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TD-SCDMA试验网成功上线

首个TD-SCDMA试验网成功上线

一、首个TD-SCDMA试验网成功启动(论文文献综述)

田雨欣[1](2020)在《制度创业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与技术演进的不断发展,技术标准竞争已经不再单单以国家作为主导力量,市场与企业逐渐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获得技术标准优势地位,各企业、政府部门及其他行动者积极利用资源采取行动,配置、协调资源以改变现有制度环境,推动制度向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发展。本研究首先基于Web of Scienc核心合集数据库19902019年发表于技术管理领域顶级期刊的关于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将已有文献划分为规制理论、技术管理、产业组织和战略管理四个理论视角。经过文献梳理,本研究发现,现有相关文献大多聚焦于技术标准竞争过程中企业如何受到外部环境如政府、市场、标准委员会的影响,对于企业在标准竞争过程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文献相对较少。制度创业视角关注行动者如何利用资源改变环境以满足自身利益,尤其适合弥补移动通信行业现有理论视角的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制度创业理论视角,对中国移动通信行业TD-SCDMA与TD-LTE技术发展与标准竞争过程进行了案例研究。其次,在对中国3G技术研发背景与大唐电信面临的挑战的相关分析基础上,本研究回顾了制度创业理论的核心概念:合法性、制度创业行为和制度创业模型。通过将大唐电信公司推动TD-SCDMA成为中国3G技术标准之一所采取的制度创业行为及策略进行阶段性划分,选取了推动制度创业进程的关键事件,并参考其他学者关于制度创业的相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该模型将大唐电信的制度创业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制度创业准备阶段、制度创业能动变化阶段及制度再生阶段。进一步地,本研究通过分析4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中TD-LTE合法性确立验证了该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最后,上述案例分析证实了制度创业理论可以适用于分析技术标准这一特殊“制度”的产生。本研究经过案例分析与模型建立得出以下结论:(1)制度创业动因与情境影响制度创业者行为方式;(2)新制度产生是不同行动者共同推动的结果;(3)新制度不一定代表行业效率最优解,而且制度创业者也并不一定是新制度下的最大受益者。本研究结论为政府及企业在未来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

李心[2](2019)在《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继产品和技术竞争后技术标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它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经济主体更多的通过制定和拥有标准来获得竞争优势。信息通信产业作为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与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相关的产业发展,常常伴随着激烈的技术标准竞争。因此,技术标准及其产业化对通信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通信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外部环境都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的不确定性对通信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标准化能力都提出新的挑战。而现有文献中关于技术标准化的研究很少系统、全面的考察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能力对技术标准化的交互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企业技术标准化过程中面临的环境特征和企业吸收能力作为主要研究变量,考察外部环境特征和吸收能力是如何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以及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具体来说,研究包括三个问题:(1)环境不确定性如何影响技术标准化?(2)吸收能力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3)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中,技术标准化扮演者何种角色?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对标准化理论、动态能力等理论,技术标准化、环境不确定性和吸收能力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借助大唐电信TD-SCDMA标准和中国移动TD-LTE标准两个典型案例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提炼出对企业技术标准化产生影响的政策环境不确定性、技术环境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和联盟环境不确定性以及吸收能力等因素。结合案例分析的初步结论和现有文献构建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技术标准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应假设。最后,基于现有成熟量表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到365家中国通信企业的样本数据,以此为基础借助SPSS和AMOS统计分析软件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从而检验前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文发现技术标准化在市场、技术、政策和联盟等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是巨大的,企业自身对外界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对通信企业的技术标准化过程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与此同时,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间接调节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最终体现在企业的绩效水平中。具体来看,本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技术标准化有直接影响效应。其中环境不确定性变量的不同维度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效应不同,而吸收能力变量的不同纬度均对技术标准化有显着正向影响。这一结果直接证明了吸收能力在企业应对高度复杂和模糊环境方面的重要价值。(2)吸收能力对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关系有显着调节效应。吸收能力变量的不同维度对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调节效应。(3)技术标准化对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启发:首先,理论研究方面:从内、外部因素出发系统地探讨影响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及其经济效益问题,构建并实证检验了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技术标准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丰富并推进了技术标准化的理论研究,为学者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传承和参考。其次,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实践活动启示方面:本文在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围绕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议题展开研究,从企业层面剖析破解我国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难题的途径,为我国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有利于企业更加积极有效地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快新型网络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简兆权,肖霄[3](2013)在《从制造到创造:部门利益、专家网络与国际参与》文中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推进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以我国WAPI和TD-SCDMA两项自主标准的制定及国际化过程为个案研究对象,从部门利益、技术专家网络及国际参与层次剖析了我国追求自主标准的战略过程,并提出网络经济形势下有效的自主标准国际化模式,具体分析了国际标准化制度下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之路。研究比较了WAPI和TD-SCDMA两项标准的不同发展路径,WAPI因政府主导下的部门利益冲突导致挫败,而TD-SCD-MA则因充分运用了网络经济外部性及技术专家网络的能力获得成功。

冯永琴[4](2012)在《技术标准演进中的标准创立者专利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和技术构成的复杂化,技术标准逐步突破技术规范的范畴,向吸纳一定专利的方向发展。在电子信息、网络通讯等高技术领域,基于技术专利创立的技术标准不断增加,标准创立者的专利行为在技术标准演进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技术标准涉及的专利急速膨胀,使持有技术标准相关专利的企业迅速增加,标准创立者的专利行为日益复杂,亟待开展深入研究。论文首先对技术标准理论、技术标准中的专利研究以及专利分析方法进行了回顾与评述,为论文选题与研究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研究假设并开展专题研究。首先,应用专利地图分析方法对标准创立者的专利申请行为进行分析,理清了专利申请行为与技术标准创立之间的关系;其次,将专利权人之间的专利引用作为突破口,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中心度为测度指标,分析技术标准创立者的专利引用网络;最后,以专利价值为测度指标,通过大样本回归分析,研究技术标准演进过程中创立者的专利声明行为。对技术标准创立者专利申请行为的研究表明,在技术标准大量引用专利的背景下,标准创立者将持有的技术申请为专利,为参与技术标准创立奠定了技术基础。标准相关技术提案的主导者在技术标准创立者中居于核心地位,对技术标准制定起着关键作用;标准创立者持有的技术专利不仅是早期标准制定的重要支撑,而且决定着标准未来发展方向。技术专利促进了标准创立者之间的结盟行为,这反过来又使标准创立者之间具有强技术相关性。对技术标准创立者专利引用网络的研究表明,由于技术构成复杂化和专利丛林化,参与标准创立的专利权人之间存在高凝聚力、紧密连接的专利引用网络;这促进了技术标准的研发与产业化;少数专利权人对网络内专利引用关系具有控制作用,强化了主导企业对技术标准相关技术资源的控制;高被引专利权人是专利引用网络形成的基础,在技术标准创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技术标准创立者专利声明行为的研究表明,标准创立前后是专利声明的高峰期,在标准创立后,仍然存在大量专利声明;标准创立后的专利声明主要由技术标准的先入者持有。泊松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声明时间越晚的专利,专利价值越低;标准创立后的专利声明中,先入者的专利价值低于后来者的专利价值。这表明,在技术标准演进中存在先入者策略性的专利声明行为,倾向于将低价值专利纳入技术标准。

金毅琳[5](2011)在《秦皇岛TD-SCDMA试验网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移动通信业是目前电信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目前已在全球获得了大规模商用。TD-SCDMA作为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第一次提出的3G技术标准,将完全改变我国目前以市场换技术的被动局面,将深刻地影响到整体通信运营企业的战略布局和长远发展。为了使项目建设达到最佳效果,运营商们不仅在项目前努力做好项目的评估与可研方案,并且开始进行项目后评价工作的研究与实施。企业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是企业决策和财务管理相结合的重要管理领域,它对企业提高决策水平,减少决策失误,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项目后评估的相关理论,研究了后评价体系相关理论与发展现状,通过对后评价理论的分析与研究,试图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对秦皇岛TD-SCDMA试验网建设项目提出可行的综合性评价方法。详细介绍了TD-SCDMA试验网建设项目后评价的评价内容,通过项目后评价分析找出TD-SCDMA试验网建设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总结项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同时也为后评价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为中国其它地区的TD-SCDMA工程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为其他城市的TD-SCDMA试验网实际后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案。

黄英华[6](2011)在《TD-SCDMA网络的IU-CS接口监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9年初,我国发放了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中国移动肩负起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建设运营的任务。面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中国移动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心全意发展TD-SCDMA,全面开展TD-SCDMA建设工作,建设完成TD-SCDMA网络三期工程,为实现TD-SCDMA商业运营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MSC设备软交换化及IP化后,NGN的网络结构越来越明显,而NGN的网络架构的出现可以改变信令监测系统无法进行全网完整监控的现状。为了保障TD-SCDMA网络的优质运行,对TD-SCDMA网络的信令进行监测,可以更好地做好TD-SCDMA网络的优化工作,处理好TD用户的投诉,提升TD-SCDMA网络的运行质量,具备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3G网络进行市场竞争的能力。信令监测系统是通信网络运行维护的重要支撑系统之一。信令监测系统以不影响网络运行的高阻跨接、端口镜像、TAP分路、分光器分光等方式采集各类信令和协议数据,进行信令和协议的消息解码、CDR/TDR合成,再现业务接续全过程,进行网络和业务各类指标统计,从而使网络维护人员掌握和分析网络、业务运行情况。本文专注于TD-SCDMA的IU-CS接口监测方法的研究,综合运用了通信技术、系统工程、网络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对该系统的设计建设、实施、运行和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今后网络人员做好信令监测工作,特别是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质量的监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首先介绍天津移动相关网络状况及信令监测系统总体结构情况,并对NGN接口监测协议进行介绍。Iu-CS接口是TD-SCDMA网络的重要接口,针对TD-SCDMA网络的监测与维护的特点,结合目前网络的快速演进与商用现状,重点探讨了一种基于TD-SCDMA网络的Iu-CS接口监测方法,提出了Iu-CS接口信令监测收敛系统方案,由原来的从ATM采集方式更改为MC接口采集方式。将现有的关口局SERVER到CE的信号采集到采集设备中。既要保证现网的正常运行又要保证采集后的信号送至采集设备。经过改造,既可监测到Iu-CS接口全部信令,又大大降低了信令收敛费用和采集机的费用。并通过信令监测系统处理方法进行研究,目前已应用到TD-SCDMA集中监测系统的监测处理中,运行效果良好。本文还对信令监测系统解决的案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针对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实际工作要求分析、探讨了系统的待改进之处,以便于今后更好地运用本监测系统,充分发挥监测系统的作用。

胥秀文[7](2011)在《TD-SCDMA测试仪中PC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TD-SCDMA是首个由中国提出的通信标准,因其是3G通信标准,所以得到了我国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并选择实力最强大的中国移动进行网络建设。截止到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投入了几百个亿进行TD-SCDMA网络建设,计划到2011年底实现建设覆盖所有中国大陆地市,这样一来,便需要大量的TD-SCDMA设备投入到3G网络建设之中,可以看出这个市场的需求量是相当庞大的,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因此,研究TD-SCDMA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情。在TD-SCDMA的设备投入市场之前,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否则设备一旦出现问题,便会造成设备厂商信誉、财力、物力的损失。测试过程中,更需要选择一款价格便宜而又能提供丰富测试功能的产品对TD-SCDMA相关设备进行测试。因此,研究一款符合上述要求的测试仪显得尤为重要,而本课题设计的TD-SCDMA测试仪中的PC软件正是这样的一个产品,它占据了测试仪中绝大部分的功能,是测试仪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系统设计与测试的方法,根据软件工程、信息系统、计算机等相关理论知识,选择基于.NET的框架,采用C#、C++、动态数据库和VC6.0、VS2008进行TD-SCDMA测试仪软件的开发与研究。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是从TD-SCDMA的背景、意义出发并对TD-SCDMA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描述,得出了TD-SCDMA测试仪以及其测试软件的可行性;接着对PC软件的开发环境和编程语言进行了概述,结合PC软件的需求分析,总结出了TD-SCDMA测试仪中PC软件的具体功能是:相关信息配置、小区建立、业务处理、状态监控以及操作维护,这几个功能便是本课题的主体需求,他们之间相对独立,如配置信息主要用于配置FPGA的相关操作,小区建立、业务处理、操作维护则是针对RRU,状态监控是对FPGA和RRU的状态进行监控显示;本文接着对测试软件进行了总体结构设计,这是本课题的一个创新点也是问题解决的难点,本文特殊性的把软件分为二个子系统:MatrixIIIdll和MatrixIV,这样一来MatrixIIIdll库文件可以被多个应用程序访问,以便多个测量的进行和监控;最后本文对各个子系统要完成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分解,并对每个子系统软件进行了详细设计。在硬件处理板上分别运行MPC、DSP和FPGA程序,在电脑上运行MatrixIV测试软件,对整个联合测试平台进行搭建。为了验证TD-SCDMA测试仪的相关功能以及MatrixIV测试软件设计的正确性,分别进行了状态信息显示、C&M消息处理、无线链路建立及BER统计、小区建立等项目的建立,并对他们进行测试,证明了本PC软件设计完全满足TD-SCDMA相关设备的测试。

汪建[8](2011)在《开放赢得世界——TD-LTE国际化结硕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三大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移动是对LTE最热心的一个。2010年4月15日,中国移动就在上海开通了全球首个TD-LTE演示网络,为上海世博会的7000万观众带来全球领先的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体验。而在2011年,中国移动将在包括广州在内的6个城市开展TD-LTE试验网规模试验。中国移动如此大力发展TD-LTE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TD-LTE正面临有利的国际化良机。对于采用TD-SCDMA作为3G技术的中国移动来说,虽说承载了发展民族产业的光荣使命,但也有不小的困惑。由于我国3G发展较晚,TD-SCDMA标准的产业化同国际上的其他标准相比在成熟度上有一定差距。对于LTE来说,目前正在培育期,大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移动必须抓住良机,迎头赶上。

张春敏[9](2010)在《中国标准 世界演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在5月17日如约而至,世博园联合国馆这天迎来一批特殊客人——参加由国际电信联盟(ITU)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TD产业联盟和中国移动联合承办的“通信让生活更美好——TD国际化发展高峰论坛”的各国嘉宾。在中国移动的全力推进下,年轻的TD-SC

李斌[10](2010)在《TD-SCDMA网络建设方案设计与工程实践》文中认为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以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主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而高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如电子邮件、WAP浏览、视频流传输等将成为当代移动通信中不可缺少的业务组成部分。3G通信系统的建设已成为时代的需要。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是中国通信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权的3G国际通信标准,是中国电信技术史上的重大突破。对于TD-SCDMA网络运营商而言,如何建设一个高性价比的网络,其网络规划和优化方案尤为重要。论文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提出TD-SCDMA网络规划方案。分析了移动TD-SCDMA试验网方案设计的功能需求、系统设计流程和设计的独特性,结合《贵阳市移动TD-SCDMA试验网方案设计和工程实施》的目标,提出本文的规划方案。2.移动TD-SCDMA试验网无线参数设计。主要分析了网络无线传播模型选择及模型校正,通过NPS软件的多参数校正得出了贵阳市试验网地区均值和标准方差满足模型校正条件的校正数据。选用了坎贝尔计算法对本试验网进行容量估算,通过对无线网络覆盖估算和无线网络容量估算的比较得出本试验网无线规模Node B的估计数量。重点以三个相邻区域为例分析了交叉时隙干扰问题,与禁用时隙的方法比较,分析出一种分区分时隙的灵活有效的时隙规划方法。3.移动TD-SCDMA试验网方案仿真。将准备数据结合NPS网络规划软件对贵阳市移动TD-SCDMA试验网方案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满足设计目标要求。4.干扰优化问题分析。重点讨论了TD-SCDMA网络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干扰问题及优化解决方案。

二、首个TD-SCDMA试验网成功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首个TD-SCDMA试验网成功启动(论文提纲范文)

(1)制度创业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数据
    2.2 描述性统计: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制定相关文献的全景图
        2.2.1 发文数量与发文机构分析
        2.2.2 发文期刊分析
        2.2.3 发文作者和合着网络分析
    2.3 共词分析
    2.4 不同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的文献梳理
        2.4.1 基于规制理论视角的研究
        2.4.2 基于技术管理理论视角的研究
        2.4.3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视角的研究
        2.4.4 基于战略管理理论视角的研究
    2.5 已有文献的研究局限
第三章 中国3G技术研发背景与大唐电信面临的挑战
    3.1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代际更迭
    3.2 中国政府与企业支持本土3G技术的原因
        3.2.1 经济原因
        3.2.2 政治原因
    3.3 大唐电信开发TD-SCDMA技术标准面临的挑战
        3.3.1 来自内部技术资源的挑战
        3.3.2 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
第四章 大唐电信制度创业行为与TD-SCDMA合法性确立
    4.1 TD-SCDMA技术标准发展历程
    4.2 制度创业相关概念及理论
        4.2.1 制度创业与制度创业者
        4.2.2 合法性
        4.2.3 制度创业行为
        4.2.4 制度创业模型
    4.3 数据来源
    4.4 制度创业准备阶段——制度变化、标准构建及寻求技术可行性
        4.4.1 直接参与策略与代言人策略
        4.4.2 协作R&D
        4.4.3 内向型开放式创新
    4.5 制度创业能动变化阶段——标准的理论化与扩散
        4.5.1 产业联盟
        4.5.2 开放型标准战略
        4.5.3 调动社会力量
        4.5.4 信息咨询策略
    4.6 制度再生阶段——TD-SCDMA合法性确立
    4.7 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构建
第五章 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验证:TD-LTE合法性确立案例
    5.1 数据来源
    5.2 TD-LTE发展概述
    5.3 制度创业阶段划分及模型构建
        5.3.1 制度创业准备阶段
        5.3.2 制度创业能动变化阶段
        5.3.3 制度再生阶段
    5.4 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TD-LTE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与启示
        6.1.1 结论
        6.1.2 启示
    6.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论文框架和结构安排
        1.2.3 技术路线
        1.2.4 研究方法
    1.3 研究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难点
        1.3.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背景和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标准化理论
        2.1.2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2.2 技术标准化的相关研究
        2.2.1 技术标准化的内涵
        2.2.2 技术标准化的实现路径及评价方法
        2.2.3 技术标准化对企业的作用
        2.2.4 技术标准化的影响因素
    2.3 环境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
        2.3.1 环境不确定性的内涵和分类
        2.3.2 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3.3 环境不确定性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
    2.4 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
        2.4.1 吸收能力的内涵与分类
        2.4.2 吸收能力的测量维度
        2.4.3 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3.1 理论预设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方法
        3.2.2 案例选择
        3.2.3 数据收集
        3.2.4 数据处理
    3.3 大唐电信集团TD-SCDMA标准化案例
        3.3.1 大唐电信集团简介
        3.3.2 TD-SCDMA标准的演化进程
        3.3.3 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
        3.3.4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3.4 中国移动集团TD-LTE标准
        3.4.1 中国移动集团简介
        3.4.2 TD-LTE标准的演化进程
        3.4.3 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
        3.4.4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3.5 案例间对比分析
        3.5.1 研究构念的提炼
        3.5.2 理论预设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4.1 理论模型
    4.2 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1 技术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2 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3 政策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4 联盟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3 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4.3.1 潜在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4.3.2 现实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4.4 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4.1 潜在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4.2 现实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5 技术标准化的中介作用
    4.6 研究假设
第5章 研究设计
    5.1 变量测量
        5.1.1 环境不确定性
        5.1.2 吸收能力
        5.1.3 技术标准化
        5.1.4 企业绩效
        5.1.5 控制变量
    5.2 问卷设计与修正过程
        5.2.1 问卷内容
        5.2.2 定性测试
        5.2.3 预测试
    5.3 正式问卷的发放、回收与数据处理
        5.3.1 问卷发放方式
        5.3.2 问卷回收统计
        5.3.3 数据分析工具及方法
第6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
    6.1 描述性统计、信度和效度分析
        6.1.1 样本特征描述
        6.1.2 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3 信度分析
        6.1.4 效度分析
    6.2 假设检验
        6.2.1 Pearson相关分析
        6.2.2 主效应的检验
        6.2.3 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检验
        6.2.4 技术标准化的中介效应检验
    6.3 结果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7.2.1 理论贡献
        7.2.2 实践启示
    7.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从制造到创造:部门利益、专家网络与国际参与(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理论基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与个案选择
    2.2 资料来源
    2.3 资料分析
3 案例描述与分析
    3.1 WAPI自主标准化过程
    3.2 TD-SCDMA自主标准化过程
    3.3 政府主导下WAPI的失败因素分析
    3.4 网络外部效应主导下TD-SCDMA成功因素分析
4 中国自主标准国际化模式
    4.1 加强国际参与以建立事实标准为突破
    4.2 建立产业联盟及技术专家网络
5 结论

(4)技术标准演进中的标准创立者专利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图表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学术意义
        1.1.3 研究基础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1.2.1 概念界定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技术标准的研究进展
        2.1.1 技术标准与标准化组织
        2.1.2 技术标准的创立途径
        2.1.3 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
    2.2 技术标准中的专利研究
        2.2.1 技术标准中专利的界定
        2.2.2 技术标准中专利的管理
        2.2.3 技术标准与专利的关系
        2.2.4 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
    2.3 专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2.3.1 专利地图
        2.3.2 专利引用网络
        2.3.3 专利价值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技术标准创立者的专利申请行为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3.1.1 案例选择
        3.1.2 探索性案例分析
        3.1.3 后续研究问题
    3.2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3.2.1 专利地图分析工具
        3.2.2 研究样本的选择
        3.2.3 数据来源与清理
    3.3 专利地图绘制与分析
        3.3.1 申请时间专利地图
        3.3.2 专利权人专利地图
        3.3.3 技术领域专利地图
    3.4 专利申请行为特征分析
        3.4.1 专利特征分析框架
        3.4.2 申请时间特征分析
        3.4.3 专利权人特征分析
        3.4.4 技术领域特征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技术标准创立者的专利引用网络研究
    4.1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4.1.1 研究方法选择
        4.1.2 研究样本选抒
        4.1.3 数据来源与清理
    4.2 专利引用网络的提出
        4.2.1 理论依据
        4.2.2 概念界定
    4.3 专利引用网络的绘制与测度
        4.3.1 专利引用网络的绘制
        4.3.2 专利引用网络的测度指标
        4.3.3 专利引用网络的测度结果
    4.4 专利引用网络特征分析
        4.4.1 专利引用网络的度数中心度
        4.4.2 专利引用网络的中间中心度
        4.4.3 专利引用网络的接近中心度
    4.5 本章小结
5 技术标准创立者的专利声明行为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研究设计
        5.2.1 研究假设
        5.2.2 变量测量
        5.2.3 样本选择
    5.3 描述性统计
        5.3.1 标准与专利分布
        5.3.2 专利声明时间
        5.3.3 专利权人分布
    5.4 回归模型
        5.4.1 模型设定
        5.4.2 参数估计
        5.4.3 统计检验
    5.5 回归分析
        5.5.1 数据处理
        5.5.2 回归结果
        5.5.3 讨论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局限性分析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标准化组织
附录B 专利管理机构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5)秦皇岛TD-SCDMA试验网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项目后评价的基础理论
    2.1 国内外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现状
    2.2 项目后评价理论的概述
        2.2.1 项目后评价的定义和内容
        2.2.2 项目后评价的服务对象和原则
        2.2.3 通信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常规方法
第三章 秦皇岛TD-SCDMA试验网的项目后评价过程
    3.1 秦皇岛TD-SCDMA项目后评价的过程
        3.1.1 秦皇岛TD-SCDMA项目立项决策阶段的项目后评价
        3.1.2 秦皇岛TD-SCDMA项目实施准备阶段的项目后评价
        3.1.3 秦皇岛TD-SCDMA项目执行实施阶段的项目后评价
        3.1.4 秦皇岛TD-SCDMA项目正式运营阶段的项目后评价
    3.2 秦皇岛TD-SCDMA项目指标体系评价
第四章 秦皇岛TD-SCDMA试验网工程投资及质量的项目后评价
    4.1 TD-SCDMA工程的工程投资后评价
        4.1.1 TD-SCDMA工程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TD-SCDMA工程的投资后评价
        4.1.3 TD-SCDMA工程的投资净现值(NPV)评价
    4.2 TD-SCDMA工程的质量控制后评价
    4.3 TD-SCDMA工程后评价改进建议
第五章 秦皇岛TD-SCDMA试验网项目效益后评价
    5.1 TD-SCDMA工程的经济效益后评价
        5.1.1 TD-SCDMA工程的企业效益后评价
        5.1.2 TD-SCDMA工程的国民经济效益后评价
    5.2 TD-SCDMA试验网工程的环境后评价
    5.3 TD-SCDMA试验网工程的社会效益后评价
第六章 研究总结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TD-SCDMA网络的IU-CS接口监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信令监测系统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研究背景综述
    2.1 天津移动相关网络状况
        2.1.1 天津移动省内监测系统现状
        2.1.2 TD-SCDMA试验网天津节点情况
    2.2 天津移动TD-SDMA核心网网络组织
        2.2.1 试验网内信令网组织
        2.2.2 试验网信令点与现网信令点间的信令网络组织
        2.2.3 话路网组织
    2.3 信令监测TD-SCDMA相关要求
        2.3.1 信令监测系统整体要求
        2.3.2 信令监测系统功能要求
        2.3.3 与其他系统的对比分析
        2.3.4 软件结构
        2.3.5 总体结构图
    2.4 系统采集方式
        2.4.1 以太网分路器(TAP)
        2.4.2 分光方式
        2.4.3 高阻跨接方式
        2.4.4 信令监测系统的采集过程及功能
    2.5 信令监测系统组网示意图
    2.6 NGN接口监测协议介绍
        2.6.1 SIGTRAN 协议栈
        2.6.2 BICC协议栈
        2.6.3 H.248/MEGACO协议栈
        2.6.4 RANAP协议栈
        2.6.5 BSSAP协议栈
    2.7 TD-SCDMA试验网天津节点情况工程采集和监测范围
        2.7.1 TD-SCDMA试验网络天津节点核心网网络结构
        2.7.2 采集和监测范围
    2.8 应用场景
        2.8.1 信令监测系统的应用功能
        2.8.2 信令监测系统的服务对象
        2.8.3 信令监测系统的应用场景
第三章 Iu-CS接口监测方法分析与需求
    3.1 影响Iu-CS接口网络监测的因素
        3.1.1 TD-SCDMA网络复杂性
        3.1.2 TD-SCDMA业务复杂性
        3.1.3 NGN网络Iu-CS接口信令的采集需考虑的问题
    3.2 Iu-CS接口监测需求
        3.2.1 NGN网络CS域的信令监测主要的几个方面
        3.2.2 各接口协议监测意义
        3.2.3 Iu-CS接口信令监测需求
    3.3 Iu-CS接口监测方法分析
第四章 Iu-CS接口信令监测收敛系统设计方案
    4.1 Iu-CS接口信令监测收敛系统方案设计
    4.2 Iu-CS接口信令监测收敛系统方案实施
        4.2.1 割接原则
        4.2.2 割接目标
        4.2.3 IP链路(Server-CE)割接操作步骤
    4.3 方法评估与效果验证
        4.3.1 更改方案前
        4.3.2 更改方案后
第五章 Iu-CS接口监测使用案例分析
    5.1 案例一 利用信令分析提高TD终端2/3G切换成功率
        5.1.1 TD终端问题
        5.1.2 TD终端切换统计
        5.1.3 TD终端切换问题分析
        5.1.4 TD终端切换失败原因分析
        5.1.5 TD终端问题解决方案和建议
        5.1.6 应用总结
    5.2 案例二 关于无线改造后TD掉话率偏高问题的处理
        5.2.1 故障现象
        5.2.2 掉话问题分析
        5.2.3 解决方案及处理情况
        5.2.4 经验总结
    5.3 案例三 利用信令监测系统对AAL2掉话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5.3.1 故障现象
        5.3.2 AAL2异常掉话率高原因分析
        5.3.3 解决方案及处理情况
        5.3.4 经验总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效果分析
    6.2 应用情况及作用
    6.3 研究工作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对照表
致谢

(7)TD-SCDMA测试仪中PC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意义
    1.3 TD-SCMDA 的国内外现状
    1.4 可行性分析
    1.5 课题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1.6 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开发环境以及编程语言概述
    2.1 VC6.0 开发环境概述
    2.2 C++语言简介
    2.3 动态库链接库简介
    2.4 VS2008 开发环境概述
    2.5 C#简介
    2.6 小结
第三章 TD-SCDMA 测试仪PC 软件需求解析
    3.1 系统环境要求
    3.2 系统处理流程分析
    3.3 软件功能需求
        3.3.1 TCP/IP 连接建立
        3.3.2 系统状态显示监控
        3.3.3 小区信息编辑以及处理
        3.3.4 链路信息配置处理
        3.3.5 业务数据处理
        3.3.6 操作维护信令处理
        3.3.7 其他配置信息
    3.4 小结
第四章 TD-SCDMA 测试仪PC 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功能分解描述
        4.1.1 MatrixIIIdll 子系统
        4.1.2 MatirxIV 子系统
    4.2 MatrixIIIdll 详细设计
        4.2.1 资源初始化
        4.2.2 消息接收线程
        4.2.3 信息发送函数设计
    4.3 MatrixIV 详细设计
        4.3.1 界面总体描述
        4.3.2 小区相关
        4.3.3 载波解调
        4.3.4 无线链路
        4.3.5 上行FP 包解析
        4.3.6 软件管理
        4.3.7 RRU 消息
        4.3.8 光纤时延测量
        4.3.9 心跳处理
        4.3.10 RRU 的IP 分配
        4.3.11 数据导入导出
    4.4 小结
第五章 系统集成与测试
    5.1 集成测试环境
    5.2 测试项描述
    5.3 测试及结果分析
        5.3.1 状态信息指示测试
        5.3.2 C&M 消息收发测试
        5.3.3 下行IQ 数据批量导入功能测试
        5.3.4 无线链路建立与BER 测试
        5.3.5 小区处理测试
        5.3.6 MatrixIV 对6 个RRU 的级联测试
    5.4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本文主要贡献
    6.2 下一步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8)开放赢得世界——TD-LTE国际化结硕果(论文提纲范文)

TD-LTE迈出国门
开放赢得世界
链接:

(10)TD-SCDMA网络建设方案设计与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3G 发展现状
        1.2.1 WCDMA 和CDMA2000 发展现状
        1.2.2 TD-SCDMA 发展现状、系统组成及其关键技术
        1.2.3 TD-SCDMA 技术优点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移动TD-SCDMA 试验网总体设计方案
    2.1 试验网总体设计
        2.1.1 需求分析
        2.1.2 设计目标
        2.1.3 设计原则
        2.1.4 设计流程
    2.2 方案设计的特点及难点
        2.2.1 设计特点
        2.2.2 设计难点
    2.3 方案设计把握的关键技术
    2.4 试验网设计安排
第三章 移动TD-SCDMA 试验网无线参数设计
    3.1 设计指标及系统参数取定
        3.1.1 设计指标
        3.1.2 业务模型
        3.1.3 用户数量及分布
    3.2 无线传播模型
        3.2.1 传播模型介绍
        3.2.2 传播模型校正
        3.2.3 贵阳城区无线传播模型
    3.3 无线网络规模估算
        3.3.1 链路预算与覆盖分析
        3.3.2 容量分析
        3.3.3 贵阳市网络估算结果
    3.4 无线参数规划
        3.4.1 频点规划
        3.4.2 时隙规划
        3.4.3 码资源规划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移动TD-SCDMA 试验网仿真分析
    4.1 仿真软件的介绍
    4.2 仿真输入
    4.3 覆盖仿真分析
        4.3.1 PCCPCH RSCP
        4.3.2 PCCPCH SIR
        4.3.3 最佳服务小区覆盖预测
    4.4 业务仿真分析
        4.4.1 CS12.2K
        4.4.2 CS64K
        4.4.3 PS64/64K
        4.4.4 PS64/128K
        4.4.5 PS64/384K
    4.5 蒙特卡洛仿真用户分布
    4.6 网络仿真统计结果
    4.7 仿真结论
第五章 移动TD-SCDMA 试验网工程实施
    5.1 无线接入网设计与实施原则
        5.1.1 基站网络建设原则
        5.1.2 室外基站建设原则
        5.1.3 室内覆盖建设原则
    5.2 其他网络建设原则
    5.3 工程实施中的干扰优化问题分析
        5.3.1 TD-SCDMA 网络优化解决的问题
        5.3.2 TD-SCDMA 网络中干扰的分类与定位
        5.3.3 TD-SCDMA 干扰问题的优化流程
        5.3.4 工程实施中干扰引起的掉话和未接通问题及优化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首个TD-SCDMA试验网成功启动(论文参考文献)

  • [1]制度创业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研究[D]. 田雨欣. 山西大学, 2020(01)
  • [2]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D]. 李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3]从制造到创造:部门利益、专家网络与国际参与[J]. 简兆权,肖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04)
  • [4]技术标准演进中的标准创立者专利行为研究[D]. 冯永琴. 大连理工大学, 2012(10)
  • [5]秦皇岛TD-SCDMA试验网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D]. 金毅琳.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8)
  • [6]TD-SCDMA网络的IU-CS接口监测方法研究[D]. 黄英华.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3)
  • [7]TD-SCDMA测试仪中PC软件设计与实现[D]. 胥秀文.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 [8]开放赢得世界——TD-LTE国际化结硕果[J]. 汪建. 中国电信业, 2011(02)
  • [9]中国标准 世界演绎[N]. 张春敏. 人民邮电, 2010
  • [10]TD-SCDMA网络建设方案设计与工程实践[D]. 李斌.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首个TD-SCDMA试验网成功上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