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归与树结构分析

递归与树结构分析

一、浅析递归与树型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玉淳舟[1](2020)在《Android平台交互式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移动设备技术的发展,移动应用,尤其是Android平台的移动应用数量与使用人数随之大幅增加,应用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也变得日益关键。作为保障软件正确性与可靠性的主要手段,软件测试在移动应用开发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软件测试根据待测软件执行测试操作时测试人员的介入程度,可以分为手工测试与自动化测试两种。手工测试作为一种以测试员手工执行待测软进行评估的传统测试方法,具有准备时间短、对测试步骤的归纳度高、有较好的适应性、针对性及异常处理能力等优点,但在面对代码行数逐渐增加、版本迭代迅速的软件时,存在测试耗时长、测试效率低、部分可靠性指标无法量化等不足;而作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自动化测试,在凭借可并行化执行测试、测试效率高、易于执行回归测试与获取量化指标等优势逐渐主导测试领域的同时,同样存在测试准备周期长、测试路径容易产生冗余、对测试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性需求、较难对待测软件的某一部分执行针对性的测试等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大体量、高使用量、多平台多版本部署的应用正成为主流,但人员匮乏、工期紧张等约束也高频率出现在开发过程中。面对这一情况时,开发人员常会陷入手工测试效果不理想及自动化测试不易使用的困境,难以找到对应用进行快速高效测试的方法,从而导致当前大量应用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基于前文所述的情况与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Android平台交互式测试系统,以解决复杂条件下开发人员难以对应用进行快速高效测试的困境。本文的主要工作有:·针对当前大部分自动化测试工具对测试人员专业水平有较高需求的问题,本文引用了手绘等图形方面的交互方法,作为用户表达测试意图的主要方式。本文所述系统在前端构建图形化界面,通过向测试人员展示待测软件截图的方式,引导测试人员通过手绘符号描述其理想的测试路径;在后端根据Robotium测试框架标准,将前端获取的输入转化为可执行的自动化测试脚本。本文将图形交互式的方法引入自动化测试工具中,将极大改善当前主流测试工具易用性差、准备周期长、对用户的专业水平与编码水平有较高要求的缺陷。·针对在表达测试意图时公共测试路径需要反复定义、相似操作需要重复说明等问题,本文所述系统通过引入包含多种逻辑符号的逻辑交互式方法,以增强路径定义语法的表述能力。通过引入的布尔连接符与量词符号,前端可在用户表达测试意图的过程中快速声明类型相同、操作相似以及基于较为复杂的前提及判断条件的测试路径,以放宽对于用户逻辑编程能力的需求,降低表达相似或重复测试路径所花费的时间,在减少测试脚本中冗余代码的同时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另外,针对用户需对组成测试动作的大量参数进行反复定义与输入的不便之处,本文所述系统采用正则式的输入方法,作为文本类型的交互手段。在面对多个参数类型相同、参数格式类似的测试动作,或需要声明包含多个随机参数的单个测试动作时,用户可以通过正则表达式,对参数的样式进行快速的声明与定义,并由本文所述系统对各项具体参数进行生成操作。基于文本交互式的方法,系统可优化用户声明测试意图时输入参数的操作,减少测试的准备时间,从而使易用性与测试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此外,本文所述系统利用手工测试的优势对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一定的改进,将指定测试路径的方法与随机生成路径的测试方法相结合,使系统可以在执行用户所指定的测试路径之后,采用随机生成路径方法进行测试操作。这一改进既能使指定测试路径所覆盖的测试范围得到一定的拓宽,同时也能使随机生成路径的测试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针对性,从而减少其冗余测试个数、提高其执行效率。通过对上述功能需求的分析与归纳,本文完成了对一个Android平台交互式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移动应用开发者、测试人员以及质量保障人员提供一个低门槛、低准备时间、高效率、易操作的交互式测试系统,以帮助其提高移动应用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具有较高的商业应用价值。

周凯龙[2](2020)在《基于位组合的线性表频繁项集挖掘算法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频繁项集挖掘是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基础性问题,相关算法需要在海量数据中寻找频繁出现项的组合,为关联规则挖掘提供前期的数据支持。在挖掘过程中,必须在保证准确率的情况下,尽可能快地在原始数据集中找到所有出现的频繁项组合。频繁项集挖掘领域主要有两类经典的挖掘算法:Apriori算法和FP-growth算法。Apriori算法每次计算支持度时需要对事务数据集进行扫描,导致时间开销非常大。而FP-growth算法特有的树结构不易被拆分,导致很难对数据进行批量处理,同时挖掘过程中存在递归操作,不利于算法并行化。本论文提出基于位组合的线性表频繁项集挖掘算法BCLT(Bit Combination Linear Table),该算法首先通过将原始数据集经过计数、排序、裁剪等一系列预操作处理,然后根据处理后的数据集构建线性表,最后根据这个线性表再进行频繁项集的挖掘。在挖掘过程中需要自底向上逐一进行元素比较,对于频率低的元素,共享度较低,导致算法在挖掘速度方面效果不是很好。针对BCLT算法的不足,本文又提出BCLT的优化算法BCLT-O(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Bit Combination Linear Table),BCLT-O算法融合了两种频繁项集挖掘思想:基于位组合的按位与操作思想和基于位组合的线性表的挖掘思想。在BCLT-O算法中,原有的BCLT线性结构被融入二进制数据,并且将水平数据存储转换为垂直数据存储,改进了数据存储方式和数据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挖掘效率。在最终实验环节,BCLT-O算法在挖掘速度方面,相较之前未优化的算法和单纯基于位组合的按位与操作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本论文最终将算法应用于大豆启动子数据频繁项集挖掘,研究目的在于将大豆基因的启动子数据中频繁出现的调控元件及其组合项筛选出来。算法在整个频繁项集挖掘过程中,还采用了频繁一项集的剔除、剪枝以及空间优化等操作,最终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为高效地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最终通过实验对比,BCLT-O算法相较于BCLT算法在挖掘速度上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同时,也大大超过了位组合及位组合优化算法。虽然BCLT-O算法在挖掘速度上相对FP-growth算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BCLT-O算法有其特有的优势。首先,由于BCLT-O算法消除了递归操作,因此有利于算法的并行化。其次,BCLT-O算法中特有的线性表结构拆分自由度比较高,当原始数据集规模过大时,易于进行批量挖掘。

林青[3](2020)在《极化码编译码算法研究及VLSI设计》文中认为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5G)e MBB场景下的控制信道选择了极化码作为编码标准。极化码是首个以数学方法被严格证明可达到香农极限的信道编码方法。极化码的构造基础是信道极化,即信道极化后的可靠性高的信道传输信息比特,可靠性低的信道则传输冻结比特。因为在码长趋近无穷大时才能实现完全极化现象,所以有限码长条件下的极化码性能并不理想。随着码长的增大,译码延迟和计算复杂度也会急剧增加。信道编码系统的性能优异主要取决于译码器的性能,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低延迟和低计算复杂度译码算法研究,以及高性能译码器硬件架构的VLSI设计与实现。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串行抵消(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译码算法的串行译码特点造成的高延迟与无线通信系统中高速信息传输目标相悖。在极化码构造中,冻结比特是发送端和接收端都预置的,可以加快译码速度。因此,本文在单个冻结比特、冻结比特对和冻结区间三个层面分析冻结比特对译码速度的影响,基于冻结比特对提出译码周期和计算复杂度的分析方法,并提出适用于流水线树型译码结构的冻结比特设计模式。最后简化的SC译码器基于FPGA实现,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比译码延迟优化了9.6%,吞吐率优化了10.4%。2、Fast-SSC(Fast Simplified SC)的译码树上有四种类型的特殊结点,在译码树的搜索过程中遇到此类特殊结点可直接译码。因此,通过分析基本特殊结点的特性,本文提出基于组合型特殊结点拓展的可能性,以及部分组合型特殊结点可以复用相同特殊结点译码器规则。针对译码树的搜索规则,提出跨结点处理似然值的方法以进一步加快译码速度,增加少量的逻辑电路即可实现跨结点处理似然值目的。另外,提出相同深度的结点复用同一存储空间的设计方法,有效节省了存储器资源的消耗。最后基于优化后的Fast-SSC译码算法,提出一种高性能的Fast-SSC译码器架构。基于FPGA的实现结果表明,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比译码延迟优化了约30%,数据吞吐率至少优化了39.1%。

郭春锐[4](2020)在《云环境下隐藏访问策略的属性加密方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云存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用户将数据上传于云存储中,云存储虽高效方便,但云存储中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等问题还是有待解决的。部分用户采用数据加密存储技术实现云存储数据的机密性保护,但是不能解决云存储中数据细粒度访问控制问题。基于密文策略属性加密技术的提出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同时也能实现云存储数据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在基于密文策略的属性加密方案中,数据属主通过制定访问策略,限制具有特定属性的用户才可解密共享数据。在现有的属性加密方案中,虽实现了加密数据,但访问策略仍旧以明文的形式存在,在某些敏感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中还是不适用的,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隐藏访问策略的属性加密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现有的隐藏访问策略的属性加密方案,根据与门(And-gate)结构、树型访问(Tree access)结构和线性秘密共享(Linear Secret Sharing Scheme,LSSS)结构将现有研究成果分为三类展开了详细的描述。经过分析可知,基于与门结构设计的方案较为简单,但表达性较弱、灵活度低。基于树型结构和LSSS结构设计的方案较为复杂,但表达性强,灵活度高。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树型结构和基于LSSS结构的策略隐藏的属性加密方案。(2)通过改进现有方案,设计了一种基于特殊树型隐藏访问策略的属性加密方案。在方案中采用特殊的树型结构,可以实现一次加密多个具有层次结构的文件,并实现了访问策略的隐藏。本方案考虑到单个授权中心可能被攻破所带来的密钥安全问题,采用中央授权机构和属性授权机构共同生成密钥的机制。利用DBDH假设证明了方案的安全性,通过性能分析,该方案与同类访问结构策略隐藏方案相比,在加密具有层次结构文件时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安全分析,方案也能够抵抗合谋攻击。(3)通过改进现有方案,设计了一种基于LSSS结构隐藏访问策略的属性加密方案,现有基于LSSS访问结构设计的方案中,大都基于合数阶双线性群构造。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可知,相比于素数阶双线性群,合数阶群性能更差。文中设计了基于素数阶双线性群的属性加密方案,将属性分为属性名和属性值两部分,实现了半策略隐藏。同时引入外包解密技术,将部分解密运算依托于云端,可缓解用户端的解密压力。利用q-Parallel BDHE假设证明了方案的安全性,通过性能分析,该方案与同类访问策略隐藏方案相比,提高了性能。(4)搭建了基于云存储的电子文件系统,为了保证云存储环境下电子文件的安全性,采用数据加密技术。系统通过对称加密算法和属性加密算法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文件的安全,首先采用SM4算法加密文件,然后再使用属性加密算法加密文件加密密钥。系统不仅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也实现了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系统通过运行本地插件将用户属性和文件相应的访问策略采用SM3算法计算出哈希值,并随密文文件传至云端,只有能够解密的用户才能查看到密文文件。最后通过测试,该系统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李孟喆[5](2019)在《基于低秩分解直接解法的电磁仿真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计算电磁学理论的发展以及电磁仿真工程项目中的性能需求的提高,对高效准确的数值分析方法的研究日益成为计算电磁学领域研究工作的重点。本文针对计算电磁学领域中的矩量法、有限元法及其混合算法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矩量法及有限元-边界积分方法的快速直接解法,主要工作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积分方程矩量法的快速直接解法。基于二叉树结构将矩量法的阻抗矩阵划分为近场和远场两部分。采用多层UV算法来将矩量法的远场稠密矩阵压缩成低秩分解形式,并将近场部分划分为对角满阵,从而将阻抗矩阵构造为适用于Sherman-Morrison-Woodbury(SMW)恒等式求逆的矩阵形式。进而通过SMW公式求解具有特殊低秩分解形式矩阵的逆矩阵,减小了传统稠密矩阵直接解法求逆运算的复杂度,实现对于矩量法矩阵方程的高效求解。然后,有限元-边界积分混合算法中,对有限元部分的稀疏矩阵采用近场直接映射的方法,对边界积分部分的稠密矩阵采用低秩压缩方法,通过联立最终构造出整个有限元-边界积分系统矩阵的H-矩阵的表达式。H-矩阵采用数据稀疏格式的算法,可以大大削减有限元-边界积分矩阵及其上下三角分解矩阵的计算和存储复杂度,实现对于有限元-边界积分系统的高效直接求解。与单纯的矩量法不同,有限元-边界积分法适用于复杂材料和环境问题,且基于有限元-边界积分的直接解法具备精度可控、稳定性好、求解效率高的特点。

孙金涛[6](2019)在《基于道路场景的移动对象索引查询与邻近通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基于位置服务应用的发展,移动环境下的邻近通信问题逐渐成为地理信息系统、无线传感网络以及物联网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解决具体的道路网络地理场景环境下,动态移动对象之间的邻近数据通信问题,主要从移动对象索引结构与邻近查询方法以及邻近数据通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研究了移动对象的邻近索引查询,分析了道路场景以及移动对象的特点,重点介绍了针对不同尺度场景下的两种索引结构与邻近查询算法。针对小尺度道路面要素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Voronoi图的新型索引结构与邻近查询算法,借助由虚拟网格Grid、Delaunay三角网和规则Voronoi图三者相结合的索引结构查询邻近移动对象。针对大尺度道路线要素场景,则提出了一种基于道路交叉点拓扑邻近的索引结构与查询方法,利用道路网络关键节点与移动对象的映射关系,借助虚拟中继点完成满足距离与方向要求的邻近对象查询。然后,在完成邻近查询的基础上,设计与实现了邻近移动对象间的数据通信方法。借助Netty通信框架,以TCP方式实现了多线程模式下端到端的Socket通信,并通过UDP数据报广播方式实现了消息的邻近通知。最后,在不同道路场景模型下,对移动对象的邻近查询与邻近通信进行了验证与测试,实验表明了本文提出的索引结构与查询方法的高效性,且设计的邻近通信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本文不仅实现了动态移动目标对其周边特定方向与一定网络距离范围内邻近对象的索引查询,还实现了道路场景下基于位置服务的邻近数据通信,解决了该场景下邻近移动对象之间进行数据传递与消息通信的问题。

王美芹[7](2019)在《MIMO极化编码协作系统的研究及半平行CA-SCL译码器FPGA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经过多年研究发展,信道编码中的传统低密度校验(Low-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码及Turbo码编码方式已日趋成熟,但误码性能并未能达到香农极限,而由C.E Shannon所提出的极化码,是唯一通过数学计算被证明能够获得香农极限的编码技术。因极化码的优异性能,近年来已备受学者关注及研究,并被选用5G标准编码方案,使极化码的应用价值更高,发展更为深远。论文主要对极化码的编译码性能及在编码协作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中的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并设计出半平行循环冗余校验辅助(Cyclic Redundancy Check Aided,CA)的连续删除列表(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SCL)译码器。具体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研究传统LDPC码和Turbo码的编译码技术,并在编译码运算复杂度及译码性能上与极化码作宏观比较,分析各自优缺点。通过二进制删除信道(Binary Eliminated Channel,BEC)信道及二进制对称信道(Binary Symmetric Channel,BSC)信道下的信道合并与拆分,研究产生极化码的信道极化现象及性质,并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下进行运用转换。2)研究极化码的编码构造方式及生成矩阵迭代方法。而不同的信道挑选方法使极化码的码字构造方式不同,因此本文在讨论几种经典挑选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将AWGN信道转为BSC信道,再对巴氏参数进行信道挑选的新方式。同时研究极化码SC类(SC,SCL,CA-SCL)译码算法,并由不同条件下的极化码译码性能MATLAB仿真分析可得,CA-SCL译码算法的性能最好。3)研究基于Plotkin结构的极化码编码构造方式,并提出该结构下极化码在编码协作系统和编码协作MIMO系统中的实现模型。介绍联合SC算法和联合CA-SCL译码算法,并推导计算两个系统的中断概率。研究三种经典的MIMO系统分集合并技术,并通过仿真分析各合并技术的分集增益。最后对极化码在瑞利块衰落信道下的传统点对点编码系统、编码协作系统和编码协作MIMO系统进行不同条件的译码仿真分析并比较,说明Plotkin结构极化码在编码协作MIMO系统的优秀性能。4)研究几种经典译码结构,并针对半平行SC译码结构提出了两种优化方案,使所设计的基于半平行译码结构的极化码CA-SCL译码器的系统时延及硬件资源占用率均较低,并在FPGA中实现。为了均衡硬件实现复杂度及译码器性能,采用最小和算法简化处理单元,对数似然比数据进行8比特量化,路径度量值进行12比特量化。并提出译码器整体顶层框架,分析各模块实现功能及特点。最后使用ModelSim进行功能仿真,验证译码器正确性。本次设计采用200MHz的系统时钟频率,使译码器吞吐率达到22.76Mbps,硬件资源占用率仅为6%。

李国栋[8](2017)在《仿人双臂机器人轨迹规划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单臂机器人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工作需要,并逐渐显现出在代替人类工作中的不足。特别是人们对工业、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迫切的希望机器人能够更加的像人,并且能够和人“并肩作战”。在这一愿景的促使下,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仿人双臂机器人孕育而生。相比单臂机器人而言,仿人双臂机器人更加的灵巧,并且能够与人互动,这无疑是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但是,仿人双臂机器人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仿人双臂机器人的轨迹规划。而仿人双臂机器人的轨迹规划是执行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托,是执行路径与质量的关键保证。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本文以机器人学、机械学、机械力学、康复医学、矩阵论等学科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建模仿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层次进行研究和探索,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开展了研究:1.通过改进Denavit-Hartenberg参数(简称D-H参数),提出了一种新的坐标系建立准则,将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有机的统一在一套坐标系下建模。从而在分析结构复杂的具有多分支的树型结构机器人时,有效地克服了在传统坐标系建立准则下分析处理树型结构机器人时的不足。2.完成了双臂康复机器人构型设计。通过新的坐标系建立准则,采用改进的D-H参数对双臂康复机器人正运动学进行了分析,完成了双臂机器人正运动学建模;并对7自由度机械臂和双臂康复机器人全身工作空间进行了仿真验证。3.针对Newton-Euler方法对双臂康复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缺陷,引入Roberson-Wittenburg方法(简称R-W方法),通过有向图描述了机器人的结构,利用虚功率原理描述了机器人各个连杆的动力学关系,最终求得各关节输出力矩的表达式。给出动力学模型的程序算法设计,包括输入模块、计算模块、输出模块的功能参数的计算方法。从而极大的方便了双臂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程序化实现,从而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4.利用Bézier曲线对空间中任意曲线进行轨迹规划,并推导了分段Bézier曲线连接时应满足的条件及边界条件。利用函数表示法和图形表示法给出了双臂机器人在轨迹规划时末端曲线满足的函数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利用已知双臂运动中一条手臂的运动轨迹推导出另外一条手臂的运动轨迹。5.建立了机器人全身雅克比矩阵,根据全身控制思想,建立了机器人连续路径轨迹规划策略,利用分块矩阵的计算思想,对全身雅克比矩阵的广义逆矩阵进行了推导,并给出了直接计算广义逆和分块计算广义逆算法复杂度的分析比较。6.采用快速随机树算法建立了机器人点到点路径的轨迹规划,考虑到RRT算法、双向快速随机树算法、一阶快速拓展随机树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梯度投影法的双向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

仇阿根[9](2017)在《基于分布式内存计算的空间数据近似查询处理方法》文中提出地理空间数据交互式可视化与空间分析等是GIS应用的重要功能,然而现有的地理空间数据库与地理数据服务标准(WFS、WMS、WMTS、WCS)及其实现难以满足在线实时数据可视化及空间分析的要求。根源在于空间数据库中查询地理要素的结果是精确、唯一的;查询处理时间和结果数据量只与要素本身相关;地理要素无法在查询时根据条件动态生成。而实际应用中的要求是地理要素可以是近似、变化的;查询处理时间和结果数据量可以作为查询约束条件;地理要素可以根据查询条件动态生成。本文提出以空间近似查询结果来表达地理要素,即以顶点采样实时生成要素并报告近似误差,以实现对查询处理时间和结果数据量的灵活控制。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海量空间数据集的多分辨率表达模型,设计了以分布式内存计算、顶点树型层次结构、加权广度遍历算法为基础的空间近似查询处理方法,实现了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近似查询引擎,形成了基于空间近似查询的网络GIS架构,解决了网络GIS的交互式可视化与空间分析的功能与性能问题。利用上述框架,针对OpenStreetMap全球海岸线数据,建立了地理数据在线交互式可视化应用,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网络GIS架构的可行性及空间近似查询处理方法的实用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分布式内存计算的空间近似查询理论总结了近似查询与分布式计算基础理论,根据地理要素数据特点,围绕地理数据交互式可视化与在线空间分析需求,针对空间查询结果数据量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定义了面向交互式可视化的空间近似查询,提出了多分辨率表达模型。该模型主要通过递归细分、数据采样、应用处理、误差计算等算法步骤建立。上述步骤中计算密集型任务的分布特点,将任务分布化,提供了实现误差与数据量可控的空间近似查询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2)地理要素近似误差计算与顶点层次结构构建方法基于递归细分与误差计算的多分辨率表达模型,进行地理要素数据分布式内存计算处理,建立顶点树型层次结构,形成地理要素的多分辨率表达。研究面向数据可视化,地理要素数据递归细分系数为2,地理要素顶点层次结构的构建方法与存储模型,顾及误差条件的空间索引建立等。(3)地理要素近似查询算法研究以加权广度优先算法为基础的时间/数据量约束与误差约束的地理要素数据窗口近似查询处理算法,包括时间/规模约束条件下树型层次结构的加权广度优先遍历,在查询过程中组合使用近似查询约束条件与空间范围约束条件进行联合剪枝以提高效率的方法;研究关系模型的基础上查询条件与空间连接的特点运用多维索引以提高效率的方法。(4)地理要素顶点层次结构动态更新算法研究根据地理要素连续更新的特点,研究基于最小化代价函数的顶点层次更新算法。以关系模型下顶点层次结构为基础,研究代价最小的顶点层次结构局部更新方法,分析顶点序列的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的计算复杂度及I/O复杂度,研究不同的顶点层次结构构建参数对于动态化更新算法的影响。(5)海岸线数据实证研究提出基于空间近似查询引擎的网络GIS架构,实现了地理数据交互式可视化原型系统,针对OpenStreetMap海岸线数据,建立了海岸线数据的顶点层次化数据库,完成了地理要素的交互式可视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高效性。

邓宏涛[10](2010)在《关系数据库中树型结构信息的处理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介绍了树型结构的概念与特点,讨论了数据库中树型结构信息的关系表结构设计方案,比较了关系数据库中树型结构信息的多种处理方法,给出了采用自关联映射的表结构设计,并结合递归CTE技术探讨了关系数据库中树型结构信息的具体实现方法.

二、浅析递归与树型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递归与树型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Android平台交互式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背景
    1.2 相关工作
    1.3 本文工作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综述
    2.1 Android控件及事件分发机制
        2.1.1 Android控件概述
        2.1.2 Android事件概述
    2.2 Robotium测试框架概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ndroid平台交互式测试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需求
        3.1.1 基于手绘的图形交互方式的需求
        3.1.2 基于多种符号的逻辑交互方式的需求
        3.1.3 基于正则式等文本交互方式的需求
        3.1.4 测试路径生成方法优化的需求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
        3.2.1 前端交互部分需求
        3.2.2 模型抽象部分需求
        3.2.3 脚本生成部分需求
        3.2.4 递归与路径增补部分需求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ndroid平台交互式测试系统的设计
    4.1 概要设计
    4.2 手绘语言与传输文件详细设计
        4.2.1 手绘语言说明
        4.2.2 测试意图记录文件格式设计
    4.3 前端交互模块详细设计
    4.4 模型抽象模块详细设计
        4.4.1 模块整体设计
        4.4.2 数据结构设计
        4.4.3 解析步骤设计
    4.5 脚本生成模块详细设计
        4.5.1 模块整体设计
        4.5.2 部分逻辑符号处理方法设计
        4.5.3 生成文件代码规整方法设计
    4.6 递归与路径增补模块详细设计
        4.6.1 模块整体设计
        4.6.2 递归操作执行方法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ndroid平台交互式测试系统的实现
    5.1 前端交互模块的实现
    5.2 模型抽象模块的实现
        5.2.1 文件解析部分的实现
        5.2.2 模型构建部分的实现
    5.3 脚本生成模块的实现
    5.4 递归与路径增补模块的实现
        5.4.1 递归操作运行参数的设定
        5.4.2 随机路径生成的具体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Android平台交互式测试系统的测试
    6.1 测试准备
        6.1.1 测试目的
        6.1.2 测试环境
    6.2 功能测试
        6.2.1 系统可用性测试
        6.2.2 系统容错能力测试
    6.3 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位组合的线性表频繁项集挖掘算法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技术及算法整体设计
    2.1 相关技术
        2.1.1 频繁项集挖掘
        2.1.2 频繁项集挖掘算法Apriori
        2.1.3 频繁项集挖掘算法FP-growth
        2.1.4 频繁项集挖掘算法Eclat
        2.1.5 基于位组合频繁项集挖掘算法
    2.2 基于位组合的线性表频繁项集挖掘算法及其优化
        2.2.1 基于位组合的线性表频繁项集挖掘算法
        2.2.2 基于位组合的线性表频繁项集挖掘优化算法
    2.3 框架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BCLT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3.1 数据预处理
    3.2 构建线性表过程
    3.3 频繁项集挖掘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BCLT-O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1 数据集处理
    4.2 构建线性表过程
    4.3 频繁项集挖掘过程
    4.4 算法的优化策略
        4.4.1 剪枝优化策略
        4.4.2 分组优化策略
        4.4.3 空间优化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BCLT-O算法的应用与对比研究
    5.1 数据的输入及输出
        5.1.1 数据集的获取
        5.1.2 数据的输入
        5.1.3 数据的输出
    5.2 实验结果分析与对比
        5.2.1 实验结果
        5.2.2 实验结果对比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极化码编译码算法研究及VLSI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极化码发展现状
        1.2.2 译码器硬件结构研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极化码的理论基础
    2.1 符号参数与信道模型
    2.2 信道极化效应
        2.2.1 信道联合
        2.2.2 信道分裂
    2.3 极化信道可靠性估计
        2.3.1 巴氏参数
        2.3.2 高斯近似
    2.4 极化码编码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冻结比特对的SC译码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SC译码算法原理
    3.3 极化码译码树表示
        3.3.1 深度优先型
        3.3.2 遍历分枝型
    3.4 冻结比特设计模式
    3.5 译码器结构分析
        3.5.1 FFT蝶型结构
        3.5.2 流水线树型结构
    3.6 低延迟SC译码器硬件实现
        3.6.1 PE计算网络模块
        3.6.2 部分和项模块
        3.6.3 控制模块
        3.6.4 实验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组合型结点的Fast-SSC译码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SSC译码算法原理
        4.2.1 Rate0结点
        4.2.2 Rate1结点
    4.3 Fast-SSC译码算法原理
        4.3.1 Rep结点
        4.3.2 SPC结点
    4.4 译码树特殊结点类型拓展
        4.4.1 基于Rate0结点简化译码
        4.4.2 基于Rep结点穷举式译码
        4.4.3 跨结点处理似然值
    4.5 高性能Fast-SSC译码器硬件实现
        4.5.1 整体硬件架构
        4.5.2 LLRs计算模块
        4.5.3 存储器模块
        4.5.4 Beta计算模块
        4.5.5 特殊结点译码器模块
        4.5.6 控制器模块
        4.5.7 实验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云环境下隐藏访问策略的属性加密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属性加密的研究现状
        1.2.2 策略隐藏属性加密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础知识
    2.1 密码学知识
        2.1.1 对称密码体制
        2.1.2 非对称密码体制
        2.1.3 Hash函数
    2.2 数学理论基础
        2.2.1 双线性映射
        2.2.2 拉格朗日插值法
        2.2.3 困难问题假设
    2.3 安全性证明相关理论知识
        2.3.1 安全标准
        2.3.2 可证明安全
        2.3.3 攻击模型
    2.4 属性加密相关知识
        2.4.1 CP-ABE
        2.4.2 KP-ABE
        2.4.3 访问结构
第三章 隐藏访问策略的CP-ABE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3.1 研究背景
    3.2 基于与门结构策略隐藏的CP-ABE方案
    3.3 基于LSSS结构策略隐藏的CP-ABE方案
    3.4 基于访问树结构策略隐藏的CP-ABE方案
    3.5 策略隐藏的CP-ABE方案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访问树的策略隐藏属性加密方案
    4.1 研究背景
    4.2 方案设计
        4.2.1 具有层级结构的访问树
        4.2.2 系统模型
        4.2.3 模型的形式化定义
        4.2.4 安全模型
    4.3 方案构造
        4.3.1 初始化
        4.3.2 加密算法
        4.3.3 密钥生成
        4.3.4 解密算法
    4.4 安全性证明
    4.5 方案分析
        4.5.1 抗合谋攻击
        4.5.2 效率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LSSS结构策略隐藏的属性加密方案
    5.1 研究背景
    5.2 形式化定义
    5.3 安全模型
    5.4 方案构造
    5.5 安全性证明
    5.6 性能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属性加密的电子文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基于属性加密的电子文件系统框架设计
        6.1.1 系统组成
        6.1.2 系统功能设计
    6.2 Plugin插件设计与实现
        6.2.1 算法库接口设计与实现
        6.2.2 H2数据库设计
    6.3 My Sql数据库设计
    6.4 系统模块设计与实现
    6.5 系统功能展示
        6.5.1 系统环境搭建
        6.5.2 系统管理员操作介绍
        6.5.3 授权管理员操作介绍
        6.5.4 普通用户操作介绍
        6.5.5 用户加密文件功能展示
        6.5.6 用户解密文件功能展示
    6.6 总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低秩分解直接解法的电磁仿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工作的历史和现状
    1.3 本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有限元法、矩量法及其混合算法
    2.1 概述
    2.2 计算电磁学经典算法
        2.2.1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2.2.2 矩量法基本原理
    2.3 有限元-边界积分法
        2.3.1 有限元-边界积分公式
        2.3.2 有限元-边界积分公式的离散
        2.3.3 有限元-边界积分方程组
        2.3.4 系统方程组的求解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MW公式的矩量法直接解法
    3.1 引言
    3.2 多层UV方法
    3.3 Sherman-Morrison-Woodbury公式
        3.3.1 自适应分组技术
        3.3.2 SMW递归算法
        3.3.3 数值计算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矩阵的有限元-边界积分直接解法
    4.1 概述
    4.2 H-矩阵理论及其算法
        4.2.1 H-矩阵的构造
        4.2.2 H-矩阵算法
    4.3 H-矩阵算法在有限元-边界积分法中的应用
        4.3.1 建立有限元-边界积分矩阵方程
        4.3.2 生成有限元-边界积分的方程H-矩阵表达式
    4.4 数值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6)基于道路场景的移动对象索引查询与邻近通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道路场景邻近通信研究现状
        1.2.2 移动对象索引查询研究现状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 文章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道路场景邻近通信与邻近索引查询
    2.1 道路场景邻近通信
        2.1.1 邻近通信技术与应用
        2.1.2 道路场景及场景中移动对象的特点
        2.1.3 道路网络模型表示
        2.1.4 道路场景下的邻近通信
    2.2 移动对象邻近查询
        2.2.1 移动对象索引结构
        2.2.2 移动对象邻近查询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针对道路面要素基于GVD索引结构的移动对象邻近查询方法
    3.1 GVD索引结构的提出与建立
        3.1.1 GVD索引结构
        3.1.2 GVD索引建立过程
        3.1.3 对象增删与索引更新
    3.2 邻近查询算法
        3.2.1 查询算法设计
        3.2.2 邻近查询实现
    3.3 实验及结果分析
        3.3.1 查询测试
        3.3.2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针对道路线要素基于交叉点拓扑结构的移动对象邻近查询方法
    4.1 交叉点NEN索引结构
        4.1.1 交叉点拓扑邻近关系存储
        4.1.2 索引结构的建立过程
        4.1.3 数据的更新与维护
    4.2 邻近查询算法
        4.2.1 算法设计
        4.2.2 邻近查询过程
    4.3 实验与分析
        4.3.1 查询测试
        4.3.2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道路场景下邻近移动对象间的数据通信方法实现
    5.1 邻近通信问题概述
        5.1.1 邻近通信方式选择
        5.1.2 端到端Socket通信
        5.1.3 Netty通信框架
    5.2 GVD与NEN索引结构下的邻近通信
        5.2.1 邻近通信方法设计
        5.2.2 邻近通信实现过程
    5.3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5.3.1 测试环境
        5.3.2 通信性能测试
        5.3.3 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后期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7)MIMO极化编码协作系统的研究及半平行CA-SCL译码器FPG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数字通信系统整体框架
    1.2 信道编码的发展历史与演变
        1.2.1 分组码与卷积码
        1.2.2 Turbo码介绍
        1.2.3 LDPC码介绍
    1.3 极化码的起源及研究现状
        1.3.1 极化码的起源
        1.3.2 极化码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1.3.3 极化码的硬件实现
    1.4 极化码应用
        1.4.1 极化码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
        1.4.2 极化码在协作通信中的应用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安排
第二章 传统可迭代译码的信道编码
    2.1 LDPC码编译码技术
        2.1.1 校验矩阵的Tanner图
        2.1.2 编码技术
        2.1.3 BP译码算法
    2.2 Turbo码编译码技术
        2.2.1 编码技术
        2.2.2 MAP译码算法
    2.3 LDPC码与Turbo码的性能仿真分析
        2.3.1 不同迭代次数下的LDPC码性能
        2.3.2 不同交织器下的Turbo码性能
    2.4 LDPC码、Turbo码与极化码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极化码理论基础
    3.1 信道特性及相关参数
        3.1.1 信道容量
        3.1.2 巴氏参数
        3.1.3 信道截止频率
    3.2 常见信道模型
        3.2.1 AWGN信道
        3.2.2 BEC信道
        3.2.3 BSC信道
        3.2.4 衰落信道
    3.3 信道极化
        3.3.1 信道极化现象
        3.3.2 信道极化的性质
    3.4 信道挑选方法
        3.4.1 BEC-Z(W)方法
        3.4.2 BSC-Z(W)方法
        3.4.3 蒙特卡洛方法
    3.5 极化码编码理论
        3.5.1 生成矩阵
        3.5.2 G_N陪集编码
        3.5.3 编码复杂度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极化码译码算法及性能分析
    4.1 极化码译码算法
        4.1.1 SC译码算法
        4.1.2 SCL译码算法
        4.1.3 CA-SCL译码算法
    4.2 SC类译码算法比较
    4.3 极化码译码错误概率分析
    4.4 极化码性能分析及译码仿真
        4.4.1 信道挑选方法对性能的影响
        4.4.2 码长对性能的影响
        4.4.3 码率对性能的影响
        4.4.4 列表数目对性能的影响
        4.4.5 AWGN信道下不同译码算法比较
        4.4.6 衰落信道下不同译码算法比较
    4.5 极化码定点化译码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lotkin结构极化码编码协作MIMO系统
    5.1 编码协作理论
        5.1.1 协作通信基本原理
        5.1.2 协作通信协议
    5.2 Plotkin结构的极化码
        5.2.1 极化码的Plotkin结构
        5.2.2 Plotkin结构极化码的编码方式
    5.3 Plotkin结构极化码编码协作系统
        5.3.1 系统模型
        5.3.2 联合译码算法
        5.3.3 中断概率分析
    5.4 Plotkin结构极化码编码协作MIMO系统
        5.4.1 系统模型
        5.4.2 中断概率分析
        5.4.3 分集合并技术
    5.5 Plotkin结构极化码编码协作系统性能分析
        5.5.1 编码协作系统性能仿真
        5.5.2 中断概率仿真
        5.5.3 不同联合译码算法下性能仿真
    5.6 Plotkin结构极化码编码协作MIMO系统性能分析
        5.6.1 编码协作MIMO系统性能仿真
        5.6.2 中断概率仿真
        5.6.3 不同联合译码算法下性能仿真
        5.6.4 不同编码系统下性能仿真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极化码CA-SCL译码器的FPGA实现
    6.1 传统译码器结构
        6.1.1 FFT型 SC结构
        6.1.2 树型SC结构
        6.1.3 线型SC结构
    6.2 半平行SC结构及优化
        6.2.1 半平行SC结构
        6.2.2 半平行SC结构一级优化
        6.2.3 半平行SC结构二级优化
    6.3 CA-SCL译码器整体框架设计
    6.4 状态存储单元
        6.4.1 信道LLR存储结构
        6.4.2 内部LLR存储结构
    6.5 译码模块
        6.5.1 LLR计算模块
        6.5.2 修正模块
        6.5.3 度量值计算模块
        6.5.4 排序模块
        6.5.5 部分和项更新模块
        6.5.6 控制模块
    6.6 多路径CRC设计模块
        6.6.1 路径恢复模块
        6.6.2 CRC校验模块
    6.7 译码器仿真测试与综合结果分析
        6.7.1 FPGA硬件测试平台
        6.7.2 CA-SCL半平行结构译码器综合结果
        6.7.3 译码器性能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仿人双臂机器人轨迹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双臂机器人发展现状
        1.2.1 双臂机器人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双臂机器人发展现状
    1.3 冗余自由度机器人运动规划发展现状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双臂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与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双臂康复机器人构型设计
        2.2.1 机械臂的自由度分配
        2.2.2 机器人臂本体设计
        2.2.3 腰部及躯干的自由度分配
        2.2.4 腰部及躯干构型设计
        2.2.5 双臂康复机器人整体构型
    2.3 双臂康复机器人坐标系的建立
    2.4 双臂康复机器人正运动学分析
    2.5 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
        2.5.1 7 自由度机械臂工作空间
        2.5.2 双臂康复机器人全身工作空间
    2.6 小结
第3章 双臂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理论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Newton-Euler动力学建模
    3.3 机器人动力学方程的拉格朗日形式
        3.3.1 机器人的总动能
        3.3.2 机器人的总势能
    3.4 基于R-W方法的动力学建模
        3.4.1 双臂机器人的图形化描述
        3.4.2 有向图对应的关联矩阵和路径矩阵
        3.4.3 虚功率原理
        3.4.4 广义坐标
        3.4.5 各参数的计算
        3.4.6 算法的程序化设计
    3.5 小结
第4章 双臂机器人轨迹规划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曲线拟合逼近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4.3 曲线逼近方法在机器人轨迹规划中的应用
        4.3.1 多项式曲线插值方法
        4.3.2 Bézier曲线
        4.3.3 Bézier曲线的拼接方法
        4.3.4 边界条件
        4.3.5 Bézier曲线轨迹规划实例
    4.4 冗余自由度机器人逆运动学基本问题
    4.5 双臂机器人轨迹规划
        4.5.1 梯度投影法
        4.5.2 优化性能指标H(q)
        4.5.3 双臂机器人康复动作的轨迹规划
        4.5.4 任意曲线的轨迹规划
    4.6 全身雅克比矩阵广义逆的解法
    4.7 点到点轨迹规划策略
        4.7.1 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
        4.7.2 双向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
        4.7.3 一阶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
        4.7.4 基于梯度投影法的双向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
    4.8 小结
第5章 双臂康复机器人系统实验及仿真研究
    5.1 实验平台的搭建
    5.2 康复动作的动力学仿真及实验
        5.2.1 假体和人体的髋关节康复训练
        5.2.2 人体膝关节关节康复训练仿真
    5.3 基于RRT算法的轨迹规划
    5.4 基于双向RRT算法的轨迹规划
    5.5 基于梯度投影法的双向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
    5.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分布式内存计算的空间数据近似查询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缩略语及常用记号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理数据服务现状分析
        1.2.2 分布式计算现状分析
        1.2.3 近似查询与空间查询现状分析
        1.2.4 大数据交互式可视化现状分析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近似查询与分布式内存计算理论
    2.1 空间近似查询
        2.1.1 近似查询
        2.1.2 空间近似查询
        2.1.3 多分辨率表达模型与空间近似查询
    2.2 基于分布式计算的空间近似查询
        2.2.1 空间近似查询计算任务分析
        2.2.2 分布式内存计算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近似查询误差计算与顶点层次化方法
    3.1 顶点序列划分与误差计算
        3.1.1 顶点序列细分
        3.1.2 地理要素近似与顶点选择策略
        3.1.3 面向数据可视化的误差
    3.2 地理要素顶点层次结构表达
        3.2.1 基于现存线简化算法的层次结构构建
        3.2.2 多分辨率层次结构构建算法
        3.2.3 顶点层次结构的连接
    3.3 顶点层次结构的存储模型
        3.3.1 层次结构的关系模型表达
        3.3.2 层次结构物化路径表达
        3.3.3 顶点加权四叉树索引
    3.4 基于内存计算的误差计算与顶点层次结构表达
        3.4.1 分布式计算任务分配
        3.4.2 分布式数据处理
        3.4.3 数据汇集与索引构建
        3.4.4 数据预处理分布式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加权广度遍历的近似查询
    4.1 单要素的近似查询
        4.1.1 加权广度遍历与顶点采样
        4.1.2 时间与数据量约束的近似查询
        4.1.3 误差约束的近似查询
    4.2 基于内存模型的要素集近似查询
        4.2.1 要素集近似查询条件的处理
        4.2.2 要素集近似查询与空间条件的联合处理
    4.3 基于关系模型的要素集窗口近似查询
        4.3.1 地理要素及其顶点层次结构的关系模型表达
        4.3.2 关系模型的窗口近似查询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代价函数约束的顶点层次结构重构
    5.1 顶点层次结构更新算法
        5.1.1 要素更新方式及其分类
        5.1.2 要素更新的操作代价
        5.1.3 更新域确定与局部重建
    5.2 顶点层次结构更新的实现
        5.2.1 关系模型下更新域的确定与基本更新操作
        5.2.2 关系模型下的顶点层次更新算法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验原型系统及结果分析
    6.1 实验数据
        6.1.1 数据集说明
        6.1.2 实验环境说明
    6.2 基于空间近似查询引擎的在线GIS
        6.2.1 基于空间近似查询引擎的WebGIS架构
        6.2.2 OSM数据应用模式对比分析
    6.3 实验原型系统
        6.3.1 原型系统架构
        6.3.2 原型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6.4 实验结果分析
        6.4.1 数据预处理实验结果及分析
        6.4.2 全球海岸线数据近似查询实验结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工作
    7.2 论文创新点
    7.3 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10)关系数据库中树型结构信息的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树型结构的概念
3关系型数据库中树型结构的处理
4结语

四、浅析递归与树型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 [1]Android平台交互式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玉淳舟. 南京大学, 2020(02)
  • [2]基于位组合的线性表频繁项集挖掘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 周凯龙.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3]极化码编译码算法研究及VLSI设计[D]. 林青.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4]云环境下隐藏访问策略的属性加密方案研究[D]. 郭春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基于低秩分解直接解法的电磁仿真方法研究[D]. 李孟喆.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6]基于道路场景的移动对象索引查询与邻近通信方法研究[D]. 孙金涛.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7]MIMO极化编码协作系统的研究及半平行CA-SCL译码器FPGA实现[D]. 王美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8]仿人双臂机器人轨迹规划策略研究[D]. 李国栋. 北京理工大学, 2017
  • [9]基于分布式内存计算的空间数据近似查询处理方法[D]. 仇阿根. 武汉大学, 2017(09)
  • [10]关系数据库中树型结构信息的处理方法研究[J]. 邓宏涛.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标签:;  ;  ;  ;  ;  

递归与树结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