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节活动幅度影响因素

浅谈关节活动幅度影响因素

一、刍议关节运动幅度影响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董燕飞[1](2021)在《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急停动作保护性的时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踝关节扭伤带给不同人群带来巨大影响,运动员停训、老年人摔倒致骨折,因此,预防踝关节扭伤具有重大社会意义,本试验主要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CAI)实施肌内效贴(KT)不同时间点急停动作的运动学、动力学、电生理学进行研究,探讨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踝关节保护作用。通过贴扎前后的对比,试图找出肌内效贴作用于踝关节的短期起效时间和失效点,从而为预防踝关节损伤、发挥肌内效贴更大价值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试验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受试者15名,运用动作捕捉系统、测力台、表面肌电测试仪同步采集受试者在贴扎前、贴扎后即刻、贴扎后20分钟、40分钟、60分钟进行急停动作着地期踝关节各方向角度、速度、力矩、地面反作用力峰值(GRF)及相应时间、踝关节周围主要肌肉的均方根振幅和积分肌电值等生物学指标。收集的数据经Excel表格整理后,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将数据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所有指标以P<0.05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1极为显着性差异。研究结果:运动学:(1)贴扎后着地瞬间外翻角度较贴扎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着地瞬间跖屈角度除了在贴扎后即刻较贴扎前显着性增大(P<0.05),其余时间点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最大背伸角度除了在贴扎后20分钟较贴扎前显着性增大(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贴扎后不同时间点最大跖屈角度、最大内、外翻角度较贴扎前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踝关节内翻运动幅度、背伸运动幅度在贴扎后不同时间点较贴扎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各方向最大速度中只有最大内翻速度在贴扎后20分钟显着低于贴扎前(P<0.05),其余方向最大速度相比贴扎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力学:(1)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在贴扎后即刻显着高于贴扎前(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平地面反作用力峰值相比贴扎前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相应峰值时间除了水平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间在贴扎后60分钟较贴扎前显着延长(P<0.05),其余均无显着差异(P>0.05),垂直载荷率和水平载荷率在贴扎后60分钟较贴扎前显着降低(P<0.05),其余各时间点无显着性差异(P>0.05);(2)背伸力矩峰值在贴扎后20分钟较贴扎前显着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较贴扎前无显着差异(P>0.05),踝关节跖屈力矩峰值、内外翻力矩峰值在贴扎后各时间点较贴扎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学:(1)腓骨长肌(PL)在贴扎后60分钟均方根振幅较贴扎前显着降低(P<0.05),其余各时间点较贴扎前无显着性差异,而胫骨前肌(TA)、腓肠肌外侧(LG)、腓肠肌内侧(LM)、比目鱼肌(SM)贴扎后各时间点均方根振幅较贴扎前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TA、PL、LG、MG、SM贴扎后不同时间点积分肌电值均较贴扎前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PL肌肉贡献率在贴扎后40分钟较贴扎前显着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未呈现显着差异(P>0.05),TA、LG、MG、SM肌肉贡献率贴扎后不同时间点较贴扎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CAI患者踝关节贴扎后存在时效性特点,起效时间为0-20分钟,可持续至60分钟,但本研究未知失效时间。(2)贴扎后20分钟,可增加对踝关节内翻的保护作用,表现为踝关节内翻速度下降,明显延长神经-肌肉做出内翻动作的时间。(3)贴扎后40分钟和60分钟对踝关节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主要为腓骨长肌的贡献率降低,踝关节载荷率下降,但对于踝关节内翻保护方面有所下降。

金苏月[2](2021)在《PNF牵拉对7-8岁拉丁舞女学员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拉丁舞是一项展示运动技术难和艺术形式美的技能主导类难美性运动项目,需要在规定的音乐节奏中运用身体规范,准确且力求完成“难与美”的精彩展示,而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是发挥拉丁舞专项技术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7-8岁是儿童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把握该阶段的有效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发展儿童现阶段及未来的拉丁舞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研究目的是运用PNF牵拉对7-8岁拉丁舞女学员进行实验干预,用数据揭示PNF牵拉对肩关节、髋关节、踝关节以及躯干在柔韧素质中产生的影响,探求对拉丁舞单个动作技术关节运动角度和专项成绩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摄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运用PNF牵拉训练手段对金柚舞蹈机构内60名7-8岁符合条件的女学员(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验干预,研究结果如下:(1)对柔韧素质的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肩关节和髋关节的各项指标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躯干有显着性差异(P<0.05),踝关节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对比肩关节、髋关节以及躯干的各项指标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踝关节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对比肩关节、髋关节以及躯干的各项指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踝关节无显着性差异(P>0.05)。(2)对单个动作技术关节角度的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肩关节、髋关节以及躯干的最大关节角度(左、右)和关节角度均值(左、右)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踝关节最大关节角度(左、右)和关节角度均值(左、右)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对比肩关节、髋关节以及躯干的最大关节角度(左、右)和关节角度均值(左、右)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踝关节最大关节角度(左、右)和关节角度均值(左、右)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对比肩关节和躯干最大关节角度(左、右)和关节角度均值(左、右)有显着性差异(P<0.05),髋关节和踝关节最大关节角度(左、右)和关节角度均值(左、右)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对拉丁舞专项成绩的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线条与延展性、拉丁动作和基本动作的评分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旋转与转动有显着性差异(P<0.05),节奏节拍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对比拉丁舞专项成绩,线条与延展性、拉丁动作、基本动作、旋转与转动的评分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节奏节拍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对比拉丁舞专项成绩,线条与延展性、拉丁动作、基本动作、旋转与转动的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节奏节拍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实验结果表明:在7-8岁拉丁舞女学员柔韧素质训练中,PNF牵拉训练效果优于常规牵拉训练,在肩关节、髋关节以及躯干中有非常显着作用且能够减少疼痛感,但对踝关节效果并不明显。(2)经SIMI Motion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分析,结果表明:PNF牵拉训练对拉丁舞女学员单个动作技术关节运动角度有显着提升作用。(3)PNF牵拉训练对拉丁舞专项成绩中,线条与延展性、拉丁动作、基本动作和旋转与转动四个方面的评分有显着提升作用,但对节奏节拍的效果并不显着。

周志鹏,郑亮亮,孙萌梓,张方同,杨辰,曲峰[3](2021)在《鞋帮高度对踝关节不稳者侧切动作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慢性踝关节不稳(CAI)者和健康者穿着高、低帮篮球鞋进行侧切动作时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为评估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提供依据。方法:13名患有踝关节不稳的业余篮球运动员(单侧CAI组,年龄:21.1±2.4岁)和13名健康运动员(健康对照组,年龄:21.9±3.0岁)分别穿着高低帮篮球鞋进行45°和180°侧切动作。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所有测试动作的运动学和地面反作用力数据。结果:穿着高帮球鞋进行两种侧切动作时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均大于低帮,踝关节内翻运动幅度均小于低帮,在180°侧切时踝关节背屈和膝关节屈曲幅度小于低帮。无论穿着高帮或低帮球鞋,45°侧切时地面反作用力指标均大于180°侧切,膝关节屈角和屈曲运动幅度、踝关节跖屈角和内翻运动幅度均小于180°侧切;踝关节不稳者与健康者在踝关节、膝关节运动幅度和地面反作用力等指标上均无差异。结论:(1)穿着高帮球鞋会减小踝关节内翻和膝关节屈曲运动幅度,并可增大地面反作用力,提示穿着高帮球鞋可能增加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2)无论穿着高帮或低帮球鞋,45°侧切时较180°侧切均具有更小的膝关节屈角和更大的地面反作用力,提示45°侧切动作具有更大的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3)无论穿着高帮或低帮球鞋,踝关节不稳者在侧切时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与健康者并无差异,提示踝关节不稳可能不会增加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

陈燕丽,郑慧芬,王疆娜[4](2021)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落地下肢关节运动幅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探讨6周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落地下肢关节运动幅度的影响;(2)方法:41名单侧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无训练基础的大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n=21)和对照组(n=20)。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每周3次,每次15min,一共持续6周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和安慰治疗(电极片贴敷,强度为0)。受试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接受无初速度的落地下肢关节运动幅度测试;(3)结果:实验组干预前后受试者下落跳下肢关节运动幅度组内对比结果显示,干预后踝关节内外翻ROM显着小于干预前,组内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踝、膝、髋关节屈伸ROM组内差异不具有显着性。干预后两组受试者下落跳下肢关节运动幅度组间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踝关节内外翻ROM显着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踝、膝、髋关节屈伸ROM组间差异不具有显着性;(4)结论:6周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落地下肢踝关节内外翻的运动幅度,本研究可以为慢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方案和理论支撑。

郭锦锦[5](2021)在《PRP联合SH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透明质酸钠在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0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注射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即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透明质酸钠组(PRP+SH组)、单纯透明质酸钠组(SH组)。记录两组术前和术后1、3、6月的疼痛、最大自由开口度、前伸运动幅度、侧方运动幅度、关节杂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运用SPSS21.0软件分析各组数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例患者,其中PRP+SH组15例,SH组18例。1.疼痛时间因素效应(time effect)检验结果P<0.05、时间与分组因素交互效应(time*group effect)检验P<0.05,组间效应(between-subjects effect)检验P<0.05。2.最大自由开口度time effect检验P<0.05,time*group effect检验P<0.05,between-subjects effect检验P<0.05。3.前伸运动幅度time effect检验P<0.05、time*group effect检验P<0.05,between-subjects effect检验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前伸运动幅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4.侧方运动幅度time effect检验P<0.05、time*group effect检验P<0.05,between-subjects effect检验P<0.05。5.关节杂音组time effect检验P<0.05、time*group effect检验P>0.05,between-subjects effect检验P>0.05。结论:PRP+SH在缓解疼痛、改善下颌功能运动(最大自由开口度、前伸及侧方运动幅度)方面效果优于SH。在关节杂音改善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颞下颌关节下腔注射PRP+SH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可能高于SH。

王韬[6](2021)在《基于步态分析的无扰式抑郁障碍评估研究》文中提出抑郁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正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约有3.22亿人正在遭受抑郁障碍的困扰,且抑郁障碍已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面对日益增长的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其低龄化趋势,早期筛查检测逐渐成为抑郁障碍防治的研究重点。但目前抑郁障碍的临床检测方式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患者就诊率低,诊断过程易对患者精神状态造成干扰进而影响诊断结果,缺乏较为统一的客观评价标准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抑郁障碍检测及辅助临床诊断的基于步态分析的无扰式抑郁障碍评估框架。本文首先以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人在日常步态运动中的差异为切入点,通过算法模型分析识别出抑郁障碍患者所具有的异常步态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步态运动学特征的抑郁障碍检测方法。随后,本文进一步改进了上述方法,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步态时频特征和空间特征的抑郁障碍检测算法,显着提高了抑郁障碍检测的准确率。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1)中国研究生抑郁与焦虑普查与无扰式步态采集系统的构建。抑郁障碍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的普遍性,故本文将实验被试设定为该群体。本文首先通过自测量表对在校研究生群体进行了一次抑郁和焦虑的普查。随后,本文使用多台Kinect V2摄像头建立了基于真实场景的无扰式步态采集系统,并对高校研究生群体进行了步态数据的采集。该采集系统设置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采集对象无需佩戴任何传感器或标记物,使数据采集处于无扰状态,可最大限度采集到参与者真实自然的步态数据。(2)基于步态运动学特征的抑郁障碍检测。本文利用采集到的人体骨架三维数据,通过步态运动学分析发现了抑郁障碍患者所具有的步态异常特征,包括:缓慢的步速,减小的步幅、摆臂幅度、头部垂直运动幅度、肩关节和肘关节的运动角度,以及更加剧烈的身体左右晃动和更大的头部前倾角,并发现步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特征。随后基于上述步态异常特征,利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探索了基于步态运动学特征的抑郁障碍识别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分类模型可以较好地对抑郁组和非抑郁组进行识别。(3)基于步态时频特征和空间特征的抑郁障碍检测。本文在进一步改进了基于步态运动学特征的抑郁障碍检测算法后,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步态时频特征和空间特征的抑郁障碍检测算法。通过对抑郁障碍相关的异常步态特征分析,本文提出了步态伪速度模型的概念并结合功率谱密度分析(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以提取步态时频特征。随后,本文提取了步态数据的协方差特征,并利用S-散度(Stein Divergence,S-divergence)提取步态空间信息。最后,本文将两类特征融合并进行了抑郁障碍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基于步态的抑郁障碍检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鲁棒性,显着减轻了个体差异对分类结果的影响。本文充分展示了基于步态分析的无扰式抑郁障碍检测的可能。从长远来看,将此算法与日常生活中广泛部署的监控摄像头采集的视频相结合,配合人脸识别等技术,可以开发出无扰式、实时且智能的抑郁障碍检测系统,为抑郁障碍的大规模早期筛查诊断提供了可能。

范光辉[7](2020)在《基于人体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动作模式识别及疲劳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疾病、自然灾害、突发事故以及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造成的人体截肢、偏瘫、半瘫以及神经肌肉萎缩等症状,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伤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如果对这些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让他们进行一定量的康复训练,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让他们身体的运动机制通过康复训练达到正常水平,减轻患者的痛苦,这将是人体表面肌电信号研究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本文主要是对人体下肢动作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系统性研究。首先,采集了人体下肢7种动作类别、2种姿态下膝关节4种屈伸运动幅度频度、坐姿状态下3种关节运动模式和2种姿态下膝关节屈伸运动疲劳性的表面肌电信号。接着,分别从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以及非线性分析法入手,每种分析法分别提取2种特征值,3种分析法共提取6种特征值,对肌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然后,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人体下肢7种动作类别进行模式识别,用ELM极限学习机神经网络方法对2种姿态下膝关节4种屈伸运动幅度频度进行模式识别,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坐姿状态下3种关节运动模式进行模式识别,得到了较高的识别率,并且完成了实时模式识别控制实验。最后,根据提取的特征参数,对人体运动的疲劳程度进行分析,找出人体运动疲劳程度与肌电信号特征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人体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利用人体表面肌电信号实时模式识别的结果,实现了对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场景和机电运动系统的实时主动控制,完成了人体表面肌电信号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的衔接,真正的做到了更为智能化、人性化的康复训练。通过提取患者的肢体动作运动的人体表面肌电信号生物信息,以此作为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场景和机电运动系统实时控制的源信号,控制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场景和机电运动系统运动模式、运动状态、运动界面的改变,丰富患者训练方式,增加患者训练趣味,提高患者训练效率,具有很重要的康复价值和现实意义。

胥倩[8](2020)在《人体运动与面料弹性对内衣上装滑移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服装的运动功能性。在人体与服装的动态接触过程中,服装滑移作为服装运动功能的要素之一,可表征服装运动功能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服装的美观度和穿着舒适性。因此研究服装滑移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年轻白领的日常办公活动为背景,研究人体运动和面料弹性对内衣上装滑移的影响。采用真人着装实验,结合人体上半身运动的基本特征和人们日常的动作特点,设置了 4种不同的实验动作;根据服装滑移的特点,确定了 4个服装滑移测量部位;依据人体测量的相关标准和研究现状,设置了 14个皮肤变形测量部位;通过测试实验获得5种面料的弹性数据并制成贴体内衣。实验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皮肤变形测量实验,二是服装滑移测量实验,三是面料弹性测试实验。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人体运动会引起体表皮肤变形,服装为了适应皮肤的拉伸变形产生滑移,不同运动形式和运动幅度对服装滑移有影响。(2)在对服装滑移与皮肤变形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同一动作下服装滑移率与对应拉伸部位的皮肤变形率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同时由于贴体内衣具有一定的弹性,服装滑移率通常小于皮肤拉伸变形率。(3)在对服装滑移与面料弹性的关系研究中发现,服装滑移受到面料弹性的影响。面料纬向弹性对服装滑移的影响高于面料经向弹性,总体来看,服装滑移率与面料纬向弹性存在负相关关系,与面料经向弹性的关系不显着。(4)基于人体运动和面料弹性对服装滑移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服装滑移率、皮肤变形率以及面料弹性的回归模型。建议在内衣上装产品设计时,根据人体运动特征,结合回归模型选择服装面料的弹性,可以在满足人们日常活动中皮肤拉伸变形的同时改善服装的滑移。

林晨[9](2020)在《伴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第四代计算机化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记录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及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边缘运动,测量各项运动中髁突在各个方向上的最大位移量及前伸髁道斜度和侧方髁道斜度。通过与不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个别正常牙合对照组进行对比,总结伴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特征,并探讨TMD与错牙合畸形对髁突运动的影响。方法:收集个别正常牙合样本:在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及天津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在校学生中采用志愿者招募的方式,筛选出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学生共19例。根据主诉及临床检查,将其分为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13例,平均23.50±2.14岁)和双侧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6例,平均24.50±3.45岁)。收集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样本:筛选2017年9月-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共26例(平均25.30±2.70岁)。根据前牙唇倾度、覆牙合覆盖和患者的主诉及临床检查,筛选出不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5例(平均23.40±3.10岁)、双侧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9例(平均26.40±2.40岁)、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6例(平均24.80±1.55岁)、双侧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6例(平均26.70±2.33岁)。使用CadiaxⅣ分别记录所有受试者的边缘运动轨迹。统计项目包括矢状向位移量(X)、水平向位移量(Y)、垂直向位移量(Z)、空间位移量(S)、矢状面髁道倾斜度(sagittal condylar inclination,SCI)及水平面髁道倾斜度(transversal condylar inclination,TCI)。将所有统计数据录入软件SPSS17.0,分别对个别正常牙合组及伴和不伴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组的髁突运动幅度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在正中运动中,左右侧髁突运动轨迹测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轨迹平滑、无明显抖动及铰锁,且曲线分离较少。2.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在正中运动中Z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测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前伸-后退运动中,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不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TCI增大(P<0.05),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Y值增大(P<0.05),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Z值、S值增大(P<0.05);与不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TCI增大(P<0.05);与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Z值增大(P<0.05)。4.开闭口运动中,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X值和S值减小、Z值增大(P<0.05)。安氏Ⅱ类2分类组在各个方向上运动幅度无变化(P>0.05)。5.侧方运动中,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非工作侧SCI增大(P<0.05),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非工作侧Z值和非工作侧SCI均增大(P<0.05);与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非工作侧Z值增大(P<0.05)。结论:1.TMD因素对个别正常牙合者边缘运动时髁突的垂直向运动幅度有影响。2.安氏Ⅱ类错牙合因素对下颌边缘运动幅度无影响。3.TMD因素对安氏Ⅱ类错牙合者边缘运动时的髁突曲线特征有影响。

郑佳丽[10](2020)在《健美操与跳绳运动对小学生动觉影响的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觉是一种对身体各部位置变化与肌肉张力变化的内部感觉,并不直接参与运动,而是通过控制、稳定、协调身体达到对技术动作的支持作用,能够加速动力定型。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也要基于学生动觉能力的培养发展,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发设计合适有效的运动内容,充分利用好运动感知觉的高速发展期。本研究旨在探讨理论上有助于动觉发展、但在小学不甚普及的健美操运动,其在发展小学生动觉能力实践上的有效性,为提高小学生动觉的体育教学活动训练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对特定动觉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进行训练实验,分别开展符合其身心特征的健美操运动和在小学更为普及且锻炼水平相近的跳绳运动,运用科学可行的测验得出衡量动觉(运动感觉机能)的三个指标用力感觉机能、动觉方位准确性和感知跳跃距离,将实验前后的两种运动对不同性别小学生动觉影响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研究结果显示,健美操运动与跳绳运动对于小学生的动觉各指标的优化都具有高度显着性;两项运动相比时健美操对小学女生动觉两个指标的优化更具高度显着性(T动觉方位准确性=-3.21,T用力感觉机能=-3.13,P<0.01)、健美操对小学男生动觉一个指标的优化更具显着性(T用力感觉机能=-2.17,0.01<P<0.05)。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健美操运动与跳绳运动都有利于小学生的动觉能力提升,设计科学合理的健美操与跳绳运动作为发展小学生身体-动觉智力的体育活动手段都有其价值与意义。健美操与跳绳运动对下肢的动觉能力具有相近的促进作用,因两者作用方式特点不同,健美操运动在对上肢动觉中的肌紧张感方面效果更突出,尤其对小学女生上肢动觉中的运动幅度感发展效果更好。与跳绳运动相比,健美操运动因本身形式多样、套路灵活多变、锻炼综合性强且兼顾美育等优势,对动觉能力的发展效果更加突出。建议充分利用健美操运动开发其在动觉培养、体能、热身与放松、美育等环节的多种功能,设计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其他运动项目相辅相成的健美操活动。

二、刍议关节运动幅度影响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刍议关节运动幅度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急停动作保护性的时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前言
    1.1 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2 文献回顾
    2.1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概念
    2.2 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机制
        2.2.1 肌肉力量
        2.2.2 贴扎对踝关节的运动学分析
        2.2.3 贴扎对踝关节的动力学分析
        2.2.4 贴扎对踝关节的电生理学分析
    2.3 急停动作研究现状
    2.4 踝关节贴扎后时效性研究现状
3.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3.2.1 试验设备
        3.2.2 测试流程
    3.3 检测指标
    3.4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踝关节运动学特征
        4.1.1 着地瞬间跖屈角度、外翻角度比较
        4.1.2 踝关节最大角度比较
        4.1.3 内翻运动幅度、背伸运动幅度比较
        4.1.4 最大速度比较
    4.2 踝关节动力学特征
        4.2.1 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峰值时间、载荷率比较
        4.2.2 水平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峰值时间、载荷率比较
        4.2.3 踝关节力矩峰值、落地稳定时间比较
    4.3 下肢肌电信号特征
        4.3.1 踝关节周围肌肉均方根值比较
        4.3.2 踝关节周围肌肉积分肌电值比较
        4.3.3 踝关节周围肌肉贡献率比较
5 分析与讨论
    5.1 踝关节运动学特征分析
        5.1.1 对踝关节各方向角度的影响
        5.1.2 对踝关节最大速度的影响
    5.2 踝关节动力学特征分析
        5.2.1 对地面反作用力的影响
        5.2.2 对踝关节力矩峰值、落地稳定时间的影响
    5.3 踝关节下肢电生理学特征分析
6 结论
7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PNF牵拉对7-8岁拉丁舞女学员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PNF概念界定
        1.1.2 拉丁舞概念界定
        1.1.3 7-8 岁儿童概念界定
    1.2 PNF相关研究
        1.2.1 PNF国外相关研究
        1.2.2 PNF国内相关研究
    1.3 拉丁舞相关研究
        1.3.1 少儿拉丁舞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
        1.3.2 拉丁舞运动项目特点的相关研究
        1.3.3 柔韧素质对拉丁舞影响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实验法
        2.2.4 摄像解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与测试指标的选取及实施
    3.1 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3.1.1 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
        3.1.2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2 专项测试指标的确定与专项技术的评定依据
        3.2.1 专项柔韧素质测试指标的选取与确定
        3.2.2 拉丁舞单个动作技术的选取与确定
        3.2.3 拉丁舞专项技术的评定依据
    3.3 实验流程与实施
        3.3.1 预实验
        3.3.2 正式实验
        3.3.3 PNF牵拉训练的实施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各项指标对比结果
        4.1.1 学员基本情况对比结果
        4.1.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专项柔韧素质对比结果
        4.1.3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单个动作技术关节角度对比结果
        4.1.4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拉丁舞专项成绩对比结果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组内各项指标对比结果
        4.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组内专项柔韧素质对比结果
        4.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组内单个动作技术关节角度对比结果
        4.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组内拉丁舞专项成绩对比结果
    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各项指标对比结果
        4.3.1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专项柔韧素质对比结果
        4.3.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单个动作技术关节角度对比结果
        4.3.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拉丁舞专项成绩对比结果
    4.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疼痛主观感觉对比结果
    4.5 分析与讨论
        4.5.1 PNF牵拉训练对专项柔韧素质影响的分析与讨论
        4.5.2 PNF牵拉训练对单个动作技术关节角度的分析与讨论
        4.5.3 PNF牵拉训练对拉丁舞专项成绩的分析与讨论
        4.5.4 PNF牵拉训练对疼痛主观感觉的分析与讨论
        4.5.5 学员对PNF牵拉训练态度的分析与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鞋帮高度对踝关节不稳者侧切动作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案
        1.2.1 测试用鞋
        1.2.2 测试方案
    1.3 数据采集
    1.4 数据处理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穿穿着着高高、低帮球鞋时下肢生物力学测试指标结果对比
    2.2 不同侧切动作下肢生物力学测试指标结果对比
    2.3 踝关节不稳者与健康对照者下肢生物力学测试指标结果对比
3 讨论
4 结论

(4)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落地下肢关节运动幅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实验对象
2、实验方法
    2.1、实验设计
    2.2、实验干预方案
    2.3、实验测试
    2.4、统计学分析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5)PRP联合SH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疗效评价
    4.质量控制
    5.统计分析
    6.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透明质酸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6)基于步态分析的无扰式抑郁障碍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步态分析与步态时频特征和协方差特征理论基础
    2.1 基于步态分析的抑郁障碍研究基础
        2.1.1 步态分析
        2.1.2 Kinect与步态信号采集
        2.1.3 低落情绪对人体步态运动的影响
    2.2 步态信号的时频域特征与协方差特征
        2.2.1 基于步态信号的时域与频域特征研究
        2.2.2 基于步态信号的协方差特征研究
    2.3 模型评估方法与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研究生抑郁与焦虑普查与无扰式步态采集系统的构建
    3.1 中国研究生抑郁与焦虑普查
        3.1.1 实验方法
        3.1.2 结果分析
    3.2 无扰式步态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3.2.1 方案设计与部署
        3.2.2 实验流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步态运动学特征的抑郁障碍检测
    4.1 数据筛选和预处理
        4.1.1 数据集介绍
        4.1.2 数据筛选
        4.1.3 数据预处理
    4.2 步态运动学特征分析
        4.2.1 步态特征提取
        4.2.2 步态特征统计结果
        4.2.3 分析与讨论
    4.3 基于步态运动学特征的抑郁障碍检测
        4.3.1 特征选择
        4.3.2 分类模型构建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步态时频特征和空间特征的抑郁障碍检测
    5.1 步态时频特征
        5.1.1 伪速度模型
        5.1.2 时频特征提取
    5.2 步态空间特征
        5.2.1 步态协方差特征
        5.2.2 基于S-散度的空间特征提取
    5.3 特征融合及分类模型构建
    5.4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人体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动作模式识别及疲劳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现状
        1.2.2 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提取的研究现状
        1.2.3 表面肌电信号模式识别的研究现状
        1.2.4 表面肌电信号疲劳性的研究现状
        1.2.5 总结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人体下肢运动的表面肌电信号采集实验
    2.1 表面肌电信号的产生机理
    2.2 表面肌电信号的特性分析
    2.3 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
        2.3.1 下肢动作姿态的选择
        2.3.2 表面电极放置位置的选择
        2.3.3 主要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
        2.3.4 肌电信号的采集过程
        2.3.5 肌电信号的采集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提取
    3.1 时域分析法
        3.1.1 时域特征
        3.1.2 计算过程、结果及分析
        3.1.3 时域特征向量
    3.2 频域分析法
        3.2.1 频域特征
        3.2.2 计算过程、结果及分析
        3.2.3 频域特征向量
    3.3 非线性分析法
        3.3.1 非线性特征
        3.3.2 计算过程、结果及分析
        3.3.3 非线性特征向量
    3.4 联合特征向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人体下肢运动模式识别
    4.1 模式识别概述
    4.2 人体下肢7种动作类别的模式识别
        4.2.1 模式识别数据
        4.2.2 模式识别方法
        4.2.3 模式识别结果
        4.2.4 结果分析
    4.3 两种姿态下膝关节4种屈伸运动幅度频度的模式识别
        4.3.1 模式识别数据
        4.3.2 模式识别方法
        4.3.3 模式识别结果
        4.3.4 结果分析
    4.4 坐姿状态下3种关节运动方式的模式识别
        4.4.1 模式识别数据
        4.4.2 模式识别方法
        4.4.3 模式识别结果
        4.4.4 结果分析
    4.5 实际应用现实场景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运动疲劳性研究
    5.1 运动模型的建立
    5.2 特征参数的确定
    5.3 计算结果
        5.3.1 躺姿计算结果
        5.3.2 坐姿计算结果
    5.4 结果分析
        5.4.1 躺姿结果分析
        5.4.2 坐姿结果分析
    5.5 疲劳阈值的确定
        5.5.1 基于运动周期的疲劳阈值的确定
        5.5.2 基于样本熵的疲劳阈值的确定
        5.5.3 实验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本文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6.3 展望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致谢

(8)人体运动与面料弹性对内衣上装滑移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上半身运动系统的基本特征研究
        1.2.2 人体测量的研究现状
        1.2.3 对服装滑移的研究现状
        1.2.4 对皮肤变形和面料弹性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案
    2.1 实验准备
        2.1.1 实验设备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对象
        2.1.4 实验环境
    2.2 实验方案设计
        2.2.1 动作方案设计
        2.2.2 皮肤变形测量方案设计
        2.2.3 服装滑移测量方案设计
        2.2.4 面料弹性测试方案设计
    2.3 实验指标
        2.3.1 皮肤变形指标
        2.3.2 服装滑移指标
        2.3.3 面料弹性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皮肤变形与服装滑移的关系研究
    3.1 人体运动下皮肤变形的结果与分析
        3.1.1 被测者对皮肤变形影响的显着性分析
        3.1.2 不同运动下的皮肤变形分析
    3.2 皮肤变形与服装滑移的关系分析
        3.2.1 被测者对服装滑移影响的显着性分析
        3.2.2 不同运动下皮肤变形与服装滑移的关系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料弹性与服装滑移的关系研究
    4.1 面料弹性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4.1.1 实验方法
        4.1.2 测试结果
    4.2 不同弹性服装的滑移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弹性服装的滑移结果
        4.2.2 面料弹性对服装滑移影响的显着性分析
    4.3 面料弹性与服装滑移的关系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体运动、面料弹性对服装滑移的影响
    5.1 不同运动下服装滑移的回归分析
        5.1.1 回归分析
        5.1.2 回归模型的建立
        5.1.3 回归模型的判定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附录A 实验用面料和服装
    附录B 回归模型的判定
致谢

(9)伴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个别正常牙合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伴和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髁突运动轨迹测量结果及对比
        1.2.2 伴和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轨迹曲线的特征对比
    1.3 讨论
        1.3.1 研究髁突边缘运动的意义
        1.3.2 髁突运动轨迹仪的优势及特点
        1.3.3 关于参考位置
        1.3.4 定位铰链轴的意义
        1.3.5 个别正常牙合者边缘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分析
    1.4 小结
二、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伴和不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者髁突运动轨迹测量结果及对比
        2.2.2 伴和不伴TMD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者轨迹曲线的特征对比
    2.3 讨论
        2.3.1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口颌系统的特点
        2.3.2 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边缘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分析
    2.4 小结
三、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伴和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者髁突运动轨迹测量结果及对比
        3.2.2 伴和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者轨迹曲线的特征对比
    3.3 讨论
        3.3.1 安氏Ⅱ类 2 分类错牙合患者口颌系统的特点
        3.3.2 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边缘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分析
    3.4 小结
研究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下颌运动轨迹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健美操与跳绳运动对小学生动觉影响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动觉
        2.1.2 动觉感受性
        2.1.3 用力感觉机能
        2.1.4 动觉方位准确性
        2.1.5 感知跳跃距离
        2.1.6 健美操
        2.1.7 跳绳
    2.2 国内外研究概况
        2.2.1 运动技能与动觉的关系
        2.2.2 运动层次水平与动觉的关系
        2.2.3 动觉方位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规律
        2.2.4 动觉感受性与动觉感受阈限
        2.2.5 动觉能力测定指标与方法
        2.2.6 发展动觉的运动强度控制
        2.2.7 健美操内容的设计选择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结果
        4.1.1 健美操运动前后小学生动觉各指标结果
        4.1.2 跳绳运动前后小学生动觉各指标结果
        4.1.3 健美操与跳绳运动前后小学生动觉各指标结果比较
    4.2 分析与讨论
        4.2.1 健美操运动前后小学生动觉各指标的比较分析
        4.2.2 跳绳运动前后小学生动觉各指标的比较分析
        4.2.3 健美操与跳绳运动后小学生动觉各指标的比较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刍议关节运动幅度影响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急停动作保护性的时效性研究[D]. 董燕飞. 武汉体育学院, 2021(12)
  • [2]PNF牵拉对7-8岁拉丁舞女学员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 金苏月.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鞋帮高度对踝关节不稳者侧切动作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J]. 周志鹏,郑亮亮,孙萌梓,张方同,杨辰,曲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1(05)
  • [4]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落地下肢关节运动幅度的影响[J]. 陈燕丽,郑慧芬,王疆娜.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10)
  • [5]PRP联合SH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郭锦锦.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基于步态分析的无扰式抑郁障碍评估研究[D]. 王韬. 兰州大学, 2021(09)
  • [7]基于人体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动作模式识别及疲劳度分析[D]. 范光辉. 安徽工业大学, 2020(07)
  • [8]人体运动与面料弹性对内衣上装滑移的影响研究[D]. 胥倩. 苏州大学, 2020(02)
  • [9]伴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D]. 林晨.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健美操与跳绳运动对小学生动觉影响的比较分析[D]. 郑佳丽.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浅谈关节活动幅度影响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