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轮采煤机工作机构研究

斗轮采煤机工作机构研究

一、斗轮式采煤机工作机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姣姣[1](2020)在《采煤机牵引部动力学分析》文中认为采煤机是煤矿开采最重要的设备,其工作环境恶劣,极易发生故障。牵引部作为采煤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采煤机的减速和牵引行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采煤机的使用性能。因此采煤机牵引部的正常运行对煤炭开采意义重大。本文以MG1000/2500-WD电牵引采煤机为研究对象,对牵引部及其零部件部进行动力学分析。首先充分了解牵引部的结构和尺寸,参照设计二维图在大型三维软件UG中建立准确的电牵引采煤机牵引部三维模型。虚拟样机技术能够真实地模拟物体的运动并得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将建立好的三维模型通过软件接口导入到ADAMS软件中建立虚拟样机模型,设置好接触与约束,模拟真实的减速运动。从后处理中得到采煤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与理论值做对比,验证了虚拟样机的正确性。其次利用有限元技术和刚柔耦合技术对采煤机关键零部件进行动力学分析。在ANSYS Workbench中对采煤机牵引部电机输出轴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电机输出轴的十阶模态,找到其容易发生共振的频率。对外牵引部两级啮合齿轮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到其啮合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分布图,分析其受力情况并找到其运动过程中最薄弱的地方。最后通过刚柔耦合技术将第一级行星轮系的行星架做柔性化处理,分别对其进行刚体仿真和刚柔耦合仿真,得到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并进行比较,验证了刚柔耦合技术更贴近真实工况。通过对电牵引采煤机牵引部动力学分析,得到了牵引部零部件的动力学特性,为零部件的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瑞杰[2](2020)在《铁路轨道除沙车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沙漠地区铁路轨道积沙问题,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可以提高清沙效率,减小劳动强度的新型轨道除沙车。本论文对轨道除沙车的关键部件进行了研究,对集排沙系统结构进行了设计与计算,对连接装置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EDEM-ADAMS耦合仿真,分析了集排沙过程中沙土的运动特性,研究结果应用于铁路轨道除沙车样机的研制,并进行了样机上线除沙测试。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沙漠地区铁道线路的积沙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确定了设计技术指标,制定了料斗加推板集沙和输送带排沙的集排沙方案。2.建立了集排沙系统三维模型,并对一些重要部件进行设计与计算,选型与校核。确保集沙方式可靠,沙土能够顺利落到输送带上,且排沙量远远大于集沙量,输送带不会产生堆积情况。3.对连接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保证除沙车在使用过程中,连接装置静力学强度足够,利用插件EA-addin对料斗进行EDEM-Workbench耦合仿真,获得料斗应力应变云图,确保料斗受力在材料的许用应力范围之内。4.对集沙装置开展建模工作。在EDEM中建立颗粒道床,进行颗粒仿真。在ADAMS中设置模型的运动参数,对集沙装置进行EDEM-ADAMS耦合仿真。获得了颗粒动态特性,分析了集排沙效果及料斗受力情况。5.试制了轨道除沙车,并进行了校内试验研究与上线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轨道除沙车集排沙效果较好,除沙性能超过设计技术指标。

苏荣华,王莹,刘晓林,周佳,王兆申[3](2019)在《露天剥采机星轮截割结构动力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露天剥采机截割系统存在工作效率低、可靠性差等缺陷,设计了一种星轮截割结构,进行截齿型号选择与排列方式设计。建立星轮截割结构动力学控制方程,采用ANSYS软件进行了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星轮结构模态频率远离工作频率,动态性能良好;齿座与轮臂连接部位为危险部位;恶劣工况下星轮轮臂结构安全系数达到1. 42,齿座结构安全系数达到3. 98。仿真结果验证了截割星轮截齿型号选择及截齿排列设计的合理性,为大型露天剥采机的截割系统研究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尹红敏[4](2016)在《露天采煤机连续采煤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地大物博闻名世界,各类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煤炭同石油一样,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依赖煤炭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近几年,随着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开展,国家对煤炭资源行业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煤炭行业内部企业转型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井工煤矿转露天煤矿,因此露天煤矿的规模与数量不断增加,露天采煤机的研究与设计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本文研究的露天采煤机与传统的露天采煤机不同,这是一种集开采、破碎和装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露天连续型采煤设备,因而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露天采煤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利用文献资料、理论联系实际等研究方法对本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研究。文中介绍了当前我国露天采煤机的发展概况,以及本文涉及的露天采煤机的工作环境。本文也对露天采煤机的控制系统和硬件选型进行了分析和介绍。设计中为了充分利用截割电机的功率,设置了恒功率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对控制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利用模糊控制原理对其进行了优化,仿真显示模糊控制器明显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应用组态王软件设计了露天采煤机的监控系统,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整体提高某露天采煤机的整体性能。

李文[5](2013)在《露天采矿机截齿破岩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露天矿山大型化、机械化、自动化、无人化、连续化作业的发展,露天采矿机的应用将越来越普及,不仅在煤岩等软岩矿山开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将在石灰岩等中硬岩矿山发挥其重要作用。为了合理利用露天采矿机高效开采,在了解矿岩特性条件的基础上,需对露天采矿机截齿破岩规律及其相关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有足够的了解。文中采用动力学理论对露天采矿机滚筒截齿的运动及受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截齿破岩几何模型对截割力进行了推导;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截齿截割破岩数值模型,针对于单齿作用和双齿同步作用下考虑截齿截割速度、截割深度及截线距的变化对截齿截割破岩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露天采矿机截齿破岩规律及截割参数优化进行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总结如下:(1)露天采矿机截齿的运动为随机器的牵引运动与滚筒的自转运动的合成运动。其运动轨迹线为在牵引方向伸展的平面摆线。截割系统(截割滚筒与截齿)受力包括切割滚筒系统自身的重力、行走驱动系统施加的推力、转动驱动系统施加的扭矩以及截齿与矿岩接触后会产生截割阻力。(2)在截齿截割作用下,矿岩单元的破坏是拉-压联合作用的结果,拉损伤相对于压损伤先作用于矿岩单元;压损伤单元的体积较拉损伤单元的体积略大;在与截齿接触处矿岩单元的破坏主要是压损伤,矿岩内部及表面单元的破坏主要是拉损伤。通过对比单齿与双齿截割破岩结果,拉损伤体积最大增量百分比为172.5%,压损伤体积最大增量百分比为169.9%;沿截割方向损伤范围增大了60%,垂直于截割方向增大了56.7%。(3)基于三种因素(截齿截割速度、截割深度、截线距)正交组合工况的截齿截割破岩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了特定岩性条件下不同工况下的最佳参数匹配模式。综合上述三种情况下的分析,得出的最佳截割参数匹配模式为:截割速度为0.45m/s、截割深度为11cm、截线距为14cm。通过以上对露天采矿机截齿破岩数值模拟的研究,有助于对露天采矿机截齿破岩规律的深入认识,以及为国产类似机械设备的研发与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丁立明[6](2012)在《露天煤矿复合煤层选采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从我国露天煤矿复合煤层选采的需要出发,综合运用露天采矿学原理、采矿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学和计算机技术等方法,通过调查研究、理论分析和现场工程实践,从选采工艺、开采程序、开采参数和爆破方法等方面对选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选采的技术展开深入研究。论文在分析我国露天煤炭资源赋存状况和特点的基础上,将露天矿选采分为薄煤层选采、厚夹矸层选采、薄夹矸层选采和煤岩互层选采四种基本类型,分析了影响选采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因素和复合煤层选采效益的构成,提出了选采效果评价指标。论文分析了单斗—卡车工艺、轮斗连续工艺和露天采矿机工艺等我国露天煤矿典型生产工艺的选采方式和选采效果,提出了复合煤层选采的工艺与设备选择原则和选采厚度确定方法,建立了复合煤层选采决策模型。根据层状矿床开采特点,本文通过单台阶开采模型分析了露天煤矿典型推进方式对煤层开采过程中混矸率和损失率等选采指标的影响,以露天矿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台阶内最小煤层开采厚度优化模型,研究认为开采程序对选采指标和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以最大回采煤量和最小混矸量为双重目标函数,应用图论方法优化复合煤层的选采分层组合,通过几何建模和数学建模,导出选采效果指标损失率、贫化率、最小选采厚度、矸石最小剔除厚度与台阶高度和采掘带宽度的函数关系,提出了通过工作面参数优化选采效果的途径。从露天矿松动爆破方法和爆破参数优化的角度,对选采条件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爆破方法,分析了压碴爆破提高选采效果的可行性,提出了煤岩分爆分采、煤岩混爆分采、煤岩混爆混采三种条件下提高煤炭回收率、降低贫化率的钻孔方式和装药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论文通过几个露天矿的实例对研究结果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我国复合煤层选采理论与技术和建设大型高效低碳露天煤矿具有积极意义。

贺锋坚[7](2012)在《诱导巷道条件下悬臂式掘进机切割性能现场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矿山机械化连续开采能极大地提升矿山一线工人的安全保障,降低工作强度,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受非煤矿山矿岩硬度和金属材料耐磨性能等因素的制约,机械化连续开采这一采矿方式一直未能应用在非煤矿山的矿石开采中。悬臂式掘进机是一种集切割、装载及转运、通风降尘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高效联合作业设备,能实现矿体及巷道的连续掘进。在高地应力的条件下,地下岩体开挖会引起围岩应力场的较大变化,围岩应力在开挖方向卸荷松驰,从而使围岩中产生新的节理裂隙,原有的微裂隙扩展,降低围岩的硬度系数。本文通过在开磷集团马路坪矿深部高地应力矿体中预拉诱导巷道,利用深部地压的能量使诱导巷道的高帮矿体内部微裂隙扩展,产生岩体内部损伤而变得易掘。通过对诱导巷道矿体的地压监测,获得破碎范围产生和发展的时空规律;通过矿岩节理裂隙调查,进一步验证高地应力对高帮矿体的致裂作用。在高帮矿体矿岩节理裂隙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利用马路坪矿现有的EBZ160TY掘进机对高帮矿体进行切割试验,观察记录切割过程,统计掘进机钻进切割、底部横切、切割效率等数据。通过与EBZ160TY掘进机在无诱导巷道高地应力矿体切割试验比较分析,得出在高地应力矿体中,诱导巷道存在的前提下,掘进机能高效安全地切割巷道围岩。

郝文玉[8](2010)在《基于露天采矿机的工艺系统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综合运用露天采矿学原理、可靠性理论和多目标决策等方法,通过调查研究、理论分析和现场工程实践,围绕露天采矿机工艺体系设计理论及其应用进行深入研究:(1)全面分析了露天采矿机工艺的特点,从资源赋存条件、经济、环境、管理等多方面归纳论述了该工艺在我国应用的影响因素:资源赋存条件和工艺系统的可靠性是影响露天采矿机应用的决定性因素;煤层产状、煤层数及煤层间距、夹矸层厚度及物理力学性质是影响露天采矿机应用的重要因素。(2)论文系统地研究了露天采矿机工艺的开采方式与作业参数,分析了不同开采方式的适用条件,通过分析工作线长度与露天采矿机有效工作时间的关系,研究了露天采矿机工艺的合理工作线长度的取值范围。(3)基于多目标决策和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露天采矿机优选模型。定义了跟随时间的基本概念,并以此作为露天采矿机和卡车类型合理匹配的关键参数。运用系统效率综合优化方法,给出了直接装载卡车的露天采矿机工艺车机匹配的计算方法。前装机的实际生产能力与露天采矿机的开采分层厚度成线性关系,因此在前装机的选型时,要综合考虑前装机的线性尺寸与露天采矿机的开采分层厚度。(4)基于露天采矿机切削滚筒的实际轨迹,建立了煤炭损失与矸石混入计算模型,固定型号的露天采矿机开采时,顶底板矸石的混入量是定值。给出了选采效果关键评价指标——含矸率和毛煤热值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选采效果与大夹矸层数、小夹矸层数及厚度负相关。通过对选采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确立了选采厚度的确定原则。(5)以露天采矿机工艺特点和设备自身特点为基础,分析了露天采矿机的主要失效模式,基于可修串联系统模型,研究了露天采矿机自身和工艺系统的可靠性。结合露天采矿机的特点,分析了该工艺在煤及夹矸层数多、物料硬度大和严寒地区的适应性,认为露天采矿机工艺在我国拥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形成一个快速的发展期。该论文有图59幅,表17个,参考文献130篇。

马跃[9](2006)在《晋城煤业集团长平公司设备维修管理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如何建立适应煤炭企业的设备维修模式是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文在研究分析了国内外设备维修模式发展及一些国外矿山设备维修现状的基础上,对晋城煤业集团长平公司设备维修管理中的设备使用与维护、检修、检查、验收等制度进行了评价,对设备的使用状况及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了长平公司维修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本文用故障分析理论做指导,依据设备故障重要度对设备进行了分类,对设备的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和状态维修进行了比较,利用故障模式对设备维修方式的应用进行了选择。并对长平公司的点检维修、状态维修和设备的外包维修等方式的实际应用做了一些研究。煤炭企业由于生产的特殊性和设备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其设备维修管理一向是一个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而随着矿山设备的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大型煤矿企业的建设,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设备维修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并能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程安宁[10](2000)在《斗轮式采煤机工作机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国家部委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斗轮式采煤机工作机构的研究概况 ,以及斗轮式采煤机工作原理及特点。

二、斗轮式采煤机工作机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斗轮式采煤机工作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采煤机牵引部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采煤机发展历史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虚拟样机技术
        1.3.2 有限元分析方法
        1.3.3 刚柔耦合技术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采煤机牵引部建模
    2.1 牵引传动箱结构
        2.1.1 概述
        2.1.2 内牵引传动系统
        2.1.3 牵引电机
        2.1.4 滑靴装配
    2.2 外牵引结构
        2.2.1 概述
        2.2.2 主要技术性能特点及参数
    2.3 UG中牵引部实体建模
        2.3.1 概述
        2.3.2 牵引部建模
    2.4 模型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ADAMS的采煤机牵引部动力学分析
    3.1 多体动力学理论
        3.1.1 多体动力学建模理论
        3.1.2 多体动力学数值求解
    3.2 虚拟样机模型建立
        3.2.1 建立虚拟样机模型
        3.2.2 约束与接触的添加
        3.2.3 创建驱动
    3.3 采煤机牵引部动力学分析
        3.3.1 求解器设置
        3.3.2 牵引部运动学分析
        3.3.3 牵引部动力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机输出轴模态分析
    4.1 模态分析理论
    4.2 模态分析设置
        4.2.1 建立电机输出轴有限元模型
        4.2.2 划分网格
        4.2.3 边界条件设定
    4.3 求解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牵引部齿轮瞬态动力学分析
    5.1 瞬态动力学分析理论
        5.1.1 瞬态响应理论
        5.1.2 单元结果
    5.2 瞬态动力学分析设置
        5.2.1 建立齿轮副模型
        5.2.2 划分网格
        5.2.3 设置接触
        5.2.4 定义边界条件
    5.3 求解分析
        5.3.1 求解设置
        5.3.2 齿轮副瞬态分析
        5.3.3 消除齿轮间隙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第一级行星齿轮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及对比
    6.1 刚柔耦合理论
        6.1.1 多刚体动力学理论
        6.1.2 多柔体动力学理论
        6.1.3 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理论
    6.2 行星轮系刚性体动力学分析
        6.2.1 创建刚性体模型
        6.2.2 建立第一级行星轮系虚拟样机模型
        6.2.3 仿真计算
    6.3 刚柔耦合仿真
        6.3.1 创建柔性体模型
        6.3.2 柔性体替换与编辑
        6.3.3 刚柔耦合仿真计算
    6.4 刚体仿真和刚柔耦合仿真结果分析及对比
        6.4.1 运动学分析
        6.4.2 动力学分析
        6.4.3 利用I3求解器进行刚柔耦合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主要结论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铁路轨道除沙车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铁路轨道除沙车集排沙系统方案研究
    2.1 轨道除沙车设计的技术指标
    2.2 轨道除沙车集沙装置方案研究
        2.2.1 集沙方案的制定
        2.2.2 回转支撑选型
        2.2.3 料斗和推沙板的设计
        2.2.4 驱动方式与集沙量的计算
        2.2.5 导向轮设计
        2.2.6 马达功率计算
        2.2.7 啮合齿轮的计算
    2.3 轨道除沙车排沙装置方案研究
        2.3.1 排沙方案的制定
        2.3.2 输送带排沙量核算
        2.3.3 马达功率计算
        2.3.4 张紧装置和输出轴连接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法理论基础
        3.1.1 有限元法分析的理论基础
        3.1.2 有限元分析的步骤
    3.2 连接装置结构设计
    3.3 连接装置静力学分析
        3.3.1 连接装置有限元分析的必要性
        3.3.2 连接装置模型建立及力的施加位置
        3.3.3 连接装置应力分析
    3.4 连接装置的模态分析
        3.4.1 激励源频率
        3.4.2 连接装置的模态分析
    3.5 基于EDEM-Workbench的料斗静力学分析
        3.5.1 EDEM-workbench耦合建模简介
        3.5.2 料斗载荷的提取
        3.5.3 workbench中施加载荷
        3.5.4 应力和应变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集沙过程的仿真分析
    4.1 ADAMS动力学理论基础
        4.1.1 刚体系统建模理论
        4.1.2 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和求解一般过程
    4.2 斗轮式集沙装置ADAMS模型建立
        4.2.1 模型建立
        4.2.2 施加驱动力
    4.3 斗轮式集沙装置EDEM模型建立
        4.3.1 离散单元法介绍
        4.3.2 离散单元法基本原理
        4.3.3 颗粒间的接触力学模型
        4.3.4 颗粒参数标定
        4.3.5 仿真过程介绍
    4.4 ADAMS-EDEM耦合仿真
        4.4.1 ADAMS-EDEM耦合理论
        4.4.2 ADAMS-EDEM耦合过程
    4.5 颗粒运动时刻动态分析
        4.5.1 集沙过程
        4.5.2 落沙过程
        4.5.3 不同状况下颗粒特性
        4.5.4 集沙阻力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轨道除沙车上线测试
    5.1 校内线上试验
        5.1.1 试验过程
        5.1.2 试验结果分析
    5.2 铁路专线现场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露天剥采机星轮截割结构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露天剥采机组成与新型星轮截割结构设计
    1.1 新型露天剥采机组成
    1.2 截齿型号选择
    1.3 旋转星轮截齿排列设计
2 星轮结构动力学分析
    2.1 旋转星轮结构动力学控制方程
    2.2 有限元模型假设
    2.3 星轮结构模态分析
    2.4 动力响应分析
3 结语

(4)露天采煤机连续采煤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选题科学意义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露天采煤机发展概况
    2.1 露天采煤机概述
    2.2 露天采煤机的组成及作用
    2.3 露天采煤机的连续开采工艺
    2.4 露天采煤机的工作环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露天采煤机连续采煤控制系统
    3.1 电气系统
    3.2 控制系统
        3.2.1 控制模式的选择
        3.2.2 高压供电控制系统
        3.2.3 电机智能保护控制系统
    3.3 联机自动化系统
    3.4 显示系统
    3.5 硬件选型
        3.5.1 PLC的选型
        3.5.2 传感器的选型
        3.5.3 采集模块的选型
        3.5.4 软启动器选型
        3.5.5 通讯方式以及通讯模块的选择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露天采煤机的控制系统优化
    4.1 几种重要的控制理论
        4.1.1PID控制理论
        4.1.2 神经网络控制理论
        4.1.3 模糊控制理论
    4.2 应用模糊控制理论对露天采煤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优化
        4.2.1 模糊控制的特点
        4.2.2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
        4.2.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4.3 应用模糊控制原理对露天采煤机的恒功率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优化
        4.3.1 系统需求分析
        4.3.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3.3 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组态王的监控系统设计
    5.1 组态王软件简介
        5.1.1 组态王软件的结构
        5.1.2 组态王支持的I/O设备
    5.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5.3 监控界面开发过程
        5.3.1 监控界面开发流程
        5.3.2 监控系统的软件结构方案
        5.3.3 监控系统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5.3.4 监控系统显示界面
    5.4 系统的使用方法
        5.4.1 用户登录界面
        5.4.2 报警记录界面
        5.4.3 参数记录界面
        5.4.4 参数设置
        5.4.5 退出系统
    5.5 系统的操作过程
        5.5.1 单控模式
        5.5.2 点控模式
        5.5.3 联控模式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5)露天采矿机截齿破岩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3 露天采矿机分类及其应用现状
        1.3.1 露天采矿机的分类
        1.3.2 露天采矿机的优势
        1.3.3 露天采矿机应用研究现状
    1.4 机械破岩研究现状
        1.4.1 机械破岩理论研究现状
        1.4.2 机械破岩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2章 露天采矿机截齿破岩理论分析
    2.1 露天采矿机滚筒截齿动力学分析
        2.1.1 滚筒截齿运动学分析
        2.1.2 滚筒截齿受力分析
    2.2 截齿机械破岩理论基础
        2.2.1 机械破碎岩石原理研究
        2.2.2 岩石切割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露天采矿机截齿破岩规律分析
    3.1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3.1.1 ABAQUS有限元软件
        3.1.2 岩石材料本构模型
    3.2 截齿破岩模型的建立及材料参数定义
    3.3 截齿破岩数值模拟工况
    3.4 露天采矿机截齿破岩规律分析
        3.4.1 单齿作用破岩规律
        3.4.2 双齿同步作用破岩规律
        3.4.3 单齿与双齿截割破岩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露天采矿机截割参数优化研究
    4.1 露天采矿机截割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1.1 现场地质条件
        4.1.2 矿区岩体特性
        4.1.3 机械结构
    4.2 露天采矿机截割参数优化
        4.2.1 最佳截割深度探讨
        4.2.2 最佳截线距探讨
        4.2.3 最佳截割速度探讨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6)露天煤矿复合煤层选采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方法与内容
    1.4 预计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露天煤矿煤层选采经济性评价及煤质提升技术
    2.1 我国露天煤矿赋存特征
    2.2 复合煤层选采类型
    2.3 露天煤矿选采经济性分析
    2.4 影响选采的因素分析
    2.5 煤质提升管理技术
    2.6 露天煤矿选采效果评价指标
    2.7 本章小结
3 露天矿复合煤层选采工艺
    3.1 复合煤层选采原则
    3.2 单斗—卡车工艺选采
    3.3 轮斗工艺选采
    3.4 拉斗铲工艺选采
    3.5 露天采矿机工艺
    3.6 复合煤层选采决策模型
    3.7 实例研究
    3.8 本章小结
4 开采程序对选采的影响
    4.1 概述
    4.2 拉沟方式
    4.3 合理选采厚度
    4.4 实例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开采参数与选采效果耦合机理分析
    5.1 作业水平优化
    5.2 台阶参数优化
    5.3 本章小结
6 复合煤层选采爆破方法研究
    6.1 煤岩分爆分采
    6.2 煤岩混爆分采
    6.3 夹层混爆混采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诱导巷道条件下悬臂式掘进机切割性能现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机械化连续采矿现状
        1.1.1 软岩(煤)机械化连续开采技术
        1.1.2 硬岩掘进研究现状
        1.1.3 悬臂式掘进机硬岩掘进应用现状
    1.2 试验研究背景
    1.3 试验方案
        1.3.1 试验地点地质状况
        1.3.2 试验岩体应力分析
        1.3.3 试验目的及思路
第二章 悬臂式掘进机截割破岩理论分析
    2.1 悬臂式掘进机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2.1.1 国内外悬臂式掘进机发展概况
        2.1.2 悬臂式掘进机先进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
    2.2 悬臂式掘进机破岩理论
        2.2.1 切割破岩研究现状
        2.2.2 截割头运动分析
        2.2.3 截割头切割时受力分析
        2.2.4 镐形截齿破岩分析
        2.2.5 镐齿切割运动及平均负荷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诱导巷道围岩地压监测
    3.1 诱导巷道高帮矿体破碎范围
        3.1.1 围岩探测仪简介及地压测点布置
        3.1.2 监测过程及结果分析
    3.2 诱导巷道顶板沉降位移量监测
    3.3 诱导巷道高帮矿岩表面破坏形貌调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诱导巷道高帮矿体节理裂隙调查及岩体质量评价
    4.1 岩体节理统计的理论依据
    4.2 诱导巷道高帮矿体节理裂隙调查
    4.3 工程岩体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悬臂式掘进机切割高地应力矿体试验
    5.1 试验器材准备
        5.1.1 EBZ160TY悬臂式掘进机概况
        5.1.2 EBZ160TY悬臂式掘进机的常规掘进作业步骤
    5.2 无诱导巷道悬臂式掘进机独头掘进试验
        5.2.1 试验准备
        5.2.2 独头掘进试验切割情况
        5.2.3 试验分析
    5.3 悬臂式掘进机切割诱导巷道高帮体试验
        5.3.1 试验准备
        5.3.2 悬臂式掘进机切割过程工况统计
        5.3.3 试验分析总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感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基于露天采矿机的工艺系统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拟定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
    1.4 预计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我国煤炭资源条件与露天采矿机工艺评价
    2.1 我国煤炭资源条件
    2.2 露天采矿机工艺
    2.3 资源条件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露天采矿机工艺配置与开采参数优化
    3.1 露天采矿机工艺配置形式
    3.2 露天采矿机工艺优化选择
    3.3 开采参数及生产能力
    3.4 开采方法与作业方式
    3.5 转弯半径与转弯方式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系统能力的车机匹配优化
    4.1 露天采矿机类型
    4.2 露天采矿机优选模型
    4.3 车机优化匹配
    4.4 本章小结
5 露天采矿机煤层选采优化设计
    5.1 毛煤损失与矸石混入模型
    5.2 毛煤含矸率及热值
    5.3 选采厚度优选
    5.4 实例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露天采矿机工艺系统可靠性研究
    6.1 露天采矿机可靠性
    6.2 工艺系统可靠性
    6.3 资源条件变化下的适应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晋城煤业集团长平公司设备维修管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的意义
    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设备维修管理在煤炭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1.1 我国煤炭企业现代化进程
    1.2 设备维修是煤炭生产的重要保证
第二章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
    2.1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2.2 国外矿山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2.3 现代设备的特征
第三章 故障分析理论
    3.1 磨损理论
    3.2 故障理论分析
第四章 长平公司设备状况
    4.1 公司简介
    4.2 设备主要故障原因
    4.3 设备维修制度
    4.4 对现有维修方式的评价
第五章 维修策略的选择
    5.1 设备及设备故障的分类
    5.2 维修方式的确定
第六章 维修策略的实施
    6.1 点检制的实行
    6.2 设备的操作维护管理
    6.3 设备的状态维修
    6.4 设备外包维修策略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斗轮式采煤机工作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螺旋滚筒式采煤机与低速深截割
2 斗轮式采煤机的工作机构研究
    2.1 斗轮式采煤机工作机构的设想
    2.2 斗轮的工作过程及斗轮结构
        (1) 斗轮的工作过程
        (2) 斗轮的结构
    2.3 斗轮式采煤机的工作原理
    2.4 斗轮体结构参数选择
        (1) 斗轮直径
        (2) 斗轮宽度
        (3) 铲斗数目
        (4) 斗底倾角
        (5) 截齿
3 结语

四、斗轮式采煤机工作机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采煤机牵引部动力学分析[D]. 郭姣姣.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2]铁路轨道除沙车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刘瑞杰.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3]露天剥采机星轮截割结构动力学分析[J]. 苏荣华,王莹,刘晓林,周佳,王兆申. 现代制造工程, 2019(05)
  • [4]露天采煤机连续采煤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 尹红敏. 河北工程大学, 2016(08)
  • [5]露天采矿机截齿破岩数值模拟研究[D]. 李文. 武汉理工大学, 2013(S2)
  • [6]露天煤矿复合煤层选采理论与方法研究[D]. 丁立明. 中国矿业大学, 2012(10)
  • [7]诱导巷道条件下悬臂式掘进机切割性能现场试验研究[D]. 贺锋坚. 中南大学, 2012(02)
  • [8]基于露天采矿机的工艺系统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 郝文玉. 中国矿业大学, 2010(06)
  • [9]晋城煤业集团长平公司设备维修管理探讨[D]. 马跃. 天津大学, 2006(05)
  • [10]斗轮式采煤机工作机构研究[J]. 程安宁. 陕西煤炭技术, 2000(04)

标签:;  ;  ;  ;  ;  

斗轮采煤机工作机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