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锦涛、曾庆红同志谈党史(论文文献综述)
马雪坤[1](2020)在《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研究》文中提出王稼祥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从1931年到1943年长期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具有丰富的军队政治工作经历,形成了具有独具特色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这也是我党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形成不仅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响,而且还与他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王稼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的思想,在回国后同毛泽东的亲密交往中逐步接受毛泽东关于军队政治建设的论述,并且在实际工作的不断探索中最终形成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思想。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内容主要为加强军队自身建设、加强对群众工作、加强瓦解敌军工作三个方面,并且在长期的工作当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从一般到抽象,注意实际问题、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批评与自我批评。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的特色,表现为坚持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创新焕发活力、坚持群众路线。他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不仅促进了当时军队政治工作的发展,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革命走向胜利,也丰富了毛泽东军队政治工作论述,并且这种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对当今军队政治工作也具有启示作用。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对新时代军队政治工作的发展主要有三点启示,第一,应当巩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守住军队政治工作的根本、第二,关注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增强军队政治工作的感召力、第三,坚持政治工作固本开新,赋予政治工作活力。
胡兵[2](2019)在《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中共内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处于政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各个层级重要位置,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具有一定权力并能对政党和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属于中共执政骨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执政骨干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国家层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井冈山、延安、浦东干部学院和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共同构成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在培训执政骨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于2018年进行合并,继续积极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其它几所干部学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特色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执政骨干的理想信念、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在中国的“政党——政府”体制下,中共执政骨干大多具有双重身份:中共党员身份和具体职位身份。中共党员身份要求他们从属于中共的领导和组织体系,而具体职位身份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即使是非中共党员的领导干部,对中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也是他们工作的基本政治前提。因此,几所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都强调执政骨干政治意识和人民立场并重,既要忠诚于党的领导,又要忠诚于为人民服务;既要提升政治素养,又要提升行政能力。相比之下,国外的美国联邦行政学院、法国国立行政学院、新加坡公务员学院等培训机构,以中高级公务员为培训对象,在进行文官培训的时候,并不要求个人政治上的忠诚和偏好,重点突出职业素质和个人发展方面内容,强调提高行政官员的国家意识、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作为培训执政骨干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共中央党校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自1933年马克思主义学校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党校在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不同时期,中共中央党校因中共的中心任务变化,在发挥宣传、培养和教育干部方面的作用也各有侧重。建党之初,中共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鼓动和宣传人才”以传播马列主义理论,灌输阶级斗争精神。延安时期,中央党校通过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解决“思想不统一、行动不统一”的问题,从而达到“改变作风”、“团结干部,团结全党”的目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央党校提出“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口号,由短期轮训干部转向正规化培训部干部主,重视执政骨干能力提升。新形势下的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再次回归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题,将培养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增强党性锻炼作为主要任务。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突出“理论基础”和“党性修养”两方面内容,重视提高执政骨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为此,中央党校先后进行几次教学改革,调整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加大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分量,突出主业主课,强调“用学术讲政治”,以保证执政骨干不会“在政治方向上发生偏差”。除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之外,中共中央党校也重视培养执政骨干各种能力,全面增强其执政本领。在重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同时,中共中央党校严格学员管理,把学员管理当作是促进中共执政骨干加强党性锻炼、实现党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学员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员全面负责学员管理,深入了解学员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反映学员意见和要求。除此之外,中共中央组织部也选派联络员到中央党校,深入考察学员,对学员学习期间表现情况作出评价,并协助组织员共同开展学员管理工作。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积极创新学员管理方式,进一步严格学员管理。首先,探索建立党性教育贯通机制、学员党性锻炼成果系统集成机制和党性教育保障机制,将党性教育贯穿于学员管理全过程。其次,建立健全学员管理制度,从学风、作风、纪律等方面对加强学员管理提出严格要求。再次,完善学员管理机制,健全学员常规管理机制、创新学员互动交流机制、完善教学管理沟通协商机制、严格学员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对学员到课率、就餐率和请假情况进行逐月检查,督促学员学习期间严格自律,强化党性锻炼,提升管理效果。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对执政骨干的教育培训,旨在通过灌输中共意识形态和加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再塑执政骨干“信仰”、“忠诚”及相关品质。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中共中央党校强调“主义”认同与问题研究并重,统一思想与能力提升并重,理论宣传与组织培养并重,党性锻炼与党性教育并重。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严格学员管理,也是促使执政骨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手段,从技术层面体现了中共从严治党的要求。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中共中央党校重视坚持“党校姓党”,坚持政治优先,坚持与时俱进,以保证再塑执政骨干的效果。
钟国云[3](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研究》文中指出论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作为有效加强党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伟大创举,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阶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有效解决党内矛盾与问题的重要手段。回顾历史,纵观党创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的历次整党整风运动,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面发挥了特殊而重大的关键作用。根据不同时代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的要求,党内集中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发展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集中教育逐渐实现了由“运动模式”向“活动模式”的过渡与转变,有力地推进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也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之举。实践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对党建传统理论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教育理论的创造性实践。因此,在当前党要管党、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活动开展相关问题的学理性探讨,有利于深化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研究的内容,拓展党内教育实践的研究视野,不断丰富新时代管党治党理论研究的成果。论文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为理论基础,以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与党的建设的良性互动为主线,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开展的依据、活动的发起组织与实施、活动开展的实效性等方面的考察、梳理与分析,在总结活动取得的成绩和有效做法的同时,查找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进而针对这些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从宏观与微观、横向与纵向、主观与客观等多个维度,提出优化与改进党内集中教育的一些思考,从而为搞好新时代的党内教育提供参考。首先,论文围绕活动开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全面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这是研究的前提基础。论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梳理,总结分析研究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借鉴。在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论文主要从理论依据、历史传统、现实要求等层面对活动开展的依据进行探究。其中,重点从党的无产阶级政党特性、党的独特政治信仰与价值追求、无产阶级政党相关教育理论等维度,集中阐述了活动开展的理论依据;同时,对改革开放前的历次整党整风运动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并且,从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提出教育诉求、时代主题转换与社会转型、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形势发展、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的产生、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阐述了活动开展的现实要求。其次,论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开展的内容任务、组织实施及其取得的进展,主要从宏观与中观层面进行横向梳理与探讨,这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综合性手段,论文按照侧重于党的全面彻底整顿、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强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党的党性党风教育等维度,从而集中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侧重,并对相应的代表性活动个体进行典型剖析。同时,基于活动动员与发起方式、组织与领导策略、活动开展的原则及方法步骤,以及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模式”的新探索、特点与演进等方面的整体考察,集中探讨了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动员组织与实施。再次,论文针对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进行研究,这是论文研究的关键部分。基于活动实效性内涵与外延的界定,论文主要从活动发起时机的把握、党内主要矛盾的研判、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党组织的领导与执行力、外在因素对活动的冲击、“活动”本身存在的弊端等方面,对影响活动实效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同时,论文全面总结分析了历次活动开展取得的主要成效、活动开展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表现、活动实效的历史经验教训警示等,从而对活动的实效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论文对优化与改进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提出了几点思考,这是论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论文主要从五个层面提出了改进与提升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对策建议:一是提出通过创新活动主题设置、拓展与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活动载体设计等途径增强活动的实效性。二是紧紧围绕党内主要问题的解决,从增进活动开展的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活动中正确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创造性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等层面,提出加强活动制度化建设的对策。三是从活动实效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层面,尝试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活动实效性评价体系。四是针对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两张皮”、“一阵风”、形式主义、走过场、“活动倦怠”、开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从“常态化”机制、组织领导机制、激励保障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舆论宣传机制、责任落实机制等方面构建活动开展长效机制。五是活动开展应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顺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三化”要求,以在更深层次上推动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健康有效开展。
许翾[4](2018)在《中国共产党组织部运行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职能机构中,组织部的工作范围最广,角色最重要,地位最稳定,堪称党的职能机构中的“第一部”。组织部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形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活动方式,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有意义的视角。本文接受制度主义和行动者理论视角的启发,研究组织部的产生、发展、运行、特征以及在各种关系中的行动策略,试图理解和分析组织部的突出地位是如何形成与维系的。研究发现,组织部的胜出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强”因素。第一,中国共产党高度组织化类型,特别是长期党指挥枪、党领导政并通过干部实现的体制,使组织部成为唯一兼具组织和动员这两者功能的部门,长期处在结构优势位置;第二,组织部具有积极的部际竞争策略和能力,使组织部保持优势地位。前者主要表现为政党规范对组织部的强有力支持,后者是组织部积极的能动行动。制度环境为组织部的优势地位提供了框架和结构意义上的支持,组织部在过程中的能动行动回应了制度压力,其效果强化了制度环境。这个“双强模式”构成了对组织部的分析理路和研究框架。在强制度支持和强能动行动之下,组织部在面向党员、干部、人才的行动中,比较成功地运用了肯定性激励的策略,建立了庞大的人才队伍,客观上巩固了组织部的地位;组织部在工作过程中形成命令—服从机制、协调—配合机制、反馈—调节机制以及三者的结合,主动强化了程序化、规范化的制度,得以处理复杂的组织问题;组织部妥善处理对上级的关系,保持适当的独立性,以维护部门威信;组织部通过娴熟的政治话语和政治修辞的表达,塑造了部门的鲜明形象,消解了在公众中产生负面印象的危险。此外,组织部还特别注意捕捉党在各个时期面对新挑战的需要,作出灵活的调适,同时不断地扩展工作职能和范围,形成纵深的工作链条,具有很强的自我发展、自我维持能力。组织部保持中心地位是党发挥组织优势的必然要求。组织部面临着多元社会对部门权威的挑战、腐败滋生对部门地位的挑战、刚性制度对部门韧性的挑战等诸多问题,尤其是选人用人不当将成为组织部保持“第一部”的最大隐忧。为此,组织部应平衡好组织动员和保护激励这两个功能,要利用制度规范强化严格的选人程序,重点防止干部产生的源头出现腐败;要重视三个“之家”的建设,细腻而灵活地开展对人的工作,发挥组织部的最大特点和优势;要协调各部门工作,形成组织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公开、透明、创新,取得社会支持和公众信任。
陈述[5](2016)在《中央党校加强党性教育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指明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八十多年来中央党校一直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要求和部署,把党性教育落实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并取得实际成效:1.民主革命时期,为确定党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高度重视党性教育;2.从马列学院到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期间,把"增强党性"纳入到教学方针之中;3.从中央党校复校到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培养觉悟高、党性强、作风好、具有现代知识的领导骨干作为培养目标;4.在经受国内外严重政治风波考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新世纪期间,提出"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教学布局;5.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以后,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增强学员的党性修养。中央党校党性教育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党性教育和理论学习共同提高;二是党性教育与中心工作统一起来;三是把党性教育与作风养成紧密结合。
杨天石[6](2015)在《忆胡绳》文中认为我和胡绳同志并不熟。不过,有些事似乎只有我知道,或只有我才能说清楚。这些事,都不大,也都并不很重要,但可以从某些方面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和理论领域的部分侧影。一、倡办《百年潮》杂志1996年,中共党史学会有个《中共党史通讯》,不想办了。当时刊号很紧张,学会的副会长郑惠等人想利用《中共党史通讯》的刊号办一个通俗历史刊物《百年潮》,反映鸦片战争至当代中国这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据说,这是为了贯彻
李慎明[7](2010)在《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读曾庆红同志《关于党的建设工作》的体会》文中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前夕,曾庆红同志《关于党的建设工作》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读完约62万字的《关于党的建设工作》上、下两册,感触颇深,最深刻的是作者在多篇文章中强调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
孙英[8](2004)在《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史资政育人工作提升到新水平》文中提出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努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在江泽民同志致信中央党史研究室、作出"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重要指示五周年之际,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我们召开这次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暨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经验交流会。
孙英[9](2003)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更好地肩负起资政育人的光荣使命》文中指出 这次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是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党中央正式赋予中央党史研究室作为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负有指导地方党史工作的职能后,党史部门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 这次会议是经中央批准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部署工作,更好地实现十六大对党史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
秦玉琴[10](2002)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文中指出中共四川省委常务副书记秦玉琴同志代表省委在全省党史主任会上的讲话,体现了省委坚决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胡锦涛、曾庆红同志对党史工作指示精神的决心和措施,是各级党委抓好党史工作的理论依据。秦玉琴同志的讲话有如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要充分认识党史工作的重要性。党史工作并非可有可无,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贯彻、落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二是要把党史机构设置好。党史机构是各级党委的重要工作机构之一。各级党委在研究机构改革时,对党史机构设置,仍然是胡锦涛同志“健全机构、稳定队伍、充实力量、提高素质”的原则。县(市、区)级党史机构,应做到党委有分管领导抓,党史业务工作有人做的基本要求。对党史机构的管理应按照中央关于“与党中央主要工作部门大体相对应”的精神,参照公务员系列管理,落实公务员应遵循的义务和权利。三是对党史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四是对全省党史工作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规划。因此,各级党委和党史机构,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把玉琴同志的讲话精神,贯彻到实践中去。
二、胡锦涛、曾庆红同志谈党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胡锦涛、曾庆红同志谈党史(论文提纲范文)
(1)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 研究目标及方法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性 |
第2章 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形成 |
2.1 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2.2 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
2.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论述 |
2.2.2 列宁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论述 |
2.2.3 斯大林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论述 |
2.2.4 毛泽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论述 |
2.3 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实践来源 |
2.4 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形成过程 |
2.4.1 土地革命时期 |
2.4.2 抗日战争时期 |
第3章 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
3.1 加强军队自身建设 |
3.1.1 丰富军队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和作用 |
3.1.2 巩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3.1.3 提高士兵的积极性和政治觉悟 |
3.1.4 完善干部和知识分子队伍建设 |
3.2 加强群众工作 |
3.2.1 增强对群众的宣传 |
3.2.2 扩大对群众的组织 |
3.2.3 加紧对群众的联系 |
3.3 加强瓦解敌军工作 |
3.3.1 对敌军进行宣传 |
3.3.2 组织人力去敌军内部工作 |
3.3.3 坚持优待战俘政策 |
3.4 军队政治工作的方法 |
3.4.1 调查研究 |
3.4.2 从一般到抽象,注意实际问题 |
3.4.3 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
3.4.4 以点带面,典型示范 |
3.4.5 批评与自我批评 |
3.5 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特点 |
3.5.1 坚持军队政治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
3.5.2 坚持以人为中心 |
3.5.3 坚持创新焕发活力 |
3.5.4 坚持群众路线 |
第4章 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影响及启示 |
4.1 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影响 |
4.1.1 推动军队政治工作的发展 |
4.1.2 丰富毛泽东军队政治论述 |
4.1.3 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革命走向胜利 |
4.2 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启示 |
4.2.1 巩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守住军队政治工作的根本 |
4.2.2 关注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增强军队政治工作感召力 |
4.2.3 坚持政治工作固本开新,赋予军队政治工作活力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2)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论文选题及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关于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研究现状 |
二、国外关于中共干部教育培训研究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论文框架思路 |
第四节 论文研究方法 |
第五节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干部教育培训概况 |
第一节 干部教育培训相关概念 |
一、干部与中共执政骨干 |
二、干部教育培训 |
三、党校干部教育培训 |
第二节 国内干部教育培训概况 |
一、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 |
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
三、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
第三节 国外高级公务员培训比较 |
一、美国联邦行政学院 |
二、法国国立行政学院 |
三、新加坡公务员学院 |
小结 |
第三章 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宣传与培养并重:建党初期的党校教育 |
一、建党初期对党校教育的认识 |
二、各地创办党校的尝试 |
三、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教育 |
第二节 统一思想: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党校教育 |
一、初到延安的中共中央党校教育 |
二、六届六中全会后的党校教育方针和任务变化 |
三、整风运动中的中共中央党校教育 |
第三节 素质提升: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央党校干部正规化教育 |
一、干部教育正规化的提出 |
二、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正规化的内容 |
三、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正规化的改革发展 |
第四节 主义认同:新形势下的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 |
一、“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定位 |
二、“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 |
三、党校工作“九条经验” |
小结 |
第四章 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教学改革 |
第一节 中共中央党校教学概况 |
一、教务部 |
二、教研部 |
第二节 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主要内容 |
一、党的理论教育 |
二、党性教育 |
三、能力培训 |
第三节 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教学改革 |
一、教学内容调整: |
二、教学方法创新 |
小结 |
第五章 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学员管理 |
第一节 中共中央党校学员管理概况 |
一、学员管理部门 |
二、学员部主要职能 |
三、组织员 |
四、联络员 |
第二节 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学员管理创新 |
一、在学员管理中贯穿党性教育 |
二、建立健全学员管理制度 |
三、完善、创新学员管理机制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长沟流月去无声——致谢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六、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依据 |
三、历史传统 |
四、现实要求 |
第二章 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
一、活动主要任务与内容侧重 |
二、活动的动员与发起方式 |
三、活动的组织与领导策略 |
四、活动的原则与方法步骤 |
五、“活动模式”的形成与演进 |
第三章 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评估 |
一、活动实效性的内涵与外延 |
二、影响活动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
三、历次活动开展取得的突出成效 |
四、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 |
五、活动实效的历史经验教训警示 |
第四章 优化与改进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几点思考 |
一、优化主题、拓展内容、创新载体 |
二、针对党内问题加强活动制度化建设 |
三、构建与完善活动的实效性评价体系 |
四、建立与健全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 |
五、服从服务于党建总体布局和“三化”要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中国共产党组织部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及其意义 |
1.1.1 组织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部” |
1.1.2 组织部的国际比较 |
1.1.3 组织部为什么能成为“第一部”? |
1.1.4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中央组织部对自身的工作研究 |
1.2.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
1.2.3 关于组织部的研究 |
1.3 问题与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2. 建党时期的中央组织部 |
2.1 中央组织部成立的主要目的 |
2.1.1 组织群众的需要 |
2.1.2 发展壮大党员队伍的需要 |
2.1.3 指导工农运动的需要 |
2.1.4 国共合作的因素 |
2.2 早期中央组织部的主要工作 |
2.2.1 筹备党的“四大” |
2.2.2 提出组织工作思路 |
2.2.3 促进中央集权 |
2.2.4 制定交通办法 |
2.2.5 统计党员和组织情况 |
2.2.6 指导各地活动,分配人才 |
2.3 中央组织部的主要特征 |
2.3.1 与吏部相比 |
2.3.2 与苏共组织部相比 |
2.3.3 与后来的组织部相比 |
3. 组织部的发展和演变 |
3.1 1924-1949年的组织部 |
3.1.1 初期的探索与周折(1924-1928) |
3.1.2 工作起色(1928—1937) |
3.1.3 趋向成熟(1937-1949) |
3.2 1949—1978年的组织部 |
3.2.1 建国初期的工作(1949—1954) |
3.2.2 工作对象的拓展(1954—1966) |
3.2.3 “文革”时期的组织部(1966—1977) |
3.3 改革开放时期的组织部 |
3.3.1 落实干部政策(1977—1989) |
3.3.2 大规模地教育和培训干部(1989—2002) |
3.3.3 聚天下英才(2002-2012) |
4. 政治动员与有效组织 |
4.1 组织部面向干部的行动 |
4.1.1 对干部的认识 |
4.1.2 干部的选任 |
4.1.3 组织部的干部工作策略 |
4.2 组织部面向党员的行动 |
4.2.1 对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动员 |
4.2.2 以党支部为基础的组织扩展 |
4.2.3 “先进分子”标准与思想政治教育 |
4.2.4 对党员的激励 |
5. 内部协调和运行机制 |
5.1 组织部职权分配和工作体系 |
5.1.1 中组部主要的职能机构 |
5.1.2 组织部门工作体系 |
5.2 主要工作准则 |
5.2.1 讲政治 |
5.2.2 服从纪律 |
5.3 决策和运行 |
5.3.1 组织网络 |
5.3.2 决策程序 |
5.3.3 调研机制 |
5.3.4 先行试验 |
5.3.5 执行过程的调节 |
6. 组织部处理对上关系策略 |
6.1 组织部的对上依附性 |
6.1.1 机构的撤销—领导机关对组织部进行控制的最严重表现 |
6.1.2 制度的规定—领导机关对组织部进行控制的基本保障 |
6.1.3 主导干部路线—领导机关对组织部进行控制的主要动机 |
6.1.4 强化中央集权—领导机关对组织部进行控制的一般结果 |
6.2 组织部的独立性 |
6.2.1 独立性的保持 |
6.2.2 确立独立性的挑战 |
7. 组织部的外部关系及部际竞争 |
7.1 主要联系机构 |
7.1.1 办公厅 |
7.1.2 宣传部 |
7.1.3 统战部 |
7.1.4 中纪委机关 |
7.2 主要协调事项 |
7.2.1 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
7.2.2 党内教育实践活动 |
7.2.3 人才工作 |
7.2.4 扶贫济困 |
7.3 协调工作特点 |
7.4 部际竞争 |
7.4.1 组织部职能的扩大 |
7.4.2 组织部所处的竞争地位 |
7.4.3 三个“之家”建设 |
8. 组织部的反污名化策略 |
8.1 模范部门 |
8.1.1 各方对组织部的期许 |
8.1.2 组织部建设模范部门的努力 |
8.2 声望制度 |
8.2.1 政治机关:巩固中心地位 |
8.2.2 规章制度:建立共识观念 |
8.2.3 组织部长:部门象征 |
8.3 走出神秘 |
8.3.1 组织部的秘密工作的传统 |
8.3.2 组织部走出神秘的努力 |
8.3.3 成效 |
9. 超越惯性的努力 |
9.1 人才行动:结构上的跨越 |
9.1.1 建国前后对知识分子工作的认识 |
9.1.2 改革开放以来的知识分子工作 |
9.2 “资本家”入党及组织建设创新 |
9.2.1 “不能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 |
9.2.2 转变态度 |
9.2.3 试点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 |
9.2.4 积极开展新社会阶层中的党建工作 |
10. 结语 |
10.1 组织部运行的“双强模式” |
10.2 新时期组织部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
10.3 组织部能动不足的隐忧 |
10.4 新的建设策略 |
参考文献 |
英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附录: 相关调研分析 |
作者简历 |
(6)忆胡绳(论文提纲范文)
一、倡办《百年潮》杂志 |
二、赞扬刊物办得好,保护刊物幸免停刊 |
三、两封匿名信告状 |
四、胡绳被批判 |
五、胡绳逝世,《百年潮》送花圈 |
(7)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读曾庆红同志《关于党的建设工作》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能变 |
二、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就要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工作,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 |
三、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就必须选拔、任用、教育好各级领导干部, 特别是要培养选拔好接班人 |
四、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就必须增强居安思危意识 |
五、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就必须继续深入总结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兴衰存亡历史经验和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 |
(8)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史资政育人工作提升到新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对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重大意义的认识 |
二、五年来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
(一)积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及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增强资政育人的主动性。 |
(二)充分利用各地特有的党史资源,发挥资政育人的创造性。 |
(三)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强化资政育人的针对性。 |
(四)开门办史,通力协作,提高资政育人的有效性。 |
三、关于2004年全国党史工作的意见 |
(一)努力加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的整体研究和专题研究 |
(二)继续推进专题资政研究的开展 |
(三)努力在育人方面更加有所作为 |
(四)继续落实好中央领导同志批办的重大研究课题 |
(五)进一步做好党史业务骨干培训工作 |
(六)继续推动县级党史部门工作的开展 |
(9)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更好地肩负起资政育人的光荣使命(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增强做好党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一)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十六大确立的历史任务,进一步明确党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
(二)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十六大报告的灵魂,牢固确立党史工作的指导思想 |
(三)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十六大报告的精髓,不断创新党史工作 |
二、按照十六大精神的要求,认真总结过去一年多的工作 |
(一)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党史工作的新思路 |
(二)党史研究、资料征编和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
(三)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有了新加强 |
(四)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必须加大党史干部培训力度。 |
(五)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三、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 |
(一)在学习宣传十六大精神中发挥党史部门的重要作用 |
(二)进一步深化党史研究 |
(三)把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
(四)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
(五)造就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党史工作队伍 |
(10)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在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深入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六大和我省第八次党代会召开的形势下,经省委批准,全省党史工作会议召开了。会前,永康同志作了重要批示。要求会议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传达贯彻2001年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表彰全省党史系统近5年来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党史工作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努力开拓党史工作新局面。为此,我代表省委,讲几点意见。 |
二、坚持突出重点和广征博采相结合,着力推进党史资料征编工作 |
三、坚持把握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现实问题,着力推进党史专题研究工作 |
四、坚持党性和学术性的高度统一,着力推进党史史稿的编写工作 |
五、坚持以资政育人和服务大局为目标,着力推进党史成果转化 |
六、坚持以把握政治方向和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着力加强对党史工作的领导 |
四、胡锦涛、曾庆红同志谈党史(论文参考文献)
- [1]王稼祥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研究[D]. 马雪坤.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2]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研究[D]. 胡兵.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研究[D]. 钟国云.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4]中国共产党组织部运行研究[D]. 许翾. 浙江大学, 2018(02)
- [5]中央党校加强党性教育的历史考察[J]. 陈述.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03)
- [6]忆胡绳[J]. 杨天石. 炎黄春秋, 2015(01)
- [7]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读曾庆红同志《关于党的建设工作》的体会[J]. 李慎明. 党建研究, 2010(09)
- [8]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史资政育人工作提升到新水平[J]. 孙英. 中共党史研究, 2004(01)
- [9]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更好地肩负起资政育人的光荣使命[J]. 孙英. 中共党史研究, 2003(01)
- [10]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J]. 秦玉琴. 四川党史,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