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 3x+1问题的一点注记(论文文献综述)
王跃,索洪敏,吴徳科,彭林艳,蔡梅梅[1](2020)在《弱导数与弱解的一个注记》文中研究说明运用实际例子给出弱导数和弱解的一点注记,深化分部积分法在定积分中的实际运用,一方面根据定义验证弱解不一定有一阶连续偏导数,另一方面通过变号解的存在性获得更多解的存在性,在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与多重性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给变分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马雪婷[2](2019)在《基于m-序列的[d,k]-自采样序列密码学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基于m-序列的[d,k]-自采样序列模型,利用自采样模型的拟保留、拟删除模式,有限域和密码学基础知识,特别是m[d,k]-自采样序列平移等价性,m-序列的游程分布和其采样序列的性质,确定了m[2,1]型自采样序列周期界值。通过深入探索发现m[d,k]-自采样序列都可转化为m[1,k]与m[k,1]型两类自采样序列,于是探究了二元域上m[1,k]与m[k,1]型自采样序列周期的界值,并将m[1,k]与m[k,1]型自采样序列推广到GF(3)、GF(q)上,推广模型为(?),得到理想周期结果。然后对m[2,1]型自采样序列的平衡性及kk元对分布的密码学性质进行分析。为了全面确定m[2,1]型自采样序列密码学性质,进一步对m[2,1]与m[1,2]型自采样序列的游程分布和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考虑到m[2,1]型与m[1,2]型的对偶性,重点分析了m[2,1]型的游程分布与自相关性,并对以上两类自采样序列的游程分布进行比对。又将相关串进行分组计算,得出当m-序列级数为奇数或偶数时,m[2,1]与m[1,2]型自采样序列的自相关值分别为-1,0,都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最后,论文就m[2,1]与m[1,2]-自采样模型的线性复杂度给予matlab程序的实例分析,发现线性复杂度高且接近序列周期。
王秋琪[3](2017)在《国债期货对国债现货市场质量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9月6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宣布重启国债期货市场,推出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这标志着自1995年关停的国债期货市场重返我国金融市场的历史舞台。国债期货市场作为我国国债现货市场的风险规避场所,其重启后对我国国债现货市场质量是否具有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值得探究。本文将从国债期货对国债现货市场质量影响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存货模型中的两期模型为基础,利用事件研究法设置三个样本区间,分别构建反映市场质量流动性、波动性内在关系的联立方程模型,进而对比国债期货市场重启后国债期货对不同时期国债现货市场质量流动性、波动性的影响作用。此外,为增强模型理论解释的合理性,本文还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国债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间的引导关系,最终依据相关结论提出改进国债市场质量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显示,一方面,市场质量流动性与波动性的指标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不同时期,这些指标之间具有不同的内在关系。有效价差和波动率之间存在着正向推动的关系,有效价差的增加会降低市场交易量,而波动率的增加则会增加市场交易量,交易量对有效价差和波动率的影响存在着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国债期货市场重启对我国国债现货市场质量的影响也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在控制相关因素的情况下,国债期货市场重启的期初现货市场的有效价差和成交量均减小,波动性增加,国债现货市场的整体市场质量较差;国债期货市场重启两年后国债现货市场的有效价差进一步减小,成交量增加,国债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得到改善,但是波动性进一步增大,从总体上说,国债期货市场重启后我国国债现货市场质量得到了改善。此外,国债期货价格对国债现货价格具有单向引导作用。为充分发挥国债期货对国债现货市场质量的改善作用,应完善投资者结构;增强市场透明度;完善国债期货和现货的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完善市场机制。
王勇[4](2017)在《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不稳定渗流理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已经成为油藏工程师和业内学者普遍重视的课题和重点攻关的方向。据不完全统计,全球236个大油田中,碳酸盐岩油气藏油气储量占总储量的50%以上,油气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以上,具有分布广,类型多,储量大,产能高的特点。然而,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埋藏深,地质年代久远,经历了漫长的成岩作用和改造作用,所以其内部赋存了裂缝、溶洞等宏观非连续面,而这些造成了该类油藏储集空间的多样性;碳酸盐岩油藏油水关系与流体流动特征复杂,产量递减快,无水采油期短,油藏中较早出现油水两相流动。因此,开展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不稳定渗流理论研究,明确油藏内部流体流动规律,揭示各种地层参数、流体参数以及压裂参数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渗流规律的影响,这对系统化的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研究成果,从渗流力学理论出发,应用多种现代数学方法,再辅以计算机编程技术,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不稳定渗流理论进行了研究。论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储集层特征进行分析,阐述裂缝和溶洞介质的地质特征,抽象出几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油水两相渗流模式。(2)基于碳酸盐岩油藏多尺度储集空间特征研究结果,建立孔隙-裂缝和孔隙-裂缝-溶洞系统的拟稳态和非稳态油水两相基本渗流物理模型。(3)基于前述建立的多种渗流模式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基本渗流物理模型,推导出顶底封闭情况下不同侧向边界条件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连续点源所引起的压力响应计算公式。(4)基于前述获得的碳酸盐岩油藏中油水两相基本连续点源所引起的压力响应计算公式,推导出无限大外边界和圆形外边界条件下碳酸盐岩油藏中多种井型油水两相不稳定渗流的井底压力和产量计算公式;其中,多种井型包括直井(完全射开和部分射开)、压裂直井(无限导流、有限导流)、水平井以及多级压裂水平井(无限导流和有限导流)。(5)通过寻求合适的算法,借助于计算机编程技术对本文所建立的渗流数学模型进行编程实现,绘制不同井型-油藏-边界组合下的试井双对数曲线和产量递减分析曲线,对压力与产量递减响应特征及对应的地层中流动阶段进行分析。(6)利用碳酸盐岩油藏油井的实测数据验证本文模型的适用性。通过研究推导出了无限大外边界和圆形外边界条件下碳酸盐岩油藏中多种井型油水两相不稳定渗流的井底压力和产量计算公式,分析了各种地层参数、流体参数以及压裂参数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渗流规律的影响,形成了一套适合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流动的单井生产动态分析方法与技术,深化了基质、裂缝以及溶洞中流体流动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碳酸盐岩油藏不稳定渗流理论,为指导此类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加坤[5](2017)在《多元函数极限相关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通过研究给出多元函数极限的标准化定义并就多元函数极限、累次极限间的关系及常用求解方法进行了总结.
许英[6](2016)在《模糊优化理论在H公司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市场经济萧条、不景气,生产力落后,那时候我国的公司基本上是小公司,而且公司的项目也基本上是小项目。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力愈来愈先进,大部分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愈来愈大,大项目也愈来愈多。由于很多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很多中国公司走向世界,全球的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对项目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项目也已慢慢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它的作用在于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经济效益。项目目标的实现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称为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意义是指有效地计划资源,以便达到管理的目的,确保目标能够实现。我国项目管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例如,项目管理理论越来越成熟;项目管理在应用上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但与此同时,项目管理的缺陷也渐渐地暴露出来了。例如: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和缺陷;在生产计划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何找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风险与缺陷,以及如何优化生产计划是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作为一门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学科,模糊数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在很多学科中都有所应用。本文以项目管理的内部控制和生产计划为例,重点研究模糊优化理论在这两者中的应用。并以H公司为例,将模糊综合评判和模糊优化理论分别应用于H公司的内部控制和生产计划中,使H公司的利益达到最大。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模糊优化理论及项目管理概述;第三章为H公司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第四章为运用模糊优化理论对H公司项目管理的改进研究;第五章为结论与展望。本文将等价函数值应用于模糊综合评判,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将其应用于H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这种模型的测评结果更客观,更科学。针对变量为三角模糊数的线性规划问题,本文借助等价函数值给出了一种新的求解方法,也就是将三角模糊数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实数,原问题就可以转化为经典的线性规划问题来求解。最后将模糊优化理论应用于H公司的生产计划中,得到最佳的生产计划。
王冠舒,欧宜贵,武斌[7](2015)在《关于非线性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一点注记》文中提出给出了一种求解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的算法.利用Lagrange函数,将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从而得到解决.方法仅仅依靠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来求解,因此使得计算量减小,计算速度变快.在一定条件下,给出算法的收敛性证明.数值试验表明方法是有效的.
李艳玲[8](2014)在《Costas序列相关性及其在LTE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被广泛用于数据加密、扩频通信、雷达、声纳、无线通信中的几种常用的具有良好相关特性的序列,如Gold序列、GMW序列、Kasami序列、Bent序列、Barker序列、m序列、Costas序列。利用移位寄存器和有限域、数论的原理和方法,讨论了这几种序列的结构、生成方法及各自特点。系统地总结了到目前为止具有良好相关性的信号设计方法,阐述以上各种序列在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的计算方面取得的成果,并给出相应的仿真结果。重点研究了二维序列——Costas序列。研究了用循环移位法获得的Welch Costas和Golomb Costas序列族的特性,建立了含有一个间隙行或间隙列的Welch Costas和含有一个间隙行和一个间隙列Golomb Costas序列的结构理论,深入研究了含有一个间隙行或间隙列的Welch Costas和含有一个间隙行和一个间隙列Golomb Costas序列的代数结构、构造方法和自(互)相关特性,并证明了相关的定理。OFDM是LTE的关键技术之一,合理设计OFDM中用到的跳频码至关重要。基于Costas序列设计了一种OFDM跳频信号,探索用含有一个间隙行或间隙列的Welch Costas和含有一个间隙行和一个间隙列Golomb Costas序列设计OFDM系统中跳频图样的方法,举例说明了如何设计跳频码和怎样将跳频码分配给OFDM系统中的用户。用含有一个间隙行或间隙列的WelchCostas和含有一个间隙行和一个间隙列Golomb Costas序列设计跳频码能获得理想的自相关特性,并且当无线通信系统中多普勒频移受限时能获得极佳的互相关性能。
高俊杰[9](2013)在《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混沌时间序列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这类序列外在特征和纯粹的随机运动很相似,表现出类似于随机噪声一样的混乱无序,长期不可预测,但内在的非线性动力学结构又使得系统满足短期可预测性。传统的预测方法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将混沌理论用于解决这类序列的预测问题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研究了预测流程中的每个环节,主要内容包括:1)混沌理论的基本定义和概念;2)混沌时序的相空间重构;3)时间序列混沌性质的判别;4)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主要研究成果有:(1)分析了相空间重构中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两个关键参数的求解方法,并针对原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G-P算法和改进的C-C算法,实现重构参数的快速、准确求解。(2)介绍了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的三类方法:全域法、局域法、自适应法。确定了具有计算复杂度低、速度快、精度高、适应性好等优点的局域法作为本文的预测方法。(3)针对目前邻近相点的选取中容易混杂伪邻近点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演化跟踪的邻点选取方法,能够有效辨别和剔除伪邻点。(4)提出基于HQ准则的邻近相点个数确定法,克服了传统的依靠主观经验或多次试验确定邻点数量的缺点。(5)最后用Sigmoid核支持向量机对混沌时间序列进行局域预测,并编制成软件。以Lorenz混沌时序和短期电力负荷预测问题为应用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比传统算法更准确,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和应用前景。
吴凤珍,梁俊奇[10](2013)在《关于变精度粗集与粗集属性约简的注记》文中指出通过抽象信息系统,阐明了经典粗糙集模型分类质量、相对正域、决策类下近似具有非单调递减性;变精度粗糙集模型在约简过程中分类质量和相对正域会出现跳跃现象,约简过程具有不稳定性。需要针对三者分别建立模型,使属性约简变得多样化。
二、关于 3x+1问题的一点注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 3x+1问题的一点注记(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m-序列的[d,k]-自采样序列密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和基础知识 |
§1.1 引言 |
§1.2 相关定义与定理 |
第二章 GF(2)上(?)[2,1]-自采样序列的构造及周期性质 |
§2.1 GF(2)上(?)[2,1]-自采样序列模型的构造和周期 |
§2.2 GF(2)上(?)[k,1]和(?)[1,k]型自采样序列的周期与对比 |
§2.3 GF(q)上(?(?)-自采样序列的周期 |
第三章 GF(2)上(?)[2,1]-自采样序列平衡性与k元对分布的密码学性质 |
§3.1 (?)[2,1]-自采样序列的平衡性 |
§3.2 (?)[2,1]-自采样序列的二元对与k元对分布特性 |
第四章 GF(2)上m[2,1]与(?)[1,2]型自采样序列的游程分布与对比 |
§4.1 (?)[2,1]与(?)[1,2]型自采样序列0,1-游程对应的相关串 |
§4.2 (?)[2,1]与(?)[1,2]型自采样序列1,2长0,1-游程分布与比较 |
§4.3 (?)[2,1]与(?)[1,2]型自采样序列t长0,1-游程分布与比较 |
第五章 GF(2)上(?)[2,1]与(?)[1,2]型自采样序列的自相关性与比较 |
§5.1 (?)[2,1]-自采样序列的自相关性 |
§5.2 (?)[1,2]-自采样序列的自相关性 |
后记 |
附录 |
附录Ⅰ (?)[2,1]与(?)[1,2]型自采样序列线性复杂度猜想 |
附录Ⅱ 程序验证 |
附录Ⅲ 研究生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国债期货对国债现货市场质量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市场质量相关概念研究综述 |
1.3.2 国债现货市场流动性分析的研究综述 |
1.3.3 国债现货市场波动性分析的研究综述 |
1.3.4 总结评述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2章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
2.1 市场质量的内涵及指标 |
2.1.1 市场质量的内涵 |
2.1.2 市场质量指标的度量 |
2.2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内涵 |
2.2.1 市场交易机制 |
2.2.2 市场参与人 |
2.2.3 交易指令 |
2.2.4 交易规则 |
2.2.5 信息披露 |
2.3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模型 |
2.3.1 存货模型 |
2.3.2 信息模型 |
2.3.3 知情交易者策略模型 |
2.3.4 不知情交易者策略模型 |
第3章 国债期货影响国债现货市场质量实证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3.1 市场质量评价的主流方法 |
3.1.1 市场波动性的研究方法——ARCH族模型 |
3.1.2 市场流动性的研究方法——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法 |
3.2 效率评价的主流方法 |
3.2.1 数据包络分析法 |
3.2.2 层次分析法 |
3.3 国债期货影响国债现货市场质量实证方法的确定 |
3.3.1 事件研究法与联立方程模型相结合 |
3.3.2 稳健性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3.3.3 实证步骤介绍 |
第4章 国债期货对国债现货市场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
4.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说明 |
4.3 国债期货对现货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 |
4.3.2 ADF平稳性检验 |
4.3.3 联立方程模型估计结果 |
4.3.4 小结 |
第5章 国债期货价格与国债现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
5.1 国债期货对国债现货在价格水平方面的影响 |
5.1.1 国债期货对国债现货价格引导的市场微观结构 |
5.1.2 国债期货与现货价格连接纽带——转换因子与最便宜可交割债券 |
5.2 样本选取与数据介绍 |
5.3 国债期货价格与国债现货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 |
5.3.1 ADF平稳性检验 |
5.3.2 协整检验 |
5.3.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5.3.4 小结 |
第6章 完善国债市场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
6.1 完善投资者结构 |
6.1.1 适度提高噪声交易者的准入门槛 |
6.1.2 适度放宽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准入门槛 |
6.2 增强市场透明度 |
6.2.1 增强市场信息披露 |
6.2.2 打击内幕交易 |
6.3 完善国债期现货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 |
6.3.1 完善国债期现货品种结构 |
6.3.2 完善国债期现货期限结构 |
6.4 完善市场体制机制 |
6.4.1 优化转换因子 |
6.4.2 完善交易机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不稳定渗流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碳酸盐岩油藏渗流理论研究现状 |
1.2.2 源函数方法在渗流理论中的应用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 |
1.3.1 研究目标 |
1.3.2 技术路线 |
1.3.3 关键技术 |
1.4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 |
2.1 地质概况 |
2.2 储集层特征 |
2.2.1 岩石学特征 |
2.2.2 成岩作用特征 |
2.2.3 储集空间类型 |
2.3 储集体发育规律 |
2.3.1 储集体分布规律 |
2.3.2 储集体发育控制因素 |
2.4 缝洞组合模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基本渗流模型及其点源解 |
3.1 碳酸盐岩油藏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系统油水两相渗流模型 |
3.1.1 孔隙-裂缝之间油水两相拟稳态流体交换渗流模型 |
3.1.2 孔隙-裂缝之间油水两相非稳态流体交换渗流模型 |
3.2 碳酸盐岩油藏孔隙-裂缝-溶洞三重介质系统油水两相渗流模型 |
3.2.1 裂缝-溶洞之间油水两相拟稳态流体交换渗流模型 |
3.2.2 裂缝-溶洞之间油水两相非稳态流体交换渗流模型 |
3.3 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点源基本解 |
3.3.1 无限大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瞬时点源解 |
3.3.2 无限大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连续点源解 |
3.4 顶底封闭无限大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连续点源解 |
3.5 不同侧向外边界的顶底封闭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连续点源解 |
3.5.1 侧向圆形封闭外边界 |
3.5.2 侧向圆形定压外边界 |
3.6 油水相对渗透率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流动直井不稳定渗流理论研究 |
4.1 完全射开直井 |
4.1.1 井底压力公式推导 |
4.1.2 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叠加 |
4.1.3 变井底流压生产油井产量公式推导 |
4.1.4 Laplace变换的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 |
4.1.5 试井与单井产量递减分析 |
4.2 部分射开直井 |
4.2.1 井底压力公式推导 |
4.2.2 试井与单井产量递减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流动压裂直井不稳定渗流理论研究 |
5.1 无限导流压裂直井 |
5.1.1 井底压力公式推导 |
5.1.2 试井与单井产量递减分析 |
5.2 有限导流压裂直井 |
5.2.1 井底压力公式推导 |
5.2.2 试井与单井产量递减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流动水平井不稳定渗流理论研究 |
6.1 井底压力公式推导 |
6.1.1 侧向无限大边界 |
6.1.2 侧向圆形封闭外边界 |
6.1.3 侧向圆形定压外边界 |
6.2 试井与单井产量递减分析 |
6.2.1 试井典型曲线及影响因素分析 |
6.2.2 单井产量递减典型曲线及影响因素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流动多级压裂水平井不稳定渗流理论研究 |
7.1 无限导流多级压裂水平井 |
7.1.1 井底压力公式推导 |
7.1.2 试井与单井产量递减分析 |
7.2 有限导流多级压裂水平井 |
7.2.1 井底压力公式推导 |
7.2.2 试井与单井产量递减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实例应用分析 |
8.1 现代试井与单井产量递减解释方法概述 |
8.2 实例应用 |
8.2.1 实例1 |
8.2.2 实例2 |
结论 |
1 结论 |
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录 |
A 文中符号意义及单位 |
B 圆内各点到圆周的平均距离计算公式 |
(6)模糊优化理论在H公司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发展综述 |
1.2.2 国内研究发展综述 |
1.2.3 文献简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模糊优化理论及项目管理概述 |
2.1 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 |
2.1.1 模糊的含义 |
2.1.2 模糊数学的定义与特征 |
2.2 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 |
2.2.1 模糊综合评判 |
2.2.2 模糊数学优化方法 |
2.3 项目管理概述 |
2.3.1 项目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
2.3.2 项目管理的方法与作用 |
2.3.3 内部控制概述 |
2.3.4 生产计划概述 |
第3章 H公司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H公司概况 |
3.1.1 H公司简介 |
3.1.2 H公司的人员规模 |
3.1.3 H公司的资产规模与营业收入 |
3.1.4 H公司的研发体系与研发能力 |
3.2 H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
3.2.1 内部环境 |
3.2.2 风险评估 |
3.2.3 控制活动 |
3.2.4 信息与沟通 |
3.2.5 内部监督 |
3.3 H公司生产计划的现状分析 |
3.3.1 生产计划制定随意、执行力度不够 |
3.3.2 药品原材料需求和采购供应的计划不准确 |
3.3.3 制定的生产计划不能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
第4章 运用模糊优化理论对H公司项目管理的改进研究 |
4.1 模糊综合评判在H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应用 |
4.1.1 H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分析 |
4.1.2 H公司内部控制的模糊综合评判 |
4.2 模糊优化理论在H公司生产计划中的应用 |
4.2.1 模糊优化模型的建立 |
4.2.2 H公司生产计划的优化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关于非线性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一点注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预备知识 |
3 新算法描述 |
4 收敛性证明 |
5 数值试验 |
(8)Costas序列相关性及其在LTE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论文的选题历史背景及当前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目标 |
第二章 信号相关性概念及应用 |
2.1 相关性简介 |
2.1.1 一维信号相关函数的计算 |
2.1.2 二维信号相关函数的计算 |
2.2 相关在信息通信中的应用 |
2.2.1 匹配滤波器 |
2.2.2 循环 Hadamard 矩阵和 Walsh 函数 |
第三章 有限域理论及 LFSR |
3.1 有限域理论 |
3.1.1 有限域的结构及性质 |
3.1.2 本原多项式和不可约多项式 |
3.1.3 有限域上的迹函数 |
3.2 LFSR 简介 |
第四章 几种常用相关性序列简介 |
4.1 m 序列 |
4.1.1 m 序列的产生 |
4.1.2 m 序列的性质 |
4.1.3 m 序列的相关函数及应用 |
4.2 Gold 序列 |
4.2.1 Gold 序列的生成 |
4.2.2 Gold 序列的性质 |
4.2.3 Gold 序列的相关函数及应用 |
4.3 GMW 序列 |
4.3.1 GMW 序列的生成 |
4.3.2 GMW 序列的性质 |
4.3.3 GMW 序列的的相关函数及应用 |
4.4 Kasami 序列 |
4.4.1 Kasami 序列的生成 |
4.4.2 Kasami 序列的性质 |
4.4.3 Kasami 序列的相关函数及应用 |
4.5 Bent 序列 |
4.6 Barker 序列 |
第五章 Costas 序列的搜索及其编程实现 |
5.1 Costas 序列的结构与特性 |
5.1.1 Costas 序列的代数结构 |
5.1.2 Costas 序列的搜索与实现 |
5.2 Costas 序列的相关性研究与仿真 |
5.2.1 相关函数计算方法 |
5.2.2 两种结构 Costas 序列的相关函数 |
第六章 Costas 码在 LTE 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 |
6.1 Welch Costas 序列 |
6.1.1 Welch Costas 序列的循环移位及相关函数 |
6.1.2 Welch Costas 序列的图样设计与应用 |
6.2 Golomb Costas 序列 |
6.2.1 Golomb Costas 序列的循环移位及相关函数 |
6.2.2 Golomb Costas 序列的图样设计与应用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程序清单 |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9)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混沌理论在序列预测中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混沌理论及时间序列预测的基本介绍 |
2.1 混沌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
2.2 混沌的定义及若干概念 |
2.2.1 混沌的定义 |
2.2.2 混沌理论的若干概念 |
2.3 典型的混沌时间序列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混沌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 |
3.1 相空间重构理论 PSRT |
3.2 重构延迟时间的确定 |
3.3 重构嵌入维数的确定 |
3.3.1 方法简介 |
3.3.2 基于改进的 G-P 算法的相空间嵌入维数选择 |
3.4 同时确定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的 C-C 算法 |
3.4.1 C-C 算法原理 |
3.4.2 C-C 算法的不足及改进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时间序列的混沌判别 |
4.1 混沌判别方法概述 |
4.2 最大 LYAPUNOV 指数的求解 |
4.2.1 Wolf 法求解最大 Lyapunov 指数 |
4.2.2 小数据量法求解最大 Lyapunov 指数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混沌时间序列预测 |
5.1 全域预测法 |
5.2 局域预测法 |
5.2.1 局域平均预测法 |
5.2.2 加权零阶局域预测法 |
5.2.3 加权一阶局域预测法 |
5.2.4 基于 Lyapunov 指数的预测 |
5.3 自适应预测法 |
5.4 改进的混沌预测方法 |
5.4.1 基于演化跟踪的邻近相点选取方法 |
5.4.2 基于 HQ 准则的邻近相点个数确定法 |
5.4.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混沌时间序列局域预测法 |
5.5 算法的性能分析 |
5.6 混沌预测在短期电力负荷中的应用 |
5.6.1 背景介绍 |
5.6.2 预测及结果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关于 3x+1问题的一点注记(论文参考文献)
- [1]弱导数与弱解的一个注记[J]. 王跃,索洪敏,吴徳科,彭林艳,蔡梅梅.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基于m-序列的[d,k]-自采样序列密码学研究[D]. 马雪婷. 郑州大学, 2019(09)
- [3]国债期货对国债现货市场质量影响研究[D]. 王秋琪. 天津财经大学, 2017(07)
- [4]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不稳定渗流理论研究[D]. 王勇.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5)
- [5]多元函数极限相关问题研究[J]. 韩加坤.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03)
- [6]模糊优化理论在H公司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许英. 南昌大学, 2016(06)
- [7]关于非线性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一点注记[J]. 王冠舒,欧宜贵,武斌.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5(09)
- [8]Costas序列相关性及其在LTE中的应用[D]. 李艳玲.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9]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研究及应用[D]. 高俊杰.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7)
- [10]关于变精度粗集与粗集属性约简的注记[J]. 吴凤珍,梁俊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