为95.00%,对照组成功率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介入治疗后人文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人文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干预后人文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维度检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围术期提供细节人文护理有助于更好的推动手术流程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7](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张荣荣,魏婷婷[8](2021)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理护理的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本院收治102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基于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均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HAMA评分、SDS评分、不良反应积分比较,不存在差异(P> 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AMA评分(5.37±1.32)分、SDS评分(42.19±4.36)分、不良反应积分(6.05±1.74)分低于对照组(9.67±2.40)分、(52.78±2.46)分、(10.09±2.36)分(P <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98.0%显着高于对照组80.4%(P <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不良反应,还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侯小倩,刘智华[9](2021)在《强化急救护理联合术后康复锻炼对AMI患者抢救质量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强化急救护理联合术后康复锻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质量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西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强化急救护理,强化组患者采用强化急救护理联合术后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急诊停留时间、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完成肌钙蛋白检查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0天、第3个月、第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并依据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最大摄氧量(VO2max)及无氧阈(AT)测定心肺功能分级。结果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急诊停留时间、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完成肌钙蛋白检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65±2.98) d,明显短于常规组的(14.32±3.5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检查指标和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急救护理联合术后康复锻炼可显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的心肺功能,有效保护患者心脏机能,减少术后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吴玲玲[10](2021)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及干预组各48例,对常规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措施,对干预组患者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概率及治疗3个月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以心脏病患者心理状态问卷(HP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主健康感、无能为力感及沮丧感均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社交障碍感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穿刺部位血肿、消化道出血及血栓,且干预组总发生率为8.33%,显着低于常规组的33.33%(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其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QOL-BREF)评分显着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术后生活质量,同时对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也具有显着效果,值得推广。
二、急性心肌梗死综合治疗后的护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心肌梗死综合治疗后的护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现状 |
1.1.2 心脏康复的现状 |
1.1.3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操作性定义与理论依据 |
1.3.1 操作性定义 |
1.3.2 知信行理论 |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1 研究对象 |
2.1.1 样本量计算 |
2.1.2 研究对象 |
2.1.3 纳排标准 |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2.1 干预组 |
2.2.2 对照组 |
2.3 干预评价指标及资料收集方法 |
2.3.1 量表评价指标 |
2.3.2 实验室评价指标 |
2.3.3 健康行为评价指标 |
2.3.4 资料收集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4.1 研究设计阶段 |
2.4.2 研究实施阶段 |
2.4.3 调查结束 |
2.5 伦理原则 |
2.5.1 知情同意原则 |
2.5.2 不伤害原则 |
2.5.3 保密原则 |
2.6 统计学处理 |
2.7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疾病资料比较 |
3.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的得分比较 |
3.2.1 干预前得分比较 |
3.2.2 干预后得分比较 |
3.2.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3.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量表的得分比较 |
3.3.1 干预前得分比较 |
3.3.2 干预后得分比较 |
3.3.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
3.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得分比较 |
3.4.1 干预前得分比较 |
3.4.2 干预后得分比较 |
3.4.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
3.5 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的比较 |
3.5.1 组间比较 |
3.5.2 组内比较 |
3.6 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长度的比较 |
3.6.1 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比较 |
3.6.2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3.7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血压情况改变的比较 |
3.8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抽烟人数情况改变的比较 |
4 讨论 |
4.1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 |
4.2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
4.3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PCI术后焦虑、抑郁的情绪 |
4.4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PCI术后健康状况 |
4.5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
4.6 今后的研究方向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
附录B 一般人口学资料 |
附录C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
附录D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 |
附录E 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
附录F 患者健康问卷-9项量表(PHQ-9) |
附录G 患者疾病资料(医护人员填写) |
致谢 |
论文发表及课题基金申请情况 |
(2)研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服药依从性评分对比 |
2.2 不良情绪评分对比 |
3 讨论 |
(3)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
2.3 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
3 讨论 |
(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康复护理概念 |
2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护理原因 |
3 康复护理内容 |
3.1 心理康复 |
3.2 膳食干预 |
3.3 康复运动 |
3.4 生活方式干预 |
4 结语 |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焦点式心理护理对焦虑心理的缓解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HAMA评分情况 |
2.2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HAMD评分情况 |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差异 |
2.4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 |
3 讨论 |
(6)细节人文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3 讨论 |
(8)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理护理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9)强化急救护理联合术后康复锻炼对AMI患者抢救质量和心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4.1 抢救质量 |
1.4.2 心脏功能状况 |
1.4.3 并发症发生情况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抢救质量比较 |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功能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四、急性心肌梗死综合治疗后的护理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D]. 张钦钦. 河南大学, 2020(02)
- [2]研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作用[J]. 周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22(06)
- [3]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J]. 肖娜,谭朝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03)
- [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李晓欢.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2(01)
-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焦点式心理护理对焦虑心理的缓解作用[J]. 吾丹萍,李霞,陈寅霞. 心理月刊, 2021(23)
- [6]细节人文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的价值[J]. 潘婧婧,许建新,黄丽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21(18)
- [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8]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理护理的措施[J]. 张荣荣,魏婷婷. 家庭生活指南, 2021(09)
- [9]强化急救护理联合术后康复锻炼对AMI患者抢救质量和心脏功能的影响[J]. 侯小倩,刘智华. 海南医学, 2021(17)
- [10]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吴玲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